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河流课堂讨论 (2)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河流教案反思大全

初中地理河流教案反思大全

初中地理河流教案反思大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河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部分著名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黄河等我国著名河流的流域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在农业、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下所在地区的河流特点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河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河流,了解其特点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不足:(1)在案例分析环节,对河流的介绍不够详细,导致学生对河流的认识不够深入。

(2)在小组讨论环节,对学生讨论的引导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个别环节过于紧张,影响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1)在案例分析环节,增加对河流的详细介绍,加深学生对河流的认识。

(2)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调整课堂时间安排,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滚滚的长江是中国的河流中最难的一课,尽管充分准备,可是第一课时讲后,还是暴露许多问题。

由激昂的《长江之歌》导入,新课学习却气氛沉闷,长江概况。

借助导学案这个学习助手,只要学生能自学解决的知识,我就放手给学生。

例如:长江发源地、长度、入海;流经地形区和省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等,学生或通读课本,或分析地图,或小组合作,但却让人有巨大情感落差。

教学方式单调-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再学习再讨论,教和学枯燥无味。

课堂中老师始终牵着学生走,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参与,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面对如此多的课堂陋习,我一下子懵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噶然而止。

重重压力下迸发出无穷动力,抹干眼泪后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大胆改革,对“滚滚长江”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调整。

期待有所进步。

黑人谈河流教案

黑人谈河流教案

黑人谈河流教案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掌握河流的分类和流域划分方法;4.了解河流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5.培养学生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河流的定义和特征;2.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河流的分类和流域划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1.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河流的分类和流域划分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段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或黄河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习河流知识的欲望。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河流的定义和特征,如河流是指地表水自高处流向低处形成的自然水道,具有流态、通航、能冲蚀和能输沙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

3.形成和发展过程(15分钟)通过图示和示意图,讲解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河流的源头、河道成形和河流的演变。

引导学生了解河流的产生过程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4.分类和流域划分(15分钟)通过讲解河流的分类和流域划分方法,如按地势划分为山区型、丘陵区型和平原区型;按水力状况划分为冲刷型、泥沙型和含沙型等。

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多样性和不同类型河流的特点。

5.河流的重要作用(10分钟)通过讲解河流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供水、灌溉农田、发电、交通等。

培养学生对河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6.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讲解的内容,总结河流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河流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方式1.讲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讨论: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3.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河流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河流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理解;2.展示作品:要求学生以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一个具体的河流案例,评估学生对河流分类和流域划分的掌握能力;3.小结回顾:通过学生对河流的重要作用的小结,评估学生对河流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地理_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能力,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较浓,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1.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图片,认识河流,使旧知识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分析河流的特征及成因,认识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

因此,通过河流的学习,可认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节教材重点:一是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二是河流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难点是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

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是通过读图来概括教学内容。

二是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分析、知识迁移等深化教学内容。

河流专题学案【课程标准】1、结合已学知识和运用相关图片,判断认识河流。

2、通过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认识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河流水能水运开发的基本评价方向。

4、以长江为例分析河流洪涝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一、认识河流二、右图所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水文特例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提示:水文特征: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三、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请同学们分析该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水能丰富具备的条件:水量大、落差大)四、结合各图,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自然条件:流量、流速、结冰期。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人口、运输量)五、地处华北平原的海河流域也是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请结合资料,从自然方面分析海河流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提示:流域面积、支流、河道、降水、地形)中考链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特点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道完成探究过程。

浅谈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

浅谈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

浅谈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谈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数国的领土并通往海洋、根据国际条约对所有国家的商船都开放航行的河流。

国际河流争端是指各沿岸国之间对有关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等问题的不同主张和观点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国际河流争端主要包括划界、航行、分水、跨界污染等各种冲突和争议。

在实践中,各国有关国际河流争端的案例大多数都是通过国际法上规定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得以解决的。

一、相关国际河流法确立的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国际法体系中的宪法的《联合国宪章》,第33条有关解决国际争端的规定同样也适用于解决国际河流争端。

据此,各流域国有关国际河流的争端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再通过仲裁或者司法解决。

赫尔辛基规则是一部全面规定有关国际河流水利用的法律文件,它是国际法协会于1966年通过的,其中提出了各流域国应该公平合理地利用国际河流的原则,此原则被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定于之后所制定的国际河流法中。

此外,它还规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国际河流争端的争议避免和解决程序。

规则的第30-39条提出了谈判、调查、第三方斡旋和调停、临时协商委员会以及仲裁和司法裁判等争议解决方法。

出同时也强调只有各当事国通过政治方法仍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才采用法律方法解决,即建议当事国将争议提交仲裁庭或国际法院解决。

由此可以看出,各种国际河流法所规定的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首先都是通过协商解决的,国际实践中也是如此。

基于政治方法无法解决的争端,诉诸法律是国际河流争端的最后一种解决方法,即争端当事方将争端提交国际仲裁庭或国际法院。

因为大多数国家基于主权的考虑,都不愿意将涉及主权问题的国际河流争端交给第三方决定。

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有很多国际河流争端是通过法律方法解决的,并为以后解决类似的国际河流争端提供了借鉴,如1956年法国与西班牙拉努胡仲裁案,仲裁庭针对水道国如何解决跨境水资源提出了普遍适用性的意见和建议。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了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河流环境的意识。

(2)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1)河流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河流的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河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主要河流?它们有什么特点?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讲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主要河流,讨论其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强调保护河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地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河流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不足之处:(1)课堂讲解时间较长,导致学生活动时间较少。

(2)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5.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时间分配,增加学生活动环节。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了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河道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水资源的分配、水环境保护、灾害防控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解决河道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解决河道问题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定,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水合作计划等,这些机构为各国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同时,各国之间也积极开展多边或双边合作项目,包括水资源分配、河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合作案例屡见不鲜。

二、影响河道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因素尽管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制约。

首先,政治因素是影响河道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各国间的政治关系直接影响着合作的开展,特别是在涉及水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容易出现矛盾与争议。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关系是推动河道问题合作的前提。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制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因素之一。

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破坏给国家的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而河道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最后,法律和制度因素也是制约河道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存在差异,合作与交流过程中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确保合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

三、应对挑战的对策为了推进河道问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政治外交,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促进共识的形成。

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合作中的矛盾与争议,为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各国对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视。

通过共同努力,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河道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为河道问题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保障。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答案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答案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1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2.在国际法上,互不侵犯原则是指(B)A.禁止一切战争B.禁止侵略战争C.禁止不宣而战D.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使用武力3.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D)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C.侮辱他国的国旗D.贩卖奴隶4.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于(B)A.国际法B.船旗国本国法C.外国法D.国际私法5.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ABD)A.内水B.领海C.大陆架D.毗连区6.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7.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8.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A)A.国家B.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D.法人9.依国际实践,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免除国家责任(B)。

A.同意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D.自卫行为10.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ACD)A.专属经济区B.渔区C.毗连区D.领海二、名词解释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以条约或习惯及其他形式协议都表现了国家的意志协调,也可以说国家的同意。

P.42.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

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P.243.复合国: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州、邦或(加盟)共和国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国家。

P.584.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豁免,主权豁免.他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

P.61三、简述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P.3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P.4-8答案要点: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024年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地理意义和作用1. 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提供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的水源。

2. 形成土地和地貌的重要力量:河流在长期侵蚀和沉积作用下,构成丰富的土地类型和形成各种地貌。

3. 调节地球气候:大尺度的河流系统能够调节地球上的气候,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4. 交通和贸易媒介:河流是人类交通和贸易的重要媒介,帮助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经济发展。

二、河流的定义和特征1. 定义: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流水量较大、在河床中流淌的自然水道。

2. 特征:(1) 长度:河流的长度是指从源头到入海口或湖泊的总长度,如长江、尼罗河等。

(2) 流域面积:河流的流域是指河水及其支流、河口、湖泊等所有流域的组成部分。

(3) 泥沙含量:河流的泥沙含量反映了其侵蚀和沉积能力。

(4) 流速和流量:流速是指河水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点的长度,流量是流经某一截面的水的数量。

(5) 等级:河流可按照长度分为一级河、二级河等,也可按流域面积或流量等指标进行划分。

三、河流分类1. 按水源分类:(1) 雨水河流:主要依靠降雨供给水源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

(2) 雪水河流:主要依赖雪融水或冰融水供给水源的河流,如尼罗河、多瑙河等。

(3) 内流河:河水没有直接出海,而是流入内地的湖泊或消失在干旱地区。

2. 按地理位置分类:(1) 山地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带,河道较陡峭,水流湍急,属于中上游河流。

(2) 平原河流:通过平原地带,河道平缓,水流平稳,属于中下游河流。

(3) 山洪河流:主要由暴雨引发的山洪形成,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威力较大。

(4) 冰川河流:主要由冰川融化形成,水流透明,泥沙含量低。

3. 按流量分类:(1) 大型河流:流量巨大,流域面积广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作用,如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2) 中型河流:流量适中,流域面积较小,流速中等,如黄河、长江等。

(3) 小型河流:流量较小,流域面积较小,流速较慢,如小溪、小河等。

学习河流概论心得体会

学习河流概论心得体会

学习河流概论心得体会学习河流概论心得体会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肖仲文 XX301040232这学期很幸运能选上熊老师的河流概论课。

课上学了河流的基本概念,河流泥沙,河道治理等内容,让我对河流有了基本的了解。

老师并没有讲比较困难又有点枯燥的公式,所以讲的内容十分容易理解,每节课的视频也带给了我们更多河流方面的知识。

我国的河流众多,而黄河的泥沙问题尤为特殊,河流现在仍存在需要我们解决的难题;通过视频了解了有关建造三峡大坝的曲折历史与技术问题。

这门课程的课时并不多,所以对河流还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更多了解世界各地河流的基本概念与其出现的问题,与我国的河流进行对比,讨论解决方案的利弊。

简要谈谈有关于黄河的内容,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见证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

但是作为河流的问题却十分的特殊,因为她有部分的支流来自黄土高原,途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高出地面十余米,是著名的地上悬河。

事实上整个水源的生态系统都存在问题,降水量不够导致土地荒芜;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同时也融化了永冻土地使水进入土地而不能到达河流,黄河渐渐干枯。

河流问题突出的黄河也给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1950-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8省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 71亿亩,缓解了部分水土流失问题。

在黄河上不宜建造大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泥沙问题,而长江则不同。

三峡大坝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历史历程最终建成,其目的是防洪抗旱以及发电,在建造三峡大坝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存在,但毫无疑问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生活的便捷。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河流,但是河流问题日益突出,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河流问题教案初中地理

河流问题教案初中地理

河流问题教案初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掌握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特征。

2. 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1.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 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河流。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河流,教师总结并提问:我国的河流分布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特征?二、新课讲授1. 总特征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国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 河流分布特征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填出河流名称并找到它们的归宿。

教师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3.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讨论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特征。

二、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河流保护的文章。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特征,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同时,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河流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爱护河流、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地理河流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河流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河流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地理河流教学反思”为主题,通过对河流相关知识的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在认识河流方面的误区和不足。

同时,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河流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河流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段、支流等;(2)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3)掌握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河流对气候、地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4)学会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河流相关问题;(5)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河流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利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通过反思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4)通过学习河流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学反思(2篇)

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学反思(2篇)

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学反思河流作为预备年级的一节课,其重要性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以及几条非常著名的河流,不仅了解世界大河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从情感上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认识到是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

按照本来的教学设计,我是按部就班先学习河流的概况,再了解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但是之前在一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却发现,这节课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上,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很难让学生一上来就投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里,而是较被动地接受,并且从引入部分来说其实很难作到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河流的重要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式。

按照正常的学习顺序,首先了解河流的概况,包括河流的源头、注入的海洋。

但总感觉这样的顺序对学生来说情感上首先没有接纳:什么是河流?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河流?河流对人类有什么用处?并且如果一上来就告诉学生什么是河流,学生的印象依然不深刻。

所以,在处理这节课的顺序上,我打破课本上的顺序,把河流的概况放在后一步学习,首先学习河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用处。

“那么什么是河流呢?把这个问题作为新课的引入部分,先让学生说。

事实证明这样处理效果是好的,学生很积极地从生活中出发,联系生活中的河流来谈。

于是老师适时地引入河流的概念,学生有了新的见解,对河流概念的抽象描述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学习了河流的概念,再认识人与河流的辨证关系之后。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河流是怎样的呢?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上海市黄浦江的图片,并提出了___个问题:你知道这条河吗?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它对周围的居民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未来的命运会怎样?看到图片后学生的反映是强烈的,这条河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老师又及时地放了有关河流洪水暴涨引起的洪涝灾害的视频,学生很自然地联系河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且学生们很积极地表示课后要继续弄清楚这条河流的状况。

老师则这条河流作为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后对身边河流的实践考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

国际河流水资源法律3课时-EuropaEU

国际河流水资源法律3课时-EuropaEU

国际河流政治与法律(河海)International River Law教学大纲王志坚课程主要内容:6周的课程,每周1次3小节(最后一次1-3小节)。

共16小节课。

本课程旨在从全球角度介绍当前水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和讨论国际水资源危机的形成原因,在掌握国际水资源政治与法律的基础知识上提高学生水资源冲突协调能力。

课程5个不同的专题,希望能达到两个方面的学习效果。

第一,主要是知识学习,了解现今全球基本的水资源环境状况,以及全球不同地区水问题的特点,同时分析水资源冲突与合作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和哲理因素。

第二,是能力锻炼,即训练水谈判的协调能力。

学生同过扮演案例中组织协调者或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不同立场持有人(如当地社区、流域国、流域组织、NGO、项目资助方等)的谈判观点与协调技巧。

学生基于对国际组织相关报告和国际学者文献阅读,可以了解国际水资源环境开发环保护护领域的不同立场,认识到其观点持有者与所在国、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甚至个人职业、学科有着相当的联系。

教师和学生通过讲授与提问、课堂圆桌讨论、口头报告、模拟水谈判等环节,对国际河流水资源政治与法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思考国际水谈判的起点。

本课程涉及水文水资源、国际关系、国际法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

课程说明:一、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案例研讨等的方式进行。

学生预先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围绕主题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发言;通过事先的案例材料准备,进行模拟谈判(最后一次课程)。

二、成绩评定:最终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案例研讨+口头报告+课终论文具体评定规则:课堂讨论发言(态度积极、内容深度),占40%;案例研讨(利益相关者、会议组织者、协调人各自的角色完成情况),占20%。

1篇课终论文(6000~7000字),围绕课程内容,题目自拟,占40%;课程纲要:第一讲全球水危机(3课时)阅读文献:1.(澳)科林·查特斯(印)萨姆尤卡·瓦玛:《水危机:解读全球水资源、水博弈、水交易和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章“不是其他危机”,第二章“25年,从丰裕到匮乏”,第1-39页。

初中地理_河流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_河流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世界主要河流的水系结构图。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以长江、黄河为例,初步认识河流的利用价值,简要分析河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会结合黄河、长江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初步分析其自然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知识的整合,提高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综合习题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互学和展学,激发学习积极性,保障参与度。

2.通过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关心爱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案例和典型例题的解析,认识河流的开发利用价值,了解我国河流主要灾害及其成因,树立保护意识,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难点:1.分析长江、黄河的利用价值,了解灾害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简要分析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所有河流,熟悉它们的水系结构。

四、教学过程:古诗词导入:利用古诗填空的形式,考考大家对于古诗词的掌握和理解,引入河流。

师: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大家都看过没有?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题目要考考大家,请看题!题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流向)题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自天涯。

(含沙量)题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能)题目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师:诗人眼中的河流,有的磅礴大气,有的温婉恬静,那地理人眼中的河流是怎样的呢?品诗,说说从地理的角度,你看到哪些知识。

初中地理_河流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河流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河流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河流教学设计⼀、教学⽬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学⽣已有的认知⽔平和认知能⼒,我制定如下的复习⽬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资料,⽐较我国南、北⽅外流河的⽔⽂特征。

3、运⽤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

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的河流——长江三⼤部分。

在学习中⾸先是通过提问来激发学⽣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

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等核⼼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创设贴近⽣活,源于⽣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合作探究,让学⽣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提问导⼊:我国河流众多,结冰期最长的是?汛期最长的是?⽔量最⼤的是?含沙量最多的是?(学⽣回答:⿊龙江、珠江、长江、黄河)出⽰⽬标:接着课件出⽰复习⽬标,并请⼀名学⽣阅读,让学⽣在学习中有的放⽮。

依主复习:依据复习⽬标,学⽣复习本课,有疑问的知识重点标记出来,以便教师讲解时着重理解。

要求学⽣完成⾃主学习指导课程中7 1页的三、河流1、外流河与内流河。

⾃学⼩结:学⽣⾃学完成后,多媒体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组内讨论。

然后找同学到⿊板图中指出主要河流的名称、注⼊海洋,总结外流河与内流河的特点。

教师加以指导。

中国河流教学实践报告

中国河流教学实践报告

中国河流教学实践报告1. 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河流资源的国家,河流教学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次中国河流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心得体会。

2. 活动背景本次河流教学实践活动是在某中学地理课程中开展的。

该中学位于河流流域附近,学生对于河流的认知和了解相对较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对河流的认识,我们组织了这次实践活动。

3. 实践过程3.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备课会议,讨论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安排。

我们选择了当地的一条河流作为实践地点,并准备了相应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3.2 实地考察在活动当天,我们带领学生们到河流附近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先给学生们简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和流域特点,然后带领他们观察河流的水流、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并进行了相关的测量和记录。

3.3 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河流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模拟河流的流动过程,探究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小型展览,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对河流的研究成果。

3.4 总结和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和反思的讨论。

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观察结果,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疑惑。

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讨论,并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4.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河流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于河流的认识得到了大幅提高。

他们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了河流的形成和作用,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小组合作和展览活动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心得体会本次河流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实践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学生们也能够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6. 结论中国河流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生动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 是该地区主要的农 业生产区和粮食主 产区,它的形成主 要是由中上游地区 土壤侵蚀造成的。 然而中上游地区大 量的水电开发,减 少了对下游地区的 泥沙量和水量的输 送,从而影响下游 地区的农业生态安 全。
3
由于人为地改变 流域内的土地利 用类型和自然演 变的地质特征, 在降雨冲刷过程 中,有部分土壤 随降水汇集到河 流态环境的影响 ---------------以水电站建设为例
1
国际河流开发对河流水文影响
2 3 4
国际河流开发对流域地质的影响
国际河流开发对流域土壤的影响
国际河流开发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5
国际河流开发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1、国际河流开发对河流水文影响
干流已建大坝对其 下游干流径流有明 显的调节作用,主要 影响年内月径流分 配,表现为削弱了雨 季洪水流量,提高了 旱季径流量.
4、国际河流开发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1、对鱼源 主要为有 利影响
2、对下游农 作物灌溉主 要产生不利 影响
3、对局地 气候的影响,
5、国际河流开发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A
泥沙方面
重金属污染方面
B
C
加强国际河流的合作 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 效益、能够促进区域 的资源共享、调节区 域资源分配,最终促 进流域内各国的经济 发展。
营养盐方面
D
植被演替方面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Company
国际河流课堂讨论:国际河 流合作的好处
自然地理组
Company
LOGO
国际河流合作产生的效益类型
类型 类型1:生态效益 (增加福利)
挑战 机遇 退化的水质、水域、 改善水质量、河流量特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征、水土保持、生物多 样性和整体可持续发展 类型2:经济效益 不断增加的对水的需 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 (河流系统带来的 求 水力发电和农业生产, 利益) 洪涝灾害管理、导航、 环境保护、 类型3:政治效益 紧张的区域关系和政 合作与发展的政策转 (降低成本) 治影响 变远离争端冲突;减少军 费开支 ;保障能源自给 自足和安全; 类型4:(催化剂) 区域分裂 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市, 市场和贸易 增加的好处超出了 河
梯级电站的兴建对 出境处径流有着调 节作用.这种调节 作用削弱了雨季洪 峰流量,提高了旱 季流量,使澜沧江 下游河段径流分配 更加均匀.
2、国际河流水电站建设后引发的地质灾害
1
2
库岸滑坡
3
下游缺水, 城市地陷
诱发地震
3、国际河流开发对流域土壤的影响
1 在流域内形成 区域性的互补 与合作能有效 解决上下游之 间的矛盾,促 进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