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六单元-《马说》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21)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
23 马 说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验预习,梳理文言字词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背景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他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3.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1.自读课文,梳理字音。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六单元-23《马说》说课稿
23《马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二年级的一篇文言课文,韩愈所写的杂文《马说》。
一.说教材、学情。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
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
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新)人教部编版八下《马说》说课稿
《马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说》。
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完成说课:一、说教材《马说》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
它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借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告诉我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更进一步告诉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要勇敢地做一匹千里马,是千里马就要给自己驰骋的时机,好让伯乐发现自己的才华。
〔一〕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二学生身心开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根据文意能大致了解本文主旨,知道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司马者等的比喻意义。
2、技能目标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说明的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懑之情。
〔二〕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几种意象的比喻义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我带的3、4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积极性不高,学习得过且过,程度参差不齐。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在这一节课上有所收获。
二、说教法学法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朗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清楚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通过播放《相信自己》这首歌曲,创设情境和气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拟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开设一堂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学课件
粟,本指小米, 也泛指粮食。
同“饲”,喂。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犹,尚且。
怎么能要求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表现在外面。 也?见,同“现”。
等同,一样。
动词, 不按照(驱使千里
它鸣叫,却不能
用马鞭驱赶 马的)正确方法
才能,才干 通晓它的意思。
马之千里者,一s食hí/或尽粟一d石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
sì
shí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xiàn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业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 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请写一篇不少于300,鸣之而不能
拿马鞭。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感叹语气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内容探究 1.课文每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马说
第一节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 命运的决定作用。
深切同情千里马的遭遇
5.朗读并品析文中每段段末的三个“也”所蕴含的 情感。
不以千里称也
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有愤怒、强烈的谴责。
其真无马也 既痛切,又对饲马者进行嘲讽。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伯乐”
“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有才能的人。 寓指识才的明君。 寓指封建统治者。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育教学课件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 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原文 Nhomakorabea第
四
课堂练习篇
节
随堂练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马”。
随堂练习
本文论点是哪一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写千里马遭遇终身不幸的是哪一句?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随堂练习
揭露“食马者”愚妄的是哪一句?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
04
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
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导入篇
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 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 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 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 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 令。
CONTENTS
第 二 字词学习篇 章
易读错字
祗(zhǐ)辱 骈(pián)死 槽(cáo)枥(lì) 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y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张PPT)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 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 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领 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 倡秦汉散文艺术。其散文雄奇奔放,代表 作有《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 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 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 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 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样之后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所以 只是 辱没 结构助词,的
•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 没人才。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下册 语文第 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26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下册 语文第 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26张PPT)
16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下册 语文第 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26张PPT)
1、文章塑造了哪三个形象?其中核心形象是谁?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下册 语文第 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马的品质、作用或文章寓意相关的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古代选马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寓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主要内容包括:文章主旨和写作背景的了解,重点词汇、成语的掌握,特殊句式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马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马的特点、用途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另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有些小组在讨论时显得有些偏离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没有给出明确的讨论方向。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是对话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话题,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内容。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马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寓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 23 马说(共23张PPT)
总结
本文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 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 者。作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愤怒的斥责, 其中有讽刺,有反问,有慨叹,抑扬反复,淋漓尽致。
结构图示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2.脉络清晰,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 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 是具有必然性的,从反面展开论述;中间从“食马者”的无知, 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之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 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鉴赏评价
品味赏析
1.品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一句。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不”,写出“食马者” 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把“食马者”的无知浅薄刻画得淋 漓尽致。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写出了食马者 的什么态度?
细节描写,勾画了食马者明明不识马却自以为识马的可 笑丑态,实则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 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 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 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 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托物寓意”。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 的关系的?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课文朗读与理解:《马说》全文的朗读、解读,把握文章主旨、结构及论证方法。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千里马”、“祗辱”、“槽枥”等,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此外,我觉得在讲解文章中的难点时,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以便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我要注意在课堂上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他们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了较好的把握,但如何将这些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仍是一大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关注人才、发现人才,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文章结构及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文化背景及作者观点: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本文创作背景,把握作者对人才和伯乐的看法。
举例:在讲解“千里马”一词时,可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强调其在古文中的特殊含义,使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作者观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社会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尝试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来描述一个现代的人才案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3课《马说》教案
5.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马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重点词汇、成语和句式,学会运用古代文化知识进行思考与交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课文论证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马说》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千里马和普通马,阐述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它是古代文化中关于人才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文章中提到的千里马,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被埋没,这个案例展示了人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选拔和使用帮助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发现和培养身边的人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重点词汇、成语和句式的学习:本课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成语,如“脱颖而出”、“驰骋”等,以及典型的文言文句式,如“夫”、“盖”等。教师需重点讲解这些词汇、成语和句式的用法。
举例:讲解“脱颖而出”一词,说明其原意是指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后来引申为出色地显露才能。同时,分析“夫”在句中的作用,表示发语词,引起下文。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第6单元第23课马说
第23课 马 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里马,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自我研习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祗.(zh ǐ) 骈.(pi án) 槽枥..(c áo l ì) 食.马者(s ì) 粟.(sù) 邪.(y é) 外见.(xi àn) 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可:能够;得:等到。
(2)通假字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出来) (3)一词多义①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②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养)食.不饱(吃) ③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④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⑤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4)古今异义①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接词)②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④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基础目标)2、理解千里马的形象;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发展目标)3、了解作者生平,领悟文章感情;收获启示。
(高层目标)【导入新课】(播放马叫声)(32秒)(播放伯乐相马小音频)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滋养着我们的身心。
今天我们走进《马说》,共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了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基础目标)2、理解千里马的形象;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发展目标)3、了解作者生平,领悟文章感情;收获启示。
(高层目标)学习新课以前,咱们检测一下预习情况:1、韩愈的遭遇看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敢为人先,给同学们给力奉献自己的预习大餐?咱们先找一位长得和谐的女同学说一下。
魔鬼的身材,天使的脸蛋儿,这就是和谐。
(当然不是说其他女同学长得不和谐)学会倾听,掌声鼓励一下学会尊重,掌声感谢一下(这一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2、说说“说”这种体裁。
我们看还有哪位同学不甘人后,愿意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这一次,咱们找一位长得给力的男同学说一下,魁梧、阳光,这就是给力。
学会倾听,掌声鼓励一下学会尊重,掌声感谢一下(这篇课文和咱们上一学期学的哪篇课文体裁相同?对,和《爱莲说》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节课咱们分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研习探究。
自主学习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下面先进行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这一环节,主要完成两项任务:学会朗读,疏通文意。
1、第一个任务:学会朗读,三读《马说》:朗读以前,咱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出语气。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23课《马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
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请学生读“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体裁,了解“说”和“序”的区别。
教师补充评讲《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的文体差别:1.“说”是古代表议论的一种文体,注重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说”奇巧而言辩。
2.古代的“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
“序”恳切而意长。
二、初读课文1.正音:骈(pián)尽粟一石(sùdàn)槽枥(cáo lì)2.领读。
(关键句的节奏、重点字词特别是几个“食”字的读音要强调)3.自由读。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六单元-《马说》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21)
一、导学案-四马说一、目标导学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骈死( ) 槽枥( )()相马()粟()外见( )食马(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著名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7)执策而临之()()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同__,_____。
(2)不能尽其材__同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同_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同__,_____。
2.一词多义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1)策(2)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4)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5)而(6)以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马说》优质课教学设计PPT课件_15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 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 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 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 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 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 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 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 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
你心中的想法。
一、多义词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 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之能 能够 能力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通“饲”喂养 吃
吃尽 尽粟一石 不能尽其材 使……竭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它的(代马) 奴隶人之手 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 标志,无实意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推测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它,代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转折连词,却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连词,无实意
写作 背景
《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性 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相当于杂文 。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 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 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 文体。
类似的课文还有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shí s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学案-四马说
一、目标导学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骈死( ) 槽枥( )
()
相马()粟()外见( )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著名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5)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7)执策而临之()()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同__,_____。
(2)不能尽其材__同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同_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同__,_____。
2.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
()
(1)策(2)其
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
食不饱,力不足()骈死于槽枥之间
()
(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4)之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
(5)而(6)以
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总结归纳
本文采用的写法,论述
的问题,作者将比做“千里马”,将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马说》作者是(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3.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
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课内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2.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
社会现象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五、拓展阅读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稿“拓展阅读”。
《马说》导学案答案
二、自主预学
1.lèpián cáolìxiàng sùxiàn sì
2.①见课文下注释
②《爱莲说》
三、互动探究
(二)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三)
1. “食”同“饲”,喂养“材”同“才”,才干、才能
“邪”同“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见”同“现”,显现
2.名词,马鞭动词,驾驭
表反问,难道表推测,恐怕
吃同“饲”,喂养
助词,的代词,代“千里马”
表修饰表转折
按照拿或用
(四)见教参
(五)
1.本文要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2.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
3.“伯乐”比喻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
4.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六)见《教参》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zhǐpián cáolìsùsì
2.唐韩愈托物言志
3.(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见教参
5.见教参
(二)课内阅读
1、A
2、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B
5、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第一,要给千里马这样的人才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第二,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第三,要善于了解他们的需求;第四,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让他们乐于发挥自己的才干。
五、拓展阅读
1.(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
每小题1分)
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分)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分,只答第一句给1 分,答第二句给2分)
二、教案
23马说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