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不走寻常路的台绣品牌创始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霞:不走寻常路的台绣品牌创始人

作者:侯耀晨

来源:《中国商人》2014年第07期

数年前,当慕名而来的外商要求贴牌出口时,“金台绣”创始人林霞断然回绝,因此失去不少上门生意。

“为什么有钱赚的事却不愿意做?”员工们曾为此深感困惑,但是作为台绣的第三代传人、荣誉等身的林霞之所以如此坚守品牌底线,源自一段沉痛的往事:

台绣起源于台州沿海一带,与我国的其他绣种同源而异流,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清未时期,台州刺绣结合了西方的抽纱技艺,渐渐形成了新的绣种——台绣,其经典产品是丝绸绣衣。上世纪九十年代,台州绣衣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上千万的厂家有23个,从业女工有几十万人之多。但是,由于随后的外贸萎缩等因素,多数曾以代工为生的绣厂最终归于沉寂,林霞成为在“台州绣衣厂”尚处于鼎盛时期辞职创业的员工。

“如果我接受了贴牌出口,就是重走回头路,台绣的传承就可能在我手里断掉了!”林霞对《中国商人》表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台绣只有将独立的品牌意识、专注的设计研发精神和强大的产能相结合,其当代传承才会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我手绣我心

林霞是台州市椒江人,在她出生的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像很多地区一样,台州也在闹饥荒。

“男人烧饭带小孩,女人绣花挣现钱。”

这个段子曾经在台州一带广为流行,因为在困难年代男人靠种地无法养活家人,但是台绣给人们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年,绣娘们就靠丝绸衬衣、贴珠罗长裙、手帕这些手工产品来挣钱养家。台绣采用雕镂和刺绣相结合的手法,绣一件精美的连衣裙、衬衫、旗袍等,需要花费数月甚至一年时间。”

林霞介绍说,台绣的工艺原本就很复杂,后来经过不断创新之后尤为精益求精,仅工针而言已发展出包括成雕、包、绕、抽、拉、镶、拼等两百多种针法。这其中,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绣娘们的智慧、心血和代代相传的美学素养:

比如,“抽经纬”特指绣娘对面料的一种独特处理工艺,她们要根据设计好的图案与花色,把相应局部面料中的经纬抽出,然后飞针走钱编织成蕾丝状的花纹;

“剪布底”则属于一种“后期处理”,亦为台绣有别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等国内四大名绣的又一项工艺创新。其操作过程是绣娘们在绣好的扣边和图案内,将布底剪掉,从而营造出成品花色更加引人注目的美感,这种雕镂手法在国际市场倍受时尚消费者的迷恋。

生活在台绣的主产区,从小耳濡目染一件件美仑美奂的绣品在外婆、奶奶和妈妈的手里大功告成,林霞深深痴迷于这种时间与智慧凝聚而成的手工艺术。

1979年,16岁的林霞惜别上海的水彩画老师,应聘到台州绣衣厂设计科工作,从此与台绣产业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林霞进入台州绣衣厂时,适逢该厂快速发展时期,每年依靠规模化的出口为国家换回大量的外汇。这种以出口为导向、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职工的分配体系:一线的绣娘拿计件工资,绣得越多,工资越高;而设计师们则要靠设计数量拿超产奖励——谁设计的产品生产数量多,拿到的提成就越高。

但是,林霞不愿靠拼命设计更多产品来拿提成,对于儿时就陶醉于台绣神奇美学世界的她来说——更多的工资是回报,而一种工艺的突破,一种花色的创新则是更大的回报。

台州绣衣厂的设计科,起初专为即将出口的成衣设计各种绣花图案,林霞并不满足于在原有图案基础上的简单组合与变化,而是发挥自己水彩画的专业功底,潜心琢磨各种新鲜花样,以及为了实现新花色而要进行的工艺和技术创新。

数年钻研之后,林霞意识到“围绕台绣本身进行的设计”将会遇到一个巨大的局限:

首先是台绣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穿戴,其日常衣着的实用性决定了台绣难以像四大名绣那样走观赏精品的路线;

其次,当时台绣设计师的创意范围,是为已经设计好的成衣“锦上添花”,而时尚服饰的创意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如果台绣的设计不能介入上游服饰设计创意环节,不仅设计师发挥的空间有限,而且设计师的劳动就如同在给成衣厂家打工!

这个发现使林霞的内心无法安宁,她决心补上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短板。

1983年,林霞开始自学服装设计和裁缝的工艺。她将台绣的美学理念融入服饰设计,在服装设计的整体布局中,突出台绣的表现空间,这看上去小小的一步尝试,却为林霞带来空前的创意优势。

1986年,由林霞创意设计、融入了各种创新绣法制作完成的“抽珠绣绣衣”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创新一等奖和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一时轰动了行业内外。

随后,林霞设计的《美人鱼全雕绣衣》、《盘丝带绣衣》、《抽珠绣连衣裙》、《镶乔其全雕绣时装绣衣》、《绣花披巾》、《凤来仪·幻彩披巾系列》等服装服饰作品连年频繁获得国内外的各种大奖。

林霞由此成为一个因独特的创意和灵感引领行业时尚的新锐设计师。此时,诸如“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等各种社会荣誉也纷至沓来,林霞甚至成为团市委重点培养的对象,被通知到党校学习。

但是,在空前的成就和荣誉面前,林霞也在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和内心的纠结:

彼时如日中天的台州绣衣厂的主营业务,主要是靠外贸推动的。一度时期,厂里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在外贸出口上,而出口服装的款式、花色都由外商提供设计稿,绣衣厂基本沦为外贸公司的代工厂。此时已成为设计组组长的林霞,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中倍感焦虑——因为她设计的作品尽管屡获大奖,但在这种出口导向的机制中无法转化为规模化的产品。

“只有马上离开,才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事业进行下去!”经过几个月煎熬之后,林霞在日记中如此写道。林霞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真正推出以“台绣”为核心的服装服饰品牌,而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

终于有一天,林霞流着泪写完了给厂领导的一封长信,决意辞职创业。

“台州绣衣厂可谓我成长的摇篮,写完那封信的时候,才发现我的泪几乎把信纸都浸湿了……”回忆当初异常笃定又百感交集的辞职过程,林霞认为,台绣的传承和人生的重大选择,亦是有几份禅机在其中: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也有几份空前的释然和义无反顾。因为来自内心的选择,给了她坚定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林霞至今感恩台州绣衣厂三位师傅当年的言传身教:资深员工陶招娣、时任设计科科长的林蕉莲,以及“台绣第二代传承人”陈克——正是他的悉心传授,使她成为“第三代台绣传承人”。

品牌的力量

当林霞,以及她在一家玻璃厂担任副厂长的丈夫王为民先后辞职联手创业时,他们没有资金、没有稳定的客户,完全是靠两台缝纫机开始辛苦打拼。

起初,林霞只能自己做一些时尚的绣衣请宾馆代销,另外就靠千方百计接一些订单,一点一点开拓业务。

林霞回忆说,他们的小工厂接的第一笔大单是王为民的同学介绍的外贸订单:1500件衬衫!等他们带着临时招来的工人加班加点加工完这批货,然后颠簸一天一夜送到上海时,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