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展望,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中国开始试点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中包括引进国外的大学课程和教学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1年,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国际商学院成立,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正式阶段。
随后,中国相继开展了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二、发展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国外合作办学,合作学校数量和涉及国家不断增加。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上,涵盖了学位授予项目、交换生项目、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涉及领域广泛,涵盖了经济、法律、工程、医学等多个学科。
在合作办学的内容上,包括了学分互认、教师合作、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大亮点,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也纷纷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不少国外知名大学也在中国设立了分校或合作办学项目,为中国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合作办学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也带动了中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声誉的提升。
三、发展趋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等院校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学校与外国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各类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项目,通过共同开设课程、共同管理、相互认可学分、实现学位互认、或由外方高校承担一定课程的教学等方式进行国际合作。
这种形式的教育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可以加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由于我国对外开放和改革政策的推行,国际交流合作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技术类专业,如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制定和颁布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种类日益丰富,合作地区也逐渐拓展到全球。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签署了约3000多个教育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大部分学科领域,包括工程、医学、经济、语言、教育等。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中方高校和外方高校通常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和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可。
还会共同制定学费标准和学习费用等。
这种合作模式既满足了国际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通过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可以引进国际一流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质量。
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可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满足国内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可以增加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和发展。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罗嬪雯蔦王敏b(华中师范大学a.伍伦贡联合研究院;b.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从招生生源、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简述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与师资;科研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143-02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的同时,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优秀人才做出了贡献。
_、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提质增效阶段等四个阶段。
(_)探索阶段1987年,天津财经大学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OCU)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培训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个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一时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靠发起者自身的探索。
(二)起步阶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首次提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截至1994年底,我国共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0余个,标志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三)发展阶段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对外公布中外合作办学可授予境外学位的项目清单;2003至2007年间,教育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试行);随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首批评估试点,并调动全国所有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工作;截至2015年底,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7个、项目847个。
中国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状况
中国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状况1.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外教育合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中外合作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状况,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
2. 中外合作大学的界定与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大学是指在我国境内,由我国高校与外国高校共同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
自1995年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创办的北京理工大学中英学院成立至今,中外合作大学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
3. 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现状3.1 数量与地域分布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中外合作大学19所,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其中,北京有5所,上海有3所,广东和江苏各有2所,浙江、湖北、福建、辽宁、天津各1所。
3.2 专业设置与教育质量中外合作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多以商科、工程、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等热门领域为主。
在教育质量上,中外合作大学均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许多中外合作大学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3.3 合作模式中外合作大学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2+2”、“3+1”、“4+0”等。
其中,“2+2”模式指的是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赴外方合作大学学习;“3+1”模式则是学生前三年在国内学习,最后一年赴外方合作大学学习或实习;“4+0”模式则是指学生全程在国内学习,但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等均与外方合作大学保持一致。
4. 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挑战与对策4.1 挑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相较于我国其他高校,中外合作大学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
2. 办学自主权受限:中外合作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受到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办学自主权较小。
3. 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尽管中外合作大学在教育质量、国际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社会对其认可度仍有待提高。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国际教育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或者国际教育组织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并颁发相应学历或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够促进国际教育交流,还可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鼓励与国外高等院校共同进行办学合作。
从那时起,中外合作办学便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1995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出台,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此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从最初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发展为独立学院、合作院校、合作办学中心等多种形式,合作学科从工程技术类扩展到了人文社科、医学、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办学格局。
二、现状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合作学校涉及到了国内的985、211工程院校、研究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等多种类型的高校。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涉及到了1000多所国外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合作办学的办学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到了中外合作研究中心、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基地等多种合作形式,合作层次逐渐向深度发展。
从国外合作院校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看到了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的机遇和优势,他们纷纷与中国高校展开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国内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也正在逐渐得到政策与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不断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为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述评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述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与中国高校进行了合作办学,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教育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本文将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研究述评,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与中国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化的合作形式。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合作形式也愈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合作办学项目外,还出现了跨国办学、项目合作等形式,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
2. 合作办学项目的逐渐增多。
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纷纷选择与中国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开设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文科、理工、医学等多个专业领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
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效果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让中国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也为国外学生提供了到中国留学的机会。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为推动中国教育国际化作出了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参与主体众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导致一些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分互认存在问题。
由于中国和国外高等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合作办学项目的学分互认存在问题。
这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和毕业学分认定带来了困扰。
3. 师资力量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 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报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办学模式旨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较多。
这些机构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也多样化,包括独立设置高等学校、联合学位项目、短期培训项目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优势1. 国际化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2. 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强调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 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因此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挑战1.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也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一些机构存在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2. 学生管理难度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3. 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法律纠纷和争议。
四、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趋势1. 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2. 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更多的形式等。
3. 更加规范的政策法规: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将更加规范和完善,解决现有的法律纠纷和争议,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这种项目为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提供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优势及发展趋势。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始积极寻求与外国院校合作开展办学项目,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如跨国办学、联合培养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1.资源共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提供学生更全面的学习环境。
2.深化合作:通过合作办学项目,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可以加强交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文化融合。
3.提高办学水平:合作办学项目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升国内院校的办学水平。
4.增强国际竞争力: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继续受到重视,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1.拓展合作领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向更多领域拓展,如人文、医疗等,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深化合作框架:未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更加注重深度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框架和机制。
3.加强质量监管: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4.促进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领域,它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学位教育,旨在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自198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起初,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领域,以培养国际化的商界和翻译人才为主。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专业范围得到了拓展,涵盖了文学、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了解到合作办学的机会和优势。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提供土地使用权等,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也加强了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合作办学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市场。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超过1000所高校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丰富的专业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学校擅自改动合作项目内容、过度营销和夸大宣传的情况。
由于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不同国家和教育体系的合作,解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并不容易。
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认证和学位授予的程序。
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有望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和评估,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增强自身的国际化能力,与国外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和教学项目。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的合作项目,包括合作办学、项目合作、联合研究等形式。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融合各国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讨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对外开放。
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开始邀请国外教师来华任教,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大,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
1981年,中央政府首次批准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式开始。
此后,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中外合作办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合作形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合作办学项目,还有项目合作、联合研究等形式,为中外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合作选择。
合作范围广泛。
中外合作办学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工程、医学、经济、文学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教育选择。
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
国外教师的参与也促进了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来自于教育质量的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保证教育质量和学位的有效对外认可,这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
挑战来自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机遇来自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化。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进一步吸引优质外国教育资源来华,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化。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是多样化、广泛化和教育质量提升三个方面。
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注重教育质量保障和学生素质提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交换生项目等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机会,也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中国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中外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难度较大。
双方在制定课程、教学安排、资金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项目只在名义上合作,缺乏实质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支持,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由于存在一些法律法规和上的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首先,应加强中外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要加强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中外高校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以其优势和特色逐渐受到各方关注,成为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教育体制改革也刚刚启动。
国际合作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教育部批准的,主要是由国内高等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1995年开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与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相关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一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模式也不断创新。
除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外,中外合作办学开始逐步向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延伸,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二、现状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已占据重要位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318所高等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国家的数量、学科领域和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拓展。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中国的高校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除了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与国外学校开展友好交流、师生互访和课程合作,吸引了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还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国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人文交流和文化融合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不少合作项目将中外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中,促进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是中西方教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我国办学水平提高、专业设置拓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际化程度加深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发展历程19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开拓向国外普及中国文化与中文的渠道,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1990年代以后,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生均注册人数及课程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亚洲国家。
但是相较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立法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法制建设鸿沟较大阶段起步,至今不能充分满足中外合作办学旺盛的需求。
在管理上,由于相关法规多为行政型文书,对于复杂的中外合作办学关系缺乏以法律方式予以裁判的权威。
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更加注重质量,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教育成果,发展国际化课程,关注实用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中外合作办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合作中要坚持公平和共赢的基本原则,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标准,注重文化熏陶与国际理解,把握正确的合作态度。
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是也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最终我们要做到的是实现中西方优质品牌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双赢。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这种合作形式能够真正把具有优势的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到中国,同时也提高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就业前景。
在新时代下,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某些挑战和问题。
一、发展历程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6年,中国教育部和各地政府共批准了211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包括12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
这些项目大都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涉及到了各个学科领域。
在这些项目中,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的优秀大学之间的合作最为广泛。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支持中国高校到海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国高校和合作办学机构来华合作。
同时,中国政府也通过多种形式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优质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例如,教育部实行的“优质来华留学生”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优质学生来华留学,增强中国高校的国际化程度。
此外,在短期内,中国还将推出多项新举措,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资源。
二、现状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问题。
在现阶段,优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断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没有真正水平的合作项目,缺乏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影响中国教育的整体声誉。
此外,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一些成本问题容易导致课程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因此,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评估,严格审核和审批合作项目,确保教育质量得到保障。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则和标准,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良性发展。
另外,为了支持中外合作办学,还需要进行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创造有利的环境。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协议、共同筹备等方式进行的教育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有助于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接受多元化的教育,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合作能力,推动各方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发展全球化教育的关键一步。
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而在新世纪之后,这种合作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暂行规定》,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有效的管理规定。
2003年,北京国际工商学院联手美国金砖商学院,共同开办中美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标志着中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后,不仅是美国,欧洲的大学也纷纷加入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与我国高等院校一起,合作推出各类课程。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共同开办了同济大学和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2)项目。
同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美国伯克利大学商学院联合创办中美创业家扶持项目。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将合作办学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中。
现状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约2849所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覆盖面已扩展到全国34个省、区、市。
这些项目涉及到的国家超过100个,合作类型包括学历教育合作、非学历教育合作、短期访问合作等多种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合作最多。
其中,中美合作已经成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中美合作开办的”1+2+1″国际课程,还有“2+2”以上的学分认证项目。
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将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机遇。
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外高校合作交流的质量管理,对合作智库进行评估、选择,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体验。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教育合作成为了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作为中外教育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先介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最后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当时,我国为了满足国内高等教育的需求,开始鼓励与各国合作办学。
这一时期,以设立中外合作大学和办学形式多样化为特点。
1995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正式批准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地位,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后,中国政府开始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支持力度,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措施。
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和管理。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境内已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计279所,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办学层次。
这些合作办学机构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方式上也得到了创新和完善,不仅限于独立办学,还包括合作办学、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政策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法规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但是其中各地区和机构的政策实施并不统一,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其次是质量问题。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一些办学机构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还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建设,构建统一、开放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应创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提高对合作办学机构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办学质量和效果。
需要加强合作办学机构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通常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机构、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合作方式等多种形式。
背景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国家之间合作办学也逐渐增多。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2 相关意义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作办学,可以促进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渠道。
合作办学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鉴与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为中外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推动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都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旨在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国际化、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世界各国教育交流合作的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为我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为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2. 正文2.1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当时中国逐渐开放对外合作办学,吸引了一些外国院校来华合作办学。
1995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由国内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旨在为国内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下面,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阐述中外合作办学。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和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批合作办学项目于1985年在北京大学启动,后来逐渐延伸至全国各地。
发展初期,主要以合作办学为主,学生招生规模较小,合作方式单一,国外教育资源也比较有限。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持。
国内高等学校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需求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各类合作项目层出不穷。
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近1000所高等学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二、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办学、项目合作、交换生项目、国际化课程等。
联合办学是指中外两所高校通过校际协议,在境内或境外合作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或培训。
项目合作是指中外高校走合作研究与教学路线,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教材翻译、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合作。
交换生项目是指中外高校开展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学生可在对方学校学习1个学期或更长时间。
国际化课程是指中外高校围绕具体学科领域开展国际化教育,通过国际化教材、课程体系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育资源上,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国外高水平教育资源,还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教学质量上,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走上了一条互惠互利的道路。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的大学、学院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办学,培养学生,授予学位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对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以开展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1985年,北京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医学中心,这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开端。
1995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后,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合作办学协议,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到2605所,涉及高职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各个层次。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以本科教育为主,涉及专业范围广泛,包括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医学、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
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合作、联合办学以及海外办学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的出现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问题中外合作办学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是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国内的高等教育需求。
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概况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概况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方大学或学院与外方大学或学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在中方校园内共同办学,向学生提供学位教育服务。
以下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概况:
1. 起步阶段: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和
80年代就出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案例。
当时的中外合作办学
以引进外国教学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为主,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式。
2. 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外国高校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与中国高校合作办学,增加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国际化水平。
3. 类型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和模式也日益多样化。
有些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和管理;有些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还有些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心,由中外高校共同管理;还有些是中外合作办学协会,由中外高校和相关机构共同组织。
4. 学科领域丰富: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最初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工程等应用性学科领域,后来逐渐涉及到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医学、法学等更多的学科。
5. 教育资源共享: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中国吸引外国高等教
育资源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学校与外国高校进行教育经验和资源的交流与合作的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合作院校的信誉和质量管理、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和评估,保证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的保障是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作者:罗婧雯王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1期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从招生生源、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简述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与师资;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143-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的同时,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优秀人才做出了贡献。
一、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提质增效阶段等四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
1987年,天津财经大学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OCU)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培训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个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一时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靠发起者自身的探索。
(二)起步阶段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首次提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截至1994年底,我国共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0余个,标志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三)发展阶段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对外公布中外合作办学可授予境外学位的项目清单;2003至2007年间,教育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试行);随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首批评估试点,并调动全国所有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工作;截至2015年底,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7个、项目847个。
这一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提质增效阶段
2018年,教育部“叫停”5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29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评估”与“退出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2019年12月24日更新的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发现,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147个,其中机构109个、项目1038个,具体分布如下页图所示。
就办学层次來看,涉及本科层次的机构与项目968个,涉及硕士层次的机构与项目197个,涉及博士层次的机构与项目34个。
本科层次以招收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层次以硕士研究生招生为主。
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靠人力宣传,通过张贴、发放招生宣传资料或进行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二是依靠网络宣传,通过官方主页、官
方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发布招生宣传简章,或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招生宣传。
(二)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外方教师、国内外聘请的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组成。
其中由外方院校派遣的外方教师,因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本身还需要承担所在院校的工作与任务量,导致不得不采用外教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而通过社会招聘的国际教师,一方面缺乏一个良好的平台对其教学资质进行衡量,另一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很难同时得到保障,导致教师资源良莠不齐。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长此以往,非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省级分布情况
(三)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研究情况分析
高水平科学研究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
然而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任务的硕士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由于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相关开发队伍、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学研究只能成为纸上空谈。
三、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招生宣传和优化教学管理双管齐下,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质量
招生宣传一方面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应做到常态化、精准化、特色化和科学化。
另一方面,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软硬实力也很关键。
国内高校只有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以及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开展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助管,真正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生源规模与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才能从实质上获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与信任。
(二)健全准入机制,加强教学监管,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外方师资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来加强通过社会招聘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准入机制一方面对硬件资质比如学位证书等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通过结合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严格设计的程式化面试来对外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判。
针对引入教师的教学监管,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后续的一系列培养来加强教学监管。
针对部分外方教师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学生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可以由这方面比较熟悉的外方教师来进行岗前培训。
(三)做高水平科研,創新发展学科,促“双一流”建设
坚持协同创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中外合作办学要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国家战略引导创新研究,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利用外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力求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攻坚克难;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各类科研平台、基地和智库的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院校科研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四、对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展望
在全球化趋势大踏步前进的当今时代,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综合人才也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各类合作办学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的今天,更应该“不忘初心”,秉承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任务,脚踏实地,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瑜,秦卫星,唐宏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国际化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9,(12):28-29.
[2]陈瑜,唐宏敏,秦卫星.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4-6.
[3]严峻.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98-9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come into being by introducing high-quality foreig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student enrollment, teaching staf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enrollment and faculty;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