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精神与方法专题讲座》
开学伊始,我是怀有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新校区。
这是因为在20多岁这个年纪的职业规划中,我是如此的迷茫,我毫不介意的可以说我对未来是有那么一丝恐惧。
我也对自己的茫然感到羞愧,毕竟上了这么多年的大学,你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改观,那就是对自己自身改造的失败,不说大学生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就针对我们自身而言,学习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我们只是连最基本的修身也没做到,怎能对未来有过多的奢望呢?
文章一部分讲述了关于毛泽东的研究方法。
其实根本的就是毛泽东传承了马克思的精髓而又严拓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即: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
其实科学方法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方法去认识一件事物,我们可以不会描述这种方法的概念,但我们要会在实际中会不知不觉的运用它,这已经可以达到我们的学习的目的。
就如老师所说的,一个对于自行车结构了如指掌的大师竟然不会骑自行车,而一个对自行车毫无概念的五岁小孩却可以驾轻就熟。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你对什么了解的更多就能彻底掌握,其实在此,实践和理论就是一种矛盾。
一种说法是只有实践才可以产生理论,可以理解为做一件重复的事百遍你会有新的体会,这就是量变引起了质变,那么他们认为实践应该排在理论前面。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有理论的原则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方向来进行实践,且如一些数学大师,他们在实践的基础几乎没有突破,可是一个新的想法概念却可以让其茅塞顿开,从而铲除了阻碍他实践下去的理论盲区。
所以他们的结果就是理论才是第一位的。
仔细一想,对此我们确实是
无可辩驳。
不过通过我们学习科学的辩证法我们知道,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好比鸡生蛋,蛋生鸡的类似问题吧,它也是辩证存在的。
理论和实践本身也是一种辩证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对此也会有新的感受,在迈入新学期阶段,我们做科研也是要秉持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研一阶段大部分时间是来打理论基础的,这是为了在研二阶段可以更好地来指导我们对于科研和工程的实践。
当然现在大学的性质已经开始变化,我们只要努力把握自己的航向就问心无愧了。
对于古代我们的伟大物理和数学家们,对其突出的贡献我很是崇敬,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有如此超前的思想。
任何物质都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的,但是思想却是用来理解的。
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家境不好,所以他常会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沉默寡言,总爱自己一个人发呆或者静静思考。
当然他的思想是外界无法理解的,对于他看了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后,思想上的震撼与蜕变,相比周围比起年龄大而有平庸的人,他是该说些什么呢,他也许只能说自己是个孤独患者吧。
他的成就来源于他的思想,而他的思想却又和他的早年经历密不可分。
爱因斯坦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年的艰苦而又丰富的经历造就了他后来的辉煌。
这也即是我们可以在象牙塔里尽情的享受读书的时光,可也不要忽略周围的风景,我们可以在学生阶段利用机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我们也许无法分辨出好与坏,可是在我们切身感受之后,我们才有资格发言吧。
说到这里,其实有个我认为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读研的学生对本科
工作的学生有些轻蔑的感觉。
不可否认在中国现阶段,读研已经成为了大趋势,不读研反而是非主流的。
以前在大学扩招之前,学校实行的精英教育,不会说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如今大学生就业每况愈下,这里有国家的规划在里边,也有社会的压力,所以最终学生的选择就是有的逃避了就业压力读研,有的确实想做学术。
不论如何,本科就业的这一批勇士还是很值得我们尊敬和效仿的。
对于现在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的说法我是很赞同的,毕竟无论从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不可否认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制约和束缚。
谈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就是一个“闭关锁国”政策才让近代的中国受到如此屈辱吧,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贸易是不可能的。
对外开放我们也需要讲科学的精神,不能盲目瞎来。
我们需要有开放的头脑,正如我们学生对待学习一般,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说服我们自己,不能怕自己与别人共享学习资源而怕别人超越自己。
开放既然是大家一起切磋,就需要有心理准备,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其实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之成大师者,都有虚怀若谷的性格。
他们有个习惯就是常把“不知道”这个词挂在嘴边,他们并不以此为耻,正是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秉性才可有如此成就。
不过当年其实我也常说不知道,只可惜的是,那是我真不知道哈,所以学知识,我可以让自己更多的知道,入门以后才有可能是不知道。
最近看过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其实当时奔着主演明星去看
的,不过之后的情节也让我对此电影久久不能忘怀,不能说是什么体会,只是有些感受罢了。
电影的主要故事其实关于新东方为背景的创业历程,其中一个企业的成长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尤其是在新世纪,光靠一个人的满腔热血和精湛技术再也很难在现代社会撑起一片天空。
而后在公司规模壮大之后又出现了为自己利益兄弟反目的一幕,这一点确实人之常情,可是一个公司既然想要做大做强,确实得有长远目光和科学的团队精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团结起来才可以实现更大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