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柏岩是何茶——古茶书解读之十一

合集下载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一、绿茶的各品种产地西湖龙井:浙江省杭州市普龙茶:云南省文山州普龙村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碧螺春:江苏省苏州市武夷岩茶:福建省武夷山都匀毛尖:贵州省都匀市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黄山毛峰:安徽省黄山二祖禅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双井绿: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太平猴魁:安徽省黄山市庐山云雾茶:江西省九江市惠明茶: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午子仙毫:陕西省西乡县蒙顶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山径山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涌溪火青: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涌溪村鸠坑毛尖: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平水珠茶: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西山茶: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宝洪茶: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天山绿茶:福建省天山老竹大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饶白眉:江西省上饶县永川秀芽:重庆市永川区恩施玉露:湖北省恩施市麻姑茶: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古丈毛尖:湖南省武陵山区古丈县千岛玉叶:浙江省淳安县绿春玛玉茶:云南省红河市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敬亭绿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江山绿牡丹:仙霞岭北麓、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尤溪两侧山地苍山雪绿:云南省大理市苍山山麓仙人掌茶:湖北省当阳市安吉白片: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县雨花茶:江苏省南京市建德苞茶: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桂东玲珑茶:湖南省桂东县清泉镇江西狗牯脑茶: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竹叶青茶:四川省峨眉山石笕茶: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境内东白山麓桐庐天尊贡芽: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水仙茸勾茶: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双桥毛尖:湖北省大悟县的双桥清溪玉芽:浙江省淳安县仰天雪绿:河南省固始县仰天洼茶场顾渚紫茶: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英山云雾茶:湖北省英山县峨眉雪芽:峨眉山海拔800米至1200米处湄潭翠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兰馨雀舌: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马边云雾茶:四川省马边大风顶日照绿茶:山东省日照市曾侯银剑:湖北省随州市云峰山茶场汉家刘氏茶:湖北省谷城县南安石亭绿: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桃源村的莲花峰松萝茶: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黎平雀舌: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泉岗辉白:浙江省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雪水云绿:浙江省桐庐县眉茶:中国各产茶省均有眉茶生产,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为主。

白茶茶文化知识简介

白茶茶文化知识简介

白茶茶文化知识简介**白茶茶文化知识简介**白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

白茶的制作历史悠久,品质高尚,承载了许多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白茶的起源、制作工艺、品类以及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白茶的起源**白茶起源于中国福建省,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相传唐代杜牧在《茶谣》中就有“白茶新煮好,龙团飞白毫”之诗句,描绘了当时白茶的风采。

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期的白茶主要产自福建武夷山一带,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白茶逐渐演化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这也是白茶与其他茶类有着明显区别的关键因素。

白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采摘、萎凋、干燥等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是采摘。

白茶一般以芽头为主要原料,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

由于采用嫩叶和芽头,因此白茶的香气更为清新,口感更为嫩滑。

接下来是萎凋。

采摘后的茶叶会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自然萎凋,这个过程中茶叶逐渐失去水分,形成白茶特有的外表。

最后是干燥。

与绿茶等其他茶类不同,白茶的制作过程中并不进行揉捻和发酵,而是通过自然风干,确保茶叶的原始状态得以保留。

这也使得白茶具有清雅的口感和淡雅的香气。

**三、白茶的品类**白茶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可以分为多个品类。

其中,白毫银针、白牡丹、福鼎白茶等是较为著名的品类。

1. **白毫银针:** 以芽头为原料,制作工艺精湛。

茶汤清澈,滋味鲜爽,白毫银针的外形如银针般修长,故得名。

2. **白牡丹:** 以嫩叶和芽头为原料,制作工艺独特。

茶汤呈淡黄色,口感醇厚,白牡丹的外形犹如花朵般美丽,故得名。

3. **福鼎白茶:** 产自福建福鼎地区,以大白茶和小白茶为主要品类。

福鼎白茶制作精细,茶汤清澈,具有独特的花香和果香。

每一种品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白茶因其多样性而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四、白茶在茶文化中的地位**白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体现在多个方面。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古茶书解读之一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古茶书解读之一

翌 日 ,陈 焕 按 “ 姥 娘 娘 ” 太 在梦 中的指 点 ,翻 山越 岭 ,终 于 在
“ 雪 洞 ” 中 找 到 一 丛 茶 树 , 他 立 鸿
即用 随 身所 带 的锄 头 挖 出一 株 ,带
有一 株 据说 就 是 古 时的 哪 一株 老 白茶 树 。
回 家去 种 植 。 经 过 3 月 的精 心 管 个
“ 姥 娘 娘 ” 的 指 点 下 ,发 现 了 “ 鼎 大 白 茶 ” 。 福 鼎 民 间 还 流 传 着 另 一 太 福
版 本 的 “ 建 白茶 民 间 传说 ” 。说 的是 “ 姥娘 娘 ”本 身培 育 了 “ 鼎大 福 太 福
的温 饱 问题 ,深 感愧 对 双 亲 。有 一 年 ,春 节 过后 ,陈 焕 遂 吃 斋 3 , 天 携干 粮 上 太姥 山向 “ 姥 娘娘 ”祈 太
福 建 白 茶 因 采 鲜 叶 原 料 不 同 , 白 茶 分 为
历 史 . 化 文
福 鼎 竹 栏 头 村 有 一 孝 子 名 陈
焕 。 极 孝 顺 , 但 因 地 瘠 , 加 上 天 灾 ,虽 终 年 操 劳 , 还 无 法 解 决 一 家
上述 这 一 关于 “ 鼎 大 白茶 ”的 民 间传 说 ,是通 过 孝 子 陈焕 祈 梦 ,在 福
珍品。
事 》 中记 载 : “《永 嘉 图经 》 : ‘ 嘉 县 东 永
三 百 里 有 自茶 山。 ’ ” 《永 嘉 图经 》是 一 部
关 于 永 嘉 郡 的 地 理 著 作 , 今 已 失 传 。 永 嘉 县 是 由隋 代 初 年 设 置 的 ,位 于 浙 江 省 东 南 部 、 瓯 江 下 游 北 岸 ,楠 溪 纵 贯 。 笔 者 有 理 由说 ,
理 ,果然 生 机 盎然 ,用其 嫩 叶 所制

《罗岕茶记》白话文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罗岕茶记》白话文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罗岕茶记》白话文解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罗岕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茶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香气而闻名于世。

它起源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茶区——罗岕山,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罗岕茶制作精良,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和鲜明的品质特点,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着重介绍罗岕茶的起源和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其特点和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罗岕茶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茶叶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饮茶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还将探讨罗岕茶的传承和推广问题,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罗岕茶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罗岕茶的丰富内涵和特色,领略到其独特的品味和韵味。

同时,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罗岕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罗岕茶作为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起对罗岕茶的兴趣和关注,从而促进罗岕茶的发展和推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概述部分将介绍罗岕茶的背景和意义,简要说明罗岕茶在茶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节所在,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览。

-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为什么选择撰写《罗岕茶记》。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罗岕茶的起源和历史、罗岕茶的制作工艺。

- 罗岕茶的起源和历史部分将详细介绍罗岕茶的起源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探究罗岕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罗岕茶的制作工艺部分将详细介绍罗岕茶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包括从种植、采摘、加工到烘焙等环节,帮助读者了解罗岕茶的制作过程。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罗岕茶的特点和价值、罗岕茶的传承和推广。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种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它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均非纯种。

纯种铁观音茶树的特征为: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隆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

“红芽歪尾桃”为纯种铁观音茶树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

一年分四季采制。

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

其中以春茶最好。

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

夏茶暑茶品质较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

砂绿色,红点明显。

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四大特点。

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

滋味醇厚甘鲜,香锐而浓,“七泡有余香”,俗称“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饮,沿袭传统的“功夫茶”方式,陶制小壶冲泡,小杯品饮。

异香扑鼻,回甘隽永,极之享受。

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即以铁观音树种制成的乌龙茶。

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指以铁观音特点制法制成的乌龙茶,至于树种是否铁观音,是不相干的了。

2.武夷岩(优者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统称武夷岩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

福州,生闽方山——古茶书解读之三

福州,生闽方山——古茶书解读之三

谢 。 泉 州人 。礼 马祖 道 一 。顿 明心 要 ,上 中条 山行禅 发 。 名 播 四 域 , 为 一 代 名 僧 。 唐 ・ 宗 元 和 中 诏 居 雍 京 章 敬 宪
盛 。 ”可见 鼓 山 、方 山有 别 ,方 山不 是今 之鼓 山。鼓 山 也产 名 茶 ,但不 是方 山露 芽 ,而 是 “ 山半岩 茶 。 半 鼓
春 、龙焙 并列 的 福州 的柏 岩茶 就 是鼓 山 的半岩 茶 。鼓 山
半岩 茶 因茶好 ,早 就 作为 贡 品 ,明・ 亮工 《闽小 记 ・ 周 鼓 山茶 》还 载 : “ 国朝 每 岁进 贡 ,至杨 文敏 当国 。始奏 罢 之 。然近 来 官取 ,其 扰甚 于进 贡矣 。 ”
近 来 又 有人 认 为 , “ 失传 了 千年 的 贡茶 ‘ 山 露 方

淳 熙 《 山 志 》 引 《 场 山亭 记 》载 : “ 宪 宗 元和 间 三 球 唐
( 元 8 6—8 0 )。诏 方 山院僧 怀恽 麟 德 殿说 法 ,赐 公 0 2年
闯县 方山 之 阴”。 闽 方山究 竟在 福 州的什 么 地方 ? 《茶 经 》 中没 有 说 明。 并 且 也 没 有 交 代 方 山 所 产 的 是 什 么
芽 ’ 的故 乡 。就 在福 州长 乐航 城 镇泮 野村 。可 是 《长 乐县 地 名 志 》并 无记 载 “ 山 这一 自然 实体 或 村名 , 方
亦 即 长 乐 无 “ 山” 这 一 地 名 。 可 见 ,方 山 并 不 在 长 方
5D
历 史・ 文化

明 ・ 应 山 《闽都 记 》亦 载 : “ 之 阴 有 峰 ,逆 王 山
山在 州南 重江 之 外九 鼻 ,东 向正北 ,遥 望 突 兀端 方 ,直 下

茶说-明-屠隆

茶说-明-屠隆

序茶为清赏,其来尚矣,自陆羽著《茶经》,文字遂繁。

为谱为录,以及诗歌咏赞,云连霞举,奚啻五车。

眉山氏有言,穷一物之理,则可尽南山之竹,其斯之谓欤,黄子骧溟著《茶说》十章论。

国朝茶政,程幼舆搜补逸典,以艳其传。

斗雅试奇,各臻其选,文葩句丽,秀如春烟。

读之神爽,俨若吸风露而羽化清凉矣。

书成属予忝订,付之剞劂。

夫鸿渐之《经》也以唐,道辅之《品》也以宋,骧溟之《说》、幼舆之《补》也以明。

三代异治,茶政亦差,譬寅丑殊建,乌得无文。

噫,君子之立言也,寓事而论其理,后人法之,是谓不朽,岂可以一物而小之哉。

岁乙卯,天都逸叟胡之衍题于栖霞之试茶亭。

总论茶事之兴,始于唐而盛于宋。

读陆羽《茶经》及黄儒《品茶要录》,其中时代递迁,制各有异。

唐则熟碾细罗,宋为龙团金饼。

斗巧炫华,穷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不无为之穿凿矣。

若夫明兴,骚人词客,贤士大夫,莫不以此相为玄赏。

至于曰采造,曰烹点,较之唐宋大相径庭。

彼以繁难胜,此以简易胜,昔以蒸碾为工,今以炒制为工。

然其色之鲜白,味之隽永,无假于穿凿。

是其制不法唐宋之法,而法更精奇,有古人思虑所不到。

而今始精备茶事,至此即陆羽复起,视其巧制,啜其清英,未有不爽然为之舞蹈者。

故述国朝《茶说》十章,以补宋黄儒《茶录》之后。

一之产茶之所产,无处不有。

而品之高下,鸿渐载之甚详,然所详者为昔日之佳晶矣。

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芥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则又次之。

新安松萝者上,朗源沧溪次之,而黄山硒溪则又次之。

彼武夷、云雾、雁荡、灵山诸茗,悉为今时之佳品。

至金陵摄山所产,其品甚佳,仅仅数株,然不能多得。

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

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

其真虎丘,色犹玉露,而泛时香味若将放之橙花。

此茶之所以为美。

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

若泛时少顷而昏黑者,即为宣池伪品矣,试者不可不辨。

岩茶的知识点

岩茶的知识点

岩茶的知识点岩茶,也叫岩茶类、岩茶系等,是中国特有的茶叶种类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的岩石山石缝中。

在国内茶叶市场中,岩茶以“武夷岩茶”居多,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和优异的口感使得岩茶备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茶叶之一”。

一、什么是岩茶岩茶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然发酵制作而成的茶叶,其茶树生长在岩石缝中或石山之中,是一种野生茶。

岩茶和一般的茶叶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岩茶的营养成分比一般茶叶更高,而且其茶汤味道浓郁醇和,有着非常特殊的口感。

此外,岩茶的产量较少,每年的采摘期也只有十分有限的时间,这也使得其价格较高。

二、岩茶的品种及其特点岩茶有很多品种,主要分为大红袍、水金龙、铁观音、武夷山岩茶、武夷岩茶、武夷洞庭龙等。

1. 大红袍:大红袍属于岩茶系列,产于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武岩乡。

其外形紧结,条索挺直,叶色墨绿,具有独特的鲜花和柚子香气,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厚而浓。

2. 水金龙:水金龙茶属于岩茶系列,产于福建省南靖县,是典型的平阳岩茶。

茶叶滋味醇厚,浓郁而不苦涩,口感清新舒爽。

3. 铁观音:铁观音是福建省安溪县的一种名优茶。

其外形紧结,色泽砂绿。

具有兰花、应季杏香的花香,移花接木、茶香醇厚的诱人滋味,又有“典雅、清新、高雅、浓郁”的特点。

4. 武夷山岩茶:武夷山岩茶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出产的一种全发酵茶。

茶叶在市场上很有名气,质量上乘,是武夷山著名的传统商品。

5.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又叫武夷岩茗,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代表,属于乌龙茶类别,是具有浓香、甜味的香型乌龙茶。

其茶汤橙红,味道鲜甜,入口顺滑。

6. 武夷洞庭龙:武夷洞庭龙属于乌龙茶系列,是众多武夷山岩茶中一支特别优良的品种。

其颜色呈黄绿色,清香沁人,滋味鲜爽、滋润,回味甘甜,故有“冰美人王”的美誉。

三、岩茶的制作方法岩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摘,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清晨时分,采摘新鲜的茶叶。

详解武夷岩茶

详解武夷岩茶

详解武夷岩茶详解武夷岩茶『题记』乌龙茶中的明珠。

“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

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

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

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大红袍”最为名贵。

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

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介绍』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

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

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山坐以茶水的厚醇度决定主要的品质高低。

武夷岩茶的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粘有稠度),润滑,回甘显。

回味足(即岩韵初学者不易把握)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

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工夫”在茶外

“工夫”在茶外

“工夫”在茶外作者:杨巍来源:《茶道》2019年第05期许多到过福建的人,这里留给他们的印象,除了青山秀水碧海蓝天之外,最深刻的恐怕就是无处不在的茶香。

从地图上看,这个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福建,茶史源远流长,名优荼品类丰富,是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茉莉花茶的发源地。

茶,在福建人的生活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却不可或缺,尤其是工夫茶炽盛的闽南地区(指泉州、厦门、漳州及龙岩、三明部分地区),每天从一杯茶开始,又以一杯茶结束。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

与其说它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饮茶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它的沏泡与品饮,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简单而深刻。

“工夫”在茶外源于武夷,制茶见“工夫”“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同乃兄苏轼一样熟谙茶道的苏辙,对福建茶叶不仅推崇备至,而且对其品饮工夫乐此不疲。

这句诗,被许多介绍潮汕工夫茶的文章所引用。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此诗分明是咏闽茶,为何却被潮汕工夫茶奉为经典?清代徐珂《清稗类钞·工夫茶》云:“闽中盛行功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

”其实,不论是哪里的工夫茶,按照我们对它的理解,无外乎泡茶的学问和品茶的工夫。

然而,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

譬如,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

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日工夫茶。

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岩茶属于什么茶 岩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岩茶属于什么茶 岩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岩茶属于什么茶岩茶是红茶还是绿茶Overview1.岩茶概述2.岩茶品种详解3.岩茶品鉴艺术岩茶概述岩茶的定义与分类•乌龙茶的代表:岩茶作为乌龙茶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半发酵工艺和产地特征,成为乌龙茶类中的翘楚。

•半发酵茶的特性:岩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既保留了绿茶的清新,又带有红茶的醇厚。

•产地与“岩韵”品质:产自福建武夷山的岩茶,因其生长在岩石缝隙中,吸收了丰富的矿物质,形成了独有的“岩韵”品质,即岩骨花香。

岩茶的历史与文化•武夷山地理优势:武夷山独特的丹霞地貌,孕育了适宜岩茶生长的微气候,为岩茶的独特风味提供了自然基础。

•岩骨花香的内涵: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和“花香”著称,前者指其矿物质丰富的土壤赋予的坚实口感,后者则是指茶香中蕴含的花卉芬芳。

•岩茶的历史沿革:岩茶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种之一,其种植和制作技艺传承千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岩茶品种详解著名岩茶种类•大红袍: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岩韵著称,被誉为武夷岩茶的典范,其浓郁的焙火香气与岩石矿质味交织,形成难以复制的独特风味。

•白鸡冠:得名于其茶叶形态似鸡冠,是一种珍稀的岩茶,其叶色浅绿带银毫,汤色清澈明亮,口感鲜爽回甘。

•铁罗汉:采自险峻的悬崖峭壁,历经传统工艺精制,茶汤醇厚,香气高长,具有显著的岩骨花香特征。

岩茶品鉴艺术岩茶的冲泡技巧•选具与选水:选择适合的紫砂壶以保留岩茶的独特风味,搭配山泉水提升茶汤的纯净与回甘。

•投茶与注水:控制茶叶量与水温,采用适宜的注水方式,如高冲或低斟,以激发岩茶的香气与滋味。

•候茶与出汤:把握泡茶时间,适时出汤,确保每一泡茶都能展现出岩茶的最佳风味与层次感。

岩茶饮用注意事项•沥干茶汤:在品饮岩茶时,确保茶汤充分沥干,这有助于避免过度浸泡导致的苦涩,同时保留茶叶的最佳风味。

•冲泡间隔:科学的冲泡间隔对于岩茶尤为重要,适当的间隔可以确保每一泡茶汤的风味均匀,避免因连续冲泡而使茶汤过于浓烈或淡薄。

关于白茶的文化知识资料

关于白茶的文化知识资料

关于白茶的文化知识资料白茶是中国传统茶叶中的一种,以福建省为主要产区,是茶叶中的一种珍贵品种。

白茶的文化知识资料包括其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品种分类、功效与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关于白茶的起源与历史,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但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白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代。

当时,福建地区的人们开始采摘野生茶叶,在自然条件下晾晒,直至茶叶变白。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得白茶逐渐被视为珍品。

制作白茶的工艺是其独特之处。

白茶制作一般采用手工工艺,包括摘取、凋谢、杀青、晾干等多道工序,一系列步骤完整后使得白茶能够保持原产地的生态特点。

摘取白茶采用嫩黄、完整的茶芽,且农历清明时节的采摘更加珍贵。

白茶的特殊制作工艺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香气与营养成分。

根据不同的茶叶来源和制作工艺,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不同品种。

其中,白毫银针茶叶的茶芽长而瘦,色白似银,有着鲜嫩的花香和独特的清甜滋味;白牡丹茶叶叶片青绿微黄,叶背银白色,茶汤橙黄,具有鲜爽的花果香气和绵长的滋味;寿眉茶以其形状似眉毛而得名,其色泽黄绿,香气浓郁,味道醇厚。

白茶的特点和功效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白茶因其制作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保留了较多的茶叶内含物,包括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等。

白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抗氧化等功效,常饮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质量等。

除了功效和特点,白茶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茶被誉为“四大茶类之首”,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白茶在中国传统诗词、绘画和文化艺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白茶的品饮仪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表达方式,通常包括品茶、赏茶、谈论茶艺等环节。

总之,白茶作为中国传统茶叶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品种分类和功效与特点,并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茶因其保留了茶叶的原始香气和天然成分,一直被人们看做是高贵、典雅的代表。

品味白茶,也是品味中国茶文化的一种方式。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陆上富, 定居南京的福建茶商。陆家祖孙三代都种茶、贩茶 ,
世 代 痴 茶 爱 茶 。作 为 新 一 代 的茶 人 他 很 好 地 传 承 了 家 族 的生
好茶 . 以古筝,平添清凉意。福建人开的茶庄,喝茶也许只是载 佐 体 品鉴才是过程 “ 品 与 “ 的气氛恰恰让茶客欲罢不能… ・ 鉴” ・
说起大红袍的制法 . 最早也由天心寺传 出的。 每年春天采茶后,
僧 人 们就 在 庙 内 自己炒 茶 、 茶 . 干 年来 也 有 了 自己独 有 的 天 制 若
大红袍 的传说 , 多人认为只有这崖壁上的大红袍才是正 宗的. 很
民 间称 之 为 A 货 .除 此 ,都 是 B货 。
心禅茶 .直到现在依然可以在寺内的永 乐茶 坊看到这一景 象.
吐 着簇簇嫩芽 .在 阳光下 闪着紫红色的光泽 .煞是 可爱。老方 丈说 ,去年你犯风寒 ,就 是用这种 茶叶泡茶治好 的。每逢春天
茶 树 发 芽 我 们 就 呜鼓 召 集群 猴 .穿上 红 衣 裤 .爬 上 绝 壁 采 茶 . 炒 制 后 收 藏 .可 以治 百 病 。 状 元 听 后 要 采 制 一 盒 进 贡 皇 上 。 次
文化产 业 2 1 0 0 0/ 8
古风遗韵
I 文字 一刘阳
石石 茶 , 有 非岩不茶
L上 j LLJ _




提起 闽商.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如晋商 、徽商那样有名 , 但其 实瓷器和茶叶是随着闽商东渡西传的.他们被称为最具冒险精神
的行 商 。
意—— 陆家在武夷山和安溪的千亩生态茶园培育着上好的大红袍 和铁观 音 机缘使然来 到江 南.开了茶庄.并致 力于宣传博大精 深 的中国茶文化 。他说, 武夷岩茶是六大茶类中最深奥的茶 茶 是最好的生意 亦是有文化的生意。

黄儒十说建安茶——古茶书解读之八

黄儒十说建安茶——古茶书解读之八
矣, 或非其时 ,犹不 善也 , 况非其宾乎 ?”大意是说 :建
味, 那就是没有蒸熟 的毛病 。 只有真正蒸熟 了之后 , 味道
安 的茶叶 ,散见在天下其 它地方 的不少 ,而得 到精 品的 才会显得甘香 。 不会 多 ,即使有 的得到 了却无法辨认 ,能够辨认 的或不 善 于烹试 , 或者 时间不 当 , 也不是很好 , 何况是不如它 的。 五说 “ 过熟” 。茶 叶开始蒸 , 应以观察气为把握 火候 的标准 。 的时候不可不谨慎 。 看 试的时候颜色很黄而且有
减, 色味难辨 。 如黄儒 在 《 正 品茶要录 ・ 后论 》中所指 出
的:“ 建安之茶 , 天下者不 为也 , 散 而得建安之精品不多 ,
再研细 。 如果没有蒸熟的话 ,即使就是精芽 , 所损失的也
盖有得 之者亦不能辨 ,能辨矣 ,或不善于烹试 ,善烹试 很多 。试 的时候色青 而且 容易沉淀 ,味道带有桃仁 的气
的缺点 , 包括 “ 采造 过时” 、“白合盗 叶” 人 杂” 蒸 脚微红 。 、“ 、“ 不熟 ” 、“过熟 ” 焦釜 ” 黄” 渍膏 ” 伤焙 ” 、“ 、“ 、“ 、“ 二说 “ 白合 盗叶” 。白合 盗叶 ,简称 “ 白合” 抱娘 、“
及 “ 辨壑源沙溪” 。黄儒土生土长于福建武夷 山, 办理过 茶 ” 。茶树 梢上萌发的对 生两叶抱一小芽的芽叶。常在早
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 60 0 米至 90 0 米高山处 , 是福建乌
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 品。
佛手茶 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 ( 以春芽颜 展 ,叶形酷似佛 手柑 ,加工成 的茶 叶散 发出佛 手柑的香 色区分 ) ,以红芽为佳 。鲜叶大的如掌 ,椭 圆形 ,叶 肉肥 厚。 其成 品茶条索 紧结肥壮 , 曲, 卷 色泽砂绿乌润 , 香浓

武夷岩茶的传说

武夷岩茶的传说

武夷岩茶的传说⼤红袍(中国⼗⼤名茶之⼀)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

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

⼤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庙⽼⽅丈看见,泡了⼀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

⼀个春⽇,状元来到武夷⼭谢恩,在⽼⽅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的光泽,煞是可爱。

⽼⽅丈说,去年你犯⿎胀病,就是⽤这种茶叶泡茶治好。

很早以前,每逢春⽇茶树发芽时,就鸣⿎召集群猴,穿上红⾐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

状元听了要求采制⼀盒进贡皇上。

第⼆天,庙内烧⾹点烛、击⿎鸣钟,召来⼤⼩和尚,向九龙窠进发。

众⼈来到茶树下焚⾹礼拜,齐声⾼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制作,装⼊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胀,卧床不起。

状元⽴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喜,将⼀件⼤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去武夷⼭封赏。

⼀路上礼炮轰响,⽕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樵夫爬上半⼭腰,将皇上赐的⼤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皇恩。

说也奇怪,等掀开⼤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说这是⼤红袍染红的。

后来,⼈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红袍”了。

有⼈还在⽯壁上刻了“⼤红袍”三个⼤字。

从此⼤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铁罗汉:武夷传统五⼤珍贵茗枞之⼀。

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并》(1886年)载:“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叶长。

”原产福建省武夷⼭市慧苑岩之内⿁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狭长地带的⼩溪涧旁(⽵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

其成名较早,为武夷”名枞”中历史最悠久的名茶。

福建省武夷⼭有⼀种品质极为优异的名种茶树叫'不知春'。

为什么叫不知春呢?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平⽣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茶。

科普岩茶知识点总结大全

科普岩茶知识点总结大全

科普岩茶知识点总结大全岩茶起源于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特别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此武夷岩茶是最为著名的岩茶之一。

下面将从岩茶的起源、品种、制作工艺、功效与禁忌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岩茶的知识点。

一、岩茶的起源岩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南宋时期,当时的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隙中,因此被摘取下来的茶叶也带着浓厚的岩石气息。

而据说,公元20世纪初,一个夫妇发现了一块被岩石掩盖的茶叶,他们将其拿回家进行泡制,发现这种茶的香气独特,因而被称为“岩茶”。

二、岩茶的品种岩茶主要有武夷岩茶、水仙岩茶、铁观音岩茶等几种主要品种。

其中,武夷岩茶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它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因生长于岩石缝隙之中,所以带有浓厚的矿物质气息。

水仙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的水井岩,它所产茶叶无论是外形还是品质都远不及武夷岩茶和铁观音岩茶。

而铁观音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它具有独特的岩石气息,口感醇厚香气持久,深受茶客喜爱。

三、岩茶的制作工艺岩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瓜子、拼片、顶制、包抄、干燥等多道工序。

首先,新鲜的茶叶经过摊晒后进行瓜片,即将茶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

接着,选择好的茶叶进行拼片,将拼好的茶叶用布袋装好,用手将布袋打成薄薄的饼型。

再经过数小时的压制,将饼放入石臼(称为顶制)。

接着,用纸包好饼,上锅蒸熟,再等其热至40℃左右时,再把纸包好、包抄的茶饼放置阴凉处进行保藏。

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茶饼逐渐发酵成型,日渐成熟,此时的茶饼已被焙制成熟,可以品饮了。

四、岩茶的功效岩茶具有许多功效,首先,它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预防感冒和滋补健体有很好的作用。

再者,常饮用岩茶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另外,它还有利尿去湿、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

五、岩茶的禁忌尽管岩茶有着诸多的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首先,不宜喝过多,一般每天1~2两即可;其次,孕妇及患有贫血、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等疾病的人不宜饮用;另外,多喝茶可能导致钙质流失,因而易产生贫血。

宋徽宗所说的白茶——古茶书解读之二

宋徽宗所说的白茶——古茶书解读之二

宋徽宗所说的白茶——古茶书解读之二
林更生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10(032)007
【摘要】@@ 宋·赵佶<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古茶书.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2800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
20目.而对"白茶"特设一目,可见白茶的重要性.
【总页数】1页(P58)
【作者】林更生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陆羽所说的煮茶——古茶书解读之廿六 [J], 林更生
2.《大观茶论》说些啥——古茶书解读之廿五 [J], 林更生
3.风炉何样——古茶书解读之十九 [J], 林更生
4.用山水上含义深——古茶书解读之十九 [J], 林更生
5.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古茶书解读之一 [J], 林更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茶文化知识

岩茶文化知识

岩茶文化知识岩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有个性和味道。

岩茶一般生长在武夷山那种险峻又奇特的环境,所以叫“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种植方面呢,也是讲究得很,茶农们遵循古老智慧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岩石缝隙间种出独一无二的茶树品种,像什么大红袍、肉桂、水仙等等,都是岩茶家族里的明星成员。

下面,让我为您详细介绍岩茶文化:1. 茶源与产地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在岩石缝隙或岩壑周边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茶叶。

最具代表性的岩茶产区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这里的茶树扎根在丹霞地貌的特殊土壤中,受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赋予了岩茶独特的品质。

2. 种类与特点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又称乌龙茶,种类繁多,包括著名的“大红袍”、“肉桂”、“水仙”、“白鸡冠”等。

岩茶以其“岩骨花香”闻名,即茶汤带有独特的岩石气息,香气馥郁持久,有花香、果香、蜜香等多种香味类型,滋味醇厚甘爽,喉韵悠长。

3. 制作工艺岩茶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包括采摘、萎凋、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精准把控。

特别是烘焙过程,采用传统的炭火烘焙技艺,使得茶叶的内含物质转化得恰到好处,造就岩茶独特的“岩韵”。

4. 泡茶艺术岩茶的冲泡艺术同样丰富多彩,注重水温、器皿的选择及冲泡手法。

醒茶这一环节尤为关键,通过预热茶具和适当放置茶叶接触空气,唤醒茶叶内部的香气。

冲泡时,每一道茶的浸泡时间都有严格控制,随着泡次递增逐渐调整,以充分展现岩茶的层次变化。

5. 文化哲理岩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哲理,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修身养性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品饮岩茶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心境的宁静与和谐,体验茶带来的恬淡与沉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平衡和谐的精神境界。

6.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史上多次被选为皇家贡品。

岩茶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茶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十八世纪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十八世纪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十八世纪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作者:肖坤冰
来源:《茶道》2018年第08期
十八世纪由中国福建远销海外的武夷茶的英文名为Bohea,但在英语世界里,它明显是个外来词。即使是在18世纪进口和消费中国茶叶最多的英国,很多英国人至今也并不知道Bohea到底指的是什么。Bohea一般解释为闽南语“武夷”的发音的音译。因为那时中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大多为红茶,因此一般翻译为武夷红茶。然而笔者通过将英文文献中对Bohea的描述结合中国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史进行分析,佐以武夷山当地茶农的口述和实地田野考察,发现要弄明白17-19世纪中国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远非一句“红茶”那么简单。
Bohea为“武夷”的音译是清楚明白的,然而结合中国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武夷山当地的制茶史,Bohea在某一个时期具体指的是乌龙茶、红茶还是华茶的统称却是值得推敲的—这就好比一个“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现在人们如果看到17至19世纪的一些关于茶叶贸易的资料、广告或者招贴画,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VOC)与英国东印度公司(BEIC)的一些进货清单,或是敦伦一些茶叶广告中频繁出现的Bohea一词,大概都会疑惑当时如此受到欧洲人欢迎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当然,一般对华茶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的红茶无疑,谁都知道英国人最喜欢喝红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红茶进入英国前,英国人最开始向中国进口的其实是绿茶。苏格兰医师Thomas Short曾记载到“Bohea到达欧洲以后,逐渐将绿茶取而代之。”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解释Bohea为中国福建武夷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lack Tea),以后用于较次的中国红茶,现在用于含梗的粗老爪哇(Java Tea),在十八世纪,此名也用于茶叶饮料。可见,Bohea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空转换也随之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文锡 , 字平琏 , 五代十 国高 阳 ( 今河南高阳 ) , 人
赋诗 曰 “ 雨后新茶及早收 , 山泉石 鼎 出 自书香 门第 , 家学渊源 , 四岁便得 中进士 , 十 仕途上更 鼓 山茶 的上乘质地 , ”在这一点 是平 步青 云 , 后任后蜀翰林学士 , 升为 内枢密使 , 加为文 试瓷瓯 。谁知男崩峰头产 ,胜却天池与虎丘。 周亮工认为鼓山 “ 半岩茶 , 色香风味 , 当为闽中第一 , 思殿大学 士 , 拜为 司徒 。 其后被贬为茂州司马。 后蜀 向后 上 , ”而邓原岳认为鼓 山峰头之茶为优 。但 唐投降 , 毛文锡随后蜀皇帝王衍 一起人后唐 , 与欧 阳炯等 不让虎丘龙井也。 周亮工在 《 闽小记 ・ 鼓 人 以词章任职 于内庭 。 著有 《 蜀纪事 》 前 二卷 , 茶谱 》 《 一 他们一致认为鼓 山之茶优于龙井 。
家。
. 其二 、丰富了文学创作 中的茶禅境界 。茶禅走进文 2 2 茶禅 的叛逆 精神 。
学 艺术各个领域 ,产生 了大量 的茶禅诗词歌 舞 、书画 曲 文 ,留下不少旷世佳作 。
其三 、茶禅天地造就 了历代 以来大批 文人 墨客。
中国禅宗的基 本命题是 “ 人人皆可成佛” 禅门从这 , 种强调 自性成佛 、 自尊 自立 的精神出发 , 以致敢于离经叛 道 , 呵佛骂祖” 一扫儒学沉闷迂腐 之气 , “ , 给当时文人学 者 以强烈刺激 ,大大促发了他们 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之 ,
还不够供给官府 , 以普通老 所 研究表明 , 福州的柏岩茶又称 “ 山茶” “ 鼓 、 伯岩茶” 按照 当时鼓山茶 一年所产 , ,
就是著名 的福州鼓 山 “ 半岩茶” 。柏岩茶 的 “ b ”字和 百姓是喝不到的。 柏 o
半岩茶 的 “ bn 半 a ”字 ,其声母相 同,声音相 近 ;再 说 ,
世懋 ( 56~18 年 ) 13 5 8 ,字敬美 ,江苏太仓人 ,明 ・ 嘉靖
以媲美 的 。
曾任太常少卿等职 , 与兄王世 贞同为明代 文学 《 州府志 》 , 福 载 福州所属各县也无不产茶 ,只是 以 年 问进± ,
方山茶和鼓山茶最 为著名 。 于方 山茶 , 关 作者 已在《 州 , 福
2 1 茶禅境界 有助于人性情 的陶冶和人格 的锤炼 。 .
“ 茶禅一味” 中所追求 的 “ 、 、 、 、 、 ……” 中国有 了茶禅文化 , 和 敬 廉 清 怡 静 有了 “ 茶禅一味 ” 这团心灵 智慧之光 , 等 高远 境界 ,对塑造人 才精英 的伟大人格具 有不可忽略 上千年的 中国文明史 ,便增 添里怪岩环立 ,洞涧嶙 峋 ,岩洞高广数
丈 ,洞内有大量的石刻。洞侧有 “ 将军石” 喝 、“ 水岩 ”等。宋代以来 ,朱熹 、蔡襄等在灵 源洞崖 壁周 围留下题刻 , 使这一带成为福建省著名的历 史 碑林 ,也是 自古 以来文 人墨 客的游览会 聚之
所。
鼓 山半岩茶 条索细短 ,汤色洁亮而 浅翠米
卷 ,多首词 章。
山茶 》中说得更 明确 ,他说 :“ 国朝每岁进贡 ,至杨文敏
”周亮 《 茶谱通考 》 把福州的柏 岩茶与建州的北苑先春 、 龙 当国,始 奏罢之 ,然近来官取 ,其扰胜于进贡矣。 焙并列 ,说 明福 州的柏 岩茶在古代 已是名茶 了。 工河南人 ,在福州做官多年 ,他说此话 ,并非偏激之词 。
山茶要 比 方山露芽茶好。 清人郭柏苍《 闽产录异》
载:“ 山半岩茶 , 鼓 色香 味当为 闽中第一。 不让虎 丘龙井也。前者每两仅十钱 ,其价甚廉 。 ”可见鼓 山茶 曾 鼓 山茶文化遗存很 丰富 , 就说古茶 园遗址 。 在鼓山管理处
为 闽茶第一 。 办公楼松涛楼右侧 , 有一条下 山的古 道 , 石径两边是 茂密
建 州之北 苑先春 、龙焙 ,福 州之柏岩 。 ”说明福州柏 岩是 就超过杭州虎丘龙井茶 ,只是鼓山名声不及虎丘大而已。

种好茶 ,它产于福州 的什么地方?
清・ 周亮工就这样认 为 , 他在 《 l ̄・ 闽/i 闽茶曲 》 , 中说道:
“ 闽茶实不让吴越 , 但烘焙不得法耳。 还有邓原岳也知道 ”
据 《 鼓山志 》 ,鼓 山茶 叶历史上 种于灵源洞后 “ 茶
,由茶农培育 ,虽 “ 产不甚 多而味清冽 ,王敬美督学 据《 闽侯县志 》 记载 , 鼓山半岩茶 “ 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 园”


不让 虎丘 、龙井 ” ,这 和建州 的北苑先春 、龙焙是 可 在闽 ,评鼓山茶为全闽第一 ,武夷 、清源不及也 ” 王 。按
历 史 . 化 文
福州柏岩是何茶一 古 解 之十 茶书 读 一
林更生 林 心放
毛文锡 《 茶谱 》载 :“ 福州柏 岩极佳 。 ”民国出版 的 闽之方 山——古茶 书解读 之三 》中述及 ,本文专谈鼓 山 《 闽侯县志 》( 90年 ) 13 也载 :“ …… 《 茶 茶谱 通考 》云 : 茶。福州鼓 山之茶素有 “ 闽中第一”之说 ,论其风味 ,早
的影响 。
2 l 年第 5 5 O 1 期 5
学术 专业 人文 茶趣
据《 榕阴新检 》所述 , 时 , 古 几户居民在鼓
山灵源 洞后面 开辟 了一处 小茶 园 ,茶 叶产量不
多 ,但味道甘冽。因灵 源洞在鼓 山半山腰 ,因此 称此 茶为福州鼓 山 “ 半岩茶 ” 灵 源洞在鼓 山涌泉 。
游人稀少。 沿着古道一直往 下走 , 来到一座清寂的 据史料记载 , 早在唐代 , 山茶同 “ 山露芽” “ 鼓 方 、 武 树林 , 据说这里是 以前和 尚们养老的地方 。 沿舍利院前 夷茶 ”被誉 为名茶 ,列为贡茶 。唐代茶圣陆羽 的 《 茶经 》 舍利 院。 这里海拔 4 0 0 多米 , 是鼓 山半山 叙述茶 叶产 区时称:“ 岭南生福州 、 建州。 说 明福州早 已 ” 面的古道走到一个岔 口,
黄 ,鲜爽甘醇 ,以龙头泉水冲沏倍觉素雅 ,别具 清淡 的禅 味 ,一向由寺庙馈 赠施 主 ,接待游客 。 明・ 谢肇涮 品尝后都 以诗文描述肯定。 半岩茶 ,又称 “ 岩茶 ” 或 “ 柏 , 伯岩茶” ,其
味好 、量少 、价廉是在明朝便有定论 的,明、清
两世对半岩茶 的评价都很 高 , 至有人认为 ,鼓 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