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基本经营方式。
3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
1.生产专业化
•
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
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
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
•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农业分工与协作原理来分析,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产
17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 2.交易费用分析
•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需要
经过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既可以由
社会分工或专业化方式完成,也可以通
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即各个环节都由产
业化方式来完成。对这两种可替代的组
织方式的选择标准,就是交易费用,即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组织生产和
从市场上购买、销售,比较哪一种便宜
•
11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 理论分析:
•
1.组织理论分析
•
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标志是一体化组织
的形成。组织理论认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
一切自发形成的组织的首要因素。也正是农户
、企业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促使了农业产业化
经营组织的形成。
12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 首先,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
•
3.经营一体化
•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
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
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在实
践中有不同形式的经营一体化,例如,产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名词解释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逐步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全面解释,涵盖定义、特点、意义、运行方式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的一种形式。
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农业技术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附加值,并通过有效的销售渠道将农业产品送达市场。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1. 生产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集约化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规模经济;2. 专业化分工: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并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各环节的效率和质量;3. 品种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注重调整农业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和高效养殖品种;4. 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5. 市场导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发和巩固市场渠道,确保农产品的销售。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1.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3.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农产品和适宜的农业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供给水平;4.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方式1.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营管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一群农民自愿组成,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特点,开展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3.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农民合作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
农业产业化经营
契约关系与交易类型
纯
粹 古典契约
市 公开市场 新古典契约
场
上层组织
完
全
关系型 一
契约
体 化
15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 关系类型与特征
1.公开市场与古典契约关系 •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公开市场即市场+农户
• 从实践角度说,契约产生于交易和合作的需要, 反映有关各方的意愿和许诺。契约代表了交易活 动各方之间的关系、交易的性质和内容。
• 从理论角度说,契约是财产权利和责任的确定和 延伸,关系到所有权及其转移的保障和规则,关 系到维护自愿合作和自由竞争的制度基础。
契约关系 的类型
古典 契约关系
新古典 契约关系
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
本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农产品 市场+农户
完全一体化 经营
农业龙头 企业+农户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1.生产专业化
2.企业规模化
4.服务社会化
3.经营一体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 适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缓解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
长期契约关系,意味着当事人关心 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 的不完全和日后调整的必要
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 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不 了再诉诸法律
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 决在内的规制结构
11
新古典 长期契 约有两 个共同 特征
•一是契约策划时即留有余地; •二是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 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 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变范围就 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 •在新古典契约条件下,契约各 方通过协商和独立的第三方 实现协调。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
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时,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明显偏
向供给一方,农户缺乏影响供给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价
格的接受者。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户同样处于不利地
位,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农户的预见能力和信息收集
追逐高额利润的机会;企业会因为参与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而不得不做出部分牺牲,向
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但从长远来看,
双方的联合会增强各自的抗风险能力。 16
17
• (1)从农户角度的分析
•
首先,从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
生产环节来看,中国的广大农户在目前的经济技术
水平下,大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
力;
•
三是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的集体销
售或者再加工。总之,降低和分散风险的需要使农户产
生了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愿望。
13
•
其次,对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型农
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风
险的需要。
•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的特殊结构,使农产品市场
经常出现过度的波动,生产起伏较大,这对农产品的
从农业分工与协作原理来分析,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重要成因之一,从实践经验角度考察,农业生产专
业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农业生产专业
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3
•
2.企业规模化
•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
越性表现出来的,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
(1984—1989年) •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
阶段(1990—1995) •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它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整合农业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化、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理念是整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等,以农民或企业为主体,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其目标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特点包括:
1. 规模化:通过整合资源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
2. 标准化: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产业化:将农业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企业化经营管理。
4. 综合化:整合农业生产和服务要素,提供全链条的农业技术、管理和市场服务。
5. 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市场营销和渠道开拓。
6. 农民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农民或农业企业为主体,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课件(PPT 79张)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
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 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及其改变。 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
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 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
农业产业化要改变传统农业产 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产 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 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 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2.利益联结形式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松紧之分: 紧密型是通过合同契约制,确定保护价或 优惠价,公司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稳 定和紧密。紧密型是是“公司+农户”的高级 水平。 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 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松散 型是“公司+农户”的初级水平。
按参与主体的紧密程度分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探索阶段 (1984—1989年)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阶段
(1990—1995)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至今)
Hale Waihona Puke 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提出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 种多样,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形式而不是 单一的? 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市 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组织 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 体组织形式。
一、公司+农户
1,内涵 指公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与农户之 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 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
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 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 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 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 营的部分利润。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为题,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作用、推动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农业生产要素有机整合,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一种经营模式。
它强调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通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1.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整合农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带动农村就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农村产业化带动就业,改善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农业与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因素1. 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来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进步的推动。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细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3. 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土地保障。
4. 产业政策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2. 农村劳动力流失。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一些地区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3. 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资金难题。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经营形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些地区进一步提出了按产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思路。
到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民的自主选择,逐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
1996年这一提法和思路开始进入中央决策。
江泽民同志在几个主要场合的讲话中都使用了这一提法,中央有关文件及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采用了这一提法。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形式和经营体制。
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的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相当丰富的现象,但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农业产业化这一提法出现以后,不少人对它一直持有异议。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农业作为最古老的部门,早已经是一门“产业”了,提“农业产业化”有同义反复之弊。
迄今为止,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确切内涵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严格定义。
虽然对其内涵的理解仍有较大分歧,但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代化温室
垂直农业
现代化温室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 术,实现高效、可控的农。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将继续向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转变为规模化、市场化的产业 经营模式,通过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益。
本文将介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重要性、步骤、优势、挑战,以及一些 成功案例和未来展望。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从小规模家庭经营转变为规模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方式。通过整合资源、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 品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骤
1
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目标。
2
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
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3
组织建设和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规模化生产、科技支持和资源整合,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 民收入。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加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竞 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1. 引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导向化整合,通过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一种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产业化经营的意义2.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
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等方式,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2 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延伸至销售环节,通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价格。
同时,规模化经营也能够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3 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和丰富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和供应体系,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止粮食短缺和价格波动。
2.4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相结合,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经济效益。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产业链整合、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导向。
3.1 产业链整合产业链整合是指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进行协同合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多个环节的整合,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的流通和协同创新。
产业链整合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是指将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规模化经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第十一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产业组织理论
1、市场结构 2、企业行为 3、经济绩效
(三)制度变迁理论
1、舒尔茨
2、林毅夫
2020/12/12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就是农产品 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的连接方式。单个 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之间直接连 接就形成纵向协作方式,纵向协作方式 按照连接紧密程度分为公开市场、合同 制和纵向一体化
• 2001年,各地根据本地区不同情况、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 特点,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全国各种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2.7万多个,占 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22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 动型的7600个,占12%;其他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9600多个,约占14%。与1998年相比,龙头企业带动型产 业化经营组织比重下降了5%,中介组织带动型的比重上升 了7%,市场带动型基本持平。
2020/12/12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 农业产业化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 简称。国际上称为“农业一体化”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或一体化农业(Integrated Agriculture)。
• 在西方国家,它的微观载体多为农工综合体( Agribusiness)或称农工综合企业、农工综合经 营体。
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农业 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 农业生产作业,其他工作均由
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
2020/12/12
5、企业规模化
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要较大,以体现规模效 益,有利于先进的科技成果的采用和扩散,有利于市场 竞争。
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
、
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 以市场为导向 ,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 基础 , 以各类龙头企业 为依托 , 以经济效 益为 中心 , 以系列 化服务为手段 , 将生产 、 T 、 加_ 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 通 过 实 行 种 养 加 、 共 销 、 工 商 一 体 化 经 营 , 成 市 场 农 业 产 农 形 自我 积 累 、 自我 调 节 、 自主 发 展 的基 本 经 营机 制 和各 参 与 主 体 自愿 结成 的利 益 共 同体 。 组 织 形 式 上 , 过 龙 头 企 业 带 在 通 动 和 生 产 基 地 联 结 , 农 业 的 产 前 、 中 、 后 各 个 环 节 有 把 产 产 机 地结 合起 来 , 结 为 一 个完 整 的 产业 系 统 , 而 扩 大 了农 联 从 业的 内涵和外延 ; 在经 营方式上 , 适应市场 经济 的要 求 , 以 提高 比较效益 为中 ,将 系统 内的“ l f, 非市场 安排” 与系统 外 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 促进生产要 素的集聚 , 加速现代要素 的进入 , 做到合理配置 和优 化组合 , 实现农业 的规模 化 、 专 业 化 、 准 化 生 产 ; 经 营 目 的 上 , 在 提 高 产 业 化 组 织 整 标 在 是 体利润 的基础上 , 使农业 的增值能 力和 比较 效益得到提高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 ,既能有效地解决 分 散农 户 与 国 内外 市 场 的 联 结 问 题 , 又有 利 于农 业 生 产 、 加 工、 销售 的有机 结合 , 形成完整 的产业 体系 , 体现 了农业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 律。 农业产业化经营具 有下 列基本特征 : 】生产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 营以“ 乡一业 ” “ 、 一 、一村 品” 的形式将小规模变为大产业 , 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 做 品 基 地 布 局 专业 化 、 个 环 节 专业 化 , 成 种 养 加 、 共 销 、 每 形 产 农 工 商 、 务 网络 为 一 体 的 专 业 化 生 产 , 而 实 现 了 农 业 生 服 从 产的专业 化和规模化经营 ,提 高了产业链 的整体效率和经
中国农大李秉龙教授-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 从契约的本质来看,合作社通过关系型契 约把农户的分散生产连接为一体化的生产, 合作社与农户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 契约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而且还关系到生 产要素。
• 依据法律和章程确定了合作社与社员的权 利与义务,在保持农户经济独立的基础上, 农户将一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交给合作社来 履行。
• 农户不仅能从合作社获得一系列的服务, 而且还能获得利润的返还。
• 在公开市场上汇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大 大节约了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
• 古典契约交易的弊端:
• 首先,公开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 影响了农户收入的稳定。
• 其次,在公开市场上,分散生产的农户对 农产品的分类极其粗糙,产后处理和加工 程度较低,农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增值。
• 最后,公开市场的交易半径受到限制。
公共市场
人市场
内部市场,要素市场
(三)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契约关系
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 内容可以概括为两者之间产品、资金、
信息的流动和激励、治理关系。
–在市场瞬时交易中, 两者之间仅仅表现为 产品、资金和信息的
简单交换
–在较复杂的契约交易 中,农户和企业之间 的关系除表现为产品、 资金和信息的多次交 换外,还表现为两者 之间的激励和治理关
• 农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 产环节交给了企业,农户丧失了某些生产 经营自主权
• 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 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 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 农户可以作为合作社的社员或股份公司的股 东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因而这些企业是农 户自己的企业。
• 然而在关系型契约中,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 的同时,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经营 管理效率的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 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企业内部 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第八章 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八章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略二、思考题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答: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农产品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某项主导产品或优势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副产品加工或运销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股份合作、合同契约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农业生产部门、加工部门、销售部门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公司+农户”是当前该类型的主要形式。
具体又可以分为:1.公司与农民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契约,甚至其他生产资料购销、技术服务等合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具体来说,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合同形式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农户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标准、数量交售农产品,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提供农资,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
因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既是买卖关系,又是契约关系。
这使得“公司+农户”这种形式能够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在市场经济下迅速发展。
2. 企业与农户一体化(1)企业以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获得农民的土地,由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管理,使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在农业生产环节应用先进的种植理念及农业技术,这样,农民可以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和产品销售两种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改变传统的小农思想。
(2)农户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量化入股企业,有效利用弃耕抛荒的土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这样可以由企业直接与市场对话,有利于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在耕种、收割等生产环节上通过大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用工成本;也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开展深加工项目,二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收农民就近择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二)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是指通过培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然后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借助合同或其他配套服务体系与广大农户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202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总结8篇
202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2023年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就202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23年,全国各地坚持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下,一批新型经济作物、优质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到了广泛种植和发展,涉及范围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农业。
二、产业链融合拓展为促进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区加大了产业链融合拓展的力度。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要素供给、加快农产品种苗改良、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等方面的努力,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延长。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促进粮食、畜牧、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产供销体系创新2023年,各地积极创新农业产供销体系,打造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供销平台。
通过建设和完善农业产销一体化平台,加强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衔接,提高了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各地还加强了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了市场秩序,确保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城乡一体化农业发展在2023年,各地进一步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农业发展。
通过加强城乡产业互动,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发展。
在农村地区,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在城市地区,鼓励了农业产业向城市转移,开发了一批农业观光产业和休闲农业项目,促进了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2023年,各地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加强农业产品的包装设计、质量管理、营销推广等环节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农业品牌。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机械化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经营、标准化种养殖、优化区域布局、开发区域生产力等,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效益和质量的持续改善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包括: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应用大规模、科学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还要重视持续和可持续发展,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增值,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和整体经济效益。
二是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助于加强农业技术科学化、大规模化、集约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改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的社会发展。
- 1 -。
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
通过联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这种模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农业科技示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共同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通过科技示范,可以带动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共同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业务,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和流通。
通过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农业品牌建设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共同打造农业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品牌建设也可以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五、农业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通过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
六、农业金融创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农业金融创新业务,为农民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
通过金融创新,可以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投资和发展。
七、农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可以联合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通过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可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应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实施绿色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重视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要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和实施绿色生产,将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通过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将市场、科技、信息、资金等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龙头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农户紧密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其主要模式包括: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主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2. 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带动型: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将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相结合,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 农业产业化县乡带动型:以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为引导,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农业产业化订单带动型:以订单农业为主要方式,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引导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生产,实现龙头企业、农户和市场的无缝连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 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 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 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农产品 市场+农户
完全一体化 经营
农业龙头 企业+农户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1.生产专业化
2.企业规模化
4.服务社会化
3.经营一体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 适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缓解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
(二) 盾的需要 (三) 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 (四) 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 (五) 解决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需要
调整,以维持既有的合作。 ➢在协调困难时,不排除引进第三方进行调解 ➢契约各方的合作比较长久 ➢这种组织形式即新古典契约关系的发展,有
效地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既稳定了农户收 入,又确保了公司的原料来源。
3.完全一体化与关系型契约关系 ➢完全一体化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
售等在一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完成, 由于产权构造方式、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 不同,农业一体化可分为合作社一体化和 股份公司一体化。
➢企业所采取的一些优惠农民的措施,其实是 稳定与农户契约关系的一种经营策略,并没 有改变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交易关系。
➢尽管在商品契约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过程有 特定要求,有时可以进行干预,但这不能改 变买卖关系的本质。
2.关系型契约中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关系
➢在关系型契约中,农户与企业的关系已由 产品契约转变为要素契约的关系
➢在自由交易条件下,双方达成交易契约,从 经济学基本原理看,交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交易的这种互利性并不能掩盖交易双方 利益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市场交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交易契 约就是双方对收益和风险的划分。
➢在商品契约交易下,农户和企业仍是独立的 经营主体,双方要对自己的契约选择行为负 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
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录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
目前,干部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还没有完全做好,结构上的问题,品种品质上的问题,布局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还不完全清楚,甚至顾虑重重;有的连我们基层干部也不完全清楚。
具体体现为:市场还看不准,发展路子还不宽,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还比较滞后。
总体上还缺乏明确的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模仿外地经验和模式。
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
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农民增收缓慢的内在原因是:农产品产量与农村劳动力“两个充裕”并存;农业生产劳动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两个过低”并存。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
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经营项介绍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从1994年开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切出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注重效益”——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竞争立项等市场机制,实现择优选项,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质量;“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任务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提高沿海经济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等地区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保证其它地区必要的投入力度,实现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顾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投入,不留缺口”——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严格选项,宁缺勿滥,同时,科学确定项目投入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保证项目需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政策,打破基数,克服平均主义,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和扶持对象(一)项目分类设置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主要扶持建设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油、果蔬、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能力。
3.流通设施项目:主要扶持建设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市场流通设施。
(二)扶持对象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同时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
三、扶持方式现行的扶持方式有三种:(一)有偿无偿相结合。
原则上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资金需求量适中、经济效益较好、能够按期归还财政有偿资金的项目单位,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
这是目前中央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主要方式。
(二)投资参股经营。
原则上对投资规模较大、企业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资金需求量大、愿意国有资本参股的项目单位,采取投资参经营的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从2004年开始起步,已取得明显成效。
(三)贷款贴息。
对融资能力较强、能够从金融机构取得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贷款、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要求的项目单位,一般采取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
四、立项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都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项目应具备的条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技术方案先进可行,技术依托可靠,工艺路线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合理节约、手续齐备;——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财政有偿资金还款有保障。
(二)项目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愿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服务;­——经营期在两年以上并连续两年盈利,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近两年资产负债率小于65%,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状况良好,不欠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与农户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具有较强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在稳定和平抑市场物价、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等方面,为国家分忧,为消费者减负,社会形象良好。
(三)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应具备的条件——法人代表的社会形象和诚信。
有偷税漏税或者违反社会治安等不良记录的,实行“一票否决”;——法人代表的知识结构、能力等综合素质。
不仅自身具备完成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能力,而且应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五、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三种扶持方式,项目管理程序基本相同,但也各有侧重,大致梳理如下:(一)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
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省级农发办建项目库,进行初步筛选→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指导性投资控制指标→省级农发办进行重点项目申报,组织对一般项目评审→国家农发办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下达立项通知和正式投资指标→编制初步设计,并由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组织审定,或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审定→省级农发办编报重点项目计划和一般项目备案材料→国家农发办批复重点项目计划,提出一般项目备案意见→项目实施→年度统计--项目验收、验收考评。
(二)投资参股经营方式。
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单位通过当地农发办,逐级申报至省级农发办→省级农发办进行初步筛选→国家农发办下达申报项目通知→省级农发办进行项目申报→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评审可行的项目进行资产评估→国家农发办下达审定意见→国家农发办与省级农发办签订委托监管协议→国家农发办下达参股资金→省级农发办授权资产运营机构进行运营→资产运营机构独立实施资本运营。
(三)贷款贴息方式。
国家农发办发布项目申报指南、下达项目申报通知→项目单位取得贷款(或取得银行同意)后,通过当地财政(农发)部门,逐级申报至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省级财政(农发)部门进行审查、核实,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汇总,填列《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审核汇总表》报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进行审定,并下达立项通知→项目实施→原则上一年后,凭立项通知、借款合同、借款凭证等,按要求实行县级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