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讲义
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知识整理复习《陈涉世家》一、作者作品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家、家和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
包括(是帝王传纪)12篇,世家(记本系)30篇,(序列人臣事迹)70篇, 10篇,8篇,鲁迅称之为。
二、基础知识1.字音鸿鹄()闾()遮戍()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罾()间()祠()陈胜王()忿恚()笞()毋()宁()有种蕲()会()计事社稷()2.词语解释1、陈涉少时()2、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若为佣耕()7、太息()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適戍渔阳九百人() 10、屯大泽乡()11、皆次()当行() 12、会天大雨()13、度()已失期() 14、乃谋曰()15、今亡()亦死,举大计()16等()死,死国()可乎17、吾闻二世少子也() 18、数()谏故()19上()使外将()兵 20、今或()闻无罪21、楚人怜()之 22、今诚()以吾众23、为天下唱通“倡”,()24、以为然()25、乃行卜() 26、卜者知其指意()27、威众()28、丹()书()帛曰29、陈胜王()30.所罾()鱼腹31、得鱼腹中书()32、固()以怪()之33、间令() 34、之()次所旁丛祠中35、旦日() 36、卒中往往()语37.皆指目()陈胜 38、素()爱人39、广故()数()言欲亡 40、尉果笞广()41、并杀() 42、藉第令毋斩()4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5、为()坛而盟()46、蕲下()47、徇()蕲以东 48、比至陈()49、卒数万人() 50、豪杰()51、身()被()坚执锐 52、伐无道()53、诛暴秦()54、社稷()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讲义(二)(学生版)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讲义(二)一、课内知识回顾(请注意加粗的字词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请按照考点整理本文的知识点:二、中考连接2011烟台:【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部编版新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解与汇总
部编版新九年级《语⽂》上下册⽂⾔⽂注解与汇总岳阳楼记(1)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湖。
衔(9)远⼭,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际涯(12);朝晖⼣阴(13),⽓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观(14)也。
前⼈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异乎?若夫淫⾬(17)霏霏(18),连⽉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星隐曜(20),⼭岳潜形(21);商旅不⾏,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萧然,感极⽽悲者矣。
⾄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或长烟⼀空,皓⽉千⾥,浮光跃⾦(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34)之⼼,或异⼆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悲(36);居庙堂(37)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乐耶?其必⽈“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乎!噫!微斯⼈,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学家。
字希⽂,谥号“⽂正”,世称“范⽂正公”。
本⽂选⾃《范⽂正公⽂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年。
越,及、到。
(4)政通⼈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波浩荡的样⼦。
九年级古文复习讲义
九年级古文复习讲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九年级古文复习讲义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
二、翻译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一、词语解释
二、句子翻译
三、关键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
句子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二、翻译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着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鱼我所欲也――孟子
《捕蛇者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上册)陈涉世家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三.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四.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001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002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4-24 18:53:21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 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 名词:耻辱)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部编版新九年级上下册古文学习要点整理【中高考必备】
部编版新九年级上下册古文学习要点整理【中高考必备】一、古文研究的重要性对于中高考生来说,古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首先,古文研究是培养学生中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其次,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古文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古文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 注重词汇积累:古文中的词汇较为繁复,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建议使用词汇卡片、词汇表等工具进行记忆和复。
2. 研究句式结构:古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古文中常用的句型和句式,了解其语法特点和使用规则。
3. 阅读典籍名篇:通过阅读经典古文作品,如《论语》、《史记》等,可以增加对古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阅读水平。
4. 多做题和模拟考试:练是提高古文研究效果的关键,做更多的题和模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发现和弥补不足。
5. 注重写作训练:古文研究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建议多写古文作文,锻炼古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
三、复备考指导1. 梳理重点知识: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出古文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有助于复备考时的重点把握。
2. 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和复时间,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研究。
3. 查漏补缺:在复备考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注意弥补之前的知识盲点,为考试做好准备。
4. 做模拟考试:在考前模拟考试中,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熟悉考试要求和题型,发现自身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复策略。
四、古文研究的注意事项1. 多积累范文:在古文研究过程中,多积累一些范文,熟悉优秀的古文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多思考理解:研究古文不仅仅要追求表面的字义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古文背后的含义和思想,通过思考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把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注释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注释一、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注释。
1. 欲:喜爱。
2.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3. 舍:舍弃。
4. 取:选取。
5. 生:生命。
6. 义:正义,道义。
7. 甚于:比……更重要。
8.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9. 恶(wù):厌恶。
10. 患:祸患,灾难。
11. 辟(bì):同“避”,躲避。
12. 如使:假如,假使。
13.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4. 由是:通过这种方法。
15. 是故:因此。
16. 非独:不只,不仅。
17. 贤者:有才德,贤能的人。
18. 是心:这种心。
19. 勿丧:不丧失。
20. 箪(dān):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21.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22.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23.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24. 行道之人:过路的人。
25. 蹴(cù):用脚踢。
26. 不屑(xiè):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27.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语文:文言文落实讲义《曹刿论战》(人教版九年级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选自《左传·》。
《左传》亦称或,旧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写的,是一部名著和名著。
■词句落实: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分析】:全文始终紧扣这一人物,“”二字是全文的文眼。
本文详略得当,对比鲜明——文中的对比体现在——战前:曹刿,鲁庄公;战时:曹刿,鲁庄公;战后:曹刿,鲁庄公。
二、《左传》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初三上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讲义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三课时数:2 辅导科目:语文学生:课题初三上文言文知识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12月19号教学目的1、复习九上字词及其含义,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2、复习文言文常见、重要字词解释,加强学生理解能力;3、巩固句子修改的基本原理及作文基本手段。
教学内容一、上次作业检查与讲解;二、学习要求及方法的培养:三、知识点分析、讲解与训练:九上文言文复习21 陈涉世家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
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
”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
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讲义九年级上册一、《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司马迁)课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词语解释:少时年轻的时候尝与人佣耕曾经辍耕之垄上停止;之去、往怅恨失望苟富贵如果若为佣耕你太息长叹安知怎么適戍强迫去守边。
適通谪屯大泽乡停驻皆次当行编次;当行在征发之列会天大雨适逢度已失期估计;误期乃谋曰于是、就亡亦死逃走等死同样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数谏故屡次;缘故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今或闻无罪有人楚人怜之爱戴今诚以吾众如果为天下唱通“倡”,首发以为然对的乃行卜去、往卜者知其指意意图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威众威服众人丹书帛曰用朱砂;写陈胜王称王所罾鱼腹用网捕得鱼腹中书字条固以怪之矣本来;通“已”认为奇怪;间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旦日第二天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令辱之使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陈胜佐之帮助并杀一齐召令徒属号令;所属的人公等你们诸位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宁有种乎难道诈称假装袒右露出右臂为坛而盟筑;盟誓蕲下攻克徇蕲以东攻占比至陈等到数万人几弗胜不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会计集会商议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伐无道攻打诛暴秦消灭社稷国家刑其长吏惩罚句子翻译: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9、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问题分析: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2、第一段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意,并理出线索。
层意:年少时(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3、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
4、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5、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
“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
分析课文第二段1、填空(1)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①置书鱼腹;②黄火狐鸣(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自称扶苏、项燕2、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可见摇役之重;(2)残酷的刑法,“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3、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1)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4、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6、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
“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
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7、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
至此,陈胜的“鸿鹊之志”变成了现实。
8、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9、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便可见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
10、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二、《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甚善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弗敢易不;交换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请广于君扩充逆寡人者违背轻寡人与轻视非若是也像;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怫然怒盛怒的样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布衣平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耳撞;罢了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仓鹰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若士必怒如果缟素穿丧服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谢之道歉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徒以有先生也只是句子翻译: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来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