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大二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共66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word版
宏观经济学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
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P57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P525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活动。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重难点分析宏观部分中内容较多,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比较、区别和联系等,要多总结。
期末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2)简答题(4题,40分);(3)计算题(2题,20分);(4)论述题(1题,20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有时会涉及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题。
国民收入核算本质上就是宏观经济基本变量的会计账户GDP,NDP,NI,PI,DPI的构成与差异名义GDP和实际GDP最终产品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消费,投资,物质磨损,精神磨损(资本老化带来的)重要公式:从支出角度看 Y=C+I+G+(X-M);从收入角度看 Y=C+S+T+K。
这两公式在计算中会用到。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以基本概念和计算为主,很少涉及到问答。
(1)重要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注意:APC+APS=1;MPC+MPS=1)消费函数(公式重要)(2)计算注意记忆几个乘数公式以及均衡收入公式: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了解)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要)(1)重要概念凯恩斯定律自主投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有效需求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LM曲线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给(包括狭义的货币供给和广义的货币供给)(2)其他知识点:掌握IS曲线的推导过程,代数表达式以及IS曲线移动产生的影响掌握LM曲线的推导过程,代数表达式以及LM曲线移动产生的影响货币需求函数L=ky-hr以及货币需求曲线IS-LM曲线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非均衡情况(包括i>s时有超额产品需求; i<s时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等各种情况,需要掌握在图中分析实现均衡的过程) 要掌握教材中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中的那个图表,即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纲要,这样有助于理解整个体系。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大二金融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二金融期末考试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1. GDP(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计算方法2.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通货膨胀和通缩的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与作用5.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二、货币银行学知识点1.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供给的决定2. 金融中介与货币创造过程3. 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再贴现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4. 银行与公司的信贷关系及信贷风险管理5.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三、投资学知识点1. 投资的定义、目标与特点2.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3.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与资产配置4. 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投资品种的特点与分析方法5. 投资评估与投资决策的方法与工具四、企业金融学知识点1. 企业价值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关系2. 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3. 企业投资决策与现金流量的关系4. 财务报表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解读和分析方法5. 资本预算决策与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方法五、证券投资学知识点1. 证券市场的组织与功能2. 股票市场与股票投资的基本知识3. 债券市场与债券投资的基本知识4. 期货市场与期货投资的基本知识5.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六、国际金融学知识点1. 汇率与外汇市场的基本知识2.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制度3.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4. 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管理5. 跨国公司与国际融资的基本知识七、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知识点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 证券交易所与证券经纪商的作用3.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业务范围4. 金融投资基金与保险公司的基本知识5. 金融市场监管与金融稳定性的重要性八、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点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方法2. 金融风险度量与评估方法3. 风险管理工具:保险、衍生品与风险对冲4. 金融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5.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以上为大二金融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2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P4103货币中性: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易媒介,而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影响。
4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没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3个百分点。
P5085自动稳定器:亦成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462 6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即上去容易下去难)P3897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成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P414 不确定9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10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在大二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GDP的增长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二、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经济中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等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必要的。
四、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活动。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了解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汇率的波动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是重要的。
五、劳动力市场和失业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市场。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失业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的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之一。
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整体进步和改善。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重要的。
总结: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涵盖了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概念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既体现在经济理论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
①经济理论。
相同: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两者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不同:一方面,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因而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的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
另一方面,两者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形态虽差不多,但其原因却是不同的。
②经济政策。
相同:二者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
不同: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纠正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虽然也得通过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但这个目标主要不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而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充分就业均衡: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所描绘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当经济体系达到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将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失业、资源和生产能力闲置的情况。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其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而凯恩斯定律是说,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其核心是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
由此可见,这两个定律的内容是截然相反的。
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量间保持基本平衡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考试大纲宏观经济学017-F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44科目名称: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宏观经济学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能否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要求考生熟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并系统、深入理解整个宏观经济理论的框架和内在逻辑,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工具和手段,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2.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3.掌握支出法核算GDP4.理解用收入法核算GDP5.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6.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和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7.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1.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2.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的进一步发展)3.掌握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4.掌握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5.了解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 模型1.了解投资的决定2.掌握IS曲线含义、推导,斜率、移动3.掌握流动性偏好及货币需求4.理解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5.掌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6.掌握LM曲线含义、推导、移动、斜率7.IS-LM 分析8.理解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1.掌握总需求函数含义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3.总供给的一般说明4.理解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5.AD-AS分析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了解失业原因与分类2.理解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3.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类型与成本4.掌握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5.理解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影响2. 掌握财政政策的构成及工具、自动稳定器3. 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 分析、凯恩斯极端情况财政政策的效果4. 理解货币政策及其工具5. 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 分析、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6. 了解供给管理政策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理解汇率及其两种标价方法2.了解基本的汇率制度3.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4.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八章经济增长1.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源泉及因素分析2.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索罗模型)3.了解内生增长理论4.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深入理解整个宏观经济理论的框架和内在逻辑,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工具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