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2009
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几个问题
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几个问题黄德宽【摘要】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formation,transcribing,time and place of buri-al of the excavated text,as well as text replication,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xts in researching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excavated text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and of different types exhibit different data value. Not all"excavated texts"are"simultane-ous data".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hould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of the excavated texts, in order to avoid falling into the"new material trap"in the use of excavated texts as the corpus.%出土文献形成、抄写、埋藏时代和地域以及文本流传转抄情况的确定,对汉语史研究语料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同时期和类型的出土文献其语料价值是有差异的,"出土文献"并非都相当于"同时资料".汉语史研究在运用出土文献作为语料时,要重视对出土文献的特点和属性的研究,以避免落入"新材料陷阱".【期刊名称】《语言科学》【年(卷),期】2018(017)003【总页数】9页(P235-243)【关键词】汉语史;出土文献;同时资料;语料地域性;语料价值【作者】黄德宽【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1 引言出土文献一般指考古新发现的各种文物上的文字资料,如甲骨文、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碑石文字、简帛文字等。
《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评介
《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评介作者:黄立鹤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9期摘要:孙朝奋的专著《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是国外汉语语法化研究的重要英语著作之一,该书为汉语语法历时研究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
本文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评介,并指出部分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语序变化语法化理论框架一、引言我国汉语语法化研究历史悠久、成果甚丰,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西方当代语法化理论后,汉语语法化研究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比之下,国外汉语语法化的研究则缺乏系统性,相关深入研究的文献也较少,且多拘泥于某一具体词汇或结构的演变过程,主要为西方语法化理论提供汉语实例。
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的专著《汉语史中语序变化与语法化》(Word-Oder Chang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被法国著名汉学家阿兰·贝罗贝称为“第一本关于汉语历史语法的英语著作”,是国外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二、评介本书系孙朝奋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作者一反语言学中共时、历时相分离的研究传统,以认知为基础,紧密围绕汉语历史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语序变化与语法化,综合分析前贤时哲的研究,为探究汉语语法历时变化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将汉语纳入语言演变研究的主流中。
同时,本研究运用大量汉语实例批驳了Li&Thompson(1974)关于汉语正从SVO语序演变为SOV语序的观点和Lightfoot(1984)认为部分语言演变属于由非语法因素触发的非连续过程的观点。
全书共分六章,下面简要介绍本书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语法化理论及汉语历史句法研究。
作者将汉语史大致分为上古汉语(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中古汉语(公元201年至1000年)、近代汉语(公元1001年至1900年)和现代汉语(公元1901年至今)四个时期,并选择最具各个时期语言特色的历史文献作为研究语料,包括《左传》《孟子》《世说新语》《敦煌变文》《祖唐集》《朱子语类》《朴通事谚解》和《老乞大谚解》等,同时考虑了汉语南北方言差异的因素。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汉语史:汉语史是对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历史变化。
2.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指从先秦到汉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3.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上古汉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变化。
4.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元代到清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变化,逐渐接近现代汉语。
5. 方言:方言是汉语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特征。
二、填空题1. 汉语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词汇史、语法史和文字史等方面。
答案:语音史2. 上古汉语的代表文献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其中《诗经》的语言被称为______。
答案:雅言3.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______音系。
答案:中古音4. 近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中,外来词大量涌入,如“沙发”、“巧克力”等,这是由于______的影响。
答案: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5. 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其中______方言区使用人数最多。
答案:北方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时期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A. 先秦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近现代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古汉语的特点?A. 语音上有四声的分化B. 词汇上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C. 语法上出现了双音节化的趋势D. 文字上开始使用楷书答案:D3. 下列哪个方言区的语音特点与其他六个方言区明显不同?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客家方言D. 粤方言答案:D4.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近代汉语中的新词?A. 马车B. 飞机C. 龙D. 蛇答案:B5. 下列哪种语言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A.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B. 广东话中的六声调C. 湖南话中的入声消失D. 四川话中的轻声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方面属于汉语史的研究内容?A. 语音史B. 词汇史C. 语法史D. 文字史E. 修辞史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了汉语史的发展?A. 社会变迁B. 文化交流C. 政治变革D. 经济发展E. 地理环境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化?A. 新词B. 外来词C. 古语词D. 方言词E. 行业术语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方言区属于汉语方言的七个大区?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粤方言D. 英语方言E. 法语方言答案:ABC5. 下列哪些现象反映了汉语语法的历时变化?A. 动词后缀的变化B. 句法结构的简化C. 量词的出现和变化D. 语气词的增加和变化E. 词序的变化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汉语史只研究古代汉语,不涉及现代汉语。
《汉语史》第三讲讲义
今音学
一、今音学的产生
• 今音学是指研究《切韵》系韵书的学科。 • 今音学产生的时代:孕育于魏晋,发轫于隋,兴
盛于唐宋。 • 今音学产生的原因: • 1、社会的要求需要研究音韵。 •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许多人皈依佛门以求解脱。
人们对佛经和梵文的研究更加深入。进而启发人 们研究汉语语音。 • 《隋书•经籍志》:“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 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 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别。” • 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 2、文学形式的发展需要研究音韵。
• 魏晋以来,特别是六朝,骈文、韵文蓬勃 发展,出现了一批韵书。最早出现的韵书 是三世纪魏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 韵集》。以后韵书大为发展。
• 3、识字读音需要研究音韵。
• 汉魏以后,汉字的形体由篆文、古文变成 隶书、楷书,使谐声字的声符标音作用渐 渐不太明确。
《广韵》简介
•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 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 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
• 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 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宋以前韵书集大成 者。
• 韵书的概念: • 韵书,是指把汉字按其韵的异同,分别部
居,分韵编排的书。
• 韵书的主要功用:
• 第一,分辨四声,划分韵部,确定读音, 以供诗文押韵之用。
• 第二,起审音正音作用。
•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语音系 统。
•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知道数以万计的汉字的 读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古代的韵书 。
成于隋,到初唐就被朝廷规定为标准韵书,即官 韵;宋朝扩充成《广韵》,其官韵地位更加强化; 元明清虽被“平水韵”取代,但平水韵也是在《 广韵》基础上改编而成。 • 第二,该音系综合了不同方言的语音内容和一部 分较古老的韵书的内容,包容范围广,分类细致 严密,该音系最适合作为研究古今音和方音的共 同参照系。 • 第三,从时间上说,《切韵》音系正处于汉语史 的中间环节。往上能够跟上古汉语联系,往下能 够跟近代汉语联系,无论是对于发现历史事实还 是解释音变规律来说,这个音系的重要性都是不 可替代的。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
3.语法。
(最稳定)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汉语史
对古汉语含系词“是”的判断句的产生及其来源的看法09中文一班赵婷婷2009221102110020对于“是”是在什么时候有了系词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发展成为系词,有很多学者对它做了研究,因此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下面就是我对各家的研究成果做的一个综述。
汉语史界,最先论及这两个问题的是王力先生和刘景农先生。
王力先生最初认为系词“是”始于魏晋,胜于南北朝,后采纳洪诚先生的看法在撰写《汉语史稿》时,将系词“是”的产生时代提到一世纪的西汉末、东汉初,是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来的。
刘先生也是赞成这种观点的。
但是在这之后,有的学者赞同王力先生的观点,但也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
一.系词“是”产生的时间关于系词“是”的产生时间,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战国末期就已经有了系词的作用;一种认为“是”到了先秦发展成为系词。
在《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是”的再探讨》中,毛玉玲从出土的文献资料证明和从词义的引申发展,肯定“是”在先秦已有判断词的含义了,认为判断词“是”是从形容词“是”中引申发展来的。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有记载: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是是苦彗,兵天下起,若再外归······句句句首“是是”连用,第一个“是”是近指代词,第二个“是”应看作判断词。
“是是”连用的表达方式在战国后期的竹简中也有例证:“人毋故,鬼攻之不已,是是烈鬼。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从词义的引申发展来看,也可以肯定“是”字在先秦时期已有判断词的含义了。
钟如雄在《<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中通过对《秦简》、《日书》中的“是是”连用的情况,也认为“是”在先秦就有系词的作用。
首先,指示代词“是”位于谓语前,在上古汉语里主要充当主语,其语法功能复指前面的主语,相当于“此”(这)。
《秦简》、《日书》中,出现了“是是”连用的情况,只可解释为前一个“是”为指示代词,后一个“是”则是判断词,如“人毋故,鬼攻之不已,是是刺鬼。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共36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汉语史-绪论》课件
2、中古汉语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 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 产生;舌上音产生;大量古入声字变为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 量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系词 “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 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将”和 “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近代汉语的作品,特别是元明清的文献,要注 意其中方言色彩的考察。
参考书
殷国光等 《汉语史纲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11。
王力 《汉语史稿》 商务印书馆 向喜 《简明汉语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5.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北京大学出
三、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步骤
1、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若干个历史层面(如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唐五代等)
2、在每个历史层面确定若干部具有代表性的 文献作为考察对象。
3、对各个层面语料中的研究对象(语法、词 汇等)进行分析归纳。
4、对归纳出的结果作历时的比较,追寻其历 史发展轨迹。
5、对语言现象的历史变化力图作出解释,探 讨原因,总结规律。
(6) 拿旧书侪卖脱伊。(上海话) (7)将条颈链卖咗佢,唔系有钱啰。(广州话) (8)汝爱将惹字写好其。(中山客家话)
二、汉语史研究语料简述 上古汉语: 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帛文献、诗经、尚书 诸子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记、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
汉书、论衡;太平经、修行本起经等东汉汉译 佛经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如何给汉语发展史分期,主要有两种看法,依 据两种标准。
汉语史(全套课件582P)
音韵研究方面;
训诂研究方面; 辞典编撰方面; 古文字研究方面。
《老子· 五十四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 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汉语史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和基本音韵术语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普通语音学知识复习 现代汉语语音的结构和系统
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经前)为上古期(三、四
世纪为过渡) 公元四到十二世纪(南宋前期)为中古时期(十二、 十三世纪为过渡) 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 1840—1919为过渡) 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第四节 汉语语音史的分期
2.吕叔湘先生的“二分法”
清初;3)现代汉语 清初之后至现在
第五节 汉语史研究简史
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到 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南北朝初期至 明末,是语音研究阶段;清初至今,是全 面发展阶段。
语义研究阶段
这一时期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
《方言》类、《释名》类等。东汉许慎的著名 著作《说文解字》也出于这一时期,但在性质 上与上述著作有所不同,它是后世汉字学的代 表著作,其影响历近两千年而不衰。
区分:
①发音部位, ②发音方法。
辅音(二)
音节(一)
汉语音节结构⑴:
音质 音高
结构:辅音 + 元音 + 辅音 + 声调
可以没有 必须有
例:
宾 批 因 衣
声母(一)
声母和韵母的位置:
音节:辅音 + 元音 + 辅音 + 声调
声母 韵母
《汉语史》第八讲讲义
03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分析
基本词汇积累与扩展方式
继承古汉语词汇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从古代汉语 中继承了大量基本词汇,这些词 汇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石。
吸收外来语
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汉语吸 收了大量外来语,如佛教词汇、 西方科技词汇等,丰富了汉语词 汇库。
创制新词
为满足社会发展和语言交际的需 要,人们创制了大量新词,如网 络流行语、科技新术语等。
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不同人物在小说戏曲中具有独特的语 言风格,体现其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潜台词与言外之意
小说戏曲中的语言常含有潜台词和言 外之意,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语言风格概述
简洁明快
01
古代汉语表达追求言简意赅,常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典雅庄重
02
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文采和修辞,语言风格典雅庄重,充满韵味。
地域特色
03
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存在差异,如楚辞的瑰丽奇
特、汉赋的铺陈华丽等。
经典诗词曲赋语言特点分析
05 方言差异与普通话推广问 题
方言形成原因及地域分布特点
方言形成原因
包括地理隔绝、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导致不同地区形成独特的语言习惯。
地域分布特点
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各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北方方言、吴方言、湘 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
普通话定义、标准及推广历程
普通话定义
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关系
方言保护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有利于维护地 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
汉语史(全套课件882P)
• 篆体
• 金文
• 2、什么叫历史 • 《说文》:历,过也,传也。 •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
• 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 移动。
• 历史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记 录。
• 3、什么是汉语史
• 汉语史就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 学。也就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 法系统、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 睢》)
•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诗·邶风·新台》)
• 戚施:驼背。
• 《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 施。” 毛传:“戚施,不能仰者。”
二、汉语史研究的依据
• 汉语史研究的主要依据汉语文献语言。
1、汉语发展的两个系统
• 汉语发展的两个系统:口语和书面语 •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 中古以后出现两种书面语:文言和古白话。 •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
汉语史
第一讲 绪论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 1.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 • 2.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7年; • 3.沈祥源、杨子仪主编,《应用音韵学》,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0年; • 4.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5.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其次,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给 后代的语音分析和研究语音发展规律带来了极大 的方便,同时也给拼音字母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 的启发,近代的注音字母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 都与三十六字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2、古音标注
• 古音研究成果分为音类和音值两个层次。 • 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主要功能是区
汉语史稿知识点整理
绪论及第二章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不是研究活的口头语言,而是研究书面语言、文献语言,所以又称为语文学。
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口语。
3、《尔雅》分为十九章,前三章为释诂、释言、释训。
4、历代学者们的汉语史研究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的阶段;②第二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语音研究的阶段;③第三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是全面发展的阶段(语音、词汇、语法)4、简答题:汉语史的分期:(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5、大题:汉语史各个时期的特点:上古时期的特点:(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3)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
中古时期的特点:(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处置式的产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形尾“了”、“着”的产生;(5)去声字的产生。
近代汉语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现代汉语的特点:(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6、填空:汉语的古今字体只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刀笔文字,其笔画粗细如一,不能为撇捺;第二类是毛笔文字,其笔画能为撇捺,粗细随意。
汉语史——精选推荐
汉语史《漢語史》講義講授⼈:胡继明要點提⽰:1、汉语史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2、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及研究⽅法3、研究汉语史的⽬的及意义4、研究汉语史过程中应注意的⼀些原则5、与汉语史研究相关的⼏个问题5.1汉语史的分期5.2汉语与汉族社会5.3汉语与汉字的发展绪论⼀、汉语史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1.学科性质王⼒:“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 (《汉语史稿》“绪论”)我們的認識:汉语史它实际上就是关于汉语变化发展规律历史的⼀门学科。
2.研究对象之⼀:了解汉语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探索这些变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从⽽揭⽰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之⼆: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词汇、语法的基本⾯貌及存在状况。
⼆、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及⽅法1、研究汉语史的依据1.1.历代保存下来的⽤语⾔记录的⽂献l)先秦古汉语时期(包括此前的殷商时代)A.甲⾻⼘辞孙诒让《契⽂举例》,《名原》;罗振⽟《殷虚贞⼘⽂字考》、《殷虚书契考释》;叶⽟森《殷虚书契前编集译》;商承祚《殷虚⽂字类编》;郭沫若《甲⾻⽂研究》、《⼘辞通纂》、《殷契粹编》等。
B.⾦⽂亦叫铜器铭⽂,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字。
关于⾦⽂的研究,我国古已有之。
宋代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录》等。
真正的⾦⽂研究则始于宋薛尚功《历代钟⿍彝器款识法贴》。
清代,⾦⽂的出⼟则⽐宋代多了⼗⼏倍以上,清·⾼宗敕编《西清古鉴》等书,促进了对⾦⽂的研究。
C.《诗经》和《楚辞》在古代留下来的书⾯⽂献中,⼤致可以分为散⽂和韵⽂两种。
《诗经》和《楚辞》,则为构拟上古语⾳提供了书⾯依据。
王⼒先⽣归纳的上古韵部,则正是据《诗经》、《楚辞》的⽤韵情况⽽总结概括出来29部和30部的。
D.先秦语⾔研究的其他⽂献材料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等;诸⼦散⽂如:《⽼⼦》《庄⼦》《孟⼦》《墨⼦》《荀⼦》《国语》《国策》等。
2)秦汉时期《吕⽒春秋》;《淮南⼦》;《史记》;《汉书》;《论衡》(王充);《汉乐府民歌》;⽂⼈五⾔诗及《古诗⼗九⾸》;秦汉简牍帛书、汉碑等。
汉语史参考书目
汉语xx参考书目xx:《汉语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1980。
xx辰夫:《汉语史通考》(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91。
《中国语历史文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xx:《简明汉语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xx:《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
xx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xx:《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xx:《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xx骋xx:《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
(日)志村良治著、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
xx:《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1988。
《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
xx:xxxx词汇xx,商务印书馆,2010。
xx: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工具书xx:《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
xx:《殷墟甲骨刻辞类纂》,1989。
华东师大编:《金文引得》(西周、春秋战国),广西教育出版社。
xx:《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7。
xx:战国xx典,中华书局,1998年。
xx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甲骨文字典》xx:《甲骨文字诂林》4册,中华书局,1996。
xx:《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74。
xx:《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5。
xx:《古字通假会典》,xx书社,1989。
xx:《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xx:《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有缩印本)xx:《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12册,索引1册)。
(有电子版)电子资料:xxxx资料库:http://.tw/~wenwu/search.htm(如果乱码,点“查看”——“编码”——“繁体中文big5”)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大语料库)xx简:http://.hk/xx吏民、走马楼xxhttp://.hk/《大正藏经》:http:《瀚典》:http://.tw/index.html语料阅读(xx)《大正新修大藏经》(《贤愚经》,北魏•慧觉等译,《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法显传校注》,晋•法显撰,章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经律异相》,梁•僧旻、宝唱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出三藏记集》,梁•释僧祐,中华书局,1995《高僧传》,梁•释慧皎撰,中华书局,1992《续高僧传》,唐•释道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世说新语校笺》,刘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洛阳伽蓝记校注》,北魏•杨衒之撰,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复校,民国杨守敬等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北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古小说钩沉》,鲁迅辑,《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抱朴子内篇校释》,晋•葛洪撰,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神仙传》,xx•xx,增订汉魏丛书本《西京杂记》,晋•葛洪,中华书局,1985《拾遗记》,晋•王嘉撰,梁•萧绮录,中华书局,1981《搜神记》,晋•干宝,中华书局,1979《华阳国志校注》,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金楼子》,梁•萧绎撰,《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周氏冥通记》,梁•陶弘景,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十三经二十四史(选部分,如《旧唐书》,唐•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中华书局校点本《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1997《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唐•(日)圆仁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全唐诗》(其中王绩、白居易、韩愈、卢仝等),中华书局,1960《全宋词》(其中黄庭坚、晁元礼、辛弃疾、曹组等),中华书局,1980《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刘坚、蒋绍愚主编,商务印书馆,1995《王梵志诗校注》,唐•王梵志撰,项楚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项楚注,中华书局,2000《祖堂集》,五代•释静、筠撰,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影印本《祖堂集》,五代•释静、筠撰,日本中文出版社,1972《二程集》,宋•程颢、程颐著,中华书局,1981《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1《五灯会元》,宋•普济著,中华书局,1984《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编,(其中“燕云奉使录”、“茆斋自叙”、“靖康城下奉使录”、“山西军前和议奉使录”、“邓洵武家传”、“绍兴甲寅通和录”、“采石战胜录”、“北记”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朱子语类辑略》,清•张伯行编,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主要期刊目录《xx语文》《语言研究》《语文研究》《xx研究》《xx语言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四川大学《汉语xx研究集刊》浙江大学《汉语史学报》(xx)《厯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漢學研究》《xx書目季刊》《漢學研究通訊》T'oung PaoHarvard Journal of Asientic Society Monumenta Serica(日)《xx語學》《xx語研究》《東方學報》《東方學》。
1汉语教学史(第一讲)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vs国际汉语教育/教学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 称《纲要》)中,也使用了“国际汉语教育”这一名 称。
“推进国际汉语教育。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培训、
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继续推动汉语相关水平测试向 海外拓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vs国际汉语教育/教学
西方人汉语学习史(张西平,2009:68-69): 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西方近代汉语学习史(明清两个朝代) 现代以来西方人汉语学习史(民国以来) 当代西方人汉语学习史(1949年以后) 称之为“汉语学习史”而不是“汉语教学史”,是因为“这 一时期从中方来说并未主动把对西方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件自觉 的事情去做”,相反,由于传教士怀着强烈的宗教使命来华,为 在中国站稳脚,对汉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所以用学习史较 为恰当。即便以后传教士内部有了专门学习汉语的学校和汉语教 材,大多数也是西方人编写的。虽然“也有不少中国文人教西方 人学习汉语,但总体上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尚未主动、自 觉和系统地展开。”
对外汉语教学vs对外汉语vs对外汉语教育学
1983年成立了全国学术性的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 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 正式诞生。 1984年6月,王力先生在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 刊五周年题词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对外汉语教学vs对外汉语vs对外汉语教育学
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外国留学生 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 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 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1993年,中共中央和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要 “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此后,在我国的学科目 录上,“对外汉语”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赵金铭, 2006)
汉语史参考书目
汉语xx 参考书目xx:《汉语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1980。
xx 辰夫:《汉语史通考》(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91。
《中国语历史文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xx:《简明汉语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xx:《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
xx 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
xx:《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xx:《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xx 骋xx:《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 年。
(日)志村良治著、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 年。
xx:《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1988。
《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
xx:xxxx词汇xx,商务印书馆,2010。
xx: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 2005.工具书xx:《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1989。
xx:《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1989。
华东师大编:《金文引得》(西周、春秋战国),广西教育出版社。
xx:《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7。
xx:战国xx典,中华书局,1998年。
xx 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甲骨文字典》xx:《甲骨文字诂林》 4 册,中华书局,1996。
xx:《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74。
xx:《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5。
xx:《古字通假会典》,xx 书社,1989。
xx:《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xx:《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有缩印本)xx:《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12 册,索引1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试题★(启用前绝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招生专业: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汉语史〕
(本试题共两部分,共计150分)
专业基础一(现代汉语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1.普通话
2.汉语拼音方案
二.填空(15分)
1.中国分____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
2.吴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粤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
3.汉语拼音有____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____个韵母,音节有____个。
*
4.学习辅音容易在____方面犯错,分别是____和____。
5.学习元音容易在____方面犯错,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6.z,zh,j的相同点是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7.shui(水)有____个音素,分别是____。
8.wu(五)有____个音素。
三.修改病句并说明理由(共20分,改错2分原因3分)
1.这件衣服有点便宜
2.迈克把故宫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