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复习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下面是初一地理课程的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板块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组成。
2. 地理坐标和地图-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描述地球上点位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 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的缩影,通过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3. 自然地理现象-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空气上方的一层薄薄的气体。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板块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聚集和分散情况,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
2. 城市化与乡村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 乡村地区:乡村地区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较少、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3. 交通运输与通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活动中人员、货物和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移动和流通。
- 通讯:通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
【板块三:地理现象与灾害】1. 气候和季节-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 季节: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2. 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导致破坏和伤亡。
-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大气旋,伴随着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初一地理考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考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科学,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地理考点的必备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初一地理考点进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地理。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及构造地球是椭球形,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陆地占地壳的29%,海洋占71%。
2. 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不断移动的现象。
地球表面的大陆板块以各自的方式漂浮在地幔上,造成了地壳的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变化。
3. 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在长期时间尺度上的天气状况统计,而天气是指在短期时间尺度上的大气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表水主要是指河流、湖泊和湿地等,地下水则存在于地下水层中。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5. 灾害和环境保护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如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
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任务。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城市人口是指某个地区居住和生活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人口分布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特征之一。
2. 农业和工业农业是指农民通过耕作、种植和养殖等方式生产食物和原料的活动,工业是指使用机器和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加工的经济活动。
农业和工业是社会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3. 交通和通信交通是指人员和物资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和运输,通信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
交通和通信对于促进地域间的联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旅游和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观光、休闲、度假等目的而前往其他地方的活动,文化是指人们的思想、信仰、艺术和习俗等的集合。
旅游和文化相互支持和促进,对于地区经济和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5. 区域发展和全球化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区域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二、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世界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有限,且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三、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气温与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由其决定。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
四、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种和民族多样化。
语言的种类与分布:世界语言众多,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五、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和平稳定。
六、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族众多且分布不均。
这些只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和联系生活实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1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3、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6中的图3.17)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面貌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地球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旋转•自然环境及其要素•人文环境及其组成•经济地理•社会地理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地壳:地球的外部包裹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上地幔:地壳之下的岩石层。
•下地幔:位于上地幔下方的岩石层。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外核:地核之外的岩石层。
3. 地球的运动与旋转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
4.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自然环境是指由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组成的地球表面的环境。
它包括以下要素:•气候:气温、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年平均值。
•地形:地面起伏的高低不平的情况。
•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平原、山地等。
•水文:与水相关的地理要素,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土壤:地表的可耕种物质,土壤质地和肥力等因素。
5. 人文环境及其组成人文环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人口:指居住在某个地区的人的数量和分布。
•居住区域: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包括城市、乡村等。
•农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交通:人类运输和交流的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
•工业:制造业和加工业等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中地区。
6.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发展趋势。
•交通要道和交通运输系统。
•农业地理和农业生产区。
•能源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7. 社会地理社会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认识世界,了解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具有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大洲: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五大洲,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恒温带和寒温带:地球的赤道周围环绕两个带状区域,北半球和南半球各一个。
南北两个区域的降雨和气温分别对应,称为恒温带(热带)和寒温带(温带)。
3.地震:地球表面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在板块错动时会引起地震,而地震又常常伴随着海啸的发生。
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人文地理1.经度和纬度:经度是度量地球东西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纬度是度量地球南北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纬线和90度纬线。
经度和纬度可以用来定位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地球村:这是一个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地球上的人们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一片村庄。
3.十字路口:指的是那些交通、商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汇点,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具有影响力的部分。
十字路口还可以指地球上各国之间的联结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紧密交流和合作。
三、地理名词解释1.世界机构:指一些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在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土地类型: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下,土地也会被分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农业、城市、森林、沙漠、山地等。
3.地区形象:指特定的地理区域呈现的形象、特点和特征,例如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等。
四、全球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把世界各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体系。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篇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4)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
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初一地理知识点
期末总复习资料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五章:世界的居民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5、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初一七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
初一七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初一七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
1. 经线和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度为40,075公里。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称为自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称为公转。
4. 地球的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的季节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5.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表示地图上的方向指示,图例则表示地图上的符号和标注。
6. 地形和地貌:了解不同的地形和地貌类型,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平原、高原等。
7. 气候和天气:气候包括温度、降水量、风速等,天气则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8. 世界各国的人口、文化、经济: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
9. 人文地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
10. 自然地理: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辅资料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24年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4年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两侧日期不同。
4.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9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五带划分(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5.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初一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
1. 地球的大小和赤道周长、地球平均半径。
2.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以及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3. 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的经度。
4. 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5. 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约29%。
6. 四大洋和南北极洋的名称和位置。
7. 洲界:亚洲与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与欧洲的界线。
8. 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以及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9.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初一地理教材或咨询地理老师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初一地理知识点大全
初一地理知识点大全初一地理学问点一1.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须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开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长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夜以继日。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局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
人口有2.82亿(2000),面积是937万km2 。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闻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
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
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
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快。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初一地理知识点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一般生活:地理与一般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根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搜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延续开展的观念。
第—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外表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耀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肯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⑹特别的经、纬线①特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别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错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外表某一点的位置。
初一地理知识要点
初一地理知识要点初一地理知识要点(一)1.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6.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
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7.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初一第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球的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系统
2. 自然地理
- 大洲和海洋的分布
- 大陆和海洋的特征和重要性
- 世界的自然地理区划: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和特点
- 世界的人文地理区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4. 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
-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5. 地理信息技术
-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6. 地理技能
- 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的提取- 地理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
在初一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一、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2.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自己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4.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1.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因素。
2.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气预报、云的形成等。
四、地球的自然灾害1.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震动现象,是地壳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
2. 火山喷发是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3. 水灾是由于降水过多或河流泛滥造成的灾害。
五、地球的人口和人口分布1. 人口是指一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2.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因素。
六、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保护1. 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
2.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上是初一地理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希望大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地球的美丽和脆弱,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去。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初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初一地理必考知识点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2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风的强弱叫风力。
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因素是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烟尘等。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E、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F、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G、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6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页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 最大周长(赤道)长度:约4万km,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5)地球仪
A、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B、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C、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