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秋寻月》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上)

合集下载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秋寻月PPT课件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秋寻月PPT课件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是团圆的象征, 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 中秋节时,我国人民有赛龙船、祭月、赏月、吃月饼、敬老等习俗。
2020年10月2日
3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 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 哲理。
(讨论交流)
2020年10月2日
18
随堂练习
一、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境( )(
) 娃( )(
钢( )(
) 摊( )(
二、填空
盼着(

望着(

瞧着(

三、我会填量词 一( )街 一( 一( )游人 一(
)大牌子 一( )电脑 一(
) ) )公园 )自行车
2020年10月2日
19
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
16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在讨论过程中要解决下面问题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这是为什么? 2.“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妹妹 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 理解“看着天上白光光的月亮,我觉 得,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的了,那月 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
2020年10月2日
17
探究解疑
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又寻到了 什么?
2020年10月2日
20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中秋寻月说课稿

中秋寻月说课稿

一、说教材《中秋寻月》是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一篇优美的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在课文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

中秋之夜,,一群孩子盼月——看月——议月——寻月充满童真、童趣。

课文以“中秋寻月”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懂得了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之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能得到。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辨别多音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清新语言;难点是体会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会作者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赏读品析体会情感。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孩子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极力创造一种充满人文性、生活性的语文课堂,深深唤起孩子们对月下童年的美好回忆,和课文产生一种美妙和谐的共鸣。

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中秋寻月》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诵读、背诵能力。

2.学习课文借景抒隋的写法,体会作者赞赏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作品清新、亲切的语言特色。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境()()娃()()钢()()摊()()
2. 我会填量词
一()街一()大牌子一()公园
一()游人一()电脑一()自行车
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累()()倒()()
()()()()
4. “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

”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5. 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们又寻到了什么呢?
6.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中秋寻月》教学案例

《中秋寻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湘教版)《中秋寻月》教学案例《中秋寻月》是小学语文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篇难于教学、难于感悟的文章。

怎样选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怎样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文本?是我在教学本课时所作的尝试。

师:小朋友,中秋的晚上,小院里洋溢着快乐详和的气氛,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更是给这个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与美丽。

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中秋的月亮,划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一看,是呀,那月亮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师:“月亮进来了”,什么意思?生1:是说月亮照进屋子里了。

生2:是说月亮出现在穿衣镜上了。

师:月亮是怎样进来的?生:它是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的。

师:哦,“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亮?生1:这是一个调皮的月亮,它悄悄地溜进屋子里,好像故意不想让我们知道似的。

师:嗯,好一个调皮的月亮,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注意这个月亮的动作、神态,它是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的,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2:我仿佛看到月亮款款地、悄悄地溜进了屋,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师:嗯,它的动作一定还很优雅,款款地,轻轻地,没有声息。

生2:对,像个模特儿。

生3:我仿佛看到月亮也长了手和脚,它趁我们不注意,就蹑手蹑脚地溜进来了。

师:哦,“蹑手蹑脚”,好!生4:我想,月亮应该是一位爱美的姑娘吧,它一定披着轻盈的白纱、迈着轻盈的脚步,要到屋里来照镜子呢!师:是哦,这中秋之夜,倘若少了这迷人的月亮,那会少掉多少情趣呀!……评析:孩子的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孩子们透过“款款地”、“悄悄地”、“溜”等词,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一定个性、一定感情的月亮,于是他们眼中的月亮就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人的色彩。

(2)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也该是十分漂亮的女子。

中 秋 寻 月

中 秋 寻 月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秋寻月隆回县西洋江镇中心小学米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引导学生品味一个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是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可能得到。

教学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品味清新语言。

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者特征: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该年组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强和表现欲,喜欢直观形象思维。

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把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把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更好的特点与语文的文字、意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想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颔悟,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品味清新的语言。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月夜美景图有关月亮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2019-2020年湘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WORD版教案

2019-2020年湘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WORD版教案

2019-2020年湘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秋寻月》WORD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们对月亮所寄寓的情感和意义。

2、体会孩童语言的特色,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

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去拥有美的世界。

二、教学重点: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三、教学难点:孩子眼中月亮所代表的意义四、教学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掌握生字,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的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激情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由此启发学生进入回忆,搜索有关月亮的诗文,想象有关月亮的图画,奠定美的基调,过渡到新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1、对课题质疑请同学们补充相应的问题或内容,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探究的兴趣。

2、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情感,思考“月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同学们找出有关月亮的具体语句,读一读,在读中解决生字,初步体会语言的美。

4、让学生概括文章写作顺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教师板书:镜中院中杯中寻月河中眼瞳中三、拓展训练在文章中,作者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不同的描述,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

并让学生组织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亮。

第2课时课时目标:把握孩童的心理和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地方的月亮有着不同的描述,那么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呢?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说一说不满足、失望—羡慕、嫉妒、争执—高兴—满足。

2、再根据这些词语让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段读读,体会孩童般的语言。

3、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孩童的视觉和触觉来写,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又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文章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

三、深入探讨1、月亮在“我们”眼中代表着什么?结合月亮在文中的具体语句来思考明确:月亮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我们寻月过程其实表现了人们追寻美好事物的愿望。

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寻月》导学案1 湘教版 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寻月》导学案1 湘教版 学案
14、中秋寻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区分多音字“累,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根本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区分多音字。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清新的语言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体验学习:,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尝试利用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查字典弄清多音字“累〞和“倒〞的读音,并组词。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寻月的?
二、合作探究
钢〔 〕〔 〕 摊〔 〕〔 〕
3、填空
盼着〔 〕 望着〔 〕
瞧着〔 〕
4、我会填量词
一〔 〕街 一〔 〕大牌子
一〔 〕公园 一〔 〕游人
一〔 〕电脑 一〔 〕自行车
5、多音字注意组词。
〔 〕〔 〕 〔 〕〔 〕
累 倒
〔 〕〔 〕 〔 〕〔 〕
学习反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个性教案,复备栏;学生学习笔记,纠错栏。〕
1、讨论难读、难写、难记的生字,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书写规律。
2、讨论作者是怎样寻月的?
三、交流展示
1、展示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寻月的?
四、课堂检测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境〔 〕〔 〕 娃〔 〕〔 〕

湘教小学语文三上《14中秋寻月》[孙照丹]【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新部编本

湘教小学语文三上《14中秋寻月》[孙照丹]【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设计理念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品味祖国语言的同时,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视野,积累语言,丰厚阅读体验,感受节日文化以及圆月的象征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走月亮》《望月》《中秋寻月》等篇章均是描写月光下孩子们的趣事。

共同之处在于主题一致:三篇文章均是以月亮为背景,描写了孩子们的趣事,文章中洋溢着童真、童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描写手法一致:均于叙事中穿插景象描写,寓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三篇文章中对月景的描写恰到好处,仿佛把读者带人了那个让人如痴如醉的月夜。

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故,以《中秋寻月》为切入点,以“寻月”为线索,引导学生与作家、作品一起去经历寻月、赏月的过程,在美景、浓情的感受与体验中,体验“月”的美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

《中秋寻月》是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一篇优美的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在课文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

课文以“中秋寻月”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懂得了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之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能得到。

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品读描写月景的语句,追寻月亮的踪迹,感受月亮给孩童生活带来的美好。

3.体会作品清新的语言,感受作品蕴含的浓厚情意。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节日文化以及圆月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寻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想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颔悟,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品味清新的语言。

5.引导学生品味一个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是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可能得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品味清新语言。

难点:体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夜美景图,有关月亮的知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课文
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章,唱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歌。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
有关的文章。

2.今天我们将跟随贾平凹去寻找美丽的月亮。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款款地累累清清晰晰玉砌争执兴趣沙滩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质疑问难。

四、介绍作者
五、分组讨论课文的其本结构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

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寻月——赏月
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书写规律。

2.范写:款、配、傻。

3.学生书写生安,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贾凹平的散文《中秋寻月》。

3.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

二、分组讨论课文内宾
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这是为什么?
2.“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

”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看着天上白光光的月亮,我觉得,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的了,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
上的印章吗?”
三、弄懂: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又寻到了什么?
展开讨论。

四、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