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集(04)文明与原始的分界
(完整版)洛阳历史简述
原 始 青 瓷 罍
周代的礼制规定
根据礼法,天子用九鼎八簋, 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 簋,士用三鼎或一鼎两簋。到了 东周,礼崩乐坏,常常出现越制, 因而也有诸侯用九鼎。
西周编钟
编磬
兽面纹铜方鼎
西周(公元前1046 年--前771年)
1977年洛阳北窑出 土
高36厘米,口长33 厘米, 口宽25厘米
铭文:“齐侯作媵子仲姜宝盂 其眉寿万年 永保其身 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错金银铜鼎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1979年洛阳市西工区小 屯村出土
高16.5厘米,腹径13.2 厘米
盖器组成圆球形,附耳、 短流。三兽蹄足盖及腹 背饰错金四瓣花、三角 云纹、卷云纹,是一件 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乳钉纹铜爵形制飘洒俊逸, 犹如一只腾飞的鸟雀,被 誉为“中国第一爵”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 都于亳。洛阳偃师尸乡沟一代发 现的偃师商城遗址,被认为是商 代最早的都城所在,商朝是中国 青铜文明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母 鼓 铜 方 罍
子
天 命
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玄父
鸟己
降 而
鼎
生
商
子 申 父 己 鼎 铭 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 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 安长安区)。西周建立之初,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广大殷遗民 及东南地方国的统治,周武王 命弟弟周公旦营建“成周洛 邑”,与宗周丰镐并列成为西 周都城。
雄都定鼎地
洛阳历史简述
十三朝古都
河 洛 文 明
圣 人 则 之
洛 出 书
河 出 图
周隋汉偃偃
王 城 遗 址
唐 洛 阳 城 遗
魏 洛 阳 故 城
河南洛阳的历史及文化
河南洛阳的历史及文化河南洛阳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原腹地,距离省会郑州不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洛阳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瑰宝。
在近代以来,洛阳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美丽的风景和城市建设成果,成为全球瞩目的旅游胜地和现代化城市。
1. 洛阳的历史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周朝时期,洛阳就成为了周王朝的都城,并保持了600多年的历史。
在汉朝时期,洛阳成为了西汉王朝的都城,并开始经历了宏大的城市建设计划,其中著名的是洛阳洛阳城垣和金銮宫等重要建筑。
此后,洛阳先后成为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至唐朝时期,洛阳成为全国重要的文教中心和经济中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科学家。
宋朝时期,洛阳是河南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洛阳呈现出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到了近代以来,洛阳也开始跟随全国其他城市一起走向现代化。
2. 洛阳的文化洛阳的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古都文化。
这种文化包括了洛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是一种集中表达中原文化核心的表现形式。
洛阳古都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洛阳的古建筑。
洛阳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中代表性的有洛阳城垣、白马寺、龙门石窟、都司祠等等。
此外,洛阳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王门古道、关林景区、滦口古镇等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洛阳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
3. 洛阳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洛阳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古都文化的同时,也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洛阳进行了广泛的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了许多新型城区、商业街区和政务中心。
同时,洛阳也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完成了城市绿化的建设工作,成为了生态城市的典范。
此外,洛阳还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境内外的战略合作,为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表是古希腊文明时代三位思想家的体育理念,材料反映了A.地理环境推动体育文化发展B.民主政体保障体育运动开展C.保卫城邦需要强化体育锻炼D.人文精神影响体育思想内涵答案:D解析:三位希腊先哲的体育理念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育在内都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要素,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理、民主政治与体育的关系,排除AB项;保卫城邦与体育运动结合是柏拉图的理念,不是三者共同理念。
排除C项。
故选D项。
2、当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时,为了使这些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于是国家就产生了。
据材料可知,国家的产生是A.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B.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C.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D.赢得部落战争胜利的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时,为了使这些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于是国家就产生了”和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B项正确;ACD项不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下列图片中的内容与世界某一古老文明有关。
该文明是A.两河流域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罗马文明D.古希腊文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等都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A项正确;图示内容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与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项。
4、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录了一位政治领袖的话:“有钱人最会理财,聪明人能提出最好的建议,而大多数人则是最好的审判官。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构建·时空坐标】【归纳·阶段特征】时段表现阶段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1)政治上: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
阶段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政治上: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从“事鬼敬神”到“敬德保民”;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阶段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1)政治上:王室衰微,战争不断;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民族关系上: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阶段四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
(1)政治上: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经济发展重心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4)文化上:从奉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必考知识点归纳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古希腊人认为,拥有健美的身材就意味着拥有高尚的心灵。
拥有健美身材的公民可以在祭祀、节庆等一些重要的公共活动中担任要职,古希腊男性公民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健身馆度过。
材料体现了A.海外贸易推动民众思想转变B.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审美观念C.体育活动主导希腊社会生活D.民主政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拥有健美的身材就意味着拥有高尚的心灵”“担任要职”“在健身馆度过”等可知,古希腊存在对健美身材的崇拜和崇尚力量的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古希腊的审美观念,没有体现民众思想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男性公民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和重视,但无法体现体育活动主导社会生活,排除C项;男性公民对健身的推崇以及“拥有健美身材的公民可以在……公共活动中担任要职”,反映的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D项。
故选B项。
2、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展现的是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不同的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字,说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特点,②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文字之间有一些共同点,说明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④正确,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各文明是不同时期,①错误,排除A项;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④错误,排除B、D两项。
故选C项。
3、雅典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
然后议事会检查登记者的名单,如发现任何人未满十八岁,许他登记的村民便要受罚金的处分。
这说明A.公民权获得十分不易B.议事会拥有公民审查权C.村社自治的权力较小D.村社自治受到严格监督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村社及其成员负责公民登记工作,享有自治权,但村社自治需要受到议事会的严格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村民则处以罚金,D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四集解说词:文明起源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而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间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却长时间被史前的种种神话传说所笼罩。
今天,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惊奇地发现,在五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已然照耀这片中华大地。
这片丘陵地带位于河南省渑池县,1921年四月的一天,一个瑞典人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他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因为找矿,而是在这里的一个村庄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这个村子的名字叫仰韶村。
当时的中国史前时代是什么样,大家一点线索都没有,然后现在突然发现了有一个史前的彩陶文化,而且这个彩陶文化还跟中亚的彩陶文化还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发现,所以安特生就决定要做一次发掘。
这次发掘从1921年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十六天,发掘出了大批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彩陶,竟然没有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留下只言片语。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它又处于什么时代?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在第一次发掘之后,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它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其中古史派运动非常的兴盛,古史派就是把以前中国的古史系统完全给推翻了,顾颉刚提出那个是后人的追述,以前的三皇五帝的系统全都是不可靠的,那中国古史到底是什么样,中国文化起源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就成了一个问题。
但安特生毕竟是一个西方的学者,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和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观点竟然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难道中国的远古文明真的是从地方流传过来的吗?在这片土地下面究竟还埋藏着哪些未知的秘密,穿越时空,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发现,五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狩猎到耕种农作物,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因此文明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出现正式的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有很多古史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一直流传至今。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常考点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常考点单选题1、考古工作发现距窦皇后陵800米的江村大墓为“亞”字形(汉代当时是帝后配置),地表无封土,这与《史记·孝文帝本纪》中“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的记载十分吻合。
符合汉代帝后合葬的“同茔异穴”。
墓室四周外藏坑出土了许多分别刻着“中司空印”“车府”等等字样印章。
据此可知A.西汉初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发展B.江村大墓体现了汉初治国理念C.西汉初女性地位有了一定改善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价值更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体现了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两种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D 项。
故选B项。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描述最准确的是A.丞相权力遭到彻底转移B.尚书省成为新中枢机构C.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D.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汉朝的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到汉朝变为了执行机构,这体现了中央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彻底转移表述错误,排除A项;整个内朝是中枢决策机构,且当时没有尚书省,排除B项;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3、先秦一位思想家指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这些论述主要反映了A.道家希冀无为而治的主张B.儒家“为政以德”的主张C.法家加强君主集权的主张D.墨家崇尚“节用”的主张答案:D解析:“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指的是减少国家无用导致的财政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国家收入,这是墨家节用的主张,D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材料中“去其无用之费”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德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集权主张,排除C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1234567
展板二 【文物中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3分)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面的考古发现。你能从中推断出新石 器时代的先民们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
图一
图二
1234567
图三
答案:图一:先民们生活的年代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 物,原始农业出现;(1分)图二: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
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样式上的差异;(答出 任意一点可以得1分)图三:出现了制陶业;先民们已经有 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答出任意一点可以得1分)
中华文明的起
都是我国不同区域早 源、形成和发
期国家的代表
展具有多元一
体的特征
相关史实
群居生活,采集狩 猎,没有贫富贵贱 差别→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出现贫 富分化→早期城市 形成,私有制、阶 级、国家产生,进 入文明社会
共性
观点/认识
1.人类社会是 不断发展演进 的 2.生产力发展 是人类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
人教山西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综合复习
目 录
CONTENTS
01 大线索梳理 02 大单元架构 03 论从史出 04 综合训练
大线索梳理
(约170万年前—约4300年前)
大单元架构
论从史出
相关史实
共性
观点/认识
元谋人遗址、郧县 人遗址、蓝田人遗 址、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遗址中发掘出的遗 考古发掘成果
迹、遗物为我们了解 是研究人类起
古人类的生产、生活 源的重要依据
状况提供了证据
相关史实
共性
观点/认识
桥头遗址中的炭化 稻粒、东胡林遗址 中的炭化粟粒、黍 粒
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
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中华文明纪录片中,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哲学等方面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画卷。
以下为每集概要:第一集:远古篇本集主要介绍了中国文明的远古时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夏商周时期,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展示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包括石器制作、农业、文字、礼仪等方面。
第二集:春秋篇本集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诸侯国的兴起和战争、儒家和道家的兴起、音乐艺术的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介绍了《诗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文化。
第三集:秦汉篇本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和建筑工程,以及汉武帝的文化繁荣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集:三国篇本集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三国之间的战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学艺术的发展等方面。
特别是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如曹操、诸葛亮等人的作品,以及三国时期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第五集:唐宋篇本集介绍了唐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唐朝的繁荣和盛世、宋朝的政治和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唐诗、宋词、唐宋诗词的鉴赏和欣赏,以及唐宋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第六集:元明清篇本集介绍了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元朝的统治和文化、明朝的文化和科技、清朝的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元代的蒙元文化、明代的文学艺术、清代的宫廷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第七集:现代篇本集介绍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以及现代文学、电影、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性,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文化。
以上为中华文明纪录片每集概要,通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全面介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魅力古都探寻洛阳的文化底蕴
魅力古都探寻洛阳的文化底蕴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作为古都,洛阳承载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华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您探寻洛阳的魅力,深入了解洛阳的文化底蕴。
一、历史悠久的洛阳洛阳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早在商代,洛阳就成为了商文化的核心地区。
而后,它又相继成为周、秦、汉等朝代的都城。
特别是东汉时期,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万国之都,被赞誉为“八千里霸都”。
洛阳的辉煌不仅限于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洛阳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撷取了无数的古代文明的精髓,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独特的文化遗产洛阳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以洛阳故城、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景点为代表,展现了古都的灿烂与辉煌。
1.洛阳故城: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区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
这座城池建于东汉时期,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故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宫殿、神庙、官府等建筑,通过参观故城,我们可以窥探到洛阳古都的繁华与辉煌。
2.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它的壁画和石雕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龙门石窟内共有234个洞窟,保存有大量的佛像、壁画和石刻等艺术珍品。
龙门石窟以其丰富的艺术造型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让人流连忘返。
3.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郊,白马寺是佛教四大名寺之一。
白马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建筑风格和造型极具特色。
寺内供奉着佛陀舍利,游客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
三、举世瞩目的洛阳文化节洛阳文化节是洛阳市的一大盛事,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洛阳文化节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备受瞩目。
1.花灯节:洛阳花灯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洛阳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知识点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部落社会,并开始农业生产,以种植谷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村落,村落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发展出一种符号文字,用于记录和交流信息。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还非常简单,并且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够识读和书写。
此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还与华夏族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夏族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部落,它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以农业为生。
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华夏族逐渐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
而这一时期的早期国家,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首先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创立者是禹。
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国君都是姓夏氏,因此夏朝也被称为夏氏王朝。
夏朝时期,国家政权开始崛起,并在黄河流域扩大其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是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在夏朝灭亡后登上历史舞台。
商朝最著名的特点是商代青铜文化的兴起,青铜器成为商朝统治者的象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和战争。
在政治方面,商朝实行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是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的国君采取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四等级的社会阶层划分,实行封建制度,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
此外,周朝对于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都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和发展。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知识点梳理
洛阳市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推行郡县制D.连坐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的限定语,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D项正确;A项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项。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秦朝的郡县制史实得出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和考核,C项正确;世代相袭是先秦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考试选拔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排除B项;地方推举是汉代的察举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3、井田制下,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土地买卖非常频繁B.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C.以家庭为单位经营D.收获物全部缴纳贵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井田制下,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可知,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营单位情况,排除C项;公田的收获物全部缴纳贵族,排除D项。
故选B项。
4、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抑制商业发展的强制性措施使很多经营借贷资本的商人开始将钱投向土地,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地主庄园逐渐发展起来,许多庄园主又将经营高利贷作为其庄园经营的重要方式。
这一状况A.协调了工农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B.导致了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C.一定程度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D.促进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小农经济,而汉武帝打击商业的政策使得商人大量购置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得大量小农破产,这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动摇了国家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中国古代农业一直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中原地区经济重心在西汉以前就已形成,排除D项。
洛阳古城的历史故事
洛阳古城的历史故事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洛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自新石器
时代开始有人类活动记录,是中国古代“九州”的一部分。
在多个朝代,洛阳都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据记载,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有一个叫做“洛邑”的地方就已经建立了城墙。
春秋时期,洛邑成为晋国的重要城市。
此后,秦、汉、魏、晋、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等朝代都在这里建都或设立过州、郡、府,形成了一座历史悠久、文
化深厚的古城。
在汉代,洛阳成为东汉皇帝的宫廷所在地,仅次于长安。
著名的“洛阳纸贵”和“洛阳诗社”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在唐代,洛阳得到
了更大的繁荣,被誉为“天下第一都”。
唐玄宗时期,洛阳的文化、
艺术、经济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巅峰。
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在
这里有着深厚的基础。
在宋朝时期,洛阳成为中原地区的商业和联通
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青花瓷、牡丹花等名产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传。
除了文化艺术,洛阳的建筑历史也非常悠久。
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著名景点,都是隋唐时期的佛教和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从前的洛阳,是亚洲最大的都城之一。
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兴衰盛
衰之后,洛阳依然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
无数的历史记载、文
化遗迹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领略那份沉
淀在岁月里的韵味。
2025届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学案: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答案在最后)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________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________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_______。
2.新石器时代(1)社会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_____,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____的发展基础。
(3)文化遗存①黄河流域:________(彩陶、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
②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良渚文化(玉器、祭坛和神庙)。
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3.原始社会组织(1)三个阶段:分为原始人群、________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①社会变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②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文明的萌芽:________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时代(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期①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________。
②尧、舜实行“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3)“万邦”时代: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________的初始形态。
2.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世袭制:启继位,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
第三讲 天下之中 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
3.魏晋洛阳城变迁
•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 篡汉自立,定都洛阳,才又营建洛阳宫 。魏明帝时在洛阳西北角筑金墉城,西 晋时被作为皇家监狱。 • 视频:金墉城 •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大修洛阳宫殿, 并在芳林园中开挖陂池,由著名机械发 明家马钧制作的水转百戏,供皇帝观赏 游乐。不过,洛阳城的规模及繁盛程度 ,都已无法和东汉时相比。
• 西周初年,周公旦赞美这里:“四方之 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 周本 纪》)。
• 西汉司马迁《史记》说:“北有太 行之险,南贾梁越之饶”。
• 唐人陈子昂:洛阳“瀍、涧之中,天地交 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 压江淮,食湖南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 之胜”(《旧唐书》卷一九九)。
•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洛阳处天 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 魏之走集”。
• 三、四水绕城
•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伊、洛、瀍、涧四 水蜿蜒流贯其间。
历代洛阳形势示意图 视频:洛阳城变迁 1、2、3
第一节 夏都斟鄩与商都西亳的历 史与形制
• 1.夏都斟鄩 • 斟鄩是夏朝古都。夏禹始都阳城,后迁阳 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县,均离洛阳 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 今偃师二里头村)。 •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 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 视频:天造洛阳 1‘:45“—8’47”
•
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 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北部为今洛河冲毁, 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 高地,分布着宫殿基址群、铸铜作坊遗址和中型墓葬等 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遗址 的东部边缘地带发现有断续延伸的沟状堆积,已探明长 度逾500米,可能是建筑用土或制陶用土的取土沟,同 时也具有区划作用,形成遗址的东界。 • 已探明的二里头遗址宫殿区道路网络系统由3条大 道组成,它与过去发掘的1号、2号宫殿基址走向一致, 东侧的南北向大道已探明长度近700米,北侧大道和南 侧大道已探明的长度均超过300米,两路间距约400米。 在宫殿区内,还钻探出若干条小型道路;在1号、2号宫 殿基址之间,发现有大面积的路土遗迹和数百平方米的 卵石活动面及若干夯土基址。考古工作队先在二里头宫 殿区外围探明了3条垂直相交的大道,确认由其围起的 宫殿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左右,近来又发现了宫城城墙 的线索,在探索二里头遗址都城总体结构与布局上取得 重要突破。
洛阳历史文化遗产
洛阳历史文化遗迹洛阳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不但最早进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以后的长时期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建都洛阳,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洛阳以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而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洛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洛阳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其中龙门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洛阳片区大遗址群洛阳片区大遗址群,包含了自夏商至隋唐三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起源和发展阶段的大规模遗存,价值突出,分布密集,规模宏大。
分布在洛河沿岸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是我国早期都城遗址最杰出的代表、流传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物证。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二里头村附近,其时代距今3800年至3500年,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规模最大的城市。
该遗址1957年被发现,经考证为夏都斟鄩所在地,号称华夏第一王都,标志着华夏民族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步入文明时代,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以该遗址文化内涵为代表而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填补了我国考古史上夏文化的缺环,是河洛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王都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偃师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位于偃师尸乡沟一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
1983年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国外学者将偃师商城遗址的发现,与十九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小亚细亚发现的著名的特洛伊古城相提并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偃师商城遗址的发现列为1983年世界十七大发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集–文明与原始的分界
文明与原始的分界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老问题,算算,现在这位不知名的学妹应该都上大学了吧?由于问题很适合当讲义,所以我把当时的回复重新整理了一次,也略略延伸了观念。
别不好意思,妳问的是个好问题。
本质,这个听起来正面的不得了的字眼,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似乎总有种直指人心的魔力……我们很容易会认为,掌握了本质,就是掌握了事物的症结与意义。
不过就事物的理解而言,本质,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事物的意义不在于本质,在形式。
从本质来看,汝窑与仰韶,烧的都是瓶子;汤包与蒸饺,蒸的都是面食;普洱与龙井,喝的都是茶叶;露露与娜娜,关灯都是小姐……而唯有「方式」的更新,才决定了吵架与林正疆之间的差别;决定了哼唱与马连良之间的差别;决定了斗殴与叶问之间的差别;决定了书写与米芾之间的差别。
所以有些特别强调「本质论」的人,会说吸烟与吸毒,本质都是伤身;会说卖艺与卖春,本质都是商人;会说赌博的本质枪械的本质裸露的本质或其他想开放却没开放的事物的本质,都是中性的……这种人看事情,只用本质做推论;可是,废话,去除了形式,世上有什么东西不是中性的?
再说一次:形式,才是最大的奥秘。
洛阳集–文明与原始的分界因此,妳所谓「方式的更新」,没错,就是文明。
<2011-04-08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