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
---------------------------------------------------------------最新资料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进度表(供参考) 2006 8 单元教学内容一数一数( P2~ P5)二比一比比多少( P6~ P8 和练习 1 一部分)比长短、比高矮( P9~ P10 和练习 1 一部分)三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1~ 5 的认识( P14~ P2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P23~ P28)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 P29~ P31)复习、机动四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P32~ P33)立体图形的认识( P32~P33)练习 5 ( P36~ P37)五分类( P38~ P42)六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6、 7 的认识和加减法( P42~ P52)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P53~ P63) 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 P64~ P71)期中复习,考试连加连减( P72~ P74)加减混合运算( P75~ P77)整理和复习( P78~ P81)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P82~ P83)复习、机动课时日期安排1 2 1 1 13 3 5 2 3 9 259 273 1 1 1 10 10 2 1011101225 5 5 4 11 111 72 11 811 92 2 2 112019211 11 22 9 1 9 4 9 5 9 69 11 9 129 199 209 21 9 28 10 9 101610231024103111131114111511162 11231127七 11~ 20 各数的认识数 11~ 20 各数、读数和写数( P84~ P87) 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P88~ P90) 4 2 2 1128112911 3012 4八认识钟表( P91~ P95)复习、1 / 9机动 2 2 12 512 612 712 11九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9 加几( P96~ P102) 8、 7、 6 加几( P103~ P109) 5、 4、 3、2 加几( P110~ P111)整理和复习( P112~ P113)数学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P114~ P115)复习、机动十总复习(P116~P121)11 3 4 2 2 1 3 6 121212141218122112251226122712281 3 1 41 9 1 月 10 日开始说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结束以后,可上第二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单元,再进行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课件简介 课件内容 课件特色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编写背景与目的
编写背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编写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教材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评价标准与方式
评价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方式:课堂观察、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评价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学创新 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结上 的参与度 和积极性
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建议
反馈方式: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 反馈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改进建议:针对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 持续改进: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内容特点:以数学知识为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构: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 四个部分
基础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 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测量、 绘图、推理等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分类、归 纳、演绎、类比等
数学应用:包括实际问题的解 决、数学建模等
作业完成 情况:检 查学生的 作业完成 情况,包 括正确率、 速度等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
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教学教学构思: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
(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生:各用“12345这些数学表示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不错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不错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1.准备课;2.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6.11~20各数的认识;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2.教学目标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
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认识乘法》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⒉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能力。
⒊培养学生合作性、探索性学习品质和迁移类推能力;⒋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哲学思想。
一、课前谈话(语速慢)播放“哪咤传奇”音乐,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哪咤传奇》吗?孙老师也特喜欢看,因为小哪咤是一个爱动脑筋而且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这一节课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孙老师真佩服你们,小小年龄就很有自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来,为自己加加油——我真棒!我一定行!小哪咤特别喜欢研究数学知识,他呀,写了一首奇怪的数字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12、23、3、34、4、4、45、5、5、5、56、6、6、6、6、67、7、7、7、7、7、78、8、8、8、8、8、8、89、9、9、9、9、9、9、9、9他的好朋友小猪熊总是记不住这首诗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绝招赶快告诉它吧!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小结:这个方法真妙!小猪熊很快就记住了这首诗。
用几个几来说相同的数,真是又快又准确。
好方法就要把它用起来噢!大家现在一定能记住这首诗了吧!来,让我们一齐来说一遍。
(做手势)二、探究新知。
⒈分乒乓球,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师:咱们中国可是乒乓大国,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乒赛上,又一次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小哪咤今天也赠送了一些乒乓球给各组同学,到底有多少只呢?想知道吗?好,请各个组长带领大家数一数,小哪咤要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吆!(要求)一看哪组数的最准确,二呢要看哪组数的方法最多。
⑵各组汇报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数的?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引导各组学生按照“我们组是×个×个数的,数了×次,一共有×只”的格式汇报,接着追问:将数的过程列成加法算式你会吗?师:这组小朋友说的真棒,表达得非常清楚,其它组也要这样说噢!表扬汇报得好的组长,让其它组来学习。
一年级《 左右》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左右【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0-61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做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能确定物体的左右。
2、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和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这一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教学重难点】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五张标上字(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的纸,一张16开的白纸(画路线图),两张白纸(左右,用来揭示课题)【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右左铅笔橡皮直尺铅笔盒小刀【教学反思】《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如果没有设计“海盗王”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左右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
但是,当把知识融入到“反应游戏”“排队”“画藏宝图”等具体的游戏活动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学习知识,只觉得有趣好玩,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
特别是“画藏宝图”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大胆想像、敢于创新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欢《左右》这节课。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遗憾。
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
在“排队”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理想像的精神,但不够充分。
人教版一上《长短高矮》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一年级第一册)
人教版一上《长短高矮》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一年级第一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长短”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问: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2)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袋中的东西倒出来,让大家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上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汇报(1)请各小组说一说各自纸袋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发放东西的活动中,通过眼睛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3.探究比较方法(1)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2)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3)归纳一般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4.游戏反馈练习(1)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并说一说比较了哪些物体的长短,比的结果怎么样?(2)出示教科书P12第6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范文如下: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算术运算、平面图形等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2.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3. 乘法和除法的练习4. 数线和小数概念5. 三角形、四边形和其他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解题。
3.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和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增加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律。
2. 练习整数的加减法,巩固基本知识。
3.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数线和小数概念,进行实例讲解。
5. 学习平面图形,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6. 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知识点。
评价方法:1. 日常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定期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数学第一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给予学生足够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文,供参考使用。
202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
202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小学一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完美的数学上册教案,帮助他们全面研究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0课时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理解0的概念,能够用0表示没有物品的情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理解0的概念,能够用0表示没有物品的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0;- 理解0的概念;- 通过具体物品和图形的对照,学会用0来表示没有物品的情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0。
2. 通过具体物品,让学生感知0的概念。
3. 利用图形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0的概念。
4. 设计一些趣味性活动,巩固学生对0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单元:认识1课时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掌握1的写法和读法,并能用1表示一个物品的情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掌握1的写法和读法,并能用1表示一个物品的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 掌握1的写法和读法;- 研究用1表示一个物品的情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1。
2. 练写1的笔画,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的能力。
3. 利用实际物品,帮助学生用1来表示一个物品的情况。
4. 运用图片和图形,让学生理解用1表示一个物品的概念。
第三单元:认识2课时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数字2,正确书写2的笔画,掌握2的读法,并能用2表示两个物品的情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2,正确书写2的笔画,掌握2的读法,并能用2表示两个物品的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2;- 正确书写2的笔画;- 掌握2的读法;- 研究用2表示两个物品的情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2。
2. 练写2的笔画,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数字2的能力。
3. 利用实际物品,帮助学生用2来表示两个物品的情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面图形9篇认识平面图形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带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每人轻轻的拿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图形?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小组交流)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学生在课前已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或多或少地了解,先让学生在“体”上找熟悉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
(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不同的分法。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新的数字10。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能力铺垫,形成迁移。
通过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数字产生出探索的兴趣。在课件中把1和0组合成10,合学生初步感知数字之间是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新的数字,从而了解数10的构成。为书写10的教学设下伏笔。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第64页上的10的主题图,引导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发现:不管从哪里数起,只要1个1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只要不漏数不重复,结果总是一样的。
猜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然后数一数验证。
从学具盒中取出10朵花摆在桌面上,边摆边数,然后同桌互相数一数。
(1)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的过程。
(2)在直尺上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4、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2、激趣,质疑: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
3、板书课题:《10的认识》。
学生数数,回答0到9的数序。
比较0到9的数的大小。
讨论交流:怎样用1和0来打败9。
(可以用1和0组合成一个数字10。)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有趣的“数学飞行棋”
有趣的“数学飞行棋”―――“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82-83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每组同桌一张数学游戏纸、每人5颗棋子、色子、笑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数学乐园”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后的实践活动课。
教材安排了“数学謎宫、对口令、送信、起立和投掷乒乓球”等五个游戏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复习巩固前几单元已学的数学知识(包括: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加减法、几和第几、比多少及统计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体味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法、比多少、几和第几)完成两个数学游戏,进一步梳理和巩固这些指示,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务,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乐趣。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本课安排的五个游戏活动虽然有趣,但每个游戏之间彼此独立,不够连贯,各环节间的教学过渡也就不自然;且教具学具的准备麻烦,不便于课堂操作和教学组织。
我们受本班学生课间玩“飞行棋”的启发,设计了“数学飞行棋”(详见后面的附件),试图把以上各知识点融入这棋盘中,让学生也像玩他们最喜欢的“飞行棋”一样,在玩乐中不知不觉的得以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创造性地改编了教学素材,巧妙地设计了教学过程:先让学生用围棋子在自己的棋盘中下“数的组成”,再掷骰子玩“数学飞行棋”,最后检查“输赢情况”和各组表现,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一气呵成。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五、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游戏过程中的策略优化)师:刚才潘瑶璐小朋友在比赛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发现的是什么小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设计
美丽的郊外——用数学
东莞市常平镇袁山贝小学梁玉华
【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学生不想提问、不敢提问、不善于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的问题意识很薄弱,更别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7页《美丽的郊外——用数学》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总的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本课教学中,面对入才几个星期的学生,我创设三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郊外的数学问题、小棒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学习情境、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意在较好地启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47页,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2、会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生活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使学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列减法算式计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7根小棒。
学生准备:7根小棒。
【学法引导】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分步出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
个
?
人
7个
板书设计:
用数学
4+2=6 7-3=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