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脑电双频指数(BIS
Your company slogan
组合的 BIS/EEG 显示
Your company slogan
BIS通过如下三个步骤来进行实时计算
1.原始的EEG信号
按每秒间隔进行 分段并对那些带有 伪迹的片段加以 识别并予以去除
DISPLAY:
SMOOTHING 15 SEC EEG SCALE:
50 V / DIV
LIMITS
BIS BIS
SENSOR
CHECK
SETUP SPEED: 25
BIS
BIS
TRENDS
RANGES
BIS
Your company slogan
BIS 范围
NORMAL BIS RANGES The following BIS ranges have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the following endpoints: 80-90 Light /moderate sedation 70-80 Arousable but moderate to deep sedation 60-70 Light hypnotic state (low probability of explicit recall) 40-60 Moderate hypnotic state (Low probability of consciousness) < 40 Deep hypnotic state
SPECTRA SETUP RESUME
BIS SPECTRA WAVEFORM ON/OFF
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BIS监测与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别讨论了BIS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以及TCI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随后分析了BIS监测TCI 全麻对手术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BIS监测与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BIS监测、TCI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手术知晓、术后恢复、影响、结论、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已经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在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进行子宫、卵巢等妇科器官的检查和治疗。
全麻是进行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
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受到麻醉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BIS监测和TCI技术在全麻中逐渐得到应用。
BIS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脑电图信号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技术,能够帮助麻醉医生更好地控制麻醉深度。
而TCI技术则是一种基于个体特征来计算麻醉药物用量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适应患者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BIS监测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手术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希望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IS监测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BIS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和调节的作用,以及其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2. 研究TCI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探讨其相对于传统麻醉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脑电双频指数BIS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BIS基本概念与原理 • BIS监测设备与方法 • 临床应用中BIS指导意义 • BIS在各类手术中应用实例分析 • BIS监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提高BIS监测效果,保障患者
安全
01
BIS基本概念与原理
BIS定义及作用
定义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脑电 图参数,通过处理原始脑电图信号,提取其中的双频指 数,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状态。
镇静深度评估及调整策略
01
镇静深度评估
BIS可实时监测患者镇静深度,帮助医生判断患者 是否处于适宜镇静状态,避免镇静不足或过度。
02
调整策略
根据BIS监测结果,医生可及时调整镇静药物剂量 ,确保患者维持稳定、安全的镇静水平。
肌松效果判断及优化方案
肌松效果判断
BIS可反映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协助医生判断肌松 药物效果,确保手术过程中肌松充分、有效。
心脏外科手术中BIS应用案例分享
评估心肌保护效果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BIS可用于评 估心肌保护效果,以确保手术过 程中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
的保护。
指导液体管理
根据BIS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 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以维持稳定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减少术后并发症
BIS监测有助于减少心脏外科手术后 的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等。
并发症预防
分享预防和处理BIS监测 相关并发症的经验,保障 患者安全。
患者配合度
探讨提高患者对BIS监测 的配合度,确保监测顺利 进行。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关注BIS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如多模态监测等。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临床应用
术中知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IS临床应用(术中知晓)
Myles et al
2463例高危患者
BIS指导全麻
常规全麻
发现 术中知晓发生率降低8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且定向力恢复,5min时50%患者清醒且定向力恢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IS临床应用(缩短PACU停留时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IS临床应用(缩短PACU停留时间)
Liu Meta分析在1380例门诊患者中证实恢复室停留时 间缩短。
Punjasawawong et al 回顾31个随机对照研究,发 现PACU停留时间及离院时间均缩短7mi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简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IS临床应用(减少麻醉剂使用量)
BIS可监测吸入及静脉麻醉(除氯胺酮)深度 无BIS:间接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动,流
泪,出汗。 有BIS:可根据BIS值来调整麻醉剂的用量
2.43min
语言反应时间
2.28min
拔管时间
3.05min
定向恢复
2.46min
PACU停留
6.83min
BIS指导麻醉可改善麻醉给药,改善术后恢复。但有人质疑早清醒 节省的费用,能否抵消仪器使用的费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IS临床应用(缩短PACU停留时间)
Johansen et al发现可缩短PACU停留时间15min。 Gan et al 发现到达PACU,较高比例患者已基本清醒
BIS监测,你了解吗?
BIS监测,你了解吗?双频指数监测(bispectral index,BIS)是采用双频谱分析法将原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时间与振幅关系转换成频率与功率关系,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
BIS可以实时反映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的意识水平,将EEG数量化,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客观地评价患者的镇静深度和意识状态。
BIS通常由 3 个头皮 EEG 电极(用于 BIS 系统)或 4 个头皮 EEG 电极(用于 BIS-XP 系统)通过自粘带附着在前额上获得脑电测量数学组合得到一个数值指数,这个数值指标是根据脑电特征和患者警觉状态之间建立的经验相关性得出的。
BIS监测连接步骤1、连接模块、线缆2、皮肤准备,使得电极黏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3、将电极片黏贴到指定部位(见上图),环压电极片四周,再按压电极片5秒4、连接BIS传感器与病人电缆5、进入传感器检查界面,查看传感器状态,待所有电极变绿后,进行BIS监护BIS监测数值范围BIS数值范围从 0~100,数值越大表明越清醒,数值越小则提示大脑皮质受抑制越严重,详见下表:BIS数值意义100清醒的皮质电活动状态85~100正常状态65~85镇静状态40~65全身麻醉状态<40突发抑制0完全无脑电活动脑电双频指数开始时主要应用于麻醉监测,由于其能量化、连续动态监测脑电信号,具有解读相对简单、无创等优势,得以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推广应用。
近年来,BIS 在ICU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镇痛原发疾病、医疗护理操作、被动制动,睡眠剥夺等使得ICU患者的疼痛、身体不适和焦虑非常常见。
ICU患者的疼痛评估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BIS监测利用客观数值量化疼痛行为,有利于调整危重患者的镇痛水平,有助于患者获得疼痛缓解。
Robin Marie Coleman 等通过在全身诱导麻醉后的 30 名受试者的前臂上进行热探针产生的中度和重度有害刺激的同时监测BIS,结果发现BIS值对于有害程序的反应性增加在ICU患者镇静水平较低时很可能更高。
BIS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镇静监测中的应用
BIS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镇静监测中的应用一、背景机械通气是指机械装置通过呼吸机等设备辅助换气的过程。
通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如心脏病、肺炎、中风等需要辅助呼吸的患者。
机械通气需要将患者处于完全配合麻醉状态下,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移动和呼吸。
镇静药物是实现机械通气需要的关键,但高剂量的镇静剂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低血压、吸痰困难等副作用。
因此,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镇静状态进行监测,以调整镇静剂的剂量,避免患者的镇静状态过度或不足。
BIS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导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镇静监测。
二、BIS是什么BIS全称为Bispectral Index,双频指数,是通过头皮表面贴片电极获取大脑电信号,计算出反映意识状态的数值。
BIS将神经-电生理指标综合分析,用0-100的数字表示患者意识状态。
BIS值越低代表患者意识状态越低,即剂量更低的镇静和麻醉药物能够整体地阻止机体的应激反应。
BIS指数是评估神经-电生理指标并产生效果的量化测量,为医生提供了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镇静监测中调整镇静药剂量的重要指标。
三、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镇静监测机械通气过程中,镇静剂的使用是为了确保患者完全配合机械通气设备,避免患者的过度呼吸或过度深度患者。
因此,在机械通气中,通过合适的镇静药物剂量进行镇静是至关重要的,并对药效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整。
当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指标、血气值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镇静剂并计算出适当的剂量。
如果镇静药剂量不足,患者将可能出现情绪焦急、呼吸困难等情况;而如果镇静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镇静药效的监测和及时调整至关重要。
BIS指数作为神经-电生理指标的量化测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意识状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镇静剂监测和调整的指导。
四、BIS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镇静监测中的应用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BIS指数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如何准确监测麻醉深度成为了关键的问题。
目前,存在着多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麻醉科的相关知识。
一、临床观察法最朴素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就是通过医师的临床观察进行评估。
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瞳孔大小、肌肉松弛程度、意识状态等来判断麻醉深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医师主观因素和经验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判的风险。
二、BIS监测法BIS(Bispectral Index)是一种利用脑电图(EEG)信号分析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监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计算出一个从0到100的数值表示麻醉深度。
BIS监测法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提高麻醉质量。
三、Cerebral State Index监测法Cerebral State Index(CSI)是一种基于脑电图和其他生理信号的多参数分析方法,用于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
与BIS相比,CSI技术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脑部活动情况,提供更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结果。
四、Entropy监测法Entropy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脑电图参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麻醉深度评估。
Entropy监测法通过分析大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和无序性来反映麻醉状态,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以上几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总的来说,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先进的麻醉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BIS监测的应用
B.将传感器的1号探头 贴额部鼻根上方5cm 4号探头贴一侧眉毛上方 3号探头贴在太阳穴处
E.将传感器接头 与缆线连接
操作 方法
D.分别按压4个 探头各5秒钟, 确保探头与皮肤
接触良好
C.按压传感器 探头的周围
确保已经黏牢
1、监测前准备:
(1)病室温度24~26℃,湿度50%~55%, 湿度过高过低电极粘不牢;温度过低时, 患者寒战易致肌电干扰;温度过高时,由 于病人出汗,影响电极的粘附。
5、镇静治疗病人的护理,镇静期间注意呼 吸、循环、神经、消化、代谢、免疫、肝 肾、凝血等功能监测,预防并减少并发症 (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压、低 心排、感染、胃潴留等),使用镇静治疗 时还容易掩盖神经系统术后并发症(如颅 内压增高、脑出血、脑水肿、脑疝等), 应注意瞳孔及颅内压监测,停镇静时注意 戒断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BIS监测对脑缺血及脑损 伤患者的预后可作出判定。
通过对24例重度脑外伤所致昏迷的病人入 院时进行了BIS监测及6个月的预后观察, 结果显示:意识恢复组和未恢复组之间的 BIS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BIS的最大值、 最小值、平均值和变化范围,准确率在 90%以上,错误率0.84%,此项研究表明 BIS可以预测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恢复 的概率。
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BIS监测可定量分析脑电活动,近来国内外 有用于脑死亡诊断的报道。
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对19例临床诊断为脑死亡的ICU患者进行了连续监测, 所有患者均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监测为脑死亡,其 中13例还进行了脑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随着病人病情的 进展,BIS值逐渐下降,抑制比(SR)逐渐上升,最终所 有诊断为脑死亡的病人BIS均为0,抑制比100。
BIS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BIS监测在镇痛、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Ibrahim等研究发现,BIS值监测可很好反映异 丙酚麻醉镇静的深度。 Connor等也通过研究指出BIS提供了一种广 泛应用的能持续和可靠地测定镇静-催眠药物 作用的方法,它可同步、定量地反映病人的 镇静程度。
BIS监测在镇痛、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BIS监测,可以对临床上常用镇静药的药 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寻求最佳的 镇静方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疗效。 BIS监测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插管 时间。 但Weatherburn通过研究指出,BIS监测并不 能减少ICU病人镇静药物的用量、应用呼吸 机的时间或在ICU的住院时间。
BIS在判定预后方面的局限性
BIS的变异较大,如EMG的增加可引起BIS的假性升高,在 反映区别意识状态的转换上不及CSI(脑状态指数)、AAI(体 感诱发电位指数)敏感,且与镇静、催眠成都相关,在预测 有害刺激反应和体动上不如CSI、AAI,反应较真实的脑电活 动延迟10-20s。 BIS监测是对现存脑功能状态的判断,而临床预后与原发疾病 和治疗关系密切,这也是电生理检查用来判定脑损伤患者预 后的局限性。 所以应用BIS监测的同时,应用其他方法监测脑干功能结合 临床观察、颅内压测量、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将使昏迷患者的 预后判断可能更为准确。
Hockaday报道了39 例心肺复苏术后病人,应用脑电图来判 断预后,发现预后与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有文献报道,动态脑电图对预后判断的敏感率为83.3%,特 异性达100%,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7%,对预后评估的错 误率为0[29]。 一些研究也表明动态脑电图结果与临床最终转归大体相一致, 在预后估计方面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对昏迷病人预后判断的 主要方法。 Dunham等通过对18例严重脑损伤的ICU患者预后的研究发 现,BIS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BIS值≥60提示预后良 好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BIS(Bispectral Index)监测是一种用于评估麻醉深度的技术,它通过分析脑电图(EEG)中的频谱和时域特征,输出一个0-100的数值,代表患者的麻醉深度,越高表示麻醉深度越浅,越低表示麻醉深度越深。
BIS监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着不断的新进展。
首先,BIS监测具有临床意义,对于评估麻醉深度非常重要。
麻醉深度的控制是手术安全和患者舒适度的关键。
如果麻醉深度过浅,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恢复和疼痛感知,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动作,增加手术风险。
而麻醉深度过深,则可能会引起低血压、低心排等并发症。
BIS监测可以实时检测和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药剂的调整和维持麻醉深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其次,BIS监测的临床意义还包括指导麻醉的个体化管理。
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同样剂量的药物对于不同患者的作用可能会有差异。
通过BIS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类型,实现麻醉的个体化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质量。
此外,BIS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BIS数值与患者的意识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手术过程中,监测BIS数值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对于需要保留或恢复患者意识的手术,可以根据BIS数值的变化来调整麻醉深度,以保持患者的意识状态在一个较恰当的水平上。
近年来,BIS监测在临床中也有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BIS监测在减少麻醉药品使用量、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方面的优势。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BIS监测在麻醉管理中的地位,推动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还有研究针对不同病种和情况下BIS监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例如,在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神经外科手术中,BIS监测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并为这些特殊情况下的麻醉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李娟
引言
•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
• 如何在目前倡导多重药物、多种方法复合的平 衡麻醉过程中,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多年来始终 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 如何保障高风险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一直是 临床麻醉中所关注的。
问题?
1、麻醉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2、麻醉深度的掌握? 3、理想的麻醉状态?
1.0%
77%
0.5%
2 Cases
11 Cases
82%
0.1%
0.0% Historical Control
n=7,826
BIS
n=4,595
0.0% No BIS
n=1,238
2 Cases
BIS
n=1,227
“一个大样本的应用肌松药的全麻研 究报告指出,BIS监测指导下的术中知 晓率大大降低“
国人术中知晓Ⅰ期研究
中国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41%
国人术中知晓Ⅱ期研究
全凭静脉麻醉下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 ——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共收集到5228份有效病例,其中BIS组2919例对照组 2309例。BIS组有4例(0.14%),对照组有15例明确 知 晓(0.65%)病例,术中知晓发生率下降达78%。 两组间明确知晓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 OR=0.21,95%置信区间:0.07~0.63)。 结论:TIVA下行BIS监测并维持BIS值40~60,可有效减 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主要内容
1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
2
BIS监测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BIS监测在高风险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BIS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的缩写,是一种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指标。
它基于对患者脑电活动的监测,通过分析脑电的频率和相位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
在临床上,BIS监测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1.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太浅的情况发生。
麻醉过深可能导致术后意识障碍和延长清醒时间,而麻醉过浅则可能引发术中意识和疼痛。
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进行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质量和术后恢复。
2.预测术后镇痛效果:BIS监测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术中BIS值与术后镇痛需求之间存在相关性,BIS值越高,术后镇痛需求越小。
因此,对于BIS值较高的患者,可以调整镇痛药物的用量和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监测镇静状态:BIS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尤其适用于重症监护患者。
传统上,评估重症患者的镇静状态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和刺激反应。
而BIS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有助于合理调整镇静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降低镇静过深或过浅的风险。
除了上述临床意义,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进展和应用方向:1.BIS监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些研究探讨了BIS监测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潜在应用。
例如,BIS监测可以帮助分析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此外,还有研究尝试将BIS监测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2.BIS监测在麻醉药物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麻醉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是麻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BIS监测可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一种客观的指导。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可以实时评估麻醉药物在个体患者中的效应,从而调整用药剂量、种类和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BIS监测在意识恢复过程中的应用: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
BIS监测临床意义与新进展
第九页,共104页。
1996
1997
2000
2003
•
•
• •
2008
BIS:历史
FDA 明确 BIS作为脑功能监测的参数
发表第一篇临床应用研究文章
开始术中知晓监测的实验
FDA 认可了BIS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的临床意义
JCAHO SEA #32认可了BIS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的临床意义
– 肥胖, 手术时心血管情况不稳定
第七页,共104页。
BIS™ 监测的慨念
1、BIS VISTA
BIS技术经历了20年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麻醉深度的准 确判断提供了帮助!
第八页,共104页。
2、BIS™ 监测的原理
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 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 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
第三十页,共104页。
Anesthesiology 2010; 112:1116 –27
Liu Meta-analysis (荟萃分析报告)
分析1966到2004年的相关文献报道,验证BIS监测对临床麻醉 的影响,主要关注:对PONV的影响,对PACU停留时间的影 响以及门诊手术麻醉出院时间的影响。
引言
•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
• 如何在目前倡导多重药物、多种方法复合的平衡麻 醉过程中,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多年来始终是临床的 一大难题。
• 如何保障高风险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一直是临床 麻醉中所关注的。
第一页,共104页。
问题?
1、麻醉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2、麻醉深度的掌握?
3、理想的麻醉状态?
BIS监测
B I S在IC 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单位姓名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用0—100 分度表示,100代表正常的皮质电活动(即清醒状态),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数字减少时表示大脑皮层抑制加深。
BIS 综和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更多的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况。
这样BIS 将EEG数量化,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客观地坪价患者的镇静深度和意识状态。
近年来,BIS 监测已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进行应用并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就BIS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Bis监测指导护士对镇静深度的判断危重症患者达到和维持足够的镇静深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疾病治疗的基础,镇静不足或者镇静过度都可能增加患者安全风险,增加其病死率。
镇静不足的患者往往焦虑、烦躁不安,进而引起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骤升,导致患者通气不足而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镇静过度则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心血管系统衰竭、低血压、呼吸衰竭。
两种情况均可以引起患者死亡。
危重症患者的镇静深度因缺乏金标准而导致镇静深度难以控制,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镇静评估方法有Ramsay 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运动活力评分(MAAS)等,这些主观评分系统通过唤醒、拍肩等外界刺激来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但其本身亦对患者是一种不良刺激,不利患者恢复。
并且,这些评分系统不能连续监测,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不同观察者之间存在差异。
而维持和控制一定的镇静深度, 防止过度或过浅, 正确评估镇静深度是关键[1]。
顾勤等[2]证实,BIS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具有良好的相笑性,能实时、客观地监测ICU患者的镇静状态,指导镇静治疗。
Quraishi等[3]认为,BIS可以作为一个低成本且可靠的方法用于调节闭锁综合症患者的镇静水平。
脑电双频指数bis
采集到的脑电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去 噪等,以提高信号质量;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等 方法进行频谱分析,计算出脑电信号在不同频率 段的功率谱密度。
Bis值的计算结果可以实时输出,一般以数字或曲 线的形式显示,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Bis是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定量分析,反映人体生理状态和神经 活动,可以帮助评估和监测人的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具有 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01
Bis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Bis 在临床医学、航空航天、军事、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4
脑电双频指数的未来展望
脑电双频指数研究的不足之处
缺乏标准化和交叉验证
当前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缺乏统一的标准 化流程和有效的交叉验证方法,导致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缺乏对生理机制的深入探讨
BIS的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其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提高应用 效果。
《脑电双频指数bis》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脑电双频指数简介 • 脑电双频指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脑电双频指数与其他神经生理指标的比较 • 脑电双频指数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脑电双频指数简介
定义与含义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用于衡量人体疲劳、觉醒和应激 等状态变化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它基于脑电信号的频率 和功率谱分析。
脑电双频指数研究的前沿进展
多模态融合的BIS研究
随着多模态脑电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 多种模态的脑电信号进行融合,以提高BI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
BIS值与麻醉深度:BIS值越高,麻醉深度越 浅;BIS值越低,麻醉深度越深。
临床应用:BIS在临床麻醉中用于监测麻醉深 度,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和调整麻醉方案。
测量方法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是一种通 过测量脑电活动 来评估麻醉深度 的方法。
01
脑电双频谱指 数可以预测麻 醉并发症的发
生
03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可以指导麻醉剂 量的调整,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
02
脑电双频谱指 数可以监测麻 醉深度,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04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可以预测麻醉苏 醒时间,提高麻
醉安全性
3
脑电双频谱指数在临 床麻醉中的应用挑战
技术难点
信号采集:脑 电信号微弱, 容易受到干扰
演讲人
目录
壹
脑 电 双 频 谱 指 数 简 介
贰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谱 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叁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挑谱 战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肆
中脑 的电 应双 用频 前谱 景指
数 在 临 床 麻 醉
1
脑电双频谱指数 简介
概念及原理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一种通过监测脑电 活动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指标。
安全。
02
预测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脑电双 频谱指数可以预 测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的发生,有 助于采取预防措 施,降低术后并
发症的风险。
03
评估镇静药物效 果:脑电双频谱 指数可以评估镇 静药物的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
参考。
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研究发现,BIS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麻醉深度监测的准确性,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BIS监测TCI全麻能够降低手术术中知晓的概率,促进术后恢复的速度。
通过影响机制分析,我们发现BIS监测能够有效调控麻醉深度,从而减少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
结论指出BIS监测TCI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BIS监测、TCI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知晓、术后恢复、影响机制、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限制、格式要求等。
的内容如下:在临床手术中,麻醉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麻醉状态,还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近年来,基于大脑电活动的BIS监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全麻手术中,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帮助麻醉医师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降低全麻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针对BIS监测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BIS监测TCI全麻对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IS监测下TCI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通过分析BIS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以及TCI 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将进一步研究BIS监测TCI 全麻对手术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具体影响,并深入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手术监测和管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手术体验,进一步推动妇科腹腔镜手术水平的提升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
2021年脑电双频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1年脑电双频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全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及镇静催眠的信息,不仅与正常生理睡眠密切相关,还能很好的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静成分。
适宜的麻醉深度有益于患者围术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
脑电双频指数是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麻醉深度监测工具。
大量的研究表明BIS不仅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指导麻醉管理,还对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预测、重症监护室的镇静镇痛以及睡眠深度的监测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麻醉中BIS值的临床指导意义1.1 BIS监测与麻醉苏醒深麻醉被认为是苏醒延迟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术后康复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表明BIS指导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明显减少麻醉用药和麻醉恢复时间。
Oliveira CR等人筛选出17篇相关研究作出的分析表示BIS监测能够有效的减少拔管时间、减少时间和地点定向力恢复时间、减少在手术室和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
Chiang MH等人的研究分析了26个相关临床研究包含9537个患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发现BIS监测组与非BIS 监测组相比,BIS监测组能够有效的减少麻醉恢复时间。
早期苏醒是全麻后的一个理想目标,BIS监测可预测麻醉深度和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避免苏醒延迟。
1.2 BIS监测与术后死亡率自2005年Monk等人提出术中低血压及长时间深麻醉(BIS<45)与术后一年的死亡率存在相关性以后,麻醉过深是否会增加术后死亡率的这一观点一直存在着争议。
2017年Maheshwari A等人的研究中,8239名心脏手术患者根据其术中是否出现双低(低BIS值、低血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其结果的风险增加了或者高于样本均值;同时低BIS值、低血压的持续累积时间增加了术后30天死亡的风险。
McCormickPJ等人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双低累积时间超过60min 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可能性是正常患者的两倍,双低的持续累积时间与术后死亡率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李娟
引言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
如何在目前倡导多重药物、多种方法复合的 平衡麻醉过程中,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多年来 始终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如何保障高风险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一直 是临床麻醉中所关注的。
问题?
1、麻醉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2、麻醉深度的掌握? 3、理想的麻醉状态?
62 40-60 为麻醉抑制状态
3 4
低于40 可能呈现爆发抑制
4、影响BIS值的因素
肌电图干扰和神经肌肉阻滞药:前额肌张力 过高可能增加BIS值。
医疗仪器:某些患者装有起搏器或鼻窦手术 、部分神经外科手术。
严重的临床情况:低血容量、低体温,低血糖 ……
异常脑电图状态:痴呆,严重的脑损伤。 某些麻醉药和辅助药:氯胺酮,氟烷
术中知晓发生率 %
美国术中知晓的情况
不同医院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0.25
0.2
0.15
0.1
0.05
0 Site 1 Site 2 Site 3 Site 4 Site 5 Site 6 Site 7 Total
• 大的、前瞻性的、多途径的研究 • 19,576病人被访问 • 术后或术后一星期随访病人 • 对各种麻醉和患者进行合理采样
BIS技术经历了20年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麻醉深 度的准确判断提供了帮助!
2、BIS™ 监测的原理
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 ),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 关系(为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 同镇静水平的脑电信号挑选出来,
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 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 标。
BIS:历史
1996 1997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8
镇痛
血液动力学 监测
平衡麻醉
无反射
外周神经刺 激仪监测
传统方法缺乏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关性不强 麻醉药剂量 镇静和意识
病人情况不同 儿童/老年病人 接受心脏药物治疗
定量考虑因素/控制 老年人: 需求 ,CV 敏感性 肥胖, 手术时心血管情况不稳定
BIS™ 监测的慨念
1、BIS VISTA
2 Cases
BIS
n=1,227
”应用肌松的全麻研究建议:BIS监测 是降低高危患者术中知晓率的保证“
1Ekman A, Et al.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Awareness Using BIS Monitoring.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2004; 48 (1): 20-6.
Sebel et al Anesth Analg 2004; 99:833-9
1 case per 500
1 case per 1000
(4)BIS对患者安全的益处: 降低知晓
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1 (常规全麻 p<0.05)
0.2%
Safe-2 Trial 14 Cases
77%
0.1%
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2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
1、为什么要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效用管理
不好的效果 并发症 成本
好的麻醉效果
不好的效果
并发症
应激反应增强 循环系统兴奋 内分泌紊乱 代谢异常 术中知晓
氧耗增加
过深麻醉
麻醉深度
适宜的/最佳的 麻醉不足
(1)预防手术病人麻醉过浅
(2)麻醉前病人担心的问题
N 382 100 129 800 166 132 1216
(高危患者 p=0.02)
B-Aware Trial
1.0%
11 Cases
82%
0.5%
0.0% Historical Control
n=7,826
2 Cases
BIS
n=4,595
“一个大样本的应用肌松药的全麻研 究报告指出,BIS监测指导下的术中知 晓率大大降低“
0.0%
No BIS
n=1,238
主要内容
1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
2 BIS监测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3 BIS监测在高风险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4
临床麻醉中BIS监测新进展
理想麻醉状态
知晓/记忆
意识消失/镇静
镇痛
植物神经系统 & 不自主运动反应
平衡麻醉
无反射
反射/体动
理想麻醉状态的监测
意识监测
Consciousness/Sedatio意n 识/镇静
BIS:镇静麻醉深度
100 清醒 轻/中度镇静
70 深度镇静
60 常规麻醉
40
深度催眠
0 脑电图直线
3、BIS & 大脑的状态: 代谢率
%BMR
BIS 一般认为BIS值:
100
95 80-100 为清醒状态
64
66 60-80 为镇静状态
54
3 8
Alkire M. Anesthesiology 1998; 89:323-333.
术中清醒(尤其是感受到疼痛的苏醒) 是一种创伤性事件, 可导致病人发生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3 (2001) 198–204
(3)术中知晓对机体的影响
在发生术中知晓后,33-69%的病人罹患迟 发心理症状,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Samuelsson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7 Jan;106(1):26-32.
2008
FDA 明确 BIS作为脑功能监测的参数 发表第一篇临床应用研究文章 开始术中知晓监测的实验 FDA 认可了BIS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的临床意义 JCAHO SEA #32认可了BIS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的临床意义 ASA 建议进行术中知晓监测和脑功能监测 RCA和 AAGBI联合申明建议进行术中知晓和脑功能监测 Cochrane报告BIS可以改善麻醉管理和术后恢复效果 (/reviews/en/ab003843.html ) 中华麻醉学会“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2Myles PS, Et. al.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to Prevent Awareness During Anaesthesia: The B-Awa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04; 363: 1757-63.
死亡 23% 15% 54% 37% 43% 19% 12%
知晓 19% 15% 4.5% 24% 52% -20%
疼痛 5% --34% 38% 39% 9%
PONV 6% 5% 22% 22% --12%
Royston & Cox, Anesthesia: the patient’s point of view. The Lancet 2003;362:16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