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SCP范式的延边州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SCP范式的延边州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 摘
延 吉 1 3 3 0 0 2 )
要] S C P分析 范 式 ( S C PP a r a d i g m) 是 哈 佛 学 派提 出的 产 业 组 织 从 结 构— — 行 为— — 绩 效 的分 析 方 法 。运 用
S C P对延 边 州 的 农 业 产 业 组 织 模 式 即 龙 头 企 业 、 专 业 农 场 以及 专 业 合 作 社 带 动 型 模 式从 结 构 、 行 为及 绩 效 三 方 面进
到2 4 1 个、 4 4 6个 和 2 6 l 9个 。
1 三种 组织模 式在 结构上 的 比较 分析
本文选取 了 2 0 1 2年 延边 州 的 三 种 主 要 农 业 产 业 组 织 模 式 的从 业 人 员 集 中 度 及 其 经 营 结 构 指 标 对 延 边 州 三 种 主 要 带 动 型 组 织 模 式 的 市 场 结 构 进 行 比较 分析 。
行 比较 分 析 , 最 终得 出延 边 州 当前 农 业 产 业 组 织 发展 的 整体 现 状 。
[ 关键词】 延边 州; 龙 头企 业 带 动 型 ; 专业农场带动型 ; 专业合作社带动型; S C P 【 中圈分类号】 F 3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1 5 6 0 0 0户 。带 动 农 户 数 与农 业 产 业 组 织 数 量 的 比较 中 。 龙 头 企 业 所 占的 比重 最 少 ,而 其 所 吸 收 的从 业 人 员 少 于 专 业 合 作 社 。 但 其 平 均 每 单 位 的从 业 人 员 数 最 多 。 相 对 的专 业 农 场 的 所 带 动 的从业人员最少 , 但 其 平 均 从 业 人 员 高 于 专 业 合作 社 。 专 业 合 作 社 带 动 的从 业 人 员 最 多 ,但 其 平 均 每 单 位 的 从 业 人 员 最 少 。 因此 , 从 以上分析 ,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延 边 州 农 业 从 业 人 员 还 大 多 集中在农户手中。 1 . 2 三 种 主 要 组 织模 式 的经 蕾 类 型 分 析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

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模式分析及典型案例一、引言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于我国来说,农产品流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典型案例来进行详细展示。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1. 传统模式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包括农民直接销售、批发市场销售和农产品专卖店销售等。

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的流通比较简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多,导致了价格不透明、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

2. 现代物流模式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代物流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了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和大型仓储等。

通过现代物流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安全、便捷的流通,并且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3. 农业产业化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指在农产品流通中,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中,它能够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管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降低成本。

以上三种模式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三、典型案例分析1. 农产品电商——京东农场京东农场是由京东集团推出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致力于将优质农产品直接从农场送到消费者手中。

京东农场通过线上销售、冷链物流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和质量跟踪。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多的问题,为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农产品专卖店——永辉生活永辉生活是一家知名的大型农产品专卖店连锁企业,它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大量的门店,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

永辉生活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确保了农产品的新鲜和优质。

它还通过自建农场和和农业合作社等方式,与农民直接合作,保障了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途径探讨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途径探讨
维普资讯
20 02年 第 l 6卷 第 1 期
作 物 研 究
农 业 产业 化 经 营模 式及 途 径探 讨
张台柱 徐庆 国 ,
( 1湖南省岳阳县湖洲管理局 南洲芦苇场 . 湖南 岳 阳.1 10 2湖南农业大 学 植物科 技学院. 440 ; 湖南 长沙 ,1 1 8 4 02 ) 摘 要: 分折 了国外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种戒功模 式 及其特点 . 总结 了我 国农业 产业 化的必要性与 存在问题 . 借鉴国外农
向 经 营 组 织 形 式 . 种 组 织 形 式 主 要 依 靠 经 济 与 法 律 关 这
产品加工、 贮运 、 销售 以及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 应结 合为 体. 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二是合 同制一体化 . 由农 场
或农户与有关工 商业 通过相应 的农产 品生产 与加工销售 合 同联系起来 . 场或农户 向工商企业提 供农 产 品. 农 企业 向农 场或农 户供应生产 资料 、 术和 资金贷款 , 成“ 技 形 订 单农业” 。三是 以农协等 合作组织牵 头 , 组织 农业生产资 料生产 、 供应 和农产 品收购、 加工、 运与销售等 . 贮 形成产
供 销一 条 龙产 业 链 。
系将农业与其相关的第二 、 三产业等行业联合而成。 美欧 与 日本 等 发 达 国 家 与 地 区早 在 2 0世 纪 的 六 七 十 年 代 都 已 实 现 丁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国外 . 在 农业 产 业 化 又称 为农 业一体 化。美 国的农业一体化成功之路主要采取 了三条 途径。 一是实行垂直一体化 农业 公司, 即将农 工商置于一 个企业 领导之下 , 形成农工商托拉斯联合体。 二是工商大 企业或公司与农场主通 过双方 的合 同建立起合 同型农业 和 农 产 品 加 工 销售 企业 。三 是 大 型农 场 主 建 立 自已 的加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包括优势、缺点、对策)农业产业化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不是任意的。

它不仅取决于本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的客观条件,而且取决于市场的发育程度、企业和劳动者的素质、交易成本等。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地域状况,在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将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共存的局面。

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农场制为基础形成的农工商联合大型农业组织形式,适合于地广人稀的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一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的小型农业组织,适合于地少人多的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就是本文所说的“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

1“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介绍及分析“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龙头,围绕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使公司与农户之间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在生产、服务、销售、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诸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结成比较稳定的交易关系和合作伙伴。

在此模式中,公司向农户提供配套服务,如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产中服务,并由公司制定保护性的价格,集中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值后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与之结成契约关系的农户。

而农户则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相关联,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

该种模式能够比较均衡地兼顾公司和农户的利益,- 1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农户能够解决农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也有利于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发挥区域专业化的规模优势。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科 技业拓 展 , 形成 了 生产 、 工 、 技 、 务 、 售 的产 业 链 , 加 科 服 销
农业产业化经 营中农业主导产业产值比重 : 农业主导产 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 ; 产业化经营巾商品基地面积 比重 : 商品基地面积/ 耕种
总 面积 ;
即所谓产 、 科、 加、 销一条龙, 工、 贸一体化。 农、 科、
如下 。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型
农 业产 业化 经 营 模 型 是 指 以市 场 为 导 向、 效 益 为 核 以 心、 以科教 为手 段 、 以农 民家庭 经 营为基础 、 以龙 头企 业 为纽
带, 通过社会化服务、 专业化生产、 农科教结合把农业的产加 销、 贸工农 诸环 节有 机结 合为一 体的现 代农 业经 营方 式和 组 织形 式 。它 把 以户 为经 济生产 单元 的农 民组织 起来 , 把分 散 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 , 使农业产 品的生产 、 加 工、 销售等各环节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 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 门相融合 , 不但使产业本身运行有序 , 而且靠其竞争力 , 开拓
光项 目等) 生产、 加工 、 销售 的全过程,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型经济等概念; 第二个层次是 中观层次 , 就 是若 干企业 或企 业 群 , 一 大 类 农 业 产 品 ( 就 如食 品 、 维 纤 类) 的生产 、 加工、 销售形成上下游关 系的组织运 营体系, 这 类似于我们常说 的行业( 如食 品行 业、 纺织行业 ) 等中观概 念; 第三个层次是宏观层次 , 就是以农业为基础 的各类农业
良种 推广 面积 : 推广 面积 / 良种 耕种 总 面积 。 2农 产 品加工 能力 . 农产 品加 工能 力支持 水平 : 工能力 / 产 品产量 ; 加 农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现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从总体上看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

但是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也很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则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概念,按照舒尔茨教授的界定,传统农业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其特征是技术状况长期内保持不变。

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先进的科技广泛应用,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受到重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发达国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大体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源丰富型现代农业,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短缺型现代农业,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源适中型现代农业。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应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现代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三农”问题异常突出。

特殊的国情决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约束条件,不能照搬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约束条件以及由此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于: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具有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和地区间差异较大;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经营方式相当粗放;农民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经营理念比较落后。

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度高的名特优农产品。 圜
( 作者 单位 :农业部办公厅 )
责任编辑 :李 虹
论是资产量 、 销售收入还是加 工能 力, 都 植面积 占到总播种面积的9 %, 1 基地的规 显示 出绝对的主体地位。 截至2 0 年 , 0 5 垦 模化 、区域化 、专品种趋势也更加 明显。
区 已形成 16 农 产 品加 工 龙 头 企 业 , 9家 其 在三江平原建成了优质水稻生产带 , 在松
申请 后 的 跟 踪 服 务 。
— —

经营风 险 ,延长农 产品生产 的产业链 企业 的粮食加工能力合计7 6 6 万吨 ,占总
统一 农业 品牌质量标 准。 品牌 条, 提高农业产业综合附加 值, 农垦总局 加工能力的 5 %;年鲜奶加工能力 10 5 2 万
的出路在标准 , 标准化生 产 , 是提高 农产 党委 明确提 出了“ 实施产业化战略” 实 吨 , 中完达 山乳业 6 万吨; 和“ 其 0 生猪屠宰加
— —
黑龙 江 垦 区
加 强农业 品牌 基地建设 。农产
品品牌培 育要 与标准化 建设 紧密 结合起 来, 围绕资源 特点和区位优势 , 积极扶持 建设区域性 的名牌农产 品标准化 生产基 地, 扩大 农业 品牌生产规模 , 形成规模化 经营优势 。农业 品牌基地建 设要纳入各
类农业基地建 设、 区域 综 合开 发 、 业 产 农
维普资讯
或设立 品牌发展基 金 ,加大对 农产品 品 牌的奖励 、 扶持 力度 , 在品牌保护 、质量 认证 、 基地建设 、 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 扶 持 。农业部也 可制定统一 的农产 品推 进 计划 , 定期开展农产 品名牌评选活动 , 向 市场 与消费者广泛推介 农产 品品牌。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戴媛媛内容提要农业产业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继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和经济体制创新.战后日本在农民家庭经营基础上, 成功地在短期内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日本;农业产业化模式日本农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耕地面积约 500 万公顷,户均耕地不足 1.2 公顷,经营单位较小,一般来讲这种农业很难融入社会化大市场.而日本却在小土地所有制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1 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农协的组织保障以及"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对同样人多地少,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1, 以工商业资本为主体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又细分为直营型,委托型两种模式.直营型即企业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建立大型的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厂,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经营.但由于日本地价高,相比出售土地农民更愿自己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在日本的发展很受限制. 委托型即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立合同,契约等形式,委托农户或农产主进行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对生产品种,工艺及交货时间做出规定,农户按时保质保量为企业提供农产品.但日本人多地少,户均耕地规模不大,水田, 倾斜地多,地块狭小,因此不适合发展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2, 农协(市场)+基地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更为普遍实行的是以农协为主体的水平一体化经营模式. 即排除工商业资本的干预,仅通过农业内部的组合来实现产业化.1 这种水平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日本农协实现的.日本农协是依据 1947 年的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法成立的.农协为农民服务,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购销,信用,保险和共同设施利用各方面,并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各级农协组织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来建立生产基地, 农家所生产的产品通过农协输送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输送到消费者手中. 与其他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国家相比,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日本根据自身特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先实现水利化,生物化,化肥化, 然后再实现机械化;日本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小的,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农业中占主体地位; 三是农户的兼业化与高龄化现象,随着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或其他行业的服务,其专业农户不断减少, 兼业农户急剧增加,农业生产者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二,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1, 日本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日本这样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禀赋极差的国家,能够从传统农业发展到高度产业化的农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扶持和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首先是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增加对农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世纪 50 年代,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已占国民经济投资的 20%左右,以后对农业的投资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超过 40%. 2 投资的重点一是农业产品价格补贴(特别是大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主要以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进行.日本政府财政支农的另一途径是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即政府通过对农产品进行买卖影响市场供给,达到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目的.其主要手段有两种:对大米,烟草等实行的直接价格管制;对其他农产品实行的间接管制.正是政府强有力的价格干预,保持了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保证了农民的合理收益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主要采取优惠信贷投资.早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日本政府就先后设立了"农林渔业公库资金""灾害 , 资金贷款""农业改良资金无息贷款"和"农业现代化资金贷款",为农业提供 , 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满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同时,日本政府还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正是通过逐步建立起来的高度法制化的轨道,日本才能长期保持对农业的巨大投入.日本政府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制定了大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律.如 20 世纪 50 —60 年代,就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农业改良促进法》 , 《耕地改良法》 ,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主要作物种子法》《农业改良资金助成法》《农业协同组合 , , , 法》 , 《农业基本法》 , 《农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 , 《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法律.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行政手段来确保这些法律的贯彻和实施.完善的农业法律是日本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农协的组织保障农协组织是根据法律,依照农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农民自己的组织.日本农协通过各项业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使农户分散,孤立的行为变成有组织的团体行为,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农协的营农指导员在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都会为农户提供帮助: 产前按专业把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农协提供的信息以及农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各农家编制生产与经营计划,并在取得信贷资金,开发引进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 推广优良品种及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等方面提供具体帮助;产中按规划供应农药,化肥及其他生产资料,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产后接受农户的委托,对农产品分级包装并运往市场. 4 此外,农协还提供农业经营委托服务,接受会员委托代为从事农田作业和农业经营管理,从收益中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其余全部归委托人.这种农业经营委托服务,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的规模效益.有些农协还自办研究所,信息中心,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农协的主要业务还是购销服务,农民通过农协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销售农副产品,繁琐的事务由农协一手包办,集合了共同采购的成本优势,避免了分散销售的恶性压价,这种批量买卖的方式让农民在价格上得到实惠,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对于农户个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农协还提供共同利用设施的服务,比如为农业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大型农用机械,农机具修理工厂,共用肥料配合设施,蔬菜育苗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等.因此,具有浓厚的政府机构性质的农协,是引领日本农业走向社会化,规模化的有力的组织保障.农协把市场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简化了市场交易关系,实现了交易的规模经营,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5 3, "一村一品"模式的成功开始与20世纪70年代的 "一村一品" 运动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 "一村一品"的宗旨就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使每个村庄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拳头或精品产品,打入市场.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不断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是"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内涵. "一村一品" 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 而后在北海道, 岩手县等地广泛兴起. 日本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对各地发展特色经济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分县知事亲自倡导"一村一品"运动,并由农,林,渔,商,共,工,消费者团体,金融,文教,新闻,行政等各方代表组成推动"一村一品"运动协议会,协议会负责确定方针,制定计划,县政府组织建立研究机构, 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地方名特产品开发拨发补助金.在日本地方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乡镇的"一村一品"运动蓬勃兴起.通过"一村一品"运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研制各地区的名特产品,发展附加价值高的加工业,使各地区的工业,农林水产业,商业与旅游业得到协调发展,增强了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较快地脱贫致富.三,结论——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纵观包括日本在内的农业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农业本身的弱质性也决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战后, 日本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分散的小农经济能够纳人到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主要是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 日本政府从立法, 组织, 资金, 价格,贸易等多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支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扶持农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 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借鉴日本的经验,,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府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建立健全农业立法,用法律法规保证政府依法调控农业②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③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④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2, 加快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单个农户成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便成为解决这一"中介缺失"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尽管自 80 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但关于合作社的法律却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直至去年,才颁布了第一部《农业合作社法》 ,农民合作组织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日本农业发展的初始状况与我国相似,吸收和借鉴日本重视发展农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产业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建立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日本农协之所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日本农协是依照农民意愿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农协有关日常经营和运行的各项法规,从制度上保证了农协能够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反观我国目前的农业组织,由农民自己组建的较少,很多组织在实际运作中较多地依赖于当地行政力量,龙头企业,工商业资本的介入,而这些力量的介入大多是为了利用和享受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6 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认真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积极推动属于农民自己的,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农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要拓宽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范围.从日本农协发展历史和组织结构可以看出, 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简单联合,还是具有行政属性的处于农民和政府之间的第三方机构,既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 不仅是连接了农户与市场, 也是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与桥梁. 目前,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活动的范围还很狭窄,缺少管理手段和凝聚力.学习日本经验,我国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应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的管理权限,拓展其作用空间,通过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政府管理的效果. 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对照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现状, 日本的 "一村一品" 运动不无启示. 我国当前的一个问题是各个地区发展缺乏长远计划, 往往是其他地区发展什么, 自己也盲目效仿, 不从本地实际出发, 致使地区经济结构趋同, 各地形不成特色经济. 在确定产业布局, 考察和确定产业项目等企业和农户个体力不能及的方面, 政府的作用不能缺位,同时要改变执政理念,为产业化推进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鼓励产业化经济组织的发展.日本"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开发优势项目,选择和确定产业化项目,对其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产业布局协调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分析.以本地区资源特色为基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发挥地区优势, 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成功发展的关键.注释梁开竹: 《借鉴日本经验,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 年第 1 期. 2 方志权,吴方卫: 《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与借鉴》《生产力研究》 , 2007 年 24 期. 3 中国农业代表团《日本的农业政策改革及其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 年 12 期. , 4 胡小凤: 《美日农业产业化模式启示》《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年 6 月号下. , 5 常青: 《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陕西财经 , 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03 期. 》 6 常青《构建山西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体系的启示——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山西财经大 , 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年 9 月第十卷第 3 期》(作者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06 级硕士生责任编辑魏全平)。

中国农大李秉龙教授-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国农大李秉龙教授-农业经济学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 从契约的本质来看,合作社通过关系型契 约把农户的分散生产连接为一体化的生产, 合作社与农户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 契约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而且还关系到生 产要素。
• 依据法律和章程确定了合作社与社员的权 利与义务,在保持农户经济独立的基础上, 农户将一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交给合作社来 履行。
• 农户不仅能从合作社获得一系列的服务, 而且还能获得利润的返还。
• 在公开市场上汇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大 大节约了供求双方的搜寻成本。
• 古典契约交易的弊端:
• 首先,公开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 影响了农户收入的稳定。
• 其次,在公开市场上,分散生产的农户对 农产品的分类极其粗糙,产后处理和加工 程度较低,农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增值。
• 最后,公开市场的交易半径受到限制。
公共市场
人市场
内部市场,要素市场
(三)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契约关系
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契约关系的 内容可以概括为两者之间产品、资金、
信息的流动和激励、治理关系。
–在市场瞬时交易中, 两者之间仅仅表现为 产品、资金和信息的
简单交换
–在较复杂的契约交易 中,农户和企业之间 的关系除表现为产品、 资金和信息的多次交 换外,还表现为两者 之间的激励和治理关
• 农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 产环节交给了企业,农户丧失了某些生产 经营自主权
• 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 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 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 农户可以作为合作社的社员或股份公司的股 东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因而这些企业是农 户自己的企业。
• 然而在关系型契约中,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 的同时,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经营 管理效率的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 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企业内部 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潍坊市与六安市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

潍坊市与六安市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

潍 坊 市 与 六 安 市 农 业产 业 化 比较 研 究
鲍 立凡
(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 安徽 六安 270 ) 30 9
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农 业经营模 式的 一种创新 , 改革开放后 , 先 由山 东潍坊提 出, 首 并得 到 长足 发展 ,
促进 了潍坊 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 变。同样是农业 大市的六安 , 业 自然条件和 潍坊相差 无几 , 农 但农 业产 业化 发展 状况与潍坊相比 , 却存在很 大差距。对两地农业产 业化发展 的主要 差距做 了详 细对 比 , 深入 分析 并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 因; 对六安市现状 , 出大力发展 六安市农 业产 业化的对 策建议 , 针 提 为其他 经 济欠发
( ) 坊 市农 业 产 业化 发 展 状 况 一 潍 潍 坊 市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历 了 四 个 阶段 ,9 9年 一18 17 95年
处专业批发市场 , 现了主导产 业与批发 市场相 配套 ; 实 建成
畜牧标准化养殖园区 600个 , 0 建立 蔬菜 、 花卉 、 苗木 、 鸡 、 雏 雏鸭 、 生猪 、 奶牛等工厂化 育苗 中心 3 0多处 ; 建成各类农 业 科技示范园 区( 地 )3 基 5 6个 , 中, 其 市级 以上农 业科技 示范
化 和率先 实现农业 现代化 阶段 。经过 这 四个 阶段 的大力发
收稿 日期 :0 1— 7—0 21 0 6
作者简价 : 鲍立凡 (9 7 , , 16 一) 男 安徽六安人 , 中共六安 市委党校 校委委员 、 教务处处 长 , 经济 学硕 士, 研究方 向为经 济学理论 和社会 主义市 场
第 6期 ( 总第 15期 ) 1
( ) 安 市 农 业 产 业 化发 展 状 况 二 六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一、考察农业问题的三个层面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一方面,农业要承担起其作为一个产业的职能,即要以自身的贡献去支撑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要在履行产业职能过程中使自身的产业素质得到提升,即要与非农产业一同发展。

此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农业还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农业问题是在产业职能、产业素质和产业开放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研究农业问题也必须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考察。

1.产业职能层面国民经济是由多个产业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为了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每一个产业都应承担起与其职能定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从产业职能层面看,农业问题就表现为农业能否对国民经济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

根据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四个方面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来源于农产品剩余,包括对非农产业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农业的要素贡献来自于其内部的要素释放,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的市场贡献体现为对非农产业产品的巨大需求,包括对生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农业的外汇贡献源自于出口农产品而形成的外汇储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非农产业扩张使自身积累能力、购买能力和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对农业部门的要素、市场和外汇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

相应地,农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也日渐式微。

但是,伴随非农产业扩张而形成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因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非农产业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就集中表现为农产品供给问题,即农业能否满足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

2.产业素质层面国民经济现代化应该是均衡推进的,这就要求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要一同成长,产业素质要同步提升。

因此,从产业素质层面看,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农业现代化就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演变与龙头企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演变与龙头企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演变与龙头企业的发展吴娟【摘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q-走出来,进而在国际市场q-有竞争优势。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

我国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模式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向“公司+中介+农户”及股份合作制转化。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economy have become some of those main probl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agri culture step out of traditional and behindhand small rural economy, thus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t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agricul tural veitical coordination and to establish modern agriculture gradually. Agribusiness fir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 trialization, and it is the joint of the farmer and market in market economy. Our country between agribusiness firm and farmer interest coupling mechanism and mode changing , From the initial "company + farmer" , " agribusiness firm + base" to the "company + in termediary + farmer" and share collaboration is made transform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business firm," agribusi ness firm + intermediary + farmer"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gradually dominate.【期刊名称】《开封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作者】吴娟【作者单位】开封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建省农业产 崛起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
业化发展状 况的基础上 , 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
价格上升 , 户为追求更高价 格 , 农 单方面 终止
2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 、 区域特色 产 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 而将农产品出售给
模 式比较分析 , 出走农业合作社道路是进一 业和产品初具规模 。通 过实施农业产业 化经 其他愿意 以更高价格收购的企业 或经营者。 得
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 。目前, 建已初步形成临 作为农村 改革和发展 的大大事来抓, 福 也取得了
海蓝色产业带 、 西北绿色产业 带和 闽东南高优


福建现代农业产业 化发展现状
定的成效 , 务体系不够健 全, 但服 服务 质量
农业 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畜牧、 林 和服务水平不 高仍是 目前农业产 业化发 展的 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 大, 带动 能力 业、 、 辐射 主要体现在: 服务能力不强 , 带动力 园艺 、 水产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进一 步扩 薄弱环节 。 不断增强。近年来, 福建龙头企业 发展呈现 良 大。同时, 种植业 结构也趋于优化 。 09 20 年全 较弱。 对农户、 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 的服务主要 好势头。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 省主营蔬菜 、 花卉、 烤烟、 水果 、 食用菌和茶叶 停留在产中指导上, 产前与产后的服务相对较 () 1企业规模 逐渐扩 大。近年来 , 福建省 等产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就有 42 , 5 家 企业 少, 特别是在市场信息、 资金、 科技服务、 产品 委、 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 化经营作 为发展农 总产值达 46 9 8. 亿元, 08 4 比20 年增长 1. 销售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41 %, 村经济 的主要手段 ,先 后出台一系 列扶持政 销 售 收 入 和 净 利 润 也 分 别 增 长 1. 3 %和 要求; 4 农业 组织发展滞后 , 专业协会与经 纪人 策, 龙头企业呈现 良好的发展 势头 。20 年全 1. 非粮作物的播种面积 比例为 4. 。 队伍不够 壮大 , 09 7 %, 8 5% 5 农头企业与农户之 间缺乏有效 省市级 以上农业产 业化龙头 企业发展 到 3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 农业经济效益 的链接载体, 使得农户与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一 114家, ,4 其中省级企业 14 国家级3 家, 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 了农 个紧密而稳固的利益关系 。 8 家, 4 促进 分别 比 20 年增加 了 52家、3 03 7 9 家和 l 家 ; 业向二三产业延伸, 9 近年来省委、 省政府在资 3农业产业化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 融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6家,过 1 亿元 金、 8 O 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主要资本 技术、 人才、 政策上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 资环境较差 。 的企业有 2 家, 3 分别 比20 年增 加 14 03 9 家和 给予大力 支持,通 过组织发展农产 品精深加 来源, 但目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较低。究其 1 家; 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数 56 5 获得 o 家。初步 工 、 办农产品加工示范 区, 育农产品加工 原 因可 以归纳为 以下方面 : 兴 培 首先 , 企业 的 农业 形成了多层次、 广覆盖 、 强带动的龙头企业群。 示范 企业和 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 等一系列措 弱质性导致其 融资困难 。 目 , 当一部分 前 有相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传统农业是传统的耕作模式,主要依靠家庭农场或小农户,农民自给自足或局限于销售农产品给当地市场。

优点是灵活性高,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生产规模和品种选择;劣势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有限,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和降低成本。

合作社是由农民组成的经济组织,共同投入生产要素,共享利益和风险。

优点是能够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可以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通过加工、销售等环节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劣势是组织管理困难,决策效率低,利益分配不公平等。

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代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贸易、种植、养殖等活动实现经济效益。

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可以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额。

但是,农业企业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土地资源、资金、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等方面。

对于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传统农业模式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对于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农业产业,合作社模式能够发挥优势;对于市场导向和资本的需求较高的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模式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无论采取哪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的利益最为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同时加
强对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监管,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两种订单农业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以湖北随州“泡泡青”为例

两种订单农业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以湖北随州“泡泡青”为例

2014年24期总第763期一、随州市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随州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农业城市,拥有相对较高的人均土地面积,这有利于当地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

近些年,随州市正在大力发展城市品牌蔬菜,其中“泡泡青”(一种黑绿色,叶大,杆小,味津蔬菜,随州特产)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发展迅猛,原本仅限当地人食用的“泡泡青”现远销北京上海甚至出口他国。

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随州市泡泡青在推进订单农业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时,出现两种具体组织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

二、两种订单模式及比较1.随州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1)“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是,首先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契约与合作社约定本年度生产泡泡青的数量、品种和技术指标,合作社再把生产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农户,待农副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验级、收购,粗加工,然后由公司集中精加工并销售。

企业把收购款拨付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分发给各农户。

例如作为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随州市长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与万和镇倒峡、车店等地农户签订了3500亩泡泡青菜订单,统一提供了种子和专用肥料等,并按每亩500元标准支付了定金,承诺收购价不低于每公斤1元,并在北京、沈阳、西安等地设立了销售办事处,收购后统一进行保鲜包装,打出品牌。

(2)“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以长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利用基地的作用以合约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农民负责生产,公司负责加工和销售,大大降低了传统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比如,该市长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和和张家畈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征用他们的土地和劳力,公司提供技术和物资形成供应链大规模生产泡泡青。

2.两种模式的比较(1)产生原因的比较传统的“公司+农户”这种简单订单模式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农户自身力量薄弱,在与公司的博弈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签订订单后,若出现市场波动,譬如价格波动,签约双方就有动机违背契约,且这种行为很难监督等,以上问题集中表现为违约率居高不下、农民利益遭受侵害、农民收益乏力,由此随着当地泡泡青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对单一“公司+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这便是两种具体模式产生的共同原因。

丽水衢州两市农业发展对比分析

丽水衢州两市农业发展对比分析

附件:丽水衢州两市农业发展对比分析按: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进我市农业发展,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我局于5月份组织赴衢州市学习考察农业工作。

先后对衢州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召开了两市农业发展座谈会,交流农业发展经验和做法。

考察结束后,又专题召开研讨会,对比两地农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发展对策,形成了《丽水衢州两市农业发展对比分析》一文。

现将此文转送各单位供参考,并请提供宝贵意见。

一、主要农业指标比较分析衢州、丽水两市地缘相连,气候环境相近,因此在农业产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衢州市以畜牧、水果、养蜂等产业为主,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为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牧等。

两地相关指标比较如下(均为2010年度数据):(一)衢州农业基础条件优于丽水1、人口。

衢州市人口249万,其中农业人口197万,农村劳动力转移57万;我市人口257万,其中农业人口21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51万;我市在总人口和农业人口方面略多于衢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少于衢州6万。

2、面积。

衢州市总面积8841平方公里,我市为17298平方公里,是衢州的2倍;耕地面积衢州市104千公顷,我市164千公顷,比衢州多60千公顷;但从地利条件分析,我市是典型山区,山地面积占90.5%,平原和丘陵面积占9.5%,仅为1641平方公里;而衢州位于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西半部,平原和丘陵面积达到4506平方公里,是我市的2.7倍,平坦的地势非常利于农业开发,为衢州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3、区位。

衢州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交汇处以及浙、赣、皖、闽四省边际接点,区位条件独特。

同时,交通便利,铁路、高速、民航、国道四通八达,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之说,对周边辐射能力较强。

相比来看,无论区位条件或交通状况均强于我市。

(二)衢州农业总量大于丽水1、农业总产值。

2010年衢州市农业总产值109.3亿,我市97.0亿,比衢州少12.3亿,其中牧业少30.5亿。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

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90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

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山东省自1993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

3万个,连接700万个农户,带动基地5500多万亩,全省已确立18个主导产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

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

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

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

3亿元,日处理鲜奶530多吨,带动了全市27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

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
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
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

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资源比较优势战略的影响,不容易把握市场需求。

②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③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对市场的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②较好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与市场大的矛盾。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有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不考虑农民利
益,借服务为名随意加价收费;②有些社会化服务不扎实,随意性太大,农民难依赖;③有些服务抓不住重点,不能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①典型示范作用强。

②农业科技推广效应大。

这种经营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资金投入巨大,受资金约束强。

②科技水平要求高,受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因素的制约,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
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信息渠道畅通,便于信息沟通。

②便于过协调上级、县市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得到省(市、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另一方面避免不正当竞争。

③方便合作开发,“农产联”在市场、产品、人才和生产企业等方面可进行合作开发,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人才素质和产品质量,更高效地开发国内国际市场。

这种经营模式的缺陷在于:①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
协会,其类型属松散型组织。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以上例举出来的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典型模式。

在实际生产中为适应所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成果的特性,一些非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各地是主要模式。

由于各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成果的特性不同,产业化模式的
优劣很难比较。

不论哪种模式,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分散的小农户进入社会大市场,促进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强市场农业自立发展的能力。

但根据各个产业化模式的适应性及优缺点的综合评价可以选出相对适宜大范围推广的模式。

根据近几年来中央关于农业方面的政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非典型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优势日益凸显。

这种模式不仅继承了服务组织带动型产业化模式的优点,同时拥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协调型产业模式模式的优点。

其中企业拥有资金和技术,合作社及充当中间协调的角色,又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逐渐成熟,可以预料,一些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还会出现。

农业产业化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