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播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合集下载

消防知识问答题

消防知识问答题

1、什么叫燃烧?答: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者)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2、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ABC )答: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引火源)3、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ABC )答: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B、一定的氧气含量 C、一定的点火能量4、空气中含有大约多少的氧?答: 21%5、什么叫火灾?答: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6、火灾分为哪几类?答:火灾分为 A、 B、C、 D 四类。

7、A 类火灾是指哪种火灾?答: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花、麻、纸张火灾等。

8、 B 类火灾是指哪种火灾?答: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9、C 类火灾是指哪种火灾?答: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10、 D 类火灾是指哪种火灾?答: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等火灾。

11、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ABC )答: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2、当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时,什么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答:热对流。

13、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什么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答:热辐射。

14、灭火的基本原理有哪些方面?( ABCD )答: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15、同系物的闪点随其份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升高)。

16、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

17、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18、爆炸可分为哪几类?( AB )答: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19、气体的燃烧可分为哪几类?( AB )答: A、扩散燃烧 B、预混燃烧。

20、固体燃烧的方式有哪些?( ABCD )答: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21、燃烧产物主要有那些?( ABC )答: A、气体 B 热量 C 可见烟22、什么是最典型的未彻底燃烧产物?答:一氧化碳。

第四章燃烧热的传播途径及其对火灾蔓延的影响

第四章燃烧热的传播途径及其对火灾蔓延的影响
(七)由于热对流的作用, 炽热的浓烟向上升腾速度较快。 据测试, 烟垂直向上的流速可达3-5米/秒;水平方向的流速,在顶棚下为0.5-1.0米/秒,烟水平的流速低于人在水平地面疏散的速度(1.5-2.0米/秒),但高于人上楼梯的速度(0.5米/秒)。
(二) 为了减弱受到的辐射热量,可增加受辐射物体与辐射源的 距离和夹角。在火场灭火中,水枪手应选择有利的位置和适当的角度, 以减少受到的辐射热量。
(三) 灭火时,可利用移动式屏障或水枪喷射的水幕,遮断或减 少辐射热。对受到辐射热的建筑(构)筑物、储罐等不断用限度或泡 沫进行冷却,以降低其温度;有限度地拆除毗连的易燃(构)筑物; 设法疏散、隔离和消除受辐射热威胁的可燃物质;还可用喷雾水流形 成水幕来掩护灭火人员和受火人员和受火势威胁人员,以确保安全。
第三节热对流
、热对流的概念
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 称
为热对流。
二、 热对流的方式
(一) 自然对流
(二) 强制对流
三、 影响热对流的主要因素
(一) 通风孔洞面积和高度
实验证明: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 通风孔洞愈多, 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对流速度愈快。
四、 热对流的危害与防范
(一) 热对流是热传递的重要方式,它是影响初起火灾发展蔓延的 最主要因素。
(二) 楼层着火,多数是由于热对流作,通过建筑内部的门窗、走
廊、电梯间、通风管道、空气结构等各种孔洞,使火势蔓延到整个楼
(三)对流的速度,直接影响火灾的发展和蔓延方向。
(四)贮存在容器中的易燃、可燃液体,当局部受热后,会以对流 方式使整个液体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压力增大,有可能致使容器破 裂,或蒸气逸出遇引火源而发生燃烧、爆炸。

202消防监督检查题库(多选)

202消防监督检查题库(多选)

黑龙江省消防监督岗位练兵题库(消防监督检查部分)二、多选(共计166题):1. 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2. 控制物质燃烧基本条件是( ABCD )。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防止火势蔓延。

3. 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 ACD )。

A、气体可燃物;B、混合可燃物;C、液体可燃物;D、固体可燃物。

4. 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5. 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 BD )。

A、反应条件;B、必要条件;C、分类条件;D、充分条件。

6.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分为( ABCD )A、冷却;B、窒息;C、隔离;D、化学抑制。

7. 用于降低氧浓度达到窒息灭火的气体有( ABD )A、二氧化碳;B、氮气;C、氯气;D、水蒸气。

8. 热传播有( BCD )三种途径。

A、热输送;B、热传导;C、热对流;D、热辐射。

9. 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能发生阴燃的物质有( ABD )。

A、成捆堆放的麻;B、大堆垛的煤;C、大堆垛的汽油;D、成捆堆放的纸。

10. 燃烧的基本类型有( BCD )。

A、沿燃;B、闪燃;C、爆燃;D、自燃。

11. 闪点是( ABC )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A、甲;B、乙;C、丙;D、丁12. 可燃物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有( ABCD )。

A、氧化发热、分解放热;B、聚合放热、吸附放热;C、发酵放热、活性物质遇水;D、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13.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压力;B、氧浓度;C、催化剂;D、容器的材质和内径。

14.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受热熔融;B、挥发物的数量;C、固体的颗粒度;D、受热时间。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

安全消防知识培训火灾与燃烧一、火灾及其危害: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可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可使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二、燃烧与火灾: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2、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点火能量;(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三、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四、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1.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3.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4.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5.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

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

6.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

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28摄氏度;乙类(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小于60摄氏度;丙类(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三种。

消防题库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题库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1. 什么是燃烧?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 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3. 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4. 什么是可燃物?答: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5. 什么是引火源?答: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称为引火源。

6. 什么是火灾?答: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7. 根据GB/T4968-2008《火灾分类》规定,火灾根据可燃物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哪几类?答:A类火灾即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即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即气体火灾;D类火灾即金属火灾;E类火灾即带电火灾;F类火灾即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8.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火灾等级划分为哪几类?答: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9.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0.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重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较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2.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消防员知识问答

消防员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防火灭火基础1.什么是燃烧?答: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在本质上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反应具有哪些特征?答:燃烧反应的特征是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这三个特征是区分燃烧和非燃烧现象的依据。

3.什么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着火源?答:凡是能在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做助燃物质。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量来源,叫做着火源。

4.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质、充足的助燃物质和一定能量的火源,而且三者相互作用。

5.燃烧有哪些类型?答:燃烧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6. 请分别叙述气体燃烧有哪两种燃烧形式。

答:气体燃烧有扩散燃烧和混合燃烧两种形式。

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方式叫做扩散燃烧,亦称稳定燃烧。

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着火源立即燃烧或爆炸,这种燃烧方式叫做混合燃烧。

7. 请分别举例说明固体燃烧有哪几种形式。

答:固体可燃物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形式。

蒸发燃烧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或升华,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气体(或蒸汽)而燃烧。

例如:硫、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等化合物、热塑性塑料等高分子材料、萘和樟脑等具有升华性质的物质,在烧热后会蒸发成可燃性气体(或蒸汽)而发生燃烧。

分解燃烧是指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时发生分解,这些分解的产物再进一步发生燃烧的现象。

例如:木材、棉、麻、毛、丝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热固塑料、合成橡胶、纤维等合成高分子物质的燃烧通常属于分解燃烧。

表面燃烧是指固体可燃物难于蒸发或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

其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

例如木炭、焦炭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表面燃烧。

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

常州大学_大学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常州大学_大学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消防工程专业题库1、利用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的位置关系,分析说明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中着火的临界条件.。

答:自热体系着火与否取决于其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的相互关系。

(1)切点C 的意义:C 点标志着体系处于由维持低温、稳定氧化反应状态到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即到加速反应状态)的过渡状态,体现了体系热自燃着火条件。

(2)温度较低:曲线相交a 、b 两点,T ﹤Ta,T 上升至Ta ;T ﹥Ta ,T 下降到Ta,a 点是稳定点,处于低温氧化态;T ﹤Tb ,T 下降至Ta 点,T ﹥Tb ,T 继续上升,b 点非稳定点,但是热力学非自发状态。

(3)相交工况:体系只能稳定在交点处作低温、缓慢的氧化反应,反应无法加速,体系不能着火。

(4) 温度上升:曲线相切,临界状态,相切工况:体系处于能否着火的临界状态。

(5)温度较高:曲线相离,气体温度始终上升,相离工况:体系肯定能着火。

2、结合链锁反应理论解释氢-氧化学计量混合物一个温度可能对应两个、甚至三个着火(爆炸)压力极限?H ˙+ O2 +M → HO2˙ +MHO2˙ + H2 → H2O + OH(1)氢氧反应体系中,由于发生连锁反应,一个氢原子与其他基团反应可以生成三个氢原子,使自由基迅速增殖,从而使反应速度急剧升高导致着火。

第1、2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P点,保持温度不变降低压力,P点向下移动,此时因氢氧混合气体压力较低,自由基扩散较快,氢氧基很容易与其壁碰撞,自由基销毁主要发生在器壁上。

压力较低,自由基销毁速度越大,当压力下降到某一值时,自由基销毁速度W3有可能大于链传递过程中由于链分支而产生的自由基的增长速度W2,于是系统有爆炸转为不爆炸,爆炸区与非爆炸区之间就出现了第一极限。

如果在混合气中加入惰性气体,则阻止自由基向器壁扩散,导致下限下移。

如果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自由基在扩散中由于相互碰撞而消耗自己的能量,自由基结合成稳定分子,自由基主要销毁在气相中。

第3章 火灾蔓延

第3章 火灾蔓延

3、火灾烟气的毒性评价
(1)一般采用LC50作为烟气毒性的衡量标准。 定义为:某种气体能导致50%的动物死亡的浓度 (mg/l或其他浓度单位)。需要指出的是该参数值并 不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它和测试动物、测试仪器、材 料燃烧所产生的毒性,尤其是动物在烟气中暴露的时 间长短有关.一般情况下,LC50值的大小和暴露时间成 反比,通常在实验中取暴露时间为30min(以及随后 14d的观察期)。
(2)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可见光波长为λ=0.4~0.7um(微米),一 般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直径d为几微米到几十微 米,即d>2λ(可见光波长),这些烟粒子对 可见光是不适应的,即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 作用。当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 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这就是烟 气的减光性。同时,加上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 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如HCL、NH3、HF、 SO2、CL2等等使人睁不开眼,从而使人们在 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大大降低。
(2)N-气体模型
NIST提出N-气体模型,用该模型预测建筑火灾 中烟气毒性的大小。其假设为:火灾中大多数 材料的燃烧毒性主要是由为数不多的几种气体 产生的。这几种气体是CO,CO2,HCN,HCl 和HBr以及考虑到缺氧的后果 。主要有FED及 FEC两种有效分数。
剂量的有效分数 FED
可简化为
美国NIST机构,它有火灾燃烧实验室,纪录了 真实的大火蔓延过程。 如此快速的燃烧,烟感报警器只有4--5秒报警 时间,之后可能被烧毁。即使有烟感器,人员 也相当危险。任何的犹豫迟缓,妄图灭火,带 走财物都是极端愚蠢的。烟感器只有当烟粒子 达到一定浓度才鸣响,只要听到响,已经相当 危险,唯一要做的就是最快速度离开。
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第三、烟气中的悬浮微粒也是有害的,危害最大的是 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它们肉眼看不见,飘游 在空气中,当呼吸进人体肺部时,粘附并聚集在肺泡 壁上,可随血液送至全身,引起呼吸道疼痛,增大心 脏病死亡率。 第四、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对人们也是一个 很℃以上。人们对 高温烟气的忍耐性是有限的。在60℃时可短时忍受, 在120℃时15分钟内就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烟气温 度进一步提高,损伤时间更短,140℃时约为5分钟, 170℃时约为1分钟,而在几的高温烟气中是一分 钟也无法忍受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那些属于热传播的途径____。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扩散
D.热对流
答案A D B
解析热传导(又称为导热)是指当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时,就会通过物体内部分子、原子和电子的微观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发生能量传递现象。

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等流体中,热的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热辐射
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

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由于流体间各部分是相互接触的,除了流体的整体运动所带来的热对流之外,
还伴生有由于流体的微观粒子运动造成的热传导。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引起流动的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性质、传热面性质等。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以下不是热传输路径:()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扩散参考答案:A传热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指由温差引起的传热现象。

在热传递中,物体的能量变化是用热来衡量的。

传热有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只要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存在温差,热能就必须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从高温转移到低温。

对于固体热源,当固体热源与周围介质的温差不大(约50°C)时,从热源到周围介质的传热可用牛顿冷却定律计算。

热传导(又称热传导)是指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物体内分子、原子和电子通过微振动、位移和碰撞进行能量传递的现象。

不同阶段的热传导机理不同。

气体内部的热传导主要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这是相互碰撞的结果。

在非导电固体中,晶格结构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进行热传导。

金属固体的热传导是通过晶格结构之间的自由电子运动来实现的。

传热的主要方法是固体。

在气体或液体等流体中,热传导通常与对流同时发生。

傅立叶定律是传热学的基本定律,由法国著名科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提出。

[2] 公式表明,热导率与元件所在的温度梯度成正比。

热导率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传导热通量,代表材料的导热系数。

物体的导热系数与材料成分、结构、温度、湿度、压力、聚集状态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其次是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最小,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固体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成反比,固体非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成正比。

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大,而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小。

气体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通常用实验方法来测量。

消防试题库-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试题库-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1. 什么是燃烧?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 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3. 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4. 什么是可燃物?答: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5. 什么是引火源?答: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称为引火源。

6. 什么是火灾?答: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7. 根据GB/T4968-2008《火灾分类》规定,火灾根据可燃物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哪几类?答:A类火灾即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即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即气体火灾;D类火灾即金属火灾;E类火灾即带电火灾;F类火灾即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8.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火灾等级划分为哪几类?答: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9.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0.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重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较大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2.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是什么?答: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有三种传热方式:1、热传导,即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的直接接触。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锻造铁工具时,将烧红的铁块浸入水中冷却,其传热方式为热传导。

2、热对流,在流体中,加热位置的不均匀导致流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热量交换发生了。

开水煮沸后,水开始起泡,但由于上层是水冷的,密度高,压力大,气泡又被压碎。

当水蒸气重新溶解在水中时,水便成为对流。

3、热辐射,即高温热源以辐射红外线等形式,把热量传送至低温热源。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热源并非直接接触。

由于红外线是电磁波,这种传热模式可以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在真空中传播,例如太阳向地球辐射热量。

热传导是一种在介质中没有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但严格地说,它是纯热传导,即使流体处于静态,由于温度梯度造成的密度差异,也会发生热传导,因此热对流和热传导同时发生。

换句话说,只要介质内部或介质之间存在温差,热传递就一定会发生。

热传导率取决于物体内部温度场的分布。

热量从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系统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称为热传导。

热传导是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之一。

热传导本质上是物质中大量分子通过热运动相互碰撞,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物体的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固体中,热传导的微观过程是高温下晶体中节点处颗粒的振动动能较大。

在低温部分,粒子的振动动能较小。

由于颗粒间的振动相互作用,热能从动能较大的部分转移到动能较小的部分。

固体中的热传导是能量的传递,在导体中有许多自由电子,它们不断地产生不规则的热运动。

一般来说,晶格振动的能量很小,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的导热中起主要作用。

因此,一般导体也是热的良导体,但也有例外,例如直径——事实上,珠宝商可以通过测量直径的热导率来判断直径的真实性。

液体中的热传导表明液体分子在高温区有强烈的热运动。

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热运动的能量会逐渐转移到周围的层,从而导致热传导现象。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扩散参考答案:A热传播有哪几种方式: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导物体上的两部分连续存在着温度差,则热将从高温部分自动地流向低温部分,直至整个物体各部分的温度相同为止,此种传热方式为热传导。

举例:手握着冰块觉得冷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

举例:用凉水把开水兑成温水辐射传热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

举例:来自太阳的热量热传递:热传递(或称传热)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对于固体热源,当它同周围媒质温度差不很大时(约50°C以下),热源向周围媒质传递的热量可由牛顿冷却定律来计算。

热传导(又称为导热)是指当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时,就会通过物体内部分子、原子和电子的微观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发生能量传递现象。

不同相态的物质内部导热的机理不尽相同。

气体内部的导热主要是其内部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是相互碰撞的结果;非导电固体中,在其晶格结构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将能量传递给相邻分子,实现导热;而金属固体的导热是凭借自由电子在晶格结构之间的运动完成的。

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在气体或液体等流体中,热的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傅立叶定律是传热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由法国著名科学家傅里叶于1822年提出。

公式指出导热速率与微元所在处的温度梯度成正比。

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热通量,因而它代表物质的导热能力。

物体的热导率与材料的组成、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及聚集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说来:金属的热导率最大,非金属次之,液体的较小,而气体的最小;固体金属材料热导率与温度反比,固体非金属材料与温度成正比;金属液体的热导率很大,而非金属液体的热导率较小;气体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哪项不属于热传播的途径

下列不属于热传播途径的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扩散参考答案:A传热(或传热)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指由温差引起的传热现象。

在热传递中,物体中能量的变化通过热量来测量。

传热有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只要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存在温差,就必须以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将热能从高温传递到低温。

对于固体热源,当固体热源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温差不大(约50°C)时,可以通过牛顿冷却定律计算从热源到周围介质的热传递。

热传导(也称为热传导)是指当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通过微振动,物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位移和碰撞进行的能量转移现象。

不同阶段的热传导机理不同。

气体内部的热传导主要是由于内部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这是相互碰撞的结果。

在非导电固体中,其晶格结构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会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以实现热传导。

而金属固体的热传导是通过晶格结构之间的自由电子运动来完成的。

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固体。

在诸如气体或液体的流体中,热传导通常与对流同时发生。

傅里叶定律是传热的基本定律,由法国著名科学家傅里叶在1822年提出。

[2]公式表明,导热率与元件所处的温度梯度成正比。

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导热的热通量,代表了材料的导热系数。

物体的热导率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材料组成,结构,温度,湿度,压力和聚集状态。

一般而言,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其次是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最小,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固态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成反比,固态非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成正比。

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但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小。

气体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通常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

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
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
热传递三种方式的特点是:
1.实现了能量的转移
2.传递方向都是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3.热传导和热对流都是通过物体内分子热运动传递的,而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传导往往与热对流同时进行。

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高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

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

消控室消防设施操作员选择题

消控室消防设施操作员选择题

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A、催化剂B、还原剂C、氧化剂D、稳定剂2、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吸热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化学反应3、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4、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助燃物B、引火源C、点火能D、火源5、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B、爆燃C、燃点D、闪燃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7、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

A、爆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8、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的()先兆。

A、喷溅B、着火C、阴燃D、沸溢9、热辐射在火灾处于()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起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阶段D、熄灭阶段10、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A、照射B、加热C、烘烤D、辐射11、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B、轰燃C、化学爆炸D、核爆炸12、窒息法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消除助燃物D、降低燃点13、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14、通风孔愈多,各个通风孔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15、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

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B、50C、60D、8016、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第一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通常情况下,火灾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发展到熄灭的过程,其发生、发展直至熄灭的过程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烟气蔓延及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量传递有3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三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

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一)热传导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从微观角度讲,之所以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

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温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常用材料的热导率见表1—2-1.对于起火的场所,热导率大的物体,由于能受到高温作用迅速加热,又会很快地把热能传导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引起起没有直接受到火焰作用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利于火势传播和蔓延。

(二)热对流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

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一般来说,通风孔面积越大。

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

热对流对初期火灾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传播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答: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发生火灾时,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热传播因素是什么?答:是热对流。

3、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对人体有何影响?
答: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能力比氧气高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智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严重时导致人体死亡。

4、目前经常采用的灭火介质有哪几类?
答:有水、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

5、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6、什么是失火罪?
答:失火罪是指行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7、什么是消防责任事故罪?
答: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罪如何处罚?
答:《刑法》第139条规定,对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处刑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9、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列举了哪八种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
答:《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六条,列举的违反消防管理的八种行为分别是:一、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行为;二、故意阻碍消防车、消防艇通行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三、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灾的行为;四、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五、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六、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占用防火间距或者搭棚、盖房、挖沟、砌墙堵塞消防车通道的行为;七、埋压、圈占或者损毁消火栓、水
泵、水塔、蓄水池等消防设施或者将消防器材、设备挪作它用,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行为;八、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行为。

10、依据《黑龙江省消防条例》的规定,对单位未落实防火安全责任逐级考评制的,公安消防机构可对其予以什么处罚?
答:公安消防机构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有关责任人员或者个人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11、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营业性场所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应予以什么处罚?
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罚款。

12、依据《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履行哪些消防安全职责?
答:《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消防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13、单位和个人对消防工作应履行哪些基本消防义务?
答:1、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
2、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3、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4、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拱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14、单位对动火施工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答: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15、商场火灾危险性主要有哪些?
答:1、营业厅面积大,且每层空间上下连通,容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
2、可燃商品多,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商场人员聚集、流动量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
4、电气照明设备多,导致火灾的因素多;
5、扑救难度大。

16、防火巡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17、防火巡查人员发现违章行为或发现初起火灾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

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18、单位进行防火检查时,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19、对哪些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
改正并督促落实?
答: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二)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三)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六)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七)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八)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20、单位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的目的?
答:通过定期演练预案,使单位领导、员工了解熟悉预案,做到一旦发生意外,能够按照预案确定的组织体系和人员分工,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有序地组织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安全疏散,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1、普通电梯能否做为疏散用?为什么?
答:不能,普通电梯没有考虑防烟,人员无法安全疏散。

别外,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电源切断,不能正常运行。

22、单位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迅速扑救火灾,及时疏散人员。

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任何单位、人员都应当无偿为报火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23、如何准确报火警?
答:1、要沉着冷静,准确拨打火警电话:119;
2、要讲清起火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同时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3、要报清着火物质性质,火场面积以及火势等情况;
4、报完火警后,要派人在火场附近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

24、怎样扑救初起火灾?
答: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扑救,灭火的方法要正确得当,及时发生火灾警报,呼叫众人共同灭火,同时要快速向消防队报警。

25、发生火灾后,应掌握怎样的扑救原则?
答: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救人重于救火。

26、怎样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首先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灭火。

扑救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使用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过来上下转动,使沉积的干粉得以松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