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到底怎么“教”?——关于教学方式变革的追问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听了北京八中的张军老师的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一模块的内容,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一、课前导入1.教师要彻底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

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

二、教学方式1、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而在现行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学生和听课者面前仍然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一节课下来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唱着“独角戏”,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根本没有得以体现。

学生仍是被动的听众,最多不过是按老师设计的脚本,配合老师游戏而已。

此时,学生是在为教师服务,而教师却“不领情”的把学生扔在了一边,只想着自己的教,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教师注重的是知识,忽视的是人,师生关系在摆位上出现了偏差。

教师要“以学论教”,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可见,新课程下的一名合格教师起码是一个出色的“导演”,而不再是“主演”。

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当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是真参与而绝非摆花架子、走过场,所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是与新课程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即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也不能称其为好课。

2、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攻关,小组活动由主持人进行分工,研究结果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充分体现一种互动性学习。

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

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

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强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为使人受到终身教育而在课堂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每一位教师要想在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一、树立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怀,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

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实质性的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关系,这样双方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高昂的积极性始终贯穿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画、唱、跳、欣赏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感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师把精力用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每堂课都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改带来的全新理论和耳目一新的教材,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他们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自身,改造世界。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改变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呢?一、理解教学意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1.教师要尽可能地理解编教材者的设计思想和意图,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在对教材内容、教材的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尝试用教材,并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教师要做适应全体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服务教学、引导教学、参与教学、从讲台上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过程。

注意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探究技能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3.教师要吃透教材,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力争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展开探究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不要过于追求内容和形式的新颖性,将教学设计的重心落实到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教育功能上来,提升教学设计理念。

5.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突出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里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例如:三年级下册《温度计》一课,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而规范的读数方法是关键,我安排三名学生到讲台上按不同的方法读出一支气温计的温度:第一位学生俯视来读数;第二位学生温度眼睛与温度计(液面)持平;第三位学生仰视来读数。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和新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陈出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新课程、新理念和新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一、新课程新课程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颠覆和革新。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新课程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组织者。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成长。

二、新理念新理念是指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更新。

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新理念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理念突出了教育的人本性,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自主的、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应该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潜能。

新理念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新理念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流于形式。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做呢?做到“五个重新认识”、“四个注重”、“四个改变”1、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近几年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当“圣经”来教,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教得很别扭;另一方面还不时地诱导学生采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听,使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

新教材究竟怎么用?怎样教才算用好了教材?怎样学才能体现用活了教材?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用好、用活教材?用旧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们要用活教材,也就是创造性的使用它。

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任意改动,数学学科在使用时注意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挖掘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如《连减两步应用题》的引入,把例题有30张彩色纸,做红花用了9张,做小旗用了11张,还剩多少张?改为发本子,变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的例子是1/3和2/3,如果让学生操作,着实不易;其实只要改为1/4和3/4,学生就可以能过折纸等方法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就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因地制宜(倒数)------数学作用于生活调整教学顺序(如元、角、分的教学——“教学进度”有时约束了我们)2、重新认识课程。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指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关于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的一些讨论。

首先,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并且注重考试成绩。

然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从而使教学更加针对学生的需求。

其次,新课改鼓励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改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一、枯燥的,并且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新课改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尝试使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新课改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没有机会亲身实践。

在新课改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化学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化学的原理。

第四,新课改强调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只有一种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个性化教育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这些变化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课标下教学的做法和反思

新课标下教学的做法和反思

新课标下教学的做法和反思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评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分析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1.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素质教育: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合作学习:新课标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新课标强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探究式教学: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反思教学方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反思课堂管理: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反思评价方式: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四、总结与建议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

首先,教师们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再次,教师们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电子白板等,把教材内容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最后,教师们应该注重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并给予具体、针对性的反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多媒体、评价与反馈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有趣、有效的教学环境和体验。

- 1 -。

新课程下改革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改革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改革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

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中,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单一、主动与被动的学习状态,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现代学习方式。

比如说,我在教学《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一课中,从导课开始,是从《祝你平安》的歌词入手,用人性化的文学语言对人的情绪进行概括式的描述,提出专题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丰富多彩的情绪天空”,先从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入手,设置引领活动。

通过四幅生活中不同情绪表现的漫画提问:“漫画中同学的情绪有何不同?生活中自己有过类似的情绪吗?”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情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漫画认识到情绪这种主观体验的存在,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人多种多样的情绪,并会产生情绪,并会产生情绪表现异常复杂,有没有规律可循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正文介绍了人的四类情绪表现及其他几种复杂的情绪,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个。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场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革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在不同的课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

这些教学模式的引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在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成为教学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理解知识。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剧本创作、朗诵比赛等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题、数学建模等方式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来获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PPT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网络素养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在不同学科中进行交叉学习和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几个年头,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充分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为了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以人为本”是贯穿语文新教材的一根“红线”。

为此,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现将肤浅的认识与初步做法阐述如下:一、激趣导入,调动兴致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

“万事开头难”,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设置情境,学习探究新课改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要让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地探究学习,必须创设一种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

三、自设疑问,自主学习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

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

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大脑的开发,对思维的锤炼,对技能的培养,对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

四、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师生问答,由老师很快给出答案了事。

我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教学:1、指导读书,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多边互动,集体探究。

4、共同总结,提炼升华。

五、关注社会,拓展提高学完一个单元,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从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自主感悟,走进生活学完一课,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说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带着收获走进新的生活,指导新的生活。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初步尝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点个人的想法: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语文是一种审美,是心灵对事物的一种领悟;语文是一种创造,是心灵对事物意义的一种生发。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很被动,他们习惯于听课和记笔记,只能在老师预设的问题范围内思考答案,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压抑状态,老师也容易忽略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而运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有助于改变这种低效局面。

究其原因,是因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以老师角色转换为基本前提的。

新课程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课堂学习的合作者、共同探究的对话者、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和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正鲜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如在语文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并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勾画圈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通过自查工具书等方式疏通文字、文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学结果,这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因为阅读课文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展开审美想象。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实践以教导学的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思辨的好习惯。

运用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读书需要悟性,悟性来自思考。

以教导学的课堂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课文进行品评。

他们把发现的问题或疑惑提出来,然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和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和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和学新理念下推动了数学课程的新一轮改革,作为数学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琢磨,认真体会,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探讨。

1.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1.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

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

(2)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

比如在教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根据教科书的编排,应用推理的方法,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四边形能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2X180°;五边形能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为3X180°;六边形能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X180°;n边形能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n-2)X180°。

由此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X180°。

得出结论后,我并没有到此就结束,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他让学生试着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由这点向各顶点连线,是否也能推导出内角和公式呢?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在练习本上画图、研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还进行了讨论,进行新的探讨。

不多时,学生甲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出了他的推导方法:有几条边就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有内角和为nX180°。

由于以点p为顶点的周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应从中减去,从而就得出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X180°。

接着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这个同学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同时全班学生也对此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时,学生乙(是个女生)也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有第三种方法”。

她很自信地说出了她推导的道理,并要求到黑板前画图讲解,于老师又对她进行了鼓励,“好,你来当老师,我做学生”。

新课程,我们怎么教

新课程,我们怎么教

新课程,我们怎么教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室,加速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改革方案,似乎强烈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育环境,令广大教师目不暇接。

整个教育界,不论是通过理论还是实践,大家都在行动。

不过,在议论和行动中,大部分人都体会到:只有教师,基层的、一线的、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才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人物。

新课程,我们怎么教,这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

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中,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均值不等式”时,以下的三个有趣的应用问题:“打折问题”、“称重问题”、“买盐问题”都可以引用:比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除了大家熟知的典型的多米诺骨牌游戏,体育中的报数,自行车的放置,“烽火传军情”等事例,这里还有这个“画骆驼”的故事以供参考:有一个画家收了三个徒弟,一天,他想测试一下3个徒弟到底哪个对绘画技巧掌握的最透彻。

于是,他把3个徒弟叫到跟前,每人发了一张纸,说:你们又最经济的笔墨,化出最多的骆驼。

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

要改变学习方式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新课标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用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问学生:平时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要用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小朋友谈了自己购物的感受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间他们认识了元和角。

我问学生:怎样付1元钱买一把直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硬币或纸币,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1角,也有说付5个2角等等。

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对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如认识了“1千克”后,我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

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

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生活过程的数学化。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亲历学习过程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

怎样实现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改变

怎样实现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改变

怎样实现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程下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

实现这一任务主要靠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去落实,让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会学习,交流、反思,让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参与其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不断树立学语文的信心,从而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过程。

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着想,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改变传统的师说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谋求和学生平等的人际关系,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和善学”的教学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求知的欲望、形成了主动探究的习惯和技能。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还要突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

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交流活动,产生各种情感结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态度、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均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样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教会学生学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所涉及的内容广,仅靠老师课堂的讲述是不够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地加工处理信息,重视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例如:讲述《背影》这篇文章时,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不盲从,不迷信,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惫或不耐烦的现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教改探讨(47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教改探讨(47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新课程改革解决的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今天全教会上校长提到的浙江省一级特色学校的评选需要做好的二件事,一是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开发。

前者是我在暑假里需要教学反思的内容,后者是我要初步构建一本选修课程的框架。

下面是我对前者问题的初步反思。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目前的接受转变为发现。

一、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

探究性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二、新型的教学方式1、建立平等对话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建构”的目的。

2、设计问题情境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理、公式、法则、定律等,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3、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只有坚持在经验基础上学习 ,
才 能 改 变 学 校 与 生 活 的 隔 离 ,消 除 “ 学 非 所需 ”的 问题 , 儿 童 所 使 能 够 “ 着 整 个 的 身 体 和 整 个 的 带 心 智 来 到 学 校 ,又 带 着 更 圆 满 发 展 的 心 智 和甚 至 更 健 康 的 身体 离
开学 校 ” 。
基 本 目标 是 学 生 对 教科 书 的 “ 掌 握” ,而不 关 心 学 生 的生 活 和 经验
的发 展 。
变 革 传 统 教 学 ,必 须 首 先 转 变 教 学 目标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统社 会中 ,这 种危 险变 成 了现实 ,传统 的制度 化教育在
与 社 会 生 活 截 然 分 离 的 轨 道 上 持
还是 紧密相联 的呢?研 究者并没
有 进 行 深 入 的 探 究 。但 笔 者 认 为 这 一 问题 至关 重 要 : 果 “ 个 中 如 三 心 ”没 有 内在联 系 , 么 , 那 改革 中 可 以 对其 进 行 分 阶 段 处 理 , 比如 首 先 落 实 学 生 在 教 学 中 的 主 体 性 ,然 后 再 考 虑 如 何 扭 转 教 科 书
维普资讯
理 论 前 沿
年人头脑里面已有 的东西 。“ 以教
科 书为 中 心 ” 就 是 指 学 校 教 学 的
知识传授这一 教学形式 以及课堂
教 学 中 教 师 的控 制 者 角 色 。 由 此
而 得 到 的 一 个 重 要 推 论 就 是 :要
2 纪 前 期 美 国进 步 主义 教 O世 育 家 指 出 ,传 统 教 育 是 以 教 科 书 ( 材 、 本 ) 中心 、 教 书 为 以课 堂为 中 心、 以教 师 为 中 心 的 , 这种 观点 也
的材 料 仅 仅 是 学 校 中 的 教 材 ,和 生 活 经 验 的教 材脱 节 。” 果这 种 如 危险成为事实 , 育 、 教 教学 就 会 被 理 解 为 “ 授 有 关 遥 远 的 事 物 的 传 知识” ,理解 为 “ 过 文字 传 递 学 通
没 有 办 法 维 持 起 码 的秩 序 ,怎 么 判 断 学 生 “ 作 ” 没有 ?课 程 改 合 了 革 主 张 给 学 生 选 择 的 自 由 ,学 生 选 择 “ 学 习 ” 么 办 … … 问题 很 不 怎 多 , 核心是一点 : 但 新课 程倡 导 的 学 习理 念 是 好 的 ,但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很 难 实施 。
问” 。
胡卫平等 在山西进 行的调查
也 反 映 了 新 课 程 实 践 困 难 的 问
是 当前我 国研究者对传 统教学 的
基 本 看 法 。但 教科 书 中心 、 堂 中 课 心 、教 师 中 心 三 者是 相 互 孤 立 的 ,
题 :在 具 体 操 作 过 程 中 ,有
6 .7 的 校 领 导 表 示 此 次 课 程 08% 改 革 执 行 起 来 有 很 大 困 难 。 教 师 中有 4 .7 的认 为 理 念 很 好 , 62% 实 际 操 作 起 来 困 难 重 重 ;9 0 % 的 .2 认 为 一 些 教 学 要 求 远 远 超 出 学 生 实际 , 于理想化。 过 “ ” 的 学 习 理 念 却 难 以 实 好
与进步教育的“ 三大主张”
教 学 方 式 变 革 是 从 传 统 教 学 方式走 向现代教学方 式的必要过 程 , 改革的第一步 , 而 是要 清楚 认
更 加 深 入 的 问 题 。 对 于 这 一 问
题 ,杜 威在其教育论 著中有较清
晰的阐释。
识传统 教学方式是 怎样的 ,现代
维普资讯
理 论 前 沿
理 论 前 沿
当前 ,新课 程倡导 的 自主学 习、 合作学习、 探究 学习的教学新
理 念 已经 得 到 广 大 教 师 的 赞 同 ; 但 对 于 如 何 实 施 新 课 程 ,很 多 教 师 是 有 困 惑 的 。在 引导 函 授 班 学 员 讨 论 新 课 程 标 准 时 ,很 多 学 员
教 学 方 式 又是 怎 样 的 。 ( ) 统 教 学 的 “ 个 中心 ” 一 传 三
是 三 位 一 体 的
在 文 明社 会 中 ,学 校 教 育 对
于传递 “ 复杂社会 的一 切资源和
成 就 ” 着 突 出 的 价 值 , 也有 着 有 但

种 明 显 的 危 险 — — “ 规 教 学 正
续前行 :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把 “ 过
去 已经 拟 订 好 的 知 识 和技 能 的 体
系” 传授给新的一代 ; 对过去的知
识 的 记忆 被 当作 教 育 的 目的 ;学 习 的 涵 义 成 为 获 得 书 本 里 面 和 成
行 , 由于教师 自身素质的欠 缺 , 是

青年教师 2 0 7 0 6・ /
还 是 学 习 理 念 本 身 不 够 好 ? 笔 者 认 为 症 结 在 后 者 : 当前 我 国 的 教 学 方 式 变 革并 不全 面 、 刻 , 深 尚无 能 力 真 正 落实 新 课 程 的 要 求 。

为 中心 的 不 良局 面 ; 而如 果 “ 个 三 中心 ” 内在 相联 的 , 是 教学 方 式 变 革 就 必 须 研 究 何 者 最 具 根 本 性 和
如 何 全 面 推 进 改 革 的问 题 。

传统教育的 “ 三位一体”
因 而 ,“ 统 教 学 方式 是 怎 样 传 的” 这一 问题 必 然 地 转 化 为 一 三 个 中 心 ’ 内在 关 系是 怎 样 的 ” 的 这

提出 自己的问题 一节课只有 4 O 分钟 , 教学进度很 紧张, 哪有 时间 进行发现式学 习?班上有 5 0多位 同学 ,讨论要分成 1 O个组 ,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