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合集下载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引言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学校的声誉以及学生的成长。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I. 师德师风工作面临的实际困境1. 诱惑与挑战现代社会中,师德师风工作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诱惑与挑战。

例如,不良网络信息、商业广告对学生的影响,使得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适应这些新环境。

2. 老师自身压力教师工作的压力很大,这不仅来自于教学任务的要求,还有来自家长、学生、社会的期望。

在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忽略了自己师德师风的建设,导致道德行为的放任与偏失。

II. 解决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建议1.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道德课程以及将道德教育融入不同学科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同时,通过组织自愿参与的道德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学校领导及教师自身应更加重视教师的师德意识培养,建立良好的师德导向。

通过开展定期的教师师德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重视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估与监督。

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对教师师风的评价,提高监督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应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提供家长教育,增强家庭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支持与配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育人。

5. 倡导正能量传播学校应积极倡导正能量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

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带动整个学校师生形成正向循环。

结论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是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面对实际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工作。

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化解之道

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化解之道

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化解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而师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表率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师德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看看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究竟是什么,并探讨一些化解之道。

一、现实困境:1. 教师职业地位不高,师德建设缺乏社会认可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

这导致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和支持,影响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育资源不均衡,缺乏师德建设的条件。

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和教育条件有限,这使得师德建设的条件不足,教师难以得到良好的师范教育和培训,师德建设成为一项难题。

3. 教学环境复杂,教师面临挑战。

学校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包括学生行为问题、家长教育观念差异、学校管理不善等,这些都给师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化解之道:1. 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加强师德建设的社会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师德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2.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师德建设的条件。

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改善师德建设的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师范教育和培训。

3. 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师德建设机制,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个人观点: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中的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师德建设,才能够切实解决现实困境,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3.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维护学术风气。
4.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师德师风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完善师德师风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教师权利义务,规范教师行为。
-定期对师德师风政策法规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对师德师风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师德师风问题台账,对问题进行分类管理,跟踪整改效果。
3.职业精神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关爱不够,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4.言传身教不到位
一些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策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职业精神,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将师德师风规范纳入教师入职培训和年度继续教育中,确保教师熟悉并遵守规范。
4.强化激励机制
-对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5.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优化学校管理,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师德师风建设中。
八、构建全方位的师德师风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教师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师德建设所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

二、主体1.缺乏专业精神在当前商业化浪潮下,一些教师可能因个人利益而忽视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这种情况导致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科研结果虚假夸大等行为频繁出现。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1)加强继续教育:为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培训或学术交流活动。

(2)完善考核制度: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规范科研成果发布方面进行明确评估。

2.道德失范现象突出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教师从事不正当行为的新闻时有发生,其中包括涉嫌贪污腐败、性骚扰学生等。

针对此类问题需要:(1)加强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2)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校内及社会各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

3.权益保障不足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些优秀而勤奋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待遇和权益保障,失去了持续创新和专业发展动力。

如何改善这个问题:(1)提高待遇标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确定教师工资,并建立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2)完善职称评审机制:加强对特级、高级职称评审程序以提升声誉和权利保护。

4.缺乏心理健康支持长期面对压力与挑战是每位老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目前现有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对于教师群体来说仍然不够完善和普及。

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职业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注重学校氛围建设:鼓励学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加亲情、友情等支持因素。

5.缺乏有效监督当前,一些地方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了部分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加强内外部检查机制:成立独立的考核评估机构,定期对学校进行评估以确保教育质量。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困难与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困难与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困难与对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师德师风建设中面临的困难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对教师队伍产生了冲击。

部分教师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在工作中出现了重利益轻奉献、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惑,如金钱、权力等,也容易导致部分教师丧失职业道德,做出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

2、教育体制的制约当前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升学、轻育人的倾向。

这使得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甚至出现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

此外,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只注重表面的业绩,而忽视了自身师德修养的提升。

3、教师自身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上课,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还有一些教师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无法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4、学校管理的不足一些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对师德师风的考核不够严格,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的处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1、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正能量,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今社会,教师师德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德理念淡薄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职责和使命的认识不够深刻,他们缺乏对待学生以及教育事业应负起的责任感。

这种师道尊严缺失导致了他们疏忽了解并积极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

2. 权力滥用倾向部分教师滥用权力,以各种方式对待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侵害甚至是虐待。

这种不良行为严重违反了教育伦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3. 教育水平低下一些教师水平不高,缺乏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他们无法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也无法传授最新、最优秀的知识给学生。

4. 委员会沉浸于形式主义一些教师关注个人形象和待遇,出现严重的利己主义倾向。

他们更加关注表面功夫而非真正的教育实践,使得教育过程中信任和真诚减少。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教师师德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定位解决方案,并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师德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师德评估指标和机制,加强对于教师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的监督与管理。

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实现自我规范。

2. 强化职业培训和提升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

只有更新知识、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并有效引导学生成长。

3. 加大法纪惩处力度加大对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惩罚力度,构建健全法规体系来维护教育界纪律。

这将有效遏制一些不良行为,并起到法律震慑作用。

4.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下,组织教师参与学科研究、经验交流与分享,推崇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引领,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5. 增加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教师职业的重视程度,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条件。

这将激励教师们以更高的人格境界去投身于教育事业,并进一步净化整个行业环境。

三、结语只有通过坚定不移地加强对教师师德问题的解决,才能确保我国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

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

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通用6篇)篇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在我国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如师德观念薄弱、职业素养不高、学术不端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教育是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和讲座,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管机制是确保教师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举报和处理机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3. 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是减少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关注教师待遇问题,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篇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薄弱,这表现为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教学态度不端正,甚至存在体罚、侮辱学生的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师德教育:通过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

3. 提升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从而减少因待遇低而导致的职业道德问题。

篇三: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教师学术不端,如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和教育的质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1、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

一些教师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将教学工作仅仅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忽视了教育的育人本质。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可能会出现敷衍教学、收受家长贿赂等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师德师风。

2、教育压力与职业倦怠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压力。

同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复杂的教育环境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表现出对工作的消极态度、缺乏热情和耐心,进而影响师德师风的展现。

3、缺乏有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机制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系统、深入和持续的师德师风教育。

一些培训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无法真正触动教师的内心,使师德师风教育流于表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目前的监督与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

一方面,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家长和学生的反馈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全面,过于注重教学成绩等量化指标,而对师德师风等难以量化的方面重视不足,导致一些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纠正。

5、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

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产生误导,削弱其道德判断力。

此外,网络上对教师的负面评价和不实报道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进而影响其师德师风的建设。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1、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师德楷模事迹报告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德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精选6篇)

师德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精选6篇)

师德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精选6篇)师德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篇1一、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学习,使我重新认识到了作为教师我现在所从事的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非常光辉的事业,也使我认识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只有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和师风才能把教师平生的所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的传导给青少年一代,由此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及维护我们作为教师应有的尊严。

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日常行为和思想、对待工作态度等的认识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都是以党员的要求来严格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贵阳市教师十不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九年级组组长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力争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同事心目中、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对学校各部门分配的工作,我都配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作为高级教师我深深的知道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几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到贵阳各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培训及听课,以便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我的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勤于动口动手动脑。

在课堂上我还经常考虑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努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师德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人特质、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与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然而,师德自我建构还存在着困境,本文将分析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一、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1. 观念上的困境教师师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但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这导致教师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龟缩,认为自己不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凝聚力的形象,而是把自己当做一名工人,该谋求自我生存而非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2. 职业生涯困境教师职业生涯的单调、枯燥是师德自我建构所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在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发现自己目标的实现和收获的收益往往很少,这就使得教师厌烦,提高职业素养的积极性下降。

不少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表现出沉闷和灰心的状态,这就给本身良好师德自我建构造成更大的困难和障碍。

3. 人际沟通困境师德自我建构是基于社会自我评价而建构的,对于教育教学教育助学一个普遍要求就是需要密切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使他们的话或许示意更加显然,更易于被理解。

但是,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理解上的缺陷,就可能会导致师德进一步丧失,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师德自我建构的对策1. 赋予权责,使教师更有责任感教育部门以及公立的教育机构的权责应该更加成功地向教师责任明确,并且鼓励和引导教师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心理,加强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管理和领导,使得教师更积极,更主动地承担起教育工作,更好地推动师德自我建构的过程。

2. 建议创作学术氛围,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要增加对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职业素质的认识与重视,推动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并尊重中西文明的交流和思考,并代表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创作新思想所需要的条件与机会,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它关乎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师德师风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的质量,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下面将详细探讨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标准和监管: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教师行为不规范,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违纪事件。

这不仅损害了教师个人形象,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2. 师德师风教育不到位:一些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导致师德师风建设效果不佳。

3. 社会风气影响:当今社会风气复杂,一些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影响了一部分教师,使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障碍。

二、解决建议1. 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和监管机制。

应当制定统一的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 完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提出多样化的师德师风教育形式,激励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全社会应当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加强对教师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个人认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教师本身提高素质,社会加强监管和引导,学生及家长提高对优秀师德的认知,才能够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深入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态度、学校的声誉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师德师风教育不到位、社会风气影响等。

师德师风建设困境及职业能力干预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困境及职业能力干预对策

师德师风建设困境及职业能力干预对策一、师德师风建设困境随着教育发展的迅速变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逐渐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但当前,我国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以下困境:1、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只是一份职业,没有过多的情感投入,缺乏教育情怀和责任心。

2、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教师不具备足够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存在追求功利和名利、权谋利益的偏差。

3、重包装轻实质。

部分教师仅重视形式化的名义性学习和教育活动,而忽视教学实质。

4、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政策法规和国家计划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使得师德师风建设难以适应。

二、职业能力干预对策为了克服这些困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职业能力干预机制来解决。

1、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教育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包括师德师风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等。

2、职业诚信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教育培训和其他活动中注重师德师风教育。

例如,在教学流程中设置师德师风考试,以考试结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标准。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宣传在职业限制和教育底线等方面加强学校和部门的政策宣传,及时发布一系列违反师德师风的处罚和案例等, 通过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秀行为和思想信息,提升其职业信誉。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浸润和教育干预能力。

学校应该建立教师标准化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能达到专业的标准。

5、严格监管和问责制加强监督和问责制,建立教师日常行为监督制度,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的教师进行严厉惩罚。

对于存在职业道德偏差和职业道德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尽可能使其在今后的教育行业中发挥良好的职业作用。

结语教师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必须得到严格的保障和管理。

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教师师德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师德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师德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其师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必须正视教师师德自身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缺乏职业道德意识1. 第一段:不尊重职业规范目前,一些教师在纪律思想上存在偏差,缺乏知礼守纪的意识。

他们可能迟到早退、事务不认真执行或者无视工作纪律规定。

2. 第二段:隐私泄露和权力滥用另外,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暴露出未经学生同意就公开其隐私、虐待学生以及其他形式的权力滥用行为。

三、教育方法不当1. 第一段:以成绩论英雄某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和自己教育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不足。

2. 第二段:片面追求知识灌输一些教师仅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利益驱动与虚荣心作祟1. 第一段:以谋取利益为目的一些教师以谋取私利或攀比名校升职为首要目标,忽视了自身职业使命。

他们可能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偏袒某些学生以及参与其他违规行为。

2. 第二段:追求虚荣心满足感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表面上的光环和认可,在意义上缺乏深思熟虑。

这种追逐虚荣心的举动可能导致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无法细致关怀每一个学生。

五、提升教师师德的对策1. 第一段: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各级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明确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并加强监督与检查。

2. 第二段:加强师德培训为了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和师德修养,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加强教育知识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

3. 第三段: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和投诉渠道,使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能够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进行举报,并确保相关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处理。

4. 第四段:提供更好的福利与待遇提高教师薪酬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素质和意识。

六、结论通过对教师师德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个人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个人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个人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其立身之本。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使命,塑造学生为品德高尚、有道德情操的社会公民的基础。

然而,当前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教师个人师德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就个人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体部分1.忽视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可能利用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不顾学生发展和福祉。

例如,某些老师可能利用掌握的考试内容透露给特定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成绩等级。

对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使教师意识到职业道德在他们日常行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诚信考核机制,在校内外严厉惩罚违反职业道德新规范的行为。

2.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一些教师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只是将其视为一份普通的职业而不是一个使命。

他们可能怠慢备课、敷衍授课、不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或个人发展。

对策: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和培训机会,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的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并奖惩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表现。

3.忽视学生需求个别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缺乏耐心和尊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这可能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并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对策:开展针对教师的大规模培训项目,提高他们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的认知。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老师与学生建立积极互动关系,并支持学生参与决策和规划个人目标。

4.缺乏专业更新一些教师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不愿意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这样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策: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

提供相应资源和支持,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三、结论良好的个人师德是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和特质之一。

然而,当前仍存在着个人师德方面的问题。

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一、问题的背景与分析教师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

然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师德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师在职业道德、个人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和社会对师范职业的信任度。

首先,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备课阶段存在偷懒现象。

他们不充分准备教材内容,敷衍塞责,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其次,在教育评价中,存在着“应试”倾向。

这种倾向使得部分老师为了追求高分率,片面关注卷面成绩而忽视素质成长的全面发展。

再者,少数老师存在着对待学生不公平或歧视性行为。

例如,有些老师给予某些学生特殊照顾或显著偏爱某些类型学生,这种行为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并加剧了不公平现象。

此外,一些教师在与家长或同事交往中存在沟通不良、态度消极、缺乏团队合作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校园中正常的协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1 加强师德教育培养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学校环境的基础。

因此,加强对初任教师及持续职业发展教师的师德整体素养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在师范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中,增加对课程设计、备课等环节进行详细指导和实践培训。

引导教师们形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

其次,在职业道德课程中设置案例分析和真实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并通过互动讨论促进道德品质发展,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最后,在校际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组织志愿者支教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师德氛围,并与社会各界合作,为教师提供自己修身养性的机会。

2.2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综合发展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使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公正。

不仅仅看重学生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倡导多样化、综合性的教育评价模式。

首先,在课程设计和备课环节引入互联网技术,以便教师能够从全球最新科研成果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是指教师在建立以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价值取向、行为表现方式等为基本内容,用以充实自身师德修养、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师德水平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包含着教师本身的思想力量,而且也需要学校、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撑。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处于困境之中。

首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校活动条件不尽如人意,无法全面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从而使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其次,社会文化状况复杂,社会环境不稳定,使得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此外,社会上对于教师师德素养的认知不够深入,使得教师往往无法从社会和家庭上得到足够的理解和肯定,难以充分认识自身的师德价值;最后,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其中包括:一是学校应当加大对教师师德建设的投入,通过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二是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培养教师的防范意识,确保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安全;三是提高社会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认可,加强对教师的社会支持,从而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肯定和理解;四是丰富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经验,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积极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五是减轻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并积极发挥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给予教师更多的信心和支持。

综上所述,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缓解困境,如加大对教师师德建设的投入,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加强社会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认可,丰富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经验,减轻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心理压力等,以期让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引领未来的红帆船。

而师德自我建构则是教师修身育人、履行师德职责的前提和基础。

师德的塑造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反省、自我修正,做到言行一致、师表世范,树立高尚师德形象。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师德自我建构面临着困境,影响着教师形象与社会认可度。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关于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一、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1.微博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微博事件经常是教师师德建构的阻力之一。

普遍情况是,教师因其表态言论被曝光或者被不同意见群体攻击,进而陷入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困境里。

微博事件让学生和家长们开始对教育者的言行产生严重的疑惑和质疑,这一事件让教师形象大打折扣。

2.功利心导致师德缺失近年来,随着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人本关怀、全面发展。

但为了解决诸多问题,一些教师开始追求结果和好评,渐渐忽略了真正的教育职责,带着功利心和钱色心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你争我斗,成为商人般的交易者,不尽职责和缺乏敬业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系统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3.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如果有一件事可以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那么就是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注重教育急需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考试助长了教师过分追求各项数据,导致教育的本质被迷惑。

4.延续固有思维,忽略学生需求传统师德强调对学生职责的履行和对教育内容的认真引导,教师是一个半个知识分子,需要引领学生,传递知识,尽职地履行教育职责。

然而,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和特定群体个性化需求的加剧,所以,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应根据学生需求的差异化而进行个性化设计。

教师延续固有思维,忘记了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也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困境。

二、师德自我建构的应对策略1. 建立自我反思机制严格执行自我反思机制,意味着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言行、态度都有一个全面的自我审查,这样有利于教师不断基于自己现实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学术能力。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之一,其师德的建设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师德自我建构,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然而,师德自我建构的实践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师们在进行自我建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困境。

这些困境包括:2、认识困境很多教师意识到自己需要进行师德自我建构,但却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3、能力困境一些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

4、时间困境教师在师德自我建构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与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压力相冲突,导致学习和实践的难度加大。

4、回报困境有些教师在经历了一段师德自我建构的过程后,往往发现回报并不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高,这也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挫败感。

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开展师德自我建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成长呢?以下我认为有几个对策。

1、加强对师德自我建构的认识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师德自我建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研讨,加强自身教育知识的修养,了解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要向教师们传递出,教育教学是一种人性的活动,教师的师德自我建构是一种人性的追求。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自我价值。

2、强化能力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

可以选择由大师、学者进行教育讲座,也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的教育机构,让教师进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积累教育经验。

3、改变教育工作中的常规做法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改变教育工作中的常规做法,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师德规范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化和积淀。

从善、恶对立,人性,师德建构的过程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在于人的经济性与道德性在互动中的制衡,产生原因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摩擦。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有效的师德自我建构:在统一的师德规范下,将师德内化纳入评价指标;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为“道德人”提供生长氛围;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培养教师的职业良心;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经济人性”需要。

【关键词】师德自我构建经济人道德人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

无德无以为师,在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师德无疑居于首要位置。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培养及个人自觉修养逐步形成的,是师德规范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化和积淀。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师角色的示范性,对外在的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行为准则的影响因素较多。

例如主观因素(职业社会知觉、职业角色意识与个人特质)、客观因素(社会期望、职业声望、现实地位、学校管理体制、人际关系、群体观念、集体目标)均对师德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1]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教师的有限理性、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机会主义倾向都会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 师德建构过程受到经济因素与道德因素的双重制约,从经济人与道德人视角对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进行探讨,可以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一、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师德自我建构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解剖的活动,通过教师对自己内心世界及其行为的反省、检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

一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有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养成职业道德习惯;或者是他律阶段—自律阶段—最终确立阶段—“自由境界”确立阶段。

[3] 无论是从认知到行动还是从他律到自律,师德发展都是由外而内的自我构建过程,是教师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行为准则。

其内化过程需要在用人制度、奖惩制度、职称评审制度、校内外监督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

[4] 由于师德自我建构自身存在的困境,即使真的有如此细致的保障,具体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其内化的结果也不一定会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当前有关师德滑坡与爬坡的争论即是明证。

1.从善、恶对立来看,由道德与不道德的关系而带来的困境一方面,道德是善,不道德是恶,二者为相互对立的范畴。

构建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扬善去恶的事业,所有师德教育均以此为自己的使命。

而且,人都具有向善性,这是师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这个世界绝不会单一地存在着善,不道德就像阳光下的阴影一样永远存在。

所以说不道德是“永存”的,它和道德、和人类同在。

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是以承认恶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不道德现象,道德教育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这就构成师德建构的困境之一:师德教育旨在促进教师弘扬善、用教育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去取代“不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又同时不得不面对“不道德行为”从根本上永远无法消除的事实,甚至是“不道德行为”使得师德教育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师德自我建构永远处于矛盾之中。

2.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由人所固有的经济人属性而带来的困境在生物学上,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成员,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生物学上的种种特质。

物质需要就是其一。

心理学证明,人的满足是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要。

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满足物质的需要。

但是,教师的传统形象被塑造成以义抑利的道德人形象。

无私奉献、安贫乐道、清廉守节成了教师的代名词,是师德的核心。

而教师目前的实际社会地位却很低,其合理权益更缺乏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时有出现。

虽然相关法规明文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仍然是一纸空文。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教师连基本的物质需要都无法满足。

所以,教师所要承担的道德义务与其获得的经济收入存在着巨大差距,任何道德宣传和说教都无法弥补。

3.从师德建构的过程来看,由理想与现实而带来的困境任何道德教育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师德教育也不例外。

师德教育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至善”人格,如将“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于行”(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第二》)作为教师行为标准,希望教师通过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范型作用来赢得崇高的职业尊严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不可否认,人都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使人具备某一品质。

但是,正是人的可塑性特征同样会使道德教育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因为教育的过程受到主客观影响甚多,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

另外,面向善的师德教育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的恶,认为通过丰富教师的道德认知,加深教师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符合师德规范要求。

这种预设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比如,教师在校内外会发现现实生活世界中存在着种种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正常需求得不到尊重和满足,不公正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巨大的反差会给教师带来困惑和无所适从,师德建设效率低下的原因也在于此。

从本质上讲,教育活动不是经济活动而是道德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经济关系。

但是,教育活动本身并不立刻产生经济效应,所以教育离不开经济支撑。

综观以上师德建设中的困境,可以发现,人的经济性与道德性左右着师德建设的效率,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所以,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摩擦是师德建设的最大阻力。

师德的自我建构就是要在个体内部为二者寻找平衡的支点。

二、经济人与道德人摩擦的实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教师因寻求不正当的利益而迷失道德心。

那么,经济人与道德人在师德发展过程中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吗?二者有没有可能通过拮抗对师德进行调节从而使师德状况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经济人与道德人存在摩擦的必然性经济人,或称经济人性,最初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一种假设,指不抱任何其他动机,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主体。

[5] 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自然人身上的经济性和道德性。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基石,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一定具有人性。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性的标准就是道德。

道德与人性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

[6] 道德是生命中的正能量,起着防止生命下坠的作用。

“道德人”表现为:在物质生活中有节制;洁身自好,不放纵与没有贪念;在共同体生活中对他人具有尊重、责任、宽容与勿伤害的品性;在个体精神生活中有所敬畏;有精神的终极追求与关怀。

[7] 以“蜡烛”为隐喻的教师十分符合道德人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人的精神终极追求是无法按照经济原则进行计算的,这就导致了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终极追求与行为准则方面的不一致。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量与工作价值无法完全用经济进行衡量。

作为人的一体两面的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理性的作用下此消彼长,导致了摩擦的必然性。

2.误解导致了摩擦摩擦并不一定是由矛盾引起的。

任何接触物之间均会存在摩擦。

在师德形成过程中,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摩擦是由于以下三种误解引起的。

第一种是用局部否定局部或整体。

师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拥有善的职业生活。

获得好的或善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是“得道”,而不是“得”外在的“利”,即好或善不是由利而是由道而德。

[8] 换句话说,有“德”才是“善的职业生活”,有“利”则“不善”。

这是明显的用人的道德性去否定人的经济性,进而否定具有经济人性的整个人。

第二种是用有限否定无限。

师德并非是教师先天就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潜在可能性,而是一种后天的获得性的职业角色品质。

是教师获得教育实践之内在利益的必需品质,只能产生并表现于教育实践之中。

与其所有的人类共有的特质相比,师德只是有限的一小部分。

在人生的长河中,单纯强调人的道德性或经济性都否定了人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

第三种是用个体否定群体。

人在从事某一活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一些报酬,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推开学生的一刹那可能没有想得到精神或物质的报酬,但事后社会所给的“报酬”之高也是她没有想到的。

她所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仅国字号的就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她当选黑龙江省残联副主席后,有人质疑:舍生忘死、见义勇为者估计不只“最美女教师”一人,只对“最美女教师”奖以官职无疑有失公平。

[9] 我们认为,无论是钱财还是名誉,都是排他性的,一个人获得多,其他人就获得少。

当我们把目光都聚向道德人或经济人时,少数人(个体)对多数人(群体)的否定与剥削也就产生了。

3.摩擦后的拮抗拮抗是生物学术语,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稳定身体内环境的作用。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摩擦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人对经济人的排斥,另一方面是经济人对道德人的排斥。

但是,摩擦不一定会产生排斥。

亚当·斯密认为,正是因为利己的需要,才导致了对利他的实现。

[10] 如果调节好二者的关系,可以让教师进入一种自由状态,即教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好的职业生活之可能性,而非制度或舆论的强加。

首先,任何道德行为都不排除互利,即不排除利他与利己的统一。

经济人并非单纯地指向物质利益,还强调行为的效率。

经济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利益。

[11] 其次,道德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经济行为层次不同,作用不同。

再次,道德人也包含了与经济人相一致的部分,二者的相容当然会起到促进个体经济利益的获得,这是二者相适应的效应。

为了阻止拜金主义的恶性泛滥,抑制个人私欲的无限制膨胀,人们在超越经济意识的道德文化制约下,才能引导人的行为按其应有的规则运行。

三、师德自我建构的一般路径师德自我建构过程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发展过程。

其困境也在于人的经济性与道德性在互动中的制衡。

师德自我建构的一般路径是阻止一方对另一方的僭越,使其得以不断生成与发展。

基于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有效的师德自我建构。

1.在统一的师德规范下,将师德内化纳入评价指标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育部多次修改并颁布了各类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是这些师德规范是宏观的界定与一般的要求,无法进行具体的考核评价。

由于地区和城乡差异,各地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具体化的师德建设目标,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

如果统一的师德标准不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契合,师德建设就极易简单化、形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