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秋寻月》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秋节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秋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2.掌握中秋节的习俗和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2.掌握中秋节的习俗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中秋节相关的视频,介绍中秋节传说及习俗。
2.学生探究
(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教师分享中秋节起源及传说相关故事,如:
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日未曾归位,故长夜难熬。玉皇大帝感念人间百姓辛勤劳动,特赐仙草桂花,以降人间,使百姓焚香祭拜。于是,这个庆祝节日就得以一代传一代,延续至今。
(2)掌握中秋节的习俗和重要意义。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重要意义,如:
中节有吃月饼、赏月、祭拜祖先、敬拜月神等传统习俗。中秋节是家庭团圆和亲情的节日,也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祝福的时刻。
3.拓展应用
组织学生展示中秋节庆祝方式的海报或手抄报等。
四、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五、教学后记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希望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教案中秋节》教案
5.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秋祝福语和绘制中秋节海报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中秋节的起源及传说:重点讲解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习俗:强调赏月、吃月饼、放天灯等传统习俗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秋节的基本概念。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中秋节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传承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秋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故事、诗词等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善于运用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3.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4.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2春湘教版语文三上《中秋寻月》ppt课件2
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jìnɡ)上了。
“快出去寻月吧。”我们跑出门去,院子里白光光
的。院子的中央(yānɡ),有棵粗粗的桂(ɡuì)树,桂 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lěi]累的骨朵儿了。我们抬头 看着天空,星儿似乎(hū)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月亮里,地该是银铺(pū)的,
墙该是玉砌(qì)的,那么好个地方,配(pèi)住的也 该是十分漂亮的女子。”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分。
三妹乐了:“啊,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看着 她的狂样儿,我们便争执(zhí)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 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hú)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
了一小杯,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里,都有一个月亮 哩!”我们都看着酒杯,果真里边也有一个小小的月亮,一动
不动的,手刚(ɡānɡ)一动,它便微微地颤起来。大家都喝下
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来了兴趣(qù),竟寻出了院门,来到一条小 河边。河水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tān)上跑过
央( ) 英( )
桂( )
挂(
)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三点 二分。
刚( ) 冈( )
趣( )
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寻月》导学案1 湘教版
14、中秋寻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辨别多音字。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清新的语言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中秋寻月》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
3.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满盈.()(2)倏.()忽 (3)袅.()袅
(4)依偎.()(5)粗糙.()(6)面面相觑.()
2.仿写句子。
例句:我们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月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读句子,理解句子。“月亮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一个“()”字,把月亮写活了,生动地刻画出孩子们()的心理。
4.梳理课文的基本结构。
5.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2)“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6.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们又寻到了什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师永杰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
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五)当堂背诵
四、学习《水调歌头》
(一) 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 听朗读带。
2. 学生自由诵读。
3. 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 疏通课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春湘教版语文三上《中寻月》ppt课件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并非书香门第,家中世代是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节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是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中秋节时,我国人民有赛龙船、祭月、赏月、吃月饼、敬老等习俗。
中秋寻月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贾平凹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歌和文章,唱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歌。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月亮姑娘》、《静夜思》)
2.今天我们将跟随贾平凹去寻找美丽的月亮。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2.认读以下生字词,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掌握情况。
分组讨论课文的其本结构 提示: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 寻月——赏月
湘教小学语文三上《14中秋寻月》[孙照丹]【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docx
设计理念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立徳树人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品味祖国语言的同时,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家国情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视野,积累语言,丰厚阅读体验,感受节日文化以及圆月的象征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
《走月亮》《望月》《中秋寻月》等篇章均是描写月光下孩子们的趣事。共同之处在于主题 -致:三篇文章均是以月亮为背景,描写了孩子们的趣事,文章屮洋溢着童真、童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描写手法一致:均于叙事中穿插景象描写,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三篇文章中对月景的描写恰到好处,仿佛把读者带人了那个让人如痴如醉的月夜。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故,以《屮秋寻月》为切入点,以“寻月〃为线索,引导学生与作家、作品一起去经历寻月、赏月的过程,在美景、浓情的感受与体验中,体验“月〃的美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
《中秋寻月》是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一篇优美的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课文屮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课文以“屮秋寻月〃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 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懂得了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Z屮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能得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品读描写月景的语句,追寻月亮的踪迹,感受月亮给孩童生活带来的美好。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秋寻月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20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讨论交流)
2020年10月2日
18
随堂练习
一、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境( )(
) 娃( )(
钢( )(
) 摊( )(
二、填空
盼着(
)
望着(
)
瞧着(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我会填量词 一( )街 一( 一( )游人 一(
)大牌子 一( )电脑 一(
) ) )公园 )自行车
2020年10月2日
19
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秋寻月
2020年10月2日
1
作者简介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 商洛市丹凤县人。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 裕的农村,并非书香门第,家中世代是 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WORD版教案
中秋寻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们对月亮所寄寓的情感和意义。
2、体会孩童语言的特色,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
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去拥有美的世界。
二、教学重点:
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孩子眼中月亮所代表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朗读掌握生字,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激情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由此启发学生进入回忆,搜索有关月亮的诗文,想象有关月亮的图画,奠定美的基调,过渡到新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对课题质疑
请同学们补充相应的问题或内容,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探究的兴趣。
2、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情感,思考“月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同学们找出有关月亮的具体语句,读一读,在读中解决生字,初步体会语言的美。
4、让学生概括文章写作顺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教师板书:镜中
院中
杯中寻月
河中
眼瞳中
三、拓展训练
在文章中,作者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不同的描述,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
并让学生组织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把握孩童的心理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地方的月亮有着不同的描述,那么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呢?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说一说
不满足、失望—羡慕、嫉妒、争执—高兴—满足。
2、再根据这些词语让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段读读,体会孩童般的语言。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
与赏月》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
一、资料简介:
一)中秋赏月
相传,远古时候后羿娶了个美丽仁慈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探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回家后,后羿把不死药交嫦娥珍藏,被小人蓬蒙看见。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待后羿走后,手持宝剑,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危急之时她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吞药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到离人世最近的月亮上羽化。傍晚,后羿回抵家,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分外洁白敞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羽化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仁慈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就传开了。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二)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宋朝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聚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科学小常识
1为何从地球上,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呢?
月亮自身并非发光,它反射太阳光。当它以28天多一些的周期沿地球公转时,由于相对位置不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也会有圆缺之变。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共5则)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共5则)
第一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教师:课前制作三首诗词的录音磁带,配有相应的音乐;编制印发学案等。
学生:搜集描写月的文学作品、诗词佳句;阅读三首诗词,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预习题。
课内探究第一课时
一、学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中秋佳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检查预习
(三)品读欣赏
1.配乐诵读三首诗词。(放录音,教师巡视)2.学生听
3.师生双边活动,由学生说出最喜欢哪一首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四)品析《水调歌头》 1.配乐诵读《水调歌头》
2.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去感知师生活动,感知词中意境。
(五)自主学习(1)明确学习任务
①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②体会诗人在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2)圈点批注,画出并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批注要点:
1)生字词用框框线
2)你认为好的词、句、段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寻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想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颔悟,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品味清新的语言。
5.引导学生品味一个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是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可能得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品味清新语言。
难点:体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夜美景图,有关月亮的知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课文
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章,唱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歌。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
有关的文章。
2.今天我们将跟随贾平凹去寻找美丽的月亮。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款款地累累清清晰晰玉砌争执兴趣沙滩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质疑问难。
四、介绍作者
五、分组讨论课文的其本结构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
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寻月——赏月
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书写规律。
2.范写:款、配、傻。
3.学生书写生安,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贾凹平的散文《中秋寻月》。
3.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
二、分组讨论课文内宾
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这是为什么?
2.“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看着天上白光光的月亮,我觉得,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的了,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
上的印章吗?”
三、弄懂: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又寻到了什么?
展开讨论。
四、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