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30)

合集下载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成语典故:
-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惭愧,回去后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

- 闻鸡起舞: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他们每天听到公鸡鸣叫就起床练剑,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振作、发奋努力,不断进步。

- 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他对楚襄王说,大王在宫里时,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时,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小学语文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

小学语文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

小学语文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语典故30个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语典故30个

七年级下册历史成语典故30个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

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两人结为知己。

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

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30字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30字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简短30字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曾参杀猪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精选30则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精选30则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精选30则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论语》三十个典故故事

《论语》三十个典故故事

《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8.【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10.【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

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故事30字15个

成语故事30字15个

成语故事30字15个1、自相矛盾有个人卖矛和盾。

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

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卧薪尝胆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望梅止渴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件为望梅止渴。

5、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6、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7、画饼充饥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8、舌战群儒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最新文档】30个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精选word文档 (7页)

【最新文档】30个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30个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在写作时如果想很好的引用成语故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同时把握成语故事的意思和出处。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供大家参考。

1 人日鸟南唐王建封,粗鄙无文,而喜附庸风雅。

其族子自他人处得《动植疏》一篇,文中讲述经营花草鸟之事。

王建封见而喜之,请人抄录一份。

文中有涉及养鸽一段文字,因抄手誊写错误,将“鸽”字分拆成三,讹作“人”、“日”、“ 鸟”。

王建封不辨正误,以为”人日鸟”即鸽之称。

古来风俗,正月初七为人日。

后凡人日宴客时,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烧鸽一味,盖以人日食“人日鸟”,恰合节令时宜。

时人引为笑谈。

后因以“人日鸟”比喻无知无识而强作解人。

(典见《清异录》)2 曲高和寡战国末,宋玉为楚襄王文学侍臣,为人毁谤。

楚襄王问道:“先生难道有行为不检点之处吗?何以旁人颇多议论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国都唱歌,开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应和者数千人;再唱高深一点的《阳阿》、《薤露》,都城中应和者数百人;到唱更高深的《阳春》、《白雪》时,都城中应和者不过数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时,都城中应和者仅数人而已。

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

”后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难得或难以企及。

如三国魏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

”而“阳春白雪”也成了高雅作品的代称。

(典见宋玉《对楚王问》)3 斗酒学士初唐诗人王绩,隋大业间举孝廉,唐朝建国后,王绩应高祖征招,待诏于门下省。

旧例,待诏每日官府供酒三升。

王绩性嗜酒,语其弟王静曰:“待诏虽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恋。

”侍中陈叔达得悉后,破例将王绩的酒增为每日一斗。

王绩遂得”斗酒学士”之称。

(典见《东皋子集?序》《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4 嘲风咏月“嘲风咏月”指专写风花雪月、内容贫乏之作。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20则成语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20则,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分钟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三分钟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三分钟成语典故简短100个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揭竿而起(陈胜)11、三顾茅庐(诸葛亮)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30字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30字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1、雪中送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圈吞枣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力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圆图吞枣。

4、尔虞我诈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揉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嫌奔月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端金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

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梁武帝认为他诗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盗号“骄"。

8、舍生取义春秋未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

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裹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

30个行测常考成语典故

30个行测常考成语典故

30个行测常考成语典故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释义】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解释】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不留退路。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大全1即“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讲究个人恩怨。

语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会写__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即位后,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后来,他遭人诋毁,被汉文帝疏远,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针对大臣获罪受刑的做法表达了意见。

他认为体罚大臣,不合古代“刑不上大夫”的规定,要求对有罪大臣待之以礼,不上刑罚,令其自裁。

他说:“这样做了以后,大臣就能做到为国忘家,为公忘私,见利不随便谋取,见害不苟且逃避,以节义上报君王礼遇之恩。

”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提议,废除了对大臣体罚的规定。

“公耳忘私”(公而忘私)一般还指大公无私的行为而言,含有褒义。

现多用以形容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成语典故大全2晋代有一位知名人士叫做卫玠,他五官端正,相貌不凡,有一种特别的姿态和风采,从年幼说话、走路、待人接物便与一般孩子不同,人人见了都很喜爱。

有一天,母亲在给他梳头的时候说:“你是卫国第一美男子,随时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

”卫玠惊愕地看着母亲,“我真的是卫国第一美男子?”母亲说:“你信的话,你出去问问其他人。

”于是,卫玠就跑出了家门去问问别人的看法。

当我刚刚出现在自家门口之时,门外过路之人便聚了拢来,他们水一样围住我,口中不断大叫“玉人”、“玉人”。

卫玠问侍卫何为“玉人”,侍卫说“玉人”就是用玉雕刻的人,说明你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

当卫玠走上街时,众人看到后都立即驻足,男人们都发自出于内心的感叹,女人们更是发出“如果能嫁给此人此生无憾”的感叹。

卫玠的舅舅是王济,是朝廷的骠骑将军,长的也很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精选

《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精选

《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精选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8.【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10.【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

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14.【见贤思齐】【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5.【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成语千字文:二_人猿揖别篇
二、人猿揖别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

地球生命,雨露阳光。

斗转星移,天行有常。

大陆漂移,七洲四洋。

四时更替,寒来暑往。

云行雨施,万物生长。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

自然造化,大块文章。

千岩万壑,层峦叠嶂。

电闪雷鸣,狂涛巨浪。

云合雾集,千态万状。

长林丰草,傲雪凌霜。

飞禽走兽,虎视鹰扬。

适者生存,不主故常。

人猿揖别,竖起脊梁。

劳动造人,历尽沧桑。

幕天席地,饮露餐霜。

穴居野处,出没无常。

茹毛饮血,食果为粮。

栉风沐雨,袭叶为裳。

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物竞天择,万物灵长。

<strong>相关阅读:</strong>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nbs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