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文字.临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亿 1200万 >2000万
7万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流行的过去和现状:
疟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 钩虫病 黑热病
建国 3000万 1160万 3000万 53 万 现在 >30万 约80万 14万 1.94亿 散在病例
其它:肠道寄生虫
蛔虫感染 钩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阿米巴病 13亿 13亿 9亿 > 5000万
3.保护易感人群:
学习要点: ★以生活史为轴心展开
1、一些重要的形态(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的) 。 2、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异位寄生)。 3、终宿主、保虫宿主、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转续宿主)。 5、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和途径。 6、最主要的致病阶段、病变部位,引起最主要的疾病或 病变(1~3种)。 7、排离人体的阶段,排离方式、途径。 8、最主要(常用)的检查方法(1~3种)。 9、首选的药物或治疗方法(1~2种)。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第一章、学科定义和对人类的危害
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
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的科学,揭示寄生
虫与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
病原学或其他辅助检验技术和方法,准确地对造成 人体感染的寄生虫进行检测和鉴定,从而使患者能 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 的流行,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
二、寄生虫感染和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带虫现象、隐性感染、慢性感染多见。
2. 多虫寄生: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较多见。 3.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也较常见。
4.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类型分:
1、先天性免疫:如西非Duffy(-)黑人 2、获得性免疫:分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三、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一)地域性:
(二)季节性 :
(三)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流行的新动向:
1、肠道寄生虫全国感染率由1992年62.6%降至现 在的5%左右。 2、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日渐增多。 3、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感染成为重要的问题。 4、输入性寄生虫病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弓 形 虫 患 儿
昆虫纲
使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即在寄生关系中获利的
低等动物。)
宿主:被寄生虫所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 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
(二)、寄生关系及演化: 1.形态:生殖系统发达、消化器官退化,出现吸盘、钩齿等。 2.生理:体表吸收、无氧酵解,高度发达的生殖能力 ,侵袭能 力增强。 3.侵袭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消弱或丧失,具备寄生的能力;侵 袭力加强。 4.免疫逃避:(概念) 5.基因变异:适于生存
P.v 配 子配 子 体 体 雄配子体 雌
(阿 示米 皮巴 反肝 应脓 )肿
In cell cultures, T.gondii proliferates to form a pseudocyst of 8-20 parasites.
T. gondii: tissue cysts, 100-300 µ may m, contain up to 3 000 bradyzoites.
十五防治的重点:
◆除疟疾、血吸虫、丝虫病以外,还有:
◇土源性寄生虫的:蛔虫、钩虫、鞭虫
◇食源性寄生虫的:肝吸虫、肺吸虫、囊虫(猪带绦虫)
◇其他:黑热病、包生绦虫等
防治方针:预防为主. 依靠科技
防治策略:以化疗为主,结合经济发展、环境改造、科
普宣传。
基本原则:控制三环节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二、寄生虫生活史:
(一)、概念: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全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 ◆ 可分为四个阶段:a)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
b)人体内发育阶段
c)排离人体阶段(途径、方式) d)人体外发育阶段(所需条件) ★寄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 ◈适宜的宿主和外环境
◈有机会侵入宿主
移行
淡水螺(第一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13页尾)
寄生虫生活发育史过程中,可分为多个发育阶段,其中的某一 或多个特定的发育阶段能侵入人体,且之后能继续生存定居及发 育繁殖,此侵入阶段称之。
感染(侵入)人体的途径和方式:(21-22页)
感染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接触感染 4)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5)自体重复感染 6)经胎盘感染(垂直传播) 7)经输血、器官移植传播 8)经飞沫-空气-呼吸道传播 方式、 媒介
特点:多为非消除性免疫,有的寄生虫
有免疫逃避现象,因而寄生虫感染后带虫者、 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较为普遍。
非消除性免疫: 1) 带虫免疫: 2) 伴随免疫:
二、寄生虫抗原: 三、应答:
四、免疫逃避: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逃 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在宿主本内增殖或长期生存的现象。 机制: (1)抗原变异 (2)抗原伪装 (3)分子模拟 (4)抑制或干扰宿主的免疫应答 (5)组织学隔离
如经食物、水、土壤、媒介节肢 动物、接触、空气等
◆排离方式:粪便、阴道分泌物、尿液、痰液、昆虫叮吸等
第三章、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一)、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化学毒素作用: (4)变应原作用:
(二)、 宿主对寄生虫入侵的防御作用:
(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2)胃酸杀灭作用 (3)将虫体局限、包围以至消灭 (4)免疫系统对寄生虫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 (三)、 寄生虫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a.清除寄生虫,并可预防再感染; b.呈带虫状态; c.不能控制寄生虫生长、繁殖,致寄生虫病,甚至 死亡。
生,当人体免疫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的状态,即不引起临床 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出;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 时,它们的增殖力和侵袭力、致病力大为增强,导致宿主致 病甚至死亡。这种寄生虫称之。(粪类圆线虫、兰氏贾第虫、 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
(三)宿主: 被寄生虫所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
宿主类型:
蛔虫成虫
钩虫咬附肠粘膜
口囊
钩齿 板齿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丝 虫 成 虫
雄虫
雌虫
丝虫病象皮肿
日本血吸虫雄虫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肝硬化、腹水
?
牛带绦虫成虫
Taenia spp. adult worm
The chain of proglottids is called the strobila, and may be composed of over 1.000 proglottids. T.saginata may measure 9 m, whereas T.solium may reach 6 m.
常见传播方式有:
土壤 水 食物 节肢动物媒介 人体相互直接接触
常见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
经皮肤感染 经节肢动物叮刺传播 接触感染 自身重复感染 经胎盘感染 经输血感染
二、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温、雨量、湿度、地理环境、生物种群等。
(2)生物因素:
寄生虫本身、宿主、生物种群等. (3)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水平、医疗卫生、 防疫保健、人民生活习惯、人口流动等。
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和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和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阶段)
人 4)、转续宿主:蠕虫幼虫 非正常宿主 发育停滞
肝吸虫生活史
经口侵入
(成虫)
肝胆管内
排离
水
(囊蚴)
淡水鱼、虾(第二中间宿主)
虫卵 (尾蚴←雷蚴←胞蚴←毛蚴)
The beef tapeworm (Living specimen)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头节
牛带绦虫囊尾蚴
猪囊尾蚴寄生部位
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
从蛙肉中取出的裂头蚴
疟 原 虫
Malaria Parasite
P.v与P.f红内期形态比较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P.v
P.f
外周血中不易查见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弓形虫、PcP肺孢子虫等。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
一、寄生关系及演化: (一)、共生现象: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
受害。
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地生活在另一动物体内或体表,以对方 为居住场所,从对方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并
学习要点: ★以生活史为轴心展开
1、一些重要的形态(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的) 。 2、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异位寄生)。 3、各寄生虫的终宿主、保虫宿主、传染源;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转续宿主)。 4、各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和途径。 5、各寄生虫的最主要的致病阶段、病变部位,引起最主 要的疾病或 病变(1~3种)。 6、排离人体的阶段,排离方式、途径。 最主要(常用)的检查方法(1~3种)。 7、首选的药物或治疗方法(1~2种)。
寄生虫学的范畴:
医学蠕虫—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医学原虫—根足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动鞭纲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等
十大热带病中有八类是寄生虫病:
世界(2000) 疟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 (淋巴、盘尾) 利什曼病 锥虫病 (非洲、美洲) 感染 4~4.9亿 2亿 死亡 250万 50~100万
人体内发育阶段
(病史)
致病
感染阶段
流行病学
排离阶段
病原诊断
人体外发育阶段
寄生虫生活史示意图
寄生虫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间接型:必需有中间宿主 土源性蠕虫: 生物源性蠕虫: 土源性线虫: 生物源性线虫:
(二)、寄生虫类别:按与宿主关系分
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 永久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寄
五、超敏反应:Ⅰ ~ Ⅳ型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补充)
1. 病原学诊断(主要)
2. 免疫学诊断
3、物理诊断 4、其它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 流行的三个环节
(一) 传染源:带有寄生虫排离阶段的病人、带
虫者和保虫宿主的总称 (二)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 宿主的过程 (三)易感者: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