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药敏分析.doc.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引言药敏试验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旨在评估一种药物对某种微生物的敏感性。
在目前全球抗生素滥用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药敏试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该报告中,我们将对一次药敏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标准的Kirby-Bauer方法。
首先从临床样本中筛选出革兰氏阴性菌进行试验,包括泛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杆菌, 阴沟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然后采用标准的试验板进行测试,该试验板配备了数种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 恶黄素, 噻克菌素, 阿莫西林和氧氟沙星等。
将菌株均匀地涂抹在试验板上,然后在恒定的时间内进行培养。
最后,观察试验板上菌落的生长状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每种药物对该微生物是否敏感。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涉及五种微生物,包括泛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杆菌, 阴沟杆菌和沙门氏菌。
以下是每种菌株在每种抗生素下的结果。
- 泛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耐药)、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敏感)。
- 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耐药)、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耐药)、氧氟沙星(敏感)。
- 大肠杆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耐药)、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敏感)。
- 阴沟杆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耐药)。
- 沙门氏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耐药)。
数据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微生物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例,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存在耐药现象,对恶黄素的敏感性最强。
而大肠杆菌则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的敏感性最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些药物对多种微生物存在共同敏感性的结论,例如噻克菌素和阿莫西林在五种微生物中均显示出对其的敏感性。
讨论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医生开展有效治疗的重要依据。
第一季度药事总结
第一季度药事总结一、概述药事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第一季度,医院药事工作围绕着患者用药安全和用药合理性,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对第一季度的药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二、药品供应管理本季度,医院药房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和加强采购计划,保证了全院各科室用药需求的供应,避免了因药品短缺导致的患者用药延误和不安全。
同时,药房还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合理选用了适宜的药品,降低了药品的库存,减少了库存积压,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
三、药品品种管理本季度,医院药事部门在药品品种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医院对新上市的药物进行了评价和筛选,只选取适宜的药品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药品目录,提高了药品的使用效益。
其次,医院对过期失效和库存积压的药品进行了清理,减少了药品的浪费,降低了药品的采购成本。
四、临床用药管理本季度,医院药事部门将临床用药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了患者用药安全和用药合理性上。
首先,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用药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用药风险的认识,减少了因用药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其次,医院加强了临床用药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用药不当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药师服务本季度,医院药事部门加强了药师的临床服务工作。
首先,医院药师参与了临床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用药咨询和指导,提高了医生的用药水平。
其次,医院药师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开展了一些用药指导和宣教活动,提高了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减少了用药风险。
六、药事信息化建设本季度,医院药事部门加强了药事信息化建设工作。
首先,医院建立了药品使用汇总统计表,收集了全院各科室的药品使用情况,为下一步的用药合理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次,医院建立了用药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系统,及时记录和分析了一些用药不良事件,为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2010年1-6月份药敏分析
2010年1-6月份我院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敏感性分析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之一,细菌耐药是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和住院费用日益增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
为了解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将我院2010年1-6月份临床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1.病原体分离、分布情况1.1 本年度1-6月份检验科细菌室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出阳性细菌107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4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 13.38 %,革兰氏阴性菌621株,占分离细菌总数57.71 %,真菌311株,占分离细菌总数 28.90%。
1.2 病原菌种类及来源分布2010年1-6月份全院细菌培养阳性标本来源,列于前五位的细菌来源为:痰液、咽拭子、尿液、分泌物、胆汁标本,共采集标本3854次,阳性标本1075例,标本采集阳性率为27.89%,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0年1-6月份全院细菌培养阳性标本来源情况标本类型标本数阳性数阳性比例%痰液2520 504 20咽拭子508 300 59.06尿液520 242 46.02分泌物59 18 34胆汁8 3 37.5粪便146 2 0.73血液86 2 2.33组织液 2 2 100引流液 4 1 25唾液 1 1 100合计3854 1075 27.892010年上半年我院临床分离菌以真菌和G-菌为主,共分离出1075例阳性菌株,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1-6月份全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细菌阳性数比例%类酵母样细菌310 28.84粘质沙雷菌 1 0.09铜绿假单胞菌173 16.09鲍曼氏不动杆菌 1 0.09产气肠杆菌 2 0.19奇异变形杆菌13 1.21嗜麦芽假单胞菌43 4.00肺炎克雷伯氏菌96 8.93潘尼变形杆菌 1 0.09产酸克雷伯氏菌22 2.05臭鼻克雷伯氏菌97 9.02施氏假单胞菌16 1.49洛菲不动杆菌 4 0.37大肠埃希氏菌129 12.00鼻硬结克雷伯氏7 0.65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 1 0.09聚团肠杆菌8 0.74阴沟肠杆菌 5 0.47普通变形杆菌 2 0.19母鸡肠球菌 1 0.09头状葡萄球菌 2 0.19模仿葡萄球菌 2 0.19里昂葡萄球菌7 0.65粪肠球菌36 3.35耳葡萄球菌 2 0.19腐生葡萄球菌 5 0.47华纳葡萄球菌 5 0.47A群链球菌 3 0.28木糖葡萄球菌 1 0.09金黄色葡萄球菌17 1.58溶血葡萄球菌 2 0.19埃生葡萄球菌7 0.65人葡萄球菌16 1.49屎肠球菌18 1.67表皮葡萄球菌9 0.84草绿色链球菌 1 0.09鸟肠球菌 2 0.19肺炎链球菌8 0.74合计1075 100.002病原菌耐药情况2.1 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2010年上半年共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144株,占分离细菌总数13.38%,具体耐药情况见表3。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6种抗生素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xxx(山东农业大学)摘要:研究6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作用。
通过在琼脂平皿上贴药敏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确定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他啶表现中度敏感,其他表现为高度敏感关键词:抗生素;大肠杆菌;抑菌文献综述:大肠杆菌是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具有代表性的菌种,主要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其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很好的生长,并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败物中。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常与许多不利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
发生时具备如下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各日龄均易感染,症状典型;混合感染严重;传播途径较多:呼吸道、消化道(包括滥用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垂直传播;治疗困难。
多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
本实验通过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检测临床常用的六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1 药敏实验简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通常根据MIC结合常用剂量时体内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或耐药的界限,给出S(敏感)、I(中介)、R(耐药)等定性的结果来分别表示实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高度敏感(s )表示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常用剂量就有效,或者说常规剂量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该药对细菌的MIC 的5 倍以上;中度敏感(I )表示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高剂量时才有效,或者说常规剂量达到的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对细菌的MIC ; 耐药(R )表示药物对某一细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高于治疗量的药物在血液或体液内可能达到的浓度,或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无论其MIC 值大小都要判定为耐药。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合适药物治疗感染的依据。
实验步骤:1. 细菌培养:从临床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进行无菌处理后,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恒温培养箱在37摄氏度下培养。
2. 药物制备: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常见的抗生素药物,配制合适浓度的药物溶液。
3. 药敏纸片实验:将药敏纸片铺在含有培养菌的琼脂平板上,利用吸管滴取一定量的药物溶液滴在药敏纸片上。
将琼脂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药物液滴周围是否出现抑菌圈,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和药物浓度的对应关系,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对照组:在没有添加药物的培养基上,细菌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正常生长。
2. 敏感性试验:观察到在添加了某些药物后,细菌周围出现了抑菌圈。
抑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越高。
根据抑菌圈的直径,我们判断药物的敏感性分为不同级别。
3. 抗药性试验:观察到在添加了某些药物后,细菌周围未出现抑菌圈,或抑菌圈的直径很小。
这说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低,甚至产生了抗药性。
讨论和分析: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根据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药敏试验是临床医生进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不同细菌的敏感性结果,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目标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
同时,药敏试验也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和了解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细菌逐渐产生了对药物的抗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及早发现和监测细菌的抗药性情况,为防控细菌抗药性提供依据。
然而,药敏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试验只能测试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不能完全模拟临床环境中抗生素的药效。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微量移液器、无菌移液管、消毒剂等试剂:各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选择待测菌,制备菌液: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种到培养基中,通过培养和扩增获得菌液。
2.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中,加热煮沸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即可。
3. 制备含药物的琼脂平板: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加入琼脂平板中,混匀后再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4. 扩菌:将不同细菌菌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5. 培养: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使细菌生长。
6. 菌落观察和分析:观察不同细菌在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产生的菌落形态、颜色等情况,根据菌落数量和分布情况对菌株的敏感性进行初步评估。
7.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通过串联稀释法等方法,测定不同细菌菌株对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菌落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不敏感,菌落数量与不含药物的对照组相近。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与细菌的种类和菌株有关。
药敏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方法。
3. 分析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即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CLSI标准,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种。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培养基:MH肉汤、MH琼脂、MH培养基。
4. 仪器: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待测菌株接种于MH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备用。
2. 制备药敏纸片: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药敏纸片。
3. 点种细菌: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棉签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待菌落生长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
4. 观察结果: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直径。
5. MIC测定: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中介。
六、讨论1. 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通过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2.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提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药敏分析报告
药敏分析报告1. 引言药敏分析是用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的技术。
药敏分析结果能够指导医生在临床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报告旨在提供药敏分析结果的详细解读,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些结果。
2. 分析方法药敏分析通常使用标准的菌落计数方法,将目标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的琼脂平板上,并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菌落的生长程度,可以判断该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分析结果在这次药敏分析中,我们针对不同细菌分别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以下是分析得出的结果:3.1 细菌A细菌A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2 细菌B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C和D的敏感性较低。
3.3 细菌C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对抗生素B的敏感性较好。
3.4 细菌D细菌D对抗生素A、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
3.5 细菌E细菌E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6 细菌F细菌F对抗生素A和C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B、D和E的敏感性较低。
4. 结果解读根据药敏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细菌A和细菌E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两种细菌的病例时,建议首先考虑使用抗生素E进行治疗。
•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A和B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因此,使用抗生素A进行治疗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细菌D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B和E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F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选择。
5. 结论药敏分析结果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准确的药敏分析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报告单
药敏试验报告单概要本报告单是针对患者进行的药敏试验的结果总结和分析。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确定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的实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药敏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目的药敏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选择对细菌产生最强抑制作用的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成功率,并减少治疗失败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方法样本获取从患者的临床标本中采集到细菌样本,常见的标本包括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等。
收集到的样本应以无菌技术进行处理,以确保细菌的纯度和可靠性。
药物敏感性测试在药敏试验中,通常使用药物敏感性测试纸片或药物敏感性测试板来评估细菌对不同药物的反应。
将不同药物敏感性测试纸片或测试板放置于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然后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
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纸片或测试板上的结果,可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通常,对敏感性药物,细菌形成抑制区域,而对耐药药物,细菌在纸片或板上生长。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将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敏感(S):细菌对药物非常敏感,并且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
•中介(I):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可能需要更高剂量或更长的治疗时间。
•耐药(R):细菌对药物存在耐药性,该药物不适用于治疗。
结果在本次药敏试验中,使用了以下药物对细菌进行了敏感性测试:1.药物A2.药物B3.药物C4.药物D下表总结了各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药物敏感性中介性耐药性药物A S - -药物B S - -药物C I - -药物D R - -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药物A和药物B对细菌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2.药物C对细菌表现出中介敏感性,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或更长时间的治疗。
3.药物D对细菌表现出耐药性,不适用于治疗。
综上所述,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建议在治疗中优先选择药物A和药物B,必要时考虑药物C作为替代药物,而应避免使用药物D。
药敏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报告药敏实验报告引言:药敏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
通过药敏实验,可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报告旨在介绍药敏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意义。
一、实验原理药敏实验的原理基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
细菌可以被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三个类别。
敏感菌株对抗生素非常敏感,使用低剂量即可抑制其生长;中度敏感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差,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抑制作用;耐药菌株对抗生素几乎不敏感,即使使用高剂量也无法抑制其生长。
二、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选取待测菌株进行培养,保证其纯度和活性。
2. 制备药物溶液:根据实验需求,制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3.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平板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4. 制备细菌悬液:将培养好的细菌菌液进行稀释,得到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
5. 药敏试验: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滴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在每个试验区域中滴入相同量的细菌悬液。
6. 孵育: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孵育。
7. 结果观察:观察不同试验区域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直径和抑菌圈直径。
三、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对于敏感菌株,抗生素溶液会形成明显的抑菌圈,即细菌无法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生长;对于中度敏感菌株,抗生素溶液会形成较小的抑菌圈;而对于耐药菌株,则没有抑菌圈的形成。
四、实验结果讨论通过药敏实验的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效果。
对于敏感菌株,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度敏感菌株,需要使用更高剂量的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而对于耐药菌株,则需要寻找其他治疗方法,如使用更强效的抗生素或者采用其他治疗策略。
此外,药敏实验还可以用于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发展趋势。
通过定期进行药敏实验,可以发现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否出现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治疗失败。
医院药敏耐药性分析
医院药敏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
结果:细菌耐药率增高。
结论:细菌药敏结果监测十分必要。
关键词临床细菌耐药性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耐药性(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是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相对抗性。
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是自然界的规律。
生物进化论早就指出“适者生存”。
即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是耐药基因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并非在抗微生物药物问市之后才出现。
大千世界,有矛就有盾,有抗微生物药物就一定有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存在。
一种新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必然会有一种制服它的新药产生。
同样,人类也是在与大自然不断斗争中求生存获发展的。
而耐药细菌所致感染已构成了新世纪抗感染治疗的新挑战,及时准确地掌握状态,了解耐药细菌的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及时控制疾病漫延提供实验室依据,因此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作耐药分析,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菌种来源:2009~2011年收集临床细菌培养的标本,按微生物操作规程,常规分离培养,使用人工鉴定及长沙天地人公司生产的TDR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鉴定所得。
质控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药敏测试:K-B法及湖南天地人药敏卡,判断标准为美国NCCLS 2009年版,采用WHONET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β-内酰胺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采用NCCLS推荐方法作确证试验。
结果2009~2011年共计7817份标本,分离临床菌株2482株,阳性率为31.75%,其中细菌分布前九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27株)、铜绿假单胞菌(3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32株)、不动杆菌属(65株)、表皮葡萄球菌(191株)、肺炎克雷伯菌(407株)、阴沟肠杆菌(59株)、粪肠球菌(34株)、产酸克雷伯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等(102株)、酵母样真菌(126株)。
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药敏结果分析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敏结果加以分析,监测其耐药性的变迁。
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现对500例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NGU)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支原体阳性192例,阳性率38%,其中解脲支原体(UU)139例,占总阳性率的72.4%;人型支原体(Mh)11例占总阳性率的5.7%;混合感染42例,占总阳性率的21.9%[1]。
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大多趋于敏感,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螺旋霉素,壮观霉素,左旋氧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结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标签: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来自本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男科及妇科门诊就诊,拟诊为NGU的患者500例,均有初诊泌尿生殖道炎症。
男177例,女323例。
年龄18~56岁。
标本为男性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和女性宫颈分泌物,全部检测支原体和药物敏感测定。
1.2标本采集男性用无菌棉拭子取尿道内口2~2.5 cm处分泌物,前列腺按摩液,精液,中段尿需取尿10 mL,经2000 r/min离心10 min,取尿沉渣接钟;女性:扩阴器扩阴后,用无菌棉拭子取宫颈管内口1~2 cm处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拭子不可碰阴道壁,也可用羊水培养,阳性培养液(普通支原体培养基获得)用无菌吸嘴吸取30~50 ul。
1.3试剂所用的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配套试剂来自珠海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
1.4实验原理标本的处理及培养,鉴定,药物敏感分析均按照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支原体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敏试验于一体。
试剂盒由液体药敏培养基和药敏测试板组成。
药敏片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片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药敏试验在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中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基于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抗生素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细菌能够生长;当抗生素浓度高于MIC时,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药敏片;M-H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移液器;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将M-H琼脂培养基融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倒入培养皿,待凝固。
2. 制备药敏片:将药敏片置于无菌纸上,用无菌剪刀剪成小块,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3. 接种:用无菌棉签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分别接种于M-H琼脂培养基上。
4. 展开药敏片:将药敏片贴于接种好的培养基上,确保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接触。
5. 孵育: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孵育24小时。
6. 观察结果:观察细菌在药敏片周围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并与药敏片上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2. 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链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
3.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根据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而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引言: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
通过该实验,可以为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提供参考。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方法:1. 收集细菌样本:从临床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细菌样本,并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净的细菌菌株。
2. 制备药物溶液: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按照规定浓度制备药物溶液。
3. 扩散法测定药敏性: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细菌悬液。
然后,在培养皿上分别滴加不同抗生素溶液,使其均匀分布。
4. 培养细菌: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细菌。
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下的生长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观察发现,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呈现出较小的菌落直径。
而在头孢菌素的作用下,细菌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相对于青霉素而言,菌落直径较大。
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细菌的种类会对其敏感性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这与其细胞壁结构、代谢途径等有关。
其次,细菌的耐药性也会影响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长期暴露在抗生素中的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基因,使其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此外,抗生素的浓度和使用方式也会对细菌的敏感性产生影响。
讨论与结论:药敏实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可以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与细菌的种类、耐药性以及抗生素的浓度和使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敏实验只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代表细菌在人体内的反应。
药敏实训报告分析报告
一、实训背景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提高学生对药敏试验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我们开展了药敏实训课程。
本报告将分析本次实训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结果解读及合理用药等方面。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学会正确解读药敏试验结果;3. 培养学生合理用药的意识。
三、实训内容1. 药敏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药敏试验是通过将病原菌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本次实训主要进行了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
(1)原理:纸片扩散法是利用纸片上含有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病原菌接触后,根据药物在纸片周围扩散的浓度梯度,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操作步骤:①将病原菌培养在琼脂平板上;②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平板上;③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④观察并记录纸片周围抑菌圈的大小。
2.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药敏试验结果通常分为敏感、中介、耐药三种情况。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结果的解读:(1)敏感:指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纸片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圈。
(2)中介:指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抑制作用较弱,表现为纸片周围出现较小的抑菌圈。
(3)耐药:指细菌对某一抗菌药物无抑制作用,表现为纸片周围无抑菌圈。
3. 合理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原则:(1)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注意抗菌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训总结本次药敏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了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提高了学生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收获:1. 熟练掌握了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操作步骤;2. 学会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3. 增强了学生对合理用药的意识。
抗药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抗真菌药物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所研究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
一、实验结果1. 致病性外瓶霉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二性霉素B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较低。
3. 伊曲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次之,MIC较二性霉素B略高。
4. 氟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MIC较高。
5. 酮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最差,MIC最高。
6. 5-氟胞嘧啶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与氟康唑相似,MIC较高。
二、结论1. 二性霉素B是治疗致病性外瓶霉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伊曲康唑可作为二性霉素B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 氟康唑和酮康唑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4. 5-氟胞嘧啶可作为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5.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6. 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
7.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8. 同时,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应对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我国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了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药物的药敏实验,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甲硝唑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2. 实验菌株,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 实验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将不同药物浸润在纸片上,放置在含有不同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圈直径数据。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0mm;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18mm;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2mm;氯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15mm;甲硝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5mm。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头孢菌素、氯霉素和甲硝唑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
这些数据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的药敏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的结果分析,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细菌的药敏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2. 实验结果应重复多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抗生素药物。
实验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样本量,对更多种类的细菌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以获取更加全面的药敏数据,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通过本次药敏实验,我们对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第一季度总结
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与改进总结通过实施对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可以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流行分布情况,为加强对医院多重耐药菌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管理,可以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今年1-3月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共26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系感染5例,伤口感染2例。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4例。
其中感染例数前2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骨五区。
今年1-3月,根据多重耐药菌个案登记个案,医院感染管理科总结如下:一. 存在问题1. 个别感染患者床边未配置快速消毒液。
2. 个别医生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3. 对于非急诊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 个别病区对感染患者未限制其活动范围。
5. 个别病区工作人员不熟悉隔离控制措施。
6.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二. 整改措施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特别是严格管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
2.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与病人直接接触或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和日常用品做到严格消毒及专人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擦拭消毒。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朱文萍;栾芳【期刊名称】《饮食科学》【年(卷),期】2018(0)5X【摘要】目的:研究本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分析本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17年10月—12月送检微生物培养中的菌属和同期抗菌药物用药敏感度、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院分离出病原菌94株,以酵母菌属为主40株占42.55%,其次杆菌属34株占36.17%和链球菌属14株占14.89%。
白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为92.4%,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等敏感率均为1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
结论:本院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情况复杂,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页数】1页(P291-291)【关键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合理应用【作者】朱文萍;栾芳【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佳木斯154007;牡丹江市康安医院,牡丹江1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相关文献】1.我院药敏试验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析 [J], 张凤红;富文华2.我院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J], 孟小斌;曾黄辉;林建昌3.我院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分析 [J], 廖伟东;林旭辉;吴峰4.清洁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对我院泌尿外科上尿路结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J], 牛琰;廖卫;梁鑫;南黎;王华5.清洁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对我院泌尿外科上尿路结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J], 牛琰;廖卫;梁鑫;南黎;王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一季度
药敏分析及反馈(1至3月)3株以上
本季度细菌培养,共检出185人次(非重复送检),共分离非重复菌株67株(不包括真菌菌株),其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33株,黏质沙雷氏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丙二阴性枸橼酸杆菌6株、腐生葡萄球菌3株、普通变形杆菌1株、丙型链球菌1株、普里毛斯沙雷氏菌1株。
药敏分析情况:
大肠杆菌
丙二阴性枸橼酸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腐生葡萄球菌
黏质沙雷氏杆菌
本季度试验主要细菌耐药率药敏分析为:
本季度未检多重出耐药菌株。
注:1.
2.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的细菌(产ESBLS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I 型新德里金属ß-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素烯霉【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素烯类抗菌药物鲍曼氏不动杆菌(CR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