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一)

合集下载

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客观限定性

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客观限定性

第二节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方面,还有一个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和人类能动地控制、调整自然界的能力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但他们摒弃“二律背反”式的“互相创造”论,强调归根到底“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55页。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人是能动的一方,自然界是受动的一方。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人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态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

经马克思校订过的《资本论》第1卷的英文版中,“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这句话的英译文是:“……he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his own nature”,据此可译为“同时改变着他自身本来的特性”[见该书英文版,芝加哥1921年版,第198页]。

)普列汉诺夫多次引用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并以此作为他的“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的论断的依据。

(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21页。

)然而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乃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的,是人通过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使这种力受他自己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人“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成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自我控制指个体通过意志力和决心来抑制冲动和欲望,以实现长期目标的能力。

而自我调节则是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和内外压力时,能够采取适当的策略以维持自身情绪平衡和行为表现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进行解释。

一、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涉及到注意力的分配、抑制冲动、执行监控等过程。

首先,个体需要在目标和诱惑之间进行注意力的分配。

心理学家发现,目标相关的信息会引起个体的注意,而诱惑则会分散个体的注意力。

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其注意力的分配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自我控制还需要个体抑制冲动和欲望。

这涉及到个体对于即时满足的延迟,以及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

最后,自我控制还需要执行监控。

个体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符合自己设定的目标。

二、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包括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

首先,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不同的策略来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可以通过认知重评价、情绪表达以及情绪转移等方式进行实现。

其次,行为调节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这可能涉及到目标设定、自我监控、行为规划等步骤。

自我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行为的适当性,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影响因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基本能力和特质对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至关重要。

一些人天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弱。

其次,环境和社会因素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产生影响。

例如,生活中的压力、诱惑和激励等因素都会对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构成挑战。

最后,文化和教育背景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文化对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重视程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培养和提升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威廉·莱斯

威廉·莱斯

科学技术对自然和人类进行双重控制的结果。
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8)、《反革命
与造反》(1972)实现了从技术批判到社会批判的
转向,认为资本主义对科学技术滥用是科学技术产 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是生
态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解放自然、人成为解决资本
主义生态危机的前提。
二、《自然的控制》的理论构架
(二)生态学的理论成果
德国科学家郝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
“Ecology”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标志人类社 会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过渡,这 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 背景中考察的传统,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通过
威廉·莱斯 (Leiss William 193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 物之一。
20世纪中叶,生态运动被推倒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运动的前沿,把马克思主义和绿色运
动思潮结合起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成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流派。加拿大学者 威廉·莱斯提出了“自然地控制”(the
domination of nature )的概念,认为生态危
(一)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控制自然的观念 科学技术不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控制自然的观 念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莱斯明确指出,造成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
观念。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 制自然的观念。
在他看来,自然不是任人摆布的客观物,并不屈从
他深刻地指出,人类加强对自然的控制,不是转移或 削弱对自身的统治,恰恰是加剧对自身的统治。人类 依靠科技手段实现对自然的控制,反过来遭到自然的 反抗和报复,遭遇异化的命运。这就是生态危机的爆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内在逻辑研究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内在逻辑研究

方便 于掌控 : “ 人们在思想 中远离 自然 ,目的是要以 想象的方式把 自然呈现在 自己面前 ,以便按照他们 设定 的支配方式来控制 自然。 ”[ 1 ] ( P 3 1 ) 人们通过理性 来加强掌控力量 的想法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渐渐 占据了人们思想 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 通常所认为 的 “ 知识 ”只是为了获得规律 以服务人 自身的东西。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指出 ,启蒙使得
霍 克 海 默 和 阿道 尔诺 :理 性 对 人 和 自然 的双重控 制


霍克海默 、 阿道尔诺所著的 《 启蒙辩证法 》 ( 1 9 4 7
年) 一 书认为 ,启 蒙运动 的 目标是使人们摆脱愚昧
与恐惧对人 的束缚 ,寻求解放与 自主。这种启蒙对 人类产 生了双重影响 ,有利的一面是它 凸显 了知识 的力量 , 便于人们运用它来支配 自然 , 满足 自身需要 。
由于工人思想的被污染和被控制马尔库塞决定把斗争的主体寄望于社会的最底层人民中比较详尽地分析了自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到马尔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流浪汉和局外人不同种族和库塞的支配理论他认为支配理论在二战后出现肤色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
第2 6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4月
文 山学 院学报
不 利 的一 面是 理性 逐渐 变 成 一 种 统 治工 具 ,加 强 了
自然或 自 然物之 间的传统式亲密关系丧失 了,自然
的存在意义仅表现为它对 实践主体的有用性 ,表现 为材料 ,表现为阶级社会里受苦难和剥削的女性地 位 : 她只能从受奴役 、 利用和掌控中寻求存在价值。 其二 ,理性 的扩张使得它成 了控制人的工具。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认为 ,技术是知识的本质 ,

自然的控制——论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自然的控制——论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Total No .301收稿日期:2011—09—06作者简介:李霞(1982—),女,四川南充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

自然的控制———论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李霞(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威廉·莱斯是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者,他着眼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控制与服从的辩证法,提出了“自然的控制”的概念,认为这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他对于“控制自然”的观念进行了透彻的历史考察,认为此观念与资本主义密切相连,是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

莱斯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控制自然;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83—02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运动被逐渐推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运动的前沿,把马克思主义和绿色运动思潮结合起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流派。

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 )是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然的控制”(the domination of nature )的概念,认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根源,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意识,而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一种更深刻的困境———人对人的控制。

一、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生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叠加,其理论来源有着更为广泛的哲学视域。

一般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一)马克思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传统,对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机制

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机制

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机制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上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后来又有人补充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虽然人们也承认人类对于必然的认识是一个无穷的过程,永无止境,但是似乎有一种定论,即凡是已被人类认识的东西,人们便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在这个范围内,人的意志便可以主宰一切,特别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更加如此。

因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由人参加的,是由无数个体的人的行为构成的,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其意志支配的。

这样说来,既然人类的历史是由无数人的意志的复杂的结合而构成的,因而它也应该是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了。

但事实并非这样。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象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1)这里所说的“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便象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规划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进程。

因此可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又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其具体过程来说,由于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人们行为的结果,因此,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就整个进程和趋势来说,又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人们的意志相互作用的总的结果是谁也没有想到也无法事先知道的。

也就是说,人类在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总的方向和轨道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则是人类无能为力的。

人类可以认识它(相对地)却不能改变它。

用一句话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一句话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一句话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索。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所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

故事讲述了英国人鲁滨逊在海上航行时遭遇严重海难,最终漂流到荒岛上并在那里生活了28年的经历。

此故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的探索,以及他与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鲁滨逊在荒岛上与自然严峻的环境展开了一场生存斗争。

他面对人迹罕至的岛屿,不得不学会从自然界中寻找食物、建造住所、制作工具等基本生活技能。

作者通过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他不断尝试,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掌握了生存的技巧。

这表明人类在面对陌生环境时,能够通过适应和控制自然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其次,鲁滨逊与荒岛上其他人类的相遇和相处,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在漂流至荒岛后的一段时间里,鲁滨逊一直是孤独的,没有其他人类的陪伴。

这使他更加珍惜与其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当他遇到荒岛上的原住民星期五时,他对星期五进行了教育和培训,让他从原始状态逐渐融入到人类社会中。

这一过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通过互相帮助与倾听,人类可以共同克服困难和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鲁滨逊在与星期五的互动中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控制欲望。

尽管鲁滨逊对星期五进行教育和指导,使他得到了自由和生活技能,但他在关系中仍然保持了支配地位。

鲁滨逊控制着星期五的行动和决策,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其他人的控制欲望。

这一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复杂和微妙,同时也引发着读者对于权力和自由的思考。

总结起来,鲁滨逊漂流记通过讲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索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控制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故事中的主题告诉我们,在面对自然的挑战时,人类能够通过适应和控制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同时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权力和自由之间的复杂关系。

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有什么影响?

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有什么影响?

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有什么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越来越大,但这种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

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在农业、能源、采矿等领域带来了许多进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有哪些影响。

一、农业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1、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它的残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些残留物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到人体里面,给健康带来危害。

此外,这些化学残留物还会进入土壤和水体中,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灌溉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的损害灌溉是农业中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然而,过量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和水亏缺的问题。

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地下水已经导致一些地区的井水下降了几十米。

这种情况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压力,还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

二、能源生产对大自然的影响1、化石燃料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变暖正在迅速加剧,其中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化石燃料的排放。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升高,从而加剧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这些都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2、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源产业涉及到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采掘,这些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砍伐和水资源的枯竭。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采矿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1、矿物资源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地貌改变、土壤侵蚀、森林砍伐和大量的土地使用。

这些活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还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2、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垃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矿业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对某些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短缺。

另一方面,废弃物和地质废料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总结: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并不总是正面的. 随着我们对自然的控制越来越多,我们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范文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范文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威廉·莱斯,作为环境伦理学和生态学的重要思想家,其“自然控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思想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调控行为,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对于现代社会及人类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二、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概述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主张人类应该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的核心在于,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内涵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中心主义:莱斯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者,但同时也应当成为自然的保护者。

人类应该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调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控。

这包括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使人类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3. 可持续性:莱斯强调了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四、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影响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思想提醒人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责任。

其次,它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莱斯的这一思想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结论威廉·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调控行为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人类是否应该控制自然的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控制自然的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控制自然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人类应该控制自然。

首先,人类应该控制自然是因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例如,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这些灾害可能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类应该控制自然。

其次,人类应该控制自然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不加以控制,人类可能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此外,人类应该控制自然也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平衡关系,一旦人类过度干预自然,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生物灭绝、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人类应该通过控制自然的方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反方观点,人类不应该控制自然。

首先,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人类过度干预可能会破坏这种规律和秩序,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控制它。

”过度控制自然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控制自然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枯竭。

例如,过度开发森林可能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因此,人类应该学会节约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过度控制。

最后,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不是试图去控制它。

曾经有很多案例表明,人类过度控制自然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因此,人类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自然的规律和秩序。

综上所述,人类应该在控制自然和尊重自然之间取得平衡。

人类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但同时也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和秩序,避免过度控制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意志

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意志

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意志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哲学探讨的话题。

自然法则是指大自然在运行中所存在的一系列规律和规则,它们无处不在,无法逃避。

而人的自由意志是指人类在行动中拥有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和控制权。

这两个概念似乎截然相反,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探究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自然法则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万物有始有终,这是一个自然界的法则。

生命的诞生与死亡、季节的更替、水循环等等都是大自然自行运行的规律。

无论人类是否愿意,这些自然法则都将继续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因为它们并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然而,人的自由意志赋予了我们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选择。

人类在面对自然法则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

例如,当自然界降下暴雨时,人类可以选择躲避雨水或打开雨伞,以保护自己不被淋湿。

这种自主选择的能力使得人类的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自然法则。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自然法则,以改变或减轻自然法则对我们的影响。

但是,人的自由意志并非无所限制。

无论我们如何自由选择,我们都无法摆脱自然法则的存在。

人对自然法则的抵抗是有限度的。

例如,人类无法改变地球上的重力,无法操控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自由意志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确保自身和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面对自然法则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并通过保护环境、遵守规则来适应自然的运行轨迹。

同时,我们也应该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积极探索、创造和改变。

毕竟,正是人类的自由意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由意志常常与自然法则发生冲突。

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自然的规则和法则。

例如,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等突破传统生物规律的技术让人们对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限制提出了新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审慎思考人类自由意志的边界,以保障人类的尊严和自然的平衡。

本能与控制为什么我们需要控制自己和他人

本能与控制为什么我们需要控制自己和他人

本能与控制为什么我们需要控制自己和他人本能与控制:为什么我们需要控制自己和他人人类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和控制他人的能力。

本能与控制是人类行为背后重要的两个因素,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和生存,也对社会秩序和和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本能的作用和限制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物基因编程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不需要学习就能够获得的自然反应。

本能行为是人类在面对一些刺激时自动产生的无意识反应。

例如,哭泣、吸吮、躲避危险等本能行为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些本能行为帮助婴儿在生存和保护自己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本能行为的不加控制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的结果。

当人们完全按照本能行为去做事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理性控制而导致冲动和过度行为。

例如,饥饿时的过度进食、愤怒时的暴力行为等。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我们需要借助控制机制来调节本能行为。

二、控制的重要性1. 个体发展和成长:控制能力是个体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因素。

在儿童期,父母和教育者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

在成年后,个体通过自我控制来追求自我完善、提高效率和实现目标。

2. 社会秩序和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人们遵守规则和法律。

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遵守规则,是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控制他人的行为也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社会和谐。

3. 互助与合作:合理的控制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我们需要相互控制和规范行为,以确保我们在互助和合作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相互尊重。

三、控制力培养与提升1.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环节。

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自我控制力:制定明确目标,坚持执行;制定适度的奖励和处罚机制;学会自我调节和适应压力。

2. 教育引导:家庭和教育机构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可以通过榜样示范、规则约束、情绪管理等方式进行。

3. 社会力量管控: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管控。

探讨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

探讨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

探讨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在人际关系中,个体之间的相互操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个体自我操控和他人心理操控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互动过程。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和应对策略。

首先,个体自我操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这种操控能力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的产物。

个体通过自我操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他人的期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他人心理操控是指他人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手段对个体进行操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操控往往是隐性的,个体往往难以察觉。

他人心理操控可以是正面的,比如鼓励、支持和引导;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威胁、恐吓和控制。

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个体自我操控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个体对他人心理操控的敏感度和抵抗力。

当个体自我操控能力较强时,个体更能够辨别他人的心理操控,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而当个体自我操控能力较弱时,个体容易受到他人心理操控的影响,甚至成为他人的工具。

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不仅在个人层面上存在,也在社会层面上存在。

在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往往伴随着心理操控的存在。

比如,在工作场所,上司可能通过操控员工的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家庭中,父母可能通过操控子女的心理,来影响子女的行为。

个体自我操控与他人心理操控的博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着重要影响。

个体自我操控能力的强弱和个体对他人心理操控的敏感度和抵抗力,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当个体过于依赖他人的心理操控时,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在面对他人心理操控时,个体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自主性。

首先,个体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操控能力,以增强对他人心理操控的敏感度和抵抗力。

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一)

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一)

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一)【论文关键词】:自然的控制;人的控制;相互作用;自然的解放【论文摘要】: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详尽论述了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并指出只有通过抛弃控制自然概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

一莱斯在《自然的控制》的序言中就对那种把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经济代价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莱斯指出,由于这种观点“在现存的言谈的框架内确定这个问题的位置,也就是承认现存的框架本身是不受挑战的”1,所以,“环境质量可以用现钞购得”2。

但是,“如果对问题的这种提法被广泛接受,那么已经流行的社会行为规范将更加根深蒂固”3。

也就是说,这种观点没有触及到环境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无法根本解决环境问题。

在莱斯看来,环境问题实际上只是一种更深刻问题的征兆而已,而某些把环境问题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谴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倡诗意的神秘主义或东方宗教的方式”4的观点也错误地把征兆当作了根源,这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莱斯指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自然的观念,既是进步性也是退步性的根源。

莱斯分析了控制自然是如何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意识形态是何以表现为进步性和退步性的。

首先,莱斯对控制自然的观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详尽地分析了这种观念的历史演变。

莱斯引入了一个传奇性的神话故事。

一个恶魔附体的孩子用铁矿石制作了金属机器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征服了世界,创造了大量的非自然的特别是金属的工具,进行邪恶的统治。

最终,大地女神和生命之树施展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消灭了这种邪恶文明的一切痕迹。

莱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一方面,人们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工具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们对这种能量又有着深深的恐惧。

其次,莱斯探讨了宗教的根源。

莱斯指出,“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进行创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创造物的派生统治权。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

读《自然的控制》有感读《自然的控制》有感摘要:《自然的控制》一书是由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者威廉·莱斯所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书中威廉·莱斯从人与自然的控制与服从的辩证关系中,提出了“自然的控制”的概念,认为这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他对人类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作了深刻解析。

由于控制自然在人类史上并不是完全否定的,因而威廉·莱斯的分析实质上不仅基本完成了对人类环境伦理缺失的解剖,而且为人类生态伦理的全新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控制自然、生态、环境伦理、和谐人类从古至今对自然都有不断地认识和研究,也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着自然。

其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某部分有所改善,但对自然的局部也有破坏。

莱斯认为在基督教中, 上帝进行创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创造物的派生统治权, 人从而成为仅次于上帝的宇宙主人, 而人之所以比其它所有动物优越, “不是靠力量优势而是因为其理性和知识”[1]。

人站立在自然之外,行使着统治主宰自然的权利,统治控制自然的思想在慢慢开始确立。

“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公平地行使一种对自然界统治权的思想就成了统治西方文明伦理意识的学说的一个突出特征”[2]。

联想到我国,与西方上帝创造也有类似的思想,“女娲造人”便是中国的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庄子思想也在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理解。

想要控制自然首先必须认识理解自然,“第一,探索自然的内部;第二,把自然整理为一种在操作中的状态”[3]。

探索自然内部规律,然后强迫自然听从人类的控制,“发现、研究和形成对人的目的有用的那些自然力量所依靠的工具和仪器”[4]。

我认为“控制自然”不应理解为通过技术的优势和运用使“自然”服从人的无理需要,而应理解为把人的不合理欲望和破坏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使其主旨集中于“环境伦理的或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科学技术的革新”[5]。

在现代社会城市,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城市工业的污染使得人类在遭受自然的反噬,地震、海啸、泥石流、沙尘暴各种不利因素一直都存在,生态危机变的严重。

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

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方面,还有一个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和人类能动地控制、调整自然界的能力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但他们摒弃“二律背反”式的“互相创造”论,强调归根到底“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55页。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人是能动的一方,自然界是受动的一方。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人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态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

经马克思校订过的《资本论》第1卷的英文版中,“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这句话的英译文是:“……he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his own nature”,据此可译为“同时改变着他自身本来的特性”[见该书英文版,芝加哥1921年版,第198页]。

)普列汉诺夫多次引用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并以此作为他的“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的论断的依据。

(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21页。

)然而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乃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的,是人通过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使这种力受他自己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人“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成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

你认为人类可以控制自然吗?

你认为人类可以控制自然吗?

你认为人类可以控制自然吗?问题:人类可以控制自然吗?回答:1.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自然和控制。

自然指的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力量和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等。

而控制是指人类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或行为来改变、操纵或影响自然现象。

2. 人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自然进行控制。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预测和干预一些自然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气象预报来预测天气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我们也可以通过灌溉系统来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以满足农业和人类生活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改良作物,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

3. 然而,尽管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掌控自然。

自然界存在着众多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人类的力量有限,很难预测和控制所有自然现象。

例如,地震、火山喷发和自然灾害等自然现象仍然无法被完全控制。

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其影响,但无法完全控制其发展和结果。

4. 此外,人类的控制行为也可能对自然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的工业化、过度的开发和过度的资源利用可能导致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破坏。

这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对自然的控制是有限的,需要更加谨慎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平衡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的保护。

综上所述,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通过科技和行为的手段来改变、干预和影响自然现象。

然而,人类的控制力有限,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完全掌控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可持续地与自然相互作用,以实现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保护的平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一)
【论文关键词】:自然的控制;人的控制;相互作用;自然的解放
【论文摘要】: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详尽论述了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并指出只有通过抛弃控制自然概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


莱斯在《自然的控制》的序言中就对那种把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经济代价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莱斯指出,由于这种观点“在现存的言谈的框架内确定这个问题的位置,也就是承认现存的框架本身是不受挑战的”1,所以,“环境质量可以用现钞购得”2。

但是,“如果对问题的这种提法被广泛接受,那么已经流行的社会行为规范将更加根深蒂固”3。

也就是说,这种观点没有触及到环境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无法根本解决环境问题。

在莱斯看来,环境问题实际上只是一种更深刻问题的征兆而已,而某些把环境问题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谴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倡诗意的神秘主义或东方宗教的方式”4的观点也错误地把征兆当作了根源,这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莱斯指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自然的观念,既是进步性也是退步性的根源。

莱斯分析了控制自然是如何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意识形态是何以表现为进步性和退步性的。

首先,莱斯对控制自然的观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详尽地分析了这种观念的历史演变。

莱斯引入了一个传奇性的神话故事。

一个恶魔附体的孩子用铁矿石制作了金属机器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征服了世界,创造了大量的非自然的特别是金属的工具,进行邪恶的统治。

最终,大地女神和生命之树施展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消灭了这种邪恶文明的一切痕迹。

莱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一方面,人们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工具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们对这种能量又有着深深的恐惧。

其次,莱斯探讨了宗教的根源。

莱斯指出,“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进行创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创造物的派生统治权。

”5上帝是宇宙的绝对统治者,人则是根据上帝所赋予的次级权力来管理地球事务,人之外的其它事物受人的支配。

然而,人的这种支配权有一定的限制,“自然界有一种与其做为人类活动物质基础的功能完全无关的意义:它是神的创造,所以是神圣的”6。

这样,莱斯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通过约束人操纵更高的权力的方法来遏制人的现世的野心”7,这使得科学和技术的运用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进行。

这种情况,一直到培根以后才发生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莱斯在他引用的布里克特的《日历的故事》中说道,培根“在控制人的方面失败了,现在,他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人类如何最好地控制自然力的研究事业”8,这似乎暗示了培根把控制人放在控制自然的前面,而在后文中莱斯对培根著作的分析也与之遥相呼应。

培根把控制自然的观念和基督教结合起来,他指出,人由于堕落而失去了道德的清白和对地球上创造物的统治权,然而,这两种丧失通过宗教信仰和发展科学都可以得到恢复或者部分的恢复。

在培根看来,“最清白和最有价值的征服”就是“征服自然的工作”,然而,培根反复强调,只有在宗教的体系之内,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才不会形成无控制的混乱状态。

培根认为,征服自然是为了增加和扩大人的收益和拥有,但是,在任何探究中人们首要的职责是考虑到什么是神性的东西。

他将自然知识和道德知识区分开来,指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体现了人类的能力和技巧,与人的道德知识和信仰有明确的区分,知识的进步有利于免除人和自然关系所引起的不利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引起的不利。

在《新大西岛》中,培根指出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应用实行卓有成效的控制,他说道,“我们做这些事情:我们有协商议会,进行发明和实验,有了发现就加以公布;而有些事情则不能做,应当尽力来保守秘密。

我们隐瞒了那些我们认为应当保守的秘密;虽然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有的揭示了国家的秘密而有的却没有”9。

然而,莱斯指出,培根的后继者们忽视了这一重要前提,仅仅将控制自然的观念
视为培根世界观对一个长久时代的杰出贡献,17和18世纪的思想家赞颂培根仅仅为了他热情地提倡的必须坚持机械技术和物理科学的进步。

“通过科学和技术征服自然的观念,在17世纪以后日益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东西”10,由培根所开辟的崎岖小径很快变成了一条康庄大道,控制自然的观念不再被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剖,人们只是无休止地重复着控制自然所带来的优点,这就是笛卡尔所指出的,这使我们能够毫无阻碍地享受到地球和从地球上发现的所有好的事物的成果。

圣西门则进一步认为,在现代工业和技术的条件下,开发外部自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到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控制自然的发展和人类能力的发展被看作是一回事,科学使人类的能力得到增长,使人们能够比以往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能够更大程度地控制自然。

莱斯借用了约翰·赫尔曼·兰道尔和著名的原子能科学家海森堡来说明这一点。

兰道尔通过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现代的理论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作为一种统治古代自然哲学和中世纪的思想,其认识的着重点是事物的“为什么”,而后者则是对改革世界方法的研究,主要关注“怎么样”的问题。

海森堡也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沉思转变为实用,自然科学转化为技术科学,知识的进步总是与其实际应用相关联。

正如阿列克赛·柯里指出,现代社会中发生了一场大的转变,“行动”取代了“沉思”的最高价值地位。

至此,控制自然会使社会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变的观念正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

然而,莱斯指出,如同月亮有永远看不到的黑暗面一样,控制自然的观念总是掩盖了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社会控制,莱斯问道,“是什么样的控制?是什么样的社会?”11对于控制自然,莱斯问道,“对自然要取得什么样的控制或统治?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的是什么样的‘自然’?”12莱斯在第二篇中结合马克斯·舍勒、胡塞尔和马克斯·霍克海默这三位哲学家就科学、技术和自然的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