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和对策建议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农业作为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
在推广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应宣传生态农业的意义及优势,并引导农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还需要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宣传片、讲座、课程等等,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
二、提供专业指导,加强技术支持生态农业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为此,地方政府可以设立相关的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
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培训体系,提升生态农业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完善政策支持,扶持生态农业发展政策支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科技支持等,为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探索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农业模式。
这要求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和探索,广泛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落实生态农业标准,保障品质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保障品质安全,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为此,应该制定相关的生态农业标准,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只有严格监管和管理,才能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健康。
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国际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农业经验,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模式,将有助于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技术和市场的三方面支持。
实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建议
实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农业逐步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农业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建立农田、林地、水域的生态系统,形成内部协调自然界生态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
然而,在推进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不足生态农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紧缺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而农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这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
2. 农民意识不足中国的农民意识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生态农业对农民的意识和习惯的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传统的农业模式注重于利益的最大化和效益的使命,而生态农业则涉及到环境和健康的问题,需要农民从生产和生活的角度讲究生态环保、减少污染。
在生态农业中,农户需要更多的理解生态价值、保护环境和生态农业的特殊经营技术,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宣传和培训。
3. 产业链薄弱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尚未完全构建。
生态农业并不是一项完全孤立的业务活动,而是需要各种支持和协调参与的领域。
当前,相关的产业链薄弱,包括有机肥料种植基地、生态果蔬生产、绿色食品产品加工销售等流程尚未完全成熟。
有机肥料产业尤其是存在着规模小、产业链松散等问题,也加大了生态农业的成本。
4. 对高技术的依赖过度生态农业生产需要依赖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如水源深度超过50米,使用地热水冬季供热,在寒冷的冬季因为设备维护不及时或是设备损坏,导致生产中断,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不畅,带来严重的影响。
5.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生态农业的实施需要大批的专业化的人才支持,对各类农业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如对植物知识的掌握、对农业技能操作的熟练、对农业市场的了解,对环保设计和建设经验的要求,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其中贡献。
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首先,应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用品的监管,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改善农田的排水条件,避免农田因积水而导致作物死亡。
此外,还要大力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厌氧发酵等处理技术,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环保、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加强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生产和销售,建立有机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出更多的有机农业技术和品种,提升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培育农村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也是促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培育农村生态经济,可以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领域,开展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经营模式,提供农业观光、农产品体验等服务,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同时,还可以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为了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应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生态农业的理念和优势深入人心。
同时,还要加强农民的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素质和技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农村生态农业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5、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而农民的积极性又离不开良好的生活条件。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农村合作社等金融组织,支持农民的生产经营。
6、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农村生态产业是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摘要】生态农业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农业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实现生态农业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如推广有机农业、合理利用资源等。
未来,生态农业应当朝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循环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等方向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环境、可持续发展、关键措施、发展方向、经济效益、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生态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
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减少对土壤、水资源的污染,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种植方式,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农业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包括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完善农业政策和法规等。
还需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要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国应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2. 正文2.1 生态农业对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农业对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态农业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种植方式,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最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精品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1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900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滩涂面积24.6万hm2.沿海未利用的盐碱荒地93.3万hm2,土地后备资源颇丰.海岸带生物资源丰富,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有197种,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盐生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4类;拥有海洋生物800多种,游泳动物渔业资源85种,较重要的鱼、虾、蟹、贝类等近40种,其中,滩涂贝类29种,可增养殖的15种[2].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珍品的重要产区.海岸带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m3,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50亿t、560亿m3;拥有3条长56km,总地质储量达3.6亿t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也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增加10万t以上的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海岸带风能、地热资源丰富,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有多条河流入海,大量水沙入海对海岸塑造、陆架沉积作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拥有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等河口,港湾资源条件良好.拥有大小海岛89个,岛岸线长219km,占全省海岛岸线长的29.7%,海岛面积33.8km2,占全省海岛面积的24.9%[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防潮堤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弱,受风暴潮威胁较大,制约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大,岸线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科学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是受纳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致使滨海湿地和海洋受到污染,生态受损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受围垦、盐田、养殖等的生产活动影响,自然植被退化,景观破碎化,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五是自然灾害频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日益凸显.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2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选模式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构成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生态与有序转化的现代农业系统格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概括地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乃至生产、生活习惯条件,具体决定采取怎样的模式,勾画什么样的蓝图.在充分认识、分析该区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9类模式,以供选择[4-10].2.1暗管改碱模式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多为荒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开发利用难度大.采用暗管改碱工程技术,可实现土壤快速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还可通过新增土地用于占补平衡,缓解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增加过快同严格保护耕地的矛盾,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该模式的工程技术要点是利用专业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排盐功能的PVC管道,实现开沟、埋管、裹砂、覆土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并通过灌溉淋洗,使含盐水渗入暗管排走,从而起到控制地下水位、土壤快速脱盐的作用.它与明沟排水的技术原理相同,都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淋洗土壤而渗入地下的含盐水排走,用以大规模改良盐碱地和盐渍型中低产田.由于排碱暗管均埋于地下,并可设计为宽深布设或浅密布设等不同形式的地下管网,因此不占用耕地并且排碱效果突出、均匀,优于明沟排碱.有条件的可将灌水渠系也改为管道模式,再植入节水灌溉系统,完成排灌模式的全面转换,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暗管排碱模式改碱见效快,效果好,经济效益高.通过暗管布设控制地下水位,抑制土壤返盐,利用自然降水和引黄灌溉淋洗土壤,可在1~2a内使盐渍土迅速脱盐,土壤含盐量可由10‰~30‰降为3‰~4‰.暗管排碱的另一项重大收益来源于节地.因为暗管布设本身不占用地上土地,原来的农级排水沟所占面积则成为新增耕地面积.如按农沟间距40m、深度1.5m,边坡1∶2计算,排水明沟占地大约是耕地面积的15%,在农沟布设间距较大的地块,沟道占地不低于10%.采用暗管排碱,再加上所改良的零星地、边角地和插花荒碱地,可新增土地面积15%以上.由于暗管排水的优越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农田明沟排水向管道排水的转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推广暗管排水系统.该模式非常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大面积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适用于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2.2高效生态种植模式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是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6].2.2.1间套轮种植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换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高效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4].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可选择的典型的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有玉米与豆类间作、棉花与蔬菜间作、枣粮间作等,小麦玉米套作、麦棉套作、小麦玉米蔬菜套作等.典型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有禾谷类作物和豆类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水稻与棉花等旱作轮换的水旱轮作,大田作物和绿肥作物的轮作.2.2.2保护耕作模式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逐渐减少耕作,防止土埌结构破坏,并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栽培模式.保护性耕作通过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目的,是一项把大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技术,俗称免耕法或免耕覆盖技术.2.2.3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旱作节水农业是指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把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7].2.3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的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的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沼气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接术.比较适合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模式主要有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6].2.3.1粮饲—猪—沼—肥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②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③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④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牛—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2.3.2林果、粮经立体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主要有枣粮间作、杨粮间作、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等模式.2.3.3林果—畜禽高效生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的动物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或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比较适合采用的模式主要有林—鱼—鸭、林—牛鸡、果园—鸡兔等.2.4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该模式是以畜牧业为中心,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匹配组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防治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根据养殖动物生活环境不同,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可分为陆地畜禽养殖生态模式、水体畜禽养殖生态模式和水陆复合畜禽养殖生态模式三大类;根据规模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可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2.4.1复合型生态养殖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他动物兔、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7].2.4.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少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需要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鸭场生产模式等.2.5高效生态渔业模式高效生态渔业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的合理结构,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确保水生生物、水资源的永续利用.2.5.1池塘混养模式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在人工构建的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规则,确保生物多样性,符合水体的养殖容量,合理利用水城、饲料资源,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以获得最大的经济、质量效益.池塘混养模式可分为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两种类型.1淡水混养模式.该模式包括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以及常规鱼类与名优特鱼类品种混养两种类型.常规鱼类指草、鲢、鳙、青、鲤、罗非鱼等大宗鱼类.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鲢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草、鲢、鳙为上层、鲤鱼为中层、青鱼和罗非鱼为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充分利用生物特性,合理搭配品种进行混养.2海水混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海水鱼虾混养、鱼蟹混养、鱼贝混养3种类型.①海水鱼虾混养.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原于水体中的可能.②海水鱼蟹混养.通常由梭子蟹与鲈、鲷或对虾、青蟹与遮目鱼混养,梭子蟹为底栖动物,以动物饵料为食物,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海水青蟹与遮目鱼混养,青蟹是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生物.遮目鱼以植物食性为主,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遮目鱼对养殖青蟹不会构成威胁.③鱼贝混养.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类.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2.5.2海湾鱼虾贝藻兼养模式根据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域生物净化和自然净化规律,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食性、栖息不同和生物共生时相互作用、依赖、竞争等的生态特点,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及数量,根据海流、流速合理布区,在同一海湾中同时进行鱼类、贝类、虾类、蟹类养殖的模式,使海域资源永续利用.2.5.3基塘渔业模式1果基鱼塘.塘基种的果品种类很多.塘泥使果树生长茂盛,结果多.果树下养鸡鸭,鸡鸭在果树下食虫松土,排放大量粪便,经雨水冲刷流入鱼塘,既可肥塘,又可促进塘鱼生长.塘泥肥,有机质增多,上基后又促进果树生长.2花基鱼塘.塘基种的花品种多,可有盆栽和基面种植两种类型,需要塘泥培育,塘水浇淋,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发育.暴雨或用塘水淋花后,花基和一些残肥随流水回到鱼塘,增加了塘水的肥力,有利于塘鱼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3基围渔业模式.基围养殖主要构造在潮间带滩涂上,为便于潮汐纳水,一般建成下埂上网的养殖池,开。
生态农业发展的难题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的难题及措施摘要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题,如资源利用、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问题及挑战资源利用与管理生态农业需要保障充足的土地、水、气等自然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消耗问题。
土地空间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田间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等种种问题,都给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技术创新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效益。
然而,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巨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培养。
同时,因为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的需求与法规的限制,缺乏规范性与监管性,会给农业生产与管理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政府在管理和规范生态农业,拨款和项目投资方面,是否能像传统农业一样得到相应的重视,往往关系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缺乏行业协作,标准缺失,政策积极性不足等也直接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大规模、高质量推广。
解决方案及措施资源利用方式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效率和精度,推动整合土地利用,尽量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发展营养循环、高效紧凑型生态农业,以达到能源自给自足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此外,科学设置绿色生态防护条带,提高农业抗灾,抗风险能力。
推广现代技术积极推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加大对基础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农技人才,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水平和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制度,增强行业专业性和标准化程度。
政府积极推动政府需要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管理和监管,完善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范农业投融资市场,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作者:王海燕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8期现阶段,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迎合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拓展农业发展途径,积极构建完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优化传统农业的目的,为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一、发展思路高效生态农业从目前各地的发展来看,还不具备形成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态势。
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就需要相关工作者重点着力突破单一的概括性描述注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除此之外还要对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下的作物营养结构、循环利用途径以及物质转化机理等方面进行细化与深入的研究。
在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应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这是现阶段预测未来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最有可能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
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自身实力,相关工作人员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科技攻关与机制创新,尽最大努力去增加自身所拥有的新品种的数量,以及可用的新技术与新的可应用设备的应用水平,以达到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模式按照计划中的发展规划要求来完成设计的优化与集成的实施。
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区域性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中生产模式的技术参数与其适宜应用环境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强化自身以及工作环境当中的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二、发展对策(一)将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想要实现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工业化与乡村城镇化的推进速度也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生态农业必须要做出改变。
为了适应市场,原有的传统生态农业不得不面临着产业专业升级的巨大挑战。
目前,农村对土地以及水资源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与之相应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对现有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互不相让的局面。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大大增强,想要利用这一优势走出“偏施化学肥料,耕地培育滞后,生产成本提高”的传统农业生产误区,对农业生产数量与质量增加方面的转型升级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陈玉荣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践证明,粗放型、掠夺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这将对世界农业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
能否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能否保证粮食安全将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
几十年来,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基本实现了“用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1%的人口”的奇迹。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本文根据荆门建设生态农业的实践,就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亿亩,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减少到亿亩和亿亩。
18亿亩左右的耕地要生产出13多亿张嘴吃的食物,这在全球任何国家中都是难度最大的。
不仅如此,根据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优等田地和高等田地仅占%、中等田地占%、低产田地占%,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
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得出来的,是比较科学的。
由此可知,我国低产田的面积在6亿亩左右。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是存在严重隐患的。
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总量的9%,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 和20%。
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议
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议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建议: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们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投入,组织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让农民们学习和了解生态农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2. 推动农业生态化改造:农业生态化改造包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有机农业、发展生物防治等。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态化改造,改善农田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生产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政府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检验,对不符合生态农业标准的农产品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督促农民和农业企业严格遵守生态农业的生产标准和过程要求。
4. 促进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生态农业,需要确保他们的农产品能够顺畅销售。
政府应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直供直销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便捷的销售渠道,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益。
5. 加大生态农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实现。
政府可以组织宣传推广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农业企业代表参与,向公众普及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优势,增加公众购买生态农产品的意愿。
6. 政策激励与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给予生态农业企业和农民一定的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和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农民和企业从事生态农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风险保障,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活和提供健康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生态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注重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生态农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
首先,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食品安全。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的可持续性,强调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它采用有机肥料和自然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地肥力,降低土地耐药性。
而且,生态农业的产品不含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生态农业建设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生态农业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而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不仅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技术,还注重循环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系统的重建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为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技术培训与示范,提高农民生态农业意识。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进行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让农民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生态农业的好处。
这些活动将会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
二、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有关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持政策和行业规范,为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完备度和可持续性,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
拥有品牌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品牌、扶持农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建设。
总之,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要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化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资金支持,降
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2. 推广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生态农业技术水平。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
技术,例如有机耕作、精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建
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
用效率。
4.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生态链,实现农产品生产、
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6.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好处,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全社会形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有
机融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民的脱贫致富。
同时,还可以
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目标。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生态家园的建设是保护当地环境及改善农村水生态状况的重要任务。
只有作出恰当的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生态家园的模式必不可少。
一般来说,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而安宁的生态家园,主要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资源利用。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农村和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处理农田水分析问题,充分发挥水文、土壤在农田水分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二,增加农业技术。
比如促进新型农耕技术的运用、促进农业废物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业品种多样性等。
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而且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发展。
第三,集成智能管理。
基于数据智能管理,能够提供各种数据模型和分析方式,使农村生态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等。
第四,文化建设。
以农民文化保护为核心,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为基础,使农民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打造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以上就是构建农村生态家园的模式,其实简化上可以概括为:以自然资源发挥作用为基础,以新型农业技术和智能数据管理为推动,充分发挥农民文化保护及文化建设所蕴含的影响。
一方面,构建农村生态家园模式可以起到调整农村经济格局,可持续发展农村及周边经济,可吸引大量外部资金来支持农村发展,有助于当地改善农业环境。
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但是尽管构建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实施构建生态家园模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要充分利用自然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加大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倡导和推广,使之适用于本地农业社会。
2、加强智能管理技术的研发,令其更好的适用于当地的管理形式,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3、制定相应的社会共同体构建和管理规则,使当地居民和政府在构建过程中有足够的参与空间,发挥它们的作用。
4、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客观准确的评价构建农村生态家园的效果,并及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调整,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及时、有效的实施。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要求日益增强,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并且更能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呢?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定义出发,探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兼顾生态功能和农业经济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以生态效益为主导,靠经济效益支撑的,具有生态、可持续和高效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1. 改善土壤质量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改善土壤质量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点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生态农法,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有机肥、绿肥、生物肥等方式,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环境,减少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
2. 推广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地区和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生产效益。
在生态农业中,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培育多样化的作物、树种和畜牧业,促进自然生态的稳定发展,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3.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我们要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选择有机肥、避免使用农药等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1. 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是生态农业的主要实践场所,农民是生态农业的主体,所以提高农民素质非常关键。
要采取具体措施,如加强农民教育、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合理化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素质。
2.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益,也可以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农业的发展。
应尝试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如合理轮作、保水保肥、增加有机肥的应用、生物技术等。
3. 发展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也有利于稳定经济。
多方协作,共促发展生态农业
多方协作,共促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好生态农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增加优质农产品的比重,积极发展畜
牧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
生态养殖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展示先进的生态农业技
术和成果,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水平。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如补
贴、税收减免等,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5.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技能水
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和管理。
6.促进产销对接:建立完善的产销对接机制,使农产品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
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7.加强监管和认证: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监管和认证,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
全性,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总之,发展好生态农业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推广、示范引导等多种措施,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措施及建议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措施及建议一、背景生态高效农业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
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碧髻村自2005年提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市场变化的制约越加突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如何继续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是摆在碧髻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长远的课题,进一步制订、修改和完善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二、碧髻村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碧髻村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积极应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改变工作策略,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果。
(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确立。
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基本形成粮食、甘蔗、红江橙、西瓜、黑皮冬瓜、甜南瓜、肉芥菜等农作物合理的产业格局。
提出了“以甘蔗为主,多业并举”经济发展路子,促进农民增收。
每年粮食种植面积750多亩,甘蔗种植面积4590亩。
积极推广农作物间套种种植模式,2009年,全村农作物间套种黑皮冬瓜、甜南瓜、肉芥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2600多亩,平均亩产增收1000多元。
(二)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增强。
引进大批粮油、甘蔗、蔬菜、林果、水产、畜禽优良品种,主要作甘蔗物良种覆盖率85%以上。
农业科技入户活动深入开展,一大批先进适用、节本增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本村旱情严重的实际,该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外地学习农业“三避”技术,引导农民利用农业“三避”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间套种种植模式。
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新型农机得到示范推广,甘蔗机械化应用处于全区领先水平。
农民素质培训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高效农业发展措施
高效农业发展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实现高效农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高效农业发展的措施。
一、优化土地利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优化土地利用是关键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分配和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产量和效益。
首先,可以提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长效制度,鼓励农民将土地出租或者流转给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使土地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
其次,应加强土地整理和整治,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效率。
最后,可以通过科学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延长土地的使用年限和增加土地的产出。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可以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贷款政策和技术支持,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农机具进行农业生产。
其次,应加强农机具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具的适应性和性能,满足不同地区和农作物的需求。
最后,可以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站点,提供农机具维修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增强农民的农业机械化意识和能力。
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引进和研发新的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首先,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科研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加速农业科技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农业科技。
最后,可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农业高效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气候资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可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和节水技术的应用。
其次,可以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抗旱能力。
多措并举,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发展好生态农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
障措施。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
2.科技创新:加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装备,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政策扶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
系,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产业融合: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附加值。
5.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生态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包括技术咨询、市场信息、金融服务等。
6.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优质
产品、优质服务、优秀品牌建设,增强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7.示范引领: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地区发展生
态农业。
8.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发展好生态农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产业融合、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高效生态农业; 式; 策建议 ; 巢区 模 对 居
中图分类号F 0 33
1居巢 区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的模式
居巢 区地 处皖 中 , 于江淮 南部丘 陵地带 , 位 濒临 长江 , 怀抱巢湖 , 丘圩交错 , 土壤肥沃 。 区总面积20 9 m , 中 全 6 k 其 耕 地 面积4 万k 山场 面 积2 万k 水 面5 0 m , 人 8 m, . m, 7 6k 总 口8 万 , 3 下辖 l个 乡镇 、个街 道办事处 。 2 5 自然 条件优越 , 物
稻鸭共 育 、 鸭混养 、 鱼 葡萄架 下养鸡 等 , 主要运行机制 是 其
季稻 田4 0 , 0 只 同时 ,6 m 放养2 草鱼种苗 l 67 龄 O~ 1尾 , 5
黄 白鲢 鱼5 尾 , 0 使水 面形成鱼蟹 共生 , 以提 高养 殖效益 。 ④ 螃蟹 的催 肥与捕 捞 : 在早稻 田养 蟹 , 月底或9 自8 月初开始 , 增加 投 喂小鱼 或塘 螺等 动物性 饵料 , 以提高 蟹 的生 长量 , 对于一季稻 田, 由于水稻 的收割期较 晚 , 一般不催 肥。 122 稻 鸭共 育 模 式配置 : 鸭共育是 以水 田为基 础 , .. 稻 种
3 后 灌 浅水 , d 促进 秧 苗生 长 , 后 放 干 田面 水 , 行第 二 然 进
年来 , 区按照《 我 巢湖 市居 巢 区经济 和社会 发展 十一 五规
划 》 总体要求 , 加快 发展 高效 生态农 业作 为建设 资源 的 将
节约型 、 境友好 型社 会 和实行 可持续 发展 的重 要途径 , 环
转化为 沼气 能供农 户做 饭 , 一部 分转 化为 沼渣 、 液等优 沼 质 有机肥料供 农户生产 经果 、 茶叶 、 粮食 、 蔬菜及水 产养殖
的需 要 , 年均户增 收入 3 0 元 左右。 0 0 1 以互惠共生为核 心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 2
此类模 式主要 分布在 黄麓 、 炯炀 、 中旱 、 中庙 、 亚父 等5 个 乡镇及 街道 办事处 , 涉及 农户 30 户 , 0多 包括 稻 田养蟹 、
产丰 富, 素称“ 鱼米之 乡” 是全 国粮油生 产基地县之 一。 , 近
种植水 稻的 田块 里放养蟹苗 养蟹 。 该模式 由水 田养蟹 与水
稻生产 两个 环节 组合 , 术组 装简 单 , 技 养殖人 员 只需具备
养蟹和种 田两方 面的知识 。 方 法 : 养蟹 田的选择 和 准备 : 择水 质 和水 源条 件 ① 选 较 好 且 排 灌 分 开 、 势 平 坦 的 水 稻 田, 田埂 内侧 挖宽 地 将 4 ~5 深 1 m, . 2— 1 m的环形 宽 沟 , . 5 灌水 。 ②水 稻 种植 : 若 在早 稻 田养蟹 , 在4 则 月初 , 挖沟后 的稻 田中心 的 田面 四 将 周 筑高2 e 左 右的小 埂 , 0m 放入 薄薄 一层水 后 , 一次施 足基 肥, 一般 每6 7 施 三元 复 混肥( 5 1 — 5)2 k 。 6m2 1— 5 1 5 g 然后 进 行 耕 耙 平 整 , 整 后 实 行 直 播 ,6 m 用 种 量 为7~9 g 平 67 k。 种子 事先要催 芽至露 白即可 , 种子下地 后 , 持 田面湿 润 , 保
6 7 面 投放 规 格为 10 ~ 10 k蟹 苗4 0 5 0 , 6m水 2 5 只/g 0 0 只
一
沼一茶 ” “ 、猪一 沼一 粮 ” “ 、猪一 沼一 菜 ” “ 、猪一 沼一 鱼 ” , 等
其主要 运行 机制 是每 户建 一 口8 沼气池 , 户平 均 喂 m的 农
养2~3 头生猪 , 猪粪便 入沼气池经 厌养发 酵熟化 , 一部分
并按 照“ 减量 化 、 再利用 、 资源 化” 则 , 原 以高效生态 农业模
式 推广应用为 抓手 , 通过推进 节能降耗 , 提高 资源利用率 ,
推行 清洁生产 , 从源头减 少污染 , 开展 资源综合利 用 , 大 最 限度 实现 废物 资源化 等一 系列 高效生 态农 业 的技 术集 成 与示范 , 逐步形成 了以下三大 高效 生态农业 模式 : 11 以沼气为核心的高效生态农业模 式 .
6
安徽农 学通报,A h i giSiB l2 1 ,60 ) n u r c. ul 0 01 (6 A .
居 巢 区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 的模式和对策 建议
徐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军
( 居巢区农业环保站 , 安徽巢 湖280 ) 300
摘
要: 从居 巢区高效生 态农 业发展 的模式分析入手 , 出了发展 高效生态农 业的对策建议 。 提
此类模式主要分布在我 区的夏阁 、 栏杆 、 坝镇 、 银屏 、 散 兵5 乡镇 , 个 涉及 农户5 0 户 , 括“ 一沼 一果 ” “ 0多 包 猪 、猪一
次烤苗 , 到 田面有小 裂纹为 宜 , 烤 再灌 水 , 以后随着秧 苗的 生长逐 渐加水 。 种子播 下后 , 田面 四周 要用 网围严 , 防止螃
蟹进 入 田面 。 在早 稻抽 穗前 , 追施 1 穗肥 , 7 素 次 6 m用尿 6
5— 1k , 刚抽 穗时 , 掉 四周 围 网让 螃蟹 自由进入 稻 0g在 撤
田。7 月下 旬 , 稻 成 熟后 , 干 田面 的水 , 去稻 穗 , 早 放 割 留 较高 的稻秆 , 然后再加 深水 位 , 以不淹 没留下 的稻秆为宜 , 以便 于稻秆 重新发芽 , 供螃 蟹食用 。 如果是 一季稻 , 应事先 育好秧 苗 , 龄3 秧 5~4 d 0 时移 栽。 移栽 前 , 同样做 好小 埂 , 6 7 施 复混肥( 5 1 — 5)3 k 作基肥 , 6 m。 1— 5 1 5g 分蘖 前和抽穗前 分 别 追 施尿 素 1 , 次6 7 量75 g 同时 , 好病 虫 次 每 6m用 .k 。 做 害的 防治工 作。 ③蟹 苗 的投放 :月 中旬 投放 蟹苗 , 稻 田 4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