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招生竞争为何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北大招生竞争为何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
2015年06月30日 10:15
来源:凤凰教育 作者:锐评
近日,北大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四川招生组为抢夺优秀生源,在官方微博上公开“掐架”, 激烈舌战,相互指责对方花钱“买”考生,争抢优质生源,引网友围观。据不完全统计,相关微博的总转发、评论量已经过万。(6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名校在全国撒网掐尖不是新鲜事,名校之间为掐尖相互指责也不是新鲜事。譬如,2011年上海两家“领头羊”高校为抢夺生源而撕破脸皮,一方甚至发表声明指责对方:“我们不反对竞争,但不能到下作的地步。”如今,这种现象发生在全国名校“领头羊”清华北大身上,不禁让人深思:大学招生掐尖何以掐到撕破脸皮、斯文扫地的地步?国外的一流大学为什么不会这样做?
近年来,国内大学招生掐尖,从暗战转变为公开抢夺所谓优秀生源。这种现象折射出大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依然停留在简单化的唯分数评价观上,大学依然停留在把招到高分考生当作政绩的时代。被非科学的政绩观、人才观绑架也恰好说明,大学办学依然停留在非教授治学的行政化办学时代,因为行政化办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谓政绩。
对此,我们需要深究优秀生源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需要深究一考定终身痼疾难除的深层次原因。
考生的考试分数只能证明部分能力和素质,因此,把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衡量考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不公平的。当大学招生年年依照划线录取的政策招生的时候,当大学年年上演掐尖招生大战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思唯分数评价人才和录取的弊端?为什么不借鉴国外大学的招生制度呢?
有资料说,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也有可能会被哈佛刷掉;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的确,SAT满分是2400,但是谁能证明2300的学生就一定比2250的学生更优秀?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
我国教育测量学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认为,高考也是一种测量,它是对人的能力的测量。这种测量,远比对长度、重量、温度的测量复杂、困难得多,测量误差也要大得多。因此,高考分数的几分之差没有太大意义。就北京今年的情况看,文科680分以上,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基本可以视为分数相等。这样的道理,相信高校的教授们是懂得的,但是,握有招生权的管理者却不一定就懂得;即便一部分握有招生权的管理者懂得,但大学行政化办学的体制难容此
道理。所以说,大学招生上演掐架,从本质上说,是得了唯分数评价人才的魔怔。
美国大学招生也要看考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主要考察学生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自己写的申请信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难怪高分考生落榜在美国是常态。而我国唯分数论越来越严重。如果一个学生通过12年学习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素养,能被一张考试试卷简单地衡量,如果高校将招收高分考生当作政绩追逐,不顾社会影响,甚至掐架动粗,那么,招生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是不是该反思和行动了?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