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预习复习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归纳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此学期数学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零、正整数、负整数、正负数、数轴2.数的大小、数的比较3.数的分解、数的组合4.数的进位、退位、添零二、加减法1. 加减法的含义及需要注意的事项2.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倍数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自然数的倍数、偶数和奇数3. 判定数的倍数四、除法1. 除法的意义和定义2. 余数和商的概念及性质3. 除法的步骤和技巧五、约数1. 约数的概念及性质2.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3. 判定数的约数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六、分数1. 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 分数的简化、化归3. 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4. 分数的应用七、乘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2. 乘法的运算规律3. 小数的乘法八、图形1. 数学图形的种类及分类标准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属性3.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九、时间1. 时间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 时间的加减法3. 时钟的构造和使用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优先级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熟悉加减乘除符号和它们的优先级,同时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向。
特别是在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计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出现错误。
2. 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一位数的乘、除法。
包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两位数的乘、除法。
包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四则混合运算。
包括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
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4.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全面的信息,建议查阅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或相关教辅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时、分、秒1. 钟面上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2. 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钟,走1 大格是5 分钟;秒针走1 小格是 1 秒钟,走 1 大格是 5 秒钟。
3. 1 时=60 分,1 分=60 秒。
4.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把两个两位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把被减数和减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3.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 再减。
三、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1 千米=1000 米。
2. 认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3.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4.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一、四则运算1. 加法:两个数的和是它们的总数。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3. 乘法: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积。
4. 除法: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得到商。
二、数字与数的认识1.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
2. 十以内数的认识:认识0到10之间的数字,并能进行排序。
3. 十之内的数的组成:由个位和十位组成。
4. 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两个数之间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四、数的展开与合并1. 数的展开:将一个数按位展开,如将19展开为10+9。
2. 数的合并:把展开的数按位合并,如将10+9合并为19。
五、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六、数的估算1. 数的估算:通过对数的大小、数位的特点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估算出一个适当的结果。
七、数的整体与部分1. 数的整体:认识两位数,并能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一个两位数。
2. 数的部分:根据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八、数的进位与退位1. 数的进位:在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得到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十位进位。
2. 数的退位:在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中,当个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就需要从十位退位。
九、数的相等与比较1. 数的相等:理解相等关系,并能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
2. 数的比较: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运算。
十、数的连续与间隔1. 数的连续:理解数的连续关系,能够在一系列连续的数中找出给定的数。
2. 数的间隔:理解数的间隔关系,能够找出一系列数中的间隔数。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认识: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位数。
-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排列,数的大小顺序。
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初步运算:
-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加法的意义和性质,加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的运算技巧。
-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减法的意义和性质,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运算技巧。
3. 数的认识和预算:
- 数的认识:数的排列和记忆(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预算:数的前后关系,数之间的加减关系,数的相等关系。
4. 乘法的初步认识和初步运算:
- 乘法的认识和运算: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乘法的计算方法,乘法的运算技巧。
5. 简便运算法:
- 简便运算法:认识乘法口诀,使用乘法口诀进行简便计算。
6.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认识:
-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
7. 长度和容量的认识和认识:
- 长度和容量的认识:长度的认识和计量,容量的认识和计量。
8. 数据的获取、整理和描述:
- 数据的获取和整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 数据的描述:用图形和文字进行数据描述,通过数据描述进行判断和对比。
以上是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结果数、分数和图形
- 加法和减法的结果数
-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 相等面积的图形
2. 数据和图表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使用图表表示数据
3. 乘法
- 乘法的认识和口诀
- 乘法的运算和应用
4. 位置与方位
- 上下左右的概念与判断
- 物体相对位置的判断
5. 数量和形状
- 分类和比较数量
- 形状的认识和描述
6. 分数算法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7. 钱币与消费
- 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 了解购物和消费的过程
8. 长度单位
- 厘米和米的认识和换算
- 长度的比较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 千、百、十、一、万等计数单位的认识及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2. 100以内数的组成。
3. 100以内数的顺序。
4. 100以内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
1. 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及综合练习。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名题。
4. 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及对运算结果的认识。
第三单元:量与计量的复习
1. 常用的量及单位间的进率。
2. 重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3. 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4. 简单工具的使用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几何初步知识复习
1. 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4. 三角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5. 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的计算。
6. 圆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
7. 球、圆柱、圆锥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8.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9. 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第五单元:简单的统计
1. 数据收集的方法。
2. 数据记录的方法。
3. 数据统计的方法。
4.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制作。
5. 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算术
1. 数的认识:阿拉伯数字、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比较大小。
2. 加减法:自然数加减法的口算,认识“零”的概念。
3. 位置与排列:认识百位、十位、个位,理解从小到大的顺序。
4. 连数和连续数:认识连数和连续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连数
和连续数的运算。
二、几何
1. 实物几何图形的认识:分析实物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数、
角数、表面特征等。
2. 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
认识。
3. 图形的简单变换:平移和翻转。
三、时间、长度和重量
1. 时间:认识小时、半小时、分钟,能够简单地进行时间的读写和换算。
2. 长度:认识米、分米、厘米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
3. 重量:认识千克、克,并进行简单重量的测量和比较。
四、数据统计
1. 图形数据的认识:认识柱状图、折线图等基本统计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简单的信息。
2.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通过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研究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乘除法
1. 乘法:认识乘法的口算和简单的竖式计算方法。
2. 除法:认识除法的口算和简单的竖式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识别和数学计算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的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或几个,都不读;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都只读一个。
3.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后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五入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1~9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汇总-三年级必背内容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汇总-三年级必背内容人教版
1.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 认识0-20的数字及其排列顺序
- 与数字相关的数量、排序和位置的认识
-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 与数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数的拆分和组合:
- 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概念
- 数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
- 数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际应用
3. 数的比较和排序:
- 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
- 数的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 数的比较和排序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4. 算式的认识和运算:
- 算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认识和运算方法
- 算式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5. 分类和属性:
- 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认识和方法
- 根据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方法
- 属性的比较和归类
6. 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 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法
7. 时间、长度和重量:
- 对时间、长度和重量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时间、长度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 时间、长度和重量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法8. 金钱的认识和应用:
- 对不同面值的货币进行认识和比较
- 基本货币单位的换算
- 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9. 图表和统计:
- 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
- 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 图表和统计的实际应用问题解决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内容的汇总。
通过掌握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和运算能力,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每两个数字之间有一个大格,即5个小格。
3.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或者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个大格是5秒钟或者走一个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钟,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一个小格,秒针要走1圈,即60秒钟,分针走1圈,时针要走720圈。
6.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和9点整。
8.进率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时间计算公式: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减经过时间等于开始时刻,开始时刻加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事项:加法要对齐相同数位,从个位开始加,满十进一;减法要对齐相同数位,从个位开始减,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借。
2.在连续退位时,中间的“10”只剩下“9”,例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加减法公式: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加数加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被减数减减数等于差。
6.加法验算方法: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验算方法:可以用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验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2019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 60分 1分= 60秒 60分= 1时 60秒= 1分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数和数的排序:
- 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
- 进行物品的数数和数的排序。
2. 数的加减法:
- 认识加号和减号的含义。
- 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3. 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 计算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运用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进行计算。
4. 计算整十和整百:
- 计算整十和整百的加减法。
- 理解整十和整百之间的关系。
5. 分类和图形:
- 根据给定的规则进行物品的分类。
- 辨认、绘制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6. 时、分和秒:
- 认识和读取时刻的时间。
- 理解时、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7. 格子图形和方格图形:
- 认识和绘制格子图形和方格图形。
- 辨认和填充对称图形。
8. 并集和交集:
-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概念。
- 进行集合的合并和共同部分的寻找。
这些都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
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就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下面,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再减。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易错点: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数位对齐错误。
例如:40+590=()笔算时把40的个位与590的十位对齐,40的十位与 590的百位对齐。
三、用估算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可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
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145+140=()错解:把145看作140,把287看作280。
正解:把145看作150,把287看作290。
错解错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解决有关购物问题时,应把钱数多估一些,不能估少了。
第三单元测量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重点:毫米、分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记住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知识点一: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如数学书厚6(毫米)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知识点二:认识毫米,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⑴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的
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⑵1厘米=10毫米
⑶生活中,1分硬币、银行卡、乘车卡、身份证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注意:测量时,先数出整厘米数,再数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⑵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有10个10厘米,也就
是10个1分米,即100厘米=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⑶我们的一拃长约1(分米),课桌高约7(分米),小红身高13(分米)
知识点四: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厘米=(20)毫米
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
80厘米=(8)分米
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也就是(8)个1分米,即(8)分米。
注意: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千米的认识
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以及估算路程。
知识点一:千米的认识
定义: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1千米=1公里)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200米,2圈半就是
400+400+200=1000(米),1000米也可以记作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知识点二:感受“1千米”有多长
量一量:在操场上确定起点,选定一条直线,量出100米,10个100米就是 1000米,在起点和终点处设一个明显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