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年武汉统计年鉴一、综合(第一组)简要说明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1-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组)2-1 国内生产总值2-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2-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6 第三产业增加值2-7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2-8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2-9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1 分行业增加值2-12 三次产业贡献率2-13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2-15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以下第三组)2-19 居民消费支出Z2-20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2-23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8年)2-24 居民消费水平Z2-25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人口(第四组)3-1 人口数及构成3-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3-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第五组)简要说明4-1 就业基本情况4-2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7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人数4-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4-10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以下第六组)4-1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指数4-16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指数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1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4-22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4-2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平均工资4-24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4-25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组)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Z5-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Z5-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Z5-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Z5-26 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5-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Z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5-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5-3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Z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9年) Z 5-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Z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Z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Z5-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Z5-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Z5-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Z5-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Z5-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Z5-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Z5-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2009年)5-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Z5-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财政(第八组)简要说明7-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Z7-2 各项税收Z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Z7-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7-5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9年) Z7-6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9年)7-7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9年)7-8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价格指数(第九组)Z8-1 各种价格指数8-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8-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7 各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8-14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8-1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8-16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8-17 房地产价格指数Z8-18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人民生活(第十组)9-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9-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9-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9-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9-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9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9-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9-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9年) 9-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9年) 9-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9年)9-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2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35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9-36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9-3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城市概况(第十一组)简要说明10-1 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数(2008年)10-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2009年)10-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10-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 10-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0-6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9年)10-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9年)10-8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9年)10-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第十二组)简要说明19-6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19-7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19-8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19-9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19-10 黄金和外汇储备19-13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19-14 上市公司数量19-15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19-16 股票交易情况19-17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年底数)19-18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19-19 保险公司资产情况19-20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19-21 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其他社会活动(第十三组)22-36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22-39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22-40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1 社会保险基本情况22-42 各地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3 各地区失业保险情况(2009年)22-44 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2009年)22-45 各地区工伤保险情况(2009年)22-46 各地区生育保险情况(2009年)22-47 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9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09年12月)地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全国107.8 101.5 109.1 101.9 106.8 101.0 北京109.2 103.1 113.2 104.5 102.9 101.5 天津108.7 102.1 111.2 103.0 104.8 100.5 石家庄101.4 100.4 102.5 100.6 100.5 100.1 太原101.8 101.0 102.5 101.2 101.2 101.0 呼和浩特103.3 100.7 104.4 100.8 100.2 100.5 沈阳102.3 100.1 102.8 100.0 101.3 100.1 大连104.7 101.4 104.2 101.7 108.2 101.6 长春104.4 100.1 106.3 100.2 102.3 100.2 哈尔滨105.4 100.5 103.8 100.6 108.1 100.8 上海107.4 101.3 109.2 101.4 107.5 101.6 南京110.4 101.4 111.7 102.3 110.3 100.5 杭州111.5 101.6 111.4 101.8 113.9 101.2 宁波107.5 100.9 111.7 101.9 105.7 100.0 合肥102.8 100.5 103.4 100.7 100.7 100.0 福州101.9 100.7 103.1 101.4 100.9 100.1 厦门107.9 101.4 107.7 101.8 113.2 102.0 南昌104.9 100.9 105.1 101.5 106.2 101.1 济南104.6 101.3 105.0 101.2 104.8 101.7 青岛104.1 101.2 104.9 101.7 104.3 101.0 郑州103.6 100.7 103.5 100.8 104.8 100.6 武汉102.5 101.3 102.3 101.0 102.5 101.4 长沙107.2 100.8 107.9 100.7 106.8 101.1 广州108.7 100.7 119.9 101.6 101.4 100.2 深圳118.9 101.3 114.3 101.3 123.9 101.3 南宁104.6 101.0 105.8 101.0 103.8 101.1 海口109.9 102.8 113.4 103.3 105.5 102.3 重庆106.3 100.9 107.6 101.4 110.3 100.2 成都104.7 100.6 105.4 100.6 104.8 100.6贵阳106.8 100.8 106.7 100.8 107.3 101.3 昆明108.2 100.4 110.8 100.7 100.7 99.9 西安105.7 101.8 105.8 102.1 106.6 101.4 兰州105.2 100.8 104.9 100.9 107.6 100.4 西宁105.6 100.9 106.5 101.1 105.1 100.9 银川109.7 100.5 110.5 100.1 111.5 101.4 乌鲁木齐104.8 100.2 104.8 100.3 105.9 100.4 唐山98.2 100.2 98.0 100.1 98.2 100.6 秦皇岛104.0 100.4 103.9 100.3 104.4 100.5 包头102.7 100.9 103.9 101.1 101.2 100.0 丹东104.1 100.8 104.4 100.8 106.1 101.3 锦州104.2 100.0 107.4 99.9 101.7 100.0 吉林102.6 101.9 100.1 101.2 104.5 102.4 牡丹江105.2 100.5 106.8 100.6 102.6 100.2 无锡104.7 100.8 106.1 100.9 103.2 100.6 扬州104.9 101.0 105.0 100.8 102.6 100.9 徐州104.1 101.0 104.6 101.2 103.8 100.8 温州114.5 102.4 113.0 104.1 119.2 101.5 金华112.0 101.3 114.9 102.4 112.1 100.2 蚌埠106.4 102.3 108.4 103.1 105.0 101.3 安庆103.0 100.6 104.5 100.7 101.2 100.3 泉州101.6 100.8 102.3 101.1 100.2 100.3 九江102.2 100.6 102.0 100.2 103.5 101.3 赣州102.8 100.6 103.5 100.8 102.0 100.4 烟台103.1 100.5 104.0 100.5 103.0 100.5 济宁103.3 100.8 102.4 101.2 106.0 100.0 洛阳105.0 100.0 104.5 100.0 107.0 100.1 平顶山101.1 100.0 101.4 100.0 100.4 100.0 宜昌104.1 100.7 104.6 100.7 102.3 100.1 襄樊101.8 100.4 102.3 100.6 100.9 100.0 岳阳108.6 101.1 109.4 101.2 108.1 101.0 常德105.3 101.1 107.4 101.6 105.8 100.9 惠州102.0 100.9 102.1 100.5 103.2 102.6 湛江111.0 102.5 113.2 102.5 104.7 100.0 韶关100.2 100.1 100.3 100.1 100.4 100.1 桂林104.7 100.4 104.3 100.3 106.2 100.9 北海105.6 101.2 107.4 102.0 105.5 100.6 三亚107.4 104.6 107.2 105.1 108.1 103.3 泸州103.6 100.7 104.4 100.6 103.7 101.5 南充103.8 100.6 104.8 100.7 101.5 100.2 遵义106.0 100.7 106.0 100.7 107.8 100.0 大理106.2 100.5 106.6 100.3 105.9 101.0 注:同比以去年同月价格为100,环比以上月价格为100。

2010年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西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西湖区统计局(2011年3月6日)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契机,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3030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3011万元,增长1.8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4337万元,增长21.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85700万元,增长11.3%。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9年的5.5:57.3 37.2调整为4.9:61.0:34.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54562元,比上年增加5700元。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区调减棉花种植面积32019亩,并在径河、长青街完成稻田改种快生菜2000亩,在压减棉花种植的新沟镇街、东山办事处新发展钢架大棚1000亩,完成池塘清淤改造10000亩,低湖田改精养鱼池2000亩。

水产养殖面积69556亩,其中名特优主养、套养面积57000亩,比上年增长14%(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

全年落实耕牛处置补贴资金247万元,用于补贴农户购置农机具,全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使用额度925万元,补贴农机具4116台(套),农机新增动力8000千瓦。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7885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21506千瓦,同比增长3.9%,农田排灌动力36063千瓦,同比增长6.3%。

全区完成植树造林42.17万株,造林面积4750亩,新增育苗面积600亩。

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从业人员135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16.5%。

九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有答案(总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测试二次根式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______个. 2. 当x = 时,二次根式1+x 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3.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4.5. 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1______a -=.6. 已知三角形底边的边长是6cm,面积是12cm 2,则此边的高线长 .7.若()2240a c -+-=,则=+-c b a . 8. 计算:20102010)23()23(+-= 9. 已知2310x x -+=,则10.===,……,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1)n n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是.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 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2--xB .xC .22+xD .22-x 12. 下列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是2≥x 的是( )线 03A .2-xB .x+2C .x -2D .1x -213. 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①0b c +>②a b a c +>+③bc ac >④ab ac >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D.4个14. 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D.15. 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 .22)5.2()5.2(=-B .22)(a a =C .1122-=+-x x xD .3392-•+=-x x x16.设4a ,小数部分为b ,则1a b-的值为( )A.12-C.12+D. 17. 把mm 1-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 A .m B .m - C .m -- D .m -18.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4a ≥B.2a ≤C.24a ≤≤D.2a =或4a =4三、解答题(76分) 19. (12分)计算:(1) 21418122-+- (2) 2)352(-284)23()21(01--+-⨯-20. (8分)先化简,再求值:11212222--÷+++-+x x x x x x x ,其中23-=x .21. (8分)已知:3x 22x y --+-=,求:4y x )(+的值。

武汉市2010年开发区经济发展简析

武汉市2010年开发区经济发展简析

武汉市2010年开发区经济发展简析2010年,我市开发区抢抓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为武汉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开发区入驻企业迅速增加2010年,我市共有15个国家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我市开发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竞争力大大增强。

截止2010年末,开发区经国家和省级批准认定的规划面积260.29平方公里,比上年净增22.82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达到217.62平方公里,比上年净增67.34平方公里,已入区企业实际用地面积达161.54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62%。

开发区内共有企业33483家,比上年增加5223家。

其中,工业企业7123家,比上年增加1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1.6%。

高新技术企业527家,比上年增加69家。

第三产业企业23709家,比上年增加3146家。

开发区单位从业人员达91.43万人,比上年净增10.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8.5%。

二、开发区步入快速发展期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市各开发区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创意型、服务型、环保型现代服务业;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开发区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1、工业生产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2010年,开发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29.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4%;增长31.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5.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2%;增长20.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946.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7%,增长26.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一千亿元大关。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抢抓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和国内需求稳步增长的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可喜的高速增长局面。

(一)生产增速创多年新高,月度生产规模跨上新台阶。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3.56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增加值926.81亿元,增长30.2%,增速创近十年同期新高。

月度生产规模在站稳5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4、6月份分别为543.95亿元和574.35亿元,两破历史记录。

(二)大型企业发挥强劲支撑拉动作用,中小企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34户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8.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9%;产值增幅为5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净增产值524.53亿元,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61.3%。

同时,中小企业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778户,比年初增加240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14.92亿元,增长28%,同比提高17.9个百分点。

(三)开发区领先增长,青山区和远城区增势良好。

上半年,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完成产值1257.05亿元,增长45.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6.8个百分点。

其中,武汉开发区在汽车和家电企业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完成产值805.33亿元,增长60.9%。

东湖开发区继续受电子信息企业出力支撑,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

在钢铁、石化等产业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下,青山区完成产值595.12亿元,增长43.4%。

6个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产值648.55亿元,增长36.3%。

(四)经济效益保持强劲增长,增幅明显提高。

在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和同期基数较低的双重因素下,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大幅增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91.05亿元,增长59.3%,比一季度提高17.3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219.45亿元,增长53.7%,提高1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7.27亿元,增长127.5%,提高64.4个百分点。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武汉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10.03.09【实施日期】2010.03.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3月9日武汉市统计局)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多措并举,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国民经济快速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142.14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269.42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2:47.0:49.8,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

表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地方财政收入535.54亿元,增长42.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247.95亿元,增长12.5%;非税收入68.12亿元,增长19.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6%,其中,食品类上涨0.5%,非食品类下降1.1%;消费品类下降0.3%,服务项目类下降1.5%。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0%,其中,轻工业品下降2.9%,重工业品下降7.6%;生产资料下降8.0%,生活资料下降1.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8%。

表2: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末全市新增全民创业基地面积104万平方米。

创业培训人数11500人。

新增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59亿元。

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人数3.24万人,直接带动8.81万人就业。

2010年上半年武汉房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

2010年上半年武汉房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

2010年上半年武汉房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摘要: 2010年初发布的武汉《政府工作报告》,对武汉的城市发展定位有了崭新的阐释:“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中心城市”。

一、2010年上半年武汉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分析1、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初发布的武汉《政府工作报告》,对武汉的城市发展定位有了崭新的阐释:“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中心城市”;《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

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良好开局,呈现“增长强劲、调整加快、效益回升”的运行态势,一季度生产总值达1105亿元,同比增长15.9%。

1—5月份,武汉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1%。

图:2001-2010年1季度武汉GDP及其同比增长率图:2004-2010年前5月武汉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2、多重政策叠加遏制房价继续上涨从2009年年底开始的政策转向,到4 月17 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意味着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总体政策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从供应来看,房地产新政通过大幅增加土地供应量、调整供地结构和加强税收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加大房屋供应量;从需求来看,新政严格控制了投资性需求。

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不得低于五成,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1.1倍的政策,与09年多数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实际只需三成首付和7-8折的贷款利率优惠相比,贷款购房成本将提高50%以上; 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认房又认贷”的新二套房认定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家庭换房的能力;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贷款成本甚至不贷款,将使投资获利型购房的套利空间大大缩减。

2010年武汉市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蔡甸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05-25 来源: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在战胜特大洪涝灾害的同时,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继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201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 16.8%。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1.47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47.02亿元,增长15.9%。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5:61.2:28.3,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3.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3.4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0.1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628元。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3.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7.2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7.3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8.8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56人,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业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2万亩,产量15.06万吨,比上年减少12.9%;棉花种植面积3.81万亩,产量0.36万吨,比上年减少51.8%;油料种植面积9.18万亩,产量1.1万吨, 比上年减少15.4%。

蔬菜种植面积29.5万亩,产量52.24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莲藕种植面积5.7万亩,产量6.67万吨,比上年减少 8.1%。

全年牲猪出栏18.02万头,增长1.0%;禽蛋产量10642吨,增长8.4%;水产品产量5.53万吨,增长5.1%。

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38.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38.3万亩,在常用耕地面积中:水田21.0万亩,旱地17.3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占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79.0%。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5月23日武汉市统计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多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功能继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8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12.90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1:45.9:51.0,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5515.7614.7第一产业170.044.5第二产业2532.8217.8 工业2079.8220.5 建筑业453.005.9第三产业2812.90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942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2.9615.0批发和零售业550.3014.6住宿和餐饮业183.707.8金融业347.1213.0房地产业331.203.1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2010年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夏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夏区统计局2011年2月25日2010年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巩固、提高二个阶段,逐步朝健康方向转化,经济增长和提高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在连续二年全省县域经济名列第一位的前提下,今年可望获得“三连冠”的荣誉,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综合全区经济较快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全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

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9.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农林牧渔业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

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梁子湖大闸蟹、山坡光明茶、武昌鱼、法泗米等一大批农业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全年粮食产量28.54万吨,比上年下降2.3%。

油料4.06 万吨,比上年下降13.2%。

蔬菜112.36万吨,比上年下降10.6%。

生猪出栏87.8万头,增长8%。

家畜出笼1457.97万只,增长3.6%。

水产品产量7.83万吨,下降8.3%。

年末耕地面积53.47万亩。

农业机械总动力35.4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7万千瓦。

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4万千瓦。

武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下半年展望

武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下半年展望

武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下半年展望一、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承担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工业、投资、消费等均保持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强劲、调整加快、效益回升”的运行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预计,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460.28亿元,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52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191.12亿元,增长10.5%。

(二)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努力克服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市农业生产尽管遭受恶劣天气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利影响,但是农业总产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1-6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9.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

实现农业总产值10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其中:种植业产值53.47亿元,同比增长3.8%,畜牧业产值27.64亿元,同比增长1.6%,渔业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1.1%。

2、种植业生产有喜有忧,优化结构显著近年来,我市种植业在调整布局、优化品种、创新科技上狠下功夫。

种植业在保持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扩大高效农业品种种植,压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成效明显。

夏粮、夏油等比较效益较差的传统作物均呈“三减”态势,而蔬菜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保持增长。

夏粮、夏油呈现“三减”态势。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3.4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预计单产2745公斤/公顷,比上年下降5.0%,预计总产量9.15万吨,比上年减少6.1%。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年武汉统计年鉴一、综合(第一组)简要说明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1-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组)2-1 国内生产总值2-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2-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6 第三产业增加值2-7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2-8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2-9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1 分行业增加值2-12 三次产业贡献率2-13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2-15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以下第三组)2-19 居民消费支出Z2-20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2-23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8年)2-24 居民消费水平Z2-25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人口(第四组)3-1 人口数及构成3-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3-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第五组)简要说明4-1 就业基本情况4-2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7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人数4-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4-10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以下第六组)4-1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指数4-16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指数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1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4-22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4-2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平均工资4-24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4-25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组)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Z5-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Z5-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Z5-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Z5-26 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5-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Z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5-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5-3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Z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9年) Z 5-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Z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Z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Z5-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Z5-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Z5-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Z5-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Z5-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Z5-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Z5-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2009年)5-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Z5-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财政(第八组)简要说明7-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Z7-2 各项税收Z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Z7-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7-5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9年) Z7-6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9年)7-7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9年)7-8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价格指数(第九组)Z8-1 各种价格指数8-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8-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7 各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8-14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8-1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8-16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8-17 房地产价格指数Z8-18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人民生活(第十组)9-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9-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9-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9-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9-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9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9-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9-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9年) 9-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9年) 9-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9年)9-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2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35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9-36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9-3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城市概况(第十一组)简要说明10-1 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数(2008年)10-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2009年)10-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10-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 10-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0-6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9年)10-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9年)10-8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9年)10-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第十二组)简要说明19-6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19-7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19-8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19-9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19-10 黄金和外汇储备19-13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19-14 上市公司数量19-15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19-16 股票交易情况19-17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年底数)19-18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19-19 保险公司资产情况19-20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19-21 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其他社会活动(第十三组)22-36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22-39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22-40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1 社会保险基本情况22-42 各地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3 各地区失业保险情况(2009年)22-44 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2009年)22-45 各地区工伤保险情况(2009年)22-46 各地区生育保险情况(2009年)22-47 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9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09年12月)地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全国107.8 101.5 109.1 101.9 106.8 101.0 北京109.2 103.1 113.2 104.5 102.9 101.5 天津108.7 102.1 111.2 103.0 104.8 100.5 石家庄101.4 100.4 102.5 100.6 100.5 100.1 太原101.8 101.0 102.5 101.2 101.2 101.0 呼和浩特103.3 100.7 104.4 100.8 100.2 100.5 沈阳102.3 100.1 102.8 100.0 101.3 100.1 大连104.7 101.4 104.2 101.7 108.2 101.6 长春104.4 100.1 106.3 100.2 102.3 100.2 哈尔滨105.4 100.5 103.8 100.6 108.1 100.8 上海107.4 101.3 109.2 101.4 107.5 101.6 南京110.4 101.4 111.7 102.3 110.3 100.5 杭州111.5 101.6 111.4 101.8 113.9 101.2 宁波107.5 100.9 111.7 101.9 105.7 100.0 合肥102.8 100.5 103.4 100.7 100.7 100.0 福州101.9 100.7 103.1 101.4 100.9 100.1 厦门107.9 101.4 107.7 101.8 113.2 102.0 南昌104.9 100.9 105.1 101.5 106.2 101.1 济南104.6 101.3 105.0 101.2 104.8 101.7 青岛104.1 101.2 104.9 101.7 104.3 101.0 郑州103.6 100.7 103.5 100.8 104.8 100.6 武汉102.5 101.3 102.3 101.0 102.5 101.4 长沙107.2 100.8 107.9 100.7 106.8 101.1 广州108.7 100.7 119.9 101.6 101.4 100.2 深圳118.9 101.3 114.3 101.3 123.9 101.3 南宁104.6 101.0 105.8 101.0 103.8 101.1 海口109.9 102.8 113.4 103.3 105.5 102.3 重庆106.3 100.9 107.6 101.4 110.3 100.2 成都104.7 100.6 105.4 100.6 104.8 100.6贵阳106.8 100.8 106.7 100.8 107.3 101.3 昆明108.2 100.4 110.8 100.7 100.7 99.9 西安105.7 101.8 105.8 102.1 106.6 101.4 兰州105.2 100.8 104.9 100.9 107.6 100.4 西宁105.6 100.9 106.5 101.1 105.1 100.9 银川109.7 100.5 110.5 100.1 111.5 101.4 乌鲁木齐104.8 100.2 104.8 100.3 105.9 100.4 唐山98.2 100.2 98.0 100.1 98.2 100.6 秦皇岛104.0 100.4 103.9 100.3 104.4 100.5 包头102.7 100.9 103.9 101.1 101.2 100.0 丹东104.1 100.8 104.4 100.8 106.1 101.3 锦州104.2 100.0 107.4 99.9 101.7 100.0 吉林102.6 101.9 100.1 101.2 104.5 102.4 牡丹江105.2 100.5 106.8 100.6 102.6 100.2 无锡104.7 100.8 106.1 100.9 103.2 100.6 扬州104.9 101.0 105.0 100.8 102.6 100.9 徐州104.1 101.0 104.6 101.2 103.8 100.8 温州114.5 102.4 113.0 104.1 119.2 101.5 金华112.0 101.3 114.9 102.4 112.1 100.2 蚌埠106.4 102.3 108.4 103.1 105.0 101.3 安庆103.0 100.6 104.5 100.7 101.2 100.3 泉州101.6 100.8 102.3 101.1 100.2 100.3 九江102.2 100.6 102.0 100.2 103.5 101.3 赣州102.8 100.6 103.5 100.8 102.0 100.4 烟台103.1 100.5 104.0 100.5 103.0 100.5 济宁103.3 100.8 102.4 101.2 106.0 100.0 洛阳105.0 100.0 104.5 100.0 107.0 100.1 平顶山101.1 100.0 101.4 100.0 100.4 100.0 宜昌104.1 100.7 104.6 100.7 102.3 100.1 襄樊101.8 100.4 102.3 100.6 100.9 100.0 岳阳108.6 101.1 109.4 101.2 108.1 101.0 常德105.3 101.1 107.4 101.6 105.8 100.9 惠州102.0 100.9 102.1 100.5 103.2 102.6 湛江111.0 102.5 113.2 102.5 104.7 100.0 韶关100.2 100.1 100.3 100.1 100.4 100.1 桂林104.7 100.4 104.3 100.3 106.2 100.9 北海105.6 101.2 107.4 102.0 105.5 100.6 三亚107.4 104.6 107.2 105.1 108.1 103.3 泸州103.6 100.7 104.4 100.6 103.7 101.5 南充103.8 100.6 104.8 100.7 101.5 100.2 遵义106.0 100.7 106.0 100.7 107.8 100.0 大理106.2 100.5 106.6 100.3 105.9 101.0 注:同比以去年同月价格为100,环比以上月价格为100。

湖北省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5月10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六万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武汉市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我市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1]为978539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048091人[2]相比,十年共增加1737301人,增长21.59%。

平均每年增加17373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7%。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2932765户,家庭户人口为8161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7人减少0.3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033093人,占总人口的51.43%;女性为4752299人,占总人口的48.5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0下降为105.9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6506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3月7日武汉市统计局)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突出工业倍增计划,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9.5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05亿元,增长10.0%。

一、二、三产业比重3.8:48.3:47.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表1: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产品名称金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年生产总值8003.8211.4第一产业301.214.5第二产业3869.5613.2第三产业3833.0510.0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企业数18.82万户,本年新登记3.02户。

其中,私营企业数16.29万户,新登记2.86万户。

2010-江汉区统计公报

2010-江汉区统计公报

江汉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江汉区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江汉区统计局为了全面掌握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注1]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区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据国务院和省、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江汉区于2008年进行了第二次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

普查对象是在江汉地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注2]。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及全区九百多名普查人员近两年的共同努力,全区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

并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区的普查数据质量所进行的抽查,同时江汉区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13个街道及江汉经济开发区进行了普查数据质量抽查,总体上符合国家的质量控制要求,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要求,经江汉区政府批准,江汉区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江汉区统计局将向社会发布经济普查公报。

现将江汉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如下:基本情况一、单位基本情况2008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308个,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加4660个,增长82.5%;产业活动单位11114个,增加3891个,增长53.9%;个体经营户49254户,增长12.7%,其中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28136户,增加7155户,增长34.1%(详见表1)。

表1 单位数与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数2008年末,法人单位数占比前五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3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9%)、房地产业(8.5%)、制造业(7.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2%)。

2010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

2010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

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目录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二)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二,武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武汉市09年部分经济运行状况1,国民经济快速回升2,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3,工业和建筑业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5,房地产业6,国内贸易7,对外经济8,交通、邮电和旅游9,财政、金融和保险业(二)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展望三,武汉钢材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四,武汉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一)近来的一些房地产市场数据(二)市场特点(三)房地产市场未来分析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到2009年10月份,这些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表现得非常明显。

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当时还是比较低的,前两个季度增长7.1%,前三季度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当季已经上升为8.9%,回升的速度、稳定性、可持续性都在增强,实现了2009年GDP增长率8%的目标。

(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从一系列积极因素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和动力格局将总体上好于2009年。

首先,投资具有惯性作用,此外,四万亿元投资已有实际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惯性投资和既定的投资安排能保证2010年的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

此外,民间自主投资也在逐步跟进,外资也在逐步增长,2010年投资仍然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其次,从消费来看,我国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的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呈现刚性的特点,而且这个刚性水平正在提高,加之消费政策的稳定性,消费正处于升级阶段。

所以,2010年的另外一个动力源——消费也会保持一个平稳、较高的水平。

其三,2010年出口有望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改变2009年负增长的格局。

据有关人士估计大概为8%~10%,甚至有可能更高一些,当然这取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3-23 6:21:31 作者:匿名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多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功能继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8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12.90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1:45.9:51.0,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地方财政收入814.04亿元,增长52.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0.19亿元,增长23.4%。

其中,税收收入306.41亿元,增长23.6%;非税收入83.78亿元,增长2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

其中,食品类上涨4.8%,非食品类上涨2.1%;消费品类上涨3.4%,服务项目类上涨1.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

其中,轻工业品上涨0.9%,重工业品上涨6.9%;生产资料上涨6.6%,生活资料下降0.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8%。

表2: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全市企业总数17.56万户,比上年增加1.57万户。

其中,私营企业14.55万户。

个体工商户35.81万户。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170万人,增加9.05万人。

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75万人,增加4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8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0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6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11%。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种植业151.20亿元,增长2.8%;林业1.99亿元,增长25.4%;牧业73.94亿元,增长6.5%;渔业52.56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1.40亿元,增长2.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238.1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6千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15.33千公顷,减少9.09千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96.63千公顷,减少1.34千公顷。

蔬菜种植面积154.93千公顷,增加1.51千公顷。

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6.6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7千公顷。

年末畜禽养殖小区242个。

名特优新水产养殖面积71.33千公顷,增加2.00千公顷。

新建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8千公顷,增加1.33千公顷。

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个。

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61.7%,提高2.2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8家,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实现交易额20亿元。

全年粮食产量136.71万吨,比上年增长0.6%。

棉花2.01万吨,下降37.6%。

油料19.01万吨,下降0.2%。

蔬菜597.07万吨,增长2.4%。

生猪出栏261.94万头,增长5.3%。

家禽出笼5033.99万只,增长5.7%。

水产品产量43.41万吨,增长2.8%。

表3: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耕地面积207.07千公顷。

其中,当年土地流转面积17.82千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214.6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7.20万千瓦。

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1.00万千瓦,增加1.20万千瓦。

农业灌溉用水量10.7亿立方米,增加1.2亿立方米。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53%,提高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4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24.59亿元,增长28.4%。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493.30亿元,增长30.1%;重工业总产值4931.29亿元,增长27.9%。

表4: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重工业4931.29 27.9 全年中心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远城区1455.94亿元,增长30.4%;两大开发区2559.61亿元,增长31.2%。

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051.19亿元,增长24.0%;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508.42亿元,增长36.8%。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1家,比上年增加253家。

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由8家增加到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由42家增加到52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1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71.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6%。

其中,汽车产值1212.28亿元,增长43.7%,成为首个千亿产业。

表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大行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全年钢材产量154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1.9%。

生铁产量1579.10万吨,增长17.6%。

汽车产量66.93万辆,增长36.0%。

原油加工量498.23万吨,增长10.4%。

显示器1427.03万台,增长23.8%。

房间空调器729.32万台,增长41.8%。

卷烟262.95万箱,增长2.8%。

软饮料230.50万吨,增长6.8%。

发电量187.23亿千瓦小时,增长11.6%。

光缆971.43万芯千米,下降1.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02%,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531.24亿元,增长37.6%;实现利税总额863.27亿元,增长42.8%。

其中,利润总额349.87亿元,增长66.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5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建筑业产值2344.13亿元,增长19.2%。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34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51.45亿元,增长25.0%。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41亿元,比上年下降21.2%;第二产业投资876.14亿元,增长19.2%,其中,工业投资843.47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投资2760.90亿元,增长27.3%。

表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2015个,比上年增加9个。

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项目813个,增加110个。

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1966.29亿元,增长57.1%。

全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28个,增加31个;完成投资1274亿元,增长14.0%。

武钢三冷轧和三硅钢、东风本田、神龙二厂、富士康科技产业园、4.5代TFT、武石化扩能改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格力电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五、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595.33亿元,增长19.5%。

房屋施工面积5068.42万平方米,增长12.9%。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11.68万平方米,增长6.4%。

房屋新开工面积2626.27万平方米,增长59.1%。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931.53万平方米,增长54.8%。

房屋竣工面积919.40万平方米,下降2.7%。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33.48万平方米,下降11.0%。

表7:2010年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07.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16.20万平方米,下降10.2%;期房销售面积891.78万平方米,增长21.4%。

商品房销售额694.73亿元,增长19.9%。

其中,现房167.60亿元,下降4.1%;期房527.13亿元,增长30.3%。

在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面积1091.49万平方米,增长4.8%;住宅销售额606.01亿元,增长11.9%。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10.0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4.8%。

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13.62万平方米,增加55.8%。

六、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265.59亿元,增长2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57.61亿元,增长12.1%。

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756.47亿元,增长19.9%;穿的商品零售额344.34亿元,增长11.4%;用的商品零售额1422.39亿元,增长21.4%。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130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7%,提高3.8个百分点。

表8: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年末全市大中型综合超市142个,比上年增加12个。

便民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3296个,增加824个。

登记注册的商品交易市场58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24个。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四季美农贸城投入营运,武商摩尔城、宜家销品茂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七、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0.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6%。

其中,进口93.01亿美元,增长65.1%;出口87.54亿美元,增长50.3%。

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5.23亿美元,增长31.8%;加工贸易出口47.90亿美元,增长72.1%。

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39.55亿美元,增长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3.89亿美元,增长95.1%。

出口国别和地区数189个,增加3个。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引进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2个,增加4个。

累计批准三资企业5822家,增加150家。

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81家,增加5家。

表9:2010年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美元全年对外签定承包工程劳务合同总金额17.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3.4%。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1.27亿美元,增长96.6%。

在境外兴办企业30家,增加21家。

全年引进内资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引进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73个,增加16个。

累计登记驻汉办事机构342家,增加28家。

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驻汉办74家,增加9家。

引进国内500强企业总部、区域总部16家,增加4家。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2401.8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