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之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合集下载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

地理气候是常考的一个知识点,高考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备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希望大家喜欢!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

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着?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着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高考地理 中国的气候

高考地理 中国的气候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B.③和②

C.④和②D.④和①

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②

(2015·广东湛江质检)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3~4题。

3.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暖温带草原

4.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A.I线路B.Ⅱ线路

C .Ⅲ线路

D .Ⅳ线路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5~6题。

5.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 .副高控制 B .蒙古高压控制 C .热带气旋影响

D .西风气流影响

(2015·江苏泰州测试)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3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 mm)据此完成7~8题。

7.上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 ) A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B .北方雨季比南方开始晚 C .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 D .北方旱,南方涝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复习系列中国气候PPT学习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复习系列中国气候PPT学习教案
第22页/共54页
4 、 中 国 干 湿 区
第23页/共54页
一个地区当水分收入大于支 出时空气湿润,反之,水分收 入小于支出时空气干燥。根据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 国划分为:四类地区。发即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干旱区
第24页/共54页
干湿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农牧业
湿润 地区
第26页/共54页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 上最大的大洋西岸和最大的大陆东部,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大,风向的季节变化大,冬夏季风的性 质差异也就很大。在典型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冬 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最冷的地方;夏季我 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除沙漠地区以外)最热 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 界同纬度地区偏大,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 化也都较大,说明我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 性特点。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复习系列中国气 候
会计学
1
教学目标
课标: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
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 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 1.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掌握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及于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4.认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 1.学会用地图和资料,得出我国气温、降水分布特点,分 析形成原因。 2.运用资料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考地理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6个问题

高考地理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6个问题

高考关于气候特点及成因的86个问答题

1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他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高考地理_《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_《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

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

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

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

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概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概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概述

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概述

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文科的同学要有一个清楚的头脑,总结各科的知识重点并记住。下边店铺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降水和于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系,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

1.气温的分布:

(1)冬季:

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

温差别大

②冬季最低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纬度高,获太阳辐射

少,邻近冬季风源地

③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

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的原因:

A.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候影响小,纬

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

B.西部地势高,地表起伏大,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作用

大,成为主导因素,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

等温线比较弯曲,盆地或或山地出现闭合

④几处等温线弯曲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兰州附近河谷

⑤冬季南北方温差大的原因:

A.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高度角小,辐射弱,而且白昼时间短,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

B.大气环流(冬季风)的影响:北方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加剧北方寒冷

C.地形影响: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山脉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异(2)夏季:

①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

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②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A.纬度:纬度较高,夏季昼长长,日照时间长

B.天气: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盆地四周高,受海

洋影响小,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C.下垫面:内陆荒漠,升温快

D.地形:吐鲁番盆地低洼而闭塞, 不易散热。气流

越过山地时,下沉增温作用强

③夏季青藏高原五道梁气温低的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

④我国夏季温差小的原因:

2024届全国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中国气候

2024届全国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中国气候

一、中国的气候--气温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原因)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特点: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形成原因: 全国普遍高温的原因: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
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
(2)亚欧大陆位置:
亚欧大陆面积大,夏季增温快。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主要特征
分布区
全面高温,旱雨季 云南南部、雷州
明显
半岛、海南岛、
台湾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 秦岭-淮河一线
季低温少雨
以南
夏季高温多雨,冬 华北平原、东北
季寒冷干燥
平原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气温年较差大;降 西北地区
水少
高原山地 气候
海拔高,气温低, 气温年较差小,气 候垂直变化明显
青藏地区,天山
台风
Typhoon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 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 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 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二、中国气候与气象灾害--(2)台风
我国台风移动主要路径示意图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 一年一熟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八讲气候成因(33张PPT)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八讲气候成因(33张PPT)

知识梳理: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5、距离寒冷气流源地的距离 距离寒冷气流源地(冬季风风源地)越近,冬季气温会越 低,如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原因之一就是距离冬季风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比较近。 6、地面状况/性质 不同的地面状况由于其性质(比热容)不同,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率不同,从而地面辐射量不同,所以造成不同的气温。 7、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城市化等等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地面状态的不同, 造成气温不同。
知识梳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 东岸、西风带影响袭的大陆西岸),离岸风区降水少(如信风带 影响的大陆西岸、西风带影响的大东西岸),内陆地区空气干燥 降水少;
(2)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区(尤其是大陆西部),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 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
解题技巧: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提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 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对流雨和
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 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
区。该湖区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旱、年 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而盆地地形,
能力提升: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思路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候知识点

[文章正文]

地理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的定义和成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气候的形

成和变化主要与地球的纬度、海洋运动、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

有关。

1. 纬度影响气候

随着纬度的增大,气候特征逐渐变化。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因

为太阳辐射强度大,温度高;而极地地区则气温寒冷,因为太阳

辐射强度较弱。

2. 海洋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流动和海洋的热量运输对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西欧地区气候温和,而寒流使得东海岸气候较冷。

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空气按照一定的方式流动的现象。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使得沿海地区降雨减少,形成干旱气候。

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高山和平原的地形差异也会影响气候。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形成高山气候;平原地区气温较高,降水相对较少。

二、气候类型

地球上有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我们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

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年降水量大,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这种气候条件适宜植被的生长,很多热

带雨林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 干旱气候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地处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蒸

发强大。干旱气候常常伴随着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的农业

和生活带来困扰。

3.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等地,气温适宜,四季分明,降水充分。这种气候条件下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如中国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

4. 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极寒、干燥、漫长的冬

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08 气候

【基础梳理】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气候形成因素分析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

(2)

①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4)地形地势

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2.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高考地理笔记:中国气候

高考地理笔记:中国气候

地理笔记:中国的气候一、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划分 1.我国气温分布: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原因:1.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2.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 3.北方太阳高度低,南方太阳高度高;北方白昼时间短,南方白昼时间长 我国 1 月 0℃等温线的特点:东段大致与纬线平行(或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在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弯曲。成因:东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地区 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气温低。 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原因:(1)纬度位置: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2)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 (3)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时间长,光照时间短。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 太阳辐射量。答题模板: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低纬度地区气温大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①海拔高,气温低;②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气温高;③谷地 形状与风向一致,利于暖湿(干冷)气流长驱直入;(狭管效应)④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 低。⑤下沉气流: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焚风效应)。 (3)海陆位置:沿海温差小,内陆温差大。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1

(6)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 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 2.我国温度带: ①温度带划分(生长期和积温):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导因素。当日平均气温 稳定到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 10℃以上的持续 日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 做积温。 ②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多少: 根据≥10℃积温的多少二、降水特征和干湿地的划分2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的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1.等温线的描述和阐述原因:

(1)数值:数值大小(最高,最低,温差大小)。 (2)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

(3)走向:①与纬线的平行;②与海岸线平行;③与山脉走向或等高线一致 (4)闭合:地形为山地 / 盆地 / 城市热岛。

(5)弯曲/平直: 是否弯曲跟下垫面有关。描述时通常用“等温线在陆地(海洋)上向高(低)纬度凸出”、“等温线较平直”、“在**处等温线发生弯曲” 。

2.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③下垫面:地形地势;洋流;海陆分布;地面状况:森林、沙漠、水域、冰川等;④人类活动。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原因:受地形起伏影响。 5.秦岭两侧气温差异及原因?

秦岭以北最冷月气温<0℃,以南>0℃;

原因:秦岭为东西走向山脉,冬季阻挡大部分冷空气向南侵袭,使得秦岭以南地区气温较高。 6.为什么0 ℃等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向高纬度弯曲?

①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

②盆地地形较为封闭,热量不易散发。因此气温比同纬度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我国降水的成因、分布及影响: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夏季风的风向和强弱成为影响我国

①地形因素: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东侧,处于冬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 ②洋流因素:火烧寮沿岸有台湾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③多台风。

9.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②地形影响: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著,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名师整理精华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

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③

2021年高考气候专题(大总结,图文并茂)

2021年高考气候专题(大总结,图文并茂)

2021高考地理:气候专题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干热河谷)

补充: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补充: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植被稀疏,阴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

【考纲展示】气候的形成因素、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考点一气候的形成因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

(4)地形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②山间盆地、河谷地形;山地的屏障作用(例如: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冬季不易散热,气温高;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气温高);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④焚风效应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2.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

①气压带与风带: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大陆东岸信风来自海洋,湿润);②季风:夏季风影响(湿地)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2)地形

①地形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③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海陆分布: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复习之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2019高考地理复习之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一、地理因素

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

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

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

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高中化学,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压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夏季高原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

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3)独特的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进而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4)青藏高原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

a.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的冷极。

b.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

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

c.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表现出等温线与等高线明显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

d.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全年活动积温<2019℃,&ge;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

(5)青藏高原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环流的西南和东南季风,比较丰实,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

a.高原边缘山地的地形降水比较明显,南坡降水达2019毫米以上,东部地区200~400毫米,东南边缘地区400~800毫米。

b.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使之无法进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在50毫米以下。

c.青藏冷高压建立的迟早和它消亡的快慢还直接影响到

季风的强弱程度。冷高压建立早、强盛,冬季风迅速且大面积控制我国。消亡的迟,原面向外发散的气流阻挡夏季风北上,直接制约着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所以青藏高原原面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