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多地震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

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精)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精)
这是摆放在都江堰市向峨乡 中学的学生遗体(5月13日凌 晨摄)。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摄
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内垮 塌的建筑物 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周边 山体滑坡现场
四川北川地震灾区一位 老人坐在垮塌房屋旁
北川中学生在武警 官兵帮助下救助被 压同学
四川北川县县城边受损严 重的公路上撤离
武警战士在四川 省北川县搜救被 困群众
四川眉山医务人员投入避 震救灾工作 成都区 县医院 将病人 转移至 空旷地 带
医护人员在抢救都江 堰市聚源镇中学学生
四川南充市的大 学生踊跃献血
南充市民在街头准备为 地震灾区伤员献血
新华网成都5月13日电 (记者侯大伟、黎大东、 丛峰)5月12日19时30分, 记者驱车赶到了都江堰市 的聚源中学。中学一栋六 层高的教学楼除了两边楼 梯间以外,已经全部垮塌, 由于地震时学生正在上课, 四层楼的24个班级的学生 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面。
救援 人员 在都 江堰 聚源 中学 冒雨 进行 工作
5月13日,救援人员继续在四川都江堰市聚源 镇聚源中学冒雨进行救援工作,虽然地震造成 大量伤亡,但仍有迹象表明废墟中有幸存者。
被震裂的道路
汶川县情概况:
自然地理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 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 “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 乡。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 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 马尔康204公里。县境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 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
专家称汶川地震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2008年05月13日06:00 环球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7.8级地震。震级与32年前唐山大地震相同。 2006年7月28日,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老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 曾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30年后共同回顾唐山大地 震时。他当时在解释唐山大地震破坏性为什么如此 巨大时表示,“唐山大地震是7.8级,能量相当大, 地震是由于岩石圈的岩石突然破裂释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400颗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汶川地震相关背景

汶川地震相关背景

汶川大地震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时间和地点!地震参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二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成因: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类型: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专家详析:汶川地震破坏性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四川地震分析

四川地震分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1度为无感,4度可以看到有悬挂物摆动,5度门窗作响,之后对房屋的破坏程度逐渐加大。

10度时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2度时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当前,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

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

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

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特别是地基处理、选材选型和结构抗震措施等,均要求按烈度分档进行设计。

就是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或核电厂的地安评工作中,甲方也都要求有“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的内容。

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79,P12)中还规定,对安全壳等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Ⅸ度抗震设防时的有关要求。

可以说,当今中国的抗震设计还离不开烈度,只有少数需要进行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的工程才用到加速度。

四川目前的设计要求如下:备注:按照当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基本烈度小于6度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地区,属于可不考虑抗震设防地区,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区划图》GB18306-2001,凡是没有列入2001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的县和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房屋建筑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四川汇总是:南充(3个区)、营山、蓬安、岳池、武胜、遂宁、莲溪、合江、平昌、开江、安岳一看到“四川”这两个字,不由自主让人想起2008年的那场至今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神经的汶川大地震。

在那之后,中小地震频发,芦山、雅安、宜宾、九寨沟地震等等,从数据统计我们不难看出,自1979年到2007年间,四川省每年4.5级地震发生的次数平均在14次上下,而2009年至2019年间发生次数则上升为31次左右。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

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应力释放过程中。

中国境内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就是四川。

很多人对于为什么四川地震那么多感到好奇。

事实上,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首先,四川位于中国地理大断裂带上,地震构造特征复杂。

中国地理大断裂带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地震带之一,与川滇地势陷坑构造相连。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位于这一地震带上,地壳裂隙纵横交错,脆弱易破裂,导致地震发生频率高。

加之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地震断层,活跃度较高,地震的频发也与此密切相关。

其次,四川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处于地壳运动的重要交汇点。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青藏高原、滇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区域,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频繁。

四川地区正造中的大规模构造抬升改变了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应力分布,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此外,四川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地质应力积累。

四川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地质应力积累较大的区域。

两个板块的碰撞与摩擦使得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非常频繁。

特别是四川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此外,四川地区的地质环境也是导致地震多发的因素之一。

四川盆地地处山区交汇带,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明显。

地下水和地下岩浆活动导致地壳应力积累,从而导致地震频繁发生。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四川地震频发。

这对于四川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减轻地震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总之,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理环境、构造特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使得四川地区地震频繁发生。

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和预警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为地震灾区人民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四川大地震的思考

四川大地震的思考
个 死 耗 子 的 “ 测 理 论 ” 找 到 了 市 场 。 所 以 , 们 的 教 育 部 门 应 该 遇 ” 区 分 , 是 由 超 越 概 率 来 决 定 。 各 地 区 的 抗 震 设 防 标 准 , 后 预 都 我 的 又 最 好 好 反 恩 中 国 科 技 史 的 教 育 和 急 救 及 灾 害 防 方 面 的 宣 传 教 育 。 护 与 烈 度 相 对 应 , 体 在 做 抗 震 计 算 的 时 候 , 与 峰 值 加 速 度 关 联 。 因 具 又 2、 府 对 地 震 认 识 和 准 备 不 足 政 此 , 度 相 当 于 是 一 个 过 渡 量 。烈 度 作 为 一 个 描 述 性 指 标 。 法 直 接 烈 无
【 关键 词 】 地 震 预报 地 震 烈 度 地 震 设 防
1 大 众 科 学 知 识 素 养 不 足 、 地 震 作 为 一 种 十 分 频 发 的 自然 灾 害 ,几 乎 每 年 全 世 界 都 会 发 生

的 建 立 和 政 府 监 管 的 力 度 ! 所 有 新 建 住 宅 都 纳 入 建 设 局 的 管 理 之 中 , 设 局 切 实 服 务 好 , 供 一 些 常 规 结 构 农 村 房 屋 结 构 的 标 准 图 建 提
4、 震 烈 度 来 描 述 建 筑 质 量 不 合 理 地
目 前 描 述 地 震 的 破 坏 程 度 和 某 个 场 地 的 地 震 剧 烈 程 度 , 主 要 依
其 次 , 多 年 的 爱 国 主 义 科 技 史 教 育 , 很 多 人 质 疑 政 府 刻 意 隐 瞒 靠 这 个 描 述 性 指 标 — — 烈 度 。 抗 震 设 防 也 是 使 用 烈 度 , 同 时 与 超 越
地 震 预报 分 为 长期 预报 、中 期预 报 和 临 震 预 报 。长 期 预 报 主 要 运 用 来 指 导 抗 震 设 计 , 正 的 抗 震 设 计 . 是 使 用 峰 值 加 速 度 和 一 真 还

四川地震频发的原理机制

四川地震频发的原理机制

四川地震频发的原理机制作者.徐朝宪四川为什么在近期地震多多,简单的科学解释是四川处在地震带上的缘故,地震带形成是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构造撞击造成的,两个板块挤压造成的力量释放形成的地震集中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这就是四川地震频发的科学解释。

现在,我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发现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山体滑坡造成的,跟板块撞击引起的四川地震是两回事,板块撞击造成的地震应该是大面积,同时性发生的,不会局限在一个点上,应该跟板块的面积成正比,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应该是环形地震带,环绕板块边缘同时发生地震才符合科学理论。

四川地震频发跟板块撞击没有关系,四川地震的根源是山体滑坡造成的,是巨大的山脉滑坡造成的地震。

是青藏高原边缘山脉大滑坡造成的四川地震。

川西地震的根源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川西地震的根源是山体滑坡造成的,是古代天柱山脉滑坡造成的,原来的川西地震带是弱水之渊的地形,川西在古代是深深的大渊,这个大渊的面积跟龙门山地震带一样,也就是说,古代的大渊就是现在的龙门山地震带。

恢复以上图像笼统说明了龙门山地震带是古代的大渊,大渊中有弱水流动,这个弱水可是流动到印度洋的,跟现在川西的水流到长江流到太平洋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发源于秦岭的弱水一路向南,沿着西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注入印度洋。

在漫长的岁月中掏空了西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的根基,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大渊,深度大约在海平面以下50米左右,由于深度太深,弱水的水深在300米左右,水量极其浩大有三千弱水深。

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特点,也正是弱水拥有水量极其浩大的特点,造成了西藏高原根部空虚的特点,在地球遭受到巨大外力撞击的瞬间,青藏高原东边的天柱山脉大滑坡,天柱山脉滑坡到大渊中,形成了现在的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是天柱山脉滑坡形成龙门山地震带。

横断山脉都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也是古代大渊地点。

也是弱水的河道地区,正是以上原因造成的川西地震频发,天柱山脉滑坡到大渊中,地基正在稳定,沉积的过程中,在沉积,稳定的过程中,滑坡山体之间的摩擦,碰撞是地震的原动力。

四川为何是地震多发区

四川为何是地震多发区

四川为何是地震多发区四川为何是地震多发区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

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

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

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

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

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

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

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

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这次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六章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六章高一地理必修一

中国地震分布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 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大、强度 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
新疆 青海
华北
(唐山)
主要分布地区:如图所示。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西藏
四川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云南
台湾
[思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提示: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 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所以我国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B 4.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哪些次生灾害(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当堂诊学: 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 震,震源深度约16.7千米。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台湾 岛多地震感明显。这起强震造成高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严重,台 湾领导人痛斥地震造成伤亡的主因是“人祸”而非天灾。下图示意 此次地震震中位置。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2节 地质灾害
目标引领 1 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2 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3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1
地震
独立自学1:阅读课本P106-107内容,思考以下问题。(限时2分钟)
一、地震 1、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P106第一自然段 2、地震的能量大小和破坏程度分别用什么来衡量?
提示:(1)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2)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 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 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多发区。 (3)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和云贵高原。 原因: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 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或喀斯特地貌 等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 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四川怎么老地震

四川怎么老地震

四川怎么老地震1. 引言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地震活动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四川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一些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那么,为什么四川会频繁地发生地震呢?这篇文档将探讨这个问题。

2. 地震活动基本原理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不断变化所导致的。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地震活动。

在四川地区,主要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引发了地震。

3.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四川地区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这里正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印度板块以每年大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而欧亚板块则向东欧西撞去。

这种板块碰撞导致了四川地区地壳的挤压和变形,从而引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4. 鲜水河断裂带四川地区的鲜水河断裂带是一个重要的断裂带,沿着这条断裂带发生了许多大型地震。

这条断裂带大致呈南北走向,穿越了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

地震学家认为,这条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主要区域,也是四川地震频繁的原因之一。

5. 地壳变形和能量积累板块碰撞和断裂带的存在导致了四川地壳的变形和能量的积累。

当地壳变形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即地震。

而四川地区由于板块运动的强烈和地壳的变形,能量积累较大,因此地震活动频繁。

6. 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由于四川地震频繁,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措施非常重要。

根据地震学家的研究,可以通过监测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四川地区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地震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设施,为地震发生时的紧急响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7. 结论四川地区之所以频繁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的变形和能量的积累。

鲜水河断裂带和板块运动的强烈都是四川地震频繁的原因之一。

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带

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带

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带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为什么地震那么多为什么不移民?很多人脑瓜里有十万个为什么?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欢迎阅读!四川位于地震带上,是地球版块的交接处,所以地震比较多。

四川省坐落于中国西部,西邻青藏高原,东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内存有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的构成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侵蚀和相撞导致的地壳突起、变形并且抬高。

原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处的边线就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做和古地中海),正是因为板块的侵蚀而构成的今天的这幅模样。

地壳的挤压和碰撞使得地壳不稳定,形成了断裂带,这就是为何青藏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板块内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小板块组成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均位于扬子准地台上,四川盆地也位于其上,四川盆地的地质较为坚硬,青藏高原的地质较为软一些,所以在地壳的挤压作用下,较软的物质覆盖在较硬的物质至上,并且随着地壳运动方向运动。

当较硬的物质遇到柔软的四川盆地的抵挡时,物质无法通过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构成了高山,也使川西地区的地壳也变小的不能平衡——裂隙产生了。

地壳运动累积能量,当能量无法再累积时便可以发动,这就是地震。

地壳运动在川西累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之地壳的裂隙,这就使地震四川频发。

四川八千多万人口,超过一半人民处在地震带上,保守点每人每户按照万迁移安置费计算,需要超过40万亿预算,大概相当于2.5年财政收入。

这么小一笔钱从哪里出来?宿命。

从武王伐纣、秦大一统到大汉开国,大四川都是顶梁柱。

四川的穷山恶水要没人了,基本意味着国家分裂、外族入侵和文明断层,所以有四川不灭华夏不亡一说。

那这么说道的话,日本为啥不搬迁?在四川的百姓,能几百上千年的居住在那里,正是在居住的过程中生活的安逸与自然灾害反复权衡之后的结果,大家只看到了哪里出现了自然灾害,却没看到除了灾害之外的,相对幸福安稳的生活,这就跟你开车可能会遇到交通事故,那你为啥还要开车是一个道理。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四川频发地震的原因有:四川地处板块之间,地壳运动极其频繁,加之被高山包围的盆地地形,以及柔软的地质,造成地震频发。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西邻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地壳隆起,变形的地壳本身就不稳定。

我们生活的地球由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地震正是由于板块之间,边界的互相碰撞挤压,释放出来的能量,形成的强烈的震感。

四川的地质较为坚硬,而青藏高原的地质比较柔软,一旦板块发生碰撞,边界之间产生的能力就会挤压地壳,较软的地质会覆盖在较硬的地质上面,并且随着地壳运动的方向运动。

四川是一个盆地,周边的力量挤压过来,碰到了较硬的地质,这股力量没办法向周边扩散,于是四川地震的频率非常高。

在四川西部有山,但是地壳运动积累的能量,恰好被板块运动中形成的西部地区高山挡住了,当能力达到一定的界限时,西部地区的地壳也开始变得不稳定,产生了裂隙,使得地震频发。

四川为什么经常地震四川经常地震原因:四川处在亚欧板块的碰撞处,也就是处在亚欧地震带边缘。

所以经常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四川宜宾为什么地震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西邻青藏高原,东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内有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地质较为坚硬,青藏高原的地质较为软一些,所以在地壳的挤压作用下,较软的物质覆盖在较硬的物质至上,并且随着地壳运动方向运动。

当较软的物质碰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时,物质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区的地壳也变的不稳定——裂隙产生了.地壳运动积累能量,当能量不能再积累时便会爆发,这就是地震。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

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

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

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

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

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

四川为什么经常地震

四川为什么经常地震

四川为什么经常地震四川为何频繁发生地震?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疑惑。

作为中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四川地震频发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呢?本文将从地理构造、板块运动、地壳变动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来解析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

首先,四川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缘带,坐落在川西活断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多条断裂带的交汇区域。

这些地质构造使得四川地区地壳处于活动状态,发生地震的概率相对较高。

此外,四川还位于中国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汇聚区域,板块运动极大地加剧了地震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特别是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等大型地震,都是由于断裂带上的地震活动引发的。

其次,地壳变动也是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之一。

由于四川靠近青藏高原,该地区地壳变动神速。

青藏高原上的大规模岩石抬升和变形,会通过传导作用使四川地区的地壳发生变动,进而引发地震。

此外,四川地区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及大规模的水库建设,这些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地壳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地震的发生。

再次,四川地区地震频发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地区正面临着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巨大压力。

这些人类活动会导致地下水开采、挖掘矿产资源、填埋固体废物等行为,使地下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增加地震的发生概率。

此外,四川地区的煤矿开采和地下水钻探等人类活动也可能导致岩石应力的改变,对地震活动造成影响。

然而,尽管四川地震频繁,我们也不能忽视地震的深刻教训和科学研究对于减少地震风险和灾害防范的重要性。

四川地区政府、科学家、地震学家们在地震预测、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

通过提升地震灾害防范能力、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加强公众地震安全教育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总之,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构造、板块运动、地壳变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了解造成地震的原因对加强地震灾害防范和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相信未来四川地震防范和灾害减轻工作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首先,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而四川这个地方的地势,也是地震多发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四川处在比较活跃的欧亚大陆地震带上,四川省西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端,是高型山地区,中间的盆地东部又大多是山区,而四川地震一般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因为西部是与四川盆地相衔接的地方。

而且有地质学家通过对四川西部地区的地势进行勘探后发现,这里有一个大型的断层带——龙门山断裂带,但并不是四川所有的地震带都位于龙门山,除了龙门山外,还有8个较大的地震带。

比如金沙江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鲜鱼河地震带等等。

防震避灾生活小知识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地震为什么会发生?(一)为什么会地震绝大多数的地震由地壳运动所引起。

刚硬的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甚至破裂,往往就会产生地震。

虽然目前对地壳运动的推动力从何而来还有争论,对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有许多推测,但关于“地震是由于该处的岩石发生破裂而直接引起”这一论断是毫无疑问的。

绝大多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该处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或原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强烈的地震则多发生在地下原有断裂的地方。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城西南约39千米九寨沟景区西部,该地区历史地震非常活跃。

诱发九寨沟地震的断裂带截止到目前有2个说法,一个是岷江断裂带【这次地震距离岷江断裂带直线距离10多千米左右】,一个是东昆仑山断裂带【宏观来说东昆仑山断裂带是指从青海从阿克拉湖-花石峡镇-玛沁县-玛曲县-迭部县-舟曲和九寨沟交界-陇南市一线一系列断裂带】。

这2条断裂带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这两条断裂带和地震震中的关系。

【红色是岷江断裂带,黑色是东昆仑断裂带,绿色是龙门山断裂带,蓝色圈圈是本次地震震中,为了好区分不同颜色来绘制】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次地震和龙门山断裂带毫无关系,应该不属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当然此次地震距离岷江断裂带特别近,我方认为属于岷江断裂带【另外一个题外话,知道九寨沟里面那些海子,湖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些海子,湖原先应该都是河道,历史上因为地震导致堰塞湖产生了九寨沟那么多海子和湖,另外岷江松潘以北的区域也有多个历史地震导致的古堰塞湖,这说明这里历史强震曾经非常频繁】。

本次地震前到目前为止我方统计出来了3个前兆现象;第一个、在7月中旬开始至8月初在电离层监测的图像曾经显示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至台湾一线出现了一个电离层数值异常偏高的区域。

【批注:电离层预测地震在国外例如日本,俄罗斯研究比较多】第二个、本次地震前九寨沟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呈现活跃-平静的现象;2013年6月4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4级地震。

2013年6月6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3级地震。

2013年6月7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3.1级地震。

2013年6月8日九寨沟-平武县交界发生2.9级地震。

2014年1月21日九寨沟发生3.3级地震。

2014年3月13日九寨沟发生3.7级地震。

2015年2月28日九寨沟发生3级地震。

地震知识及汶川地震讲座

地震知识及汶川地震讲座
2、地震的震级是通过仪器测出来的,但是烈度是根 据烈度表、通过现场调查评定出来的。理论上计算,岩 石所能承受的最大震级不到9级,中国的烈度通常划分 为12度。一般来说,烈度要比震级高1-2度,比如5.7级 的震级在震中区就会产生7度左右的烈度。
三、地震发生时,为什么波及范围则广,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强烈震感?
七、地壳如何要摆动身躯
顾名思义,地震就是地壳的震动,火山喷 发、流星影响、人为活动如地下核试验和矿山 开发都可能引起,但是最多还是由于地壳运动。 其实,我们的地球很不太平,据美国地质学调 查,每年共有三百万次地震,如果平均下来, 你每数11秒地球便会这里那里地抖动一下身躯, 当然,这三百万下的绝大多数都只是轻微一哆 嗦,不足挂齿。但像昨天那种晃动半个亚洲, 其后果必然震惊整个地球。
不同的场地条件可能造成地震波放大或减 弱,因此,在低烈度区也有高烈度的现象,造 成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在高烈度区也有低烈 度现象,房屋未倒塌或未遭严重破坏,这就是 同一区域内不同建筑受损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在世界地震工程史上,像这么大范围的破坏不 是很多,尤其是场地这一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 得研究。
地震知识及汶川地震讲座
Hale Waihona Puke 能量烈度大 致山河改观四川文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民的 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次地震是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 力呢?
主讲: 纪晓峰 高级讲师
第一部分
中国主要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 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 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 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 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为什么四川老是地震

为什么四川老是地震

为什么四川老是地震四川位于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

那么,为什么四川老是地震?四川位于地震带上,是地球版块的交接处,所以地震比较多。

从下面这张图上就能看出原因,深绿色是山区,断裂带,而浅绿色是四川盆地,由于四川盆地较为坚硬,所以版块在这碰撞、摩擦会产生较强地震。

不过一些大城市则不用太担心,比如成都就靠四川盆地较里一些,而汶川、雅安是在四川盆地和断裂带的连接处,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地震影响。

四川旅游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一,拥有3处自然遗产,1处文化遗产,1处自然文化双遗产,9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92年12月第16届会议批准,将中国提名的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就占了2个。

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四姑娘山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九寨沟、剑门蜀道、蜀南竹海、贡嘎山等。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乐山大佛、杜甫草堂、武侯祠、大足石刻、三星堆遗址等处。

此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2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大熊猫、银杉等为主的各类珍稀动物、植物保护区17个。

另外,四川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

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峨眉金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许多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

中国哪里地震最少?看完才知道这几个省最安全

中国哪里地震最少?看完才知道这几个省最安全

中国哪⾥地震最少?看完才知道这⼏个省最安全根据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显⽰,我国的两⼴地区,以及浙江,江苏等地的地震发⽣次数较少,且⼤多数震级不强,属于⽐较安全的地带。

但是,了解⼀个问题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知道,地震往往发⽣在地震带上,⽽地震带往往都在两个板块之间。

虽然我们在中学时学到了地球上⼀共有6⼤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但在这些板块之间,还有⼀些⼩版块。

之所以板块之间容易形成地震等地质灾害,是因为地球的内部并不是冰冷的岩⽯。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有⼀个炙热的地⼼,但由于地⼼的压强特别⾼,所以地⼼仍旧保持着固体形态。

地⼼周围的上下地幔层则不同,受⾼温的影响,上下地幔层的物质呈熔融状,也就是⽕⼭喷发出的物质。

当⾼温的地幔物质遇到冰冷的岩⽯层时温度会降低,形成热对流。

由于熔融状的物质会流动,当地幔层的物质因为热对流流动时,地幔层上⽅的板块也会跟着移动。

如果板块是位于两个对流圈的上升板块之间,那么两个板块会因对流层的推动⽽相互分离,岩浆将会向上涌起,形成⽕⼭。

⽽⽕⼭频繁发⽣的地⽅,也会形成地震。

如果两个板块位于两个热对流圈的下降之间,那么两个板块就相互挤压,在挤压过程中会因为地质坍塌,以及地质活动⽽形成地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会形成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要发⽣上万次地震,其中⼤多数地震级别太⼩或者属于⽆⼈区,以⾄于⼈类感受不到。

只有极少数地震能够被⼈类感知到,其中能对⼈类造成危害的地震,每年⼤约有10-20多次,对⼈类造成特别严重伤害的地震只有1-2次。

其中我国最近的⼀次特⼤地震发⽣在汶川,科学家分析认为,汶川位于茂汶⼤断裂带上,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抬升了青藏⾼原地区的地势。

青藏⾼原在抬升的同时,会向东挤压四川盆地,在挤压过程中会导致当地的地壳因蓄⼒多度⽽破裂,从⽽发⽣地震。

法国地质学家保罗·达波尼耶说,⼤约在5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碰撞后俯冲到下⾯,因此抬⾼了当地的地势,形成青藏⾼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为何地震多发?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

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

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

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四川地形图,图中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

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

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

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

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

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

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

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

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本段内容来自对“溯鹰的微博”在果壳网上原创回答内容的编辑)02汶川地震后,“四川数千年无大震”是谬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

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

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雅安芦山县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点击查看大图)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

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

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

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03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余震吗?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

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

余震与主震通常发生在同一个破裂带上,比主震的规模小。

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能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

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

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而是龙门山断裂带上一次新的主震。

然而,有时主震造成的应力变化会不局限于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这个现象称之为库仑应力转移。

汶川地震后,如前所述,不少专家就认为地震使得库仑应力向龙门山断裂带南部转移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就认为,本次地震与汶川地震有一定的关联。

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余震,可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04民间人士准确预测了这次地震?在今天地震新闻引发社会大量关注的同时,另一条新闻也刺激了网民的情绪:《国家地震局住房保障预算达监测支出四倍》。

网络上在一如既往地发难地震局“没用”的同时,也传出了“民间人士准确预测了这次雅安大地震”的消息。

这些人究竟是如何准确地预测到的呢?请看下图:所谓的民间“准确”预测仔细翻看这些人的微博可以发现,他们都认为地震和天气有关,地震发生的时候通常都是阴天,晴天不会发生地震。

他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云”(古代叫“观天象”),比如“天上突然出现了地震云,有种不祥的征兆,预计三至六天在重庆以南方向有地震出现。

”我们在以往的专题里曾多次强调“地震不可预测”,这是世界主流科学界的认知。

但为何总有一些民间高手“成功”预测到地震了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乐此不疲,不断预测;二是他们的预测大多非精确,时间、地点模糊化。

这和“说曹操曹操到”背后的原因类似:“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并不难,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在微博上发:“今天有大事发生。

”或者:“昨夜夜观天象,明日可能要地震”,要是没发生,就把昨天的删掉,第二天继续。

民间预测地震的不靠谱,还有一个原因。

下表是2000至2012年全球地震统计图,通过该表可以发现,全球5.0级以上的地震,2011年发生了2481次,平均每月207次。

数量如此多的地震,蒙对一两次,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2000至2012年全球地震统计图(数据来源是《百年地震目录》(Centennial Earthquake Catalog))05此次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采石、采煤和钻探等各种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地震,水库并不特殊首先理清一个概念,“地震”这种天灾只是一个结果,是地壳在内、外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它的概念说的很明确,地震的诱因是有内外两种力的。

三峡等水坝常受质疑的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

当然,这一点也不是中国独有,科学家早就发现建于1935年的胡佛水坝在建成10年间内,附近的地震活动是有增加趋势的。

除饱受指责的水坝外,能够诱发地震的人类活动还有很多。

包括采煤、采石、石油钻探和向地下注入废水。

而人类引发地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二月朝鲜核试验时造成的4.9级“非天然”地震。

但水库诱发小微地震和能远距离引发破坏性的大地震是两回事水库可以诱发地震,和能证明这些项目会引发大地震完全是两回事。

“大坝建成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多少?大坝建成贮水后该活动率增加了多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出判断。

” 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小组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斯坦因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前文已经提到,很多种人类活动都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地震,所以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其实很多。

科学家们也总结出了它的特点:第一是,水库地震的震中仅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一般位于水库及其附近5km范围内, 震源深度大多在5km 内,少有超过10km。

第二是,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全球来看,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 级,属于弱震或微震,数量占水库诱发地震总数的80%以上。

而5.0-5.9 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6.0-6.4级强度地震仅4例。

在中国,最大的水库地震196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新丰江下游新丰江水库,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不少人物损失,但震级也只有6.1级,震源深同样不足5公里。

而目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也只有 6.4 级,于1967 年12 月发生在印度Koyna 水库附近。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的专业观点更明确,他曾这样描述水库与地震的关系:“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但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深源且特大震级的地震的形成。

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

”而综合这些因素看,不论是震级还是距离水坝距离,汶川地震和此次雅安地震要和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大坝联系上都过于牵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