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代地理学家 周达观
说说“温州学”的建设
说说“温州学”的建设晚清孙衣言先生致力于永嘉学术研究,可称为近代温州学研究的先驱文 / 洪振宁CULTURE“温州学”提出,已有15个年头了。
现在的温州要继续探路前行,致力于撰写新的创新史,需要深化温州研究,建设“温州学”学科,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
今年1月12日举行的市委全会也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重视“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温州文化。
“温州学”的提出2002年那年的夏天,一批学者对“温州学”的创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继《光明日报》刊发报道,《温州日报》连续发表10多篇文章。
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也发表文章,即《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刊登在2002年11月1日《光明日报》,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两个多月后,2003年1月17、18日,在温州举行了“温州学”学术研讨会,光明日报社、温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光明日报副总编与理论部等四个部主任到温州。
讨论议题是:温州历史文化、产业群与温州模式的创新、温州人与公民社会等。
第一批选题包括温州人与社会、温州文化、温州经济三部分,在《温州日报》上公布。
2003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刊登研讨会综述,《中国城市经济》杂志转载,题目是《深化温州研究需要创立“温州学”》。
那一年的研究综述,题为《温州学研究的新进展》,分历史文化篇与经济发展篇,刊登于《光明日报》。
三年后,为接轨浙江省实施的文化研究工程,也因经费的问题,改提为:通过实施温州文化研究工程,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
“温州学”研究得以不断深化。
中国原有的三大地方学,敦煌学、藏学、徽学,一直延续下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样性愈加受到重视,地方个性反倒凸显出来。
区域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要为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费孝通呼吁“把我们的好东西变成世界性的好东西”。
这时,国内各地学者在研究全球学的同时,也致力于地方学的创建,并不断推介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学的成果。
中国学也称汉学、中华学、华学。
一个儒士眼中的南国风情——试论《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误读与作者心态
吴哥窟的发现 ,还是我们今 天对吴哥文 明的了解 与研究 , 周达观的 《 真腊风土记》 无疑都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尽 管 只有 八 千 多 字 ,而 且 作 者 的生 平
不详 ,写作的动机和撰文的使命 都 比较模糊 的情 况下 ,《 真腊风土记》仍然 因其纪实 的文风,被大
一
、
风物与见 闻:《 真腊风土记》 的叙述视角
真实的笔触描述风物民俗的 《 真腊风土记》 ,便成 为西方汉学家们了解 中南半 岛历史 民俗 的第一手 资料。特别是 《 真腊风土记 》所记述的那个盛极
一
与风 格
《 真腊风 土记》 是元代儒 士周 达观,除 “ 总 叙”一节记载他随同出使 的经过外 ,分别记述 了 “ 城郭” 、“ 宫室” 、“ 服饰” 、“ 官属” 、“ 三教 ” 、 “ 人物 ” 等反 映柬 地风 物 民情 的客观 实录共 计 四 十 条。是现存 的同时代人所写真腊历史 的唯一记载。 《 四库全书总 目》 称其 书 “ 文义颇 为赅 瞻 ,本末
作者简介 :李宁宁 ( 1 9 6 0一) ,男,九江 学院庐 山文化研 究中心教授 ,研 究方向为文艺 美学 。
2 0 1 3年第 2期
九江学院学报
・ 4 9・
些非常有意味 的文化误读 和主观猜 想 ,是普遍地 存在于两种不 同文明之 间认知 与交 往当中的。而
正是 《 真腊风土记》 中的这 些文化误读和主观猜 想 ,给我们认识两种文 化的差异性 ,进 而为我们
Hale Waihona Puke 多数研究家当作吴哥文明的 “ 信史” 。当然 ,作为 “ 见闻录”式 的叙 事文本 ,无论是 坚持 “ 眼见 为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考略
史料#究〈〈〈SHILIAOYANJIU D01:10.16565/ki.l006-7744.2020.12.50周达观《真腊风(记》考略田明伟摘要《真腊风土记》比较全面地记载了13世0柬埔寨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宫廷建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
从成书背景、作者、内容、版本等方面考证史实,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书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考略文献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3-14★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201839274)成果;2020年温市温文献编号:20wsk059)成果。
★作者:,温书,,方书馆文献资源建、古籍整理与研究。
Study an Records of Z henia Customs by Zhou DaguanTian MingweiAbstract Records of Zhenia Customs is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Cambodia's natural environment,resources,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tatus,court architecture,customs and habits,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13th century.This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ical facts in terms of background,author,content and edition of the book.On this basis,the literature value of the book is discussed.Keyword Zhou Daguan;Records of Zhenla Customs;study;literature value《真腊风土记》是存世的同时代人描述吴哥文化极盛时代的唯一记载,是世上仅存最早介绍真腊吴哥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文献,甚至连柬埔寨文献中,也找不到这种中古时代文物风俗生活的记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忙忙碌碌,yǎn( )然成为了当代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
在来不及感受童年欢欣的时候,便匆忙踏入知识的原野四处shòu( )猎;在来不及回味青涩的校园时光,便在谋生的路途上迁xǐ( )辗转;在来不及温存家的柔软,便又一头扎进了繁忙的作息里。
难怪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去远方看看,毕竟人生苦短,怕什么兜兜转转……”会将那些本已xiāo( )声匿迹的梦想再次变得金黄、滚烫。
二、情景默写2.请根据所学,完成以下古诗文默写。
出处古诗文名句批注柳宗元《渔翁》(1)________,________。
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2)________。
(3)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4)________,________。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生活的安宁和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求仕的含蓄告白柳宗元《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6)________。
凄神寒骨,(7)________。
情感的抑郁惆怅《论语·知者不惑》知者不惑,(8)___________,勇者不惧。
君子的人生追求三、名著阅读3.根据《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1)请概括原始歌谣的作用。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驺摇(公元前200年前后)越王勾践后裔,战国时期“世王东瓯”。
秦朝末年,率领瓯人加入抗秦队伍,共同推翻秦朝。
后又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因功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封为海阳齐信侯。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晋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的温州、丽水、台州三地。
历来被奉为东瓯人文始祖。
明代在华盖山下建东瓯王庙,每逢农历三月初八,拥其塑像巡游街市,驱灾祈福。
今温州鹿城区瓯浦垟有东瓯王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璞(276-324)晋代学者。
字景纯,山西闻喜人。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温州筹建郡城。
郭璞经过乐清郭路村,来到温州卜城。
他建议跨山筑城,城内凿井二十八口象征二十八星宿,疏通五条河流以配五行,于是温州城“山分九斗,水城阡陌”的建筑格局从此形成,并影响至今。
谢灵运(385-433)中国山水诗鼻祖。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承袭康乐公爵位,世称谢康乐。
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
现留存他在温州写的山水诗20余首,名章佳句,千余年来脍炙人口,使温州成为山水诗的摇篮。
释玄觉(665-713)唐代高僧。
字明道,俗姓戴。
世称宿觉大师。
童年出家,精研佛学。
在曹溪(今广州韶关南华寺)谒见禅宗六祖慧能时,受到六祖印可。
永嘉禅学从此名传天下。
著作以《证道歌》最为著名,流传海内外。
王开祖(约1035-1068)宋代学者。
字景山,学者称儒志先生。
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处州主簿。
后退居郡城东山书院,讲学授徒。
重视教育与对历史的研究借鉴作用,倡导修己治人,发明经义。
被推为“永嘉学术开山祖”。
著有《儒志篇》。
周行己(1067-约1124)宋代学者。
字恭叔。
与许景衡、刘安节等并称“元丰太学九先生”。
元祐六年(1091)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
在谢池坊建浮沚书院,讲学授徒,使洛学在温州盛行,奠定永嘉学派基础。
北宋时货币思想集大成者,最早对纸币发行准备金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中国历史故事-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简介 如何评价周达观?
中国历史故事-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简介如何评价周达观?人物档案姓名:周达观字:草庭号:草庭逸民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元朝出生地:浙江温州永嘉出生时间:约1266年去世时间:1346年主要作品:《真腊风土记》忽必烈是元朝开国君主,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在元朝灭亡南宋,完成了统一战争之后,忽必烈征服之心毫不消减。
就好像他的祖辈成吉思汗那样,企图用蒙古铁骑征服更多的国家,敛取更多的钱财。
忽必烈排除士兵攻打日本、占城等地,甚至还想打的更远,但最后却受客观原因所限。
蒙古铁骑曾经征伐占城和安南,甚至还入侵了真腊(柬埔寨),但是最终因为不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所以没有成功。
武力入侵不可行,元朝就该想以外交方法,让真腊及周边小国归附。
说是外交手段,实际上更偏向于胁迫。
不管怎样,总之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元廷排除了使臣出使真腊,而本文的主人公当时也在使节团之中。
周达观是元代的地理学家,温州永嘉人,他在《元史》中无传,所以后世人对其并不知道。
最为重要的是,虽然此次出使真腊,是朝廷公务,但实际上在正史上却并无记载。
所以周达观凭什么能够成为使节团中的一个,为什么会被派往真腊,也是一个疑问。
有人猜测周达观也许徐曾经是派驻温州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也许他对真腊一带的语言有所了解,所以才能成为出使真腊的一员。
元德二年,使节团离开明州,随后离开温州港进入海洋。
三月十五日的时候,抵达占城,后来因为内河水道正值浅水期,又逆风所以一直滞留到七月才大大真腊的国度安哥。
这期间,使节团和真腊国有什么交易,并不清楚。
一年后,使节团离开真腊,开始回航,并于大德元年八月抵达宁波。
历时一年半的旅途,这才算是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逗留如此长的时间,倒不是因为谈判问题重重,而是因为自然因素。
使节团必须等第二年,西南季风起,河水涨潮才能回航。
因为使节团在真腊呆了有一年半的时间,所以周达观也在当地呆了这么就的时间。
回到家之后,回想自己在真腊的所见所闻。
中国古代历日文化对柬埔寨的影响--[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读记
中国古代历日文化对柬埔寨的影响--[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读记
邓文宽
【期刊名称】《中华文史论丛》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元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研究古代东埔寨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记
载当地社会风情四十则。
其中第十三则名为“正朔时序”,记其时东人行用的历法
等内容。
20世纪初,法人伯希和力图从印度梵文给予解释;20世纪中叶,另一法人戈
岱司认为它们是“真腊历”法,而非中国历法;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也力图给予解释,但均未获正解。
本文认为,《真腊风土记》所记以十月为年首,称作“嘉德”,闰九月,乃中国秦朝历法;其余建除十二客、往亡、归忌、十二生肖均源自中国,仅“七曜日”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总页数】12页(P207-218)
【作者】邓文宽
【作者单位】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从《真腊风土记》看古代柬埔寨与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乐舞 [J], 杨民康
2.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考略 [J], 田明伟
3.周达观及其柬埔寨之行——读《真腊风土记》 [J], 段立生
4.关于《真腊风土记》的作者周达观 [J], 段立生
5.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考略 [J], 田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研究,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 的船队到达五十余国,如印度支那半岛诸国、马 来半岛诸国、南洋群岛诸国、阿拉伯半岛诸国和 非洲东海岸诸国。郑和船队的远航,大大提高了 明朝的国际地位,与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 联系。中国的锦绮、纱罗、绫绢以及各种瓷器、 铜器、麝香、金银等通过郑和船队输到海外;而 外国的各种珍宝、药品、颜料、棉布以及香料、 珊瑚、象牙、宝石、珍珠等也从印度洋输入中国。 郑和的创世壮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 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 至今,南洋各地仍保留着许多有关郑和的遗迹, 如马六甲附近有三保山、三保庙、三保井等,印 度尼西亚爪哇岛有一座城市叫三保垅。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传说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山形如壶,又称“三 壶山”,为仙人所居之地,有长生不老之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 据说齐人徐福在秦始皇时期,曾帅童男童女千人,东渡求药。
二、海陆“丝绸之路” (一)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东起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 分为南北二线。北线经吐鲁番、库车、喀什,南线经若羌、 和田、莎车,在马里汇合,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 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 公元前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 交通的“丝绸之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 方的存在和文化。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带着大批丝绸和其他物品,出玉门关,抵达乌孙国(在今 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此后,汉使来往不断。到东汉 永平十六年,即公元73年,班超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甘 英还远至波斯湾。与此同时,西域的使臣与商人,也远来 中土,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了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 “丝绸之路”就这样开通了。及至唐代,它仍然是沟通中 留学的日本人,其中有许多成就卓著,对 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南渊清安、高向 玄理等都是仿照中国井田制度实行班田制、促成 “大化革新”的关键人物;吉备真备、空海等则 是借助汉子,创造日本假名字母的直接贡献者。 中国的围棋也由吉备真备带往日本。膳犬丘则将 尊孔仪式带回日本。有些留学生则长期留在中国, 如阿倍仲麻吕(晁衡),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 在长安完成了学业,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官至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与李白、王维 等大诗人交厚,中间曾渡海回国,临行前唐玄宗、 王维赋诗送行,不幸遇险而还,李白以为他遇难, 曾作《哭晁衡》一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 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成为中日友好的千古绝唱。
朔门古港遗址的文化价值
292022.10 |址千年古港遗瓯江,滔滔江水,浩浩荡荡,犹如一条长龙从自西向东,从温州古城北边流过,归入东海,给温州带来了千古文明,并在她的身边刻划下了丰富的文化印痕,积淀了温州历史文化的厚度。
最近挖掘发现的千年朔门古港遗址,见证和体现了这一文明的实物和文化价值,堪称旷世之宝,弥足珍贵。
温州,是一座有着5000年渔耕文明史,2200年行政建署史的港口城市。
春秋时期,舟船已成为瓯越(今温州)人日常的交通运输工具。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温州沿江逐成港口雏形,并成为我国沿海交通在线九个重要港口之一。
东晋时期(317—420),港址基本确立。
唐代,温州港已是中国沿海的重要贸易港,与福州、台州等地都均有水路相通,而且可通达国内港口城市,甚至开通了国际航线,与日本、暹罗等相通。
宋元时期,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
北宋时永嘉知州杨蟠作诗称赞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说明当时的温州港已异常繁荣兴旺。
清光绪二年(1876)九月,《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四月温州海关成立,温州港正式对外开放。
有历史资料表明,瓯江温州沿江是个千帆竞渡、船只进出频繁的天然良港,从而带动了城市发展和繁荣,但仍缺少强有力的实证,少了点看得到摸得着的史料见证物。
2021年,为缓解交通压力、激活历史街区,我市将鹿城区望江东路的地面道路改为下穿隧道,地面改为休闲公园。
开工不久,地下发现古石条引起了有关人员的关注,于是考古人员介入,工程亦为之停工。
近一年的考古作业,市文物部门的10多名考古朔门古港遗址的文化价值文/金辉人员,用锄头铲子如同雕刻绣花般地精心挖掘,在400米多长、15米至18米宽的工程范围中,将深埋地下上千年古港的真容显露了出来,面积竟达4000平方米。
其中包括朔门瓮城基址及出城道路遗迹、官式栈道,4处干栏式建筑遗迹、2艘沉船、8座码头、1处作坊、水门头地下系列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瓷片堆积等。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多元文化的成分,它特别具有 一种厚度、强度和融化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外来 文化,都被中国文化逐渐吸收甚至同化。外来的异质文化 要在中国文化氛围里生根与发展,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化, 必须按照中国文化的生存机制逐步改造自己,如同印度的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一样。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 交通的“丝绸之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 方的存在和文化。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带着大批丝绸和其他物品,出玉门关,抵达乌孙国(在今 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此后,汉使来往不断。到东汉 永平十六年,即公元73年,班超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甘 英还远至波斯湾。与此同时,西域的使臣与商人,也远来 中土,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了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 “丝绸之路”就这样开通了。及至唐代,它仍然是沟通中 西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研究,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 的船队到达五十余国,如印度支那半岛诸国、马 来半岛诸国、南洋群岛诸国、阿拉伯半岛诸国和 非洲东海岸诸国。郑和船队的远航,大大提高了 明朝的国际地位,与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 联系。中国的锦绮、纱罗、绫绢以及各种瓷器、 铜器、麝香、金银等通过郑和船队输到海外;而 外国的各种珍宝、药品、颜料、棉布以及香料、 珊瑚、象牙、宝石、珍珠等也从印度洋输入中国。 郑和的创世壮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 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 至今,南洋各地仍保留着许多有关郑和的遗迹, 如马六甲附近有三保山、三保庙、三保井等,印 度尼西亚爪哇岛有一座城市叫三保垅。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传说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山形如壶,又称“三 壶山”,为仙人所居之地,有长生不老之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 据说齐人徐福在秦始皇时期,曾帅童男童女千人,东渡求药。
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长时段的历史考察
横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长时段的历史考察吴小安※摘要:本文从历史与当代的长时段视角考察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8关注的层面不仅包括从上而下的制度化的政治经济,而且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文化。
考察的框架与进程涵盖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各个重要时期。
中国与东南亚的互动在历史上一直很重要a朝贡贸易体系曾经盛极一时;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时期,华人移民浪潮扮演着重要角色;冷战时期,双方曾经一度中;近,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将来也会更加密切。
塑造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动力包括历史、地缘、人□、意识形态、种族、移民、经济、政治和领土等重要文中国与东南亚的历史互动当代的21上一个的历史进程与脉络框架。
关键词&中国与东南亚;朝贡体制;海上贸易;华人移民;“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20)04-015-19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Long-term Historical ReviewWU Xiao'anAbstract:The paper provides a long-term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of 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 and their dynamics,involving not only the top-d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ut also the down-top socio-cultural elements.It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during different important periods.The interaction has been essential when the tribute system was in full flourish;Chinese immigra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western colonialism period;during the Cold War,the two sides once broke off contact and kept apar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and will become $ncreas$ngly$mportant$n the future.To shape dynam$cs of b$lateral or mult$lateral relat$ons enta$ls h$stor$cal, geographical,demographical,ideological,ethnical,economic,political and territorial,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and so on.The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contexts,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grand framework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outheast Asian interactions in general,and of the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 particular.Key Words:China-Southeast Asia;Tribute System;Maritime Trade;Chinese Migration;The Belt and Road从长时段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本文将探讨中国一东南亚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动力。
“四大发明”是如何传到国外的?
“四大发明”是如何传到国外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称:“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四大发明对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四大发明之所以能传到国外,正是缘于古丝绸之路……纸和造纸术是如何传向世界的?唐代时先后传到尼波罗和阿拉伯地区新疆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唐代古纸信札,上钤9款红色印记,中间绘有伎乐图。
新疆吐鲁番哈拉和卓墓出土的柔然永康年间的文书,已被剪成鞋样。
纸,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已有纸。
1986年,从甘肃天水境内放马滩西汉墓中,便出土了一张麻纸,年代在文景之治时期(公元前180年始),纸上绘有地图。
纸的发明,功劳应记在中国女人身上,擅长纺织的妇女在漂洗布帛时,发现了植物纤维可以制成絮纸。
东汉时,宦官出身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造纸术得到快速推广。
纸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方式,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纸和造纸术传到国外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
纸先东传朝鲜、日本,南经西南“丝绸之路”传入印度,西沿张骞打通的“丝绸之路”,通过西域传至大食、非洲、欧洲等地。
中国纸的西传时间,意大利学者帕尔马在公元1782年发表的《论各国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一书中认为,约于公元652年先传入波斯,公元70 6年传入麦加。
造纸术则于公元八世纪,集中传入阿拉伯地区。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七月爆发的“怛罗斯战役”,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三万大军被阿拉伯帝国打败,大批唐军官兵被俘,其中的工匠被带到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第二个世袭王朝,史称“黑衣大食”),不久阿拉伯地区有了造纸厂。
阿拉伯人随着势力扩张,从撒马尔罕(中亚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开始,又把造纸术带到了埃及开罗,最终传遍整个欧洲和世界。
但更多学者认为,造纸术传出的时间要早于“怛罗斯战役”,在公元645年至671年间已传入印度。
旅行改变认识的名人例子
旅行改变认识的名人例子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以他的双脚丈量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
东晋的郦道元、高僧法显、唐代的玄奘、宋代赵汝适、元代周达观、汪大渊、明代的郑和、马欢、费信、巩珍、徐霞客乌古孙仲端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旅行家。
《徐霞客游记》作为徐霞客一生的主要成就,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俗人情等,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由他的好友季梦良整理而成。
书中对我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详尽系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本关于岩溶地貌的论著。
徐霞客生活在缙绅富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特别喜欢看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
书中的一切深深打动了徐霞客幼小的心灵。
他暗暗地下定决心,将来要干一番自己所喜欢的事业。
然而事不由人,徐霞客毕竟出身于当时中国封建官僚家庭,祖上几代为官,到了他的父辈虽然“不喜冠带交”,隐迹田园。
但是,当时皓首穷经,走达官仕途之路,仍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气和历史潮流。
徐霞客无力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的羁绊,然而仕途的大门并没有向徐霞客打开。
当他应举失败之后,就下定决心挣脱科举的枷锁,重新埋头于他真正感兴趣的书籍之中,并奔向自己向往已久的世界——外出旅游,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徐霞客迈向旅游生涯的开端。
这一年,他肩负背囊,手持油伞,告别了家人,徒步南行,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成了他第一个出游的地方。
碧波万顷的湖面,银光粼粼。
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真可谓山清水秀,初出茅庐的徐霞客大饱眼福。
他一鼓作气,游览了斜插在太湖中的西山和东山,然后满载着内心的喜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至此以后,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考察,历时30余年。
他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即现在的江苏、浙江。
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16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寻访吴哥城五门四塔
吴哥王朝建立于九世纪初期,领土不仅包含现在的柬埔寨,还包含泰国和老挝大部,越南和缅甸的南部,是那个时代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王朝。
九世纪后期,吴哥王朝迁都到现在的吴哥城。
过了大约四百年,元朝使臣周达观于1296(元成宗元贞二年)年到达被称为真蜡的吴哥,留下一本《真蜡风土记》,详细记录了吴哥的城市及风土人情。
周达观离开一百三十余年后,吴哥王朝遭到暹罗(今泰国)入侵,被占领,疫病流行,被迫迁都金边,吴哥城从此荒废。
湮没丛林中四百余年后,1860年代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再次发现吴哥,璀璨的人类文明遗迹终于被世人所知,据说找到吴哥依据的是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
今天的吴哥古迹,由吴哥城、王宫及众多的庙宇等组成,本篇着重走访吴哥古城。
先来看一看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是如何记录吴哥城的: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
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
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桥。
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
五门皆相似。
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
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
中置其一,饰之以金。
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
城皆叠石为之,可二丈,石甚周宻坚固,且不生繁草,却无女墻。
城之上,间或种桄榔木,比比皆空屋。
其内向如坡子,厚可十馀丈。
坡上皆有大门,夜闭早开。
亦有监门者,惟狗不许入门。
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曾受斩趾刑人亦不许入门。
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现在的吴哥城是边长三公里的正方形,城外环绕宽阔的护城河,保持了周达观来到这里时的原貌吴哥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道路通向四门,南、北、西三面各有一门,东面开两门,巴戎寺道路延伸过来的称为死者之门,偏北的王宫前斗象台延伸过来的称为胜利之门,各门外有石桥通过护城河。
在城墙的四角,各建有一座青戎塔。
吴哥城墙保存基本完好,高约七~八米,城墙上的宽度也在七八米左右,外墙包石,内面为慢坡。
周达观[元代地理学家]
周达观[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约1266年-1346年),元代地理学家。
字达可,号草庭逸民。
温州永嘉(属浙江)人。
元贞元年(1295年)由温州港出发,奉命随元使赴真腊(今柬埔寨)访问,次年(1296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至大德元年(1297年)返国。
据所见闻,撰成《真腊风土记》一卷。
记录其山川草木、城郭宫室、风俗信仰及工农业贸易等,是珍贵的国际历史文献,有法、英、日文等多种译注本。
书中所记之都城,即今柬埔寨吴哥窟。
基本信息中文名周达观性别男出生日期1266年相关合集中国著名的旅游作家共27个词条52阅读孟元老宋代文学家周达观元代地理学家刘侗明代散文家中国历史上的航海家共8个词条761阅读郑和明朝航海家周达观元代地理学家汪大渊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旅行家查看更多人物生平周达观航行路线图元灭南宋后,曾伐占城和安南,并入侵真腊,即今之柬埔寨,但因受地理及气候所阻,并未成功。
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
元德元年,元成宗遣使说服真腊及邻近小国自动归附,所以周达观便成为使节团团员。
但其能随行之原因不详,不过估计他曾到过南洋,或曾当派驻温州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甚至通其语言。
元德2年2月,使节团离开明州,同月于温州港放洋,并于3月15日抵占城。
其后因逆风及值内河水道浅水期,故延至7月才抵真腊国都吴哥。
他们并非因交涉或谈判拖延了时间,而是要待翌年西南季风起及大湖水涨才能回航,所以于吴哥逗留约1年。
大德元年6月才起程回国,并于8月12日抵宁波,是次旅程历时一年半。
周达观回国后就编写了《真腊风土记》,这详细记载当地都城王室与风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径,甚有地理学之纪录价值。
而此书最迟于元武宗至大4年才完成。
全文约8500字,分为41节。
真腊风土记评价在10至13世纪之真腊,正值文明最灿烂的时代,称为“吴哥时代”。
但及后沦为暹罗国土,真腊似乎在此时并不存在,故《元史‧外国传》中没有此地之记载。
因此,《真腊风土记》可补《元史》的阙佚,也是13世纪元对其交通贸易之重要史料。
试述周达观之生平及其贡献
試述周達觀之生平及其貢獻元朝重視海外交往與聯絡,其中南海諸國的地位尤為顯要、而周達觀正是此時湧現的一位傑出人物。
周達觀,元代溫州人,元史無傳,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於宋元之際,卒於元末。
元自入主中原,吞滅南宋後,曾征伐占城和安南,且有一小隊從占城侵入真臘。
但因受氣候和地形的阻礙,沒有完全達到目的。
於是改用威脅外交的方式,派遣使節團說服鄰近小國自動進貢內附。
元時溫州為當時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周達觀或是曾到過南洋的商人,或是溫州市舶官員,熟悉異域風土人情,擅長海上航行,故成為前往真臘的使節團成員之一。
真臘即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之地,原為扶南屬國,隋代始真臘,並取代了扶南。
其地氣候溫濕,物阜民富,故享有「富貴真臘」之美稱。
公元十三世紀,正值柬埔寨文明最為燦爛的吳哥時代晚期,元代商舶常往貿易,以金銀、龍緞、絲布等,換取其地之土產。
故元廷之遣使真臘,不僅有政治意義,亦具有深刻的經濟原因。
周達觀於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奉命隨使節團前往真臘。
使團自溫州出發,上岸後陸行五十里,即到達真臘王城(吳哥)。
因受氣候和水文對於交通的限制,需等候海上有西南風才能回航,故使節團在吳哥停留約一年,在大德元年返國。
返國後,周達觀根據親身經歷和實地考察所掌握的材料,用遊記形式寫成《真臘風土記》。
公元十至十三世紀為真臘文明最燦爛的時代,亦稱為「吳哥時代」,而《真臘風土記》便是一本反映吳哥時代情形的著作。
《真臘風土記》全書約8,500字,分為41節,所涉及的內容廣泛,文字簡練。
陳正祥教授曾就此書的記載,在柬埔寨作實地的考察,發覺文字記載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故認為「在現存的風土記中,就歷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價值說,真臘風土記是最好者之一。
」﹝真臘風土記研究﹞。
此書的貢獻有多方面:首先,能補元史的不足。
元成宗這次遣使,元史未有詳載,又沒真臘傳,僅賴這書才出得知出使的始末,所以它於保存元代中國與真臘的外交史料方面,貢獻十分鉅大。
故《四庫全書提要》稱:「然元史不立真臘傳,得此而本末詳具,猶可以補其佚闕,是故宜存備參訂作職方之外紀者矣。
真腊风土记原文及翻译
真腊风土记原文及翻译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真腊风土记总叙或称占腊,其国自称曰甘孛智。
今圣朝按名其国曰只,盖亦甘孛智之近音也。
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厯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经交趾洋,到。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
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港凡数十,惟第四港可入,其馀悉以沙浅,故不通巨舟。
然而弥望皆修藤古木、黄沙白苇,仓卒未易辨认,故舟人以寻港为难事。
自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
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馀日,过、,渡,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
按诸番志称其地广七千里,其国北抵占城半月路,西南距半月程,南距番禺十日程,其东则大海也。
旧为通商来往之国。
圣朝诞膺天命,奄有四海,元帅之置省也,尝遣一虎符百戸、一金牌千戸同到本国,竟为拘执不返。
元贞之乙未六月,圣天子遣使招谕,俾余从行。
以次年丙申二月离明州,二十日自温州港口开洋,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风不利,秋七月始至,遂得臣服。
至大徳丁酉六月回舟,八月十二日抵四明,其风土国事之详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畧亦可见矣。
总叙真腊国(柬埔寨)又叫占腊,他们叫甘孛智。
元朝按西方人的翻译,叫它澉浦只,也就是甘孛智的近音。
从温州出海,也不晓得多远,经历福建广东许多港口,又过了七个州洋,经过交趾海,到了占城。
到占城时,刮起顺风了,随风行了半月到了真浦,这才到了真腊的国境。
又从真浦行舟到坤申针,过了昆仑洋进入港口。
大概有几十个港口的样子。
只有第四个港口可以进入。
其余都是浅沙滩,不能过巨大的舟船。
但是巡视这些港口都是一样的老藤古树,白色的芦苇,黄色的沙滩,并不是很容易辩认的。
所以船员都把寻找港口当做最难的事。
从港口往北,顺着水流行半个月,就到一个叫查南的地方,是真腊的一个郡。
又从查南换了小船。
随着河流行了十几日,经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就到了真腊的国都干傍取,都城有周长有五十里。
7 真腊风土记校注_之补注
真腊风土记校注 之补注段立生元人周达观的 真腊风土记 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全面记载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
据作者亲身经历而录,以其记载的翔实可信而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全文仅8,500字,真可谓字字珠玑。
历代中外学者为 真腊风土记 作校注者不乏其人,其中以夏鼐先生的 真腊风土记校注 最受世人称道。
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了单行本,2000年又收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再版。
真腊风土记校注 倾注了夏鼐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应该说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夏鼐先生没能亲赴吴哥作实地考察,缺乏直观感受,有的地方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加之,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因而使笔者萌生了为夏鼐先生 真腊风土记校注 再作补注的念头。
笔者在泰国生活了6年,有机会多次赴吴哥实地考察,并与泰国、柬埔寨的学者交换看法。
虽不敢以一孔之见掩盖前辈学者之大德,但念及有的见解或许能加深读者对 真腊风土记 原著的理解,遂撰此文。
为节省篇幅,夏鼐先生原著不录,只引原文和增加补注,读者须对照 真腊风土记校注 中华书局1981年版阅读。
一、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周达观夏鼐先生没有为周达观作注,只是在序言里介绍说,作者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浙江温州路永嘉县人。
元朝成宗元贞年(公元1295年)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即公元1296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始返。
这次随使为各书所未载,仅赖这书得知始末。
他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此书。
补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介绍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时只有一句话: 达观,温州人。
清人吴翌凤手写本 真腊风土记 跋 说: 达观,一作建观,元人,自号草庭逸民。
其表字、官爵,不可得而详也。
关于周达观的身世,所知仅仅如此而已。
显然,我们决不能满足对周达观这样肤浅的了解,这跟他的卓越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史料,以便对周达观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加深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周达观(约1266年-1346年),字草庭,号草庭逸民,元朝浙江温州永嘉人。
由于他在《元史》中无传,故后人对其生平所知不多。
元灭南宋后,曾伐占城和安南,并入侵真腊,即今之柬埔寨,但因受地理及气候所阻,并未成功。
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
元德元年,元成宗遣使说服真腊及邻近小国自动归附,所以他便成为使节团团员。
但其能随行之原因不详,不过估计他曾到过南洋,或曾当派驻温州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甚至通其语言。
元贞2年2月,使节团离开明州,同月于温州港放洋,并于3月15日抵占城。
其后因逆风及值内河水道浅水期,故延至7月才抵真腊国都安哥。
他们并非因交涉或谈判拖延了时间,而是要待翌年西南季风起及大湖水涨才能回航,所以于安哥逗留约1年。
大德元年6月才起程回国,并于8月12日抵宁波,是次旅程历时一年半。
他回国后便着《真腊风土记》,这详细记载当地都城王室与风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径,甚有地理学之纪录价值。
而此书最迟于元武宗至大4年才完成。
全文约8500字,
分为41节。
影响
在10至13世纪之真腊,正值文明最灿烂的时代,称为“安哥时代”。
但及后沦为暹罗国土,真腊似乎在此时并不存在,故《元史?外国传》中没有此地之记载。
因此,《真腊风土记》可补《元史》的
阙佚,也是13世纪元对其交通贸易之重要史料。
柬埔寨之上古史只限于传说,这也是依赖中国史书的记载而流传。
自东汉以来,中国国势渐向南伸展,对中南半岛渐有认识。
如三国吴时朱应、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国威,及后着《扶南异物志》、《扶南记》等,是有关真腊之最早记载,但早已散失。
但此书详细记录当地风俗、山川形势、人民生活。
因此,这对认识其古代历史颇具参考价值。
此外,由于当地气候湿暖,文物易于腐朽,加上战乱频仍,国土变迁不定。
除出土碑文外,文字记录甚少,文物亦易于散失。
因此,此书提供了其古地理数据,还补正史之不足,也作为其与中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曾访问真腊国都安哥,后其被暹罗侵扰,终沦为废墟,无人知其存在。
19世纪初,此书被欧人莱慕莎译成法文后,使人兴起寻找废墟之念,从而影响不少欧人东来,加速东西文化交流。
再者,他对其地地理有颇详尽的观察。
如《总序》记从宁波至占城的路线,对所经港口、水路、城市、里程均详尽记载。
这加强了中外交通往来联系,并且扩大国人的地理知识。
历代更替,国人多流寓外地。
他的出使,为元代移居真腊华侨之情况提供详实的数据。
而且此书对当地的语言、风俗及贸易记载甚详,这对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实有相当的影响及参考价值。
昔日欧人所写之书籍中,有误谓浮稻乃19世纪时传入东南亚,或说洋人为当地贫民培植的。
但根据此书所载,浮稻早于他诏喻真腊时已遍布当地。
因此,此书纠正不少历史上的错误记载,可见影响之深远。
《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绍位于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真腊历史、文化的中国古籍。
《真腊风土记》由元代人周达观所著。
后来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
后来有些当地的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819年法国J.P.A.雷慕沙首先将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译成法文。
此后个别葡萄牙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到过这个地方,还写过报告,但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新的热带动物标本,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大大肆宣扬,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真腊风土记》对当代及现代研究真腊及吴哥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
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文义颇为赅赡﹐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
”。
《真腊风土记》全书约8500字。
书中有描绘真腊国都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叙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文化习俗、语言;并记载了真腊的山川、物产等,其中还记载了当时居住在真腊的海外华人的状况,其时他们被称为“唐人”。
卷首是“总叙”﹐其他内容分40则: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正朔时序、争讼、病癞、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
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麴、桑蚕、器用、车轿、舟楫、属郡、村落、取胆、异事、澡浴、流寓、军马、国主出入。
《真腊风土记》的记载内容详细并翔实可靠,很有历史研究的价
值。
详细例子:《真腊风土记》详细的记录了当时60多个柬埔寨语词。
翔实可靠例子:《真腊风土记》中的“耕种”条载:“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
盖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识霜雪故也。
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后方下”据后来考证,
确实真实的记录了柬埔寨的气候。
而依“城郭”条对吴哥城的描述﹐后来经多位学者实地勘测,证实无误,也确定了周达观确实到过真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