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民教育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意识形态。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成为社会责任心强、具备积极价值观的公民,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讨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构建全面的公民教育体系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全面的公民教育体系是关键。

公民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公民权利、社会责任、法制观念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生自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公益活动等,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亲身体验社会生活。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等,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心。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公民意识的核心是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需要学校倡导正面的行为规范,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并倡导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社会道德规范。

四、增加公民教育资源的投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公民教育资源的投入。

这包括加大公民教育课程的编制力度,提供更多的教材、参考书和相关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加强公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公民教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当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家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社会方面,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公民责任和奉献精神,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参与公民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优秀作文 培养公民意识

优秀作文  培养公民意识

优秀作文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每个公民在社会角色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培养公民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下将从教育、家庭、社会等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的力量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石。

学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价值观。

首先,学校应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感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公民道德的思考和认同。

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自己所处的角色。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二、家庭的引导家庭是培养公民意识的第一课堂。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其次,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观念。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社区的重要性以及责任和义务。

三、社会的呼唤社会环境对培养公民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为公民提供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和平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教育的覆盖率和质量,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和管理。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培养公民意识的活动,如社区义工活动、环保宣传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

总之,培养公民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培养公民意识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公民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每个公民都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关于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

关于我国公民教育的思考

我们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一直存
在着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倾向。 • 德育目标要求很高,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 年的身心发展水平,有时德育目标伴随着政治风 潮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公民教育的问题
• eg:比如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应完成哪些道 德品质的培养任务或者应达到什么要求没有具 体的规定和评价指标,常常是没有实现某个目 标就过渡到了下一个阶段。阶段和阶段之间缺 乏系统的、宏观的研究,达不到有机的衔接; 德育目标的操作性差。
并不全面,公共领域仅限于宏观的对国家的忠诚
和热爱,以及微观的个人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
诚信、团结、合作等美德的要求。
3.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低迷阶段
•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 思想 • 第一,民主教育思想 的实质是“以民为贵, 以人为本,自由、平 等、全面发展”。 • 第二,民主教育思想 的目的是“教育为 公”,也就是教育机 会均等。
1.清末萌芽阶段
• (三)总结:清末政府的教育改革对于公民教育 的发展只是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因为专制王朝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自救,为了巩固其统治,
不可能真正推动象征民主、平等的公民教育以自
我“毁灭”。公民教育的出现尚存在着制度上的
巨大障碍。
2.民国初期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 (一)蔡元培“五育 并举”的公民教育思
(二)1957~1966:建设社会主义教育阶段,以思 想政治运动为主的教育发展;
(三)1957~1977:文 革阶段,以政治文化 革命为主的教育大破 坏。
4.新中国前30年的沉寂阶段
•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尤其是十年 “文革”,不仅全国经济、教育遭到巨大 的破坏,而且我国20世纪公民教育整体的 发展进程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培养学生的与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与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与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作为公民所应该拥有的权利和责任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强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法律法规和政治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优质的公民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意见,同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公民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民主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公民投票、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更能激发他们对公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和学校作为学生的榜样,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公民形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个人示范,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学校应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与家庭合作,共同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应当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给予学生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对目前公民教育问题及公民精神人格构建的思考

对目前公民教育问题及公民精神人格构建的思考
a d ve f i i o wld e n i w o vc k n e g . c
Ke o d :cvc e u a o y W r s ii d c t n; man po lms cvcs i t e sn l o s u t n;fu d c t n lv le i i rbe ; ii pr ro ai c nt ci i p y t r o o re u a o a au s i
HU n —g n Yi - e
( w u oee i u 300,C ia Y h nClg ,Yc n360 l h hn )
Ab t a t sr c :Ma n p o l ms o ii d c t n i u o n r tp e e ti a l w : t e c n e to ii d c t n i r b e fc vc e u ai n o rc u ty a r s n s sf l s h o c p f v c e u a o o oo c i
民的理性能力、公 民的理 想及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公 民的情感意志、公民的知识视野等四个方面
的 主要教 育价值 要 点 。
关键词 :公 民教 育;主要 问题 ;公 民精神人格构建 ;四个教 育价值要点
中圈分 类 号 :G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30 【02 1 00 — 3 40 6 1— 8 X 2 1 )0 — 0 1 0

要 :公 民教育是帮助人们 了解公 民属性与权利责任的教育。目前我 国公 民教育中存在的
主要 问题是 ,公 民教育观念相 当薄弱 , 民教 育的内容 比较狭窄,公民教育的效能远不能令人满 公 意。要有力改变公民教育与公 民素质的落后 ,关键是要在重视公 民教育的前提下,选择好公民教 育的科 学思路 ,在调整好公民教 育内容的同时,结合 国民教育的人格培养来一体性地构建好公 民 的精神人格 ,以健全的公 民精神人格来产生健全的公 民精神。公 民精神人格的构建 ,包括培养公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例如人们的道德水平正在下降、社会教育出现缺失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初中品德与社会课应当积极开展公民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公民责任,以及如何履行公民责任。

首先,品德与社会课开展公民教育的一个主要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一种自觉地履行公民责任的情感和观念,包括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尊重他人等方面。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懂得积极投身到社会事务中去。

其次,品德与社会课开展公民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进行取舍时,以社会利益为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状态。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从而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履行并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品德与社会课开展公民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尊重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树立法治观念。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知识,明白公民应该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行事,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品德与社会课开展公民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价值观念。

民主精神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贯彻民主、尊重民主、参与民主、实践民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民主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重视民主与人权,培养自己的合理选举、民主决策等能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民主精神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实践这些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社会责任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认识和意识。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主动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价值。

首先,公民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其次,公民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学校肩负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

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呢?1. 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应通过教育课程改革,将公民意识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探讨,激发学生对公民意识的思考和理解。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以及公民参与其中的重要性等等。

2.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建设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社会的多样性。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变迁和历史意义,培养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知。

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等,提供一个实践公民意识的平台。

3. 倡导民主参与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内务的决策和实施中,增强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模拟选举、意见征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决策的过程和重要性。

4. 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公民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可以学习社会公共事务的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事务,培养并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的热情。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包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和审视,并形成独立而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社交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繁多,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既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下更多功夫。

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也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因素。

学校需要与家长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关注社会事务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下面我将给出几点建议,以帮助学校和家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1. 注重公民教育的培养学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在课程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历史、政治或道德课程中,可以引入国家法律、政治体系和公共事务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可通过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或社区活动的参观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运作和问题,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公民意识不仅仅是了解国家制度和问题,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各科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

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或志愿者组织等途径,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或公益活动。

这样的参与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公民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

4. 建立良好的示范和引导学校和家庭应该成为学生树立正确公民意识的良好示范和引导。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自身言行的规范性,积极践行公民责任,成为学生的榜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讨论,与学生一起研究和分析一些公共事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观念。

5. 建立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讲座、座谈会或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社会活动家或志愿者,让学生了解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如何影响社会,并从中学习和借鉴。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公民意识教育的专题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和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的意义与思考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其中公民教育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责任感和公民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成为有担当、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基础。

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有哪些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开展公民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公民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公民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成为有良好价值观的公民。

开展公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公民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开展公民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发展其个人素质和能力。

公民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实施。

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更要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现实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使公民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更要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发展。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在当代社会中,培养公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个社会全体的共同责任。

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并推动社会进步。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一、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首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公民意识的责任。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例如,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庭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二、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公共事务,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政府应提供良好的公民参与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类民意调查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实现民主治理。

三、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应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同时,政府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四、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公民应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积极参与改善社会不公的行动。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媒体宣传媒体是社会公共性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渠道。

媒体应积极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推动公民意识的培养。

媒体不仅要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还要加强对公民权益的维护和倡导,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六、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础。

公民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注重个人修养和公民道德。

政府应加强道德教育,普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

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

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王东虓(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我国关于何为公民教育的各种见解,探讨关于公民教育基础问题和基本内涵。

本着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的认识,提出公民教育的基础的问题是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定位问题及定位教育思考;归纳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国家与民族教育、权利与责任教育、道德与文明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四个方面的对子及其内涵要求。

一、 关于何为公民教育的各种见解分析近几年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已引起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在这片处女地生成的各种见解和研究成果,已成百花盛开之势。

归纳整理何为公民教育的各种见解,有利于深入探讨公民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公民教育是指培育与民主生活方式有关的态度、行为模式,发展个人担负公民责任的技能说。

台湾师大学者张秀雄先生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培育与民主生活方式有关的态度,陶铸和民主生活态度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并发展个人能成功地在国家中担负公民责任所必需的各种技能。

公民教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国家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

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籍以培养儿童和青年的爱国意识、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以求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做个未来良好公民的资格。

①(二)公民身份的教育说。

著名教育学家,原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认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密切关联着的概念。

公民教育就是公民身份的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承载不同的身份,中国文化是通过各种关系来理解人的公民身份。

人首先从家庭这种最亲近、最直接的关系出发,才能理解逐步扩展到邻里、社群、国家、国际等较远、较间接的社会关系。

对公民教育的认识

对公民教育的认识

我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

根据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三个方面:“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

“公”与“民”,是中国自古便有的文字,但二者合在一处成为一个词语,却并不久远,而且还是接受日本转译西方概念而来――大致是指能够参与公共权力之行使与监督的国民。

可见,国民并不是公民的同义词,公民强调一种对于“公权力”的参与,本质上是一种资格。

什么才是公民。

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位炎黄子孙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当下处在转型阶段的国家而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历20多载,维系一个社会齿咬缝合的秩序机制,也部分地被经济生活的洪流冲击、破坏、修正、改变,呈现出迷失、冷漠、失范的消极一面。

在这一大背景下,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所遭遇的类似碰撞自然也更为激烈,发达经济之下的社会规范重建,也更易破茧而出。

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概念,意在为一个经济社会的前路寻到良性发展的方向。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八个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这里面,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为关键、知礼为基础。

江国华的宪法与公民教育读后感

江国华的宪法与公民教育读后感

江国华的宪法与公民教育读后感读江国华老师关于宪法与公民教育的论述,就像是在一场思想的盛宴里穿梭,一会儿被启发得脑洞大开,一会儿又陷入深深的思考,那感觉就像是在知识的游乐场里坐过山车。

首先呢,以前我对宪法的感觉就像是看天上的星星,知道它在那儿,挺高大上的,但是总感觉离自己十万八千里。

江老师这书就像一把神奇的梯子,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宪法的距离。

他告诉我们宪法可不是高高在上、冰冷冷的条文,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比如说,咱们每天上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权利,这背后都有宪法的影子在默默守护。

这就好比宪法是一个超级英雄,虽然平时不怎么现身,但一直在背后给我们撑腰,这种感觉还挺酷的。

说到公民教育,这部分内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以前我就觉得公民嘛,不就是有个国籍,住在某个国家的人呗。

但江老师让我明白,公民身份背后可是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丰富内涵的。

公民教育就像是给我们这个“公民身份”注入灵魂的魔法。

它教会我们怎么去参与社会,怎么在这个国家里当个合格的、有素养的一份子。

这就像在一个游戏里,你得先知道游戏规则才能玩得好,公民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在社会这个大游戏里的规则,而且还教导我们怎么用积极的态度去玩这个游戏。

我特别喜欢江老师书里用的那些例子,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

他讲着讲着,就把那些深奥的宪法和公民教育的道理都揉进故事里,让我们不知不觉就接受了。

不像有些书,讲个道理干巴巴的,让人看得直打瞌睡。

这书就像是一个风趣的朋友在和你聊天,把那些重要的事儿,用最轻松的方式告诉你。

不过呢,这书也有一点点让我觉得有点“小纠结”的地方。

有些理论部分,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的人来说,还是稍微有点难懂,就像是走在一个雾蒙蒙的森林里,虽然能看到路,但偶尔也会有点迷失方向的感觉。

但是呢,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我想要去探索更多、去搞明白那些复杂概念的欲望。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被打了一针“知识强心剂”。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中的角色。

高三毕业生的公民教育意识

高三毕业生的公民教育意识

高三毕业生的公民教育意识高三毕业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一群年轻人,其公民教育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公民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高三毕业生公民教育意识的论述。

一、了解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公民,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

高三毕业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更应该对法律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应当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法治意识。

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毕业生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与社区义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活动,可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通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毕业生可以学习到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正确行使选举权在民主社会,选举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高三毕业生已经到达合法投票的年龄,应该具备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能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选举制度和政治知识的教育,引导毕业生理性参与选举活动,推动良好的选举风气。

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高三毕业生应当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关心弱势群体,反对不公平现象。

通过学习社会学科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毕业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并通过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公正的价值观。

五、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威胁,高三毕业生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他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六、尊重他人和谐相处公民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高三毕业生应该学会倾听、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法律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素质。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一、教育教育是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第一要素。

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教育方法:1. 民主教育:学校应该重视民主教育,通过学生议会或班级会议等形式,培养孩子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学会通过民主方式解决问题。

2. 法治教育:教师要向孩子们灌输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了解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作用。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法律的内涵。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警察局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运转的方式和规则,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二、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几个家庭教育的方法:1. 榜样力量: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支持。

这样可以让孩子模仿,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习惯。

2. 家庭讨论:鼓励孩子和家人一起讨论社会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辩论的能力。

通过与父母交流,孩子们能获取更多信息和观点,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其他媒体: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书籍、电视节目和电影来引导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社会社会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以下是几个社会方面的培养方法:1. 社区参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环保义工、邻里活动等。

通过自愿参与,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公民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和互助精神。

2. 学校社团: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如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

这些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新一代的培养和教育。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公民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于公民身份、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认同和理解。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民意识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判断能力。

其次,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可以让他们了解并尊重法律法规,遵守规则,以正当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最后,公民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让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的方法和建议1. 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 教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将公民教育纳入课程中,并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让孩子了解国家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社会问题解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孩子接触社会问题,并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孩子可以体验到公民参与和努力改变社会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促进家庭讨论家庭是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讨论,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通过观看新闻、讨论时事热点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思考能力。

5. 参与公民活动父母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公民活动,如选举投票、参观法庭、参观立法机构等。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公民意识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公民意识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公民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

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成为家长们重点关注和培养的方向。

首先,家长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引导孩子养成以大局为重,尊重他人权利和社会规则的意识。

比如,在家庭中,教导孩子如何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其次,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社会事件,引导孩子思考事件背后的道德与法律意义。

家长可以以正面典型事件为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何在社会中做一个遵纪守法、互助友善的公民。

同时,也要指导孩子辨别事件背后的是非曲直,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巧。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义工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群,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培养孩子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

在家庭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一些家庭事务,让孩子参与决策和执行,培养孩子的民主精神和自主决策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可以让孩子懂得在社会中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诉求。

总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

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孩子的自觉接受下,公民意识教育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觉悟的公民。

高中教育公民教育

高中教育公民教育

高中教育公民教育在当今社会,高中教育扮演着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角色。

公民教育旨在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便他们能够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

高中阶段是年轻人形成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教育的公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高中公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区参与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体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其次,高中公民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观法庭观察庭审活动,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高中公民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学生应该了解并尊重不同意见和观点,学会倾听和沟通。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选举、辩论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合理的讨论和辩论。

此外,高中公民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全球化时代,学生需要了解和关注全球事务,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学术竞赛,或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

这些经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中教育公民教育在培养未来公民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和全球视野。

通过综合的教育方法和活动,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公民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法治意识、有民主意识和有全球视野的公民。

这将有助于建设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于 公 民 教 育 的 几 点 思 考
金 晓 晖
( 黑龙江农业 经济职业学院 , 黑龙江 牡丹江 174 ) 5 0 1

要 : 民及公 民教 育之所 以成 为社会和理论 关注的焦点 , 公 正是我 国现代社 会 经济生活 、 治生活 的发展对 政
参与这些发展 的 实践主体——公 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 的反 映。这就是要 求创造一 个有利 于公 民教 育的社会 环境 ; 公民教育要特男 突出权利意识教 育和创 新教育 ; 学校 中建设 包括公 民教育和公 民训 练在 内的公 民教 育课程体 系。 q 在 关键词 : 民教 育; 民意识 ; 民教育课程 公 公 公 中图分类号 :4 7 G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0 ) 8— 0 8 2 10 73 (0 8 0 0 3 —0
在我 国, 随着 公 民和公 民教育 作 为社 会 焦点 问题 的提 出, 有关我国公 民教育如何开展 的讨论逐渐 展开 。梁启 超先 生在其撰写 的《 民说 》 新 中提 出把培养 “ 新民 ” 即公民 ) 为 ( 作 “ 日中国第 一要务 ” 而合 格 的公 民 的培养 决 非一 朝一 夕 今 , 之事 , 需要 一个长期 的过程 。故美 国公 民教育 之父贺拉斯 ・ 曼有句名言 : 建共 和 国易 , 共 和 国公 民难 。 在 合格 的公 “ 造 ” 民的培养中 , 民教育 作为 一种有 效 的手段 , 到社 会 的广 公 受 泛关注。本文试 图在 澄清公民教育 内涵 的基 础上 , 对我 国公
念, 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
其次 , 公民教育是我国 由人治社会 向法治 社会转变 的需
收 稿 日期 :0 8— 5— 8 20 0 0
应 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公 民的道德意识 、 纪律意识与法治 意
识等。
作者简介 : 晓晖( 94一) 女 , 金 17 , 黑龙江伊 春人 , 讲师 , 事职业 教20 0 8年 8月 第2 7卷第 8期
黑龙江教育 学院学报
Ju a o e og agC l g f d ct n or l f i njn o eeo ua o n H l i l E i
Au . 0 8 g2 0
V0 . 7 N . 12 o 8
德、 有文化 、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 民, 高全 民族 的思 想道德 提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所 以说公 民教育 是社会 主义精神 文 明建设 的一项基 础工程。只要是 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 , 要 就 具有公民意识 , 自觉接 受公 民教 育。各个 单位 、 各类 组织 也
化理性和公共参 与的精 神 , 增强主体 意识 , 于承担义务 , 勇 这 就 要求 我们进一 步加强公 民教育 , 使公 民树立 健全 的权 利观
现代市场经济 的建 立 、 民主政治 的逐 步发 展 , 信息 时代 和全球化 时代 的来 临等重要 的社会变迁 , 中国处于发 展的 使 重 要关节点上 。公 民及公 民教育 之所 以成 为社 会 和理论 关 注 的焦点 , 是我 国现代社 会发 展过程 中经 济生 活 、 正 政治 生 活 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 展 的实践 主体 即公 民人 格 素质要求 在教育领域 的反映 。公 民教育 能塑造 一 种新 的具有 现代 性 的公 民, 为新 的社会机制 的运行 提供一种支撑 。因此我 国在 社会变迁中有必要在全社会大力开 展公 民教育。 首先 , 民教育 是 市场 经 济进 一 步发 展 的需 要 。现 阶 公 段 , 国市场经济体制正 在逐 步完 善 , 我 这一 过程促 使公 民拥 有 了更多 的政治 、 社会权利 , 参与政治 、 其 社会事务 的热情也 愈加高涨 , 这些变化增强 了公 民 的主体 意识 、 强化 了公 民 的 主体地位 、 尊重 了个人 的 自由和个性 , 充分 调动 了个人 的积
极性和能动性。但是 这一转 变 的过程 也要求 公 民进一 步强
这种“ 民” 私 的习惯 仍 习 以为常 , 其影 响 可见一 斑。如果不 消除人 治传统 和“ 私民 意识 ” 的影响 , 群众 的思 想观 念就很 难 达到法治社会要求 , 其建 立也 就缺 乏群众基 础 , 决这一 解
问题 的关键 手段之一 就是 在全社 会开展 以平等 、 自由、 民主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而重视宗族戚党、 邻里乡谊。因此, 在人
的观念 中就形成 了对 家族 的过分关 注 , 而否定与 个人 、 与社
会和 国家的结合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 中国人缺乏公德 , 社会
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一些粗 浅的分析。
与 国家观念淡薄 , 因便在 于此 。即使在 现代 , 原 许多人对 于
与爱国意识为 主要 内容 的公 民教育 , 培养与法治社会相匹配
的现代公 民意识 。 第三, 公民教育是我 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
求 。精神文 明是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 目 标与重要保证 , 是社会
主义社会 的重要特征 。建 设社 会主义 精神文 明关系 到我 国 社会主义事业 的兴旺发达 , 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 图的全面实 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根本 任务就 是 : 培养有理 想 、 道 有
要。7 0年代末 8 年代初 , 0 曾经开展 了人治与法治的大讨论 ,
多数人主张废除人治 , 实施 法治 。到了现在 , 依法 治国 已被
党和政府作为 一项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 ,实行依法治国 , “ 建
立法治国家 ” 是社会发 展 的必 然产物 , 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 要 标志。但是 , 我国有两千 多年 的人治 传统 , 其影响仍 或多 或少地存在 于社会 的各个 方面 , 其在社会心理层 面就表现为 沉重 的“ 私民意识 ” 显 著的“ 民” 、 私 人格特 征。如 : 由于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