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2) 4

合集下载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2)

2012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必修2)

地理2 人口与城市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亚、非、拉 ,最高的是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欧、北美、大洋洲 ,最低的是 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2)从国家看:考点二 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政策、战争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考点三 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含义: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 最大 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

(它是一个 警戒值)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 资源 及其他 资源 、 智力 和 技术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指 最适宜 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资源 、 科技 、 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资源 (主要是土地和水);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消费水平。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我国人口与可耕地、淡水资源矛盾已十分突出,应坚持实施“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考点四 城市化1.城市化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重要标志);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

必修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略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分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利用图例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根据方向判断地理事物的方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寒流、暖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河谷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分布与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域类型。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区域贸易。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 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与实践。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应用,如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与展示地理信息。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与导航,应用于交通、农业、测绘等领域。

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如大气压力实验、水文循环模拟等。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2-4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2-4

11.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
B
A.①② C.①③④
B.② D.①②③④
今天我是32万
榕江人民的骄子!
明天我是960万
中华大地的栋梁!
7.尊重和关心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是
B
B公平性原则
D 以上都不是
A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的时期是 C A 采猎文明时期 B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C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10、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 件是由于 ( C ) A.工业废气造成 B. 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 城市垃圾造成
2、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 就要恶化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BD A.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 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4、目前,许多大城市生态失调的关键在于 B A 绿化面积小 B 人口过度膨胀 C 交通拥挤不堪 D 环境污染严重
高中地理毕业考试
地理必修2-4复习
66、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67、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6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69、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7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71、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 和责任
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 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B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 则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的五带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符号与颜色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气候类型图的解读- 人口分布图的分析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极端天气现象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 -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 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震与火山活动- 地质资源的分布与开发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的分布与类型- 工业布局与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的网络与作用 -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协调3. 文化与环境- 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 宗教与地理分布- 旅游地理与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空间数据分析与地图制作2. 导航与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 导航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位技术对交通管理的影响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 灾害监测与评估- 城市规划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保护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添加具体的知识点和解释,以完善文档。

高中地理学考必修2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考必修2必备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现代型:三低6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4、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5、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最佳人口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9、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 西亚打工

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特点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
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
前度
迁移方向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 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 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 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D
课堂练习
右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图”,读图并完成3~7题。
3.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B
A.1% B.1.5% C.4% D.3%
4.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5.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C
A.德国 B.瑞典 C.印度 D.美国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 国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干旱造成了大规模的环 境难民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 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亦称环境人口容量)。
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
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城市等级 低 高
城市作用 小 大
服务范围 小 大
城市数目 多 少
城市距离 小 大
4.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地图量算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 地形图的阅读,包括等高线、地形类型、坡度等。

-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解读,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特征和河流的水文特性。

-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方法
-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地球倾斜与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地球时区
- 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 世界标准时间及地球时区的划分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
- 地球的构造与内部圈层分布
- 陆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
- 地壳演化与板块构造理论
第四章:地球的外部
- 大气圈的组成与性质
-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 地表水循环与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 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农业和工业
-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 工业的种类与分布
- 工业化进程与环境保护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
- 陆上、水上、空中运输方式-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 通信技术与信息时代
第八章: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地图的关系
- 地图的种类与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鲁教版)4_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鲁教版)4_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鲁教版)4_第四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4101.何为交通运输?主要运输方式有哪几种?答: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员和物资位移的主要手段,它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4102.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答: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

交通运输正向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4103.通信主要分为哪两类?邮政通信的任务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通信一般可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邮政通信的任务主要有:(1)利用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官方文书;(2)、邮寄包裹和办理汇兑业务;(3)兼营储蓄、保险等金融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如代收税款、代发退休金等。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邮政业务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多样性。

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障碍以及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4104.电信通信的任务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电信通信的任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

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障碍和太阳活动。

4105.商业贸易有哪些环节?其起点、终点和纽带分别是什么?答:商业贸易的环节主要有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

在商业活动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4106.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二地理课程通常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类型:地形图、气候图、行政区划图等。

2. 气候与天气:-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 天气现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系统。

3. 水文地理:- 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特征:流域、水系、河床、河岸。

- 湖泊和沼泽:类型、分布、功能。

4. 地貌学:-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堆积)。

- 地貌形成过程:侵蚀、堆积、断裂、褶皱。

5. 生物地理:- 生物分布:纬度、海拔、地形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 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6.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化。

-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地域分布。

- 工业地理:工业类型、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

7. 城市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影响。

- 城市体系: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网络。

- 区域发展:区域差异、区域规划、区域政策。

8.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定义、原则、实践。

9.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原理、应用。

- 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

- GPS(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应用。

10.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 防灾减灾措施:预警系统、应急响应、灾后重建。

这些知识点为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高中地理必修二是研究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对第1-4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

第1章区域自然环境1.1 区域自然环境的概念和属性区域自然环境由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过程组成。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过程包括阳光辐射、大气环流、水文循环和生物地理过程等。

1.2 区域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区域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有地质构造、气候变迁、水文过程等。

地质构造导致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气候变迁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水文过程包括河流水系的形成和水体的运动等。

1.3 区域自然环境的分类与特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湿润气候和发达的河流水系,而西北高原地区则是干旱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1.4 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资源的分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地方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

第2章资源与环境2.1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2.2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水文过程等影响。

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有关,水资源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和水文循环有关,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2.3 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提倡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必修二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必修二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必修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许多关键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作用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作用。

自然环境由自然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问题组成。

自然要素包括地球、大气、水和生物,它们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自然地理条件则指的是气候、土壤、植被和地貌等因素,它们对环境和生产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而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则是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

高一必修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以及应对和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学习建筑抗震知识,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我们还要了解洪水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洪灾的损失。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利益,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

4.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例如,我们要了解森林、草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方法,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和挑战。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2)考点细化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2)考点细化

高中地理(必修2)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一 人口与城市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的变化,大多为被迫性迁移。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改善物质条件、就业、增加收入等),大多为自发性迁移。

4.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5.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6.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

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产业革命前缓慢 产业革命后加快 第二次大战后 迅猛(爆炸式增长)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增长率 高 高 低城市功能区 分布特点 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2)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等模式。

7.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城市活动一部分为城市本身服务,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高二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必修二的会考是对学生们在地理学科上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测,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重要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本文将详细介绍必修二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的划分。

此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掌握地图的基本元素,如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并能够解读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地图。

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考试内容。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循环的过程,涉及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土壤则是地球表层的物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主要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人口分布、迁移、老龄化等问题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等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

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需要学生们掌握。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它们的区位因素、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是必考的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议题。

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也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内容,这涉及到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
指最适宜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相同之处
数值大小不同
①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是一个理想值、虚数、估计值。(不是精确的数值)
②研究意义:有利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①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不利条件:原料和燃料缺乏)
(2)高新技术工业区: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典型工业区
形成条件
发展特点
美国硅谷
①科技水平高(科研院校多);(最主要因素)
②高速交通便利;③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④创新的管理环境和文化;
⑤环境洁净;⑥气候宜人;(自然因素)
位置上背向发展
向城市外缘移动
沿交通干线分布
区位
条件
便捷的交通条件
大量的消费人口
①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上风地带、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
②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保护城市环境;
3.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
因素
作用
举例
历史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例:杭州山水城市,体现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
地理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点一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导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我国海南适宜种植橡胶,古巴种甘蔗,东北春小麦等
地形
山地的立体农业,珠三角的基塘生产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
水源
我国新疆、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②全球环境人口容量为110亿左右,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左右;
③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人。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主要是土地和水);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消费水平。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实行控制人口政策,出生率下降
④低速增长



现代型
经济发达,养老福利和保险制度健全,生育观念变化,出生率低
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
(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亚、非、拉,最高的是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北美、大洋洲,最低的是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
(2)从国家看: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当地市场不广阔)
科技水平高;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色:专业化和区域化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强度,会使土地持续利用,会增加农产,提高收入等。
重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
6.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例:美国纽约等现代化大城市,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历史悠久,则多古老建筑。
(2)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例:北京皇宫位于城市中心,重要建筑物沿中轴线排列,体现皇权至上;美国首都华盛顿,象征民主与法制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处于城市中心。
(2)不利影响: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或乱挖发菜等)会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湿润的山区,破坏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
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硬;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土壤污染。
考点二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三倍。
实际生活中,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距离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等)
考点六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主要功能区:
(1)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功能区混杂布置,功能不清。
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城市之间分工也越来越明显。
(2)目前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由老工业区向新工业区的迁移;
如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新工业区由于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洁净等,吸引人口迁入。
我国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量民工流动,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内地到东部沿海;从较贫困地区到较发达地区。
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4.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实际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
5.中心地理论中的服务范围:(六边形服务范围规律)
理论中,同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的,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⑥对交通和居住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考点五城市服务功能
1.城市服务功能含义:城市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小城市,级别较低,服务种类较少,服务范围较小,数目较多,彼此距离较近;大城市,则相反。
3.影响城市级别的主要因素:资源和交通。
城市等级的主要划分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
①对土地:耕地减少;绿地减少,水泥地面增多等;
②对生物: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文:河道淤塞,易形成洪涝灾害;减少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④对气温和降水: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
⑤对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如图):
模式
形成
理解各功能区位置
共同特征
同心圆模式
自单一核心向外扩展
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内缘;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
①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处;
②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扇形模式
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延伸
低级住宅区靠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多核心模式
沿不同核心发展起来
地理2人口与城市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
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四个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了解原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①原始低增长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死亡率高
②加速增长



传统型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快,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多子多福的观念等;
③增长减缓
下降

减慢
过渡型
接近消费市场
产品运费成本高;
产品不便于运输;
普通服装、制伞制鞋;
电子装配厂;玩具制造厂;
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有大量廉成本所占比例大)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飞机;
电子工业;高级时装厂;
技术指向型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对技术要求高;
2.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功能复杂的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3)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往往以某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2.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面积
最小
最大、最基本职能、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
分布
特点
呈点状或块状分布市中心、街道两侧
工业革命以后出现分化
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起步


目前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中期加速阶段
目前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平均40%左右)
目前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速度慢
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化速度快
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原因
城区环境质量下降,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和通信现代化等;
城市经济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劳动力丰富,多为手工劳动;
④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为家庭经营的农场);
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为国营的农场)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典型案例
主导因素
布局地区
理解原因
甘蔗或甜菜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
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笨重,运费成本高;
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易腐烂变质;
有色金属冶炼(炼铜、炼铝);
动力指向型
接近能源丰富地区
消耗能源较多;
(运输能源成本高)
印刷厂;石油加工(石化厂);
啤酒厂;家具厂;食品厂;
市场指向型
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附近形成行政区,而不是商业区;
浦东陆家嘴和浦西外滩联结,形成上海中心商务区;
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