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
[ 08-06-14 10:53:00 ] 作者:周茂鲁,丁立
功编辑:studa20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病例5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
主要药物:半夏、黄连、干姜等,按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肠等证型辨证加味治疗。
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
结论: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胃食管返流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胃疾病/中医药疗法;食管疾病/中医药疗法
胃食管返流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功能不完善的幽门返流进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泛酸、腹胀、胃痛等症状为主的一种病症。
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心痛等范畴。
笔者自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均来源于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72岁,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病程2年以内7例,2-5年29例,5-10年14例。
诊断除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外,全部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符合《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标准[1]: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返酸,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④符合洛杉矶分级法A级标准。
正常:粘膜没有破损,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等;⑤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
中医辨证分型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肝胃气滞型15例,寒邪犯胃型8例,胃热炽盛型11例,食滞胃肠型3例,瘀阻胃络型4例,胃阴亏虚型3例,脾胃虚寒型6例。
2 治疗方法
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
方药:半夏10 g,黄连5 g,黄芩10 g,干姜3 g,党参10 g,茯苓12 g,白术15 g,枳壳10 g,代赭石15 g,炙甘草6 g,大枣6 g。
肝胃气滞者加柴胡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寒邪犯胃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 g,干姜10 g;胃热炽盛者去干姜加黄连10 g,蒲公英15 g;食滞胃肠加莱菔子10 g,鸡内金10 g,山楂、神曲、麦芽各10 g;瘀阻胃络者加延胡索10 g,丹参15 g;胃阴亏虚者加石斛10 g,天冬10 g,沙参15 g;脾胃虚寒者去黄连加薏苡仁15 g,黄芪30 g。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无烧心、返酸、胸痛、胃脘胀满及疼痛感,胃镜下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局部粘膜充血水肿仍较明显,水肿充血糜烂面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局部粘膜炎症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下粘膜炎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
服药最少28剂,最多90剂,平均服药42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