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资料

大数÷小数≡倍数
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小数×倍数=大数
题型一:画一画、填一填 1、 画 是 的3倍。
×
=
2、画
的个数是
的5倍。
=
题型二: 解决问题:如书P51例2、P52例3、P53③、P54⑥⑦⑧⑨
易错题: 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混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以及书P⑨
题型五: 生活中对时间的应用,如书P7⑤⑥P8⑾ P4做一做① 又如:下面有一段“停电预告”: 7月30日 上午 8:10—10:30 和平路一带 8:30—11:00 南岸小区一带 10:00—下午1:20 红荔一区 下午 1:00—下午3:00 红荔二区 (1)( )停电时间最长,有( (2)小欣在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她家住在 ( ),还要( )才能有电 易错题: 1、时、分、秒单位间的进率易和其它单位间的进率混淆。 2、在进行时间比较时,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比大小。 如: 18秒 3分 (方法:一般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 3、三人赛跑,时间最短的谁跑的最快。
1000 10 10 10
如: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吨的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t)作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知道1吨=1000千克 明确: 吨
1000
千克
1000

题型一: 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玻璃厚50( ) 一只大象高3( 床长约2( ) 回形针长约3( ) 又如书P24③、P25⑦、P28⑤、P34①② 题型二: 单位换算: 2千米=( )米 1米-70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一、数字与数的理解1. 数字的认识- 数字是由0到9的数字字符组成的。

- 数字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比如人数、物品数量等。

2. 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的。

- 数字可以按照顺序进行比较大小。

3. 数的分类-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字,如2、4、6等。

-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字,如1、3、5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总数。

-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题:计算:37 + 24 = ?解答:按位相加,个位数7 + 4 = 11,进位1,十位数3 + 2 + 1(进位) = 6,所以37 + 24 = 61。

2. 减法-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 减法的结果称为差。

例题:计算:89 - 45 = ?解答:按位相减,个位数9 - 5 = 4,十位数8 - 4 = 4,所以89 - 45 = 44。

3. 乘法- 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 乘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题:计算:6 × 8 = ?解答:首先计算个位数 6 × 8 = 48,所以6 × 8 = 48。

4. 除法-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分。

-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或比。

例题:计算:45 ÷ 5 = ?解答:将45分成5个等分,每个等分为9,所以45 ÷ 5 = 9。

三、整数和小数1. 整数和小数的认识- 整数是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统称。

- 小数是整数之间的数,可以表示非整数的数量。

2.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即正负数的相加。

- 整数的减法即是正负数的相减。

例题:计算:(-6) + 7 = ?解答:将(-6) + 7转化为减法,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即7 - 6 = 1。

3.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类似。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有关0的乘法及三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有关0的乘法及三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5000
=1400
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的得数在3000与4000之间的
是( C)。
估算
A. 880160×3 =2430 B. 5×910900=4500
C. 450×7 =3150 D. 5065×008 =4000
=1120 =832
B =816 =960
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在( )里画“√”。 100+9+7+6+5+4+3+2+1+0>0 ( ) 100×9×7×6×5×4×3×2×1×0 =0 ( )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整理复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例1、例2)
笔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例1、例2、例3)
有关0的乘法
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4、例5) 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6)
解决问题
估算解决问题(例7) 画图解决问题(例8)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在 里填上“>”” “< ”或“=”。
8×0 < 8+0
=0
=8
600+8 < 600×8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60
× 35
×
1800
103 × 37
×
72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竖式计算方法
因数的末尾没有0时,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算 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连一连。
=1110
=2400
=900
=6000
=1800
=1210
=608
=4800
15×6 > 16×5
=90
=80
【选自《状元作业本》】
190-0 > 0×190
=190
=0
403×8 > 320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12、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00米,他上学走出100 米后发现忘带彩色笔,又原路返回,他到学校一 共走了多少米?
100×2 + 500 = 700(米) 答:他到学校一共走700米。
13、小红从家到文具店要走800米,走两个来回是 多少米? 800×4=3200(米) 答:走两个来回是3200米。
8厘米。(√) (11)正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也就是边长
的4倍。(√) (12)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同样长,这时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8、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用两个这样 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4×4 = 16(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 + 4 + 2)×2 = 2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0、8、5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你选 择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求出它 们的和,再求出它们的差。 先想出:最大的数850和最小的数508。 再计算: 850 + 508 = 1358 850 – 508 = 342 答:它们的和是1358,差是342。
4、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坐车去春游,租了5辆车, 且每辆车限乘58人,有4辆车已经坐满,第5辆 车坐多少人?还差几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58×4 = 232(人) 287 – 232 = 55(人) 答:第5辆 车坐55人。 58 – 55 = 3(人) 答:还差3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2)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2)

356 – 59 = 297
方法2:327 – 30 = 297
答: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97。
第三单元:四边形
知识要点:
1、认识四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特征,会在方格纸上 画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含义。并能根据要求求周长 或边长。
1、一个长方形,长是13分米,宽是7分米, 周长是(4)米。(注意单位换算)
千米需要 ( )圈。
9、妈妈买了一块长10厘米的火腿肉,每10毫米切
一片,一共可以切( )片。
7、
注意此图 测量时不是 从0刻度开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7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
方法1: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吨 答:超载了。 方法2: 2吨 = 2000千克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000千克(此处也可不写单位) 答:超载了。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4÷6 = 9(cm)
第四单元:时、分、秒
知识要点: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2、能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填空 3分=( )秒 600分=( )时 1时=( )分=( )秒
2.比大小 半小时( )40分 1时20分( )100分 3分15秒( )180秒 78秒-18秒( )1分
3.算一算 1时+30分=( )分 1分30秒-40秒=( )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时、分、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时、分、秒
跑得快。
用时间记录跑步成绩时,用时越短, 速度越快,表示成绩就越好。
【时间的简单计算】
大家独立完成,完成 后想一想有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5)才才下午5:35开始做作业,花了25分钟,他
下午( 6:00 )完成作业。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5时间3+5分经过+2时5分间==6结时束时间
( 6 :55 )
结束时间
由武昌开往长沙的列车上午10:54发车,发车前15分钟 开始检票。这趟列车什么时候开始检票?
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10时54分-15分钟=10时39分 答:这趟列车10时39分开始检票。
新天广场的音乐喷泉每隔20分钟表演一次。
(1)分别写出音乐喷泉第
二次和第三次开始表演
【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秒针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1分=60秒
时针 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大格
1时=60分
(2)分针从“3” 走到“5” ,是( 10 )分钟; 秒针从“12” 走到“3” ,是( 15 )秒。
(3)
_1_0_时_1_0_分_3_0_秒
_1_1_时_4_6_分_1_8_秒
(4)两人赛跑,元元用了46秒,菲菲用了52秒,( 元元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小蜜蜂采花蜜。(连一连)
180里面有3个63000里面有5个60
2分10秒 120秒+10秒18秒300秒120分
90秒
2时
130秒
1分30秒
3分
5分
1时=60分 1分=60秒
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 30分 )
(25分 )
( 6 :00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复习
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回顾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 (4)茶杯的高度约1(分米) (5)飞机每小时飞行900( 千米) (6)学生证的厚度约1( 毫米)
把一根长3米的铁棒平均锯成长5分米的小段。 (1)可以锯成几段?
3米=30分米 30 ÷ 5=6(段)
答:可以锯成6段。
(2)每锯一次需要4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6 - 1) × 4=20(分钟)
→先求需要锯几次
答:一共需要20分钟。
谢谢!再见!
999毫米<30分米<470厘米<20米<1千米
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1分米=10厘米 10厘米-6厘米=4厘米
国庆节到了,爸爸开车带状状去武汉黄鹤楼游 玩,途中要走158千米。他们上午9时出发,上 午11时能到达吗?
11 - 9=2(小时) 80 + 80=160(千米) 160>158 答:上午11时能到达。
填一填。 6000米=( 6 )千米
5千米=( 5000)米
70分米=( 7 )米
4分米=( 40 )厘米
75分米+25分米=( 10 )米 =100分米
80毫米+20毫米=(
10
)厘米 =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 1千米=1000米
把下列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470厘米 20米 999毫米 30分米 1千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的认识
- 数的读法;
- 数的比较;
- 数的顺序。

数的运算
- 加法运算:认识加法符号,加法的运算方法;
- 减法运算:认识减法符号,减法的运算方法。

数的应用
- 数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数的应用在研究中的例子。

形状和物体的认识
- 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 物体的名称和特点。

长度的认识
- 直线长度的测量;
- 弯曲线长度的测量。

重量的认识
- 重量的单位:千克和克;
- 重量的比较。

容量的认识
- 容量的单位:升和毫升;
- 容量的比较。

时间的认识
- 时间的单位:年、月、日、小时、分钟;-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时间。

三角形的认识
- 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
- 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例子。

两位数的认识
- 认识两位数;
- 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 认识两位数中的十位和个位。

数的顺序
- 两位数的比较;
- 数的排序。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长方形和正方形(含详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长方形和正方形(含详解)

2021-2021学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归纳】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长方形:是一种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性质:1.长方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2.长方形对边相等;3.长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央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它至少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央是对角线的交点.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长方形的判定: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②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矩形的面积:5%户长乂宽=2>黄金长方形:宽与长的比是〔V5-1〕 /2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长方形.黄金长方形给我们一协调、匀称的美感.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为取得最正确的视觉效果,都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等.【典例分析】例:如图中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相比〔〕分析:由于甲的周长=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中间的曲线的长,乙的周长=长方形的另一组邻边的和 +中间的曲线的长,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进行解答继而得出结论.解:甲的周长二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中间的曲线的长,乙的周长=长方形的另一组邻边的和+中间的曲线的长,由于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应选:C.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并结合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1.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相邻边互相垂直〔2〕内角:四个角都是90° ;〔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中央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5〕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6〕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7〕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典例分析】例: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X.〔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可知:具有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据此判断即可. 解:由于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题干的说法不全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还可能是长方形,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X.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选择题〔共10小题〕同步测试1. 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长10厘米,它的对边长〔〕厘米.A. 5B. 10C. 202.正方形的两组邻边〔3.4 .5. 6. 7. 8.A.互相垂直C.互相垂直且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A.邻边相等长方形的〔B.对边相等一个正方形有〔〕组互相垂直的线.A. 1B. 2如图的图形中,图形〔〕是长方形.A.n B.B.C.C.分别平行四条边相等 D.周长相等小华用4根小棒用成长方形,已经选了3根,长度分别是7厘米、6厘米、7厘米,还要再选1 根〔〕厘米长的小棒.A. 6B.C. 8图中图形甲和图形乙的〔〕B.周长长方形的四条边是〔〕 B.同样长.C.面枳和周长D. 不知道线段 C.射线A.直线〕个正方形.B. 23C. 20D.10.正方形的边长是〔〕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角二.填空题〔共8小题〕11. 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形.12. 一张长方形纸板,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后,剩下个角.13. 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有个面,有条边.14.如图这个长方形少了一块,将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1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角,并且都是角.16.在长方形中的边互相平行,相邻的边互相垂直.17.正方形有条边,个角,正方形的边都相等,每个角都是角.18.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互相,相邻的两条边互相.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判断对错〕20.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判断对错〕21. 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判断对错〕22.正方形,中Nl=45° .〔判断对错〕23.正方形内4个角的和等于360.. .〔判断对错〕四.解做题〔共5小题〕24.用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5.添上两条线段,把如图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26. 4个小动物分别站在正方形场地的4个顶点处,它们同时出发并以相同的速度沿场地边缘逆时针方向跑动.当它们同时停止时,顺次连接4个动物所在地点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27.在图中平行线之间,画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28.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长方形的内角和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多少直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长10厘米,它的对边长10厘米: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及应用.2.【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两组邻边互相垂直,且四条边都相等: 据此解答.【解答】解:由正方形的特征可知:正方形的两组邻边互相垂直且相等;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3.【分析】此题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接填空即可.【解答】解: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利用性质解决问题.4.【分析】依据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可知:正方形有四组互相垂直的线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有四组互相垂直的线段;应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解答】解:图形是长方形;应选:C.【点评】此题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进行解答.6.【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小华用4根小棒围成长方形,已经选了3根,长度分别是7厘米、6厘米、7厘米, 还要再选1根6厘米长的小棒:应选:A.【点评】此题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进行解答.7.【分析】由图可知:甲的周长=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曲线的长,乙的周长=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曲线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甲的周长=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曲线的长,乙的周长=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十曲线的长,即甲的周长=乙的周长;应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犍:结合图形,根据周长的含义进行解答.8.【分析】此题利用长方形的特征:由四条首尾相连的线段围成,长方形的对边平行,长度上相等, 它的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直接填空.【解答】解:长方形的四条边是线段.应选:B.【点评】此题是考查了图形的根本特征,记住所学的图形特征.9.【分析】右图中有7个小正方形,左上角的4个小正方形组成1个大正方形,右下角的4个小正方形也组成1个大正方形,进一步算出正方形的个数即可.【解答】解:有7个小正方形和2个大正方形,一共有9个正方形.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正方形的熟悉,4个角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10.【分析】根据线段和射线的含义:线段有2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由此可知:正方形的边长是线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的边长是线段.应选:A.【点评】明确线段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可知:具有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解答】解:由分析得出: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答案为:正方.【点评】此题根据正方形的特征进行解答.12.【分析】沿对角线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一张长方形纸板,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后,剩下3或4或5个角:故答案为:3或4或5.13.【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1个面,4条边直接填空即可.【解答】解: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有1个而,有4条边.故答案为:1, 4.【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特点,属于根底知识,要熟记.14,【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个长方形缺少一个梯形,而后面4个图形中,只有图形④梯形, 也就是把图形④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据此解答即可.这个长方形缺少一个梯形,也就是把图形④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故答案为:④.【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及应用.15.【分析】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可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都有4个角,并且都是直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并且都是直角:故答案为:4,直.【点评】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犍.16.【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可知,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相对的两边互相平行.【解答】解:由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可知: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故答案为:相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特征.17,【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据此填空.【解答】解: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故答案为:4, 4, 4条,直.【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应注意根底知识的灵活运用.18.【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可知,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相对的两边互相平行.【解答】解: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故答案为:平行,垂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特征.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以得出: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是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说法错误,由于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是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辨析,应注意根底知识的积累.20.【分析】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相等,四个角也是直角,符合长方形的特征,所以也是长方形.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点和长方形不同,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而长方形是不是特殊的正方形;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1,【分析】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所以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不一定就是正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X.【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2.【分析】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直角平均分成两份,每个角都是45° ;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正方形中Nl=900 4-2=45° ;故答案为:J【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特征,注意根底知识的积累.23.【分析】根据四边形的特征:4个内角的和是360度,由于正方形也是四边形,由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于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正方形内4个角的和等于360°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J.【点评】明确四边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 .解做题〔共5小题〕24.【分析】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宽,由此得解.【解答】解:由于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答: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等于长方形的宽.25.【分析】根据长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过下底的右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即得到一个长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作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特点.26.【分析】如图:由于速度和时间都相同,所以它们走的路程相等,可以推测:当它们同时停止时,顺次连接4个动物所在地点围成的图形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只要证实出EEGH是正方形即可. 【解答】解:如图:由于速度和时间都相同,所以它们走的路程相等AE=BF=CG=DH由于四边形A3CZ)是正方形所以AB=8C=CO=OANA=N8=NC=NO由于AE=BF=CG=DH所以EB=FC=GD=HA所以AAEHg△BFEg △ CGF 0 DHG所以EH=EF=FG=GH所以四边形是菱形又由于AAEH乡ABFE所以NAEH=BFE由于NBEF+/BFE=90.所以NAEH+NBFE=9(T所以NHEF=90°所以菱形EFG〃是正方形.【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先证实出四边形EFGH是菱形,然后根据一个角是90度的菱形是正方形即可判定.27.【分析】先在两条平行线中画出一条垂线段,量出长度,然后以这条垂线段的两个端点为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两条平行线上分别截取和垂线段相等的两条线段,连接截取的另两个端点即可得出平行线里最大的正方形.【解答】解:由分析可得:【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所作出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 28.【分析】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长方形的内角和是180° X2=360° .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长方形的内角和是180° X2=360°【点评】明确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数学时,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技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我整理了一份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复习资料。

一、加法和减法在三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而减法是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

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以及对应的运算规则。

例如,计算23 + 17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的和,即3 + 7 = 10,然后将10中的个位数0写在个位上,十位数1作为进位,最后将十位数的和2和进位相加,即2 + 1 = 3,所以23 + 17 = 30。

对于减法,我们需要掌握借位的方法。

例如,计算56 - 27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的差,即6 - 7,由于6小于7,需要向十位借位,所以十位数的6变成5,个位数的6变成16,然后再计算十位数的差,即5 - 2 = 3,所以56 - 27 = 29。

二、乘法和除法在三年级上册,我们也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乘法是指将两个数相乘,而除法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在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乘法表和除法的基本原理。

乘法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

通过记住乘法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任意两个数的乘积。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掌握除法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例如,计算7 × 8时,我们可以在乘法表中找到7所在的行和8所在的列,交叉的位置就是答案,即56。

对于除法,例如,计算56 ÷ 8时,我们可以将56平均分成8份,每份7,所以答案是7。

三、面积和周长在三年级上册,我们还学习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而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缘长度。

在计算面积和周长时,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步骤。

三年级数学 上册期末 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 上册期末 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数的认识
- 自然数的概念
- 数的读写和分类
-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1~100之间的数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
- 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
3. 乘法和除法
-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
- 乘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 乘法的应用(乘法计算、面积计算)
- 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5. 位数和数位
- 两位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 数的最高位和最低位
- 数位的概念和数位间的关系
6. 数据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柱状图、折线图、饼图)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7. 长度单位
- 厘米、米和千米的换算
- 长度的测量、估算和比较
8. 时钟和时间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读写
- 时钟的读和写
- 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9. 位置和方向
- 上下左右和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 方位词和方向的概念和描述
- 空间的概念和判断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的必考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20页)(学生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20页)(学生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复习期末知识点串讲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知识点梳理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不看整十、整百数末尾的0,而按乘法口诀表计算,再在算出的积的末尾添上0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估算时,通常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这种方法误差较小2、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1)倍的认识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量看作1份,另一个数量有几个这样的1份,用除法计算(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2)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6、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2、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3、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上几个0二:典型例题与分析【例1】小红家距离学校700米,早上从家去学校上学,走到一半时,发现忘带数学书,于是回家拿书,再去学校这天早上,小红上学一共走了多少米?【例2】小力与小红家都在双庆路上,小力家离学校400米,小红家离学校的距离是小力家离学校距离的3倍,他们两家最少相距多少米?最多相距多少米?【例3】一只蜗牛从一口枯井的底部向井口爬,白天向上爬111厘米,而夜间下滑40厘米第五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到达井口处这口枯井有多深?【例4】一辆长途汽车能乘坐43名乘客,每天都在两个车站之间往返3趟如果每趟都坐满,一天共运送乘客多少名?【例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估一估406×8 2×272 594×5 38×5 42×6 312×72100 3200 240 200 3000 600【例7】小红家和小华家都在学校的西面,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小华家到学校的2倍多40米(如图).(1)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2)小红家到学校比小华家到学校远多少米?【例8】芳芳在计算一个两位数乘9时,把9看做6,结果比正确答案少240,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例9】小华看一本童话书,已经看了5天,平均每天看25页,还剩40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例10】一辆卡车运一批水泥到工地,已经运了6次,每次运150袋,还有300袋没有运完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一、知识点梳理1、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用字母表示: 1kg=1000g 1000g=1kg二.典型例题与分析【例1】一桶油连桶共重2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共重15千克,这桶油原来油有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例2】甲、乙两个仓库存有同样多的货物,甲仓运出30千克,乙仓运进50千克,这时乙仓库运出多少千克的货物给甲仓库,才能使两个仓库里的货物同样多?【例3】育红小学图书馆买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共480本,买来的科技书是文艺书的5倍学校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和文艺书各多少本?【例4】一袋梨和一袋苹果共重20千克,苹果比梨重4千克,这袋梨和这袋苹果各重多少千克?【例5】3个苹果和1个菠萝共重1800克,4个苹果和1个菠萝共重2000克一个苹果重多少克?【例6】算一算,填一填3只同样的杯子,1号空杯重( );2号杯中的水重( ),请你估计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 ),3号杯子和水一共重约( )【例7】教师节到了,学校操场摆了很多月季花黄月季有50盆,红月季的盆数是黄月季的3倍红月季摆了多少盆?(先在下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例8】猴爱吃香蕉小猴每天吃60根,每堆200根,总共3堆;大猴每天吃90根(1)一堆香蕉够3个小猴吃1天吗?(2)1个大猴一个星期吃掉多少根香蕉?(3)一堆香蕉供3个猴子吃1天,结果还差10根,你知道其中有几个大猴和几个小猴吗?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总结】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1. 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2.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如图(1);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如图(2)4.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二、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周长的含义: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四、一面靠墙,求篱笆的长度: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典型例题】【例1】在长方形ABCD中,EFGH是正方形如果AG=12厘米,EC=9厘米,那么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厘米【例2】有一个长方形苗圃,长18米,宽12米,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最短为多少米?【例3】求阴影部分周长【例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分米,宽是10分米,如果长增加4分米,宽增加6分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分米?【例5】有两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6】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4 cm,宽2 cm的长方形,再画一个与长方形周长相等的正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 cm)【例7】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不同拼法?想一想并画下来【例8】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现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例9】将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10】用下面的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周长为多少厘米?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知识点梳理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高位算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2、① 0 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② 0不能作除数3、除法的验算:在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商×除数=被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它除以这两个数的积5、当被除数相同,除数大,商就小;除数小,商就大当除数相同,被除数大,商就大;被除数小,商就小6、估计商是几位数:(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除数或比除数大,那么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就是两位数(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除数或比除数大,那么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就是一位数(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除数或比除数大,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的位数就比除数的位数少一位二、典型例题【例1】口算84÷6时,可以先算()÷6=(),再算()÷6=(),最后算()+()=( )【例2】在除法算式中,459÷9中,被除数增加45,商就增加()被除数减少(),商就减少1【例3】下图的平行四边形表示240,涂阴影的长方形部分表示多少?【例4】具有这样规律的一串数字,1.2.3.1.2.3.......这串数字的前2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例5】用一个水杯向空瓶里倒水,倒进3杯水,连瓶重565克;倒进5杯水,连瓶重775克一杯水净重多少克?【例6】(1)6□4÷6,要使商中间有0,□内可以填();要使商末尾有两个0,□内只能填()(2)4□8÷4,要使商中间有0,并且没有余数,□内最小可填()(3)□3÷6,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是()(4)421÷□,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可以填()(5)826÷□,方框里填(),商是二百多,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可以填的一位数是()(6)3□□÷7的商的十位上可能是(),也可能是()【例7】3只燕子4天吃掉害虫600只,1只燕子4天吃掉()只害虫,3只燕子1天吃掉()只害虫【例8】一共有4名老师和66名同学,每顶帐篷最多住6人,至少要撘多少顶帐篷?【例9】☐÷6=15......Ο,☐最大是(),最小是()【例10】一本故事书5元,63元最多可以买()本,至少加()元可以再买一本【例11】豆豆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4看成8,结果是72还余4,这道算式正确的得数是()【例12】有64朵红花,最少拿走()朵后,才正好平均分给5名同学,至少加上()朵后,才能平均分给6名同学【例13】在Ο里填上>、<或=325÷3Ο325÷5 747÷3Ο747÷9 682÷3Ο286÷3【例14】凤山公园里的缆车每辆有4个座位,在等候的队伍中,君君排在第63个,他应该乘坐第几辆缆车?【例15】张老师买了3副羽毛球拍,付了300元,找回12元,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例16】李老师,刘老师和吴老师一起去买皮球,每个皮球5元,共花去105元,平均每位教师花费多少元?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知识点梳理1、从条件除法,根据已知的条件,逐步解决问题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先求出间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注意:充分利用“列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3、间隔排列: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列,我们就把这种排列叫作间隔排列(1)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①当两端是相同物体时,两端物体的数量比夹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②当两端物体不同时或是围成一圈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2)锯木头时:锯的段数比次数多一例:锯3次实际上是4段(3)爬楼梯时:楼数比层数多一例:1楼到3楼只爬了2层(4)种树:①两头都种,棵树比间隔数多一;(注意是否是种两侧的)②只种一头(或圆形花坛),棵树等于间隔数;③两头都不种,棵树比间隔数少一二、典型例题【例1】淘气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3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8页先填表,再填出淘气第五天从第( )页读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例2】一个皮球从24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例3】有5根木料,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要用6分钟,照这样计算,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小时?【例4】水果店有苹果和梨共76箱,卖掉26箱梨后,剩下的梨和苹果同样多,水果店原来有苹果和梨多少个?【例5】如果□+△+△=27,□+△+△+△+△=39,那么□=(),△=()【例6】张庄要在一条长150米的街道两旁装路灯(两头都要装),计划每隔5米埋一根电线杆需要埋多少根电线杆?【例7】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为24米,沿花坛周围每隔3米摆1盆月季花,每两盆月季花之间摆1盆红玫瑰花坛周围月季花和红玫瑰各摆多少盆?【例8】学校举行500米障碍赛跑,在每隔5米处设一块提示牌一共需要设多少块提示牌?(起点和终点都不设提示牌)【例9】学校大门口摆了一排月季花,一共22盆,在每2盆月季花之间摆1盆海棠花,一共要摆多少盆海棠花?【例10】□○△□○△······□○△□,□有100个,○有()个,△有()个【例11】张奶奶家养了24只鸡,母鸡比公鸡多10只,张奶奶家有公鸡()只【例12】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人参加100米跑步比赛,小红用了20秒,小明比小红少2秒,小刚比小明多1秒,()是第一名【例13】看图列式计算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知识点梳理(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自身的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改变位置(2)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只是自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3)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完全重合注意:平移时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的方向发生改变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二:典型例题与分析【例1】判断:汽车行驶是平移现象()【例2】教室的门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例3】将长度为2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8厘米,所得线段的长度是()厘米A.2B.8C.10【例4】【例5】一张正方形纸,按照如下方式折叠,那么第5次是()形,第10次是()第一次第二次【例6】下面哪些图案是对称的?对称的打“√”【例7】在()里填“平移”或“旋转”(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运动是(),车轮的运动是()(2)直升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运动是()(3)钟摆的运动是()(4)荡秋千的运动是()(5)用电脑时,电脑光驱弹出,这种运动是(),光盘在光驱内运行的运动是()【例8】将一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剪出如图所示的小洞,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例9】移一移(1)先把“○”向左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2)先把“☆”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画出“○”和“☆”现在的位置【例10】下面图形中,对称轴(使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折后能重合的那条直线)条线最多的是()【例11】【例12】操作题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知识点梳理1、认识几分之一(1)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中间的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3)分数的读写方法: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然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注意:分均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2、认识几分之几(1)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几分之几(2)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注意: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得份数3、简单的份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1减去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因为1可以写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所以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计算注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示的是同一个整体内若干份之间的加和减 二:典型例题与分析【例1】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1)对折一次,可以表示( )分之一(2)对折两次,可以表示( )分之一(3)对折三次,可以表示( )分之一【例2】填一填 1=12)(8)()(5==【例3】如图,两支铅笔被一张彩纸挡住了,( )铅笔长一些【例4】甲乙两个分数的和是97,它们的差是91,甲比乙小,甲乙各是多少?【例5】把一根竹竿插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总长的52插入水中的部分比露出水面的部分多占这根竹竿的几分之几?【例6】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绳子原来总长度的)()(【例7】有两个杯子,各装了21的水,将它们倒在一起,( ) A. 刚好是一杯水 B.超过一杯水 C.无法确定【例8】一瓶矿泉水,喝去一半,再喝掉剩下的一半,最后剩下的是这瓶矿泉水的( )A. 21B.31C.41【例9】一根彩带长107米,第一次剪去103米,第二次剪去101米,这根彩带短了多少米?【例10】一杯水,喝了它的73,又倒进这杯水的72,这杯水比原来少了几分之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测量(一)知识点:长度单位:1、知道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公里)是多长。

2、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进率是10的关系式)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进率是100的关系式)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进率是1000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重量单位:1、知道克、千克、吨是多重。

2、知道他们的进率(进率是1000)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二)易出错的题:(难题)1、3米=()厘米()毫米=7分米(跨单位之间单位的换算)2、7千米—5千米=()米100毫米+5分米=()分米(既有单位换算也有简单计算)3、()千克= 4吨5000千克+2吨=()吨4、填上合适的单位:(长江、长城、黄河、铁路、公路、汽车火车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都用千米作单位;桥、一般用米作单位。

)例:小明身高135()一辆卡车载重量约4()一个鸡蛋重50()应用题中易出1、小明练习跑步,第一天跑了400米,第二天跑了600米,两天一共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2、把4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8分,每份多长?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一)知识点:这一单元是笔算内容,孩子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加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2、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笔算减法:1、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笔算2、三位数中间带0的退位减法笔算例507—129=十位是9减2不是10减2,百位是4减1不是5减13、整百数减三位数笔算例:800—557= (前面一位没有要再向前一位借,借到后回到本位,个位是10—7:十位是9—5而不是10—5,同时以不要再向百位借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用估算解决问题

王阿姨想买下面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把175看成180,把336看成340。 180 + 340=520(元) 答:大约需要准备520元。
右边是东山林场今天收到的订货清单。 (1)槐树苗比杨树苗大约多订多少株?
把283看成280 530-280=250(株) 答:槐树苗比杨树苗大约多订250株。 (2)每辆车最多能运700株树苗,用两辆车运,怎样安排比 较合适? 283 + 315小于700 530 + 144小于700 答:可以将杨树苗和柳树苗装一车,槐树苗和樟树苗装一车。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复习
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估一估,填一填。 (1)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百?
400
600
300
(2)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百几十?
330
450
790
用估算解决问题。
(1)把一个数估计成整百数进行计算。 (2)把一个数估计成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下面的信应该投进哪一个邮筒?连一连。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有一道加法算式,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都被遮住了,和 大约是900。你能填出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字吗? [★★★★]
(答案不唯一)
谢谢!再见!ຫໍສະໝຸດ 明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究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三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 总复习 解决问题乘法

三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 总复习 解决问题乘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
班级姓名
1、一篇文章3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2个字,6分钟能打完吗?
2、小西乘火车去上海,早上6:30出发,火车平均每小时行使125千米,中午12:30到达,温州到上海有多少千米?
3、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

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4、桥梁限载5吨,现有7辆货车各满载700千克的货物同时过桥,超限了吗?
5、学校舞蹈队有男同学18人,女同学22人。

彩旗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彩旗队有多少人?
6 、小明看一本书,平均每天看了44页,一个星期后,还剩58也没有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7、因为快过年了,导致猪肉价格从以前的每千克18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千克32元。

如果妈妈现在购买10千克猪肉,需要多花多少元?
8、晨光电影院楼上有329个座位,楼下有476个座位,电影的票价要8元,如果影院全部坐满,晨光影院每场电影的票价收入是多少元?
9、
(1)买4双袜子,4双鞋,需要多少钱?
(2)用200元钱买3顶帽子应找回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厘米=10分米, 1分米=10米1.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求准确数。

→(=),而问题中没有“大约”①条件中出现“大约”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1与分数相减: 1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