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 跟 8gO2 完全反应,可得到 10gH2O B.用含 Fe2O385%的赤铁矿 160t,理论上可生产 100t 含杂质 4. 8%的生铁 C.各取 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 H2 多,说明镁的金属 活动性比锌强 D.将 l0gCuSO4·5H2O 与 90gH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 CuSO4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3.童童同学将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的稀硫酸中,充分
反应后固体全部消失,为了避免该废液排放造成污染,他又向废液中加入 20g 铁粉,充分反
应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 20g,加稀硫酸时所消耗的氧化铜质量是()
A.8g
B.10g
C.12g
D.14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 m ,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 x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 y ,
CuO +H2SO4 ═ CuSO4 +H2O
80 98
160
mx
y
80 m 98 x
80 = m 160 y
x = 98 m 80
y =2 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a ,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c ;与剩
×100%=6.4%,错误。
5.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
加入 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
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煤气指的是COB.“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C.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4.武汉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B.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2A.X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A.①④⑤B.②④ C.②③④D.②③④⑤8.已知碳化铝(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剧烈反应Al4C3+12H2O=4Al(OH)3↓+3CH4↑,某同学为了探究甲烷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设计出如下实验:①用碳化铝制取甲烷,可以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②在点燃C中酒精灯前,先要通甲烷气体③如果D中装无水硫酸铜,可以通过D装置反应前后颜色变化,判断有没有水生成④由于甲烷无味无毒,所以在该实验中可以不处理尾气⑤若将D中装碱石灰,在每步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推断甲烷组成⑥甲烷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是铜、水和二氧化碳以上正确说法的是()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二、非选择题9.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某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铝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图2所表示微粒符号为.(2)金属铝在常温下空气中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时,10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2)t1℃时,将30g 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含有A和CB.t2℃,将A、B、C的饱和溶液分贝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A的C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C,可通过升温结晶的方法来实现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11.某无色溶液可能由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A产生,过滤,所得滤液B为红色.(2)取白色沉淀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并且有不溶物.(3)取滤液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C和白色沉淀由实验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在实验(3)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溶液C中,除了酚酞以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可以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选其中一种可能含有的物质)12.某工厂生产产品Na2CO3中含有少量NaHCO3样品,为了测定产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进行如图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实验步骤如下:①打开K,缓慢通入干燥N2一段时间;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③实验后,观察到C中的溶液不变浑浊,测得各装置质量如下:问:(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装置的作用是(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说明A中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后,在冷却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4)根据实验所给数据,可测得Na2CO3质量分数为.13.小丽同学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mg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克;(2)当加入51.6g稀硫酸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煤气指的是COB.“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C.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煤气的组成成分分析;B、根据烟气的成分分析;C、根据乙醇的制取特点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但不是“煤气指的是CO”,故错误;B、由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所以,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故错误;C、乙醇可以通过植物发酵生产,属可再生能源.故正确;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进来更多的氧气,会使燃烧更旺.故错误.故选C.【点评】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B、根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解答;C、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D、根据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解答;【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4.武汉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B.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食品添加剂可依法添加使用进行分析;B、根据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进行分析.C.根据亚硝酸盐有毒来进行分析.D.根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进行分析.【解答】解: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过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代替食盐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物质,用它勾兑酒精,饮用少量可能导致失眠,大量饮用会致人死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营养素、化学元素、食品安全、材料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是历年中考热点.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2A.X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O2↑+4X↑,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并依据反应的类型及化合价原则及氧化物的特征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O2↑+4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铜原子 2 2氮原子 4 0氧原子 12 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8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A、由分析可知,X属于氧化物,正确;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该反应符合这一特征,是分解反应;正确;C、该反应前后由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了0价发生改变;错误;D、X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以及反应类型和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③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解答】解: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正确;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②错误;③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③正确.故选B.【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并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物质的组成,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A.①④⑤B.②④ C.②③④D.②③④⑤【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规律的类比;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有两种情况:第一锌过量,这时滤渣中不仅有过量的锌,还有生成的铁和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滤渣中含有铁,则一定含有置换出来的铜,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有两种情况:第一锌过量,这时滤渣中不仅有过量的锌,还有生成的铁和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滤渣中含有铁,则一定含有置换出来的铜.①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锌可能是铁和铜,故①错误;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铜,可能含有锌故②错;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不一定变成浅绿色,因为滤渣中可能含有生成的铁;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可能为浅绿色.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8.已知碳化铝(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剧烈反应Al4C3+12H2O=4Al(OH)3↓+3CH4↑,某同学为了探究甲烷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设计出如下实验:①用碳化铝制取甲烷,可以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②在点燃C中酒精灯前,先要通甲烷气体③如果D中装无水硫酸铜,可以通过D装置反应前后颜色变化,判断有没有水生成④由于甲烷无味无毒,所以在该实验中可以不处理尾气⑤若将D中装碱石灰,在每步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推断甲烷组成⑥甲烷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是铜、水和二氧化碳以上正确说法的是()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①根据碳化铝制取甲烷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判断;②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可加热条件下有爆炸的危险分析判断;③根据无水硫酸铜的性质分析判断;④根据甲烷有可燃性,分析判断;⑤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分析判断;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的可能性.【解答】解:①由题意甲烷是由固体碳化铝和液体水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生成的,反应的特点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相同,故可以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故正确;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在实验时先通入甲烷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故正确;③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通过这一实验现象判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故正确;④甲烷有可燃性,如排放到空气中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而且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不能不经处理就排放,故错误;⑤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既能吸收水份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其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不能具体判断出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是多少,故不能推算出甲烷的化学式,故错误;⑥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为甲烷和氧化铜,共含有碳、氢、铜、氧四种元素,所以产物可能是铜、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难度较大既考查气体的制取、性质、尾气处理、组成元素测定等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试题.二、非选择题9.(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某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铝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13 ;图2所表示微粒符号为Al3+.(2)金属铝在常温下空气中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来分析;(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3,该微粒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着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故填:13;Al3+;(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时,10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20g .(2)t1℃时,将30g 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含有A和CB.t2℃,将A、B、C的饱和溶液分贝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A的C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C,可通过升温结晶的方法来实现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0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100%×100g=20g;(2)t1℃时,B的溶解度是40g,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C无晶体析出,故A错误;B.由于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到t1℃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它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但由图不难看出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 >A>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B正确;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实现,故C正确;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故D错误;故选:BC;(4)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原因在于镁与盐酸反应放出了热量,温度升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1)20g;(2)不饱和;(3)BC;(4)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某无色溶液可能由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A产生,过滤,所得滤液B为红色.(2)取白色沉淀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并且有不溶物.(3)取滤液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C和白色沉淀由实验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Na2CO3、NaCl、NaOH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CaCl2.在实验(3)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C中,除了酚酞以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硝酸、硝酸钠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可以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取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硫酸钠(选其中一种可能含有的物质)【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二者不能共存分析回答.【解答】解:(1)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A产生,过滤,所得滤液B为红色,说明仍然含有碱性物质,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钠.(2)取白色沉淀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含有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一定存在,故一定不存在氯化钙,因为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剩余的不溶物可能是碳酸钡与硫酸生成的硫酸钡,不能确定实验(1)中得到的沉淀中含有硫酸钡,故不能确定硫酸钠的存在;(3)取滤液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C和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硝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所得滤液C中还含有硝酸、硝酸钠;要确定硫酸钠的存在,可以取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硫酸钠;故答案为:。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九上·江州期中)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B . 一个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原子总数是21C . 乙酰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 . 乙酰水杨酸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2. (2分)在配置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情况可能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④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⑤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过快,使少量溶液溅出.A . ①②③④⑤B . 只有②③C . 只有①②③D . 只有②③⑤3. (2分)(2017·东台模拟) 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淬火的钢针弯曲制成鱼钩B . 用食盐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C . 用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D . 制作简易净水器时,为了达到好的净水效果,活性炭应该放在最上层4. (2分) (2017九上·兰州期末) 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钕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钕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原子序数为60B . 属于金属元素C . 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D . 核内质子数为605. (2分)(2019·乐山)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 浑浊河水B . 番茄蛋汤C . 石蕊溶液D . 液态氢6. (2分) (2017九上·山西期中) 下列关于“H2O”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它可以代表1个水分子B .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它可以代表水这种物质C . 从其化学式可以分析出H2O中含有氢气(H2)D . 从水的化学式可以分析出化学式既有微观意义也有宏观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的桥梁7. (2分) (2020九上·宿州期末) 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Y投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X>Y>ZB . Y>X>ZC . Z>Y>XD . Z>X>Y8. (2分)(2017·海南)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 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B . 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C . 氮气与氧气﹣﹣加澄淸石灰水D . 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9. (2分)(2017·泗阳模拟) 如图是固体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 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由50℃降到10℃时,所得两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 . 20℃时,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 30%的乙物质溶液10. (2分)(2019·湄潭模拟) 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A . 铁和稀盐酸B . 铁和稀硫酸C . 铁和硫酸铜D . 锌和稀硫酸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11. (14分) (2019九上·恩施月考)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化学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化学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法正确;B、铜粉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粉和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铜粉,方法正确;C、CuSO4和过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方法正确;D、CaCO3、CaO都和稀盐酸反应,主要成分和杂质都除去,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

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

下列有关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密封保存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可用作燃料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肼(N2H4)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所以应密封保存,选项A正确;B、肼(N2H4)点燃时,生成N2和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B不正确;C、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燃料,选项C正确D、肼(N2H4)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选项D正确。

故选B。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足量Zn、Fe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足量的锌粉和铁粉,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相等,故正确;B、稀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无论如何稀释都不会等于或大于7,故错误;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错误;Zn+2H=Zn+H ,可知硫酸根离子在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2反应前后个数没有变化,故错误。

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答案】D【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2.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表示KMnO 4加热制O 2生成的MnO 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 .表示CO 还原CuO 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C .表示向Ca(NO 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 2CO 3溶液,沉淀量与K 2CO 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D .表示向足量的稀HCl 中加入少量Fe ,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A .AB .BC .CD .D【答案】D 【解析】A、因为MnO2是生成物,所以质量是由0逐渐增加的;B、试管内固体质量的变化就是CuO→Cu的质量变化;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Ca(NO3)2反应;D、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HCl→FeCl2的质量变化。

解:A、因为MnO2生成物,所以开始反应时质量为0,所以图象起点错误,故A错误;B、发生的反应为CuO+CO=Cu+CO2,固体的质量由CuO→Cu,质量减少,而图象是固体质量增加,曲线走向错误,故B错误;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要和盐酸反应,K2CO3+2HCl=2KCl+CO2↑+H2O,直到盐酸完全反应再和Ca(NO3)2反应,这段时间没有沉淀生成,起点错误,所以图象C错误;D、发生的反应为Fe+2HCl=FeCl2+H2↑,分析发现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2HCl→FeCl2的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质量增加,所以D正确。

2024年武汉中考化学三模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武汉中考化学三模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武汉中考化学三模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Cl-35.5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24分)1.酒精常用作消毒剂、燃料和溶剂等。

酒精的以下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可燃性C.易溶解D.有香味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加热液体C.取用固体药品D.称量NaCl3.化学符号含义丰富,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4个磷原子:P4B.3个氧分子:3O2C.碳酸根离子:D.氢氧化钡:BaOH2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如表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食醋的pH>7B给铁制楼梯扶手刷油漆防锈油漆能隔绝水和氧气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有乳化功能D用熟石灰改良校园农场酸性土壤熟石灰中含有OH﹣5.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帮助水高效分解获得氢气。

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Ⅱ均为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反应Ⅰ和反应Ⅱ在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D.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大于反应Ⅱ中生成的水的质量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小气球胀大一定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C.一段时间后,只有①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D.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7.已知下列物质的转化都是一步实现:①CaCO3→Ca(NO3)2②Ca(OH)2→Ca(NO3)2③CaCl2→Ca (NO3)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①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大B.转化②可以通过加入硝酸铜溶液来实现C.三个转化中一定都有明显现象D.三个转化中发生的反应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8.某课题小组模拟工业海水提镁的流程,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MgCl2,设计方案如图:已知:①海水和苦卤中都含有NaCl、Na2SO4、MgCl2、CaCl2、KCl等。

2024届湖北省武汉六中上智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武汉六中上智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六中上智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B.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C.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D.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作致冷剂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4.我国纪念2018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A.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B.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C.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D.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铝锅表面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铁锈也耐腐蚀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7.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硫酸铜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B.氯化钠C.金刚石D.二氧化碳8.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9.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混合物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要大C.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D.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剂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之和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氯化钠做调味品B.用氢氧化钙配制波尔多液C.用灼烧法鉴别棉线与羊毛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腐烂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12.下列关于测定溶液pH 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燥的pH 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B.将pH 试纸浸在待测液中进行测定C.用pH 试纸测出河水样品的pH 为5.6D.用湿润的pH 试纸测溶液的pH 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①鉴别烧碱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加水溶解,比较溶液温度变化;②区分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③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④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⑤鉴别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三种无色气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②⑤B.①②C.③④D.④⑤15.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B.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C.用食盐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D.用食品级小苏打和柠檬酸等自制汽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完成相应填空: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热(填“放”或“吸”)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是将_________能转化成应_________能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微热反应方程式_________;生成的气体可以用_____试纸检验。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武汉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Fe56 Zn65Ba137选择题部分(共2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

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B.碳酸钾属于碱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答案】B【解析】A、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灰汤粽”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纱布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B.熄灭酒精灯C.过滤D.测定溶液的pH【答案】A【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以下记载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刳(挖空)斑竹以导气(主要为甲烷),引井火以煮盐—《汉代古火井碑序》B.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黄帝内经》C.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浸铜要略序》D.发射时点燃火药,……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梦溪笔谈》2.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矢车菊黄素,有平喘镇咳,缓解风寒感冒的效果,其化学式为C18H16O8,下列关于C18H16O8的说法正确的是A.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B.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1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C.矢车菊黄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8个氢分子3.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

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B.丁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78%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 5.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6.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逐渐加水稀释B.向一定质量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分别向等质量的Fe和Zn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二、填空与简答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炸锅可以烹饪:①鸡翅、①虾、①红薯、①青椒等食物。

上述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填序号)。

(2)加入纳米TiO2的聚乙烯食品包装材料,在抑菌和保鲜效果上都有提升。

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3)篝火晚会结束后,用沙土将残余火焰熄灭的灭火原理是。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C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D.t2°C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A的质量为30g2.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4H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D.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3.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C.D.4.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A.鸡蛋B.黄瓜C.牛肉D.米饭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A.A B.B C.C D.D7.氯酸钠受到撞击发生反应:2NaClO3撞击2NaCl+3O2↑。

(湖北武汉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答题卡)

(湖北武汉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答题卡)

(湖北武汉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
化学·答题卡
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填涂)(共24分)
非选择题(共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9.(4分,每空1分) (1)(2分) (2)(1分) (3)(1分) 10.(4分,每空1分) (1) (2) (3) (4) 11.(6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__________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 黑色签字笔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和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答案】D【解析】【详解】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2.能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D.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不能放于隔板上,则无法与双氧水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

B、块状大理石放在带小孔的隔板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活塞,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内外产生压强差,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二者分离,反应停止;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粉末是一种粉末状物质,不能放于隔板上,则无法与稀盐酸脱离接触,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腐烂 B.粗盐潮解 C.干冰升华 D.蔗糖溶解2.“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霉变的花生清洗后也不能食用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C.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D.凉拌黄瓜加入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4.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NO2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6.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A稀释浓硫酸B确认C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7.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分别用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两只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B.通过气球膨胀的大小能推导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C.收集到的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D.若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则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8.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为分析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片,铁片表面一直无变化.对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判断①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无铁②向滤渣中加盐酸可能产生气泡③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④滤液可能为无色⑤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可能含有硫酸上述判断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化学式)(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10.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t1℃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是(任写一种).(3)现有同时含有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实验:图2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11.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CO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计买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③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④分别称量装置D、E 的质量.⑤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⑥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⑦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后点燃酒精灯.(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1)甲同学根据C中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2)操作⑥通合成气的作用除了将生成的气体赶入后面装置充分吸收外,还有,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①如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②如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12.某无色溶液可能由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A产生,过滤,所得滤液B为红色.(2)取白色沉淀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并且有不溶物.(3)取滤液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C和白色沉淀由实验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在实验(3)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溶液C中,除了酚酞以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可以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选其中一种可能含有的物质)13.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20g放入烧杯中,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后,测的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为.(2)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XX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腐烂 B.粗盐潮解 C.干冰升华 D.蔗糖溶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水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粗盐潮解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干冰升华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霉变的花生清洗后也不能食用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C.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D.凉拌黄瓜加入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判断.B、根据重金属有毒,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判断.C、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D、根据维生素C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不易破坏判断.【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且通常加热条件不能破坏,所以正确.B、铬酸铅是重金属盐,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所以错误.C、“白色污染”即是废旧塑料造成的污染,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所以正确.D、维生素C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不宜加热,且在酸性条件下不易破坏,加醋凉拌好,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要了解甲醛、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聚氰氨、二氧化硫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3.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B、根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解答;C、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D、根据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解答;【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4.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碱盐的溶解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石头纸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石头纸和木浆纸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塑料.所以不对.B、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依赖,所以不对.C、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会腐蚀它,而木浆纸是纤维素,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区分,正确.D、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易溶于水,所以不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NO2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CuO+O2↑+4X↑,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2并依据反应的类型及化合价原则及氧化物的特征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O2↑+4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反应前反应后铜原子 2 2氮原子 4 0氧原子 12 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8个O 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该反应符合这一特征,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由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了0价发生改变;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铜符合该特征,是氧化物;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以及反应类型和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6.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A稀释浓硫酸B确认C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配置溶液的容器要求进行分析;B、根据实验中气球的大小变化分析解答即可;C、根据硫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D、根据生成的氢气会逸出进行分析.【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该实验的错误之处在于稀释浓硫酸的容器不能采用量筒,应该采用烧杯等其他容器;B、反应中会发现气球胀大,说明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二氧化碳被消耗,但二氧化碳不但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还能够与水反应,所以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C、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液体从烧杯流入瓶内,进入的体积数正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能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D、锌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用此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敞口实验则会因氢气的溢出无法准确测量生成物的质量;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个选项中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判断实验操作是否正确.7.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分别用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两只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B.通过气球膨胀的大小能推导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C.收集到的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D.若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则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通过气球膨胀的大小快慢能推导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会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过气球膨胀的大小快慢能推导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而不是气球膨胀的大小推导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C、收集到的气体(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气球口听到爆鸣声,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冷却至室温后恢复原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为分析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片,铁片表面一直无变化.对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判断①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无铁②向滤渣中加盐酸可能产生气泡③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④滤液可能为无色⑤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可能含有硫酸上述判断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粉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即滤液中放入一铁片没看到有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稀硫酸和硫酸铜,则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混合物中的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解答】解: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粉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即滤液中放入一铁片没看到有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稀硫酸和硫酸铜,则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混合物中的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CuO、Fe;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FeSO4,不可能含有CuSO4、H2SO4.①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CuO、Fe,错误;②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CuO、Fe,加盐酸可能产生气泡,正确;③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FeSO4,不可能含有CuSO4、H2SO4,错误;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FeSO4,为浅绿色,错误;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FeSO4,不可能含有CuSO4、H2SO4,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铁及CuO等物质的有关化学性质.分析时若仅仅看到CuO与H2SO4以及Fe与H2SO4的反应就易错解.如果能抓住“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这个条件,并结合铁的化学性质,便能正确作答.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D (填化学式)(2,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A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的NH3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生成物D的分子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2+6H2O.进而可计算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解答】解:(1)反应中反应物A与生成物D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物质为化合物;反应物B与生成物C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物质为单质;故填:AD;(2)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3O2+6H2O;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4NH3+3O2+6H2O;置换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方程式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65g.(2)t1℃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任写一种).(3)现有同时含有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实验:图2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CDE (填字母序号,下同).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CE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3)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4)根据不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解答】解:(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2)t1℃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现有同时含有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实验: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5g的甲,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40g甲形成的B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60g最多溶解25g,故C是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其溶解度变为90g,又溶液中共加入了100g,最多溶解90g甲,故D是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依然饱和;故图2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CDE;实验过程中,CE均是t1℃时的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故答案为:(1)65g;(2)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升温;(4)CDE;CE.【点评】本题是对溶解度知识的应用考查题,涉及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会利用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并进行有关的分析.11.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CO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计买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③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④分别称量装置D、E 的质量.⑤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⑥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⑦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②后点燃酒精灯.(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1)甲同学根据C中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2)操作⑥通合成气的作用除了将生成的气体赶入后面装置充分吸收外,还有防止铜被重新氧化,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