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古诗的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现代语言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背景及作者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望岳》和《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鉴赏古诗的意象和艺术特色:分析三首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的景象和气势。
-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对古诗节奏的把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有浩瀚的江海,有⽆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风景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三课《古诗词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渚”、“轼”2个⽣字,会写“德”、“鹊”等3个⽣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的美,并分析感悟景⾊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夜景⾊,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活画⾯,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

2.描写⽉⾊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 3.根据题⽬,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诗的每⼀⾏字数相同。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因为每⼀⾏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称为“长短句”。

(2)从题⽬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题⽬中已告诉我们这⾸词的词牌名是“西江⽉”。

⼆、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

是唐代⼀位不⽢隐居,却以隐居终⽼的诗⼈。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年(740),诗⼈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17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写景的古诗组合而成,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

《浪淘沙》(其一)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裏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起首两句,诗人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息。

诗人在后两句中写到了江南春景中的另外一面——数量众多、楼宇重重的佛寺,在烟雨蒙蒙之下,充满朦胧、迷离的美感,再加上“南朝”二字,增添了深邃厚重之感。

全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有意要把江南春的不同特色浓缩到这短短的四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家屋壁上的。

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前两句写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也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品位。

后两句写院外的景色,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用手护住了田野,两边的山峰则像是推门而来,这样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情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重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难点: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新课导入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要去学习三首描绘南北不同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诗歌。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3.背景介绍: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阅读鉴赏任务一:朗读课文,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说说古诗的大意。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①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②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④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边。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去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大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只剩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①净无苔,花木成畦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③将绿绕,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古诗大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3.《古诗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

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
3.介绍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4.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知道平仄怎样读吗?
导读:平就是第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请孩子们再自由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5.抽生读,再指导。师生合作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词。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提出朗读要求,好吗?请看屏幕: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3.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预设:有些字音读不准,要多读几遍。如“山”“枝”强调读翘舌音;“明”“清”“鸣”强调读后鼻音。句中的停顿要掌握好,重点指导朗读: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江南春》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江南春》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江南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并能背诵。

- 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春景。

- 学习诗人如何通过具体景物描绘春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悟古诗的意境。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春景。

-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江南春》的配乐朗诵、江南春景的图片等。

-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江南春》的朗读和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江南春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2. 提问: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景物?3. 引出课题:《江南春》。

二、新课讲解1.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江南春》,注意节奏、韵律和感情。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理解诗意-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 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春景。

- 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 感悟诗境-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江南春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 讨论: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景物?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品味语言-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 讨论:你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三、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

- 比较这些古诗在描绘春天景物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2.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师生评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18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重难点)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提醒“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

(1)重点指导读“曲”和“簸”,出示字义,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歌,思考: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的诗。

(黄河)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出示第1、2句诗)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结合注释,理解“九曲”“万里”“浪淘风簸”。

学生想象说话:我听到了________的声音,这真是一条_______的黄河啊!预设:震耳欲聋雄伟壮丽……(5)学生朗读诗的第1、2句,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第3、4句诗)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莺”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其一)》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ū)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着重辨形:“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朗读示例: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3.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难点:1.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2.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九曲黄河浩荡奔流,辽阔江南春景如画,田园山水中也蕴含着无穷乐趣。

山水永恒,美景无限。

你听,遥远的古代又响起了诗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吟唱……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节奏。

三、学习《浪淘沙》。

1.知诗人,解诗题。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了解。

全班汇报。

师相机指导。

学生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师相机补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学生汇报对诗题“浪淘沙”的认识。

出示: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浪淘沙》。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诗歌的整体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体会诗人逆流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 难点:通过诗歌语言,揣摩诗人的心境和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黄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 诗歌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黄河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揭示课题:《浪淘沙》,介绍作者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3. 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 解读诗题“浪淘沙”,引导学生理解“浪淘”和“沙”的含义。

2. 学习第1、2句,体会黄河的壮阔与美丽。

- 指名读,理解“九曲”、“万里沙”、“浪淘风簸”等词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画面。

- 提问:这两句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学习第3、4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志向。

- 全班齐读,理解“直上银河”、“牵牛织女”等词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 提问:诗人为什么要直上银河?他有什么愿望?4. 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悟诗情1.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的?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黄河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18 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18 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8)
《江南春》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现了诗人对江南
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湖阴先生屋壁上的。

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所居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
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9)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五、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0、51)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2)
(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一共包括三首写景的诗歌《浪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3.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板书
内容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啼( ) 郭( ) 酒( ) 瞻( )
谛( ) 廓( ) 洒( ) 檐( )
莺( ) 裁( ) 浇( ) 畦( )
莹( ) 栽( ) 绕( ) 蛙( )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组词。
淘( ) 簸( ) 涯( ) 莺( )
1、默写《浪淘沙》。
浪淘沙
【唐】
,。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答案】
1、淘气 颠簸 天涯 黄莺
2、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4.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板书: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景美人更美)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讲解句子的意思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2、默写《江南春》。
江南春
【唐】
,。
,。
3、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答案】
1、啼叫 谛听 城郭 轮廓 白酒 洒水 瞻望 屋檐 莺歌燕舞 晶莹 剪裁 栽树 浇水 围绕 菜畦 青蛙
2、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出示两个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