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考】2019地理一轮单元提升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答案 1.A 2.D3.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A项错误。

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洋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

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 B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中__纬__度__地 区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 条件发生变化而形 成的。 (2)变化规律: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 度向 高纬 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
带着问题>>> 进课堂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怎样?受哪些因素 影响?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说出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 二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No.1 No.2 No.3 No.4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研透难点——这是增分之“利器”
课时跟踪检测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抓住要点>点 1.成因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类型 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
表现
典型地区
自然带沿着_纬__度__变化的方向作有 规律的更替,每个自然带与_纬__线__ 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_低__纬__度__和 高纬度地 区
自然带沿着_经__度__变化的方向作有 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_经__线__大体 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
影 主导因素 响 因 成因总结 素
分 延伸方向 布 特 更替方向 征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经典打印版)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考纲展示】1.自然带的含义及其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4.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1.自然带的形成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 造成图示绿色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关注纬度位置差异。

(左图)(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关注海陆位置差异。

(右图)1.(2015·广东文综)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珊瑚礁位于大洋, 可以排除 A、D;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斯加暖流所经海域 并无珊瑚礁分布,可以排除 B;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 亚热带的近海大陆架处,由此可以判断 C 正确。第 5 题, 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 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年份
植株 数量
灌木 植物
草本 植物
地上 生物

灌木 植物
草本 植物
地下 生物

灌木 植物
草本 植物
2009 1 1 1 1 1 1
2010 1.00 1.18 1.09 1.47 1.01 1.21
2011 2012 1.00 1.00 1.20 1.21 1.10 1.12 1.55 1.52 0.99 0.98 1.29 1.42
概念 有的合成有机物 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
的能力
稳定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 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 性质 而非单个地理要 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素的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 将生物、大气、 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水、土壤、岩石 等统一在一起,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 在一定的条件下,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生产出有机物
2013 1.00 1.23 1.11 1.53 0.97 1.58
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淮河、松花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造成的;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合理地耕作造成的。

第2题,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2016·吉林模拟)下图为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5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5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判断,该区域为 45° N 的北美洲太平洋沿 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 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C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 成 基影 响 因 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图示 础 素 由赤 道到两极 的 低纬度和高纬度 太 阳 地域分异 地区及中纬度一 ⑨ 辐射 (纬度地带性) 定范围内 从沿 海向内陆 的 海 陆 地域分异 中纬度地区 ⑩ 分布 (经度地带性) 山地 的垂直地 域 水热状 海拔较高的低纬 分异 况 山地 (垂直地带性)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
功能 生产功能 概念
性质
形成 过程
举例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 交换 ,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机物的能力 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 体功能 ,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 具备的功能 的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 : 在海洋生物作用 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 下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 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 , 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 , 生产出有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生 机物 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 大气中氧气的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纬度位置、⑤ 不同, ⑥ 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 之相对应的⑦ 和土壤。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⑧ 带。 分布的陆地自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 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 水、地形
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 即成土母质
(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 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 生存造成影响。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
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
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
蒸发(蒸腾)、水 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 径流、地下径流)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典例] (2017·天津高考·节选)读 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 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 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气候、地形、 地质条件、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矿泉水属于 地下水,矿泉水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遭到破坏、 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地表水体获得的地下 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由于 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充足水分,加之地表径 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使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典题领悟]
(2018·开封一模)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docx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I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识记一基础梳理]结合口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图,回答问题。

生物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牛: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肓区扫描][理解一要点突破]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对流层人][气中的热]:金和水分;:主要来自]大气V: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1: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I I: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十•壤处于岩扫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1 :用的结果,它的形成离不开大1 1圈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是各种白然地; [气、生物、水等自然要索 ;:理耍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说明: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坏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2.气候对自然地理坏境的综合影响(1)对河流:气候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对地形、地貌:如两极或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山岳冰川的存在,会促使冰川侵蚀、沉积地貌形成;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3)对植被: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和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荒漠。

(4)対土壤: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

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对资源:气候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形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质历史吋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第 二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要求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Contents
1 双基落实
BIEYANGSHEJI
别样设计
(一)陆地自然带
感性认知 ——试一试
读气候与陆地自然带对应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2)温带荒漠带的典型植被是 温带荒漠 。
[题组冲关]
1.(2018·江西南昌调研)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自 然 带 ②—③— 荒 漠 所 反 映 的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不 可 能 出 现 在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 D.南极洲
(2)造成地表植被按①—②—⑤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图示
2 考点突破
FENLEIJIEDU
分类解读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
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规律 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主导 影 因素
( ×)
(4)沙漠绿洲出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植被。
( ×)
2.下列诗句中都蕴含着某种地域分异规律。试说出它们分别 反映哪种规律。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提示:(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 (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典型地区 _低__纬__和__高__纬__ 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 内
_中__纬__度___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图示
• 点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 各地域分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具有过渡性。
深化探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2)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 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 结合气候(降水)、水文、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
• (3)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 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 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1.地域差异的形成
海陆位置
植被、土壤
• 2.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 性)
从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 性)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垂 直地带性)
形成 基础
热量 ____
影响 因素
太阳 辐射
水__分__变__化
海陆 分布
水热 纬度、 状况 _高__度_
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 水文 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
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 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第五页,共8页。
攻克该难点,同学们要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环 节”。平时复习物质循环过程时,首先要把握其运动变化的方 向,其次要注意运动和变化的循环性,并抓住循环的重点环节。 判读步骤如下:①读图名。明确物质循环的类型;②读要素,明 确物质循环的组成部分;③读箭头,明确各要素间的联系。具体 如下表所示:
单元(dānyuán)提升
第一页,共8页。
知识整合·网络构建
第二页,共8页。
第三页,共8页。
技能解密·能力提升
第四页,共8页。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物质循环示意图能充分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因而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常见的物 质循环示意图有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 示意图和生物循环示意图等。
第六页,共8页。
第七页,共8页。
第八页,共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冰原带
南北
东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温带荒漠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温带草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优选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回顾考纲展示命题趋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全国卷Ⅰ,6~8;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区域图、景观图、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区域图、模式图等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6·全国卷Ⅰ,37;2016·天津卷,10~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7·全国卷Ⅰ,37;2017·全国卷Ⅰ,1~2;2017·北京卷,8,41;2016·全国卷Ⅰ,10~11;2016·全国卷Ⅲ,10~1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①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__生物__、土壤、地形等。

②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_岩石圈__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①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光合作用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2018·山东临沂一模)读“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 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
C. 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
2. 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 水资源短缺加剧
1. B 【解析】图中显示耕地和牧场面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故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

2. D 【解析】森林和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此类用地减少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旱涝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读图回答3~5题。

3. 造成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
B.水分
C. 光照
D.地形
4. 组成图中界线的主要自然地理事物是( )
A. 湖泊
B.等温线
C. 河流
D.山脉
5. 关于图中海拔最高的自然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通便利
B. 光热资源丰富
C. 淡水丰富,开发程度高
D. 冰川作用强烈
3. B 【解析】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距海远近差异很大,故它们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

4. D 【解析】图中的界线主要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干湿地区分界线以及气候分界线,这些界线主要是由山脉组成的。

5. D 【解析】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区是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冰川广布,光照强烈但热量不足,淡水丰富但不易开发,冰川地貌发育程度较高,冰川作用强烈,交通不便。

荒漠指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般分为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

读“世界荒漠面积(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分布表及南美洲温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

6. 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缺少温带荒漠的原因是( )
A. 洋流
B.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地形
7. 亚欧大陆荒漠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
A. 陆地面积大
B. 大部分受高气压带控制
C. 高大山脉分布较多
D. 平均海拔最高
8. 南美大陆温带荒漠的成因是( )
A. 西岸山地阻挡湿润气流进入
B. 受信风影响
C.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D. 受东风带影响
6. B 【解析】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位于温带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且东西跨度小,故海陆位置使两个大陆缺少温带荒漠。

7. A 【解析】温带荒漠的主要成因是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亚欧大陆主体位于温带,面积广大,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荒漠。

8. A 【解析】南美大陆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山脉东侧形成荒漠。

年平均气温0 ℃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9~11题。

9. 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 3 100 m
B.3 300 m
C. 3 700 m
D.3 900 m
10. 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B. 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 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
D. 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
11. 该山地气温年较差山顶小于山麓,原因是山顶( )
A. 夏季气温上升快
B. 夏季气温上升慢
C. 冬季气温下降快
D. 冬季气温下降慢
9. C 【解析】以气温0 ℃处的海拔为参照,可在图中直接读出。

10. D 【解析】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带甲坡气温高于乙坡,表明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甲坡雪线(以气温为0 ℃处为参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湿度大,乙坡湿度小。

11. B 【解析】有常年积雪的山地,山顶受积雪影响,夏季气温上升较慢,因而气温年较差偏低。

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12—14题。

12. 图中③→④→⑤的地理特征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13. ①→②→③的地域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水分
C. 海拔
D.水源
14. ⑥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表现为( )
A. 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B. 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D. 光、热、水源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12. B 【解析】③→④→⑤的地理特征变化体现了自然带东西方向的改变,距海远近导致降水条件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3. A 【解析】①→②→③的地域分异体现了地理环境南北方向的改变,主导因素为热量。

14. C 【解析】⑥地区位于青藏高寒区,气候资源优势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二、综合题。

15. (2018·江苏泰州模拟)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

(2)甲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_______的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3)位置: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

范围: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

(4)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
【解析】(1)由题中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西北的温带草原带。

(2)由于水分差异,由C到D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

(4)植被类型整体向北推移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且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可能会变小,台湾海峡可能会变宽。

16. (2018·武汉4月模拟)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
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解析】(1)描述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应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四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上说明。

(2)从气候图上可知,甲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而乙地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此两地植被景观差异较大。

(3)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虽然纬度较高,但仍发育的是热带雨林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