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制
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技术
猪 圆环 病毒 病 ( C D)是 国际上公 认 的危 害养猪 业 的 为本病 重要诱 因 。本 病一 旦在猪 场大 面积爆发 ,往往 造成 巨 PV 重 要传染 病之一 。其 主要特 征为体 质下 降 、消 瘦 、贫 血 、黄 大的经济损失 。 疸 、生 长发 育 受 阻 、腹 泻 、呼 吸 困难 、母 猪 繁殖 障 碍 、 内 3 症状及病 理变化 脏 器官 及皮 肤病 变等 。猪 圆环病 毒 ( C 】 P V)由德 国科 学家 PC 侵 害各 个 生 长 阶 段 的 猪 ,可 引 起 仔 猪 断 奶 后 全 V, Tshr 于17 年发现 ,但并 未引起 足够的重视 ,直至 19 年 身 多 系 统 衰 竭 综 合 症 (P i e等 c 94 91 MWS)、猪 皮 炎 与 肾病 综 合 征 加拿 大 的猪群 中出现 了一种被 称为 断奶 仔猪 多 系统 衰竭综 合 症 ( MWS)的新疾病 _,给养猪业 造成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P 2 】 环 病毒 病在我 国也普 遍发 生 ,主要表现 为流行 范 围广 、阳性 ( D S)、仔猪 先天性震颤 、母 猪繁殖 障碍 、猪 呼吸道疾病 PN 综合症 ( R C)等 。 PD P MWS 多发 于6~8 龄的断奶 仔猪 。临床 症状 最常见 的 N
称 ,无 囊膜 ,基 因组为单 股环状 D A,是 目前发 现感染 动物 肾肿大 、有坏死 灶 ,脾 肿大 ,胰 、小肠 和结肠 常有 肿大 和坏 N
的最小 病毒 。P V对外 界环境 的抵抗 力较 强 ,在7 ℃时 可以 死 病 变 。 C 0 存 活 1mi ,在 酸性 环境及 氯仿 中可 以存 活较长 时间f。现 已 3 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 征 ( DN ) 5 n 4 ] . P S 知 P V 两个血清 型 ,分别为P V 和P V 。1 7 年在P 一 5 C有 C . C , 94 K 1 ( T C C L)细胞 中首次 发现猪 圆环病 毒 I ( C A C—C 型 P V ), P S DN 主要 发生 在 8 1 N龄 的猪 ,最 小5 龄 的猪 可感 8 周 染该 病 。该 病 的发病 率可 达 1 %,死 亡率 可高达 3 %。该 病 4 0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制
免疫程序
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仔猪在出生后2-3周 需要接种一次疫苗,4-5周后再 次接种一次,母猪也需要定期接
种疫苗以提供母源抗体。
接种效果
通过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能够 有效地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
,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的猪 只进行隔离,以减少病毒的传
流行病学研究
传播途径
猪圆环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 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感染范围
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导致猪群发生 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易感动物
猪、野猪等哺乳动物对猪圆环病毒易感。
防控策略研究
疫苗接种
研制针对不同变异株的疫苗,包括传 统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以预防和 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
感染猪圆环病毒后,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增加治疗费用
猪圆环病毒病常常与其他疾病并发,需要额外的治疗费用。
猪场防疫投入增加
为了防止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播,猪场需要加强卫生管理,增加消毒 和防疫的投入。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人类感染风险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存在人类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保育猪和生长 猪最易感。
传播途径
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途径传 播。
季节性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于饲养管理不 善、卫生条件差、应激等情况下。
02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检测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猪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多种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具有高度复制能力和传染性,能够引起猪群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对生猪生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一)优化猪场环境,加强预防措施1.确保猪舍干燥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保持猪场卫生,及时清理猪场内的粪便、泥涂、垃圾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3.定期对猪舍、设备、水源等进行消毒,加强防疫措施。
1.科学饲养,保证猪群膳食营养均衡。
2.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预防药物滥用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
3.控制猪只的应激反应,避免发生猪只之间的群体性突发性病情。
(三)加强疫苗免疫,提高猪群抗体水平1.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注重病毒病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2.定期给猪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疫苗接种的质量和数量。
3.重点对大量死亡、易感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抗体水平。
二、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一)实行全面监测,掌握猪圆环病毒病的动态1.定期开展猪圆环病毒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查明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做好猪圆环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加强搜集、分析和发布相关信息。
1.对疑似感染猪群立即隔离,并对给相应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2.对于猪舍、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并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检测和监测。
三、严格加强管制,防止疾病扩散(一)建立疾病监控和应急预案1.制定猪圆环病毒病应急预案和流行病学调查流程,确保疾病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2.实施应急管理措施,包括疫区入口管制、隔离观察、人员、车辆等物品的消毒和检验等措施。
(二)加强对病例的处置1.对于发现的病例进行隔离处理,并对猪群、饲料、器械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加强对货车、车厢、运输工具等的管制和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
四、对于猪圆环病毒病的科学控制(一)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2.合理用药,利用中草药等自然食品提高猪的免疫力,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
育肥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0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体重下降
感染病毒后,猪只的体重会明显下降 ,生长速度缓慢。
呼吸困难
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特别是 当猪群密度过高或环境不通风时,这 种症状会更加明显。
食欲减退
病猪的食欲会明显下降,导致营养不 良和贫血。
精神不振
病猪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昏睡、反应 迟钝等行为。
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特点
FPMV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 径传播,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引起 全群感染。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FPMV ,但以3-5月龄的育肥猪最为易感。
FPMV感染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混合 感染,如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链 球菌等,加重病情。
FPMV的流行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如转栏、运输、环境变化等,可诱发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接种程序
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剂 量和次数正确。
接种后的观察
在接种后,观察猪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 理。
免疫监测
定期对猪进行免疫监测,确保疫苗效果持续 有效。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育肥猪群爆发圆环病毒病
发病情况
育肥猪突然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猪只出现皮肤炎
症和神经症状。
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鉴别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 特征。虽然该病的病猪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但不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
03
诊断方法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病猪的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检测,以确定感染的病毒类 型和基因型。
猪圆环病毒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doc
猪圆环病毒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概述: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呢?猪圆环病毒病发病的机理是怎么样的呢?兽药招商网来给大家聊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呢?猪圆环病毒病发病的机理是怎么样的呢?兽药招商网来给大家聊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4种不同病症症状一:先天性颤抖初生仔猪感染了猪圆环病毒很有可能导致先天性颤抖,症状轻重不尽相同,严重的话有可能导致仔猪丧失吮吸能力而饿死。
如果仔猪能挺过7天,那么其成活率就比较高了,挺过21天就可以康复痊愈。
症状二:混合性感染猪圆环病毒可以导致猪的免疫机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猪免疫力下降。
猪一旦感染了这种病毒,很有可能导致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比如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如果猪出现了多重病毒感染的症状,其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40%左右。
病症三:衰竭综合症衰竭综合症往往发生在刚刚断奶的仔猪身上,仔猪会出现生长速度缓慢、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
病情比较严重的还可以导致贫血、可视黏膜黄疸,死亡率最高可达30%左右。
症状四:皮炎肾炎综合症。
有这种病症的猪其皮肤会出现病变,病变部位往往在生殖器或者耳朵后面,病情比较严重的话皮肤还会出现溃烂的症状。
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则表现出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其次病猪的肾脏如果发生了病变,病猪还会出现弓腰的现象。
猪圆环病毒病发病机制在病猪鼻黏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有PCV粒子存在。
胸腺、脾、肠系膜、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中均有该病毒,其中肺脏及淋巴结中检出率较高。
表明PCV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病毒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相伴随,导致患猪体况下降,形成免疫抑制。
由于免疫抑制而导致免疫缺陷,其临床表现为:对低致病性或减弱疫苗的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对疫苗接种没有充分免疫应答;在一窝猪中有一头以上发生无法解释的出生期发病和死亡;猪群中同时有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控建议
圆环病 毒粒 子 直径在 1 7 —2 0 n m 之 间 ,是 目前 已知最 小 的动物 为重 要 ,一定 要定 期检 查 、维修 和消 毒 。 病 毒 之一 。猪 圆环 病 毒病 早在 2 0 世 纪8 O 年代 的加拿 大 、美 国 、英 2 . 2 控 制 饲 养 密 度 病毒一般通过喷嚏 、飞沫进行水平传染 ,通风质量差是导 国 、 中国 的 台湾等 地 发 现 ,1 9 9 8 年 学 者E l l i s 等人 研 究发 现 这种 疾 病 与 猪 断奶 后 多系 统 衰竭 综合 征 有关 ,立 即引 起 国际社 会 的普 遍 致舍 内猪 圆环 病 流行 的重 要 原 因之 一 。所 以 , 日常饲养 管 理过 程 关 注 。本 文 参 考 国 内外相 关专 家 学 者 的诊 治经 验 ,结合 自身 工作 中 ,一 定要 合 理 控制 饲养 密 度 ,改 进通 风条 件 。尤 其 是那 些通 风 实践 ,介 绍 了猪 圆环病 毒病 的症 状 ,并 提 出 了防控措 施 。
等 ,都 可有效 改进 通 风质量 。 出 生 仔 猪 先 天 感 染 表 现 为 颤 抖 、 吻突 干 燥 ,被 毛粗 乱 无 光 2 . 3 消 毒 第1 ,制 定严 格 的消毒 程序 ,不 能忽 视每一 个消 毒环 节 。注意 泽 ,随着 日龄 的增 长 ,仔 猪 的 吻突 和 四肢 下部 血液 循 环不 良 ,症
1 临 床 症 状
不 同发育 阶段 的猪感 染 猪 圆环病 毒后 条件不好的专业户,可适 当降低饲养密度 ,繁殖母猪可考虑单圈 饲养 ,圈养 商 品猪 保证 每 头 1 ~1 . 2 m 。 。此 外 ,有 条件 的养 殖舍 ,
可 考虑 改 造舍 内设 计 构造 ,地 面设 置进 风 口、屋顶 安 装通 风扇 等
圆环病毒感染症状和防治措施
圆环病毒感染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圆环病毒感染又叫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其症状主要表现为68周龄仔猪,断奶前后尤其是断奶后两周开始,仔猪出现皮肤病变,即在背部、耳根部甚至腹部出现大量红色、紫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一般向外突起,质地较硬,保育舍仔猪僵猪的比例明显提高,表现为食欲不振、衰弱、体重下降、有时咳嗽或有中枢神经率乱直至呼吸困难,黄疸、淋巴结肿大(可以触摸到),一部分猪还会出现发热或腹泻症状,有些猪有比较特殊的结膜炎(眼睑水肿、眼睛分泌物增多),面部、下颌和颈部水肿。
如有继发感染,则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继发感染),有些仔猪表现为皮肤继发感染(如渗出性皮炎)。
PMWS的预防和控制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试用自家疫苗。
同时要注意:
A、消除蓝耳病的影响。
如果有蓝耳病存在,应采取稳定种群,改变猪的流动,注射疫苗等措施。
B、减少猪肺炎支原体的影响。
可在猪饲料中添加抗支原体药和广谱抗菌药。
如125克/吨支原净+3公斤/吨金霉素。
C、如发现有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并发生感染,可在猪饲料中添加200PPM阿莫西林。
D、用偏酸性的消毒剂定期对猪舍和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E、降低猪的饲养密度。
F、坚持实行全进全出的猪只流动原则。
G、减少猪的混群和移动等应激因素。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分析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分析1. 引言1.1 猪圆环病毒病的定义猪圆环病毒病,又称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害。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猪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家族。
这种病毒主要侵害猪的胃肠道,引起病猪胃肠道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腹泻、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猪圆环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稳定性,加上现代养殖业的密集化程度增加,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容易造成多头猪同时感染,引发爆发性传染病。
猪圆环病毒病对养猪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治猪圆环病毒病,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1.2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幼猪。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口-鼻途径传播,幼猪感染后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等。
猪圆环病毒还会影响猪的消化系统,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
猪圆环病毒的危害不仅体现在猪的生长发育上,还会导致猪群的经济损失。
因为病毒传播迅速,一旦发生疫情,整个猪群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猪圆环病毒病还存在着潜在的人畜共患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有效的诊断与防治对策,才能有效减少猪圆环病毒病给猪群带来的危害。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从而提高疾病的防控水平,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分析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因与传播途径,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探讨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及时准确地诊断疾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
3. 深入研究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方法,探索新的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早期检测率。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Khampee Kortheerakul 1,谭涛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1 猪圆环病毒病(PCVD)简介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是继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之后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
猪圆环病毒2型(下文提到的圆环病毒都指猪圆环病毒2型)为该病的病原,有两种基因型,PCV2a 和PCV2b,一般认为后者在猪场的感染率更高,致病力也更强。
由于图1 健康仔猪在断奶时生长良好图2 背膘肥厚的仔猪图3 PMWS 猪只,主要症状为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
图4 PMWS 猪只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明显很多猪场都有这样的经历,产房的哺乳仔猪相对生长良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但是断奶以后经常会有一些猪只变得消瘦、皮肤苍白,有时还会伴有一些呼吸症状或消化道症状;一些猪只慢慢停止生长,变成僵猪。
这些病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的消瘦,脊骨明显的突出,图3就是PMWS 猪只,相信在猪场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猪一定很熟悉。
图中这些发病猪只感染了圆环病毒2型后导致的身体衰竭,使用各种药物治疗也无济于事。
PMWS 多发于5~8周龄仔猪,发病率为5%~50%,死亡率为8%~35%。
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竖起、皮肤苍白、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图3)。
个别猪只眼睛有分泌物,有的仔猪出现腹泻,还有的出现关节肿大的现象。
患病的猪只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最后会因为身体衰竭或继发的细菌感染而死亡。
因此,当感染圆环病毒后会使猪群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均不断的升高。
另外,即使感染圆环病毒的猪只不死亡,也会严重的影响生长速度,大大推迟猪只的出栏时间。
一般认为引起PMWS的主要病原除了圆环该病发病不像蓝耳病那么严重、症状不那么明显、传播速度也低。
猪得圆环病毒怎么办?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仔猪消瘦、腹泻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因该病主要感染8-10周龄仔猪,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那么,猪得了这种病该怎么办呢?
可以使用兰易宁进行控制,该产品属于中药提取物活化后的靶向制剂,可以靶向控制圆环病毒而不伤猪,能从根本彻底解决猪场圆环病毒危害,在防控圆环病毒方面临床效果较好。
【使用方向】用于免疫抑制病的净化和防控。
【合成工艺】中药超分子活化工艺+小分子RNA沉默技术
【适应症】适用于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圆环、蓝耳等病毒性疾病防控。
【推荐用量】
紧急控制:4kg/吨料,全场连续使用14天。
预防保健:2kg/吨料,连用2周
【使用效果】
1 .保育猪长势均匀、增重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呼吸道疾病少、蓝耳病、圆环病毒发病率极低。
2 .高烧、咳嗽并且死亡的保育猪:使用5-7天可减少死亡。
3. 消瘦僵猪:1周提高采食量、2周皮质光滑皮诊消失、3周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河南威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领域科研技术和中药超分子活化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技型公司。
公司和南方科技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度合作,把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动保领域得以转化并应用。
代表产品有:防威灵、威可宁、兰易宁、御诸宝、御禽宝、科立壮,安全绿色高效,获得了牧场高度认可。
猪圆环病毒病及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及防控措施刘本权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118300刘成军/辽宁省盖州市梁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115205摘 要:感染猪圆环病毒(PCV)会引发猪系统功能障碍性等疾病,临床上以仔猪先天震颤(CT)、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以及呼吸、繁殖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PCV在我国猪群中具有阳性率高、传播面广且常伴随其它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的特点,给养猪业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自发现猪圆环病毒(PCV)以来,专家学者们一直针对该病毒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降低其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
本文对PCV病原、流行特点、发病特点等进行简要介绍,以及对相关防控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为PCV的防控等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闭环单股负链DNA病毒,无囊膜,是世界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截至目前,已发现4种猪圆环病毒,分别为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圆环病毒4型(PCV4)。
1 猪圆环病毒1.1 PCV1 PCV1最早发现于1974年,普遍存在于猪体内,但对猪无明显的致病性。
但相关文献报道,PCV1全基因组中大多数核苷酸序列与PCV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且PCV1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或影响猪只感染疫病后病情的发展。
1.2 PCV2 我国于2000年首次报道PCV2感染,目前在养猪业中,PVC2的感染已呈全球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几乎不可能实现净化。
PCV2传播方式多样,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胎盘、精液均可传播,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实现感染,是引起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在我国猪群中也具有感染率高、流行时间长、污染面广,与其他病原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细小病毒(PPV)、以及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放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较严重等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制措施
猪 圆 环 病 毒 病 及 其 防 制 措 施
宋 瑞 田 梅 张 蕾 贾 琳 ( 河北省石家庄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004 ) 501
猪 圆环病毒病是全球公认的危害养猪业 的重要 疾病 ,也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近年 来, 国内猪 圆环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此病毒
可 引起 猪 的机 体 免疫 抑 制 , 严重 的呼 吸系 统 、 化 系 消
成木乃伊胎 、 死胎和弱仔 , 一般只影响母猪和胎 儿。 胎儿 心脏存 在广泛 的纤 维化或心肌炎 等特征性 病 变, 病变程度与猪 圆环病毒感染程度直接相关 。
34 仔 猪 先 天性 震 颤 . 临床症状 的变化性很大 , 震颤程度不等 , 同窝仔 猪的发病数量也不定。通常表现为双侧性震颤 , 当仔
2 流 行 病 学
猪 圆环病毒可随感染猪 的粪便 以及鼻腔的分泌 物排 出体外 , 经消化道 、 呼吸道传播。猪 圆环病毒主 要侵害机体免疫系统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猪 圆 环病毒的靶细胞 , 可以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猪圆环 病毒 引起 的发病 日龄从 断奶前 一直 到 1 6或 1 8周 龄, 甚至影响整个养猪阶段。猪 圆环病毒感染发病区 域与养猪密度成正比, 一般养猪场的发病率是 1%, 0 感染严重的养猪场发病率、 淘汰率可达 5 %以上。 0
32 猪 肾病 皮 炎综合 征 .
病 猪 耳部 、 背部 、 部 、 胸 前后 肢 内侧 、 部 等处 可 腹
5诊 断
一
、
见皮肤炎症。早期表现为突然性出现广泛的丘疹状
斑 点 , 食 量 基本 正 常 。 随着 病程 的发展 , 点病 灶 采 斑
般可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 变化等进行初步诊 , 确诊 须 进行 实验 室检验 。根据 先天性 颤 抖症状 要 可初 步 诊 断猪 圆环病 毒 感染 ,确 诊 可用 猪 肾原 代 细 胞或猪 肾细胞系培养分离病毒 ,用间接免疫荧光检
猪圆环病毒的诊断和防治探寻
文章在具体分析猪圆环病毒发病的症状、流行的特点和发病的机制之后再具体分析诊断以及防治这种疾病,争取可以找出针对性比较强的防治措施。
猪圆环病毒是上世纪发现的一种新病毒,目前非常流行。
这种疫病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更会给我国的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多个方面入手分析猪圆环病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猪圆环病毒概述1、猪圆环病毒概念猪圆环病毒是猪罹患的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病毒的直径被控制在14-17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
猪瘟对于外界的病毒和环境将会具备很强的抵抗力。
即使在强酸和强碱的环境下猪瘟环病毒也可以直接存活,感染此病的猪可以从鼻子、粪便和其他废物中排出该病毒,并借助呼吸道和口腔来传染给其他猪,这种病毒最早发现于国外。
从病毒结构看猪圆环病毒属于一种圆环科内的病毒,平均的直径为17nm,是由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
该病毒复制的方式为滚环复制,先可以让一个双链进行复制,然后再转化为编码蛋白,猪圆环病毒的复制方式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的方式是非常类似的。
猪圆环病毒的缩写为PCV,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本病最早是在国外出现的,而后来又在欧洲和亚洲等一些国家流行。
该病症的死亡率介于10%-30%之间不等,在发展中给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发展到今天已经被我国养猪行业认定为最为常见的与猪繁殖以及猪自身呼吸综合症有关的传染病。
常见的猪圆环病毒的形状为二十面对称,在酸性环境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
此外,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氯仿不敏感,在56-70℃中将不会被灭活,通常也不会凝聚在猪、牛、羊和其他不同动物以及人体的红细胞中。
2、发病机制猪圆环病毒可以存在于患者的支气管、肺部、扁桃体、肾脏和脾脏中,这种病毒在肺部和淋巴结中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而后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病毒就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侵犯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猪自身的免疫力得以下降,并进一步让疾病变得更加严重。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2021年第10期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疾病,该病会导致仔猪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造成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一旦在猪群中出现,很难彻底清除。
当前还需做好该病的研究,科学诊断与防控,降低其对猪群健康生长的危害。
1流行病学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具有1、2、3三种血清型。
1型属于无致病性,3型致病性尚不明确,猪圆环病毒2型较为常见,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的病毒类型。
当前该病在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呈现广泛流行趋势,猪是该病的易感者,患病猪与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猪的唾液、粪便、尿液等各种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污染环境后,会依靠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疾病传播。
孕期母猪感染后,极易存在死胎、流产等情况,患病公猪精液中可能携带疫病,会造成疫病传播。
该病发生的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所有猪都可能感染,仔猪免疫力差,更容易患病。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是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该病所导致的并发症不同,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
会对断奶仔猪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精神食欲不佳等,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剖检会发现其肺部肿胀明显,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肝脏、肾脏肿大。
多发病于8~18周龄猪和育肥猪,具体表现为患病猪皮肤有不规则红色圆点出现,随着病情进展,病变区变为黑色坏死斑块,结痂脱落会留疤。
还会影响患病猪食欲,影响其正常发育,还有发热症状。
通过剖检能发现其肾脏肿胀明显,淋巴结肿大、出血。
临床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弱胎等情况。
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出现胚胎死亡,妊娠中后期感染则多为死胎。
通过剖检死胎,可发现其患有非化脓性心肌炎。
公猪感染后影响精子质量,会出现繁殖障碍。
3实验室检测由于该病的并发症比较多,所以诊断难度大。
除了结合临床诊断与剖检变化,还应进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方法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式进行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
动物生产 482022.10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杨国丽(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1)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用肉,价格比牛羊肉要便宜,又符合大众配菜的传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肉和其品质的需求也显著增加,因此如何得到健康安全的猪肉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防疫不当,猪只感染各种疾病,就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猪肉的品质。
如果猪群感染了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PCV),势必会冲击猪肉市场造成影响。
因此,为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养殖户应加强对猪群圆环病毒的防控。
1 病原学PCV有3个血清型PCV1、PCV2和PCV3,是迄今发现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通常是由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起的传染病,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
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无囊膜,直径为16.5~17.0纳米,单股负链DNA 病毒。
1974年,PCV在猪肾上皮细胞系中被发现,因不具有致病性,命名为圆环病毒。
1998年,首次分离到PCV1和PCV2,2016年检测出了PCV3。
目前研究发现,PCV1无致病性,PCV2能引起猪肉芽肿性肠炎、皮炎肾病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候群,统称为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P C V3因发现较晚,尚在研究中,其致病性还不明确。
PCVD 发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多发。
P CV引起的地方性流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但是如果是急性暴发,病死率可达30%以上。
PCV在70℃加热15分钟可将其杀灭。
PCV对断奶两三周的仔猪影响很大,如果猪场的仔猪发现圆环病毒感染,需要隔离断奶治疗,仔猪很可能是通过接触了感染猪排出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所以需要对猪舍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消毒。
福尔马林、碘酒、酒精等消毒剂都能有效降低猪舍环境中的PCV存活量。
如果猪场的母猪是在繁育期间发现了PCV,此时需要对其配种的公猪的精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有流产胎儿,需要对流产胎儿也进行消毒处理。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孙晓宗(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辛安镇畜牧兽医站山东烟台265100)病毒病是生猪养殖领域发行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有些养殖场当中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当中阳性率能够达到50%以上,甚至高达100%。
加强猪圆环病毒病的针对性防控需要从流行特点、诊断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如此才能够将圆环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少程度,确保养殖安全。
病毒病;诊断要点;综合防治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2.12.005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发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
该类疾病会引起不同年龄的猪群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同时圆环病毒病侵入机体之后,还会不断地攻击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造成吞噬细胞、T 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各个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不能够全面发挥,造成免疫失败,生猪的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空白期,经常会给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提供条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调查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国内养殖场普遍存在。
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惨重,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病原特征圆环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包括了圆环病毒一型和圆环病毒二型两种,其中圆环病毒一型不会产生致病性,不会对生猪造成威胁。
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主要为圆环病毒二型感染。
圆环病毒是现阶段目前已知的可以感染动物的最小的病毒,该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20面对称,外观呈现球形,不存在囊膜,直径大小在17nm ,属于DNA 病毒,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
圆环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环境当中稳定,消毒剂选择不当往往不能够将圆环病毒及时灭活处理[2]。
再加上该种病毒能够在多种动物的细胞当中繁殖生长,因此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很难将其完全清除,最有效的消毒剂为基胺盐类化合物、酚类和过硫酸类消毒剂。
2流行特点从当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圆环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来看,该种疾病具有流行范围广,感染率相对较高,经常出现混合感染,传播渠道多种多样的特征。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
92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5年32卷第2期猪群保健H E A L T H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徐逸飞1,刘 樱1,邱春霞1,覃娟娟1,张洋瑞1,付洪波2,吴成龙2,陈 荣2,吴开波2(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四川 雅安 625014;2.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区团队,湖北 武汉 430070)猪圆环病毒病主要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生殖系统紊乱、肠炎等多种疾病。
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体质下降、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呼吸困难、贫血、黄疸、腹泻、母猪繁殖障碍、内脏器官及皮肤的广泛病理变化,特别是肾、脾脏及全身淋巴结的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
该病毒还可和其他病毒协同感染,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给全世界生猪生产大国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阻碍当今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
1 圆环病毒简介猪圆环病毒(PCV)于1974年首次由德国学者TischerI 等从多株连续传代的猪肾细胞系(PK-15)中分离得到,并在1982年获得命名。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粒子无囊膜,核酸为单链、负股环状DNA,大小约1.76 kb,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
根据PCV 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分为无致病性的1型(PCV1)和有致病性的2型(PCV2)。
最新的研究结果把PCV2分为PCV2a、PCV2b、PCV2c、PCV2d 和PCV2e 等5种基因型亚群,其中PCV2a 和摘 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猪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主要通过感染猪的淋巴细胞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易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
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仔猪圆环病毒症状怎样治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仔猪圆环病毒症状怎样治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回答先用沸水将猪瘟细胞苗煮10分钟并晾至常温,随后用黄芪多糖稀释并进行注射,7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1次,而在第一次注射疫苗后的2-3小时,通常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指示,合理的给猪注射三氮脒与强力霉素,通常能够控制病情。
而在进行预防时,则要避免从外地购入猪种,应坚持自繁自养,同时还要避免仔猪受到转舍、接种疫苗、换料等行为刺激,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并加强消毒,忌给仔猪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发生该病。
一、仔猪圆环病毒症状怎样治疗1、治疗方法(1)首先把猪瘟细胞苗放入沸水中煮10分钟,将其晾至常温后,再用黄芪多糖稀释并给猪注射,待72小时之后,再重复注射1次。
(2)在第一次注射猪瘟疫苗后的2-3小时,一般可以按照说明书给猪注射三氮脒与强力霉素,一般能够控制病情。
(3)而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和葡萄糖,连用7-10天,一般也能够控制病情。
2、预防方法(1)平时需要加强对于猪舍的消毒,降低细菌滋生的几率,避免仔猪染上该病。
(2)同时要避免发生运输、转舍、接种疫苗、换料等应激反应,并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购入猪种,以此来控制该病的发病。
(3)不可以给仔猪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还要定期给仔猪进行驱虫,把各种吸血昆虫消灭掉,以此来消除传播媒介。
二、仔猪圆环病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原因(1)当给仔猪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时,那么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便会诱发猪群感染圆环病毒Ⅱ型。
(2)若从外地购入的猪种本身就带有猪圆环病毒Ⅱ型的话,那么在经过运输、转舍、换料、环境突变等刺激之后,便会降低仔猪的抗病力以及免疫力,从而便容易爆发该病。
2、症状(1)发病之后,病猪一般会出现体温升高至40-42℃、被毛粗乱且没有光泽、采食量下降(后期会绝食)、慢慢的消瘦、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2)而在病情严重时,仔猪的症状一般各有不同,有的仔猪,其腹部会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并呈密布的蓝点,而部分仔猪会出现耳尖与四肢末梢的皮肤呈紫红色,尿液为茶褐色,甚至会出现全身发红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制核心提示: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
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
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
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
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除PMWS外,PDN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
PCV2及其相关的猪病,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淘率高达4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已被世界各国的兽医与养猪业者公认为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引起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
1 形态与理化特性1974年,德国人Tischer发现,猪圆环病毒(PCV)为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为17 nm,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
PC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pH 3的酸性环境中很长时间不被灭活。
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在56 ℃或70 ℃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
在高温环境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2 发病机制在病猪鼻黏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有PCV粒子存在。
胸腺、脾、肠系膜、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中均有该病毒,其中肺脏及淋巴结中检出率较高。
表明PCV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病毒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相伴随,导致患猪体况下降,形成免疫抑制。
由于免疫抑制而导致免疫缺陷,其临床表现为:对低致病性或减弱疫苗的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对疫苗接种没有充分免疫应答;在一窝猪中有一头以上发生无法解释的出生期发病和死亡;猪群中同时有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
这些特征在PMWS的猪群中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淋巴细胞缺失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是PMWS病猪的独特性病理损害和基本特征。
而且此特征与血液循环中B及T细胞减少和淋巴器官中这类细胞的减少呈高度相关;与周围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谱系细胞的增加呈高度相关。
另外已证实淋巴组织、相关免疫细胞和血液中的细胞存在大量的PCV2抗原。
3 流行病学PMWS是最早被认识和确认的由PCV2感染所致的疾病。
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8周龄的猪,极少感染乳猪。
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
但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病死率可达25%以上。
血清学调查表明,PC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在德国和加拿大,猪群中PCV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95%和55%,在英国和爱尔兰,猪群中PCV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86%和92%,但不一定表现PMWS症状。
在我国对部分省市猪群检测,20日龄未断奶仔猪阳性率为0,1~2月断奶仔猪阳性率为16.5%,后备母猪阳性率为42.3%,经产母猪阳性率为85.6%,肥育猪阳性率为51%,总阳性率为42.9%。
临床症状可能在几个月内持续存在,在6~12个月达到高峰,接着下降;一群与另一群之间的感染有很大差别,因为乳猪体内母源的PCV抗体在其出生后8~9周龄时消失,而小猪转移到育肥圈时(11~13周龄)又接触了PCV,PCV抗体又出现了。
4 传播途径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
人工感染PCV2血清阴性的公猪后精液中含有PCV2的DNA,说明精液可能是另一种传播途径。
用PCV2人工感染试验猪后,其他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率是100%,这说明该病毒可水平传播。
猪在不同猪群间的移动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设备进行传播。
工厂化养殖方式可能与本病有关,饲养管理不善、恶劣的断奶环境、不同来源及年龄的猪混群、饲养密度过高及刺激仔猪免疫系统均为诱发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猪场的大小并不重要。
PCV感染试验动物,发现只有猪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兔、鼠、牛,甚至人均为血清学阴性。
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并且在调查的猪群中普遍存在。
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并多发于5~16周龄的猪。
PCV能水平传播,接触病毒后一周,血清中能检出抗体,随后滴度不断升高。
5 临床症状与PCV2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如下几种。
5.1 PMWS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
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
在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见到所有的症状。
胃溃疡、嗜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PCV2是亚临床感染。
一般临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者完全是由继发感染所引起的。
在通风不良、过分拥挤、空气污浊、混养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时,病情明显加重,一般病死率为10%~30%。
5.2 先天性颤抖的症状颤抖由轻微到严重不等,一窝猪中感染的数目也变化较大。
严重颤抖的病仔猪常在出生后1周内因不能吮乳而饥饿致死。
耐过1周的乳猪能存活,3周龄时康复。
颤抖是两侧性的,乳猪躺卧或睡眠时颤抖停止。
外部刺激如突然声响或寒冷等能引发或增强颤抖。
有些猪一直不能完全康复,整个生长期和育肥期继续颤抖。
发病窝猪常为新引入的年轻种猪所生,这表明这些血清学阴性种猪在怀孕的关键期接触了PCV。
5.3 常见的混合感染PCV感染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
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伪狂犬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IV(猪流感病毒),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猪的病死率也将大大提高,有的可达25%~40%。
6 病理变化6.1 剖检病变本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疑似PMWS的猪有20%出现);淋巴结异常肿胀,内脏和外周淋巴结肿大到正常体积的3~4倍,切面为均匀的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呈浅黄到橘黄色外观,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肾脏水肿(有的可达正常的5倍),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脾脏轻度肿大,质地如肉;胰、小肠和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
6.2 组织学病变病变广泛分布于全身器官、组织,广泛性的病理损伤。
肺有轻度多灶性或高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肝脏有以肝细胞的单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炎;肾脏有轻度至重度的多灶性间质性肾炎;心脏有多灶性心肌炎。
在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胸腺常出现多样性肉芽肿炎症。
PMWS病猪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淋巴细胞缺失。
7 诊断本病的诊断必须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的病原或抗体检测相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最可靠的方法为病毒分离与鉴定。
7.1 病理学检查此法在病猪死后极有诊断价值。
当发现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病灶时,应怀疑本病。
可见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若在这些细胞中发现嗜碱性或两性染色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则基本可以确诊。
7.2 血清学检查是生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诊断本病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 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等方法。
7.2.1 IIF方法宜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PCV。
用组织病料以盖玻片在PK-15细胞培养,丙酮固定,用兔抗PCV高免血清与细胞培养物中的PCV反应,可对PCV进行检测和分型。
7.2.2 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
用细胞培养的病毒(PCV2)作为抗原,用PC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竞争试剂建立竞争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的检出率为99.58%,而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仅为97.14%。
该方法可用于PCV2抗体的大规模监测。
7.2.3 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
采用PCV2特异的或群特异的引物从病猪的组织、鼻腔分泌物和粪便进行基因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限制酶切图谱和碱基序列,确认PCV感染,还有一种简单的复合PCR(multiplex PCR)法。
7.2.4 ISH方法此法可以检查PCV核酸。
但不能区分PCV1和PCV2,具有群特异性,可以精确定位PCV在组织器官中的部位,可用于检测临诊病料和病理分析。
7.3 临床诊断要点(1)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
(2)同窝或不同窝仔猪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
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
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3)剖检淋巴结肿大,脾肿、肺膨大,间质变宽,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突变区。
其他脏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损伤。
8 防制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上患猪生产性能下降和高死亡率,使本病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因为PCV2的持续感染,使本病在经济上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抗生素的应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于解决并发感染的问题。
8.1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和混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控制并发感染、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加强猪场内部和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购猪时保证猪来自清洁的猪场是预防控制本病、降低经济损失的有效措施。
专利消毒剂Virkon S在1∶250稀释消毒时能有效的杀灭圆环病毒,因此可将其应用于每批猪之间的终端消毒。
8.2 做好猪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PCV2与其相关猪病的发生还需要另外的条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诱发临床症状。
目前世界各国控制本病的经验是对共同感染源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所以做好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气喘病和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确保胎儿和吮乳期仔猪的安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