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新课标地理计时双基练全解全析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同步练习必修二双基限时练5
双基限时练(五)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说明郊区城市化不断发展。
阶段Ⅱ中,随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心出现地价高、污染严重等城市化问题,使一些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
答案 1.C 2.B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3~4.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3题,从2000—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重都是正值,因此不可能全部转移到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曲线开始高于乡村人口曲线;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只占20%;2050年和2000年虽然中心城区人口比重都占30%,但是两个年份的总人口不一定相同。
故B项正确。
第4题,根据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100%=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乡村人口×100%,可判断A项正确。
答案 3.B 4.A读“美国50万人以上和5—50万人城市人口增长对比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20世纪美国城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70年代出现逆城市化B.5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持续增加C.5—50万人城市人口持续减少D.90年代出现逆城市化6.导致1970—1980年5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城市环境质量好B.城市交通拥挤C.城市住房困难D.城市社会秩序混乱7.上世纪80年代开始5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的变化说明城市出现了()A.逆城市化B.再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空心化5~7.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1970—1980年50万以上城市人口减少,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总复习重点突破课件第16讲世界地理
矿产丰富, 有南非的 黄金、赞 比亚的铜、 几内亚的 铝土、刚 果盆地的 金刚石、 尼日利亚 的石油; 现代工业 落后,出 口农矿等 初级产品
不能自给
好望角 航线
南极洲
基本分布 在南极圈
以内
高原大陆, 世界海拔 最高的大
陆
酷寒、烈 风、 干燥
靠近印度 洋沿岸的 铁丰富, 磷虾、鲸 等海洋生 物资源丰
好望角
斯堪的纳维亚山 波罗的海巴尔干 波德平原 地中海 刚果盆地 好望角
40°E
东欧平原、黑海、红海、 东非高原东部边缘
东经四十度 东欧平原穿 黑海和红海 东非高原边
60°E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 高原、阿拉伯海
北沿乌拉尔山 南过阿拉伯海 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
大兴安岭、渤海、台湾海 峡、澳大利亚西部
会协作条件好
铁矿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开发
历史早
优质煤、石油资 源不足
【例】 (2010·上海卷)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 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 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 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 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 气候类型 带雨林气候,高山气候,极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
中海气候等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注入北冰洋,长江、黄河、 主要河湖 珠江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西亚的两河(底格里斯
河和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等
居民
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西亚分布着阿拉伯人,属白色人 种;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同步练习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
双基限时练(一)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性别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1~3题。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1~3.解析第1题,对比分析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轻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故B对。
第2题,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
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可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
对比各选项可知A 项正确。
第3题,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三低”模式的突出特点。
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故B对。
答案 1.B 2.A 3.B下图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回答4~5题。
4.其中可能是欧洲国家的是()A.①B.②C.③D.④5.其中③④两国的共同特点是()A.人口平均寿命高B.人口增长缓慢C.就业压力大D.人口老龄化严重4~5.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综合能力的题目。
首先应该读懂图,根据图分析,横坐标代表人口死亡率,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由图可知:①国的人口出生率为40‰,死亡率为18‰;②国的人口出生率为20‰,死亡率为8‰;③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10‰;④国的人口出生率为44‰,死亡率为37‰。
《名师一号》届高地理二轮轮总复习重点突破课件: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热点剖析热点一:自然资源.陆地资源地类型和分布[名师点拨] 水资源丰歉程度地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水资源利用地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 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地水质型缺水. 土地资源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主要能源资源地分布.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地措施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地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地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地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 【例】 ??江苏卷图为年和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为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地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所列国家中,与年相比,年新增地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地三个国家依次是、和.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国外方面:.国内方面:.读图,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地地区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地主导因素是,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地主导因素是.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地,其主要优点有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能源安全以及我国能源分布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像信息地能力.比较图中不同国家地数据可知,沙特阿拉伯等是新增地且比重最大地国家.为了保证石油供应,要从开源、节流两大方面考虑,同时要考虑运输过程中地安全及储备等问题.根据图不难看出,东北等地地原油生产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我国东北、华北石油资源丰富,而华东地区石油市场广阔.石化工业集中分布可从经济效益和对污染地治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热点二:自然灾害.我国主要地气象灾害分布.主要气象灾害比较.我国主要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区成因分析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我国西南地区是多种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分析其成因时可综合以下几个方面:【例】 ??江苏卷年、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题. 双选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地主要原因有.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答案] 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地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来自上游地洪水,修堤筑坝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发生旱灾地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推理地能力.旱灾即水地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西南地区虽位于湿润地区,但由于年、月份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即水地供给量减少;而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即水分地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了旱灾.本题考查了新疆地区洪水产生地原因和应对措施,意在考查考生地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新疆阿勒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该地地洪水不太可能是降水过多造成地;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可知,该地地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地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地,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名师点拨] 几种气象灾害区分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地关系:并非降水最少地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对农作物而言,是受供需关系影响地.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地需求量更大,故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台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发生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精题小练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地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地安全和民族地生存.虚拟水地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地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地水,而是以“虚拟”地形式包含在产品中地“看不见”地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能通过贸易地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地安全.据此回答~题. .地球上水资源问题产生地原因主要有①世界上水资源地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地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地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④人口地急增和经济地发展,对水地需求量越来越大.①②③.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④答案:.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地是.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地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地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地水,仅指农产品中地含水量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水资源短缺地原因和解决地对策等知识,解答地关键点在于对“虚拟水”地理解.第题,世界上水资源地总量较大,但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其他多种人为原因使得不少国家面临严重地水危机.第题,注意阅读材料,明确“虚拟水”地含义即可判断出,开展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地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地状况. 辽宁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该省地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读“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分布和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回答~题. .图中点地风速数值可能是....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风速较小,地处于中间,由于受海洋影响,海风从渤海吹来,经过辽东湾,受海湾形状、山地等影响,风速比较大,且数,故点地风速数值可能为. 答案:.下列对该省风速地叙述,正确地是.风速地变化规律自南向北递减.山区风速变化最大,沿海风速变化最小.风速地大小与地形有关.由沿海向内陆风速变化地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从图中数据看,东西两侧风速小于中间,沿海风速最大,可以排除、选项;沿海向内陆风速变化地原因主要受海湾形状、地形等影响,可以排除选项. 答案:.有关该省能源分布及开发地叙述,正确地是.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能水平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沿海地区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具有较好地< ><>季节<>互补性解析:辽宁省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受海洋影响,沿海风速较大,风能资源丰富,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可以做到季节<>互补. 答案: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地“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地季节<>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解析:读图可知限电指数最高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高,可能为伏旱天气.地质灾害指数最高是太行山地区、巫山地区和横断山区,该地质灾害可能为滑坡和泥石流,说明该地区降水比较丰富,综合判断为夏季. 答案:.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地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沙尘暴、寒潮.干旱、台风.暴雨、高温.暴雨、低温解析:地质灾害为滑坡与泥石流,主要是由暴雨天气导致,用电量大主要是由高温天气导致. 答案: * 第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目前主要是利用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发电、灌溉、运输、工业及生活用水海洋水、陆地水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大气水可再生但不可替代水资源耕地:东部季风区草地:西部非季风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农业地基本生产资源,一切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必需地物质来源和活动空间基地按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等可循环再生,不断更新土地资源在我国地分布对人类活动影响组成属性资源类型铁:辽、冀、川铜:赣、滇、皖磷:鄂、黔、滇、湘、川冶金原料、燃料原料、化工原料、工业矿物、建筑材料、其他用途金属与非金属;能源与非能源非可再生矿产资源森林:东北、西南、东南草场:西部非季风区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植物燃料、改善和美化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可再生生物资源我国地十大旅游胜地、世界文化遗产满足人类需要、促进经济发展自然现象、人文景观可再生旅游资源煤:华北、西北、东北、东南石油:东北、华北、西北天然气、水能:西南提供动力,国民经济地先行官按来源:来自太阳辐射、地球内部、潮汐能按利用:常规能源、新能源矿产:非可再生;其他: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北半球地亚洲和欧洲;北美洲地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地澳大利亚和南非煤炭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等石油天然气中国世界分布能源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是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雨日比较少地沙漠地区,如非洲地撒哈拉沙漠、美国地西部沙漠、澳大利亚地西部沙漠地区太阳能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最著名地是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铀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美国核发电量最多,法国核电比重最大核能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为俄罗斯、巴西、印尼、美国等水能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西北、华北、东北原料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冬春季节<>,以春季最严重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华北地区春旱~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月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时间沙尘暴寒潮干旱洪涝暴雨台风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以外地广大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地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地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东南沿海分布地区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地沙尘,加之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地剧烈降温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暴雨、大暴雨造成地地表水泛滥锋面、气压系统造成地集中降水过程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地热带气旋成因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范围广,影响生产和生活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使农作物受冻害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粮食减产,饮水困难水位上涨,大面积、大量积水降水强度大,易产生洪涝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灾害特点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环保意识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防御措施 * * *。
《名师一号》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第18讲选择题与综合题的解题技巧突破课时演练
《名师一号》高三地理二轮三轮总复习重点第18讲选择题与综合题的解题技巧突破课时演练(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2010·武汉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和该区域几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图。
完成1~3题。
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南方地形D.西南地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表状况,属于中等题。
根据该地区植被的类型和河流地表沙漠的分布状况,即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故B正确。
答案:B2.在图a的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覆盖率的因素,属于容易题。
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与该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有关。
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区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对比图a中各点的位置,丙地地下水位最浅,故C正确。
答案:C3.在图a所示区域三种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区的海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芦苇、梭梭、红柳B.红柳、梭梭、芦苇C.梭梭、芦苇、红柳D.芦苇、红柳、梭梭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高低的因素,属于中等题。
根据图b中芦苇所需要的地下水埋深范围可知,图a中丙地适合芦苇生长。
对比图a中甲、乙、丙三地的地下水位可知,甲地地下水埋藏最深,因此只适合红柳的生长。
故B正确。
答案:B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属于中等题。
图中中部为山地,其各月气温均低于地势较低的地区,而②线的变化却不符合这一规律,因此①线为该地区七月均温,③线为该地区一月均温。
故D正确。
答案:D5.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800 mB.七月均温约超过30℃C.气温年较差约为20℃D.一月均温低于0℃解析:本题考查图示的分析和判断,属于中等题。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第16讲世界地理突破课时演练
课时演练16 世界地理(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 mm B.150 mmC.200 mm D.250 mm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示区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间的过渡区域,又因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很小,故只能选A。
答案:A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故本题选B。
答案:B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析:本题考查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意在考查考生对世界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了解程度。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数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因其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数农产品能自给。
答案:D(2010·青岛质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港的年平均气温低于丙港B.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C.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最广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为非洲大陆部分地区,丙处有寒流经过,甲处有暖流经过;图中阴影区为热带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从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出该区域的地势东高西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而图中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
《名师一号》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第4讲农业生产活动突破课时演练
《名师一号》高三地理二轮三轮总复习重点第4讲农业生产活动突破课时演练(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2010·山东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答案:C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
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因此答案为A。
答案:A3.(2010·广东卷)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因此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
答案:B(2010·杭州市第二次质检)青藏高原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据此完成4~5题。
4.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解析:大棚具有温室效应,它通过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来改善当地的热量条件,使之利于瓜果蔬菜的生长。
答案:B5.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双基限时练1 地球在宇宙中
双基限时练(一)地球在宇宙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④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图中若S表示太阳,则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A.四级B.三级C.二级D.一级1~2.解析第1题,火车、轮船、巨大岩石、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等属于地球的附属物。
第2题,由图中可见,有太阳系和行星系二级天体系统。
答案 1.A 2.C读图,回答3~5题。
3.M行星是()A.金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4.科学家认为M行星上极可能存在生物,原因是()①距日远近适中②质量和体积适当③有卫星绕转④不停绕日公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5. 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的是火星;火星上极可能存在生物,原因是距日远近适中,质量和体积适当;M 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地月系。
答案 3.B 4.A 5.A最近的金星凌日发生在2012年6月6日。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据此完成6~7题。
6.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7.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金星属于巨行星6~7. 解析第6题,由题目中“凌日”的含义,结合金星凌日实例,可推知若出现金星凌日现象,必然是太阳、地球、金星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内。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同步练习必修二双基限时练4
双基限时练(四)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单项选择题读“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回答1~4题。
1.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A.分布在市区的边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B.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C.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及其附近D.散布于居民区和商业区之中2.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①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②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污染日渐突出③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④城市功能分区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述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运输河道附近,其原因是()A.便于工人上下班B.便于购货人员就近订货C.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D.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的体力消耗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常州市大气污染严重企业应布局在()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北部D.西南部1~4.解析根据图中工业布局来看,常州工业分布于市区边缘,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又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从风频图上来看,该地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区都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下游,但几乎所有的工业区都靠近铁路、公路或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这是因为工业货运量大,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时应首先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图中只有西南部风频几率最小,故应布局在西南部。
答案 1.A 2.B 3.C 4.D读“某城市环形放射状道路土地租金变化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6.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5~6.解析第5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所以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公路的交会处,通达度也相对较高,租金比较昂贵,故选D。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同步练习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0
双基限时练(十)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单项选择题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A.1880—1900年B.1900—1940年C.1940—1980年D.1980—2000年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1~2.解析读图可知,1980—2000年的温度距平高于平均值,第1题选D项。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更加干旱,地球上的淡水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答案 1.D 2.B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回答3~4题。
3.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4.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3~4.解析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99%的紫外线。
目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较为严重。
答案 3.B 4.C读“世界荒漠分布图”(阴影部分),回答5~7题。
5.世界上的荒漠主要包括()①热带荒漠②亚热带荒漠③温带荒漠④寒带荒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图中A荒漠的成因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寒流影响C.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D.位于山地背风坡7.图中荒漠面积正不断扩大,其人为原因主要有()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水浪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7.解析世界荒漠主要有两种: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
图中A 地位于中亚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到达少,而形成荒漠。
荒漠面积的扩大,主要是人们在荒漠边缘的草原地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造成的。
名师一号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0人教版
第28页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2010年10月匈牙利一铝厂出现有毒废水泄露事故(shìgù),有毒废水 将流经地区的土壤腐蚀成红色,而且有毒废水还流入多瑙河,造 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据此及下图完成5~6题。
第29页
第二十九页,共41页。
5.此次水污染事件最大的危害是( ) A.水质变差,影响居民(jūmín)用水 B.大量生物中毒,甚至死亡 C.航运条件下降 D.引发赤潮 答案:B
第13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1)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 主要(zhǔyào)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 A
第14页
第十四页,共41页。
(2)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 候变暖有关的是( )
(3)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18毁坏森林(sēnlín),湖水19酸化, 腐蚀20建筑物、塑料和21金属设施 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22减产
(4)分布:欧洲、北美和23我国长江以南。
第7页
第七页,共41页。
解读(jiě dú)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第8页
第八页,共41页。
热点(rè diǎn)·精析 热点(rè diǎn)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
Image
A.沿海地区 B.工业发达的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城市地区
答案(dá àn):1.C 2.C
第25页
第二十五页,共41页。
3.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有( )
A.海平面上升(shàngshēng)
B.腐蚀建筑物
C.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D.刺激人体呼吸道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双基限时练3 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双基限时练(三)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46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38.2°N,142.3°E)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1.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旧金山(122°W)艳阳高照B.伦敦(0°)夕阳西下C.开罗(30°E)曙光初现D.纽约(74°W)夜幕深沉2.此时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A.①B.②C.③D.④3.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A.变慢B.变快C.最慢D.最快1~3.解析根据题干中震中的经度信息可知日本本州岛位于142.3°E以西,应使用东九区区时。
第1题,利用东加西减的原则及各城市的经度,先求出各城市的区时,再判断发生的现象,旧金山(西八区)前一天的21:46,太阳早已日落;伦敦(0时区)5:46,即将日出;开罗(东2区)7:46早已日出;纽约(西5区)0:46,正值子夜。
第2题,此时为3月11日,最接近春分日,因此先判断图中①或③的节气。
①位置太阳直射南半球,应是冬至日,故②为春分日。
第3题,地球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最慢,因此此时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 1.D 2.B 3.A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4~6题。
4.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D位于昏线上B.C此时为22时C.D点地方时6:00日出D.A点昼长为12小时5.此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A .120°EB .100°WC .20°WD .60°E6.此时与D 点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全球的( ) A.12 B.13 C.35 D.234~6.解析 第4题,图中D 位于晨线上,C 此时为2:00,D 点位于赤道,6:00日出,A 点昼长为24小时。
第5题,此时180°为8:00,0时经线应是60°E 。
《名师一号》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第6
课时演练6 城市(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1.(2020·上海卷)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②纽约金融区规模大③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④上海有众多商业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著名城市的空间结构。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并没有钢铁工业区布局。
答案:B2.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
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解析:本题考查大连市的城市空间形态。
大连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空间形态以大连港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答案:C(2020·北京卷)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从题中的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平原,所以温度的变化与地表起伏无关;图中局部高值应该是城市人口、工业的集中区域排放的废热多造成的,而不是气候变暖;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了城乡之间的热力环流,地面的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南北部颜色差异减小,说明道路密度差异减小;城区中心颜色变淡,说明商业区趋于分散;图示区域颜色深浅有很大变化,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很大。
所以选择A。
答案:A(2020·福建卷)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名师一号》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 三轮总复习重点 第11
课时演练1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5×4=60分)(2020·北京市期末)“≥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地到F地的积温条件越来越差,这显然是沿经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绘制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答案:B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解析:热量条件与降水条件分别与B和⑥相似的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之南;在这种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D(2020·山东省抽监)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解析:据图可知,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
答案:C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该图表示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C(2020·福建省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解析:M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1月均温最高,为南半球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故M地区为地中海气候,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7
考点1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
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料多,占地面积广,短
连续性好
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 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 活,装卸方便,对自然条 高,运费较贵 件适应性强
水路 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
特定线路实现[1]空间位移的过程。 (2)交通运输的作用:它是连接[2]生产与[3]消费、[4]都市与[5]
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是影响人们衣、食、住、 行和多个[6]产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3)交通运输方式:[7]铁路、公路、[8]水运、航空和[9]管道。
(4)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助于开展[10] 商贸活动,普通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在河流干流与支流 的[11]汇合处,在河流[12]入海处,有助于形成比较大的都市 。
解析:第(1)题,由A市运往C市的货品重要是钢材和机械,比较 笨重,并且由A市至C市距离长达200多千米,因此应选择运 量大,运费相对低廉的铁路运输。而由C市运往A市的大宗货 品是蔬菜,采用灵活方便的公路运输可减少时间损耗。第(2) 题,煤炭在A、B、C三都市之间存在互相运输,浪费运力。
考点2 交通对都市区位的影响
1.交通与都市分布
都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都市,特 别是大都市,普通都建在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 、沿高速公路能够形成都市轴线。在不同交通运输时代,都 市形成的区位有所不同。一种地区的重要交通线发生变化, 会给该地区都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下表所 示)。
交通运输时代
(2)在河口海岸位置发展起来的是________,其它三个都市共 同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地理总复习课件 第9章 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区域发展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题型较多,综 合性强,试题通过将不同地区的区域图进行比较,分 析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通过将同 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熟练掌握区域 及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 首先要精准定位,然后分析自然特征,弄清区域各地 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原理,最后探究该区域 的开发利用条件和发展问题。
高三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 (双基限时练+综合检测(含
高考链接实战演练助力高考【例1】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0—4岁的人口所占比重1982年大于2009年,说明1982年—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1982年2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大,2009年明显出现老龄化现象,故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低。
由图可直接判断1982年的4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小于2009年。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但由于总人口在增加,2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应上升。
答案(1)B(2)B【例2】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部分人口向东部迁出。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图双基限时练 大气运动1
双基限时练(七)大气运动(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解析首先,图中各箭头所示风向都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可知所示风都是近地面风;其次,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从而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2.下图为四地大气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甲图中风向应该从高压指向低压;乙图中市区由于人们放出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市区垂直气流应该上升;丙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应该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D3.影响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解析影响近地面的风向的作用力主要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速的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
答案 D4.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平行等压线,吹西风。
答案 B2010年4月10日,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安全抵沪,此次科考途中6次穿越西风带,创世界之最。
据此完成5~8题。
5.南半球西风带风向及位置正确的是()6.南半球西风带是科考途中最艰难的航区,此带具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咆哮西风带”的成因是() A.温差大B.气压差大C.摩擦力小D.地转偏向力大7.科考船进入长城站后,船上的国旗飘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8.科考地南极被称为“白色沙漠”的根本原因是()A.气温低B.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冰雪反射率高D.地势高5~8.解析第5、6题,在南半球30°~60°之间为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此带与同纬度的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摩擦力小,风速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课外能力检测(一)1.解析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0千米,而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为110乘以该地纬度的余弦值,A、B两地距离为110×180×cos60°=9 900千米,A、D两地距离为110×60=6 600千米,则S1=1.5S2,故选A项。
答案 A2.解析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即晨昏线经过A、C两地,若图示中A、C两地间为白昼,此时太阳直射点一定直射北半球某个纬度,但并未到达北回归线,由所学知识可知,A、C所在纬线(60°N)一年中昼长最长为18小时29分,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但此时A、C所在纬线昼长为18小时,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不位于北回归线;由于直射点在一年中是进行回归运动的,一定有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纬度。
若图示中A、C两地间为黑夜,此时直射点一定直射南半球某个纬度,同理,一定有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纬度,所以一年中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的情形共有4次。
答案 D3.解析根据该湖泊位于山丘的北侧,且湖泊北部和东部有两条长长的山脊可知,该湖泊应是燕鸥湖。
答案 B4.解析图中河流2月份流量最大,且该地海拔较低的地区有冰川、冰沼分布,其纬度应较高,故该地最可能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长城站。
答案 D3.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地位于面向南方的山坡上,甲居民点位于该山的南侧,站在①地的同学能观察到甲点;但乙、丙两居民点都位于山地的另一侧,丁居民点与①地之间有山峰阻挡,故站在①地看不到乙、丙、丁三个居民点。
答案 A4.解析图中的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该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等于200米,小于400米;故选B。
答案 B5.解析图中显示四城市中北京与纽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只有纽约在西半球。
答案 B6.解析比较北京与纽约的纬度可知,北京在纽约南方;比较两地的经度可知,北京在纽约的西方,因此北京在纽约的西南方。
答案 A7.解析题中所问的是新加坡与北京的南北距离,因此求出两地的纬度差,再乘以111千米即可。
答案 A8.解析实地长为5千米、宽为3千米,用000的比例尺地图图幅为长100 cm、宽60 cm,可随身携带。
答案 A9.解析飞机沿经线圈飞,中途经过北极点,故方向会发生改变。
答案 D10.解析先计算飞机的速度,再计算飞行距离,用距离除以速度即为飞行时间。
答案 B11.解析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米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米到85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米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选C。
答案 C12.解析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
答案 C13.解析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可为55米,坝底海拔可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
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约为40米,故选B。
答案 B14.解析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画出河流流向,再根据图中指向标,即可判断河流流向先向北,再向东北,C项正确。
答案 C15.解析该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说明此村庄东北方向可通视;冬季看不到,说明此村庄东南方向不能通视,C项正确。
答案 C16.解析第(1)题,该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为3,等高距为200米,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400米≤H高<800米,即不超过800米。
第(2)题,根据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所以为背斜。
第(3)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区域为盆地地形。
该区域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形成低地。
第(4)题,乙处岩石为石灰岩,容易被流水侵蚀,而且盆地内有村镇分布,有铁路经过,建大坝将淹没村镇和铁路,成本较高。
答案(1)800(2)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3)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低地。
(4)不同意。
理由:淹没村镇,迁移人口多;淹没铁路;石灰岩易被流水侵蚀。
17.解析第(1)问,可从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第(2)问,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河流落差、水量等方面分析。
第(3)问,坝址的选建既要考虑工程量,也要考虑蓄水量。
第(4)问,限制黄铜矿开采冶炼的原因主要是保护环境。
答案(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A地多;B地坡度较A地缓,土层较A 地厚。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
(3)P处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4)保护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课外能力检测(二)1.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
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正确。
答案 D2.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浅层地能主要分布于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存在于地壳。
答案 B3.解析浅层地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答案 A4.解析据表中数据可知,火星形成“类地球”环境的条件是适宜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答案 B5.解析太阳风暴影响通讯,使“好奇号”向地球传回图像数据受到干扰。
答案 B6.解析火星断层活动形成峡谷和悬崖,在板块交界处,有火山带分布。
答案 C7.解析年太阳总辐射量与纬度、海拔高度、云量等相关,该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是东北低,西南部较高,受纬度和地形影响。
答案 B8.解析海南岛四周环海,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且纬度低,更有利于利用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发射大型火箭。
答案 C9.解析读图可知b地比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答案 A10.解析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呈下降趋势,且变化较大,说明该地处于阶梯交界处。
答案 D11.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一个月(公历)有两次月圆,第二次的月圆就被称为“蓝月亮”,这与月相的变化周期有关,也与特殊的天气状况有关。
答案 D12.解析森林大火、火山爆发这些灾害产生的烟雾和尘埃进入大气层,散射月光,从而出现了“蓝月亮”。
答案 B13.解析太空生物实验处于微重力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可逆性。
答案 B14.解析由图可知,该路灯能源的来源一是太阳能,二是风能,风能和太阳能都是太阳辐射能的转化形式。
答案 A15.解析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乌鲁木齐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强、风力大,太阳能和风能丰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地区,风力大,风能丰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四周受山地阻挡,风力小,风能缺乏,同时由于多云雾,太阳辐射少,最不适宜利用该路灯。
答案 B16.解析(1)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2)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3)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由此可推断出玉树的地壳厚度要大于33千米,所以说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1)A(2)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界面地壳17.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3)从文昌与酒泉的纬度、海陆位臵、海上运输等方面分析比较。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时<甲<3 800时。
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 400时<乙<2 600时。
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课外能力检测(三)1.解析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小时,则此时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区时为8月6日零时31分。
答案 B2.解析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表面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a点位于极点与北极圈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因此c点为太阳直射点;b点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位于北半球;d点在太阳直射点以南,但不能确定其是否在南回归线上。
答案 C3.解析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西十二区29日是东十二区的30日,西十二区29日后,即是东十二区的31日,所以萨摩亚的居民只过了29日和31日,少过了30日,即“跳过”了30日。
答案 B4.解析①地此时为夏季,树木枝叶茂盛;12月22日②地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应该是6月22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A5.解析根据题干判断摄影师的拍摄地点的纬度位臵,图示中的关键信息是北极星,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根据图示可判断此地北极星的仰角小于30°,所以此地应位于低纬地区,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6.解析恒星视运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约15°,所以恒星的视运动为自东向西运动每小时约15°,根据题干提示转过的角度约为50°,所以应为3个多小时,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7.解析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
甲地位于BC 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
又因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一日,即6日,所以甲地地方时为6月21日。
答案 C8.解析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经线和160°E经线,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
答案 D9.解析由地转偏向规律可知,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这样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低纬(即南方)偏转,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低纬(即北方)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