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pdf,无答案)(新版)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学案

口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伶俐才干和艺术制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的写作方式。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刻的词语。

【学习重点】1. 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学习难点】1.学习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的写作方式。

2.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刻的词语。

【自习】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少.顷()犬吠.()呓.语()夫叱.大儿声()夫齁.声起()意少.舒()中间.()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屏.障()絮絮..()(2)文学常识积存《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说明以下重点实词(1)会宾客大宴会:()宴:()(2)施八尺屏障施:()(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闻:()(4)满坐肃然,无敢哗者坐:()哗:()(5)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6)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乳:()(7)妇拍而呜之呜:()(8)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毕:()(9)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稍稍:()(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11)曳屋许许声曳:()许许:()(12)虽人有百手虽:()(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14)变色退席,奋袖出臂色:()奋:()(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走:()(16)群响毕绝绝:()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讲义中注明你的疑问:【自疑】【自探】一、翻译以下句子(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退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
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描写的作用: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揭示主题)
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见学案):
⑦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见学案)
⑧【理解性背默】(见学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分钟左右)
二、学生疏通文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30分钟左右)
三、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12分钟作用)
第三课时
一、简单提问(做同步练上试题),转入新课。(5分钟)
三.明上面问题(15分钟左右)
四、预习学案上其他问题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节研讨问题:
1、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请进行简略概括?
明确: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2、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侧面描写作用)参考: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
①“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口技》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数
4课时
课型
新授
课题
20课《口技》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口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课题口技课时两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积累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接触和学习,已对文言文学习有一些浅显的学习思路,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教师应调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课是初一阶段最长的要求要背诵的文章,诵读是学习文言段,培养语感和帮组理解的重要手段。

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的重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内容,圈点勾画,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3、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分的语气、语调。

(注意字音和节奏)才所做习题。

2、学生被带入描写的情3、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方。

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大总结归纳。

题。

5、抽几个学生代表发言。

3、讨论完成表格。

法。

准确回答。

模拟的声音论后回答。

六、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口技林嗣环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尺场景:梦中惊醒:小~大(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渐入梦乡:小(意少舒,稍正坐)火起群乱:大(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参考书目推荐资料文章较长,教学过程中还应多采用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教学的过程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可以试背课文)
4.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为大家简单介绍。
1.明确展现任务 。
2.分步呈现解决任务的小问题,
3.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4.巡视、发现并指导学生存疑问的地方。
5.将关键词语板书,能引领背诵文章内容。
6.指导朗读。
7.准备一组民间传统技艺 的相关图片幻灯片。
1.用笔在文中勾画相关内容。
2.找出时间词语,由 此引出全文脉络。
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存疑之处。
4.组间交流、探究,展现合作成果。
5.倾听并做好补充和笔记。
6.以各种形式朗读。
7.列举自己知道的民间传统技艺,适当讲解。
1.场面概 括力求语言简洁。
2.哪些声音和声音种类可能会混淆,要明确是种类。
3.时间词语可能找的不全,要让学生补充完整。
4.板书要能串起本课内容,安排好空间。
5.写作技巧方面只归纳本课重点方法,为下课做铺垫。
6.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可能不够,要指导落在对民间传统技艺的热爱上。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由课文朗读音频导入
一、回顾旧知:
1.检测课文重点词语释义。
2.抽查课文重点语句的翻译。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指导学生完成 问题情况。1.听读课Biblioteka 。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3.看幻灯片完成检测内容。
4.认真倾听做好补充。
1.个别词句的翻译不够准确,教师要明确答案。
第20课《口技》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精彩段落 ,体会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2.引领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巧妙的写作技法。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复习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到言必有据。
研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2.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4.组间交流、探究,展现合作成果。
5.倾听并做好补充和笔记。
6.以各种形式说话。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形象。感受形象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1.场面概括会啰嗦,教师强调语言简洁。
2.哪些声音和声音种类可能会混淆,要明确是种类。
精习
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备习
赏析导入:
《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第一课时》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口技第一课时》学案

《第20课口技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和口技的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情节。

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情节。

教具PPT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课前展示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展示汇报实践创新1、课前一讲《童年》2、推普角1、听口技表演。

2、了解口技的有关知识。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一、课前预习:1、作者以及作品简介:本文作者(),字铁崖,()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

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其《〈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清代张潮(康熙时安徽歙县人,曾任职翰林院)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书名“周说”,共有九百多篇(已散失)。

《汉书·艺文志》将虞初列入小说家,后世常用他的名字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呓语()齁.(曳哗.()叱.(嗣中间()几.欲先走(意少舒()许许声(3、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了解,请写二、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1、看图片,听朗读录音,听准字音、节奏、2、同学们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的内容大意,读出感情来。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这课文描写了几个表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场景:三、复述这篇文章的的三个场景。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做到详略得当。

每堂一清布置作业一、基础知识检测1、《口技》,是()代()写的。

《木兰诗》出自《》。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齁.()曳.()哗.()叱.()嗣()中间()几.欲先走()意少舒()许许声()二、课文描写了哪几个表演的场面?1、完成学案以及《导航》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
1.
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
文章的理解及对问题的思路和见解。

.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探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式,让学生以读促读,以读悟情,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品味,并领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组、三
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

表演者摹仿四口
.巡视课堂,保证学科长顺利完成训练。

打点收获 2 技这一传统民间的艺术魅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 生 活 动








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录像的形象性、直观性渲染了气氛,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1)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嗣(sì)顷(qǐng)倾(qīng)
号黑板板书1
对改
纠错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口技》
课题
《口技》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能力 思想
教 学 目 标
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重点
难点
教法
自 师 活 动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_____渐入梦乡______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
1.品味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

《》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

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è屋许许声()(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ō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ā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原文再现】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 )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其(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一、快乐预习1.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

(1)京中有善口技者(2)遥闻深巷中犬吠2.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一段中概括介绍口技表演者艺术高超,点出演出的场合,点出演出的地点,点出口技表演的设施,介绍表演的道具。

二、合作探究1.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明确:2、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C级)提示: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明确: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明确:三、感恩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意少舒()()林嗣环()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缓慢C、舒筋活血3、翻译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描写的特点是()。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5、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是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林嗣环教学目标:1、理解“会”“宴”“但”“闻”“乳”“呜”“少”“稍稍”“虽”“名”“股”“名”等字词的意思。

2、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3、合作探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好处。

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5、了解本文作者林嗣环。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

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

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

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不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

二、导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质疑;②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屏障(píng zhàng)少顷(shǎo qǐng)呓(yì)语絮絮(xùxù)叱(chì) 齁(hōu)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 hǔ)声3、齐读课文。

①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②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4.复述课文。

①尽量扣准课文内容讲故事;②适当进行点评。

三、诵读练习。

自由朗读第2、3、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2、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A、口技人坐屏障中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C、满坐寂然D、稍稍正坐3、选出下列加点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 )A、毕业典礼B、毕业精力C、丑态毕露②宾客意少舒(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③不能名其一处(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第二课时一、抽查背诵。

二、解读课文。

(一)分析第2~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口技》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 Nhomakorabea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拓展
看看谁具慧眼?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目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提出还有的疑难
分析强调问题
记忆知识点
独自完成
班内交流
课 后 记
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播放口技录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口技的绝妙。
本文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我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维,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些场景。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6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X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四品读
问题设计:
1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善)
4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宾客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稍稍正坐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作用: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技艺高超。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5口技艺人表演了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词语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口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口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
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
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
高志远。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
《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荔枝话》是
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
值和史料价值。

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
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
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
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屏障( ) 呓语( ) 齁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夫叱大儿声( ) 宾客意少舒 ( )
虽人有百手( ) 妇抚儿乳( ) 奋袖出臂( )
但闻屏障( ) 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
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合作探究】
一、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解难答疑】
1.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拓展反馈】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⑸第二自然段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 、 、 、
⑹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 :
⑺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 :
⑻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自主预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会宾客大宴。

释: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释: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
【合作探究】
1.思考:
(1)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解难答疑】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1.给画线字注音
犬吠____ 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 奋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为选段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拓展反馈】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
集。

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画线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画线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六、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