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无理、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安陵君:从容不迫、知人善用。
九下三
人物传记
《周亚夫军细柳》
汉·司马迁
《史记》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赞扬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八上六
《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
《史记》
叙述陈涉起义的全过程,表现了陈涉在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洞察时局的能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陈胜;胸怀大志、敢于反抗、富有远见、善于谋划、能够审时度势。
吴广:爱护士兵、机智果断、有勇有谋。
九下三
劝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本文讲述了邹忌借自己对生活小事的感受,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邹忌:忠于国家、聪明机智善于反省、总结,头脑清醒、善于辞令。
齐威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处事果敢、治国有方、贤明能干。
九下六
爱国报国
八上六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其迷惑、动摇、屈服。
八上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无论何时都应该以“义”为重。
八上三
《与朱元思书》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实词知识点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范文(2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范文(2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范文《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____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____期:约定____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____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____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有在意,能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独回答。

包括名、、形容、数、量、代六。

掌握常文言的用法及意,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关。

1.安(1)安闲。

例:死于安 (《生于患,死于安》)(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也(《曹》 )(3)怎么。

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涉世家》 )(4)安,平定。

例:雨不安如山(《草屋秋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够(《生于患,死于安》)(2)副,常与“不” 用,“ ⋯⋯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曾不盈寸 (《核舟》 )(3)曾。

例:相遇何必曾相(《琵琶行》 )(4)同“ ”,重叠。

例:胸生曾云(《望岳》 )3.从(1)跟,随。

例:从(《曹》 )/隶而从者 (《小石潭》 )(2)学。

例: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3)追。

例:溯洄从之 (《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 (《曹》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 )(6)在。

例:吾从北方子梯(《公》 )(7)堂房属。

例:从弟(《从弟》 )(8)向。

例:从之先达叩(《送阳生序》 )4.得(1)能。

例:余因得遍群(《送阳生序》 )(2)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 )(3)同“德”,恩情,感谢。

例:所乏者得我与(《我所欲也》 )(4)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愉悦。

例:悠闲自得 (《童趣》 )(6)获取,得。

例:劣得所(《出表》 )5.道(1)( 正确的 )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 )(2)主,思想,学。

例:益慕圣之道(《送阳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负约(《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地。

例:大道之行也(《礼。

大道之行也》 )(5)德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

例: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 )6.当(1)面,着。

例:木当(《木》 )(2)在某个候或某个地方。

例:当余之从也(《送阳生序》 )(3)当。

总结初中文言文中心思想

总结初中文言文中心思想

总结初中文言文中心思想
初中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儒家思想:文言文中普遍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体现在文言文中,常常强调道德修养、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如《弟子规》中的“孝悌忠信”、“君子务本”,以及《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等,都是儒家思
想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表现。

2. 自然观念: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

例如《琴操》中写道:“秋风遇桂,满堂皆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山中问答》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关系,强调人应当依靠自然而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唯美主义:文言文中多以诗歌、赋文等形式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例如《红楼梦》中的“闲云野鹤”、“金玉满堂”等
描绘了美好的景象;《离骚》以唯美的辞章描绘了屈原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

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世界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追求。

4. 忧国忧民:许多文言文中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担忧。

例如《岳阳楼记》中记载了对国家覆亡的担心,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孟子》中强调了君王的义务和责任,呼吁君王要关心民生。

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思考社会问题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总的来说,初中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念、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担忧。

这些思想和观念在文言文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传播,成为了文言文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中心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作品,同时也能够获得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道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道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道理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跨越时空的限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的演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对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道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重视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文言文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有许多古汉语特有的词汇,甚至有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可以通过读文言文课文、背诵诗词等方式来巩固词汇的使用和理解。

二、培养对语法的敏感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汉语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的把握,并且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文言文句子来培养对文言文语法的敏感。

只有深入理解了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准确地翻译句子。

三、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使用得当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艺术效果。

我们需要学习并且熟练运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比喻等,以增加作文的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注重篇章结构的把握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大多采用“起承转合”的布局。

我们需要通过多读经典古文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学会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五、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文言文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文言文经典名著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可以积累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六、多做文言文的习题通过多做文言文的习题,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习题来总结文言文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备考。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古诗文主题汇总(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古诗文主题汇总(古诗词+文言文)

中考语文古诗文主题一、古诗词1.咏史怀古《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心情。

《赤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委婉讽刺南宋朝廷在金兵侵略面前的软弱无能,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同时饱含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酬赠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共勉之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

3.爱国忧民《木兰诗》: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已亥杂诗》(其五):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春望》:触景伤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态,也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和舍己济世的博大宽广的胸怀。

《卖炭翁》: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塑造忠勇将军的形象;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宏大抱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雁门太守行》: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悲壮、激荡人心的战歌;赞扬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忘身报国之情。

"4.山水田园《游山西村》: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尾联直抒胸臆,抒发喜悦感情。

《饮酒》(其五):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安贫乐道,闲雅有致,超凡脱俗。

5.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下停泊时,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

初中文言文故事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故事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故事总结归纳文言文是我们初中学习语文的重点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能够了解历史的变迁,感受古人的智慧,并且通过总结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本文将对一些初中学习过的文言文故事进行总结归纳。

一、《孔子家语·雍也篇》中的故事《南方有儿》这是一则关于聪明才智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叫做南方有儿的小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成为了一位大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就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史记·初学记》中的故事《桂阳三朝客》这是一则关于忠诚和责任的故事。

故事中,桂阳三朝客刘平于国中三朝,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国王的重用,但他依旧以忠诚和尽责的态度履行自己的职责,终得国王赏识和提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三、《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朝歌失马》这是一则关于乐观积极的故事。

故事中,朝歌失马后,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和气馁,反而通过在家以文修身、以武修心,最终成为了一位名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故事《梁任诸侯》这是一则关于诚信和宽容的故事。

故事中,梁惠王原本不被其他诸侯所重视,但是他以诚信、宽容的态度对待其他诸侯,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诚信和宽容的心态待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五、《淮南子·天文训》中的故事《骊山游石》这是一则关于不畏艰难的故事。

故事中,游客在骊山游玩时遇到了一块非常大的石头,没有人能够使劲推动它,但是有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尝试,最终成功地将石头推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阻碍时,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难题。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故事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道理和智慧。

初中语文主旨归纳大全总结

初中语文主旨归纳大全总结

初中语文主旨归纳大全总结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要理解文本的主旨。

本文将总结初中语文中的主旨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类文本的核心内容。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旨归纳1.《红楼梦》主旨:追求真、善、美,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西游记》主旨:勇敢、正义与友情的力量。

3.《水浒传》主旨: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与正义。

4.《三国演义》主旨:智慧、勇气与忠诚的力量。

5.《红岩》主旨:坚定的信仰与革命斗争的意义。

二、现代文学作品的主旨归纳1.《围城》主旨:对人性的讽刺与思考,批判官僚主义与自我封闭。

2.《草房子》主旨:对贫困与农民命运的关注,探索个人成长的道路。

3.《茶馆》主旨:对社会阶级固化与人民命运的深刻反思。

4.《红高粱家族》主旨:反抗封建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人性的解放。

5.《白鹿原》主旨:社会变迁与家族兴衰的微妙关系。

三、文言文篇章的主旨归纳1.《孟子·离娄上》主旨: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义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2.《韩愈·师说》主旨:批判儒家教育体制,强调个体的主动学习精神。

3.《司马迁·报任安书》主旨:忠诚国家,为人民做出奉献的精神。

4.《李密·陈情表》主旨:对忠诚、正直和忠贞的追求。

5.《论语·为政篇》主旨:强调仁爱和善治的重要性。

以上是初中语文中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和文言文篇章的主旨归纳。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作品的主旨,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希望本文的总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⑦。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了了:聪明,有智慧。

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乃通________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_____(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2.课外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②而置之其坐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短文内容。

(3)上面短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道理?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标题: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介绍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因此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初中语文中,文言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以便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知识点。

二、文言文基本概念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代的官方文书语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和理解。

2.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包括繁复的句式、丰富的修辞手法、严谨的用词等特点。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文言文基本知识点1.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初学者应该从简单的文章开始阅读,逐渐增加阅读难度,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应该注意上下文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逐步领会文言文的语境。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型文言文常见的句型包括主谓结构、并列句、假设句、反问句等,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构成和使用。

3. 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文章的艺术效果,因此学生需要对这些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阅读方法、常见句型和常用修辞手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能够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个人观点:我认为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初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和文言文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古代的诗歌和文言文。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文言文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通过对这些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古诗和文言文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古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无限向往。

作者王之涣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活力,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骚人之情。

诗中融入了人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二、文言文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篇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这篇文言文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倡修养与待人接物之道。

2.《孟子·尽心下》尽心而不知忧,忘言而不能忘身;尽心而知轻重,忘言而能知约。

轻重重刚柔,曲直和有容。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尽心下》篇探讨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篇文言文强调了尽心为人的重要性,以及对待轻重问题的把握和待人接物的柔性。

3.《唐宋八大家译文选辑》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一些文言文翻译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们所翻译的文言文著作,如王安石的《诗经》和王勃的《滕王阁序》,都是优秀的翻译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初中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古诗和文言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学形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文字,具有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更加形式化、庄重,使用较多的古汉语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用词严谨: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是古代的汉字和词汇,具有准确性和规范性,能够精确表达作者的意思。

2. 语言表达形式规范:文言文使用较多的是古代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形式美。

3. 运用典故和典型故事:文言文中常引用典故和典型故事,用以表达观点、说明问题或塑造形象。

4. 强调礼仪和表达方式:文言文强调言辞的庄重和文雅,注重表达方式的得体与规范。

二、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1. 理解句子结构与逻辑: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较为复杂,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句子成分并理清逻辑关系,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2. 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的古汉语词汇和短语,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 增加对典故和典型故事的了解:文言文中常常引用典故和典型故事,了解这些典故和故事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用意。

4. 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学习如何辨识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关注上下文的信息: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上下文的语境和信息,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句子的含义。

三、常见文言文的篇章类型和写作技巧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的语言形式,有着丰富的篇章类型和写作技巧。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篇章类型和写作技巧:1. 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作者通过陈述事实和论证,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需要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举例、引用典故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1《狼》知识要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①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③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3、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4、特殊句式投以骨: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5、虚词:①之:(1)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

久之。

(2)代词,它。

例:又数刀毙之(代狼)(3)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指积薪(4)一狼洞其中:代指积薪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

(6)屠自后断其股:代狼③以:(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2)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④于:介词,在。

例:其一犬坐于前。

⑤而:连词,表转折,但,可是。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一词多义:(1)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意暇甚:神情。

(2)敌: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3)前:狼不敢前:向前前后受其敌:前面三、全文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战争治国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本文借论述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失利,深入论证“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2,《曹刿论战》《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出师表》诸葛亮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本文说理从一般到个别,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二,写景抒怀篇
1,《三峡》郦道元
通过对三峡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与朱元思书》吴均
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

3,《桃花源记》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岳阳楼记》范仲淹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醉翁亭记》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作者借月夜赏景,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累,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

7,《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作者通过写众山之小,侧面烘托了西山之高,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消极遁世”的情趣。

三,托物言志篇
1,《陋室铭》刘禹锡
本文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或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2,《爱莲说》周敦颐
本文借助莲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恶浊世风。

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阐明事理篇
1,《墨池记》曾巩
本文由物及人,由人及理,阐明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勤奋;要想具有高尚的品德,更要努力培养。

2,《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热情鼓励马君则要刻苦读书,意在说明:“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3,《鱼,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五,其他篇
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本文是苏辙19岁考中进士后写给当朝大臣韩琦的一封信,阐明了为文与养气的关系,以独到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才华,主旨在于期望韩琦的接见,得到重视与提携。

2,《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全文笔锋含蓄,言辞委婉,谈古论今,名送实留。

作者韩愈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藩镇割据,面对怀才不遇的董生,既表达了同情鼓励之意,又寄予了接受规劝、免去河北、报效朝廷的期望。

3,《论语》六则
孔子的这六则言论分别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等篇,主要是谈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相信同学们经过系统的复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预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