雨林旅游现状及提升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雨林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与生俱来的野生性、多样性和神秘性,为雨林旅游产品注入了特别魅力,成为高品位的时尚流行产品。目前,全球热带雨林资源主要分布于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沿几内亚湾北岸、亚洲中南部一些岛屿和坝子,总体面积较小,加之气候变化和种植、畜牧业的发展,热带雨林面积正在迅速萎缩,因而资源稀缺性愈加凸显。
雨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我国的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台湾、西藏等省区。我国旅游业对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品以主题公园为多,探险性和体验性相对不足,需要全方位加以改造和提升。
(一)开发理念较为陈旧
我国热带雨林旅游资源开发思路较窄,开发理念基本停留在山岳型景观或主题公园的层面,不是面积较小、观赏内容固化,就是沿固定道路游览,游客只能观赏和辨认少量植物,未能充分领略热带雨林的原生性、野生性、特殊性。一些雨林景点让旅游者感受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植被和湿度)的差异,更深层次的雨林特征和环境魅力则很难触及。
(二)产品属性定位模糊
热带雨林的旅游开发,应是全方位地展示雨林生态奇观,但由于雨林生态脆弱,世界各国大都走了一条低流量、高收费的路子,即人均花费较高的特种旅游。我国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在这方面显得较为模糊,甚至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就是公园化的产品、观光式的游览、大众化的客源,动辄日均接待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较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建筑过多、开发过度。例如,某热带雨林景区规划面积500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某雨林景区在2.5万亩的占地面积中,开发了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还有按三星级标准建造的100间客房;某热带雨林公园规划建设的4条步道,全长20公里。显然,这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的发展思路有较大差距,也潜在着对雨林资源的较大破坏。
(三)开发主题较为庞杂
过多过重的开发是雨林资源开发的一大弊端,造成了若干人为的皮毛性东西,观赏内容流于表面,体验感受难以深入,影响了对热带雨林精髓的体验。一
是随意设置观赏性小景。例如,人为地构建飞瀑、建设亭台阁塔、开凿壁画浮雕、蓄水为湖、搭建山寨、蓄养蝴蝶、培植兰园等。二是开发定时表演项目。如民俗演艺、大象表演、猴类马戏、鸟类展演等。三是提供餐饮和住宿。一些雨林公园的入口处或内部功能区,建有风味烧烤场、动物餐厅、旅游购物区、桑拿按摩厅等。
(四)投资回报机制不畅
国外雨林旅游的开发,能够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者不是国家公园,就是自然保护组织,或受社会捐助的非营利机构,开发投入与收益回报矛盾不大。
而我国雨林旅游开发的主体是企业,投资回报是一道缠绕不休的魔咒,在以主题公园为主导的开发思路下,走大流量接待之路是势所必然。大流量接待的目的是为了有大回报,但同时必需大开发、大建设、多设施,这就必然引发与生态环保的矛盾。
(五)开发利用政策有障碍我国热带雨林大多属于自然保护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除环保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外,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等部门也有监管职能。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可以进入参观考察、旅游以及开展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但对旅游活动开展有严格限定,须由自然保护区提出方案,经省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由省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缓冲区、核心区内,一律严禁开展旅游活动。
对雨林旅游开发提升的思考
我国热带雨林旅游开发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受旅游开发热潮整体的推动影响,规划和开发速度并不缓慢,如何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坚持保护为先的开发理念
有关地方应很清醒地认识到,一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热带雨林属于极为珍稀资源,总面积呈逐年减少之势,在我国更是极为稀缺。目前,有关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保护热带雨林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益和实际效果。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在位于法属圭亚那原始森林里设立
的努里格(Nouragues)生态站,设立了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禁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非经生态站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直升机也无权低空飞行。
我国热带雨林的旅游开发,也应突出地强调保护为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对将开发的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和审计,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应予制止;对于正在开发和已建成的旅游接待项目,应定期进行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游客接待量,旅游高峰采取提前预约接待,违者应予曝光和关闭。
(二)倡导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
科普教育是开展雨林旅游的重要目的,是旅游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为了达到应有效果,迫切需要旅游规划单位秉持生态理念,尽量减少对雨林植被的影响,尽量控制各类开发建设痕迹,尽量限定游客进入量;与此同时,对旅游者加强教育引导,把雨林旅游当作一次接受环保、生态教育之旅,充分体会雨林旅游与观光游的不同,将旅游行为规范为生态旅游。如此,既可大幅度减少开发投入,也可降低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三)加强对雨林生态的体验性
无论是开发主题公园、民俗园+森林公园,还是郊野公园、雨林旅游线路,都要把展示和领略雨林生态放在重要位置。如通行道路未必一定要硬化、台阶化,道路宽窄未必整齐划一;感触的植物应有雨林生态的代表性,如绞杀植物、寄生植物、望天树等,可通过指认、辨认、触摸等直接获得体验;可考虑人工营造雨林气氛,让游客感受雨林特有的雨、雾、湿、暗等;可在游路周边区域采取定时投食等措施,吸引兔子、松鼠、野鸟、蚂蟥、变色龙、蛇等出没,增加游客感受的随机性、突发性、刺激性、冒险性;可设计徒步、攀爬、涉水、漂流、骑行、秋千、吊桥等多种通行方式,增加雨林体验的多样性;也可由单一的地面游览向立体的全方位游览转变,由单一的白天观赏向昼夜观赏过渡。
(四)突出雨林旅游的产品特色
我国雨林资源虽然稀缺,但在该类资源的富集区域,雨林资源比较优势则不明显,如不加以注意,则容易抵消或抑制资源优势,出现产品的雷同或重复建设,解决之道是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可在破除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