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视频分析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和意义。

知道什么是惯性,并会正确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处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

在前面已经讲了直线运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静力学《相互作用》,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直线运动的思想和方法,能初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决平衡态的有关问题,而对于直线运动中的匀变速运动则在第三章中没有提到,那么,就为我们学习第四章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埋好了伏笔。

而牛顿运动定律恰恰是联系物体运动和受力的桥梁。

而这其中,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它是我们学习动力学的开门砖,是研究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一个窗口,在整个第四章中起到开启的作用。

可是,在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牛顿第一定律,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虽然内容表述和高中表述的不太一样,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简单的从受力的角度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但是,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以及内容的真正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不很清楚,这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科精神,培养学生质疑、猜想、分析、总结的习惯。

据此,结合本节课标,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即“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课标解读,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及以上分析,我把“理解”这一能力要求分解为:准确背诵;描述;解释(生活实例);分析判断(习题练习);归纳等行为动词,确定了本节的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内容,能准备背诵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定义,并能复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历史进程。

2.通过习题练习和小组交流,理解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

专题09-1 力 运动和力 第1节 力 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

专题09-1  力 运动和力  第1节 力  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

第九课力运动和力第1节力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知识过关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符号和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描述: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②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通常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公式:G=mg。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影响因素:惯性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状态和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理解: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

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1.(2022•鄂州)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

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与评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与评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与评析作者:安彩霞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认识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最终牛顿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好牛顿第一定律对以后研究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分别从教学分析,课堂教学,课后习题等角度就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并对其加以评析。

[关键词]惯性惯性定律力运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分析(一)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并且以被动学习为主,所以我们最好采取探究式教学。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一)历史的回顾正如一切规律的发现一样,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早在十七世纪前的两千多年里,人们普遍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0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0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0篇)《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虽简单完美,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乡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理解为目标,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设计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

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并观察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滑轮、小车、木板等,以及相关的物理教材和教学PPT。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入课题。

我会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在推动后的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推动小车后,它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时,我会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引入,学生可以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并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

通过这个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认为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并观察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还是较为成功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并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B
[解析] 电灯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电灯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应保持静止状态。
5.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由A处释放,沿光滑的弧形轨道运动到B处时,小球将沿着图中的 轨迹运动;若此时小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沿着图中的 轨迹运动。
b
[解析] 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将沿着图中的b轨迹运动;若此时小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此时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故小球将沿着图中c轨迹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1
A 固基 基础题·练透知识固基础
2
B 提能 中档题·激活思维提能力
3
C 培优 综合题·开放探究培素养
01
A 固基 基础题·练透知识固基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速度
使小车到达水平轨道时初速度相同
3
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阻力
毛巾
玻璃
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
核心素养体现:科学探究、猜想假设。
匀速直线
牛顿第一
[解析] 冰墩墩在空间站里可看作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抛出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会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时,小球在A、B、C三处的速度分别为vA=5 m/s,vB=3 m/s,vC=0 m/s。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其速度大小为 ;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不考虑空气阻力)
3 m/s
静止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简明易懂的牛顿第一定律解析

简明易懂的牛顿第一定律解析

简明易懂的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它简洁明了地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下面将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详细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是:“凡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将继续保持静止,而如果一个物体正在运动,并且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它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的提出源于牛顿对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个书本放在桌子上,它就会保持静止。

同样地,我们可以推动一个小球,如果没有任何摩擦力和阻力的存在,它将以相同的速度直线滚动。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关键认识:首先,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

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将保持不变,直到有力量来改变它们。

例如,如果我们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推动一个滑板,它将继续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前进,直到有其他力来停止它。

其次,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关键。

惯性是指物体继续保持它们原来的状态的特性。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越大,它们越难改变其状态。

例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需要较大的制动力来停下来,因为它的惯性使得它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此外,牛顿第一定律还告诉我们,当物体处于平衡时,所有作用在其上的力将相互抵消。

这是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加速度为零。

例如,一个静止的书架上放满了书籍,每本书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它们的合力为零,因此书架保持在静止状态。

总结来说,牛顿第一定律为我们提供了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解释,以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改变其运动状态。

它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并且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关键。

通过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应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 、 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
投弹前:飞机和炸弹都 一起向前运动。
投弹后:飞机将继续 运动,炸弹由于具 有 仍惯然性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到 目标上空再投弹。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向后 倒。
木块处于运动状态 小车突然停下时,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 运动,上部由于惯性 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向前倒。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复习回忆:
一: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 1.运动速度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 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2.运动方向改变。 三: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 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 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 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 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
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好像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 动或停止运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惯性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经历对惯性的体验,探究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念能力;
2、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特色。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定性到定量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本节课所需器材简单,仅需要斜面、小车、碎纸等,且易于观测,能够帮助学生定量理解概念,掌握重难点。
4、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可以使用本节课的器材,不受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描述了运动的物理量。
(2)学生对“惯性”理解不深,容易将惯性直接理解为力的作用。
2.思维基础
(1)对物理充满好奇心、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具有认识兴趣和认知兴趣。
(2)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希望能过自己解决一定的问题。
3.能力基础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惯性的概念。
(3)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
(1)让同学们在探究力与运动关系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解析版)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解析版)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解析版)牛顿第一定律(讲义)(解析版)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重点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本文将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经典表述如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简单来说,物体会保持其现有的状态,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解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析。

首先,牛顿第一定律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

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换句话说,物体具有维持其现有运动状态的倾向。

当物体不受外力干扰时,它会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决定了其惯性的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越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其次,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从力的角度进行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因此,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匀速运动或静止。

这是因为没有外力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变化,物体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个应用领域。

(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车辆在路面上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车辆在直线运动时,只有受到外力(例如引擎推力、制动力等)的作用,车辆才会改变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因此,交通工程师需要合理安排交通信号、道路坡度等,以确保车辆按照预期方式行驶。

(2)天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也适用于天体运动。

根据该定律,当行星、卫星等天体不受外力干扰时,它们将按照惯性原理保持其当前状态。

这有助于科学家预测行星运动轨迹、天体相互作用等现象。

(3)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牛顿第一定律是工程力学的基础。

工程师根据该定律设计和分析结构物的受力情况,并确保结构物在不受外力影响时保持稳定。

初中物理_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顿第⼀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顿第⼀定律教学设计⼀.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顿第⼀定律。

②从对⽜顿第⼀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的观察能⼒,分析能⼒,归纳论证的能⼒和表述信息的能⼒。

2、过程与⽅法:①经历⽜顿第⼀定律的发现,实验探究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②认识⽜顿第⼀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

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合作的精神。

⼆.重点:学会科学探究、认识⽜顿第⼀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到。

难点:惯性四.教学设计第⼀环节:新课导⼊师:当击打光盘时,你认为鸡蛋会落在哪个区域?①②③师: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让我们⼀起来学习“第⼀节⽜顿第⼀定律”。

(板书本节课题)第⼆环节:课堂探究知识点1:⽜顿第⼀定律探究活动1:视频----运动和⼒的关系?师:观看视频,并思考:1.静⽌的物体为什么会运动?2.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3.物体的运动需要⼒来维持吗?⽣1:⼒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没有⼒的作⽤,物体就不能运动。

)与亚⾥⼠多德的观点相同。

⽣2: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

与伽利略的观点:以上两种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让我们通过探究阻⼒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来验证这个问题?探究活动2:实验探究——阻⼒的⼤⼩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课题:阻⼒的⼤⼩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思考:1.先后改变铺在⽔平⽊板上的⽑⼱、棉布,让⼩车在⽔平运动过程中受到_____的阻⼒?2.分别让同⼀⼩车从同⼀斜⾯从____⾼度⾃由滑下,为了保证让⼩车以_____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这种探究物理学问题的⽅法叫______.进⾏分组实验:1.⼩组成员要积极配合2.⽑⼱、棉布要铺平整3.⼩车从同⼀⾼度同⼀斜⾯⾃由滑下完成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学校教育心理学
题目: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视频分析姓名:郭杉
学院:物理学院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视频分析作为一名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锻炼教师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其中,学校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理论课。

因此,在学习了学校教育心理学后,我尝试对高中物理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视频进行教育心理学的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视频为海南省海口市实验中学的杜和蔓老师在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赛中的视频。

视频所讲授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讲授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杜和蔓老师事先将学生们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前面摆放着记分牌。

开始时,她先进行了知识小竞赛以回顾初中学过的概念,然后引出高中的牛顿第一定律并作比较;列出概念之后,杜和蔓老师又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这一问题,讲述历史后让学生扮演伽利略思考并做实验演示,然后进行讲解并总结,完成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于是她从牛顿第一定律又引出惯性的概念及性质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释现象进行练习;最后,她从知识内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让学生做整节课的总结,选出小组冠军并留下课后思考题。

观看过视频后,我认为整节课中杜和蔓老师所运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含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加工
在课堂开始的知识小竞赛结束后,杜老师由此引出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并提问学生初中时定律是如何描述的;之后直接给出高中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将两个表述放在PPT上让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总结。

我们知道,高一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离初中毕业已有一段时间,这中间学习的东西对高中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产生前摄抑制而造成一定的遗忘。

但学生经过之前大量的题目练习已使这一陈述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通过回忆可以激活进行提取。

因此,杜老师对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复习回顾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她将初中和高中的同一概念不同表述让同学们进行分析比较,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制性复述。

精制性复述即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通过联想、分析、比较、推理等等过程,学生得以完成精制性复述。

因此,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了学生对高中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使其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而且,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激发与维持外在动机
外部强化可以激发外在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运用目标、反馈、评价、表扬、批评、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在动机。

在杜和蔓老师的课堂中,她运用了开展竞赛和评价、表扬的方法来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

(1)开展小组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杜和蔓老师事先将学生随机分为四组,每组的第一排放置记分牌,起始分都是二十分。

首先她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给各出组的学生解释物理现象的题目,小组之间题目不相同,同组学生题目相同。

然后,她从每组中随机选出学生代表他
们小组回答题目。

回答正确的组将加10分,回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不扣分。

之后的环节便是抢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随机提问可以加分的问题,学生抢答正确可以加20分或30分等,回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不扣分。

最后,在整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宣布冠军组。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因为小组之间存在竞争,所以每组的成员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学生们为了集体荣誉,将会认真听课、积极互动,从而达到激发与维持外在动机的效果。

(2)评价、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的作用。

表扬作为学习的外部诱因,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

杜和蔓老师在整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和表扬有二十多次。

比如在一位女同学回答了初中时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后,杜老师给出“记得非常清楚”的评价,其他则经常根据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

杜老师常用的表扬语言还有“很不错”、“好”、“很好”“非常好”,除此之外,她还经常问同学们“(这位同学)他答得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让全体同学给予回答问题的同学积极的评价。

这些评价和表扬将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从而肯定了学生认真学习、思考的态度,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一活动得到强化,从而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进而使外在动机得以激发与维持。

2.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有很多,杜老师则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入手。

她选取了在太空舱中宇航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视频、汽车行驶要系安全带的视频使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是其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兴趣的基本条件;她还选取了扎破水气球瞬间的视频,并现场演示了敲击纸板,纸板被击飞纸板上的鸡蛋却落入纸板下的杯中的实验,这两个实验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信念相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此外,杜老师用视频、演示实验、PPT、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

可以看出,杜和蔓老师将外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与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相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策略
我认为杜和蔓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有讲授、提问、组织讨论、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环节的一般方法。

我之所以认为仍是一般授课方式,是因为在整堂课中老师的讲还是占了大部分。

但是这堂课在传统中有创新,即加入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我认为在杜老师的课堂中,提问环节是很出彩、很有技巧的,因此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活跃。

她的提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导性的、要求全体学生回答的;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会随机让某一位同学回答的。

并且,她的提问是一步一步有层次的,有时也会让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老师不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自我监控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即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除了提问,她还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环节。

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出“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怎样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思
考体会,然后她选出一名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模拟,通过学生的做实验讲解和老师Flash动画演示引导同学们总结出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

很显然,杜老师层次分明的提问和模拟实验已然体现出启发和探索的思想。

她通过提问和自主实验,一步一步引导、启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她所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蒋敦杰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评价是“与通常贯穿全过程的讲不同的是,老师的讲,不是基于给学生知识结论的灌输和传授,而是借助老师的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任务意识,思考意识,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并且,在探索方面,杜和蔓老师认为“探索是思想的活动,可以是集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独立的,可以是互动。

比课堂热闹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认真的倾听和每个人的独立思考。

”可以看出,虽然课堂并不完全是发现学习,但思想却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杜老师的这堂课是有趣、生动、清晰的。

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实行的第一年杜老师能够这么出色完成转变,实在是很厉害。

在课堂的最后,她还让同学们总结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后将自己之前确定的目标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学生基本完成了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其中也有任务分析的教学目标的组织法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以上就是我对杜和蔓老师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理解与分析,由于能力限制也许有的有些偏差。

其实课堂中还有很多细节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仅限于这几方面。

如今离2004年高中新课改实行已经十年了,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课程评价都在新课改中日渐成熟。

我们作为师范生将会积极地作理论和实践的准备,以后为基础教育献出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们应该和必须做的。

参考文献:
[1]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2-9;92-114;197-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