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要点_兵哥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具有以下核心内容:一、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的产物,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和辩证斗争推动的。

而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总是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动因。

二、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剥削与剩余价值的生成和分配。

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并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还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强调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则是指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专政,以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还涉及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和传播经验,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则是指融合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它包括矛盾、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范畴。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转化为另一种质量,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惟独通过实践才干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分为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物,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占有的部份。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根源。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剩余价值过度扩大和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的。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点知识概括。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些原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事物是具有对立面和斗争的统一体,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连续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演进中。

这种认识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等。

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另外,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历史、把握时代脉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要点_兵哥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要点_兵哥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要点_兵哥版说明:1.本资料内容为广东工业大学周兵老师2014年9月——2015年1月所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指明的核心要点;2.每个问题的答案来自于2010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页码对应该本书;3.资料由锁锁整理,对问题答案的选择有个人理解的因素,故仅供参考;4.时间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本着分享的精神与大家共享,希望多多包涵。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的思想科学体系,涵盖的方面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2).较具体地分角度来讲,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完整的科学体系:包含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4).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即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将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继承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背景和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孕育成长;美欧大陆的发现:新的活动场所,取代封建生产关系;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附件问题】(P4)资本主义产生巨大生产力: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厂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理论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理论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理论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涵盖广泛且深刻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文将对其核心理论进行复习和梳理。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它强调人类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历史观念的主观唯心主义,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二、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它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对抗。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了劳动者的觉醒和反抗。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只有彻底消除剥削与压迫的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与平等,才能真正解放人类。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被剥削的机制。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价值产生和分配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的根本矛盾和危机。

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四、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它提出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阶级对立的目标。

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构建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和前提条件。

五、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统一化理论体系。

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吸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了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历史条件和国情,注重科学方法和实践指导。

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我们能够更好地回答当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点进行概论及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对抗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得出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变革有其客观规律。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2.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通过消灭剥削、实行公有制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

3.商品经济:马克思经济学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的特点、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1.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对敌对势力的专政。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科学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的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它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3、矛盾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认识论1、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众多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而后有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被动的、机械的,而是能动的。

意识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种物质存在,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就会引发社会变革,从而产生新的社会意识。

同时,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意识又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都遵循着物质的规律。

从宇宙的演化到生命的诞生,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到宏观物体的变化,无一不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基于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都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

三、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而旧事物则由于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最终会被淘汰。

比如,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这使得人们的交流、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相互联系,推动了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模式。

四、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其具体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唯物史观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通过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来保持经济基础的稳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基于雇佣劳动,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其内部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具革命性的社会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和斗争,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建设道路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基础和基本观点、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点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2.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冲突是阶级斗争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形态。

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阶级斗争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3.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关键性批判。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即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形成资本家掠夺劳动者的经济基础。

剩余价值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和方式,并规划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5.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无产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专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巩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和意义1.科学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革命的,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问题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2.现实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阶级斗争。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建立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例子。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

同时,矛盾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3. 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驱动力。

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和飞跃等。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它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变革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引起的。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通过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和方法。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革命和社会变革。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键。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强调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经济基础和剩余价值的来源。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和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2.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强调矛盾和变化的统一性。

2.实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强调实证和验证的重要性。

3.激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特点。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是指导革命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的指导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以及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

2.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和经验的观察、实证和验证来揭示客观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2.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史观,认为思维和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物质基础上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变革的源泉。

2. 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全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关于物质世界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要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观点,强调人类社会存在决定人类社会意识的观点。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普遍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并且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规律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并且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四、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结果,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手段。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它强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六、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列宁主义的发展时期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应用都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的概括。

当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详细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论文,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社会实践指导意义,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二、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改变世界。

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它借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辩证法通过对矛盾的研究和解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无产阶级将觉醒并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四、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

无产阶级革命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这一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主义建设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原理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

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经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要点_兵哥版说明:1.本资料内容为广东工业大学周兵老师2014年9月——2015年1月所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指明的核心要点;2.每个问题的答案来自于2010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页码对应该本书;3.资料由锁锁整理,对问题答案的选择有个人理解的因素,故仅供参考;4.时间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本着分享的精神与大家共享,希望多多包涵。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的思想科学体系,涵盖的方面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2).较具体地分角度来讲,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科学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完整的科学体系:包含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4).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即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将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继承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背景和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孕育成长;美欧大陆的发现:新的活动场所,取代封建生产关系;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附件问题】(P4)资本主义产生巨大生产力: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厂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促进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的同时,也逐渐地显示出这种制度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事件:过剩危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加剧。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的需求。

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厂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社会分裂为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起工人们的反抗;机器更加广泛的使用;1825年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充分的显露。

工人们的反抗运动不断加剧。

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醒和应用精神,显示出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其中受挫,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的历史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诞生过程(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

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

(2).吸收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成分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2).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3).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实际初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原因(1).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动力;(2).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1).含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处于统一的整体中)、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2).作用:P442.质量互变规律P463.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认识的过程(P68)1.感性认识1).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特征:生动的、形象的、直接性、但不深刻2.理性认识1).含义: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特点: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性、间接性、深刻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1).(唯物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辩证法)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五、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4)1).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的物质方面,只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1).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划分: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形式。

(3).社会意识形态:即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3).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相对社会存在所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99)1).生产力(1).是什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3).四个方面:水平(量的规定性)、性质(质的规定性)、状况、发展要求(4).四要素: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适使用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可能成为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2).生产关系(1).是什么: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组成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关系体系。

(4).最基本的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它是区分不同的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的客观依据。

(5).两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种情形: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关系1).经济基础(1).定义: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内涵中的关键:一是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二是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1).定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六、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0)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们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七、如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的产生(P139)……八、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P194)1.定义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2.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3.动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九、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变化,原因(P198)1.当代资本主义是什么?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

2.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3.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十、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十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P229)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4.在马克思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