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业教学内容
初中植物园景观设计教案
初中植物园景观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爱护意识。
3. 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
2.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图片和案例。
2. 设计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发他们对植物园的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的植物园景观设计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二、基本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生态性、功能性、美观性等。
2. 讲解植物园景观设计的方法,如地形利用、植物配置、空间营造等。
三、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设计,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选择美丽的事物。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设计一个植物园景观。
2. 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和经验。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每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植物园,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园的魅力和设计的重要性。
2. 开展植物园景观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植物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植物园景观设计。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教学设计
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教学设计前言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将园林植物学知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园林植物的分类及应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等相关知识。
而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将园林植物应用到实践中的关键,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讲解,旨在为教师进行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学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园林植物的应用等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植物标本、实物标本、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课堂讲授、实验教学、野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授课。
其中,野外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习性,同时可以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在园林植物学应用方面,可以选择学生自行设计一份植物样本册或植物识别图集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应用与配置,培养其整体规划思维和创意设计能力。
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它是将植物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结合案例分析与实际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与交流。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设计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授课。
其中,案例分析与实际设计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植物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和设计思路。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产实践,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鉴别、特性、生态适应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进行适当的评价与表彰。
可以通过定期作业、期末展览、公开评选等方式进行。
总结就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教学设计而言,教学内容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与实践。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园林学、建筑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园林绿化,植物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对植物的选择、配置和植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加自然、美丽的景观环境。
一、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园林使用的功能要求、风景要求、植物要求等因素进行规划定位,然后在选择植物种类、配置布局等方面进行设计。
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成长特性、生态环境、季节变化等因素,从而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1. 规划定位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要考虑到园林的使用功能,比如是作为休闲娱乐的公园,还是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绿化,或者是作为旅游景点的植物园等不同的功能要求。
还要考虑到风景要求,比如需要打造出自然、宜人的风景,还是需要创造出艺术、浪漫的风景等。
只有在规划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植物种类选择、配置布局等设计工作。
2. 植物种类选择在规划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植物种类的选择需要根据园林的功能、环境特点、季节变化等因素来进行考虑。
可以选择既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又能满足园林美化要求的植物种类。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成长特点,比如树木的生长速度、树种的高大等特征,这些都会对植物景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配置布局设计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布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植物的配置布局需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搭配、植物与建筑、水体等元素的协调关系,还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景观变化等因素。
通过精心的配置布局设计,可以打造出自然、美丽的植物景观。
二、植物景观施工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植物景观的施工工作。
植物景观的施工不仅仅包括植物的栽植,还包括植物景观的各种辅助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初中植物园景观教案
初中植物园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3. 植物的观察和描述4.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观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园,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园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园的重要性。
3.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园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园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园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植物园实地教学场地2. 植物观察记录表3.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料八、教学建议1. 提前安排实地教学时间,确保植物园场地顺利使用。
2. 提醒学生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以便实地观察。
3.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是风景园林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植物的选材、布局和养护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的相关内容。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是指根据景观的要求,结合环境和空间特点,选取适宜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最终完成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根据景观要求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考虑景观的主题、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选择树、花、草等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
在设计时应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效果,以达到景观的美观和艺术性。
植物景观的布局要考虑空间和环境特征。
在布局时要根据空间和环境特征,合理地安排植物的位置和分布。
在选择布局时,可以考虑不同的高低搭配、色彩搭配和形态搭配,以增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还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生态需求,合理安排植物之间的距离和密度,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养护。
植物景观的施工工作包括植物的选购、庭园的改造和养护等方面。
在植物的选购时,要选择品种好、成活率高的植物。
在庭园的改造时,要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土壤改良、苗木的移栽和园路的铺设等。
在植物的养护方面,要注重植物的浇水、修剪和施肥等工作,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还要定期清理庭园的杂草和垃圾,以维持庭园的整洁和卫生。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对于风景园林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提升景观的美观度和艺术性,还能够改善环境和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和景观要求,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布局和养护工作。
《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教学方案设计
植物景观空间设计Ⅰ教学设计一、总体设想《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
在园林专业中属于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同时要有一定的绘图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开设了《园林制图》、《植物识别》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以学生绘制方案为辅,这样的方式老师上的累,学生学得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主动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以及对岗位本身的认识和该有的定位;教师也缺少对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性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关注,使得学生只会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也使得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与中职学情及毕业生岗位要求脱节。
而中等职业教育不单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还要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
鉴于此,对《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课的教学做了以下方面的设想:1、教学内容上,根据行业岗位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针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涉及到知识、技术、社会、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融合各种知识的能力。
2、教法的设计上,引入项目教学法,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即某公园一正方形空地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强调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工作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二是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角色扮演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
3、学法的设计上,采用团队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植物与环境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与环境》作业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
《植物与环境》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干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植物在环境中的发展、发育和适应能力,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和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珍爱和利用环境资源。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发展发育过程,掌握植物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2. 熟悉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植物和环境的珍爱认识。
三、课程内容
1. 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2.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展适应能力;
3.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机制;
4.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干系;
5. 植物珍爱与环境珍爱。
四、作业设计方案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植物发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2. 钻研论文: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植物与环境相关的课题,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撰写一篇钻研论文。
论文要求包括综述、方法、结果、讨论和。
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设计
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园林植物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解析植物景观设计的流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
本课程的重点是以生态学、社会学以及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将植物的园林应用转化为一种设计语言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植物设计的基础本节将探讨园林植物设计的基础知识:•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和基本生长规律•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流程本节将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流程:•环境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确定•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植物养护与管理第三节:经典案例解析本节将介绍几个经典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理解设计思想和技术。
•日本的池泉回游式庭院•武汉的湿地公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学习目标1.理解各种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生态等自然因素对于花园建设带来影响;2.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设计目标制定出最佳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3.掌握园林植物设计的基础原则和技术,包括“绿化必备”、“添绿必知”等;4.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实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5.具备相应的设计经验,能够识别不同的植物设计风格,并灵活设计差异化植物景观;学习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理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2.参与教师组织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发扬观察随笔的做法,适当进行记录和总结;3.翻阅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章,拉近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距离,帮助深度了解设计流程;4.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学习心得,与人交流碰撞,帮助彼此更加理解园林植物设计。
评估内容1.期末考试:70%2.课堂表现:20%3.作业和小组讨论:10%参考书目1.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生态体系。
2.植物与生态:实用设计手册。
3.环境策略:生态恢复案例研究。
4.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绿植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景观绿植设计与应用二、课程目标1. 了解景观绿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景观绿植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3. 学会运用景观绿植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
4.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景观绿植概述- 景观绿植的定义及分类- 景观绿植的特点与作用- 景观绿植的发展历程2. 景观绿植设计原则- 生态原则- 视觉原则- 功能原则- 空间原则3. 景观绿植设计技巧- 植物选择与搭配- 色彩搭配- 形态搭配- 质地搭配- 空间布局4. 室内外景观绿植设计案例解析- 室内景观绿植设计案例- 室外景观绿植设计案例5. 景观绿植养护与管理- 植物养护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修剪与整形6. 景观绿植在环境中的应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居住区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商业空间景观设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景观绿植设计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景观绿植设计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景观绿植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发言、提问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景观绿植设计与应用相关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整理室内外景观绿植设计案例,供学生参考。
4. 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地操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课程概述、景观绿植概述2. 第3-4周:景观绿植设计原则、设计技巧3. 第5-6周:室内外景观绿植设计案例解析4. 第7-8周:景观绿植养护与管理5. 第9-10周:景观绿植在环境中的应用6. 第11-12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期末考试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学园林植物造景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
2. 掌握园林植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在造景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空间布局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 园林植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在造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园林植物造景的审美观和空间布局能力。
2. 园林植物造景的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国内外优秀的园林植物造景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园林植物造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强调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确保植物造景的可持续性。
2. 美学原则:遵循和谐、对比、对称、节奏等美学原则,营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3. 功能性原则:满足人们的观赏、游憩、休闲等功能需求。
三、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方法1. 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色彩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2. 景观分区: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入口区、休闲区、观赏区等。
3. 景观轴线:以植物、水体、建筑等元素为轴线,形成视觉焦点。
4. 景观层次:通过植物的高低、色彩、形态等差异,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四、园林植物的种类及特性1. 乔木:如松、柏、柳、槐等,具有优美的树冠、树干和枝叶。
2. 灌木:如月季、丁香、紫薇等,具有丰富的花色、花型、叶色和叶型。
3. 藤本植物:如紫藤、凌霄、葡萄等,具有缠绕、攀爬的特性。
4. 草本花卉:如菊花、牡丹、芍药等,具有丰富的花色、花型、叶色和叶型。
五、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园林植物造景案例,进行实地考察。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植物配置、景观分区、景观轴线、景观层次等设计要素。
3. 撰写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案,包括植物种类、配置方式、景观分区、景观轴线、景观层次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讲解1. 讲解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和施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升园林环境的美感和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的相关内容。
一、植物景观规划设计1. 环境特点分析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园林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
这包括园林场地的地形、土壤、气候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环境的特点,才能确定适合的植物种类,从而打造出更符合要求的植物景观。
2. 植物种类选择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有些植物适合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而有些植物适合在阴凉的环境下生长。
需要根据园林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植物种类,确保它们能够在该环境下茁壮成长。
3. 植物布局设计在确定了适合的植物种类之后,还需要进行植物布局设计。
这包括对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局,使其能够形成有机的景观。
植物的高矮、形态、颜色等特点也需要考虑在内,以确保整体景观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4. 植物养护考虑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养护问题。
这包括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条件。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抗逆性和病虫害防治问题,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园林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植物景观施工1. 场地准备在进行植物景观施工之前,需要对园林场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场地上的杂草、垃圾和杂物,确保植物能够在清洁的环境下生长。
同时还需要进行场地的平整和土壤改良工作,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在进行植物景观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方案选购相应的植物,并进行配置。
这需要根据植物种类、数量、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确保整体景观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株的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
3. 植物种植方式在进行植物景观施工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种植方式来进行作业。
有些植物需要进行直接栽植,而有些植物则需要进行容器栽培后再移植。
植物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植物空间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空间规划的原则,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和空间布局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出植物空间规划的效果图。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植物空间规划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关注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提高审美意识,关注植物空间规划的美学价值。
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勇于尝试不同的植物空间规划方案。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3.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空间规划基本概念: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植物空间规划的定义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与空间2. 植物形态特征及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探讨其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3. 植物空间规划原则:介绍植物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对称与不对称、层次感、色彩搭配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植物空间规划原则4. 实践操作: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利用绘图软件绘制植物空间规划效果图。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植物空间规划案例,总结经验,为实际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教材章节: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评价6.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分组进行植物空间规划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项目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植物空间规划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及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第二周:植物空间规划原则、实践操作(测量与绘图)第三周:案例分析、团队合作项目设计第四周:项目实施与评价、总结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植物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是整个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的主体元素之一。
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能够创造出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使人们能够与植物建立起情感联系,同时还能发挥出空间和形式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本文就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进行简单介绍。
一、规划设计1. 植物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生长习性良好、与其它景观相协调的植物,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首先应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植物,其次考虑植物户型、树形、叶型、花色等要素,最终的植物布局应该达到整体协调、层次分明的效果。
2. 空间布局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是设计的核心,需考虑景观的整体风格,对于不同的场所和空间,应采用不同的植物布局方案。
在空间布局中,需要考虑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景观转换等多方面要素,如草坪、花坛、林带、隔离带、观赏绿化等,不同的植物应运用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层次上,才能达到美观动人的效果。
3. 软装与硬装的结合植物景观设计中,软装与硬装的结合是不可忽略的。
硬装是造就园林风貌的基础,如人行道、野餐区、凉亭等,构成了园林的骨架,而植物则是其骏脉。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硬装与软装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的空间和场所,应采取不同的结合方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施工1. 土壤治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因此在施工中,需要认真处理土壤问题,可选择有机肥、酸度等合适的土壤改良剂,以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2. 植株种植在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植株之间的距离、根系的处理等问题,这些要素也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时,可以选择多年生植物或者常绿植物,以保持四季景色的连贯性。
3. 管理维护除了种植后的保护和管理外,还需注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如浇水、施肥、剪枝等,以保证植物能够健康成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保证植物的健康。
总之,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认真地考虑和实施,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美丽动人的自然环境。
植物景观养护教案
植物景观养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景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植物景观养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植物养护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景观的概念与价值2. 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3. 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4. 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需求5. 植物景观的养护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图片和案例。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颗植物作为养护实践对象。
3. 准备植物养护工具和肥料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植物景观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景观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景观的概念、价值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植物景观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原则和养护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知识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需求,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养护要求。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养护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养护工具和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养护实践经验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植物景观养护的要点。
五、作业与评价: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植物景观养护的作文或报告。
2. 学生参与植物养护实践的情况和成果。
3. 学生对植物景观养护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景观的概念和价值,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植物景观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景观养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1. 植物养护基本工具与材料的使用2. 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4. 季节变化对植物景观的影响5. 植物景观的观赏角度与修剪技巧七、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植物养护工具和材料,如铲子、喷壶、肥料等。
植物设计教案
植物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植物设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植物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植物设计的兴趣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植物设计的定义、原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植物设计并表达个人创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设计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学生对植物设计的兴趣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植物设计中。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植物设计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
2. 学生绘画工具和纸张。
3. 植物设计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植物设计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植物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植物设计的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 讲解植物设计的定义和意义,介绍植物设计在日常生活和环境美化中的应用。
2. 介绍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比例、对称、色彩搭配等。
3. 分析一些成功的植物设计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案例是如何运用植物设计原则和技巧的。
示范演示:1. 展示一些简单的植物设计示范,如花坛设计、花盆布置等。
2. 解释示范中所运用的植物设计原则和技巧。
实践操作: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设计,并提供一些植物样本供学生选择。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植物设计,包括植物的布局、色彩搭配等。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个人的设计理念。
展示分享: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植物设计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设计的灵感和创意。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评价:1. 总结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2.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指出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植物设计领域,阅读相关书籍或参观植物设计展览。
植物造景教案范文
植物造景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植物造景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造景和其设计原则;3.学生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造景方案。
教学重点:1.植物造景的概念和作用;2.不同类型的植物造景和其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1.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植物造景方案;2.如何运用不同的植物搭配来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适当的图片和视频资源;3.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造景方案。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有关植物造景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植物造景的了解和观点。
Step 2:植物造景的概念和作用(30分钟)1.通过PPT介绍植物造景的概念和作用,包括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湿度等。
2.与学生共同讨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和好处。
Step 3:不同类型的植物造景和其设计原则(40分钟)1.通过PPT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造景,如园林景观、室内景观、绿化建筑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介绍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花卉、灌木、兰花等。
3.讲解不同类型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包括植物的颜色、形状、尺寸和种植位置等。
Step 4:设计植物造景方案(3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造景方案。
2.学生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和使用设计原则来创造特定的景观效果。
3.学生展示和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并互相提供建议和反馈。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学生互评,评价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设计方案的质量。
拓展延伸:1.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和适合种植的植物种类。
2.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园林景观或室内景观,观察和学习不同类型的植物造景。
3.学生可以分析和评价已存在的植物造景方案,以及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场景,如学校、公园或家庭花园,在纸上设计一个植物造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作业风景园林12级雨水花园植物规划设计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空气质量较差,无公共活动空间等的问题。
面发展城市雨水花园花园,是改善人类住区生态环境的一条新思路。
一、雨水花园定义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为修建的城市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或是阻挡城市灰尘,形成绿色空间等作用的花园。
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利用设施;随着城市、雨水花园的不断发展,雨水花园的技术、理论在更大尺度的景观设计中不断应用。
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花园则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区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BMPs)。
在该郡环境资源部的协助下,最终使雨水花园在萨默塞特地区被广泛地建造使用。
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m2的雨水花园。
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
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
我国第一座城市雨水花园诞生于天津。
这是由餐厨垃圾处理为原料的雨水收集系统,在中国尚属首创。
这一座雨水花园原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利用餐厨垃圾做养料滋养植物,花园灌溉和景观用水则全部来源于雨水。
园中夏季鲜花盛开,鱼塘里鱼群成对,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生态雨水花园。
城市生态雨水花园的建立将缓解和改善城市水系统污染,解决城市内涝效果显著。
二、雨水花园的作用1、雨水资源利用城市雨水的利用首先需要将雨水人工资源化,雨水花园便承担了这一职能。
根据城市现状条件,利用现有设施统一规划建设雨水花园,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转化为可以持续供水的稳定水系统,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雨水花园将雨水阻滞收集后,就地利用雨水。
2、城市雨洪调节面对气候因素、与城市化进程的需求,都不宜更改回原来面貌。
因此针对雨水排放系统提出改进策略,即是利用雨水花园“柔化”雨洪。
雨水管线是原城市雨洪刚性的处理方式。
在“尽快、高效”的指导原则下,城市雨水的处理着眼于将雨水从城市范围内赶紧排除去。
城市化后的水文循环忽略了雨水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作用,把雨水当作废水排出城外,造成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加重了城市缺水程度,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这种刚性的雨水处理模式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雨洪,排水管线必须屡屡升级。
雨水花园针对雨洪提出柔化的策略。
雨水花园的目的在于截留径流,通过地下渗透、收集径流,将雨水资源化。
这样减小了地表径流的量、调节了汇流时间,也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相比以往的刚性排放,雨水花园的柔化雨洪更加生态有效。
雨水花园体系的逐步建立将柔化城市雨洪。
3、水质净化①雨水污染水花园收集的雨水并非纯净,而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再利用。
影响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l)自然降水污染2)城市径流污染②净化作用雨水花园的最重要特色便是具有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这种净化能力要依靠整个雨水净化系统来实现,.实现的主体区域就是绿地。
雨水花园作为绿地来建设,不仅承担了城市净化系统的作用,更在城市景观格局上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
其特殊的净化作用主要有:物理净化作用、植被净化作用、土壤净化作用和人工湿地综合净化。
4、恢复水循环雨水花园通过雨水收集将降雨资源集中,然后地表渗透或者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有效补充地下水,恢复水循环。
雨水花园内雨水渗透利用包括绿地渗透和设施渗透两种措施。
绿地的渗透作用是指降水到达地面后,以自然的方式渗入地下,入渗量的多少将随地表的特点、土壤性质、坡度、雨水降落的速度和降雨的总量而变化。
自然渗透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通过毛管吸力被保持在土壤中,另一部分渗透水补充地下水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在雨水渗透过程中土壤和植物根系还可以对雨水进一步再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也被土壤的过滤作用清除出。
绿地自然渗透不仅恢复了水循环,还对雨水径流水质处理有重要意义。
尽管绿地的渗透能力出色但也不是无限大的,当降雨速度和雨量达到土壤的渗透峰值之后,就会在地表形成径流,此时可以利用雨水花园内的渗透设施进行径流雨水的渗透。
雨水花园内建设有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
这种技术进一步修复水循环,缓解地面沉降。
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
一般雨水花园采用较多为分散式渗透,选取在城市中心、居住小区、道路、公园绿地等各种条件下。
这种散布的雨水花园规模大小可因地制宜,设施简单。
在中国的一般城市,采用这种渗透方式更具有使用价值。
具体的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槽、渗水水池及透水地面等。
这些渗透设施的设计和应用会提高雨水的渗透效率。
三、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置原则1.雨水花园的植物既要保证去污性,又要兼备观赏性。
2.优先选用本土植物,搭配外来物种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同时,可以在实验驯化的前提下谨慎选用外来物种,既提高花园中物种的多样性,又避免物种入侵。
3.选用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去污能力强的物种植物对于雨水中的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意识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围发挥相辅相成的降解作用;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
4.选用即可耐涝而又有抗旱能力的植物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合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同时作为一个经常要处理污染物的人工系统,容易滋生病虫害,所选的植物也要具有较高的抗逆性,能抗污染、抗病虫害、抗冻、抗热等。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可将根系泌氧性强和泌氧性弱的植物混合栽种,构成复合式植物床,创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共同存在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总氮的降解;可将常绿草本与落叶草本混合种植,提高花园在冬季的净水能力;可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搭配种植,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和观赏性。
四、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植方法1、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的用于停车场、广场道路周边,由于所处理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
需要选择对于各种污染物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
可以人工湿地的形式来进行设计。
通过植物、动物、土壤的综合作用来净化、吸收雨水。
如美国华盛顿州Renton的水园工程,该地由原有的一块湿地扩大发展而来。
从周围道路和停车场汇集而来的雨水首先注入11个相互关联的沉淀池塘,使得雨水中夹带的悬浮污染物得以沉淀,而后将雨水释放到长而曲折的湿地中,让雨水在缓慢流淌的过程中,经过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的综合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植物配植上,自然式湿地沉淀地沿岸可成片种植芦苇、香根草等湿生植物;而自然式湿地沿线带状种植各种既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又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如:香蒲、灯芯草、莎草、茭白等,又要适当配置常绿湿生植物,如石菖蒲、旱伞草等。
2、控制径流量与活动相结合的目的设计形式类似公共绿地,对雨水渗透和回收利用。
在植物的配置上,花园的草坪活动区可以选择狗牙根等耐涝能力较强的草坪植物,而活动区域与小径相衔接处可以选用香菇草、鸭跖草等既耐涝又对污染物有一定吸收作用的地被植物;整个区域配合道路、活动、休息设施栽种湿地松、落羽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增强花园的立体层次和遮阴效果。
3、控制径流量与观赏结合的目的适合营造在办公、商业、学校等公共区域。
一般由于建造地偏小或者偏于狭长,因此需要营造得较为精致,满足公共区域中人们的关上要求,形似水景园。
根据用地情况,花园可以营造为蜿蜒的水渠或者方正有序的水池。
如美国波特兰市的首个雨水花园,由景观设计师穆拉色设计。
它能对某大厦屋顶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花园的造型为一系列浅滩、小瀑布以及被岩石分割而成的、具有一定落差变化的串联水池,在前一个水池积满水之后雨水则渗入下一个水池。
在植物配置上,长条形的水渠中可以选择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泽泻等中小型湿生植物进行自然式配植;而在方正集中的水池中,可选择禾本科、莎草科中小型湿生植物和具有一定耐涝能力的观赏草,如旱伞草、细叶莎草、多穗苔草等。
五、雨水花园的施工雨水花园主要由5 部分组成(见图1) 。
其中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可以铺设一层砂层或土工布。
根据雨水花园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和环境条件可以采用防渗或不防渗两种做法。
当有回用要求或要排入水体时还可以在砾石层中埋置集水穿孔管。
1.蓄水层。
为暴雨提供暂时的储存空间,使部分沉淀物在此层沉淀,进而促使附着在沉淀物上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得以去除。
其高度根据周边地形和当地降雨特性等因素而定。
一般多为100~250 mm。
2.覆盖层。
一般采用树皮进行覆盖,对雨水花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表层土壤板结而造成渗透性能降低。
在树皮土壤界面上营造了一个微生物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径流雨水的侵蚀。
其最大深度一般为50~80 mm。
3.植被及种植土层。
种植土层为植物根系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碳氢化合物、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其他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
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其主要成分中砂子含量为60 %~85 % ,有机成分含量为5 %~10 %,粘土含量不超过5 %。
种植土层厚度根据植物类型而定,当采用草本植物时一般厚度为250 mm 左右。
种植在雨水花园的植物应是多年生的,可短时间耐水涝,如大花萱草、景天等。
4.人工填料层。
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其厚度应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雨水花园的服务面积等确定,多为0. 5~1. 2 m。
当选用砂质土壤时,其主要成分与种植土层一致。
当选用炉渣或砾石时,其渗透系数一般不小于10 - 5 m/ s。
5.砾石层。
由直径不超过50 mm 的砾石组成,厚度200~300 mm。
在其中可埋置直径为100mm 的穿孔管,经过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进入邻近的河流或其他排放系统。
通常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一层土工布是为了防止土壤等颗粒物进入砾石层,但是这样容易引起土工布的堵塞。
也可在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 mm 厚的砂层,防止土壤颗粒堵塞穿孔管,还能起到通风的作用。
附录1: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湿生植物1、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禾本科芦苇属优点: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60~70cm,具有优越的传氧性能,有利于COD的降解,适应性、抗逆性强缺点:植株较高、蔓延速度过快,小面积雨水花园中不适用2、芦竹Arundodonax禾本科芦竹属优点:生物量大,根状茎粗壮,较耐旱缺点:植株较高,小面积雨水花园不适用3、香根草Vetiverzizanioides禾本科香根草属优点:根系强大,抗旱、耐涝、抗寒热、抗酸碱,对于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缺点:植株较高、生长繁殖快,小面积雨水花园中不适用4、香蒲Typhalatifolia香蒲科香蒲属优点:根系发达,生产量大,对于COD和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5、美人蕉Cannaindica美人蕉科美人蕉属优点:对于COD和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缺点:根系较浅6、香菇草Hydrocotylevulgaris伞形科天胡荽属优点:喜光,可栽于陆地和浅水区,对污染物的综合吸收能力较强缺点:不耐寒7、细叶莎草Cyperusalternifolius‘Gracilis’莎草科莎草属优点:根系深,对营养元素的综合吸收能力较强,叶细观赏性强缺点:不耐寒8、姜花Hedychiumcoronarium姜科姜花属优点:生物量大,对氮原素的吸收能力较强,观赏性强缺点:不耐寒、不耐旱9、茭白Zizaniacaduciflora禾本科茭白属优点:对Mn、Zn等金属元素有一定富集作用,对BOD5的去除率较高,可食用缺点:不耐旱10、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泽泻科慈菇属优点:叶形奇特,观赏性强,对BOD5的去除率较高,可食用缺点:根系较浅11、薏苡Coixlacrymajobi禾本科薏苡属优点:根系发达,生物量大,可食用,有一定抗旱性12、灯心草Juncuseffusus灯心草科灯心草属优点:半常绿,较耐旱,根状茎粗壮横走,净水效果良好13、石菖蒲Acorusgramineus天南星科菖蒲属优点:常绿,根状茎横走多分枝缺点:不耐旱14、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莎草科莎草属优点:常绿,茎直立、丛生、无分支、三棱形,高可达50~160cm缺点:不耐寒15、条穗苔草Carexnemostachys莎草科苔草属优点:常绿,喜光,喜湿润,较耐寒16、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千屈菜科千屈菜属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缺点:污染物质的去处能力不强17:黄菖蒲Irispseudacorus鸢尾科鸢尾属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18、泽泻Alismaorientale泽泻科泽泻属优点:耐寒耐旱,观赏性强19、红莲子草Alternantheraparonychioides苋科苋属优点:较耐旱,叶终年通红,观赏性强20、三白草Saururichinensis三白草科三白草属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附录2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水生植物1、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雨久花科凤眼莲属优点:繁殖能力强,除氮效果佳缺点需严格控制种植范围,冬季休眠2、大漂Pistiastratiotes天南星科大漂属优点:繁殖能力强,除氮效果佳缺点:需严格控制种植范围,冬季休眠3、水蕹AponogetonlakhonensisA.Camus水蕹科水蕹属优点:生物量大,除氮效果佳缺点:冬季休眠4、水芹Oenanthejavanica伞形科水芹属优点:生物量大,除氮效果佳,可食用缺点:夏季休眠5、睡莲Nymphaeatetragona睡莲科睡莲属优点:能吸收水中的汞、铅、苯酚等有毒物质6、荇菜Nymphoidespeltatum龙胆科荇菜属优点:喜阳耐寒,观赏性强7、萍蓬草Nupharpumilum睡莲科萍蓬草属优点:喜阳耐寒,观赏性强附录3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耐水湿乔木1、湿地松Pinuselliottii松科松属优点:常绿,耐寒、耐水湿缺点:碱土中种植有黄化现象2、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杉科水杉属优点:耐寒、耐水湿能力强缺点:落叶需清理干净3、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杉科落羽杉属优点:喜光,极耐水湿落叶需清理干净4、池杉Taxodiumascendens杉科落羽杉属优点:喜光,极耐水湿缺点:落叶需清理干净5、垂柳Salixbabylonica杨柳科柳属优点:喜光,耐寒、耐水湿6、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胡桃科枫杨属优点:喜光,耐寒、耐水湿附录4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草坪草和观赏草1、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禾本科狗牙根属优点根茎发达,繁殖迅速,较耐涝2、雀稗PaspalumthunbergiiKunthexSteud.禾本科雀稗属优点:湿地上常见草种,耐涝3、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旋花科马蹄金属优点:耐荫、耐湿,稍耐旱不耐践踏4、斑叶芒MiscanthussinensisAndress‘Zebrinus’禾本科芒属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涝5、细叶芒Miscanthussinensis禾本科芒属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涝,花期9~10月,初粉红逐渐变红,秋季银白色,观赏性强6、花叶燕麦草Arrhenatherumelatiuscv.Variegatum禾本科燕麦草属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水湿7、蒲苇Cortaderiaselloana禾本科蒲苇属优点:常绿,耐寒、耐旱,观赏性强8、细叶针茅StipalessingianaTrin.etRupr.禾本科针茅属优点:常绿,叶细长,喜光,管理粗放9、金叶苔草莎草科苔草属优点:常绿,叶金黄,喜光,观赏性强缺点:不耐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