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认识74-76教案

合集下载

比例尺认识教案

比例尺认识教案

比例尺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比例尺;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比例尺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标志,思考比例尺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比例尺的概念,比如说一条线段在地图上表示了多长的实际距离。

然后讲解比例尺的作用,即通过比例尺可以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成实际距离。

3.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15分钟)首先介绍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比如1:1000表示地图上的一单位距离对应实际距离的1000单位。

然后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即通过比例关系求解未知距离。

举例说明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比例尺的应用(15分钟)讲解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测量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估算实际距离等。

通过例题和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尺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比例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的互动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与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例尺运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运用。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并标出两个地点A和B,问学生两地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比例关系,在地图上标注比例关系。

2.学习比例尺(15分钟)a.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放小册子,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比例尺的学习,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疑惑。

b.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小册子后,教师重点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精确地计算距离。

比例尺的格式为1:n,其中n表示实际长度与地图上表示长度的比值。

3.比例尺计算(30分钟)a.实例分析: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和一个实际距离,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表示长度。

b.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计算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比例尺。

4.拓展运用(20分钟)a.地图比例尺: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份地图,并设置比例尺,然后学生交换地图进行测量距离。

b.实际问题解决: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解决问题,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实际高度等。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2.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五、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比例尺的格式:1:n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主动思考和讨论。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概念及其作用;2.学会认识比例尺的使用方法;3.能够通过比例尺测量和绘制简单的线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尺子、图纸;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直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知,例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比例尺?它有什么作用呢?”2. 引入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比例尺的形状和用途。

解释比例尺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绘制图形的工具,它可以保持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3. 认识比例尺教师将一张地图投影到黑板上,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地图上的比例尺。

教师解释比例尺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实际距离和地图上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4. 比例尺的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长度为10cm的线段,并要求学生使用比例尺来测量这个线段在地图上的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例尺上的刻度来确定距离,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5. 比例尺的绘制教师要求学生在图纸上绘制一个线段,并指导学生根据比例尺上的刻度来确定线段的长度。

6. 练习与巩固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并要求学生使用比例尺来测量地图上的距离。

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练习,并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7. 拓展应用教师让学生尝试使用比例尺测量和绘制其他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认识比例尺、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线段的方法。

比例尺在地图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环节加入一些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图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

2、比例尺=--------------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比例尺》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比例尺冀教版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4—76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比例尺》第一课时内容,即认识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和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教学的,先后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给镜框画示意图”使学生由初步认识比例尺到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会按比例尺画简单的示意图,体会比例尺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比例尺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l:l画图以及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图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按比例画图的作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按比例尺画简单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名片、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主持,我们的卡通朋友大头蛙让咱们帮它设计一张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名片,同学们设计好了吗?(生:设计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有请各小组代表。

(生:介绍本组的名片)你们的名片设计的尺寸符合大头蛙的要求吗?(生:当然符合,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咦?你们组设计的怎么跟别的组不一样,是不是错了啊?(生:没错,我们设计的尺寸跟大头蛙要求的一样,只是他们设计的是横向的,而我们设计的是纵向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同学们设计的名片不仅与大头娃要求的尺寸一样,还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请同学们为我们自己鼓掌吧!今天的炫我两分钟到此结束。

师:欣赏了同学们的名片展示,老师不得不为你们点赞,真的很了不起。

设计的名片与大头娃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名片是按1:1设计的,也可以说这样的图叫做按1:1画的图,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学生给大头娃设计名片,可以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画图的过程,并了解1:1的实际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师: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帮我画一个镜框示意图,可以吗?(生:可以)请看大屏幕,画一个长是6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镜框的示意图。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比例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比例尺画图及测量实际距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测量和绘图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笔记本电脑。

2. 教学材料:比例尺例题、实际测量数据。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比例尺的概念,通过提问和示意图介绍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图形或模型的线段长度与实际物体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标明比例的方法,如1:100、1 cm:2 m等。

3.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实际操作讲解如何计算比例尺。

Step 3:实例练习(2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2. 给出绘图题,让学生根据比例尺合理安排图纸上的线段长度。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分享解题思路。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使用比例尺的案例,如地图、建筑图纸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比例尺的相关知识点和计算方法,并强调比例尺在测量和绘图中的作用。

五、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比例尺实例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收集使用比例尺的案例,并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增加更多的实例练习,加强对比例尺应用的讲解,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教学模板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教学模板

小学数学《比例尺》优秀教案教学模板第一章:比例尺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能够识别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1.2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距离,引起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

1.3.2 新课导入: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

1.3.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解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1.3.4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概念。

第二章:比例尺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比例尺应用的兴趣。

2.3.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3.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3.4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比例尺的转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转换方法。

3.2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转换方法。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比例尺转换的兴趣。

3.3.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转换方法。

3.3.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进行比例尺的转换。

3.3.4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运用比例尺的转换方法。

第四章:比例尺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计算不同比例尺的实际距离。

4.2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和地图,引起学生对比例尺计算的兴趣。

4.3.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3.3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4.3.4 练习巩固: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第五章:比例尺的应用练习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案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解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如何计算和应用比例尺。

3. 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比例尺示例图。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比例尺的概念1.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1.2 讲解教师解释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通常表示为1:1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0000厘米。

1.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图,解释如何计算比例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第二章:比例尺的计算2.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比例尺。

2.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比例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为:比例尺=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

2.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图,解释如何计算比例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3.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比例尺。

3.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应用比例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3.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图,解释如何应用比例尺,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第四章:解决实际问题4.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

4.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4.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题,解释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第五章:练习题5.1 引入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

《比例尺》备课教案比例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2.学会计算比例尺;3.能够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比较;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2.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概念理解;2.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2.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3.黑板、粉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询问比例尺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示意图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即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一段距离与实际地面上的对应距离的比值。

2.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如1:50000或1/50000。

步骤三:比例尺的计算(15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进行比例尺的计算教学,例如: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2.引导学生找到地图上的比例尺,以及地图上的已知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行计算。

步骤四:实操演练(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在地图上标注两个地点,并测量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2.学生使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对应的距离。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提供更多的地图和测量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可尝试在地图上测量更复杂的距离,如曲线距离等。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总结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使用技巧;2.教师进行简要的概念回顾和技巧指导。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地图上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比较。

七、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册完成相关习题;2.自行准备一张地图,测量地图上两个地点的实际距离,并计算对应的比例尺。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地图和概念讲解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操演练和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让学生体验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计算实际距离、进行地图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如计算实际距离、进行地图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尺。

提问:“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比例尺的概念,举例说明。

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4. 实例分析:出示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例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

练习题: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例尺》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例关系的工具。它在地图制作、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比例尺的换算: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包括长度、面积等不同类型的换算。
2.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理解:四年级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例尺,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感知。
(2)比例尺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如何选择和使用比例尺感到困惑。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比例尺的能力,可以通设置具体情境和例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难点示例:某学校操场实际长度为200米,宽度为100米,在一张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解答:长4厘米(200米*1/50000),宽2厘米(100米*1/50000)。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76~78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 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经历且体验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4.在自主探索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A4的彩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呢?老师这里有只小小蜗牛它也进行了一场旅行,你们看?它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一分钟,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呀?师:是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地图上呢?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秘密武器——比例尺。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例尺吧。

(课题比例尺)师:比例尺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不我们校,校足球队正紧张的备战本年度的足球联赛,赛前为了研究战术方便,瞧!教练员遇到了什么问题?预设:需要一个足球场平面图。

师:我们来看这个足球场的长是95米,宽是60米,这么大的足球场,你能把它画在图纸上吗?1.想一想怎么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形?2.画一画标记好图形的长和宽的长度。

(学生交流)(二)尝试画图老师巡视,收集有表性作品,贴在黑板上。

预设有以下三种情况:观察这几幅作品,哪幅作品比较像呢?像这样画在纸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而足球场实际的长、宽是它的——实际距离。

二、分析问题,抽象概念(一)呈现问题,自主选择提问:为什么我们有的作品比较像原来的足球场?第③幅特别不像足球场。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小组内的一幅作品研究,7再来看看有什么发现,提示:计算过程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学生准备合作探究卡(三)汇报交流,抽象概念1.预设:①号作品:长: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1000。

《认识比例尺》公开课教案

《认识比例尺》公开课教案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古山明德小学王小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以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熟练解答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地图教法与学法:教法:对于比例尺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在进行计算时采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及圆锥的相关公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全班人数一定,每组人数和组数(2)、一本书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数量(3)、一个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3、化简比二、探究新知1、学生活动: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10米长的线段。

质疑: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10米长的线段画不开那该怎么办?(按照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到本子上)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提出问题:如果想绘制中国地图的平面图,若按实际尺寸来绘制可能吗?(不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纸)小结: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绘制地图或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比例缩小,再画到图纸上;有时也把物体按一定比例放大再画到图纸上这样就方便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比例尺。

3、学生自学课本48页—49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4、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什么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举例子:画10米长的线段----实际距离画到本子上10厘米----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比例尺定义)(2)、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学生求出10米线段画到本子上10厘米的比例尺(课件演示求比例尺的方法)(3)、出示练习题一栋楼房东西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4)、探讨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5)、二者的相互转化(课件演示转化方法)(6)、探讨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提出问题:你知道1:10和10:1表示什么吗?小结:前项为1的比例尺叫缩小比例尺。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比例尺的应用;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通常表示为1:1000、1:50000 等。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2. 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难点: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联系起来;2. 灵活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心得,讨论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例尺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比例尺计算和实践问题解决情况。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比例尺的概念1.1 导入:通过地图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思考。

1.2 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1.3 举例说明: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1.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计算不同比例尺下的实际距离。

第二章:比例尺的计算2.1 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

2.2 举例说明:给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让学生计算比例尺。

2.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计算比例尺。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3.1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3.2 举例说明:给出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让学生计算实际距离。

3.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第四章:比例尺的转换4.1 讲解比例尺的转换方法: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乘除法进行。

4.2 举例说明:给出两个不同比例尺,让学生进行比例尺的转换。

4.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两个不同比例尺,进行比例尺的转换。

第五章:比例尺的实际运用5.1 讲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比例尺可以估算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5.2 举例说明:给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让学生通过比例尺进行估算。

5.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出的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进行比例尺的估算。

第六章:比例尺在不同尺度的地图上的应用6.1 讲解不同尺度地图的比例尺特点:比例尺随着地图尺度的增大而增大。

6.2 举例说明:展示不同尺度地图上的比例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比例尺与尺度之间的关系。

6.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尺度地图上的比例尺,分析比例尺与尺度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比例尺的误差分析7.1 讲解比例尺误差的概念:由于测量和制图不精确导致的比例尺与实际距离不符。

7.2 举例说明:分析实际地图中的比例尺误差,让学生理解比例尺误差的来源。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案】《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换算。

2. 运用比例尺进行复杂地图的测量。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地图,如学校地图、城市地图等。

2. 准备比例尺计算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实际距离。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提供一张实际地图。

2. 学生利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实际距离,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道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和方法。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有关比例尺的有趣例子,如大型工程、地图制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比例尺在这些例子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张自己感兴趣的实际地图,如家庭住址地图、旅游景点地图等。

2. 学生利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实际距离,并将结果和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小短文。

八、评价反馈(10分钟)1. 教师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简单的实际距离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和分类。

2. 比例尺的应用: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探究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 利用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3. 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3. 实例讲解:利用实际地图,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例尺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综合练习,检验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地图或图纸:用于展示和解释比例尺。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知识。

3.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和概念讲解:1课时2. 实际距离计算讲解:1课时3. 课堂练习和讨论:1课时5. 课后作业布置:0.5课时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幅地图,使用比例尺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2. 让学生思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例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和比例计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测量和比例计算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灵便运用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和比例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地图、比例尺尺子、白板、彩色笔等。

2. 教学材料:教学PPT、练习题、实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起学生的思量和讨论。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定义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长度比例和实际长度比例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通常表示为1: N的形式,其中N表示实际长度与地图上长度的比值。

b) 比例尺的作用:比例尺可以匡助我们在地图上进行测量和计算,使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相对应。

c) 比例尺的种类:介绍常见的三种比例尺,即直线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并分别说明其使用方法和特点。

3. 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和比例计算。

其中包括:a) 使用直线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给出一张地图和直线比例尺,要求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b) 使用线段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给出一张地图和线段比例尺,要求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线段的实际长度。

c) 使用图形比例尺进行地图测量:给出一张地图和图形比例尺,要求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某个图形的实际面积。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练习题可以包括地图测量、比例计算和实际问题的应用等。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某个建造物的实际高度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比例尺的过程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探索新知
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巩固概念,分层练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主评价,总结提升
3
10
15
9
3
教学例1,认识比例尺
教学例2
完成对应练习题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名片
介绍比例尺
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与结果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适当总结
学生认真观察
认真完成学习卡片一,交流时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按照学习指南完成学习卡片二
完成任务卡,认真倾听别人的交流
积极发言
3、全班交流。建议4分钟
学习卡片(一)
1.动手量一量上边两个名片的长、宽各是多少
2.他们设计的名片符合大头娃的要求吗?
学习卡片(二)
例2
画一个长是6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镜框示意图
任务卡片
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按1:2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示意图
实际的长:图上的长:
实际的宽:图上的宽:
“开放式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审核人签字:




课题
教师
课型
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附:
学习指南(一)
预习卡片
学习指南(二)
学习卡片(一)
学习卡片(二)
任务卡片
“开放式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审核人签字:


六年级


数学
课题
比例尺的认识
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在按比例画简单示意图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可结合自己熟悉的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逐步认识学习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学好比例尺的信念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交流
板书设计
放大与缩小
根据例1所总结出的结论
教学反思
附:
学习指南(一)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一)的问题。建议4分钟
2、对学之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建议3分钟
3、全班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建议3分钟
预习卡片
学习指南(二)
学习指南(二)
1、对学完成学习卡片(二)。建议6分钟
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建议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