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 下】学案: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课外20分钟):自读自悟《送东阳马生序》,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的翻译。

自主积累:能大致翻译课文。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全体同学朗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至少一遍,力争达成:读准生字、朗读流畅。

(约4分钟)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约10分钟)3、学有余力者能背诵法全文。

(约6分钟)检效:组长检测各组员的课文朗读情况以及背诵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分钟):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一③【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我的书写等级为(分A、B、C、D四级)我得了_______基础题一、注音嗜( )学硕( )师叱( )咄俟( ) 忻( ) 箧( )屣( ) 皲( )裂缊()袍媵( )人衾( ) 廪( )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发展题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弗之怠.()(4) 走.送之() (5) 不敢稍逾约..()..() (6) 既加冠(7) 无硕师..()..名人与游() (8) 尝趋.百里外() (9) 未尝稍将辞色(10) 援.疑质.理() (11) 俟.其欣悦() (12) 负箧.曳屣.()(13) 腰.白玉之环() (14) 烨.然若神人()(15)緼.袍敝.衣()四. 翻译句子1.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提高题【2013年·中考题】阅读课文(课文略),完成下列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4.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全文。

2.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过程与方法:学习“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的态度。

◇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法指导: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 人。

明初著名文学家。

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二1、在括号内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词语。

嗜.( ):逾.( ):俟.( ):衾.( ):烨.( ):叱咄..( ):皲.( )裂:媵.( )人:容臭.( ):容臭..臭.负箧.( )曳.( )屣.( ):(解释整个词语)箧.曳.屣.余则缊.()袍敝.()衣:缊袍..敝衣..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腰.白玉之环手.自笔.录戴朱缨宝...饰之帽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3、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背诵课文。

5、写出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6、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7、简要概括文章两段话的主要内容?8、概括出作者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条件,并说说作者写出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目的是什么?。

★9、精读第二段,思考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10、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目标达成:1、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作者简介2、字词检测3、“序”文体介绍4、背诵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创境激趣】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自学导航】1、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并提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3、翻译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合作探究】1、交流翻译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宋濂在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用书中原话回答),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1、请举出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2、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归纳总结】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

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

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

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4)(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升序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通假字及古今异义字的含义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熟读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宋濂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子的含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默写课文第二段并且小组内批
二、课堂学习研讨
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2、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吃的,穿的戴的与自己形成对比激励麻生学习。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
答案略
三、当堂训练巩固
1、通假字:
①支:通“肢”,肢体
②被:通“披”,穿着
③食:通“饲”,给饭吃
4、
①汤:古:热水今:菜汤
②古:跑今:行走
③趋:古:快步走今:趋势
④假:古:借今:假期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
四、课后拓展延伸
必做:能力培养
选做:预习25课
教师评语: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2、教后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4、送东阳马生序(总第——课时)教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二、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

嗜( ):。

逾( ):。

俟( ):。

衾( ):。

烨( ):。

叱咄( ):。

皲( )裂:。

媵( ):。

容臭( ):。

负箧( )曳( )屣( ):。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宋濂(1310-1381),字,号,谥,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 人。

初著名。

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

序,也称作“”或称作“”,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

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重点难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导学后学生自学新知识
1、作者简介:
2、本文选自:
3、介绍“序”
4、给生字注音:嗜()硕()叱咄()俟()负
箧()曳()屣()皲()裂()媵()
人衾()绮()容臭()煜()裘()
葛()缊()
冻馁()谒()撰()贽()
5、解释词语:
致:假借: 弗之怠:走送之:逾约:
以是:既加冠:硕师:援:
质:吃咄:至:俟:
6、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第一段。

a.余幼时即嗜学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e.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g.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h.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i.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j.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l.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归纳第一段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送东阳马生序》(第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送东阳马生序》(第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

2、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

3、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难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1、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

《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

”《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学生积累相关知识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

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

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二、解题: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十四、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学习重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预习导学】1、写出下列加点字读音负篋.曳屣皆被.绮绣遇其叱.咄媵.人皲.裂烨.然缊.袍敝衣俟.其欣悦以衾.拥覆容臭.逾.约2、理解文言词语并积累:①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②多义词: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待君久不至.,已去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存者且.偷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木兰替父从.军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烨然若.神人若.听茶声然无以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足肤皲裂而.不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其他词语意思:无以致.书以观益.慕圣贤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达德隆.望尊援.疑质.理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无硕.师名人与游卒.或有所闻未尝稍降辞色..右备容臭.3、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①概括点明自己一直以来学习态度的句子:②作者是怎样克服“无从致书以观”困难的句子:③渲染从师求学后仍很艰辛的句子:④叙写自己生活异常艰苦的句子(对比手法):⑤表明人们乐意借书给“余”的原因的句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⑥作者之所以“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原句)4、准确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合作探究:1、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概括)?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在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富足的情节?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体会这些议论句饱含着怎样的道理?(在文章相应处勾画批注)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说说你们的看法。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课题课题: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学习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学---思---练”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

)环节一:“学”——自主学习提纲或点评预习嗜学(shi4) 怠(dai4)叩问(kou4) 绮秀(qi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环节二:“思”——乐学精思精讲助思内化质疑(小组合作)(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主要语句有: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3、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

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2.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知识链接: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本文是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字(),()时期的()家他与()、()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选自()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被()绮绣容臭()烨()缊()3、大声朗读,注意节奏。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B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合作探究1、翻译课文注意文章中重要的字词句。

1、余幼时即嗜(爱好)学。

家贫,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计算)日以(表修饰,不译)还。

天大(十分)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松懈)。

录毕(完),走(跑)送之,不敢稍(稍微)逾约(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人多以(把)书假余,余因(于是)得遍观群书。

既(已经)加冠(成年),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又患(担心)无砚师、名人与游(结交),尝(曾经)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拿)经叩(请教)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进行朗读训练,掌握文言虚实词,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难点:①对比手法。

②背诵课文【学法指导】文章思路清晰,自学时,诵读全文,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绍作者(自读课文注释①。

)及写作背景。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二、预习 导航
1.课题解读: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节选自《宋学士文集》。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马生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东阳人)马君则。
生:色愈恭,礼愈至
我认为其效果是:﹍﹍﹍﹍﹍﹍﹍﹍﹍﹍﹍﹍﹍﹍﹍﹍﹍﹍﹍﹍﹍﹍﹍﹍﹍﹍﹍﹍
2.生活情况对比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再食
我认为其效果是:﹍﹍﹍﹍﹍﹍﹍﹍﹍﹍﹍﹍﹍﹍﹍﹍﹍﹍﹍﹍﹍﹍﹍﹍﹍﹍﹍﹍﹍﹍﹍
3.学习条件对比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
七、作业布置
请根据上列提示理清课文的思路,在反复朗读/强化记忆 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课文背诵、字词句子解释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答:﹍﹍﹍﹍﹍﹍﹍﹍﹍﹍﹍﹍﹍﹍﹍﹍﹍﹍﹍﹍﹍﹍﹍﹍﹍﹍﹍﹍﹍﹍﹍﹍﹍﹍﹍﹍﹍﹍﹍﹍﹍﹍﹍﹍﹍﹍﹍﹍﹍﹍﹍﹍﹍﹍﹍﹍﹍﹍﹍﹍﹍﹍﹍﹍﹍﹍﹍﹍﹍﹍﹍﹍﹍﹍﹍﹍﹍﹍﹍﹍﹍﹍﹍﹍﹍﹍﹍﹍﹍﹍﹍﹍﹍﹍﹍﹍﹍﹍﹍﹍﹍﹍﹍﹍﹍﹍﹍﹍﹍﹍﹍﹍﹍﹍
⑶.找出通假字并释义:四支僵劲不能动﹍﹍﹍﹍﹍﹍﹍;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要求听读。(注意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2)、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
(3)、齐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5.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5.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24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学习重难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走近文本1、介绍作者情况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某某义乌县西北) 人。

明初著名文学家。

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X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释题:《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

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

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本文即属此类。

二、积累运用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嗜()叱咄()箧()缊()媵人()容臭()烨然()衾()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3、整理字词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今义:走送之走:古义:今义:尝趋百里趋:古义:今义:或遇其叱咄或:古义:今义: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以”的一词多义:①无从致书以观②计日以还④以中有足乐者③以是以书假余⑤以衾拥覆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三、研读赏析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2、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这么做?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何在?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年幼家贫“无以致书”时,采用什么方法读书?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四、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教子:韦编三绝: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3.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

难点: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预习案一、自主学习:(一)字、词、句自读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以下字词。

(1)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现象。

即:________致:_______ 每:_______ 逾:________既:________降:____________或:________卒:________箧:________穷冬:_____ 寓:_______再:___________食:________臭:________以:________中:________口体之奉: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冠:勇冠三军()既加冠请:战则请从()俯身倾耳以请()再:一而再,再而三()日再食()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3)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今义:走送之走:古义:今义:尝趋百里趋:古义:今义:或遇其叱咄或:古义:今义: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自己总结)例: 腰白玉之环不敢稍逾约主人日再食(5)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舍生皆被绮绣被:与之论辨辨:(6)虚词辨析:以: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无从致书以观之:录毕,走送之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二)疏通文意、全班朗读.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4送东阳马生序精彩开篇词“自古雄才多磨难,历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所以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晰磨难并非满是坏事。

只需咱们善于化磨难为动力,磨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但是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成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鸣惊人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能,鲜有所获者;有功败垂成,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片面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而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方针1.堆集白话实词、虚词,增强白话语感,掌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绘相结合的办法。

3.学习作者喫苦肄业,尽力打败困难的精力和毅力,树立正确的苦达观,爱惜现有的优胜条件,尽力学习,提前成才。

教育进程榜首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学有所成,想成果一番作业,不经一番磨炼是很难成功的。

追思古人那悬梁刺股的专注,发愤图强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计……抚古思今慨叹良多,今日咱们就一同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终究学有所成的。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辅导(一)——预习与沟通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kòu)问叱咄(chì duō) 俟(sì)负箧(qiè) 曳(yè) 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 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2.堆集白话词汇(1)要点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质,问询。

致书:获得、得到。

既加冠:现已。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忧、担忧。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前。

从乡之先达:有品德有学识的长辈。

德隆望尊:品德威望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含蓄些,把脸色放温文些。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 送东阳马生序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资料链接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

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自主学习一、正确注音。

嗜( shì )学逾( yú )约烨( yè )然俟(sì)叱咄 ( chìduō ) 皲( jūn )裂媵(yìn g)人容臭( xiù ) 衾(qīn)负箧( qiè )曳( yè )屣( xǐ )二、熟读课文三、解释词义1.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2)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3)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2.古今异义3.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4.文言虚词用法1)之弗之怠益慕圣贤之道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骈死于槽枥之间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其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每条用四个字概括) 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专心致志第二课时体会对比的运用,学习古人刻苦求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4送东阳马生序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写一写,用心掌握下边词语的音、形。

嗜(shì)学加冠(guān) 叱咄(chìduō) 俟(sì)其欣悦烨(yè)然负箧(qiè)曳屣(xǐ) 足肤皲(jǔn)裂以衾(qīn)拥覆容臭(xiù)(二)序的常识古代文体“序”分两种,一为书序,二为赠序。

书序出现比较早,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三)了解作者’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某某义乌)人,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X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作者宋濂,字,号,初文学家。

他的著作以和为代表。

与X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X读一遍,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两至三遍(要求:模仿录音或X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默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并把不懂的词句圈画出来,小组交流解决。

2.字词句过关(要求不看书,自己完成)(1)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并不一样,解释并注意用心积累下来。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④益慕..圣贤之道( )⑤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⑥俟.其欣悦( )⑦媵人持汤.沃灌( )⑧右备容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趋百里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送东阳马生序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

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正确注音。

嗜( shì )学 逾( yú )约 烨( yè )然 俟(sì) 叱咄 ( chì duō )
皲( jūn )裂 媵(yìn g)人 容臭( xiù ) 衾(q īn) 负箧( qiè )曳( yè )屣( xǐ )
二、熟读课文
三、解释词义
1.词类活用
1)腰.
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 2)手.
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3)戴朱缨宝...
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2.古今异义
课时要点 自主学习
3.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4.文言虚词用法
1)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