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3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三数上第八单元计划、教案
唐店街道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NO.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
月
日)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 教学目标: 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 进一步发展根 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 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回顾策略 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 200 箱苹果,又运来 8 车,每车 75 箱。 林场要栽 800 棵树,先栽了 200 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 4 个苗圃里。 补充与调整
板书设计:
唐店街道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NO.
第 八单元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
月
日)
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 加深对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和周长含义的认识, 能比较熟练地测量边长,计算平面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加深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并 说明理由。 2、使学生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发 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再联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判断、说明的活动中,培养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在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增强掌握数学知识的信心。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两位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法,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并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手段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比较和排序分数。
3.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加减运算。
### 难点:3.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4.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分子、分母的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大小排序。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原理。
•分数的减法原理。
4.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问题,复习小学四则运算中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出分数概念。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演示如何比较和排序分数。
•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操作方法。
3. 练习•同学们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练习。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及难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3.思考如何将分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以上为《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 8单元教学设计
5、完成例5,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看书第94页例5。独立完成填空,再交流。
小结: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 ,弟弟吃了 )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四)对比观察,发现规律
1、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发现)
2、师总结规律并板书
小结:当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
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多,分数就小。
(五)运用发现,巩固练习
1、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找出一个几分之一的数,然后涂上颜色,并贴到黑板上。(学生合作按老师要求动手折纸,分别折一次、两次、三次。)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教学过程
一、出示卡片回顾旧识。
二、新课。(例6)
(一)揭题。
23
出示──和──这两个分数,猜猜看哪个大?
55
板书:《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根据学生喜欢图案在长方形纸片选择一组,动手涂一涂、比一比。
2、学生汇报展示,从图上看,2/5和3/5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
读作:三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几分之一》人教版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几分之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含义及读写方法2. 分数的简单计算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及读写方法,分数的简单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把一块披萨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块披萨的多少?”来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
2. 讲解分数的含义及读写方法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如“1/8”读作“八分之一”,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3. 演示分数的简单计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如“1/8 1/8 = 2/8”,让学生了解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4. 分析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一块披萨分成8份,每份是八分之一”,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6.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后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的含义、读写方法、简单计算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时教案 第8单元 几分之几
第课时几分之几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若干张。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请同学们说出几个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生说分数,师板书学生说的分数)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分数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你喜欢的一个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学生折纸、涂色,表示出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师:如果在你们刚才的纸上涂 2 份或 3 份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通过让学生自由表示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进而要求表示这样的2份,3份,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多少份就是几分之多少,从而引出新课的课题。
师: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恰巧小明昨天过生日了,于是他写了这样一则数学日记:(课件出示)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个蛋糕。
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平均分成了四份,我吃了它的,爸爸吃了两块,妈妈吃了剩下的。
师:同学们,从这篇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我知道小明吃了个蛋糕。
师:个蛋糕是怎么得到的?预设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明吃了这样的1份,就是个蛋糕。
师:说得真好!那两块又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预设生:爸爸吃了两块,是。
师:是怎么得到的?那三块又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几分之几)通过小明过生日的情景,深入了解的含义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那么2份就是它的……一、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4人一组,每人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4 份,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向小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单元通过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应用等,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卡片、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分数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展示不同分数的数值,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比较练习,如让学生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新人民教育出版三年级上册P89—10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准备用4个课时进行教学:1、认识几分之一(P90—91的例题1、2、3)2、认识几分之几(P92—93的例题4、5、6)3、分数的简单计算(P96—97的例题1、2、3)4、分数的简单应用(P100—101的例题1、2)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数学教材P90—91的例题1、2、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感受和直观操作,使学生感受分数的来由,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分苹果的故事:1、把这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个人分得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月饼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2(例题1)(1)、教师演示分月饼.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3)、学生活动:用长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5)、说出生活中的1/2.2、自主认识1/3.(1)教师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2)指导学生理解三分之一.3、感知1/4.(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正方形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4、教学各部分名称.以1/3为例,认识分子、分数线、分母,并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5、折一折(例题2)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4,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吗?(1)想一想如何用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 .(2)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4)折绳比赛:用一根绳子,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边讨论边折)同学们能自己得出分数1/4、1/8,真是了不起?6、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再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1页“做一做”第1、2题.2、提高练习设计小故事:悟空拿来两个同样大小的人参果,拿出第一个人参果的1/6,又拿出第二个人参果的1/8,你会选择哪一块?为什么?3、拓展练习你能用分数表示出下列各图吗?(图略)第二课时几分之几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4、例5、例6 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理解口述分数分意义.问题聚集:1、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2、接着再涂一份,现在还能用1/4表示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你涂了几份?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你涂了几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4、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7份呢?为什么?5、2/5是几个1/5?3/5是几个1/5?2个1/5比3个1/5大还是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单元主题图.师:图中的情境你们熟悉吗?谁能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同学们在做什么呢?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关键抓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两个要素.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1.教学例4,初步认识四分之几.(1)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1张正方形的纸,请将它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想一想: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师:接着再涂一份,现在还能用1/4表示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师:如果我们接着再涂出它的3份、4份,又该分别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呢?你涂了几份?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你涂了几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4)归纳小结: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2.教学例5,认识十分之几.(1)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多媒体出示: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那么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7份呢? (2)同桌相互交流,加深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请同学们任意数出其中的几份,并用一个分数表示,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数了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十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小结: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4)师:你能任意说一个分数吗?3.教学例6,涂一涂,比一比,加深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1)比较2/5和3/5的大小.①同桌两人相互合作,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②请几个小组汇报比较的结果.③联系分数的含义提问:2/5是几个1/5?3/5是几个1/5?2个1/5比3个1/5大还是小?④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2)比较6/6和5/6的大小.①比一比:哪个分数大?②说说你的理由.(3)巩固练习: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错误!〇错误!(4)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每组分数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分母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2.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的第1、2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一说比较方法.教师强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2)集体交流、订正.板书设计:几分之几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三上教材第96—97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难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问题聚集:1、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说说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2、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3、和是多少?为什么?4、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5、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导入: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妈妈吃了蛋糕的2/8)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②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③蛋糕还剩下多少?揭示课题: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呢?(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1.教学分数加法(例1)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2)证明自己的方法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3)集体操作验证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教学分数减法(例2):(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做一做的第1题.2.计算(做一做第2题):3.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解答;(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1/8+2/8=3/8 (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蛋糕还剩下多少?5/8-2/8=3/8 (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1-1/4=4/4-1/4=3/4 (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与减数相减)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三上教材第100—101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能用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分数的意义.问题聚集:1、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1)题,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2、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3、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4、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5、“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二、互动新授1.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1)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这个正方形1/4.(2)学生展示,并说明方法.方法1:用折纸的方法,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色,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方法2:沿着折出的纸剪开,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得出4个小正方形,给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上色,涂色的小正方形就是原正方形的1/4,也可以说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1/4.(3)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1)题,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大正方形.生2:第一个1/4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而第二个1/4则表示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生3:第一幅图求这个正方形的1/4,所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1/4;第二幅图是求4个小正方形的1/4,就是把这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一个小正方形. (4)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这里的1/4既能表示1份与整个正方形的关系,也能表示1份的数量是多少.2.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①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②小组代表发言.(一份是苹果总数的1/3,2份是苹果总数的2/3)(3)教师用课件演示(动态集合图)强调:把整体平均分成几分,它的每一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它的几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小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3.(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题意.同桌互相说说“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3)抓住分数的意义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①说分数的意义.抓住女生人数给出的确定分数“1/3”,让学生结合实际解释这个分数的意义.交流汇报.(因为1/3是女生,要求女生的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②动手操作.让学生画图分一分,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学生独立画图、摆小棒,集体展示交流.③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2÷3=4(人)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4)迁移类推,求男生的人数.①小组讨论.说说男生确定分数2/3表示的意义(因为2/3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②画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算法.③列式解答,并说说列式的理由.教材板书12÷3=4(人) 4×2=8(人)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分数.最后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订正.3. 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3题(1)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摆一摆.①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②提示:说一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2/5表示什么?(把“10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2/5表示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③学生动手分一份,并说一说想的过程.(把这个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2根,2份就是4根.)(2)集体交流,并说说解答过程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应用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1/32份是苹果总数的2/312÷3=4(人) 12÷3=4(人) 4×2=8(人)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第八单元教学反思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共有以下一些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大小比较,包括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和简单应用.其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应用是难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折纸、分物等活动,能使学生清楚直观地感受分数.例如,学习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第一张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2,第二张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4,学生很直观地就看到1/2比1/4大,于是我再带领学生总结分析: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所以分子是1的份数,分母小的反而大.这样分析总结得非常透彻了,但是学生做题,我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出错较多,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个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整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9~91页例1、例2、例3及第91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 通过分月饼的情景,引出分数的认识。
通过平均分月饼、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等操作活动,认识分数的含义。
例2 用实物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通过用多种方法折正方形纸,异中求同,认识分数的本质。
例3 借助平均分实物和图形的活动,直接进行大小比较,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几分之一学习过程中实际的运用。
教法与学法1. 本课时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主要是运用实际操作、观察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物、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时,借助实物和图形显示比较的过程,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2. 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来学习分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及培养数感的。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导入法: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
孙悟空、猪八戒见了桃子口水直流。
师父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
”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行啊。
”师父说:“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到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字。
”悟空和八戒一听一听,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提笔写了个“2”。
师傅接着说:“要是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到几个?再写下这个数。
”孙悟空手快,顺手写了个“1”。
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到多少?又该怎么写呢?”“半个!”“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重难点
重点:
1.能结合元、角、分之间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读、写小数。
2.能结合元、角、分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难点:
能结合元、角、分正确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
安排
6课时
学
情
分
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起始部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沟通分数与小数联系的重要基础。而且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迁移转换的经验,知道在观察过程中,要从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从而概括其中蕴含的规律,借助已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而对于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学生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购物经验来理解。而对于小数的比较而言,除了结合生活经验,还要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等量转化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要求更高,不仅要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算。而且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也是难点之一。
本单元只是借助元、角、分初步认识小数,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等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不是把单纯的小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是借助比较商品价格的活动来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不同方法和策略,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是结合现实的购物等活动,以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等之间的关系为背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பைடு நூலகம்的小数,学习小数的读、写和简单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等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几分之几》人教版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几分之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用分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比较大小。
4. 分数的应用: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实际应用。
4. 对话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等方式,引入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解释分子、分母的含义。
3. 演示分数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4.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讲解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分数的实际应用:讲解如何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与分数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教材分析: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
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因此,课标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学习内容四个领域之一提出,可见地位的重要。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
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
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白概率不等同于运气,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改变。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P104-P111。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初步的概率知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具体包含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能结合实际情况和原有经验判断一些事情发生的几种可能性: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2、体验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3、根据事情的某种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教材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大胆猜想,积极动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实际的事情之中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猜想的空间,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1、学生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多位数和两位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能够熟练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进行计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多位数与两位数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进位法和借位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小班练习册、练习纸。
4.计算器、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让学生快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多位数与两位数整数的加法。
2.引入: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多位数与两位数整数的减法,重点讲解进位法的运用。
4.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快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2.教学:继续讲解多位数与两位数整数的减法,重点讲解借位法的运用。
3.实践:设计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答,锻炼实际运用能力。
4.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强化所学知识。
5.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进位法和借位法的运用上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训练。
下节课将设计更多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多位数与两位数整数的加减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活动目标明细
年级三年级上册Fra bibliotek课时内容
活动设计
四基
情感与态度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二课时
比较可能性的大小
摸棋子的活动(在有两种颜色的棋子的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观察记录结果反复几次。
统计摸到结果,分析理由,并用语言描述清楚思考过程。
多次操作实践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能
发现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用实际操作、自主探索、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比较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思考判断过程,并在试验中探索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总结归纳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活动目标明细
年级
三年级
上册
课时内容
活动设计
四基
情感与态度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创设教材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发生什么情况。
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认识可能性。应用事例引导理解可能性发生的几种结果:一定、可能、不可能。
知道事物发生的几种可能性,感受随机现象。
能够判断事物发生的几种可能性的大小。并用语言有条理的描述思考过程。
在经历活动的组织开展记录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渗透统计的思想
经历猜测、实验、收集、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比较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教案《第八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精品1人教数学三上(最新)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第8 单元
一、教材简析
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例如:分月饼、分西瓜以及根据七巧板、积木说分数等。
2.加强多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提供了多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
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例如:认识了、后,让学生动手表示出一张正方形纸的;比较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涂色,感悟分数的大小等。
3.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
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
此外,在引入分数时出现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家人,使学生感受到原有的整数知识已不能解决新问题,就需要产生新的数,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