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浅论新会计准则体系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
2007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
在新准则体系下,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变化:抵债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抵债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本文拟对新准则体系下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确认、计价和外币折算等会计处理问题做以探讨。
一、抵债资产的入账确认与终止确认
从理论上讲,抵债资产的确认条件非常明确:与该抵债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抵债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而实际工作中,抵债资产的确认入账却非常复杂,主要是因为以物抵债事项存在实质与形式不同步现象。
以物抵债过程中,无论是法院判决还是双方协商,金融企业从判决或协议生效到实际取得所有权并占有抵债资产,通常时间较长,甚至最终不了了之。
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对抵债资产入账确认以及对应债权的停息、终止确认处理莫衷一是。
有的在法院判决或双方协商生效后即确认抵债资产,冲抵借款人债权本息;有的在法院判决或双方协商生效后仅做停息处理,待实际占有、扣压抵债资产后再确认抵债资产,冲销债权本息;有的在实际占有、扣压抵债资产前不做任何处理。
在抵债资产的终止确认方面,实际工作中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常见的问题是,抵债资产处置时的分期收款或延期收款,此时是否终止确认,如何确认,是金融企业面临的难题。
实际做法是,有的在签署协议收到首付款时,即冲销抵债资产并确认处置损益,分期付款或延期收款部分作挂账处理;有的则在收到全部价款后才作终止确认,对分期付。
【税会实务】解读新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税会实务】解读新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中的第2(长期股权投资)、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8(资产减值)、12(债务重组)、19(外币折算)、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4(套期保值)、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30(财务报表列报)等准则均有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本文旨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梳理,以期财会人员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一、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长期股权投资指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对企业的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与资本市场相适应,是一个虚拟资本,从本质来看,构成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
根据金融工具的定义,会计准则22号第二条: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合同。
长期股权投资对投资方而言形成金融资产,对于被投资方而言,是一项权益。
因此,是一项金融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第30号第十九条,在资产负债表中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信息。
笔者理解,该金额应该包括以外币计量的境外经营、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或权益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香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有二个认定条件:一是被投资公司证券,无公开市场交易或无明确市价者;二是以控制或意图与被投资公司建立密切业务关系为目的。
国际会计准则将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分别进行规定,与我国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差异。
二、长期股权投资分类及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规定1、投资以外币计量按是否指定为套期项目分为未被套期长期投资和被套期长期股权投资。
当长期投资不是被套期项目时,初始投资以投资发生时的汇率计量,后续计量也采用投资发生的汇率计量,被投资企业现金分红(仅限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
从新会计准则体系看会计理念的更新
制度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在原 准则中, 权益法将企业取得的收益全部确认
为企 业的投 资收益 , 而新准则中要求投资企 业对子公司 的长期股权 投资应 当采用成本 法核算 ,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 的现金股利或 利润, 确认 为当期投资收益。投 资企业确认
虽然 目前新准则 仍以
以此为基础 , 计确 会
差异反映的是截止 某一时点资产 和负债计 截止该 时点所估计 的未来与该项 资产和 负
债相 关的经济 利益 流动 情况相 联系 的 , 因
而 是 一 个 累 积 的概 念 。 新 准 则 还 引 入 列 为
!
:
l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 负债” 和“ 的
资成本的收回。 如果被投资企业当期不分配 股利 , 则投 资企业就不确认投资收益。 ( 《 业会 计准 则 第 1 2)企 8号——所 得 税》 中规定 , 对所得税 的确 认及计量运 用资 产 负债 表债 务法 ,依据资 产负债观来计 量 收益 , 而确定本期的所得税 , 从 这体现 了对 资产 负债 表的重视。采用 资产 负债观 的观 念 ,可促使 对企业在报告 日的财务状况 和 未来现金流 量做出恰 当评价 ,提高预测 的 价值。而相 比之下, 利润表债务 法采用收入 费用观来定 义收益 ,强调 收益 是收入与 费
。
用的配 比,从 而注 重收入和 费用在会计 与
注重暂 时性 差异 , 在资产负债观 下 , 时性 暂
_
l
l
在 利 表 ,先 入 计 益 应 税 得 的 异 是 l 了润上首 考 会收和纳 所额 差 ,与
生 的有 关收入 和费用的
后根据 收入和费 用的变 叫认为。 收益计量从属于
【税会实务】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建议
【税会实务】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建议一、我国新旧准则会计要素比较(一)资产要素的比较旧准则的资产定义是:“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新准则把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新准则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1.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
2.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旧准则把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六大类,并根据其分类分别定义、解释和说明;新准则删除了资产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
旧准则对如何确认资产没有规范;新准则则作出了明确的资产确认标准,即在满足资产定义的同时应满足: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既满足资产定义又同时满足确认标准才可确认为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列示。
仅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可在附注中做相关披露。
变化后的定义从理论上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高度概括了资产的基本特征。
尽管两者都认为资产应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但两者阐述的重点却不尽相同,新准则强调了资产的形成和资产应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旧准则则强调资产的可计量性。
实际上,可计量性并非是资产的本质特征,它只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条件,是资产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旧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不够严密、准确;新定义则比较符合资产的逻辑特征。
新准则根据资产的本质特征,把不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如“待处理财产损溢”、“递延资产”等。
至于资产定义取消“能以货币计量”,是因为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因此,凡通过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必须满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基于可计量性并非是资产的本质特征的原因。
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几点会计实务变化
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几点会计实务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转变,对于会计准则而言,更应该与时俱进,应对于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而做出改变。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2项应用指南三个层次构成。
基本准则为纲,对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做出规定,并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告整体要求;具体准则为目,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尤其对一般业务处理、特殊行业、特定业务三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制定出相应准则;应用指南为补充,对具体准则的操作进行指引,主要解决在运用会计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和编制问题。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我国资本市场,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会计处理方法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基本准则的变化基本准则修改了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及财务报告目标,同时对基本会计准则依据会计基本原则进行了修改。
根据原基本准则的规定,准则适用范围包括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而根据新准则,“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原准则指出会计目标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在基本会计准则依据会计基本原则问题上,保留了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重点推出公允价值应用。
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采取公允价值。
(二)具体准则的变化1.调整《存货》准则新准则取消了存货流转的“后进先出”法,并规定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发生的利息资本化,不再计入损益,而计入存货价值。
新准则中会计变更的差异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例如:2005年年报中的收入为 1100万元,在 2006年 10月发现多计收 入 100万元;在编制 2006年年报时,应视同该差错没有发生过,即 2005 年的年收入应改正为 1000万元。
(三)将会计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原准则将会计差错分为本期发现的与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和本期 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调整发现当期 的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调整 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会计报表其他项目的期初数。如不影响 损益,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新准则将重大会计差错改为前 期差错,增加了前期差错和追溯重述法的定义。前期重要差错更正的会 计处理采用追溯重述法。确定前期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 未来适用法处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浅论新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
李 彤
一
、
新会计准则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将极大地满足该行业 的发展对会计准则 的需求 。
三、 新会计准则实现 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财政 部 于2 0 年2 1 0 6 月 5日发 布 、 2 0年 1 1 0 7 月 日起在上市公 司施行 的新企业会计 准则 , 对 我 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经过将近3年 的 0 改革开放 , 国经济 的市场化程度 已经 大大提高 , 我 为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也进行 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 。 曲晓辉教授 曾经将 我国会计改革分为三个 阶段 : 国 借鉴
二、 新会计准则体 系完整 。 结构合理 新会计准则体 系分三个层次 , 形成一个完整 的会计
四、 新会计准则体现 了适合国情 的中国特色 新 会计准则与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的趋 同不等于相
同。 社会制度 、 文化背景 、 执业环境 以及社会公众对注册 会计师认识程度等的不 同, 决定了我们 在国际趋 同的同 时, 必须从 中国国情 出发研究制定 中国会计 准则 , 使之 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 , 又能保持 中国特色。 趋 同不是相 同, 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从我 国新会 计准则 的内容来看 ,其 国际准则趋 同同样不是盲 目的 , 而是在充分考虑了我 国社会环境的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 系采用 了国际会计 准则 的基本 框架 和原则 , 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 同要求 。从体
际惯例的发展阶段( 7—19年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1 9 92 以《 9 中外合 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为代表)较为广泛地借鉴 ;
国际惯例阶段( 9— 19 年 , 股份制试点 企业会计 1 2 9 7 以《 9 制度》 两则 、 、 两制的发布和实施为代表)全面借 鉴 国际 ;
浅论新准则下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选择
会 计 计 量 是 会计 系统 的核 心 职 能 ( 尻 雄 士 , 7 ) 计 计 井 1 3 。会 9
职 业 谨 慎 可提 高 审 计 效 率 和 质 量 , J和 控 制 审计 期 望 差 距 。现 量 包 括 单 位 和 属 性 两 个 方面 ,其 中 ,单 位 一律 使 用 货 币 ,而 属 性 缩/ 、 在 已 由制 度 基 础 审计 发 展 到 风险 导 向审 计 ,审计 的技 术难 度 系数 则 出现 多重 性 的选 择 。我 国传 统 的会 计 计 量 属 性 采 用 历 史 成 本 ,
一
、
1 历 史 成 本 .指 取 得 资 源 的 原 始交 易 价 格 。历史 成 本 以实 际 管 的历 史 ,转 由新 成 立 的 ” 众公 司会 计 监 察委 员会 监 管 ,审 交 易 并 经 交 易 双 方认 可 为基 础 、 公 以原 始凭 证 为 依 据 , 有 可 靠 性 、 具 计 准 则 的 制 定 权 亦 转 向该 委 员会 ,这 一 举 措 对 我 国 具 有 借 鉴 意 客观性及可验证性 ,按历史成本原则反映的债权债务是一致的 , 义 。 目前 我 国 的审计 准 则 由财 政 部 颁布 ,具体 由 中国 注册 会 计 师 具有可 比性 . 避免 了人 为产生的差异 , 减少 了往来单位问的争议 协 会 落 实 ,这 种 准 则 制 定模 式 会 导 致 “ 法 但 不合 理 ,合 理 但 不 计 量 相 对 简 单 ,不 用 频繁 地 对 账 面 价 值 进 行调 整 ,节省 了信 息 加 合 合法 ”的现象 ,强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要严格遵 工 成 本 。但 历史 成 本 属 性 的 局 限 性也 是 显 著 的 :1 不能 真 实 反 映 () 循审计准则会导致 ” 审计过度”和 “ 审计 不足 ” 。同时中注协既 企 业 财 务状 况和 经 营 成 果 ,2 面 向 过 去 ,记 录 过去 已知 数 ,没 考 () 是注 册 会 计 师 的代 言 人 ,又 是 行业 监 管 者 ,既是 审计 准则 的制 定 虑 不 确 定 性 和风 险 3提 供 过 去 交 易 时点 的信 息 ,在 物 价 变 动 时 () 者 , 是 审 计 准则 的督 导 者 , 又 这让 外 界 很 难 相信 中注 协 的 公 正 性 。 不 能 如 实 反 映 . 不 利 于信 息 使 用 者 的经 济 决 策 。 事实证 明这种监管是有缺陷 的,因而对期望差距的控制应改变 目 2 重 置 成本 指 企 业 在 现 实 的生 产 技 术 水 平 条 件 下 ,若 重 新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而2024年,我国也出台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本文将对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
接下来,我将对每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和成本两种计量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注重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完整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要满足会计准则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则。
其次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和负债的分类进行编制,并且要分别列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此外,还规定了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第三是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费用以及利润分配情况的财务报表。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利润表按照收入和费用的分类进行编制,并且要明确列示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此外,还规定了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第四是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情况的财务报表。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现金流量表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分类进行编制,并且要明确列示现金流量净额和期末现金余额。
此外,还规定了现金流量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第五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按照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分类进行编制,并且要明确列示期初余额、本期增减变动和期末余额。
此外,还规定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最后是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项进行补充和解释的信息。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附注要清晰明确,内容齐全,以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
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浅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算的差异。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 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需要根据资产的公允 价值变动情况,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旧准则中,当资产的价值升高 时,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对资产进行处理;当资产的价值降低时,对资 产计提减值准备。虽然两者所计入的科目不同,但两个科目中的金额都 只有在处置该资产时才能转入投资收益科目。新旧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中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不同。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 制时,新准则采用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而旧准则采用权益法对其进行 核算。二是新旧准则中投资收益核算的共同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 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部 分,确认为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属于被投资单 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股份比 例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照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应收股利的差额确认投资 收益。
其二,新会计准则中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投资收益是指企业 进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新准则中规定计入投资收益的分析如下: 一是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收益的核算。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投资公司的子 公司,或者投资单位持有被投资单位很少的股份且没有影响,这些股权 也没有市场价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 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成本法核算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 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股份比例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另外,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没有计人投资收益科目,而是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和资本公积科目。这 种确认方法,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现时价值;另一方 面,由于这部分收益并未实现,因而没有将其计入投资收益。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视同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视同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一、新会计准则对视同商品销售的修订新会计准则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原视同商品销售业务,改作正常商品销售处理,会计处理上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据以计算缴纳各种税费。
除此之外,新准则还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销售处理,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债,“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作销售处理”。
这些调整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二十五条的精神相符。
在关于是否确认非货币形式收入的问题上,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趋于一致。
新收入准则第二条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股息分配,或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等业务,只要符合收入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就应作正常销售商品处理,确认销售收入。
如何理解商品销售与视同商品销售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货物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是否已发生改变,即企业货物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送给他方。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股息分配,或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等业务,货物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送给本会计主体外的他方,而非1997财政部在《关于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字[1997]26号)中所提到的“一种内部结转关系”,是为正常商品销售。
浅论新准则下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选择
浅论新准则下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选择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提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五种会计计量属性。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入手,重点阐述了新准则下影响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并对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展望。
标签: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选择模式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井尻雄士,1973)。
会计计量包括单位和属性两个方面,其中,单位一律使用货币,而属性则出现多重性的选择。
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采用历史成本,目的在于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而在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界提出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1.历史成本,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
历史成本以实际交易并经交易双方认可为基础、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及可验证性;按历史成本原则反映的债权债务是一致的,具有可比性,避免了人为产生的差异,减少了往来单位间的争议;计量相对简单,不用频繁地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节省了信息加工成本。
但历史成本属性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1)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面向过去, 记录过去已知数, 没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3)提供过去交易时点的信息, 在物价变动时不能如实反映,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2.重置成本,指企业在现实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若重新购置该项相关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为资产持有利得。
将现行成本计入成本费用,可以避免在物价变动时虚增收益,确切反映企业维持生产能力所耗费的补偿;以现行成本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现时的财务状况;用现行获得的收入减现行成本在逻辑上似乎统一;能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利得。
其局限性在于:(1)以现行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2)持有收益难以处理,如仍列入收益表,则达不到实物资本保全的目的,放弃了收入实现原则;(3)用重置成本作为计量属性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浅论新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对企业的影响
使 我 国 会 计 准 则 体 系 与 国 际 接 轨 向 前 迈 的 确 认 计 量 和 相 关 信 息 的 披 露 .根 会 经 费 和 职 工 教 育 经 费 ;非 货 币 性 福 利 ;因 解 除 与 职 工 的劳 动 关 系给 予 的 补 进 了 一大 步 。 据 《 业 会 计准 则一 一 基 本准 则 》 企 在本 文中 ,笔者 拟主 要分析 新准 则对 制定 本 准 则 。 职 工薪 酬会 计处 理 的相关 规 定 。同 时 简
配 置公司 资源策 略的主体 内容和 防 也 罢 ,现 金 流 量规 划是 关 键 制 约 因素 。
范风险的基本手段
在 市 场 竞 争 日 益 激 烈 的 今 天 . 企
业追 求 收 益 的 强 烈 愿 望 与客 观 环 境 对 流
切 实推行全面财务预算管 理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一 I
目前 相 当一 部 分 企 业 来 讲 现 金 流 量 恰 恰 是 瓶 颈 所 在 。这 就 要 求 企 业 在 日 常 的
( )现金 流 量规 划是 经 理人 扩 大 。 所 以 .维 持 增 长 也 罢 控 制 风 险 决 于 企 业 的现 金 流 量 是 否 充 足 。而 对 于 四
要探 讨新 准则 对不 同类型企 业 的影 响。
偿 .其 他 与 获 得 职 工提 供 的 服 务 相 关 的
2 职 工 薪 酬 的 定 义 和 范 围 。 职 工 支 出 。其 中 最 基 础 的 内 容 是 工 资 和 职
薪 酬 ,是 指 企 业 为 获 得 职 工提 供 的 服 务 工 福 利 费 。
数 ,尽 管 用 主 营 业 务 利 润 来 计 算 .
就 成 了 无 源 之 水 。 因 而 , 企 业 规 系 中 来 ,并通 过预 算 的制定 ,实 现公 司上
浅论企业会计与新会计准则
报结果的制度 , 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 、 方法 、 程序的总称 。 会 计制度和会计准N- -者都是会计标准 , 区别为 : 首先 , 规范 的目标不 同 ,
者, 分为财务会计 、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 ( 3 ) 按照的组织形式 不同 , 可分为独 资企业会计 、 合伙企业会计 与
股份公司会计。
‘
( 4 ) 按照企业是否有外商投资, 可分为内资企业会计与外商投资企
3 、 企业会计 的特点
共和 国会计 法》 , 在依法设置 的会 计账簿上统一核 算 , 按照 有关规定定 期结账 , 结账前 , 须将本期 内发生 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新 会
和外部 的信息使用者提供 千 信息。 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 当局 , 政 府部门 , 出资者 , 债权人和职工 。
2 、 企业会计的分类
质和业 务素质得 以全 面的提高 。 为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提供 良好条件 。
2 、 新会计 准则的实施有助 于企 业会计基础 工作 的规 范化
பைடு நூலகம்
( 1 ) 按 照企 业所处的行业不 同 , 可分为工业 企业会计 、 农 业企业会 计、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 施 工企 业会计 、 房地产 开发企业会计 、 旅游 、 饮 食服 务企业会计 、 对外经济合 作企业会计 、 交 通运输企业会 计、 铁路运 输企业会计 、 民 用航空运输 企业会计 、 邮 电通 讯企业会计 、 金融企业会 计、 保险企业会计等。 ( 2 ) 按 照企 业会计服务 的着 重点不同 , 可分 为财务会计与管理 。或
【税会实务】解读新会计准则中的费用资本化
【税会实务】解读新会计准则中的费用资本化2006年2月,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这些新准则将于2007年 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推行,随后逐步推广到所有大中型企业。
新会计准则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此特点体现在多项会计准则中。
为什么要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在各相关准则中如何体现,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一、费用资本化的会计理论及时代背景费用资本化是按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要求——“权责发生制”,对企业现金支出中符合资产确认和计量要求的部分予以资本化,即计人相关资产的成本中。
费用资本化遵循了新准则客观性、重要性、可比性和相关性原则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会计准则大体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过去为了防止加大资产成本、虚增利润,尽可能缩小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而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扩大了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这项会计变更的意义不仅在于与国际会计准财的趋同,更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类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政策扶持。
新经济时代,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金额巨大,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达到600亿美元,美国和日本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820亿美元和1040亿美元,排名第四的德国则为540亿美元。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最新统计的2003版各成员科学、技术和产业排行榜,中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支出仍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德国。
据公报显示,2004年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92.8亿元、36.02亿元、32.17亿元、27.91亿元、20.23亿元、13.70亿元。
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有哪些变化?【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有哪些变化?【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新准则与原准则包含内容的差异原准则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计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5个部分。
(一)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直接反映了主体在一定期间的总收益和总费用,新准则将所有的权益变动表由原来的附表上升为主表,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主体权益的综合变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新准则更加强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单独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正确编制和提供现金流量表,有利于报表使用人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评估公司偿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对外筹资和发展能力,分析本期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评估报告期与现金有关或无关的投资及筹资活动,帮助报表使用人做出正确的经营、投资和信贷决策。
(三)新准则要求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新准则要求的附注更加重视信息的披露,披露的内容也更加全面。
(四)新准则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原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包含的部分内容在主表及附注中已体现,另外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的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加以规范。
二、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与原准则资产负债表的区别(一)部分资产项目填列方法的改变。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原准则规定以账面余额填列,新准则全部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
(二)在“非流动负债”中增加了“预计负债”项目。
原准则中预计负债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预计负债符合负债的定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
(三)新准则将原“递延所得税借(贷)项”改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税会实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核算新方法
【税会实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核算新方法套期保值(Hedging)又译作“对冲交易”或“海琴”等。
它的基本做法就是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交易地位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相同的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结清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亏损,以此来补偿或抵销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或利益,使交易者的经济收益稳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为帮助企业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处理中避免盲区,同时在财务分析中能够更好地分析出套期保值的贡献,更加全面地反映套期保值的业务过程与资金的运动过程,更加直观地反映套保的运作风险与效果,本文根据企业核算细化到订单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演示。
一、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核算新方法处于资源下游的企业,对材料的价格波动极为敏感,为了规避订单签订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迫切需要从战略上对未来预期发生的材料采购进行提前安排,锁定目标利润。
对此,企业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期货市场开展现金流量套期业务,确保经营利润的实现。
对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国际会计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但要对套期保值活动进行指定,而且要反映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动,反映活动的全貌,但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
为了清晰地反映出套期保值业务全过程及资金运动过程,即从建仓的初始记量,到每个会计期末持仓的后续计量,直至平仓后的有效性评估,形成业务闭环,企业可以从实务需要出发,尝试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即将会计核算细化到每一个订单,真实地反映套期效果,便于分析订单盈利情况、进行决策指引的会计核算方法。
假设所涉及的业务活动与期货市场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遵循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期货资金账户的保证金必须是足额的,即不会因为保证金不足而被强制平仓;假设业务是在订单签订后进行的,旨在锁定订单目标利润,因此在实践操作中,企业会严格进行套期操作,不会有投机行为。
浅论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一
判断的整体水平并依赖于广大会计人员 的实施。从某
种 意 义上来 说 ,会 计 准 则制 定模 式 的变 迁其 实 是 人们 对 会 计职 业判 断 的必 然性 认 识 的结 果 , 需要 不 断调 整 。 当会 计准 则无 法约 束 到经 济 事项 时 ,会 计 人员 对会 计
会 计本 身所 具有 的不 确 定性 以及 现代 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建 立 ,使得 进行 会 计职 业 判 断成 为 企业 经 营过 程 中的一种 经常 性 的行 为 。企业 需 要通过 会 计职业 判 断 ,
来应 对 不断 出现 的新 情况 和 新 问题 。合理 恰 当 的职 业
判 断有助 于提 高 会计信 息 的可靠 性 和有 用 性 ,而 不 当 的职 业 判 断则会 扭 曲会计 信 息 。作 为 引 导会 计职 业 判 断的规 范 ,企业 会 计准 则 与会 计职 业 判 断存 在着 紧 密 关 系 。 目前 我 国为 了适应 经 济 的发 展 而对 企 业会 计 准
二、 新会 计准 则对 会计 职业 判 断的影 响分析 20 0 6年 2月 1 5日财 政 部 正式 发 布 了新会 计 基 本
会计 准则 是 处理会 计 事 项 的标 准 ,是 进行 会 计 工 作 的规范 和评 价会 计 工作 质 量 的准 绳 ,是 高层 次 的会 计规 范 。会 计准 则 与会 计职业 判 断之 间 的关系如 下 : 1 计准 则 为会 计职业 判 断提供 依据 和 原则 。 计 . 会 会 职业 判断不 是 随意 的 , 必须 以会 计准 则为 依据 。只 有 它 满足 了会 计准 则 的规 定和 要求 ,会 计职 业 判 断才 是合 法有 效 的。会计人 员 只能在 会 计准 则允 许 的范 围 内, 根
【税会实务】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比较
【税会实务】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比较摘要: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2项具体准则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对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做出的规定。
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简单比较。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制定,首次涵盖了各类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建造承包商、农业等)的交易或者事项,使整个科目体系更加系统,完整,更能体现与国际的趋同。
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在原会计科目体系的基础上作了不少增减。
科目的类别在原来的五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即共同类,包括5个会计科目: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
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按新准则规定自行设置。
企业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简单比较(除银行、证券、保险、租赁、建造承包商、农业等行业专用的科目外)。
以下科目按列报的先后顺序进行对比。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浅论新会计准则体系
摘要: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我国会计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新准则对原有会计准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并且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这对上市公司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革影响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要顺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加入WTO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呼声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顺应国内外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提高了我国会计的国际话语权,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民众和整个中国经济。
1 新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2个应有指南三个层次构成:
1.1 基本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的作用是“准则的准则”,对38个具体准则起着统驭和指导作用,具体会计准则应在基本会计准则规定的框架内,按照会计业务或事项的类别进行制定与执行。
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