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命题

合集下载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开展多元化教育模式,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育
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特点,开展具有地方特 色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 爱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 发展。
意义
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提高农 村地区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政策制定 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问卷 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城乡基础 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结论与展望
05
研究结论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明显
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城市和农村之 间存在较大差距。
建立合作机制
城市与农村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 共享和优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
政策倾斜是关键
要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上必须向农村倾斜, 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优 化教育资源配置。
技术助力教育公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打破 地域限制,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地区。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研究样本局限性
本次研究仅选取了部分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 教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可能存在样本的局限 性,不能全面反映全国 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情 况。
城乡基础教育现状
02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基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部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公平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家庭背景的差异、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公等。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二、现状分析1.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师资、教学设备都相对贫乏,而城市地区则相对富裕。

城市地区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设施,而农村地区学生则面临资本不足的问题。

2.家庭背景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等,都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影响。

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好的学习机会,而一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可能无法享受到这些机会。

3.教育机会分配不公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公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另外一方面。

教育机会的分配制度导致一些学生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而其他人则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有些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较高的教育水平,而其他学生可能会在教育机会方面受到限制。

三、对策研究1.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在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村学生校车状况较差的问题。

加大课外支持,为农村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

完善教育设施,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2.平衡家庭背景为了解决家庭背景的差异,政府可以通过供应公立教育等措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

可以推出一些教育公益性政策,比如普惠性教育,降低教育的门槛,减轻家长的教育经济负担。

3.加强教育机会平等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消除教育的不公。

比如推出优惠政策,减轻争取教育资源的负担;推动共享语言、共享学位等措施,增强教育机会的竞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职业教育,提供社区教育服务,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多地融入社会实践和生活经历,从而提高和拓宽教育机会的形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一、背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农村教育现状和问题1. 教育资源短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短缺,教师素质和教育设施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城市教育机会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年轻教师,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普遍老化。

2. 教育规模不足农村地区学校规模较小,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由于学生数量较少,多数学校不能提供多样性的教育资源。

此外,农村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学校停招、并校和撤校等问题。

3. 师资流失由于农村教育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不少优秀教师选择到城市或私立学校工作,导致农村地区教育师资缺失。

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许多教师不想长期在农村教育工作。

4. 学生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此外,农村地区学生流失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短缺。

三、发展策略1.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

政府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补助等措施,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资金的平衡配置、设立农村教育特别资金等方式,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 提高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针对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不足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建立多级学校网络体系,加强各级学校之间的协作,提高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3.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为了遏制师资流失的问题,政府应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有力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内生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内生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内生要求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翟宝辉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这是在系统总结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做出的科学判断。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核。

无论国内外,城镇化水平都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的。

因此,人一定是城镇化的核心。

之所以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是因为过去我们走了弯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没有互联互通或全覆盖,城市基础功能不完善,棚户区和城中村并存,生活在城镇的人不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农业转移人口不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 “三个1亿人”的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核要求。

四化同步是新型城镇化的引擎。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而逐步实现的。

工业化创造了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劳动力,工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集聚了生产活动和劳动力,成就了城镇化过程,信息化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城镇的均衡发展是四化同步的必然结果。

优化布局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城镇之所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是因为其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服务设施。

如果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支撑城镇的正常运行,它推进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的能力就会下降,周边的农业转移人口就会跨过这些城镇向更高一级城镇转移,造成高一级城镇过度拥挤而邻近转出地的城镇难以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镇综合支撑能力。

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结果。

城市梦之所以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在设施平台健全完善,设施互通互联,运行安全可靠,支撑起快捷的生产和方便的生活。

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困难可能会退缩, 而且找出各种理由 告知人们政府已 f 1 4 . 9 %的教师认 为办学条件在均衡 中最重要 , 远在教 付出了努力 , 但国家财力有限, 解决问题要慢慢来 , 这 J 育观念、 教 育经 费、 师资均衡之后 , 说明教 师们 已基本
该文为河北省 高等学校科学研 究计划重点项 目“ 河北省城 乡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的现状 、 问题及 对策研
育 的均衡发展尽微薄之力。

I 此, 因为义务教育均衡体现着教育公平 , 也是消除“ 择
校热 ” 的根本 。 1 二、 改善办学条件是保证

教育经费是前提。 教育观念要先行
众多学者和教育主管部 门 、 各 级政府都把财力作
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 , {
近年来 , 在各级政府 的努力下 , 农村 的办学条件
调查中 9 2 . 8 % 的教师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财 I 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点 已得到 中小学教 师的普遍认
力, 更差观念 , 与其说是钱 的问题 , 不如说是“ 百年大 : 同 。调查 中, 8 2 . 1 %的教 师认 为农村 办学条件有 了明
《 教学与管理 》
2 0 1 3 年2 月2 0日
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河北廊坊 师范学院 李士萍 张学仁
当前 , 义务教育 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义 务教 育 I 个问题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 “ 决 心要” 是非要解决不
发展的主题, 新《 义务教育法》 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I 可, 没有退路 , 没有借 口。 “ 决心要 ” 解决义务教育的均
的成绩 ,但城 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 费也必须保证到位 吗?大家又在担心着 , 担心众多的 政策 、 措施落不到实处。 仍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l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一、本文概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然后深入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构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机会、教育结果等多个维度,并提出相应的测算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提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主张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或地理位置,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源于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理念,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关键途径。

在教育领域,均衡发展意味着教育资源在学校、地区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公平分配,包括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均衡。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教育政策。

这些政策应关注弱势地区和群体的教育需求,通过增加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逐步缩小教育差距。

同时,教育均衡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包括政府、学校、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也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教育发展指标和测算方法,可以量化评估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国义务教育形势研判会会议纪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国义务教育形势研判会会议纪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国义务教育形势研判会会议纪要作者:荣雷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05期为研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研讨下一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2015年1月21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国义务教育形势研判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主持会议,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就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作了引导性发言。

王湛、陶西平、任玉岭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北京、天津、上海、安徽、广东、甘肃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发言。

与会同志积极建言献策,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深入的社会大背景下,义务教育如何定位,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等问题以及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与会同志认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刻认识城镇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研判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积极引领新形势下义务教育的新发展、新常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妥善应对城镇化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解决中部坍陷、西部追赶等问题,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

会议分析了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教育资源承载力有限,大班额大校额现象突出,而乡村适龄学生减少带来学校空心化、办学难以为继等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二是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适度集中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又要确保不因过度撤并带来上学过远,伴生辍学及交通安全问题。

三是城市学校建设面临老城区建设用地资源紧张,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困难等问题。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研究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城乡教育均衡化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教育现状分析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首先是城市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现状,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教育机会,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因此,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路径亟待研究。

二、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探讨(一)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是城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质量,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从而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

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地区的技术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城市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将一部分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路径的对策(一)加大投入力度城乡教育均衡化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城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教师的数量。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黄艳平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且影响着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进程,有效的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是缩小社会差距,推动社会公平和谐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关注教育,政府、社会也注重教育,尤其是注重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城镇化的进程与城乡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注农村的教育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突破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政府更好的把握提出相应的政策方案以此优化乡村教育模式,推动社会公平发展,对今后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政策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教育;问题;对策一、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乡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从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中发现,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均明显低于城市,且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

例如,2000年城市初中和农村初中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为146.27元发展到2011年差距达到334.76元。

乡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滞后乡村教育发展。

(二)乡村教育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乡村的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不健全,办学条件差等因素拉低了乡村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求,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师外流,学生多转而向周边城镇学校就学。

(三)乡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乡村办学条件与城市差距大,乡村的教师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前景缺乏竞争优势,导致优秀教师人才大量的往城市流入,再加上乡村教师队伍多是通过成人自考等方式取得教师资格使整体素质相对城市教师队伍较低,这是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突破路径(一)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力度和优化资源配置经费是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财政的支持,一切都无从谈起,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其次,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在教育投入方面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倾斜力度,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法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有效发挥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住房住房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城镇化的重要方面。

新型城镇化强调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包括提供居住环境良好的公共住房,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住房供给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注重优化住房分配政策,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机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适宜的住房条件。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二、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新型城镇化致力于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提高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此外,注重普及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新型城镇化还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提升城市人民的整体素质。

三、医疗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城镇化关注的焦点。

新型城镇化强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新型城镇化还加大对偏远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力度,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重要的民生政策,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

新型城镇化致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加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益。

此外,新型城镇化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明确哪些理论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明确哪些理论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明确哪些理论问题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如何理解教育均衡发展内涵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功能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从制度政策入手,加强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设计,为保障义务教育公平、民主的政策环境,促进义务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1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城乡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必须解决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是:1.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呈现多样复杂、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背景、教育环境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原因。

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凸显。

被征地农民群体扩大,成为影响银川市教育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是区划调整后,增加了办学水平的不平衡。

农村学校、移民地区学校仍有许多简陋的校舍,甚至还有不少危房需要改造。

从教育的对象看,中小学生生源起点、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差别很大。

四是城乡家长及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值反差很大。

1.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西部广大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总投入、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均处低位,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支出的比重也处于低水平。

甚至有的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还有下降;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幅度小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到上世纪末4%的目标。

尽管近几年对农村教育投入增大,但因历史欠账太多,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投入不足使中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家标准8.1m2~9.2m2的下限;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定标准5.6m2~ 8.0m2的下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均衡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均衡发展

农 民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 , 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他们大多数只能居住在大城
市 的城 中村 ,从 事着 一般 城市 居 民不愿 意干 的工 作 ,收入水 平也 不高 。 目前 中国很 多城市 里 的流 动 人 口都没 有 固定 的职业 和住 所 ,他们 游离 于城 市 的边缘 ,给社 会带 来一 定 的隐 患 。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的城镇化速度非常缓慢,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当时的工业 化水平。中国 1 9 5 0年到 1 9 8 0年的城市化率仅从 1 1 . 1 8 %上升到 1 9 . 3 9 %。同期 世界城市人 口的 比重从 2 8 . 4 %上升到 4 1 . 3 %,发展中国家也从 1 6 . 2 %上升到 3 0 . 5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 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却大幅度提高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 值 的比重从 3 0 %提高到 7 2 . 2 % ,非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 3 1 . 6 %上升到 6 4 . 6 %。当时 中国
不能 随便 进 城 ,城市 的劳动 力也 不能 自由流动 。在 这种 经济 与社会 背景 之下 ,人 的 自由迁 徙 的权
利被剥 夺 ,城市 化进 程也 因此 而几 乎停滞 。
随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 ,中国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速度也 迅速推进。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乡镇企业 的进发式发展 ,在 中国大地催生 了一大批 中小城
广 东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 第 4期
新型城镇化背解决中国三农问 题的根本出 路。 在目 前大 城市 趋于饱和,中小城市尤其是
县城发展 缓慢 的背景之 下,未来 的新 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将会 涉及 到一 系列的制度变迁 ,必 须围绕三农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容易,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困境,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真正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存在的困境1. 师资力量不均衡在城市,由于吸引力较大,师资力量更为优秀,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就显得匮乏。

这使得城乡教育的水平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农村地区的学校缺乏优秀的教师,而城市的学校却因为竞争激烈,教师队伍中优秀的教师更容易被各个学校争夺。

2. 校舍设施不足农村地区由于资金匮乏,校舍设施不足。

学生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因素。

3.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缺少这些教育资源。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也影响到了农村地区教育的整体质量。

4. 师生福利待遇差异化教师在城市的工资待遇要远高于农村教师,这导致许多教师选择到城市就业。

而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生活水平较高,而农村学生则普遍面临着物质条件的不足。

1. 加强师资力量的补充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

可以通过向农村派驻一定数量的城市优秀教师,来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2. 加大对农村校舍设施的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校舍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组织社会力量,来共同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育教学环境。

3.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备水平。

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村学校输送一定数量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汇报人:日期:•新型城镇化背景与中小城市发展的关系•中小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小城市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政策支持与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的前景与挑战01新型城镇化背景与中小城市发展的关系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与特点人口集聚地城乡统筹发展的桥梁经济增长点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的角色政策扶持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大,为中小城市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产业机遇人口红利新型城镇化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02中小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01基础设施升级02智慧城市建设03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中小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产业转型升级中小城市应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中小城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发展人口集聚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口集聚策略公共服务均等化03中小城市发展的策略与路径1 2 3挖掘本土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城乡互动发展特色小镇与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引领产学研结合030201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路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思路04政策支持与中小城市发展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政府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扶持信贷支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措施社会资本在中小城市发展中的参与与机会PPP模式产业投资城市运营05中小城市发展的前景与挑战潜力巨大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中小城市发展的潜力与机遇中小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03绿色化发展01个性化发展02智慧化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的发展趋势展望THANK YOU。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义务教育方面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修建和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如校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政府还应该优先保证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招募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农村教学。

此外,还可以开展支教项目等方式,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调配。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地区,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此外,还应该通过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分类指导机制,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的均衡和有机衔接。

应建立城乡之间教育联盟机制,通过业务培训、开展共同研究等方式,加强城乡学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优化学生流动管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会导致一些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去城市务工,导致学生的流动,而这些学生在城市的学校里往往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为了优化学生流动管理,应该建立与完善学生市内迁移和市外迁移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其他学校对流动学生的录取和接收应该予以宽容、包容和支持,为流动人口子女在新的学校安身立命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仅仅靠政府投入和政策规划,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

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通过联合开办学校、学校分级管理、联合招募教师、教育普惠金融、教育公益组织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多方合作,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待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流动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全力以赴,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研究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研究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研究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如何提高教育公平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教育公平的可行措施。

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

目前,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师素质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设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缺乏教育技术支持等问题。

首先,城市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较快。

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迁徙,城市学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师素质较高,并且能够吸引更优秀的教师加入。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较小,建设相对滞后,教育设备和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其次,教师配置不均衡是导致城乡教育差距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地区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财政资源的匮乏,教师队伍经常面临招聘难、留人难等问题,导致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最后,技术支持的不均衡也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地区具备更好的教育科技应用条件,能够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网络覆盖不完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的存在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和获得优质教育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教育公平的缺失。

首先,城乡学生的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由于城市学校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学生更容易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和培养途径,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才能的培养。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全民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型城镇化带来了人口流动的新趋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这对城镇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

城镇学校面临着学生数量激增、师资短缺、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而农村学校则出现了生源减少、师资流失、教育质量下滑的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基础。

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在城镇,要新建和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确保农村学校拥有与城镇学校相当的硬件设施。

例如,建设标准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优化师资配置是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的关键。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通过设立农村教师津贴、提供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

另一方面,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安排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专业成长。

此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无论是城镇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学等方式,将城镇的优秀教师、优质课程输送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同时,为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与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与资源均衡配置

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与资源均衡配置[摘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在逐年缩小,但差距仍然存在。

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化组合。

文章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意义为切入点,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城乡配置失衡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城乡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才能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是针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近年来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指的是在城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

笔者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是要将城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与相互分割,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并形成合理分布,使城乡教育紧密结合,逐步缩小乃至消灭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从而促使城乡教育融通并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化程度取决于教育资源总量、质量及其配置组合的优劣状态,因此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优化组合。

但是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还比较大,城乡教育均衡化矛盾突出。

如何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协 调 发 展 的新 型 城镇 化 路子 。新 型 城 镇 化
对 基 础 教育 的发展 既 是 挑 战也 是 机 遇 , 随着 我 国基
未有 的变迁 , 以往 “ 家 长里短” 的乡村正呈现“ 空壳
化” 的 景象 。有人 说 乡 村 出现 了“ 产业 空 、 住 房空 、 年 轻人空、 干部 空 ” 的“ 四大 皆 空 ” 现象 , 用“ 乡 村 的终
第四 , 要 关注城 市中的边缘人 群 , 推进城 市教育服务 的均等化 。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 基础教 育; 教 育均衡发展 ; 农村教 育; 城 乡教育一体化 [ 中图分类号 】 C , 4 0 — 0 5 2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l 2 0 ( 2 0 1 5 ) 0 1 — 0 0 0 1 — 0 5
表 1 。
表 1 新型城镇化 背景下 四类教育均衡发展 问题
教 育 均 衡 问题 分 类 存 在 的核 心 问题 基 本 解 决 策 略 农 村 教 育 农 村 教 育 衰 败 慎 重 布 局 调 整 , 促


校 际间
择 校 问题 严 重
进 特 色发 展 扩 大 优 质 教 育 资 源覆 盖 面
这种大规模流动 , 使 得城市 和农村发展呈现出截然 相反的两面: 城市建设热火朝天 , 而农村却逐渐走 向
衰 落 。法 国著 名 农村 社会 学 家孟 德拉 斯 ( H e n i r M e n . ) 在其 著作 《 农 民的终结》 中所 描 绘 的 场 景 正 在
中 国上 演 , 随着 “ 农 民 的终 结 ” , 农 村也 正经历 着前 所
“ 无 序 城镇 化 ” ; 必 须 坚 持 以 人 为本 、 群众主体 , 避免
鞭 赶进 城 的 “ 被动 城镇 化 ” , 走 出一 条 以人 为本 、 城乡

二 十多 年快 速 的城 镇 化 , 城 市 的数 量 和疆 域 不 断扩 张 , 农村 人 口也 越 来 越 涌 向 城市 。农 村 人 口的
础教育实现了全面的普及 , 基础教育 的发展重 心由 “ 普及” 转向“ 均衡 ” , 新型城镇化对基础教育 的均衡
发 展 提 出 了不 少新 的课 题 , 在 总结 十 年 来 我 国推 进 均 衡 发展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我们 认 为 新 型 城 镇 化 背景
结” 一语来形容我国农村 的衰败走 向虽显得夸张 , 但 也在 某种 程 度 上 表 达 着 人 们 对 当前 农 村 现 状 的 担 忧。农村的空巢化也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育呈
教 育
人群 间
外 来 务 工 农 民 子女教 育问题 公 共服务 均等化 城 乡 教 育 不 均 以城 带 乡, 城 乡教
衡 育 一体 化
新型城镇化 , 是区域 、 人 口、 经济、 社会 、 资源和环境
全 面 协调 发展 的城 镇 化 。推 进 新 型 城 镇 化 , 必 须 以 工 业 化带 动城 镇 化 , 避 免 缺乏 产业 和人 口支 撑 的“ 空
刘 秀峰
( 四川 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 1 o o 6 8 )
[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的倡导标志着我 国城镇化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 新型城镇化不是“ 片面城镇化” , 也
不是“ 被 动城 镇化” , 而是 重视农 村、 以人为本 的城镇化 。新型城 镇化对我 国基础 教育均 衡发展提 出 了四大命题 : 第一 , 要 转 变 思路 , 遏 制农村教 育的衰败 ; 第二 , 坚持 以城 带 乡, 推进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 第三 , 要创 新机 制 , 推 进城 市教 育的校 际 间均衡 ;
第2 9 卷第1 期 2 0 1 5 年1 月
教 育 与 教 学研 究
Ed u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Re s e a r c h
Vl 0 1 . 2 9 N O. 1 J a n. 2 0 1 5
论 新 型 城 镇 化背 景 下 我 国 基础 教 育 均 衡 发展 的 四大 命 题 *
改革开放后 , 尤其是十 四大 以来我 国城镇化迅 速发展 , 1 9 7 9年我 国 的城镇 化 率 仅 有 1 8 . 9 6 %, 但 到
2 0 1 2年 已经 达 到 5 2 . 6 %。根 据 “ 纳瑟姆 曲线” 所 揭 示 的城镇 化发 展 规 律 , 当 前 我 国城 镇 化 正 处 于 加 速 阶段 的 中后期 , 这 一 阶段 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和 质 量 的 高低 , 直接 决 定着 我 国城 镇 化 能 否 进 人 到 成 熟 发 展 阶段 。 因此 , 科 学地推进 城镇化 , 走 新 型 城 镇 化 道 路, 就 成 为 当前 和今后 我 们推 进城 镇 化 的必 由之 路 。
城 乡教育之 间


转 变 思路 。 遏 制农 村教 育 的衰败
心城镇化” ; 必须同步解决 “ 三农 ” 问题 , 避免城乡脱 节的“ 片面城镇化 ” ; 必 须 以绿 色 低 碳 、 可持 续 为 特 征, 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 粗放城镇化” ; 必须 用 科学 规 划 引领 和保 障 , 避 免遍 地 开花 、 盲 目随意 的
下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好 四大命 题 , 详见
【 收稿 日期1 2 0 1 4 — 0 8 — 0 1
* 基 金项 目 : 教育部教育发展 研究中心成都教 育改革研究 基地 “ 统 筹城乡教 育发展 研究 中心 ” 2 0 1 4 年 度课 题“ 新 型城镇化 、 教 育均 衡化背景下 深化统筹城 乡教育综合 改革研究课 题” ( T C C X J V 一 2 0 1 4 一 B 0 r 7 ) 。 【 作者 简介 】 刘秀峰( 1 9 8 5 一) , 男, 四川师 范大 学教 师教 育学院讲 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 : 农村教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